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名師教案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讓讀者感動。課文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聽鋼琴曲時的感受,為學生學習現實與聯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抓住重點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并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情趣。
教學重點: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初步嘗試在音樂中聯想并進行練筆。
教學難點:通過對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體驗,探究其創作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簡介,激趣導入
1.同學們,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課文嗎?是的,《月光曲》。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誰聽過這支曲子?既然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我們想一想,《月光曲》,該是什么樣的旋律呢?從音樂聲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呢?請你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回答。
【點評】相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月光曲》是陌生的。他們也許在課前預習時知道了這個傳說,但未必有機會領略到曲子的妙處。這里設計了猜測、設想的教學環節,引出學生學習任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自讀課文,感知傳說
1.現在請同學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篇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動人的傳說呢?
2.檢查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萊茵河 盲姑娘 蠟燭 琴鍵 譜成 幽靜
請大家從上面的詞語中找出一個形容環境的詞語,那就是“幽靜”。通過對“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語境的意義選擇理解詞語的意思,想想此處使用這個“幽靜”的妙處。
3.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點評】了解了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進行了“幽靜”一詞的學習,為下文貝多芬聽見琴聲埋下了伏筆。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動
(一)走近茅屋后的感動
請大家默讀課文,用筆畫出貝多芬走近茅屋后被哪些話所感動,從中你聽出了什么?
學生反饋:
1.“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流露出盲姑娘內心夢寐以求的愿望,聽出了那份對音樂執著的追求與熱愛。
指導朗讀:想聽貝多芬彈琴,對于盲姑娘來講,不是愿望,不是希望,而是渴望!來,把這位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讀出來。
2.畫出的句子是"......太貴了,......又太窮",從這句話里看出了哥哥的傷心和內疚。
指導朗讀:哥哥因為家境貧寒沒有辦法實現妹妹的心愿而內疚、傷心,把哥哥這份傷心和內疚讀出來。
3.畫出的句子是“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看出來盲姑娘的善良、體貼、善解人意。
(二)彈完一曲后的感動
就因為這樣的感動,貝多芬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彈過之后,雙目失明的盲姑娘與貝多芬素不相識,為什么僅憑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彈琴的是貝多芬呢?
學生反饋: 盲姑娘有一顆對音樂特別敏感的心;因為熱愛音樂,所以對貝多芬來小鎮演出的事格外關注,猜測出此琴藝高超的人是貝多芬。
知音難求啊!貝多芬彈琴是被兄妹倆熱愛音樂的真情所感動,產生了創作《月光曲》的激情和靈感。
指導朗讀“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
【點評】此處屬于難點突破,作者借用兄妹的談話一步步把高潮推進,為了使學生對貝多芬的感情變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從而探究其創作的原因,老師設計了“讀、畫、想、說、讀”的環節,使學生的感情與文中的主人公實現共鳴,從而對盲姑娘的追求、哥哥的愧疚、兄妹間互相理解體貼的真情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更能明白貝多芬彈曲子的初衷。
四、想象曲境,讀讀寫寫
如此清幽的環境,如此酷愛音樂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讓貝多芬想了許多,于是他想把心中這份感情借助于這清幽的月光用音樂釋放出來。面對清幽的月光,他按起來琴鍵——聽!(欣賞《月光曲》)
在這樣優美的音樂聲中,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徐徐打開了一幅畫。兄妹倆身處這美妙的旋律中,更是心馳神往。他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們來學習第9自然段。 1.老師出示相應語段: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一個接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2.要求:讀一讀,你們發現其中的變化了嗎?你覺得這幾句話應該怎么讀? 3.交流: 月亮的變化 (升起----升高----穿行)
大海的變化 ( 微波粼粼------洶涌澎湃) 朗讀時語氣應該由輕到重,速度由慢到快,語調由輕柔徐緩到激昂。
4.采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皮鞋匠……波濤洶涌的'大海”,最后讓學生當配音演員,結合大屏幕上出現的畫面給《月光曲》配上文字。
【點評】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他們獲得整體的感知,形成“通感”,獲得的印象較為深刻,使學生對《月光曲》的內容及其所表達的意境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同時,老師帶領學生分析了想象的畫面隨音樂的旋律而變化,既對朗讀進行了指導,又為下文“聽曲子寫畫面”的小練筆進行了有效的鋪墊。
5.同學們還記得剛上課時對《月光曲》的想象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月光世界。在本文關于曲子的想象中,哥哥的想象畫面是根據什么來變化的呢?是旋律的高低快慢。下面,還要請你聽一首曲子,閉上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在音樂聲中,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牧童短笛》)請睜開眼睛,把剛才你看到的畫面寫下來,一會咱們交流。
【點評】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讓學生知道音樂和文字之間是可以相通的,借用這篇文章讓孩子學習“如何聯想”的寫作方法、借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觸發學生的感情情驗。
【月光曲名師教案】相關文章:
《月光曲》教案09-21
鄉愁名師教案11-25
《化石吟》名師教案10-15
化石吟名師教案10-09
化石吟的名師教案08-31
《題西林壁》名師教案08-26
《化石吟》名師教案設計11-24
《歸園田居其一》名師教案11-21
《月光曲》教學課件09-28
《月光曲》教學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