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精選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能舉例說明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5、能用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解釋簡單的現象。
6、通過演示實驗、生活中的現象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想象、歸納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為初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教材列舉了風、流水等能夠做功,以便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同時也為講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埋下伏筆。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念,用實驗說明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量的關系,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勢能的教學也是從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勢能概念,再由實驗或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學習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最后,教材給出了機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動能、勢能、機械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議
對于能量的引入,可以從一些涉及能量的詞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聯系做功的知識,列舉實例如課本上的實例和演示小實驗。
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列舉運動物體能做功的現象,并分析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點,進而得出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是動能的結論。進一步用實驗或多媒體資料發現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并進而用學到的知識,即動能定義、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來分析和解釋生產和生活中的現象。
對于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學習,也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設計與動能相同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同時學生可以加深體驗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感覺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對于機械能的學習,可以用學生閱讀課本或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材料,教師進行總結,注意要用聯系實際的事例使學生能夠分析機械能的實際問題,并理解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中“統稱”的含義。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節 動能和勢能
【課題】動能和勢能
【重點和難點分析】動能和勢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勢能概念建立:由于實際看到的下落物體做功都表現為有速度的物體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勢能概念時,要強化能夠做功的物體就有能量。
【教學過程設計】
1、 引入新課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系,所以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由功和能的關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怎樣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條件和單位;分析具體實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實驗:演示鋼球從斜面上滾下,在水平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學生分析在碰撞過程中,做功的情況。由分析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在物理學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一個物體能做的功越多,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2、新授課:動能
1)動能概念的建立
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實例: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對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頭沖走,水對石頭做了功,運動的鋼球打在木塊上,把木塊推走,鋼球對木塊做了功。
利用板圖幫助學生找到不同現象的共性的內容:運動的物體能夠做功,我們把它們所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從板圖上,學生應當能夠總結出“物體由于運動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由學生總結結論,也可以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的尋求共同點,得到結論。
2)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
實驗步驟1:讓同一個鋼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滾下,觀察小球撞擊木塊的現象,并分析得到的結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思考的問題:鋼球先后從不同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距離的遠近說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說明了什么;實驗結論。
分析過程:同一個鋼球,原來的位置越高,滾到斜面下端時的速度越大,把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越多,說明具有的動能越大,所以動能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
實驗步驟2:觀察鋼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塊發生的現象,并分析實驗的結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思考的問題: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木塊的遠近說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說明了什么;實驗結論。
分析過程: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鋼球的質量大,把木塊推得遠,做功多,具有動能大,所以動能的大小還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綜上所述:物體的動能大小和物體的質量、運動速度有關。
3、 新授課:勢能
1) 力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重錘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錘被舉高,當下落時,能夠把木樁打入地里,對木樁做功,所以它因能夠做功而具有能量,我們把這種能量稱為重力勢能。
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重力勢能的實例。并結合實例分析出物體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勢能(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們都是以地面為參考,來分析重力勢能的)
學生從實例中分析重力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并結合實際現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大小比較、重力勢能的變化三個方面的問題。
2)彈性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建議學習方法為學生閱讀,并回答問題:什么是彈性勢能;舉例說明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可以做功;分析壓縮彈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實例;列舉并分析彈性勢能大小比較和彈性勢能變化的實例。
4、新授課:機械能
講清機械能上動能和勢能的統稱其中統稱的含義:表示動能和勢能都屬于機械能,即機械能有兩種表示方式:動能和勢能。一個物體既可以有動能也可以有勢能。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能關系。
2、知道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3、在探究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4、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遷移理解功能關系。
2、通過觀察知道動能、勢能的存在。
3、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4、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出影響動能及勢能的因素
5、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出各因素對能量的影響。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并領悟科學探究方法,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2、通過素材出示和教師引導,適當進行思想教育和學科滲透。
【教學重點】
1、觀察歸納得出動能及勢能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功能關系
【教學用具】
干電池、多媒體課件,斜面,銅圓柱、鐵圓柱,木塊,橡皮泥,橡皮筋,刻度尺,不同的(粗細)彈簧,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導線,開關,小燈泡。
【教學組織】
將學生分4人一組分為10個小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2分鐘)
1、播放小鳥撞飛機新聞報道。學生觀看。
2、師:小小的小鳥為什么會撞壞巨大的飛機?要搞清這一問題,我們要學習能量的相關知識。能量這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在八年級電學部分我們已正式接觸過了。下面我們先來復習電學中能量知識。
二、功能關系(5分鐘)
師:出示一節干電池。并提問:你怎樣判斷這節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生:接入一個小燈泡,如果亮,就說明它存有能量。小燈炮發光,說明有電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電流正在做功。
師:如果我們斷開開關,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呢?說出你判斷的理由。
生:也有。如果把電路連通,會看到小燈泡發光,電流會做功,所以它也具有能量。
師:很好。從做功的角度來看,我們該如何判斷這節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交流,再給出結論。完畢
師投影:
1、現在正在做功。
2、現在沒有做功,接通電路后,能夠做功。
師:在電學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判斷電源是否還存有能量,那么在力學中,我們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儲存有能量呢?
