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2、理解動能的初步概念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勢能的初步概念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重點
通過實例理解動能、勢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得出影響動能和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后記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復習
鑒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系,所以通過"怎樣才算做了功"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兩要素。
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猜想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網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變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能舉例說明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5、能用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解釋簡單的現象。
6、通過演示實驗、生活中的現象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想象、歸納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為初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 認識。教材列舉了風、流水等能夠做功,以便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同時也為講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埋下伏筆。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 念,用實驗說明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量的關系,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勢能的教學也是從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勢能概念,再由實驗或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學習 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最后,教材給出了機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動能、勢能、機械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議
對于能量的引入,可以從一些涉及能量的詞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聯系做功的知識,列舉實例如課本上的實例和演示小實驗。
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列舉運動物體能做功的現象,并分析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點,進而得出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是動能的結論。進一步用實驗或多媒體資料發現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并進而用學到的知識,即動能定義、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來分析和解釋生產和生活中的現象。
對于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學習,也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設計與動能相同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同時學生可以加深體驗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感覺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對于機械能的學習,可以用學生閱讀課本或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材料,教師進行總結,注意要用聯系實際的事例使學生能夠分析機械能的實際問題,并理解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中“統稱”的含義。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節 動能和勢能
【課題】動能和勢能
【重點和難點分析】動能和勢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勢能概念建立:由于實際看到的下落物體做功都表現為有速度的物體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勢能概念時,要強化能夠做功的物體就有能量。
【教學過程設計】
1, 引入新課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系,所以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由功和能的關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怎樣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條件和單位;分析具體實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實驗:演示鋼球從斜面上滾下,在水平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學生分析在碰撞過程中,做功的情況。由分析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出能 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在物理學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一個物體能做的功越多,這個物體 的能量越大。
2, 新授課:動能
1),動能概念的建立
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實例: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對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頭沖走,水對石頭做了功,運動的鋼球打在木塊上,把木塊推走,鋼球對木塊做了功。
從板圖上,學生應當能夠總結出“物體由于運動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由學生總結結論,也可以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的尋求共同點,得到結論。
2),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
實驗步驟1:讓同一個鋼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滾下,觀察小球撞擊木塊的現象,并分析得到的結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思考的問題:鋼球先后從不同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距離的遠近說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說明了什么;實驗結論。
分析過程:同一個鋼球,原來的位置越高,滾到斜面下端時的速度越大,把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越多,說明具有的動能越大,所以動能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
實驗步驟2:觀察鋼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塊發生的現象,并分析實驗的結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思考的問題: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木塊的遠近說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說明了什么;實驗結論。
分析過程: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鋼球的質量大,把木塊推得遠,做功多,具有動能大,所以動能的大小還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綜上所述:物體的動能大小和物體的質量、運動速度有關。
3, 新授課:勢能
1)力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重錘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錘被舉高,當下落時,能夠把木樁打入地里,對木樁做功,所以它因能夠做功而具有能量,我們把這種能量稱為重力勢能。
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重力勢能的實例。并結合實例分析出物體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勢能(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們都是以地面為參考,來分析重力勢能的)
學生從實例中分析重力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并結合實際現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大小比較、重力勢能的變化三個方面的問題。
2),彈性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建議學習方法為學生閱讀,并回答問題:什么是彈性勢能;舉例說明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可以做功;分析壓縮彈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實例;列舉并分析彈性勢能大小比較和彈性勢能變化的實例。
4,新授課:機械能
講清機械能上動能和勢能的統稱其中統稱的含義:表示動能和勢能都屬于機械能,即機械能有兩種表示方式:動能和勢能。一個物體既可以有動能也可以有勢能。
【板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3
教學目標
1, 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
2, 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3, 分析和解釋實例,說明過程,動能、勢能、機械能的變化情況。
4, 建立能量的概念,樹立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念,為后面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大小基礎。
5、通過分析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養成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麥克斯韋滾擺實驗來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接著又安排了把用細線懸掛起來的金屬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開,以及木球與彈簧片碰撞兩個實驗,來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使學生一開始就注意到動能和這兩種勢能都可以相互轉化。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減少轉化為內能的問題安排在下一章講,在這里沒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法建議
注重實驗教學,分析上拋小球的實驗到觀察麥克斯韋實驗,在教學過程 中要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觀察物理現象,清楚具體的過程,從速度變化、高度變化到能量變化,學生能從能量變化中知道能量的轉化。
課本實驗中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不用細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注意觀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彈簧片的過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應當幫助學生想象彈簧片的形變,從而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教學中注意把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注重分析實例,例如分析射箭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分析衛星運行時。在分析衛星運行時,應當利用板圖標出遠地點和近地點,使學生養成畫圖幫助分析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
【課題】
【重點難點解析】
分析轉化過程。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過程。
【教學過程 】
1, 實驗引課
觀察滾擺實驗,用板圖幫助分析。
實驗時要注意觀察:滾擺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如何變化;上升階段速度如何變化。
注意分析的問題:到最高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到最低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在下降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在上升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
實驗結論: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新授課:
1)分析實例
方法1: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列舉能體現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現象,并具體分析能量轉化的過程。用討論分析的方法完成課堂學習。
方法2: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析重點實例,例如分析乒乓球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過程中,不考慮空氣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從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觸地面的過程;乒乓球從接觸地面到發生最大彈性形變的過程;乒乓球逐漸恢復原來形狀到反彈起來的瞬間;乒乓球反彈起來后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
2)結論: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是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在乒乓球發生彈性形變過程和恢復原來的形狀的過程中,是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所以動能也可以和彈性勢能相互轉化。
3)其他實例分析:可以做課本上的實驗2和實驗3,并由學生自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4)難點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分析能量的轉化。
方法1,一把般情況下,學生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和速度的特點,從而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從近地點到遠地點和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移動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并知道機械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也為以后學習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礎。
方法2,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的特點,并告知學生在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讓學生分析在衛星到達近地點和遠地點的位置時,運行速度的特點是什么,并想象衛星是如何繞地球轉動的,從而增強學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書設計 】
探究活動
【課題名稱】
觀察和分析某個動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的實例
【組織活動形式】
學生小組
【輔導參考】
1,觀察和實踐蹦床運動,分析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發生彈性形變的過程和能量轉化.
