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江西造口壁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宋詞之旅。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的長江黃河,至今滋養著我們,在這里,我們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能找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纏綿婉約;能聽到“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悲憤吶喊,也能聽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無論何時何地,隨口吟詠一首詩詞或其中的名句,都會讓我們心中激蕩,充滿詩意。下面我們一起學習辛棄疾的一首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二、介紹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詩歌鑒賞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種叫知人論世,詩人性格特點、人生經歷及所遭遇的時代背景都會在詩歌中留下烙印,抓住這些就能更快更準確在把握詩歌的主旨、情感,這是前人為我們總結出來的經驗技巧。
辛棄疾的理想是什么,但現實又是怎樣的。
理想: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拍刀摧馬,馳騁沙場
現實:他時用時棄、在被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
小結:他太愛國、愛百姓、愛朝廷了,但南宋小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然而朝廷可以阻擋他馳騁沙場,卻無法囚禁他以身許國的宏愿。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沖突中,歷史給了他一個生命的突口,那就是詩詞。
有一篇文章這樣寫道:歷史的風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一不能化作刀槍之用,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只有一股腦在注入詩詞,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辛棄疾就是如此,他終于被修練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我們現在來鑒賞他的好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三、學習《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一)解題:菩薩蠻:詞牌名。書:寫。寫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詞。造口:南渡之處,虜人追隆右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通過這信息,我們明顯知道這是一首懷古傷今詞。
自由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要用心體味,帶著感情去讀。揣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1)找出直接體現詞人內心情感的詩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詩人的情感:愁!
(2)什么直接勾起了詩人心里的愁?如果你心里無愁,你聽到鷓鴣的叫聲,會不會勾起滿腔愁情?
明確:鷓鴣。詞人心里有愁。
提示:聯系辛棄疾,可不可以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句詩“愁”的含義呢?
課下注釋,鷓鴣的叫聲仿佛是“行不得也哥哥”,我們知道辛棄疾的理想是……但現實是……,一個“行不得也哥哥”就把他那種怎樣的情感點了出來?
明確:想報效國家,但實現不了這報國之路。一種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之愁。 -------這就是他對自己無法報國的憂憤之情!
(2)除了這種情感,我們還可以讀出另一種愁——?
----------家國之愁,憂國憂民。在詞里面找出這方面的詩句。
明確:①中間多少行人淚。(憂民——流不盡的行人淚)。
A、理解“行人淚”
明確:逃難民眾的淚水。詞人身臨隆禧太后被追之地,聯想到當時南宋的命運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想到國恥未雪,悲憤填膺。“行人淚”概括了當時千千萬萬逃難民眾種種災難,也包括了許多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愛國志士的悲憤。
②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明確:“愁”在無法望長安。(憂民——無法望長安)
B、長安代表什么呢?為什么無法望長安?
明確:北宋都城:汴京。收復故都,收復失地,恢復民族尊嚴。:無數青山的阻礙。面對眼下所見證的悲慘史實,想到當立腳點南宋王朝的政治現實,凝望汴京,追思北宋,懷念中原故土,但如今,長安只能引頸以望,而且遠望不到了!那重重疊疊的連綿不盡的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望”“可憐”兩個詞寫出了無限的忠誠,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感憤!
(3)小結:這濃得化不開的愁成了辛棄疾的`心病,究其一生,他毫不放棄地尋找解決心病的機會,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這種精神在詞中有沒有體現?
明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無數山”可以遮住人們眺望故國的視野,但卻不能阻擋日夜東流的江水。
問:詩人是不是單純寫自己所見到的景?怎樣體現辛棄疾的精神?
明確: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動,以自然現象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感受和認識,含義深厚。這兩句詩含蓄地傳達了詞人對抵抗外敵,光復山河的堅定意志。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祖國的統一是主流。
小結:眼前的無數山,擋得住的是詩人的視線,但擋不住詩人愛國、報國的心!盡管他受到南宋君臣猜忌,一生不得重用,在被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 但他卻從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從沒被挫折打敗,縱使壯志難酬也要酬!
四、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辛棄疾的《菩薩菩》,傾聽了他在動蕩的南宋發出的收復祖國河山憂國憂民的吶喊,也深切體會到他那種“把吳釣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沉重嘆息,!這聲吶喊,這一聲嘆息,響徹云霄,響徹我們的心靈,成為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從遠古走來,我們看到了“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也看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看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看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看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林則徐,看到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他們一直以天下為念,執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梁,支撐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鼓舞著我們!
我們再次誦讀稼軒詞,感受詞人的情懷、英雄的氣魄,讓我們再一次地受到他們的精神熏陶!
五、堂上背誦《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欣賞11-04
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12-23
題西林壁 優秀教案09-02
古詩《題西林壁》優秀教案10-23
《題西林壁》的優秀教案范例11-17
古詩《題西林壁》優秀教案設計12-05
中班音樂教案造飛機教案04-11
題西林壁教案范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