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故鄉》教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分析人物細節描寫,把握閏土、楊二嫂的人物性格;學習用對比突出主題思想的寫作寫法;學會透過主要人物來了解主題。
2、情感價值觀:
充分認識當時的社會現象,并有自己的獨特體驗。
【學習重難點】
把握刻畫人物的方法。分析領悟造成人物變化的根本因素,從而理解小說主題。
【學習準備】
課件;訓案。
【學習時數、教法及學法】
2課時。
老師:啟發引導。
學生:誦讀 對話討論。
【導學過程】
一、溫故──關于小說的知識
二、知新──四步曲(對比朗讀、品析人物、探究解惑、理解主旨)
第一步:整體感知,對比朗讀:
在通讀全文的預習基礎上,重點指導對比朗讀。朗讀內容:景物對比、人物對比(少年閏土、中年閏土,楊二嫂)。這些對比,把人物的肖像、語言、行為、神情、性格等等刻畫得栩栩如生,并且對比得十分鮮明。為了加深體會,要采用多種方式反復朗讀,如散讀、齊讀、示范朗讀等等,充分發揮朗讀對于理解課文的作用。
第二步:抓住故鄉,品析人物:
小說寫了三個“故鄉”:一個是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帶有神異色彩的美的故鄉。一個是現實的“故鄉”,是在現實社會生活的壓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一個是理想中的“故鄉”,不那么“真實”的。因為它只是在少年童真心靈感受中的“故鄉”,而不是一個承擔著生活壓力和社會壓力的成年人感受中的故鄉。小說突出描繪的是現實的故鄉。在此環節重點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步:質疑討論,探究解惑:
1、學生問題;
2、教師問題:
1、作品中的景物對比突出了什么?(暗示了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
2、怎樣理解“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
第四步:對比分析,理解主旨:
作品發表以來,人們對其主題產生許多分歧,以下四種作為代表,讀完文章后,你贊同哪一種,請你根據文本內容,說說理由。
1、隔膜說、渴望理想的人與人關系:隔絕──一氣
2、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殺:天真活潑、健康聰明──反應遲鈍、精神麻木
3、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了:迅哥兒──老爺;看守西瓜,捕鳥──磕頭、打拱
4、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叫閏土管祭祀──要香爐和燭臺;多子、饑荒、兵、匪、官、紳。
三、總結(師生共同總結)
1、學生總結。
2、教師總結。
【訓案】
〖課文導讀〗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這場革命并不徹底,廣大的中國農村,受苦受難的農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經濟發展,反而日趨衰落。怎樣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國農村的貧困,農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魯迅先生以他思想家的敏銳感覺,進行認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許多的以農民、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中,進行了形象地剖析、透視。《故鄉》一文,從閏土、楊二嫂十年的變化的角度,揭示了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索、日趨破產的社會根源──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
〖積累與運用〗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陰晦()楞檐()捏()猹()
祀()弶()匾()
2、閱讀課文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恣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學常識填空
1、《故鄉》選自_________(作家)的小說集《___________》。他原名是___________,字 。是我國偉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小說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與探究〗
三、認真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寫了幾個故鄉?對于作者而言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故鄉?其中突出描寫的是哪一個故鄉?
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我”回故鄉的見聞為線索安排情節,請大家按“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思路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課文在前面幾段分別寫到了現實故鄉的景色和記憶中故鄉的景色,兩幅截然不同的圖畫各有什么特點?兩幅圖畫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找出閏土的有關描寫,對其少年與中年在肖像、語言、行動以及對我的態度等方面的變化的作番比較,試分析其性格特點、變化原因,并探究作者創造這樣人物形象意圖。
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找出對楊二嫂描寫的句段,說說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她的變化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并探究作者塑造這樣一個形象有何作用?
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與延伸〗
四、認真品味后面五個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高墻”比喻什么?“我為什么”感到氣悶?
2、“我”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中“模糊”與“清楚”是否矛盾,為什么?
3、“我”為什么寄希望于下一代?
4、“我”想到希望,為什么“害怕”?
5、如何理解“現在我所謂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6、你是怎樣理解文中最后兩句?
