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了解蒸騰作用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繼續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繼續培養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蒸騰作用的過程及其他相關知識,建立植物體與外界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增強生態意識,提高對綠化祖國、保護環境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包括:證實植物體蒸騰水分的演示實驗,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蒸騰作用與人類的關系等內容。其中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是本節教材的重點。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這節課必須先進行演示實驗,使學生確信植物體有蒸騰作用以后,才能進一步講清蒸騰作用是怎樣進行的。
植物體主要通過葉進行蒸騰作用,因為葉具有適應這種功能的形態結構——氣孔。關于氣孔對于蒸騰作用的調節機制比較復雜,現行教材未做過多的解釋和要求,教師可通過模型或多媒體課件,對此問題進行簡單的講解,只需要讓學生對氣孔的調節有直觀的感受就足夠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不把這一點講清楚,學生就不會理解這種生理現象對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會誤會這種現象對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師在講解蒸騰作用的意義時,應該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接受和理解蒸騰作用對于植物生活的意義。
教法建議
通常初中學生應該對蒸騰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在家里進行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對蒸騰作用進行初步的探索。
同樣,教師也要制作觀察蒸騰作用的演示裝置。可以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做,也可以將一個不漏氣的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一片葉上或一個枝條上,袋口一定要扎緊。將這個實驗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內壁上有許多水珠。如果用花盆,注意不要連花盆一起套進去,只能套住莖和葉。在套前澆一次水,效果會更加明顯。
有關蒸騰作用的過程,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簡圖來表示(根吸收的水分,經過莖運輸到葉并蒸騰出去),或直接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動畫來進行講解,以利于學生形象地理解這一動態的過程。
關于蒸騰作用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使植物體不致被灼傷的問題,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來說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體體表的水分蒸發時,會帶走人體的一部分熱量,從而使人感到涼爽。由這類生活實例再引伸到植物體的蒸騰作用,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
難點:蒸騰作用的概念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蒸騰作用的概念可以通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而蒸騰作用的過程可以借助動畫或投影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而對于蒸騰作用的意義則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分析得出。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復習提問: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組織學生回答。
總結,引入新課題:植物體的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那么水分進入植物體后是否都被植物體利用了呢?
二、講授新課:
(一)蒸騰作用的概念:
出示課前準備好的演示實驗裝置(為了說明葉與蒸騰作用的關系,可以準備一套相同實驗裝置,只是在葉片上涂抹一層凡士林)
組織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提出問題:
1、塑料袋的內壁有什么物質生成?
2、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3、水珠是從葉片的什么地方散發出來的?
4、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以液體的形式從氣孔中流出來的?還是以氣態形式從氣孔中散發出來的?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回答問題。
總結:
1、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
2、植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蒸騰水分,但蒸騰水分的主要器官是葉。
(二)蒸騰作用的過程:
提問:植物蒸騰出的水分是由哪來的?
出示投影或動畫:演示蒸騰作用水分由根到葉的動態的過程。
提問: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氣孔的作用是什么?
講解:
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進入根內,然后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送到葉肉細胞。
2、植物體吸收的水分僅有1%左右參加植物體各項生命活動以外,99%左右的水通過氣孔散發到大氣中。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
提問:植物體為什么消耗能量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絕大多數都通過蒸騰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呢?
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由于重力的作用,水應該向下流,但植物體中水分卻是由下向上的方向流動,原因是什么?
2、無機鹽必須以什么方式存在,才能被植物體吸收?
3、為什么夏天在樹下會有涼爽的感覺?