師投影如下圖片,并提問:請判斷下列各圖物體是否具有能量?
1、流動的河水
2、黃山上聳立的巨石
3、拉彎的弓
生思考與討論。畢。交流
生1:流動的河水具有能量。因為它對竹排有力的作用,竹排又在力的方向上前進了一段距離,所以流水對竹排做正在做功。
生2:黃山上聳立的巨石具有能量。現在它雖然沒有做功。但一旦從山上滾下來,就可以對其它的物體做功,所以它肯定具有能量。
生3:拉彎的弓具有能量。它現在雖然沒有做功,但放手后,可以把箭射出去,對箭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師:力學里我們又該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能量的?
生總結:也分兩種情況:
一、物體正在做功,肯定具有能量。
二,物體現在沒有做功,但條件改變時,如杲它能夠做功,也具有能量。
師:大家請看教材中是如何判斷的?
生找到并閱讀: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
師投影:一、功能關系: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
師:剛才我們得出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能量,要分兩種情況。可是教材所給的方法中沒提呀。問題出在哪兒?
生(沉默后):能夠。
師:能具體點嗎?
生:能夠做功,包含了兩種情況:
一、現在正在做功。
二、現在沒有做功,但具有做功的能力。
師投影:“能夠”的兩層含義:
1、一個物體現在正在做功;
2、一個物體現在沒有做功,但條件改變時,它具有做功的能力。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知道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2、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和勢能的因素。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活動一、關于能量
1、同學們,請看下面的示例:
a、子彈能擊穿靶,
b、流水能推動竹排,
c、滴水穿石,請分析和歸納它們的特征。
2、我們把一個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就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3、“能夠做功”是說做功的這種本領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
練習:
①高山上的靜止的石塊有能量嗎?
②任意兩個物體能量的多少可以比較嗎?
③關于能的概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B、正在運動的物體一定沒有能
C、沒有做功的物體一定沒有能
D、具有能的物體不一定在做功
4、能量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
活動二、關于能量的類型
1、請同學們觀察下列物體,歸納它們的共同特征:
a、滾動的小球
b、高掛在枝頭的'蘋果
c、壓縮變形的彈簧
d、高舉的重錘
e、拉長變形的弓
f、流動的水
分析:其中a、f是;b、c、d、e是;b、d都在高處,c、f發生了形變。我們就把b、d這樣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把c、f這樣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2、總結概念:
動能是指。
重力勢能是指。
彈性勢能是指。
勢能就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總稱。
4、自我訓練:
(1)古詩文中有許多描述自然現象的優美詩句,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從物體學的角度看,滾滾奔流的長江水具有巨大的。
(2)“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流水具有。
(3)空中飛行小鳥具有。
(4)正在騎行的自行車車座具有。
(5)下列說法正確的()
A、空中飛行的炮彈具有重力勢能
B、徐徐降落的跳傘運動員只有重力勢能
C、高山上不動的石頭沒有重力勢能
D、勻速升起的國旗具有動能
活動三、動能大小影響因素的探究
演示課本圖15.4—2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有關,越大,物體的。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
二、牛刀小試素質提升
1、機械能就是動能和勢能的總稱,單位:焦耳,符號:J
練習:空中飛行的皮球具有機械能是35J,其中皮球的重力勢能為18J,求皮球具有的動能是多少?