五、學習了本課,再讀下面席幕容的小詩《鄉愁》,相信你有別樣的感悟,請仔細品讀小詩,談談你的感悟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就如霧中的揮手離別/別離后,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試案】
一、課內閱讀
……
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1、這幾段文字通過對比手法描繪了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外貌、動作、神態的不同,請用簡潔的文字分別加以說明:
少年閏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閏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劃線句子能否改成“雖然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但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中“歡喜”和“凄涼”的原因是:
歡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凄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閏土“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想說的話是什么?請你揣摩語境、聯系全文,把它補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也說不出話”。“我”在當時沒有說,當時“我”想說什么呢?請你聯系課文寫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悲的厚障壁”指什么?是怎樣造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考鏈接
1、品味并背誦語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下列句中省略號的作用:
⑴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是的兩只腳……
⑵啊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么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
⑶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尋覓到的光明,是永遠不會黯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貧瘠中創造出的豐饒,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4、試為下面的報道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0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家選擇3只先天性失明的小狗作為實驗對象。這些小狗在一個名為RPE65的基因上存在著突變。科學家將攜帶著正常基因的病毒注射在小狗右眼的視網膜細胞里,不久之后,3只小狗右眼都有了視力,他們能在擺放著障礙物的房間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中國醫學科學院認為,這一突破性成果表明,科學家在研究治療失明方法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
5、默寫有關《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詩句:
寫獵時裝束威武和氣勢之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的堅定信念和報效國家的宏愿、偉大氣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外延伸
閱讀《送報的的少年》,完成后面的問題:
送報的的少年
放暑假的時候,給我家送報的換成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我家住6樓,每天清早8點多鐘的時候,便有一陣輕捷的腳步聲急急地上樓來了。不論晴天雨天,他都來得很準時。門沒開的時候,他輕輕地把報紙塞進報筒。門虛掩著的時候,他便會禮貌地喊一聲:“萬老師,報紙來了!”
我曾與他閑聊過,得知他每天凌晨5點就起床,每天要為兩百多戶人家送報,而且都是樓房住戶,他每天要爬一萬八千多級臺階。
驕陽似火,送報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騎著車子穿街過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襯衣就濕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車鈴卻撥弄得很快活,小圓臉上閃著一雙清亮的眼睛,見人就靦腆地笑著。他的日子似乎無憂無慮。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來送報時對我說:“今天報上刊登了高考錄取分數線!”我說了聲謝謝。少年便下樓去了。這時,我那兒子聞聲從床上翻起,接過報紙急匆匆地翻閱,高興地說:“媽.我可以上郵電大學了!”我既高興,又對兒子的那種少爺做派很不滿意。8點多鐘了還穿著睡衣,臥室里空調還在呼呼作響。每天幾乎都是這樣,千呼萬喚才起床洗漱,然后,打開電視,靠在沙發上一邊飲酸牛奶,一邊不停地換電視頻道……我說:“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這樣睡懶覺,一個青年有沒有志氣抱負,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兒子不屑地說:“你那觀念早過時了!”
我說:“你看看人家那送報的少年,每天5點就起床了!”
兒子笑得更囂張:“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紀的第一代天之驕子,我進了大學,還要攻讀碩士、博士,還要出國留學!”
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送報的少年頭一次誤點了。上午9點半鐘,才出現在我家門口,他渾身衣服濕透了,像一個落湯雞,胳膊肘上又一道摔傷的血痕,報紙也打濕了一角。他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囁嚅著說:“對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車也不能轉了,連報紙也弄濕了……”我剛說了聲“沒關系”,兒子卻奪過報紙狠狠地一摔:“換份干的來,這份不能看!”我一邊解圍,一邊把兒子推進房里。
轉眼到了8月底,兒子接到郵電大學的入學通知書,高高興興地清點行囊準備上學了。
這天8點剛過,送報的少年準時出現在門口了,他把報紙交給我后,笑吟吟地說:“萬老師,從明天起,這報紙還是由我爸爸送。”
我隨口問:“那你呢?”