組織學生討論、發言。
總結:蒸騰作用的意義:
1、促進根吸收水分。
2、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3、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
講解:由于植物具有蒸騰作用,大面積的森林可以增加大氣濕度,使天空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起到減輕干旱、調節氣候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進行大面積地植樹造林。
板書設計:
一、蒸騰作用的概念:
蒸騰作用:是指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
二、蒸騰作用的途徑: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
1、促進根吸收水分。
2、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3、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知識方面觀察綠色植物的呼吸現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發生部位
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重點植物的呼吸現象;
難點植物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
關鍵植物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
教法演示實驗法,觀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種子等。
教學過程
互動教材分析與學法說明
組織教學
課前綜藝
引入新課:植物體從土壤里不斷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體內,被植物體利用。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植物的蒸騰現象:
演示:植物的蒸騰失水
從一株闊葉植物上,剪下大體相同的兩個枝條。一個枝條上剪除全部葉片,另一個枝條上剪掉下部葉片。在兩個相同的小試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將兩個枝條分別插在兩個試管中,管內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別套在兩個枝條上,結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氣(如圖5—18)。將上述實驗裝教師提問
學生思考
學生回答
教師設問
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植物的蒸騰失水的現象
學生進行觀察
本節課的導入以植物的吐水、傷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現象為切入點,進而導入植物主要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題。
在演示“植物的蒸騰現象”時,向學生質疑:為什么兩個裝置中發生的實驗現象不同?罩在帶葉枝條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這些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認識到植物葉子能夠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騰失水”的實驗目的,首先在于使學生觀察到植物的蒸騰現象。然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這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教材分析與學法說明
置放在有陽光、溫暖的地方。數小時后,觀察發生的實驗現象。
討論:
1.兩個試管內的水面上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為什么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有陽光的地方?
3.描述兩個塑料袋上出現的實驗現象。
4.試解釋發生上述實驗現象的原因。
蒸騰作用:演示實驗表明:在溫暖、有陽光照射的條件下,植物體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形式散失到體外,這種生理過程叫蒸騰作用。
部位:葉片的氣孔
葉柄和嫩莖
小結: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歸納出蒸騰作用的概念。
教師加以糾正。
師生共同小結。
種生理現象使他們認識:植物體內水分能夠以水蒸氣形式散失;溫度和陽光照射是影響蒸騰作用的主要環境因素,氣孔是植物蒸騰的主要結構基礎;植物主要以氣孔蒸騰散失水分。所以,教學中呈示“植物的蒸騰失水”演示裝置后,引導學生分析蒸騰現象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從認識現象到剖析外因和內因,再到找出蒸騰作用主要形式,最后總結蒸騰作用的概念。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蒸騰作用是植物一個重要的生理作用,發生在植物的葉片和幼嫩地上部分。由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感性認識不足,必須先進行演示實驗,在此基礎上再講解蒸騰作用的過程,學習本節內容不僅使學生認識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而且幫助學生對植物利用水分的理解。
教學目的:
1、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和過程
2、理解蒸騰作用對作物生活的重要性
3、了解蒸騰作用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
教學難點:
蒸騰作用的概念
教學用具:
1、驗證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
2、葉片的結構、氣孔的結構的投影片
3、水分蒸騰的全過程的投影片
4、室外進行蒸騰作用實驗的錄像片段
5、蒸騰作用過程的錄像片段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
板書計劃:
第二節水分和散失──蒸騰作用
一、概念
二、過程
三、意義
1、降低植物體的溫度
2、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
3、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四、與人類的關系
1、在生產上的應用
2、森林可以調節氣候
教學過程:
炎熱的夏天,當我們從街道走進一片樹林時,會感到涼爽,植物由于缺水而萎蔫,這些現象都是由于植物蒸騰作用散失了水分,降低溫度,提高空氣的濕度。現在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證實植物能夠散失水分。
一、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
把課本P63的演示實驗裝置放在投影儀上,用投影儀的光照模擬陽光的照射,在實驗過程,向學生講解兩個問題。
1、通過錄像說明利用生活著的植物某個枝條進行蒸騰作用實驗的方法。
2、比較兩個實驗裝置,一個只是用塑料袋套在枝條上,插進帶水的瓶子,另一個用塑料袋把枝葉和瓶子套在一起。
(問)這兩個裝置的塑料袋壁上都附著有水珠,原因一樣嗎?哪一個更符合實驗要求?