2、生活中的機械能:
(1)公路上的汽車為什么要限速?
(2)正在的行駛的客車為什么嚴禁乘客向外拋東西?
三、課后反思: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并且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受哪些因素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物體的動能受哪些因素影響的實驗,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實驗探究加強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對物理學科的喜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以及它們受哪些因素影響。
【難點】
對質量相同,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動水車,拉開的彈弓能將彈丸射出,提出問題: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流水、彈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動水車,將彈丸射出。
教師引導流水、彈丸都對外做了功,它們都具有能量,而這個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課題——動能和勢能(板書)
環節二:生成新知
(一)動能
1.教師引導:
草地上運動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它們身上具有什么能量?
學生根據導入以及課前的預習回答:動能
教師總結: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板書)
(二)勢能
1.重力勢能
教師展示視頻:打樁機在工作的時候,先把重錘高高的舉起,重錘落下,可以把樁打入地里,并說明高處的重錘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板書)根據動能的影響因素讓學生猜想,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學生回答:物體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板書)
2.彈性勢能
教師展示圖片:發生形變的網球拍和拉彎的弓具有什么能量?
根據重力勢能的學習學生回答:彈性勢能。(板書)
追問:彈性勢能受什么因素影響?
學生回答: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板書)
總結: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是常見的兩種勢能。
環節三:鞏固提高
請學生判斷下列物體具有哪種形式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2、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
3、在空中飛行的飛機;
4、發生形變的網球拍。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用物理知識解釋:為什么要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為什么在同樣的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
(二)教具
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鑒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系,所以通過“怎樣才算做了功”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兩要素。
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塊,并將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說明木塊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塊沒有在重力方向上運動,所以重力對木塊沒有做功。繼而用手推動木塊,使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重力仍然沒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進而強調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功的兩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兩者的乘積。
2.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圖1-1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結
通過以下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等概念及機械能的單位。
(1)高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穩穩地待在那里,它有沒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舉幾個物體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飛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是5焦,具有的動能是4焦,這只球具有的總機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鉛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勢能不相等,若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四)說明
1.能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認識它比較困難。應緊扣教材,從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來認識能量。這實際上是說“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盡管這種說法不甚嚴謹,但比較通俗、易懂。
2.關于動能,應講明運動的物體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并推動物體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為容易講清彈性形變的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并做功,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將彈性勢能提到重力勢能之前講。
3.勢能應是物體系統(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舉高的重錘能夠做功,應當是重錘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具有勢能。而重力勢能表現它做功本領時,通常有一個重力勢能先轉化為動能的過程。但在本節課中都不宜引入這些內容。只能讓學生粗略地知道,舉起的物體能夠做功。
4.勢能的大小是相對的。對初中學生來說也不能引入勢能的相對性。只能統一地用地面做為零勢能面來分析問題。
5.小結中的問題(5),暗含著勢能和動能的轉化,目的為下一節課作準備。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
教學難點
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
鋼球、斜槽軌道、小木塊、砝碼、彈簧。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能,諸如熱能、電能、能源開發等等。“能”確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我們說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電流能做功,具有電能;燃料燃燒放熱可以做功,有熱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能的形式——動能和勢能。
(二)動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動能?
