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教案
教學目標
①通過對海陸變遷及大陸分離的若干證據的分析,培養學生觀察、感知、分析、歸納、表達等認知能力;
②通過對相連證據的找尋方向的探究,提高學生研究手段的科學性、指向性,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③通過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提高學生對探究事物本質的科研興趣;通過魏格納的故事,激發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利用大陸漂移假說解釋一些現象。
難點:尋找大陸源移的證據。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海陸是變遷的
導入:歌曲<東方之珠>引出“滄海桑田”這個成語。
提問:“滄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師:其實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陸的變遷。其實古人早就覺察到海陸是變遷的,因而在我國就有了“滄海桑田”的成語。
二、海陸變遷的方式
師:海陸變遷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陸變遷的動態課件。(可以出示喜馬拉雅山、我國東部海底、荷蘭圍海造田圖片。)
活動:(觀察、分析、討論)
提示:1)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
2)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狀況?
3)荷蘭的國土面積在過去的百年中為什么在不斷擴大?
(總結)生:變遷方式有三種:1.地殼變動;2.海平面升降;3.人類活動。
師:海陸是變遷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變的呢?20世紀地理科學史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機會總是垂青善于觀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頓坐在樹下看到蘋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體運動定律一樣,這一次是一個躺在病床上的氣象學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下面我們來閱讀一下《偶然的發現,偉大的'假說》。
生:閱讀。(最好出示資料片)
三、魏格納創立大陸漂移假說過程
師:魏格納發現非洲大陸、美洲大陸輪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們原先是連在一起的?為什么?同學們都學過剪紙能否用這種剪紙的辦法證明一下你的觀點。
生:討論,用剪刀、白紙活動。
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把你們討論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師:結合學生演示評價。事實表明不能看到輪廓吻合就主觀認為二者是連接在一起的。咱們同學做事也是一樣,要注意認真求證,不能想當然。誰來介紹一個魏格納尋找證據的過程?
生:(簡單介紹)魏格納最終為科學而獻身。
師:從魏格納發現并創立大陸漂移假說的過程,你能得到什么啟發呢?
生:認真觀察,大膽質疑,敢于創新,勇于實踐。
四、大陸漂移假說觀點
師:魏格納用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大陸漂移假說的建立,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大陸漂移假說。(出示大陸漂移課件)它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生:兩億年前,各大洲是連在一起的,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才分裂為幾塊,(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東北漂移,南極洲向南漂移。)緩慢漂移逐漸形成今天的布局。
師:對照現在的世界地圖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變化?
活動:分組討論。
總結:
生:以前沒有大西洋,后來非洲、歐洲與南北美洲慢慢漂移開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漸縮小。
師:太平洋將來命運會怎樣呢?
生:會消失。
師:大家把書翻到教材第35頁,誰能解釋一下圖2.16?
生:以前南美洲和非洲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會出現古老地層吻合。
師:看圖2.I7解釋一下。
生:因為它們原來是該接在一起的。所以有相們的物種分布在不同的兩個大洲。
師:據科學家考證,在白雪皚皚的南極洲地下埋藏著大量的煤礦,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學生活動:討論。
總結 :
生:煤是樹在高溫高壓下經過很長時間形成的,樹是生活在溫暖潮濕的地方。說明南極大陸以前不在這里,而是在一個溫暖多雨的地方,后來才漂移到這里的。
師:
所有剛才我們討論的問題都可以證明大陸漂移假說的成立,魏格納用生命代價收集證據,驗證了大陸漂移假說的正確。這給我們以很大啟示,同學們前面講得都很好。我們對大陸漂移假說探討這么多還有什么懷疑么?
生:大陸為什么會漂移?是什么推動它漂移的呢?
師:提得很好。大家回去后收集材料,下節課我們一起討論,好嗎?
練習:1、海陸變遷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幾種?
2、大陸學說是在什么時候、誰提出來的?
3、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依據是什么?
【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課件教案05-14
友情的變遷03-17
橋的變遷作文06-2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1-15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30
變遷小學作文01-04
內經女性的生理變遷11-18
初中地理暑假測試答案01-21
初中地理培訓學習總結04-27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_初中地理必備知識點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