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化學教案

時間:2022-07-19 17:20:4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化學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化學教案(通用6篇)

  化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2.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比,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能書寫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初步認識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通過生活常識對物質性質進行簡單歸納總結。

  2.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并通過現象推斷相應的性質。

  3.學習從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素養。

  二、教學重點

  1.氧氣的化學性質。

  2.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

  1.氧氣的化學性質。

  2.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概念。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計算機、投影儀。

  實驗用品:集氣瓶、燃燒匙、坩堝鉗、酒精燈、火柴、鐵絲、木炭、硫黃。

  化學教案 篇2

  [重點難點]

  1、重點

  葡萄糖的還原性;淀粉的水解;葡萄糖、淀粉和纖維素的生理功能

  2、難點

  葡萄糖的還原性;淀粉的水解

  [知識點講解]

  1、葡萄糖還原性

  葡萄糖的結構簡式是: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把中間重復的部分合并,寫成CH2OH(CHOH)4CHO。

  每個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個羥基(—OH)和一個醛基(—CHO),是一種多羥基醛,因此葡萄糖具有還原性。主要表現在兩個反應上:

  (1)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的反應

  將葡萄糖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混合加熱,葡萄糖被氧化為葡萄糖酸,氫氧化銅(+2價)則被還原生成紅色的氧化亞銅(+1價)沉淀。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

  葡萄糖酸 氧化亞銅

  這個反應的現象明顯,常被用來檢驗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確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2)與銀氨溶液反應——銀鏡反應

  反應中,銀氨溶液里的主要成分氫氧化二氨合銀[Ag(NH3)2OH]中的銀(+1價)被還原為單質銀(0價),葡萄糖被氧化為葡萄糖酸后再與溶液中的NH3結合生成葡萄糖酸銨[CH2OH(CHOH)4COONH4]。

  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NH4 + 3NH3 + H2O

  做銀鏡反應時,為了保證能夠在試管內壁生成光亮的銀鏡,需要注意下面幾點:

  ① 選用潔凈的試管

  ② 銀氨溶液現配現用。配制銀氨溶液時,要逐滴將稀氨水加入到硝酸銀溶液中,到生成的沉淀剛好完全溶液為止。氨水不要過量。

  ③ 水浴加熱

  2、淀粉的水解

  在人體內,淀粉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水解的。淀粉的水解也可以用酸做催化劑。

  (C6H10O5)n+ n H2O催化劑n C6H12O6

  淀粉沒有還原性,不能發生銀鏡反應,因此可以用銀鏡反應來檢驗淀粉是否水解生成了葡萄糖。不過要注意做銀鏡反應之前,要先向水解液中加入適量的堿中和淀粉水解時用來做催化劑的酸。

  3、葡萄糖、淀粉和纖維素的生理功能

  (1)葡萄糖

  葡萄糖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供能物質,1g葡萄糖完全氧化,能放出15.6kJ的能量。

  C6H6O12(s) + 6O2(g) 6CO2(g)+ 6H2O(l)

  [練習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凡分子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屬糖類

  B、 有甜味的物質不一定屬于糖類

  C、 糖類可看做是碳的水化物

  D、 糖類物質在空氣中燃燒都生成CO2和H2O

  2、有關纖維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纖維素是一種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纖維素是一種多糖,能夠水解生成葡萄糖

  人體內含有能夠促使纖維素水解的酶,纖維素在人體內能夠被消化吸收

  纖維素是白色、沒有氣味和味道的纖維狀結構的物質

  3、某淀粉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62000,可推知此種淀粉的每個分子中平均具有的葡萄糖單元是( )

  A、450 B、500 C、900 D、1000

  練習題答案

  1、BD

  2、C

  解析:纖維素在人體內不發生水解,無法被消化吸收。

  3、D

  解析:淀粉中每個葡萄糖單元的組成是C6H10O5,其相對質量是162,因此相對分子質量為162000的淀粉分子中含有1000個葡萄糖單元。

  化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氨水的堿性以及氨與酸的反應;了解氨的水溶性;

  2、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分析,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化學實驗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3、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

  【難點】

  氨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投影】

  ①2007年10月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德國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理由是他發現了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機理。

  ②191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茨·哈伯因為發明合成氨方法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③1931年,卡爾·博施因為改進合成氨方法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教師】為什么關于合成氨的反應多次受到諾貝爾獎的垂青呢?氨對于我們生產生活又有哪些重大的意義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氨,了解氨的性質。

  環節二:新課講授

  1、物理性質

  【教師多媒體出示新聞】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時,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生氨氣泄漏事件,整個廠區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圓數百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進入廠區呼吸都感到困難。廠區內寒氣逼人。同學們能從材料中獲取到哪些氨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刺激性氣味,液氨易揮發,液氨汽化會吸收大量的熱。

  【教師】那么氨氣除了這些物理性質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性質呢?