急流的河水能把石頭沖走,流水能做功;飛行的子彈能把木板打穿,飛行的子彈能做功;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流動形成的風能做功。這些物體能做功,它們都具有能。它們的能量由于物體運動才具有的。水由于流動、子彈由于飛行、空氣由于流動而具有能。
物理學中把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請同學們判斷下列物體中哪些物體具有動能。
靜坐的人,足球場上奔跑的運動員,炮膛中準備發射的炮彈,從飛機上投出的炸彈,被電風扇吹動的空氣。
(學生回答)。
奔跑的運動員,飛機投出的炸彈,被吹動的空氣具有動能。原因是運動員、炸彈和空氣是運動的。而靜坐的人和炮膛中等待發射的炮彈是靜止的,所以不具有動能。
3.動能的大小或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
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動能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呢?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這是個帶槽的木板,我們把鋼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滾下,到達平面上打擊一個小木塊,推動木塊做功,根據木塊被推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鋼球具有的動能的大小。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實驗)
第一次,我們使小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注意木塊被推的距離。
第二次,我們換一個質量大的鋼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到達平面上時和剛才的小鋼球具有同樣的速度,再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很顯然,第二次木塊被推的距離比第一次遠得多。說明大鋼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鋼球具有的動能大。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了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它的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我們用同一個鋼球再做兩次實驗。(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第一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低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第二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比較兩次實驗中木塊被推的距離大小。
很顯然,鋼球從更高的位置滾下來,到達平面上時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塊被推的更遠。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同一個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4.課堂練習。
(1)一輛汽車加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
(2)火車進站時做減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停止后,它的動能=______。
(3)一輛灑水車在馬路上勻速前進并正在灑水,它的動能______。
(三)勢能
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并沒有運動,但是它們也能做功,也具有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人們在打樁時,必須把重錘高高舉起,當重錘落下時可以做功,因為重錘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重錘下落時沿著重力的方向向下通過了一段距離,所以舉高的重錘可以做功,將木樁打入地里。試想,一個重錘如果靜止地壓在本樁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錘只有在被舉高的情況下才能做功,即重錘被舉高時才具有做功的本領——能。
一池靜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這一池靜止的水如果處在高山上,水落下時就可以做功,把水車沖得轉起來。
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請大家判斷下列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
(1)打地基時,質量是20千克的石頭重錘和質量是100千克的鐵制重錘被舉得同樣高,誰的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2)同一個重錘,被舉高1米或3米兩種情況下,哪種情況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說明大家能判斷出重力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3.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大家看一個實驗。(教師邊演示,邊講授)
這是一個彈簧,把一個砝碼放在彈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將彈簧壓縮,使其發生彈性形變。此時,彈簧靜止,沒有動能。彈簧也沒有被舉高,也沒有重力勢能。可是大家想象,彈簧能不能做功?
能!放開手,砝碼被彈簧舉起來。
可見,被壓縮的彈簧也具有能。這種能區別于動能和重力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所以,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物體在很多情況下都具有彈性勢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滿時產生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鐘表的發條在卷緊時具有彈性勢能,通過做功來帶動鐘表機件正常轉動。
4.物體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形變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5.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叫做勢能。
(四)機械能
1.提問:飛行中的飛機具有什么能?(學生回答)
飛機是運動的,它具有動能。飛機從地面飛上高空,所以具有重力勢能。很多物體可以既有動能又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2.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能量越大。物體做了多少功,必然消耗了多少某種形式的能。所以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例如,推出去的鉛球,動能是300焦耳,重力勢能是200焦耳,彈性勢能為0,那么鉛球的機械能就是500焦耳。
(五)布置作業
(1)復習課文
(2)習題1、2、3。(盛重光)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7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并能舉例說明。
2.能解釋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二)教具
1.麥克斯韋滾擺。
2.課本圖1-7的裝置,在彈簧片前加一彈簧。
3.單擺、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判斷質量一定的物體的動能的變化?
(2)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判斷重力勢能大小的變化?
(演示鋼球從斜槽滾下,斜槽傾角應盡量小一些,使鋼球從斜槽滾下的時間盡量長一些,引導學生觀察鋼球豎直高度的變化和速度的變化,回答上述問題)
2.新課教學
(1)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從上面實驗可以看到,鋼球從斜槽滾下的過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速度變快,動能增大,這個動能是怎樣產生的?(引導學生回答是由重力勢能轉化來的)
問:重力勢能可以轉化為動能,動能可不可以轉化為重力勢能呢?
演示滾擺(將擺輪涂成黑白相間,使學生明顯觀察到轉速的變化),引導學生觀察:擺下降時,擺輪越轉越快;擺上升時,擺輪越轉越慢,并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變化的情況,最后得出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的結論。
(2)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嗎?