(答)原因不一樣,因為我們是測定植物的蒸騰作用,而不是水的蒸發,所以不應該把枝葉和瓶子套在一起。前者更符合實驗要求。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結果,看到透明塑料袋壁上附著有許多水珠,由此驗證了植物體能夠散失水分。
二、蒸騰作用的概念:
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在植物體的葉片上進行(出示葉片結構的投影片),從葉片的結構來看,表皮的角質層透水性差,水蒸汽主要從氣孔散發出去,因此葉片上的氣孔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水分散失的“門戶”。除此以外蒸騰作用也可以在葉柄和幼嫩的莖上少量進行,但由于蒸騰作用比較弱,不太容易測定。
三、蒸騰作用的過程
(出示水分蒸騰全過程的投影片,對照著進行講解)
植物的蒸騰作用,其實就是一個水分的運輸和散失的過程。我們首先復習一下根是如何吸收水分的。
(問)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哪里?
(答)根毛區。
(問)根部吸收水分的條件?
(答)根毛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
(問)根吸收水分的過程(途徑)如何?
(答)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表皮內的層層細胞→根內導管
這樣土壤中的水分就進入到根內,由于植物體根、莖、葉的導管是相通的,所以根內的水分通過根的導管、莖的導管、葉的導管進入葉內(出示葉片的蒸騰作用過程投影片),葉脈導管中的水分→葉肉細胞→氣孔,然后以氣體的形式散發到體外。同學們根據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歸納,教師講評,最后得出蒸騰作用的過程如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導管→莖內導管→葉內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
(問)植物是通過什么結構來調節蒸騰作用的?
(出示氣孔的結構投影片)
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使植物體內保持適量的水分。當氣孔張開時蒸騰作用強烈、散失的水分多,當氣孔閉合時蒸騰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影響氣孔的張開和閉合的外界條件有光照和溫度,一般在晴朗無風的夏天,土壤水分供應充足,蒸騰作用強烈,而在陰雨天氣蒸騰作用比較弱。植物一天中蒸騰作用的變化規律是:清晨日出后,由于光照加強,溫度升高,蒸騰作用隨之增強,到午后三時左右達到最高峰,三時以后,光照逐漸減弱,植物體內的水分減少,氣孔逐漸關閉,蒸騰作用隨之下降,日落后蒸騰作用降到最低點。
植物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除了很少一部分參加植物體內各項生命活動以外,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例如: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的一生中,大約需要200千克以上的水,這200千克水的用途如下:(出示投影片)
作為組成成份的水1872克
維持生理過程的水250克
蒸騰作用消耗的水202106克
生長期中總用水量204228克
由此可見,植物體吸入體內的水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種生命活動和保留在植物體內;99%左右的水卻被蒸騰掉了。
(問)那么植物蒸騰作用散失如此多的水有什么意義呢?
四、蒸騰作用對植物體的意義
1、降低植物的溫度
在夏季皮膚上的汗液蒸發掉了人就會感到涼爽,發高燒的病人往往用濕毛巾敷在額頭上,這些都是利用水的蒸發帶走人體的一部分熱量,從而起到降溫的目的。同樣道理,植物體內水分的蒸騰也能夠起到降溫的作用。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夏季從街道走進一片樹林感到涼爽的原因。
2、促進根吸收水分
葉片水分蒸發去后,葉肉細胞缺水,就要依次吸收葉脈導管、莖內導管、根內導管的水分,從而促進根從土壤里吸水。
3、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植物體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由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產生的拉力,使水分連同溶于水中的無機鹽被送到樹冠上,蒸騰作用產生的拉力,可以把水分由地面送到百米高的樹冠上。
五、蒸騰作用與人類的`關系
1、在生產上的應用
⑴及時灌溉,防止發生嚴重萎蔫
植物體內含有足夠的水分,才能正常地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由于灌溉不及時,發生短時間的萎蔫,即使只有幾個小時,但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植物在形成花芽的時候缺水,可使植物開花減少。
⑵幼苗移栽
當種子萌發及幼苗期,植物蒸騰面積少,需水不多,隨著幼苗繼續生長,葉面積不斷擴大,水分的需要量隨之增加,所以移栽植物,要盡量選用幼苗移栽。另外移栽植物盡量選取陰雨天,去掉部分枝葉。
2、森林可以調節氣候
森林可以增加大氣溫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達到調節氣候的作用。據測定在干旱的季節里,每平方米面積的森林,每天能向空中放散大約6千克的水,在驕陽似火的夏天,綠化地區比非綠化地區的氣溫低0.8℃,森林中的氣溫比庭院中的氣溫低1.3~3.2℃。城市露天之下的氣溫高達35℃時,樹蔭下的空氣只有22℃左右。因此大規模植樹造林是減輕干旱,調節氣候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國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森林是人類的財富,我們要保護森林保護環境,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這節課要求同學們重點掌握好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通過以下一段錄像進行簡單的復習。