  【演示】噴泉實驗。同學們仔細觀察,實驗結束后說一說你們都觀察到了哪些現象?

  【學生】燒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液體呈紅色。

  【教師】為什么會形成噴泉?這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較大量的氨氣溶于少量的水中,使燒瓶內的氣壓明顯小于瓶外氣壓,在大氣壓作用下,水迅速進入燒瓶,形成噴泉。說明氨氣極易溶于水。

  【教師】沒錯,氨氣的溶解度是非常大的,1體積水大約可以溶解700體積的氨氣。氨氣溶于水后,與水也可以發生反應,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叫做氨水。但一水合氨又不穩定,受熱容易分解為氨氣和水。

  2、化學性質

  【教師】同學們繼續思考,燒瓶內的液體變成紅色又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說明氨氣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呈弱堿性,可以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同時也說明氨氣也是一種堿性氣體。

  【教師】氨氣也是氣體當中唯一的一種堿性氣體,那同學們思考一下,根據氨氣的性質有什么方法可以檢驗氨氣呢?

  【學生】可以用濕潤的紅色試紙,如果氣體使濕潤的紅色試紙變藍,那就說明氣體是氨氣。

  【教師】既然氨氣是堿性氣體,那么它是不是可以與酸反應呢?

  【教師】演示氨氣與氯化氫的反應,并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現象,并嘗試寫出反應方程式。

  【教師】氨氣可以與酸反應,生成含有銨根的鹽,我們就把它叫做銨鹽。那同學們繼續思考為什么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不接觸就能放出白煙呢?

  【學生】說明濃氨水和濃鹽酸均具有強揮發性。

  3、銨鹽的性質

  【教師】組織學生自行閱讀教材銨鹽的性質部分,并討論應當怎樣合理地儲存和施用銨態氮肥?并解釋原因。

  【學生】

  ①由于銨鹽受熱易分解,所以要密封保存在干燥陰涼的地方,

  ②由于銨鹽會和強堿在加熱的情況下發生反應,生成氨氣。因此施用時應避免與堿性肥料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

  環節三:鞏固提高

  【學生】在含銨根離子的試劑中加入強堿(常用氫氧化鈉)并加熱,如有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放出可確定有銨根離子。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氨的性質

  作業:課后搜集自然界中氮的循環過程。

  化學教案 篇4

  一、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堿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堿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藥匙、多媒體展示臺

  藥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四、教學流程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臺,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制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化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會正確區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4、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識。

  5、通過微觀想像、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6、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閱資料,了解地殼、生物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內容。學生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初步認識到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它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排“元素周期表簡介”的目標,是讓學生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周期表這個工具,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提供方便。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即可,不要隨便提高要求。本課題分兩課時完成:

  1、元素。

  2、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簡介。

  三、教學策略分析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后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提供有關資料,供學生查閱,提出問題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加深理解和鞏固,使所學的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教學過程中可組織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符號認位、聯想記憶、查表搶答等。

  四、設計思路

  1、由問題、圖片、文字資料推出元素概念,課本72頁活動與探究得出地殼、生物細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課本73頁資料、圖片和課文內容得出元素符號的寫法和涵義。

  3、由課本74頁活動與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關用途。

  五、教具設計

  1、投影1:按照課本49至50頁圖樣繪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圖。

  2、投影2:元素與原子比較表。

  3、投影3:介紹地殼里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簡介幾種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簡介門捷列夫如何發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提問:水通電分解的實驗說明水是由什么組成的?

  回答

  引入課題2“元素”。

  化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根據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了解啟普發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據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

  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后續教學的基礎。

  1.準確 恰當地抓住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等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定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和養成教育。

  2.教學內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媒體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節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為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手段,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為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統一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注意養成教育

  本節教學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或啟發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現史"和"制氫發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紀的時候,有好幾位科學家都發現了金屬跟酸反應能產生一種可燃性的氣體——氫氣。直到現在,氫氣的實驗室制法仍然選用金屬跟酸反應。那么用哪種金屬,用哪種酸為最好呢?