少年說:“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明天去上學。”
我驚訝得不知說什么好。那少年又補充道:“我爸是個下崗工人,身體不大好,以后若送遲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樓去了。
1、細讀全文,理解其層次,寫出文中顯現小說情節發展的語言標志:
開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和結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說運用了 寫作手法來表現主人公,你認為 “少年”和“我”的兒子哪個招人喜歡,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段中找出三處有表現力的短語,在其下面畫上橫線。
我曾與他閑聊過,得知他每天凌晨5點就起床,每天要為兩百多戶人家送報,而且都是樓房住戶,他每天要爬一萬八千多級臺階。
4、下面有三個小題,請你任選一個(在其序號上打鉤)并答題。
⑴從這篇小說中找出一例,說明語言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⑵從這篇小說中找出一例,說明行動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⑶從這篇小說中找出兩例,說明環境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后練筆
你有與多年沒見的好友或親戚重逢的經歷嗎?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他(她)在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上的變化。(300字以上)
【朗讀指導具體內容】
1、景物對比:
⑴現實的故鄉:從“我冒了嚴寒……”到“……本沒有什么好心緒”。
⑵記憶中的故鄉:從“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到“……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我在朦朧中……一輪金黃的圓月”
2、人物對比:
閏土:
⑴肖像:
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中年: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頭上是一頂破氈帽,……,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 ……,像是松樹皮了。
⑵語言、動作、神情、態度:
少年:從“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么……”到“……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中年:從“我這時很興奮……老爺……”到“……他用船來載去”
楊二嫂:
⑴肖像:
當年:擦著粉,顴骨也沒這么高,嘴唇也沒這么薄,……。
現在:凸顴骨,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象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⑵言行舉止:
當年:終日坐著。
現在:“哈!這模樣了,……”;“……,貴人眼高……,”;“……你闊了……”;“……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阿呀阿呀,真是……”;“……然而圓規很不平,顯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么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
【《訓案》參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
2、一、(1~5)寫故鄉蕭條的景象、“我”回故鄉的目的和原因以及復雜心情。
二、(6~77)寫“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重點寫了故鄉人的變化。
三、(78~88)寫“我”離開故鄉時的感受和心情。
3、現實故鄉圖景: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現實的故鄉冬景圖,初步表現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舊中國農村破產的悲慘狀況,為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境,烘托了閏土的悲慘命運和“我”的悲涼心情。記憶故鄉圖景:景物:天空、圓月、西瓜、沙地。色彩:深藍、金黃、碧綠。景象特點: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艷麗,美好動人。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為少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的象征。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
4、變化原因: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 封建等級觀念;塑造閏土形象意圖:說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勞苦大眾在封建傳統觀念轄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5、楊二嫂的變化,說明了辛亥革命后城鎮小市民階層的貧困化,反映了經濟破產的另一個側面。塑造楊二嫂形象意圖:
⑴以楊二嫂的自私、刻薄襯托揚二嫂的善良、樸實。
⑵以楊二嫂的變化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破產的廣度和深度。
四、
1、“高墻”是比喻封建等級觀念造成的人們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兒童時親密的伙伴閏土與“我”隔膜了,楊二嫂對“我”不了解,也隔膜了,所以“我”四面像豎起了“高墻”,所以氣悶。
2、“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對美麗故鄉的回憶,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說追求的目標是清楚的,“模糊”是因為故鄉的現實使“我”感到美好未來的渺茫,正因為這些“我”所以感到“悲哀”。
3、一方面,“我”對自己這一代的社會表示否定,另一方面又感到美好未來的渺茫,所以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4、想到希望,就想到希望的實現,如此凄慘的故鄉現實,又使我覺得希望實現的渺茫,所以“害怕”。
5、閏土的“愿望”就是在對神靈的膜拜中得到安慰,相對而言,他的“愿望”就在最近的神靈上,所以切近;而“我的愿望”卻是希望有新的生活,這是遙遠的,不可知的,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迷惘和希望“新的生活”變成現實的迫切心情。
6、希望的有無取決定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奮斗,希望就不會實現,即“希望本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奮斗、實踐,希望就可能實現,即“希望本無所謂無”。全句強調了要為新生活的到來而努力奮斗。以路為喻,形象,且富含哲理,深化了主題,給人以信心和鼓舞。
五、略。
【九年級《故鄉》教案】相關文章:
故鄉的教案04-12
關于《故鄉》課件教案05-11
故鄉的榕樹教案04-08
魯迅《故鄉》優秀教案12-30
故鄉的教案15篇04-12
故鄉的語文教案課件05-17
黃齡《故鄉故鄉》歌詞10-19
故鄉說課稿11-04
故鄉諺語10-22
《故鄉》的課件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