課堂練習
1、如圖:把剛摘下的枝條裝好,并用彈簧秤測得其重量為0.8千克,在光照下,半天后測得重量為0.75千克,重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騰作用 D、運輸作用
2、水分以()狀態從植物表面散發出去的過程,叫()。
3、根毛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由()運輸進入葉內,其中絕大部分通過()以()形式散失。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 篇4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知道葉有 蒸騰作用。
2.使學生了解葉的蒸騰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義。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葉的蒸騰現象、氣孔形態等。
二、教學準備
1.課前,找一盆植物,澆足水,用一透明塑料袋把這株植物的枝葉罩起來,把袋口扎緊,置于向陽處。
2.分組實驗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蠶豆、青菜、洋蔥、蘿卜、天竺葵或馬鈴薯的葉片任選幾片;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管、碘酒
3.關于蒸騰作用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復習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2.學生匯報“根有吸收水分作用”實驗的觀察結果。(試管中的水面第一天下降多少?第二天下降多少?)
3.談話: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根的作用。這節課,我們來研究葉的作用。(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葉有蒸騰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發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兩幅掛圖或幻燈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樹林里跑步。
②提問:人在 沙漠中和在樹林里,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呢?
③提問:為什么樹林里的空氣比較濕潤,沙漠里的空氣比較干燥?
(啟發學生想象樹木用根吸收的水分,從樹木的什么地方散發到空氣中去了。)
(2)指導學生觀察“植物能蒸騰水分”的實驗。
①出示課前準備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葉并將袋口用繩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實驗裝置。
②觀察:你們看,在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內壁上 有什么?
(學生觀察后回答:塑料袋內壁出現 了許多小水珠。)
(3)啟發學生思考:
這些小水珠是怎樣形成的?如果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氣凝結的,那么這些水蒸氣是從哪里來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體內可能有什么樣的構造?
學生討論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據人從汗孔排出水 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樣的小孔。
(4)指導學生觀察植物葉片上的氣孔的形態。
①演示:撕下一片蠶豆葉的下表皮,貼在載玻片上染色后,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除蠶豆葉外,還可用青菜、洋蔥、蘿卜、天竺葵、馬鈴薯的葉,這些植物的葉片上很容易找 到氣孔。)
②講述:課前,我在各組的顯微 鏡上都裝好了像老師這臺顯 微鏡上一樣的蠶豆葉的切片。下面,大家通過顯微鏡觀察:蠶豆葉面是什么樣的?葉面上有什么?
③分組觀察,觀察后匯報。
④出示“葉片下表皮氣孔”的掛圖或幻燈片。
⑤講述:在葉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兩邊是兩個半月形的。這些小孔叫做“氣孔”。
⑥觀察:對照掛圖上氣孔的形態,在顯微鏡 下再觀察、辨認。
(5)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的含義。
講解:
通過推想,我們認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體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過實際觀察,我們在葉的表面確實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運到植物體內,有的被植物體自己用了,有的則在受熱的條件下變成水蒸氣飛散到體外去了。這些水蒸氣正是從葉表面的氣孔跑出去的。
植物體內的水分受熱變成水蒸氣,從氣孔跑出去,騰飛到空中。葉的 這種作用叫做蒸騰作用。(板書課題)
(6)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的意義
(1)討論:“葉的蒸騰作用”對植物的生活、 對自然界有什么意義?