  一、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

  (實驗)取四支試管,分別向其中加入鎂條、鋅粒、鐵釘、銅片,然后向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種稀硫酸,觀察產生氣體的速率。

  (現象)稀硫酸同時與Mg、Zn、Fe、Cu接觸,實驗現象是:Mg與稀硫酸反應劇烈,鋅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Fe與稀硫酸反應很慢,銅與稀硫酸接觸,沒有明顯現象。

  實驗室制取氣體,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應速率過快,不方便收集;Fe反應速率過慢,因此常選用鋅為最合適。

  二、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裝置和收集方法

  1.制備裝置:

  完整的氣體制取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即發生反應生成該氣體的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

  氣體發生裝置的確定,要依據反應原理,特別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的鋅是顆粒狀固體,所用的稀硫酸呈液體,常溫下兩種藥品接觸即可發生反應。由此可見,只需用容器將鋅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將產生的氫氣通過導管導出即可。因此組裝發生裝置應包括盛裝藥品的反應容器(大試管、廣口瓶、錐形瓶、燒瓶等均可),用于封閉反應容器口的膠塞,穿過膠塞用于導出氫氣的玻璃導管(用試管或燒瓶作反應容器時還需用鐵架臺固定)。

  (討論)但這種發生裝置的缺點是必須當鋅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種完全反應后該反應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氣體的過程連續呢?

  實驗中常加一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分次加酸來控制反應,

  長頸漏斗下部必須浸泡在酸液中,為什么呢?

  此時將導氣管一端堵死,觀察實驗現象。如學生看不清楚,可重復幾次,并提示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請同學簡述現象,分析原因)

  展示啟普發生器,介紹部件名稱,作用,介紹使用方法。

  2.氣體的收集:

  氣體的收集裝置要依據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而定。氫氣的收集方法有兩種:向下排空氣法(因為氫氣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為氫氣難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如圖(E)、(F)所示。

  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難于驗滿,因此收集氫氣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項:儀器連接好以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裝入藥品制取氫氣;將鋅粒裝入試管時,應將試管傾斜,使鋅粒滑入試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時砸破試管底;對產生的氫氣經驗純后再收集或直接應用;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應倒置在桌上,防止氫氣很快逸散。

  三、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

  實驗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檢驗,至點燃時發出的響聲很小時,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實驗操作過程如下圖:

  注意事項:當開始收集的氫氣經檢驗不純,這時需要再收集、再檢驗。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應先用拇指把試管口堵住一會兒,再去收集、檢驗氫氣。否則剛用于檢驗氫氣的試管內的火焰可能沒有熄滅,立即用這個試管去再收集氫氣時,可能會點燃導管口不純的氫氣,引起裝置爆炸,發生危險。

  四、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中“置換”的涵義是:反應物之一的單質中所含元素,代換了參加反應的化合物中的某種元素。

  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表達式:單質 + 化合物=新單質 + 新化合物

  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參加反應的物質只有兩種,且一定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兩種,一種一定是單質,另一種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夠正確地判斷置換反應。

  (討論)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哪些區別?

  五、原子團的概念:

  鋅+稀硫酸 == 硫酸鋅 +氫氣

  在鋅與硫酸進行反應時,反應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鋅均有相同的集團,即:

  H2SO4和ZnSO4中的畫線部分。在許多化學反應中,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就好像一個原子一樣,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

  常見的原子團有:

  KClO

  3氯酸根

  KMnO4

  高錳酸根

  NaOH

  氫氧根

  H2SO4

  硫酸根

  KNO3

  硝酸根

  探究活動

  1 用廢舊的可樂瓶(塑料)、吸管、粘合劑,根據啟普發生器原理,制作一個簡易裝置。

  2 根據啟普發生器的原理,設計三套類似的實驗裝置,畫出裝置圖。

  3 設計一個儲存氫氣的裝置,便于利用該裝置收集氫氣,便于實驗中使用氫氣。

  4 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以鋅粒與較濃的鹽酸反應,用氣球收集氣體,一段時間后,氣球癟了,重復上述實驗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現象,試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教案模板02-21

教師的化學教案04-02

關于化學教案04-07

化學教案:元素04-13

《糖類》化學教案03-28

化學教案單糖04-02

化學教案緒言04-04

苯化學教案07-29

《氧氣的制法》化學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