演示課本圖1-7(水平槽末端加一彈簧,以使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變化明顯顯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鋼球接觸彈簧后,速度減小,彈簧壓縮;彈簧恢復時,形變減小,鋼球速度變大,但方向反過來了(教師應指出:動能大小跟運動快慢有關,跟運動方向無關,因為物體向任何方向運動都能做功)。
對鋼球和彈簧間的能的轉化,應分兩步講:
①從鋼球壓彈簧開始到彈簧形變最大:鋼球動能由最大變到零,彈簧彈性勢能由零到最大,即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從彈簧形變最大到恢復原狀:彈簧彈性勢能又轉化為鋼球的動能。
(3)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
先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例子,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下列事例:
①演示單擺,引導學生觀察擺球在高度最大處和最低點的速度大小,說明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②人造衛星:教師先指出:衛星在遠地點,勢能最大,在近地點勢能最小。問學生:衛星由遠地點向近球點運動的過程中,速度怎樣變化?能量怎樣轉比?引導學生回答:衛星由遠地點到近地點,勢能減小了,減小的勢能轉化為動能,故速度增大。再讓學生回答衛星由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能的轉化情況。
③撐竿跳高:由于過程比較復雜,可由教師分析講解。為使問題簡化,分析時一律不考慮起跳前助跑的作用。
徒手跳高的高度由起跳時向上的速度決定。即起跳時的動能轉化為最高點的重力勢能。
撐竿跳高時,人在起跳時使撐竿彎曲(形變),這時人具有動能,撐竿具有彈性勢能。到最高點時,撐竿恢復原狀。人的動能和撐竿的彈性勢能都轉化為人的重力勢能。
故撐竿跳高比徒手跳高的高度大。
①跳板跳水:引導學生回答:起跳時為什么人要向下猛壓跳板?(答:使跳板形變,具有彈性勢能)人離開跳板時的動能是哪里來的?(答:跳板的彈性勢能轉化來的)人起跳的高度由什么因素決定?(答:由起跳時的動能,也就是由跳板形變最大時的彈性勢能決定)
注意:不討論人在空中的翻轉。
3.板書設計
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4.想想議議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將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觀察木塊上的黑色圓斑),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
為什么木塊上是圓斑,而不是黑點?(答:因為皮球發生了形變)
發生彈性形變的皮球具有的彈性勢能是哪里來的?(答:由動能轉化來的)
皮球反跳有向上的速度,即具有動能,這個動能是哪里來的:(答:彈性勢能轉化來的)
最后提出:皮球從一定高度落下,反跳到最高點,說明這一過程能的轉化情況?
(點名要學習好的學生回答)
(2)演示皮球反跳高度一次比一次低,再演示滾擺高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來,問:這是什么原因呢?
(引導學生回答:物體運動要克服摩擦和空氣阻力做功,要消耗物體的機械能。最后機械能完全被用來克服摩擦和空氣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體最后要停下來)
教師點明:消耗掉的機械能并未消失,而是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了。這個問題以后將學到。
(3)物體能做功才具有能,舉高的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怎能做功?既然不能做功,為什么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引導學生回答:舉高的物體落下來具有動能,動能可以做功,但動能是由重力勢能轉化來的,故我們說勢能可以做功,實際上是勢能可以轉化為動能而做功)
(4)鋼球落在鋼板上,也會反跳起來,反跳時的動能是怎樣轉變來的?教師指出:鋼球和鋼板相碰,也要發生彈性形變,只是這個形變較難覺察。事實上,任何堅硬的物體相碰時,都要發生形變。
然后讓學生回答。
5.布置作業
(1)說明下列過程中機械能的轉化:
①雪橇從山坡上滑下;
②炮彈從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到遠處地上;
③玩具彈簧槍將“子彈”射出去;
④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媽媽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蕩著。
(2)你騎自行車時,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緊蹬幾下;汽車司機在開車上坡前,也往往要加大油門,加大速度。從能的轉化來說明這樣做的好處。
(3)彈簧門在推開以后能自己關閉。說明這件事怎樣利用了能的轉化。
(以上三題即課本機械能一章習題第4、5、6題)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相關文章: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03-16
動能和勢能物理教案12-14
動能和勢能物理教案09-12
動能和勢能的轉化教案11-30
《動能和勢能》說課稿01-01
動能和勢能的轉化11-30
初三下期物理動能勢能教案04-12
動能和勢能說課稿03-18
動能和勢能教學反思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