(2)出示葉的蒸騰作用示意掛圖或投影片,啟發學生對 照圖思考。
(3)學生討論回答。
(4)教師講解。
葉蒸騰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發要吸熱,就像人出汗可以涼快一些,調節體溫一樣。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熱的夏季“涼快”一些,不被曬焦。
②由于蒸騰了水分,植物體內水分減少。這樣可以促進根不斷地吸收水分、養分。
③可以使空氣濕潤。
(三)鞏固練習
請同學們根據“葉的蒸騰作用示意圖”,自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蒸騰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一項重要的生理活動,教材對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知識的構建,從實驗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入手,使學生確信植物具有蒸騰現象,接著引導學生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葉片的結構及蒸騰作用的意義等。
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葉片的結構,學生才能透徹理解蒸騰作用的知識,同時為講解光合作用打下基礎。而葉片的結構又是與其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充分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本教材強調指出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的意義,同時也為學習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描述植物的蒸騰概念,部位,意義,知道葉片的結構特點;說出氣孔的分作用;了解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2、滲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義。
教學重點蒸騰作用的概念、意義及葉片的結構、氣孔的開閉和分布
教學難點葉片結構的觀察、葉片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以及氣孔開閉的原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邊梳理邊反饋
學習方法學生自學,討論,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提問兩個問題:
1、植物體是怎樣度過炎熱的夏季的呢?
2、為什么人們喜歡在樹蔭下涼快呢?
在學生的回答中導入并板書課題: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教師的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老師指導學生回憶這節課的內容,并要求學生復習不要平均用力,要有側重,確實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提示學生快速瀏覽課本,把遺忘的知識恢復過來
課件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出蒸騰作用的概念,部位?主要部位是
2、對照“葉片的結構模式圖”說出各個部分的名稱,構成特點
1)葉片
(1)表皮由表皮細胞:
保衛細胞:
(2)葉肉
(3)葉脈
3、氣孔的作用,及張開閉合的原理
4、蒸騰作用還受那些外界因素的影響?
5、蒸騰作用對植物體自身的意義?
為了加深對葉片的結構的理解,解決葉片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難點,安排兩幅圖片
2)試一試自己的識圖能力
葉片的橫切面圖
指出1———6的名稱
①表皮屬于組織,葉肉屬于組織
②葉肉細胞中有許多綠色顆粒是。
③怎樣區分上表皮?
葉片的表皮平面圖
①指出1-3的名稱,甲、乙各處于什么狀態?
②氣孔張開閉合的原理?(強調:氣孔的張開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是內因,引出下一個問題)
那么外界因素是什么?
師:植物體內的水分不斷的散水,這些水分是從那里來的?出示課件從根吸水到葉的氣孔排出水分的過程圖
那么同學們知道根辛辛苦苦吸收來的水分,有多少被葉給蒸騰出去了?引出蒸騰作用的意義讓學生答
擴展:蒸騰作用除了對植物體自身的意義外對外界環境也有重要的影響,見課件許多樹木構成森林,森林的蒸騰可以減輕干旱,調節氣候。
因此我們要想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必須愛護花草樹木,還要多綠化大地,因此我們國家規定了那一天為植樹節?
