教案: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
教學目標
培養推斷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水平,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教案)。
教學內容與步驟
高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關鍵是讀懂原文,準確地把握文意,而能讀懂原文的最重要的條件是能正確理解文中實詞的意義。鑒于此,掌握一些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方法,對學好文言文和應試都大有裨益。
一、例題:
1、貧民雖平價不能糴。
2、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祉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
解析:會意字,上為"入",下為"米",整合可知。
解答:糴--買進糧食聯想:糶--賣出糧食
啟示:漢字的形旁與字義有關
再如:
(1)用"貝"字作偏旁的字:購
例:窮餓無聊,追購又急
﹙購:懸賞捉拿﹚
結論:用"貝"作偏旁的字大都與"錢財"有關
、朴"糸"作偏旁的字:縊綃縋
例句:①自縊于庭樹《孔雀東南飛》
、谝磺t綃不知數《琵琶行》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退秦師》
結論:用"糸"作偏旁的字大都與"繩索、絲織品"有關。
⑶.用"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
例句:①.何故懷瑾握瑜《屈原列傳》
﹙瑾、瑜:美玉,此處比喻美好品格﹚
、.被明月兮佩寶璐《涉江》
﹙璐:美玉﹚
結論:用"王"作偏旁的字大都與美玉有關。
補充:部分偏旁與字義的關系:
"钅(金)、木、氵(水)、(火)、土"
--與五行有關;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與兵器有關;
"馬、牛、羊、豕、犭、鳥、蟲"
--與動物有關;
"辶(走)、彳(行)、(心)、(言)"
--與人的行為有關。
其它:
禾--五谷、皿--器具、
宀--房舍、冖--籠罩、
求--毛皮、歹--死亡、
月--肉、頁--首、
目---眼、尸--身體、
隹(zhuī)--鳥雀.
二、例題:
、俳鹁偷Z則利
、卩u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③生而眇者不識日
解析:從字形入手
、"礪","石"旁。推斷它可能與一種"石"有關,據上下詞意"金"和"利"可知,"礪":"磨刀石"。
②"昳",從"日",有光,聯系"形貌"及"麗","昳"可以理解
為"光彩"。
、"眇",從"目"從"少",聯系下文"不識日",可推知為眼盲。
歸納:
以形推義,聯系語境
漢字中的形聲字占90%以上,大都可以通過字形結構分析來解釋其詞義(其形旁為我們領悟詞義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一句中"造"的意義,"造"的形旁為"之",聯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聯的詞義應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這里的文意不符。
根據漢字的造字特點,我們能夠從漢字的字形來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如《送東陽馬生序》中寫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苦時說:"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能否理解該句的關鍵是對"怠"字的掌握程度。據造字法我們可知,"怠"是個形聲字,從心臺聲。其形旁"心",本義為心臟。從"心"的字的含義大多與人的思維、情感等心理活動及人的道德品質有關。知道了這些。再聯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語和"弗"等詞語,可推斷出這里"怠"的含義是由本義"怠慢、輕慢"引申出來"懈怠"的意思。再如《赤壁之戰》中"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句中的"引",是會意字,從"弓""丨",其本義是拉開弓。這里若講成"拉開弓"顯然不通。如果能聯系"初一交戰,操軍不利"這一句(即:一開始交戰,曹軍的軍隊失利),其意思就顯豁了:像拉開弓一樣把軍隊拉開;但因為是失利,所以不可能向前拉,只能向后拉。由于"向后拉",再一聯想,當然是"后退""退卻"了。
三、例題:
①韋編三絕
、诤鋈粨岢咭幌,群響畢絕
③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芤詾槊罱^
⑤佛印絕類彌勒
、藜僦坶,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提示:從語法結構關系(句子成分)分析
分析示范:
、贁嘟^
、谥髡Z"群響";"畢"修飾"絕",狀語;
"絕"當是謂語,動詞,譯為"停止"
、"與世隔絕的"
④"到了極點"
、"非常"
⑥"渡過"
例題
、贌煗⒚P烹y求
、诔踟澏艔垉x
、坌帕x著于四海
解析:
、傩揎椫^語"難求",作狀語,教案《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教案)》。意為"實在"
②"信張儀"是一個動賓結構,因而推斷"信"作"相信"講
、"信義"是句中主語,推斷"信"是名詞,作"信用"講
歸納:
聯系上下文,作語法分析
即審察該實詞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確定其詞性,以此來推斷其意義。句子的結構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等。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煙濤微茫信難求"的"信"字,通過對語法結構的分析,可知它是用來修飾謂語"難求"的,顯然是作狀語。狀語一般由副詞和形容詞來充當,結合語境可推斷出"信"字是"的確""實在"(副詞)的意思。又如2000年全國高考卷第11題,要求判斷對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題面C項"自放驢,取樵炊爨"中的`"樵",給定的解釋是"打柴"。"樵"固然有"打柴"的意思,但它在句中已作了動詞謂語"取"的賓語,而取在這里是"砍""打"的意思,若再將"樵"釋為"打柴"豈不扦格不通了?
練習:
1、自放驢,取樵炊爨。樵:打柴。(2000年全國)
"樵"作動詞"取"的賓語,當為名詞,解釋成動詞"打柴"錯誤。
2、塵土積三尺,雨雪,泥沒股。雨雪:下雪。(2001年春季)
"雨雪"是兩個名詞連用,"雨"活用作動詞,"雨雪"即"下雪"。
3、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和:和睦(2004湖南)
"和"接代詞賓語"之",當為謂語動詞,而不能理解為形容詞,"和"應為"應和"。
4、昌期少年,不閑吏事閑:空閑
"吏事"當為名詞,作賓語,"不"修飾"閑",表明"閑"為動詞,故錯。當通"嫻",意為"嫻熟"。
5、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辯:辯駁
"多"當為謂語(可聯系"山多石,少土"),"辯"處于賓語位置,不是動詞,當解釋為名詞,"辯才"。
四、例題: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秳駥W》
("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
2、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
3、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六國論》
("族"字義同"滅"字,"消滅")
4、通五經,貫六藝《張衡傳》
(精通)
5、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選擇、選拔)
6、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諫太宗十思疏》
(謹慎)
歸納:
聯系上下句,作結構推斷
(根據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
例如:"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不見也。"(《屈原列傳》)。上下句以"而"相連,表并列關系,據"亡國破家"這個并列結構的短語可推知"圣君治國"亦當為并列關系,譯為"圣明之君,治平之國"。若譯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則為主謂關系,與前句結構顯然不相對應。
再如:"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傳》)。"勞苦倦極"與"疾痛慘怛"相對。"疾痛慘怛"并列陳述幾種情況,譯為"疾病、痛苦、凄慘、憂傷",那么"勞苦倦極"的"極"就不可譯為"極點"。
練習:
1、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可矜憐。
"頑魯"的釋義提供了四個選項:
A、愚笨而魯莽;B、固執而粗魯;
C、頑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解析:句中"頑魯"對"賢俊","賢俊"是"賢能而有才智"的意思,那么"頑魯"自然是"愚昧而蠢笨"了。
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行旅:旅行,游覽
解析:"行旅"與"人物"處于對應位置,借助"人物"可推知"行旅&quo
【教案: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相關文章:
高考文言文中實詞含義的推斷技巧03-24
高考文言文實詞的推斷方法06-14
文言實詞意義的推斷(網友來稿)12-06
文言文實詞推斷法(網友來稿)12-06
文言實詞推斷五法(網友來稿)12-06
如何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網友來稿)12-06
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方法與技巧(網友來稿)12-06
文言文中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06-13
推斷文言虛詞含義八法(教師中心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