小結:蒸騰作用概念
部位(葉片———氣孔)
意義
學生先自己不看課本回憶這節課印象最深的知識,想不起來的正是這節課要復習的側重點
學生按照課件上的“知識梳理,夯實基礎”看書8分鐘后檢查反饋
學生看書過程中可以合作、討論自己陌生的問題
解決不了的舉手問,采取生幫生的方式解決
生答(略)
學生識圖回答,直觀的認識葉片及表皮氣孔的特點和作用
生答(略)
生答:95%——99%
學生討論回答
照應開頭,學生再來回憶這節課,
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認真復習的求知欲
讓學生抓住重點,提高效率。
充分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教學思想
葉片是葉的主要部分,葉不但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這是和下一節相聯系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生說,老師板書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了解蒸騰作用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2.通過觀察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繼續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繼續培養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蒸騰作用的過程及其他相關知識,建立植物體與外界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增強生態意識,提高對綠化祖國、保護環境的認識。
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包括:證實植物體蒸騰水分的演示實驗,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蒸騰作用與人類的關系等內容。其中蒸騰作用的概念。過程和意義是本節教材的重點。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這節課必須先進行演示實驗,使學生確信植物體有蒸騰作用以后,才能進一步講清蒸騰作用是怎樣進行的。
植物體主要通過葉進行蒸騰作用,因為葉具有適應這種功能的形態結構——氣孔。關于氣孔對于蒸騰作用的調節機制比較復雜,現行教材未做過多的解釋和要求,教師可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講或是不講。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不把這一點講清楚,學生就不會理解這種生理現象對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會誤會這種現象對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師在講解蒸騰作用的意義時,應該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接受和理解蒸騰作用對于植物生活的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 關于本節課的引言,教師可以根據前面已經講過的知識,復習提問:什么是光合作用?什么是呼吸作用?在上述兩個生理過程中都有水的參與,說明水對于植物體非常重要。從根本上講,水是從哪里來的?植物吸收的水是否都被植物體利用了呢?由此引出本節課題:水分的散失——蒸騰作用。
本節課的引言還可以這樣設計:教師首先提問: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天,樹林里的空氣涼爽濕潤,而操場上的空氣卻十分燥熱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指出這是因為植物具有蒸騰作用,從而提高了空氣的濕度,降低了空氣的溫度。接著引導學生思考什么叫蒸騰作用?蒸騰作用對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義?蒸騰作用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有什么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課題。
2. 關于蒸騰作用的概念和過程的教學,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一套演示實驗裝置,即準備三個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氣的塑料袋,分別套在沒有葉的枝條、少葉的枝條和多葉的枝條上,袋口扎緊,將這套實驗裝置放在教室溫暖向陽的地方。
在實驗的前一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在家里做探索性實驗,用兩個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氣的塑料袋,分別套在花盆中枝葉茂盛的基葉上,袋口扎緊(注意不要連花盆一起套進去,只能套住莖和葉,最好在套前澆一次水),其中一個袋中的葉片表面涂抹一層凡士林,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帶一套實驗裝置到學校。
上課時,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制的實驗裝置中所產生的現象,接著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
(1)在塑料袋的內壁上有什么物質生成?
(2)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3)水珠是從葉片的什么地方散發出來的?
(4)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以液體的形式從氣孔中流出來的?還是以氣態形式從氣孔中散發出來的
學生通過觀察現象,思考并且回答問題,自然而然地得出蒸騰作用的概念: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表面散發出去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教師進一步指出,植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蒸騰水分,但蒸騰水分的主要器官是葉。
這時教師可以把自己準備好的一套演示裝置放在講臺上,請兩名學生到臺上仔細觀察并告訴全班學生所觀察到的現象。教師再次提出問題:這套實驗裝置所發生的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由葉片來完成,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的多少成正比關系,即葉片越多,蒸騰作用越強,散失的水分越多。
為了說明植物蒸騰作用的過程,教師可將課本p63圖1一38水分蒸騰的全過程繪制在投影片上(或在黑板上畫一個簡圖)。對著示意圖進行提問: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導管的作用是什么?(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進一步指出,植物體內根、莖、葉中的導管是相聯通的。)
(3)氣孔的作用是什么?
一系列的提問,促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逐漸了解蒸騰作用的過程。最后教師利用板書總結出蒸騰作用的過程:
土壤中的水分一根毛一根、莖、葉的導管一葉肉細胞一氣孔一大氣
3.關于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使植物體內經常保持著適量的水分。教材對此未做過多的解釋。教師可以利用氣孔開閉的活動模型或復合投影片演示保衛細胞的結構以及控制氣孔開閉的過程,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具幫助學生了解氣孔開閉的原理,使學生了解蒸騰作用的過程。
4.關于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的意義教學,教師可以用這樣一個問題引入:俗話說“水往低處流”,為什么植物體內的水卻能從根部流向樹葉呢?問題提出后,教師讓學生思考、討論、看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結論:在自然界中,水確實是往低處流,但是如果加上動力,水也可以往高處流。平時人們用吸管吸飲料時,飲料就可以沿著吸管被吸人口中。
植物體內的水從低向高處流的原因就在于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了蒸騰拉力,即能促進根毛對土壤中水分的吸收,也可以促使植物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沿著導管向上運輸。
教師利用投影片指出,植物體吸收的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參加植物體內各種生命活動以外,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發到大氣中。
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騰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過程,這是否是一種浪費呢?對植物有什么意義呢?然后讓學生看書和討論,最后教師歸納總結出蒸騰作用的意義。
5.在講述蒸騰作用與人類的關系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例如:
(1)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對氣候有什么影響?
(2)春季造林為什么要在樹苗發芽前進行?夏季造林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葉?
(3)為什么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和花草為什么要遮蔭?
(4)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參考答案:
(1)因為植物蒸騰水分,大面積的樹林可以增加空氣濕度,使天空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起到減輕干旱,調節氣候的作用。
(2)春季造林在樹苗發芽前進行是因為蒸騰面積最小,體內有機物還沒有轉化輸送,沒有被新枝葉消耗,所以此時移植最易成活。
夏季造林剪除部分枝葉,主要是減少蒸騰面積,因為此時蒸騰作用旺盛,新栽的樹又無新根吸水,很可能因為缺水而死亡。
(3)陰天、傍晚移栽植物,以及移栽后的植物要遮蔭,都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
(4)大樹下面的樹蔭,沒有陽光的照射,氣溫較低,另外,大樹的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別增加了周圍大氣的濕度和氧,所以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葉有蒸騰作用,這種作用可以調植物“體溫”,促進要不斷吸收水分,并能使空氣濕潤。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4. 創新目標: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課與8.10.11三課構成“植物”單元重點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在能力培養方面屬于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的系列。
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了解生活中有關蒸騰的一些現象,但植物是怎樣進行蒸騰的學生并不了解,通過對一些現象的思考,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推理,還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才能了解氣孔是怎樣進行蒸騰的。
確定五點:
重 點:認識蒸騰作用。
難 點:設計實驗證明葉的蒸騰作用。
創新點: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德育點:通過觀察植物的氣孔使學生了解到植物是有生命的。
空白點: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葉的蒸騰作用為學生留空白。
學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通過實驗學生更好地觀察、合作、創新提供方便。
主要技術
留空白、加深體驗、合作創新等技術。
教學過程中的五個環節:
一、引目標,激發興趣。
1. 談話:人們在樹林比較多的地方會感到空氣比較濕潤,這是怎么回事?
2.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二、創設條件,自主參與。
1. 講述:昨天我們把這盆花的莖葉用塑料袋罩起來,袋口用繩扎緊,放在了向陽的地方,今天我們來觀察一下,有什么現象發生?
2. 學生觀察后,匯報觀察結果。
3. 討論:
(1)這些小水珠是哪來的?
(2)水蒸氣從哪兒來?
(3)植物內部應該有什么樣的構造水蒸氣才能跑出來?
4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如果水珠是由植物內出跑出來的,那么植物表面應該有讓水蒸氣跑出來的孔。
三、組織研究,體驗發現
1. 講述:這了證實我們的想法我們一起來觀植物的葉子,(顯微鏡在課前調好)
2. 學生觀察后教師小結:通過顯微鏡下的觀察我們看到了植物表皮有一個小孔,這些小孔供氣體出入的氣孔。每種植物的葉子表面都有。
3. 講述:蒸騰的概念。(可讓學生描述,教師在加以補充)
四、引導創新,應用實踐。
葉的蒸騰作用有什么意義呢?學生回答。
五、反思小結,鞏固提高。
1. 你有什么收獲?
2. 教師小結。
六、研究性作業:
設計實驗證明:蒸騰作用是通過葉進行的。
【初一生物《蒸騰作用》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葉子的蒸騰作用教案設計04-06
初一生物《裸子植物》教案設計04-07
蒸騰作用教學反思05-14
蒸騰作用的作用08-23
蒸騰作用的概念09-21
《生物污染與生物凈化》教案設計06-06
蒸騰作用的原理03-02
初一生物《開花和傳粉》教案設計04-06
初一生物《蕨類植物》教案設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