2,拆開一個玩具小車,觀察上弦時,發生的彈性形變,以及它在恢復原狀過程中的特點.
【評價方案】
1、學生自評。
2、寫出分析和觀察的過程。
3、應用到其他的實例。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動能、勢能的概念。
(2) 在探究實驗中掌握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
(2) 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3) 在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1) 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2) 動能、勢能的影響因素。
三、教學難點:
動能、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四、實驗器材:
玩具小車、玩具小球、雞蛋、沙土、小桌、彈簧、斜面、小鋼球、塑料球等.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實驗演示:玩具小車推著小球前進,舉高的砝碼砸碎盒子里的雞蛋,壓縮的彈簧恢復原狀時推動小球前進,以及白板上展示的風推帆船前進,舉高的重錘砸樁,拉彎的弓射箭等圖片引出能量的定義。
(二)新課講解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
2、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老師引導]:對比、分析課前的演示實驗,以及白板上風吹帆船前進、舉高的重錘砸樁、拉彎的弓射箭三幅圖片,把能量細分,得出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概念。
[學生總結]: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勢能:把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又叫做勢能。
[學生練習]:學以致用,相應習題的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各種形式的能的理解。
3、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提出問題]:有的物體動能大,有的物體動能小,你能猜想一下動能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活動]:學生前后四個人一組討論、分析猜想得出,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運動的速度有關。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現在我們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塊來探究動能的大小是否與物體的質量、運動的速度有關。學生前后四個人一組,討論、交流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三分鐘后大家一起來分享討論結果。
[學生活動]:小組分享討論結果,并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實驗中注意的一些問題。
(1) 動能的大小可能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素有關,在實驗中用到的實驗方法?(答:采用控制變量法。)
(2) 實驗時如何比較動能的大小?(答:使小球從斜面滑下,看物塊被撞擊的距離,被撞的`距離越長,運動小球所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3) 如何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答:使它們分別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滾下。)
(4) 如何改變小球的速度?(答:使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
[動手探究]:某一小組學生講臺上演示實驗后得出結論。
[交流結論]: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4、探究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的演示實驗:舉高的砝碼能把雞蛋砸碎,以及舉高的重錘砸樁,想想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活動]:學生前后四人一組,分析、討論得出重力勢能大小可能與被舉的高度和物體的質量有關。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利用老師提供的一盤沙土、大小砝碼、木頭小桌,同學們前后四人一組,想一想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實驗方法是什么?怎樣比較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三分鐘之后分析討論結果。
[學生活動]:小組分享討論結果,并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實驗中注意的一些問題。
(1) 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素有關,在實驗中用到的實驗方法?(答:采用控制變量法。)
(2) 實驗時如何比較重力勢能的大小?(答:使砝碼從某一高度砸下,看桌腿陷進沙子里的程度,陷的越深,說明被舉高的砝碼所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動手探究]:某一小組學生講臺上演示實驗后得出結論。
[交流結論]:高度相同時,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質量相同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5、探究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的演示實驗:壓縮的彈簧去頂小球,以及拉彎的弓射箭,想想彈性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活動]:學生前后四人一組,分析、討論得出彈性勢能的大小可能與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利用老師提供的彈簧、小車、小球等,同學們前后四人一組,想一想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實驗方法是什么?怎樣比較物體彈性勢能的大小?三分鐘之后分析討論結果。
[學生活動]:小組分享討論結。
[動手探究]:某一小組學生講臺上演示實驗后得出結論。
[交流結論]: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大,物體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三)課堂小結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就說物體具有能力;
(2)能量的分類:動能和勢能,勢能又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3) 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4) 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5) 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大,其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四)布置作業:
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演示實驗引入,加深學生對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的理解,隨后緊跟著相應習題的練習,可以更好的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進一步啟發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三種形式的能量分別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交流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學生上講臺自己動手做實驗,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5
學習目標:
1、知道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2、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和勢能的因素。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活動一、關于能量
1、同學們,請看下面的示例:
a、子彈能擊穿靶
b、流水能推動竹排
c、滴水穿石,請分析和歸納它們的特征。
2、我們把一個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就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3、“能夠做功”是說做功的這種本領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
練習:
①高山上的靜止的石塊有能量嗎?
②任意兩個物體能量的多少可以比較嗎?
③關于能的概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B、正在運動的物體一定沒有能
C、沒有做功的物體一定沒有能
D、具有能的物體不一定在做功
4、能量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
活動二、關于能量的類型
1、請同學們觀察下列物體,歸納它們的共同特征:
a、滾動的小球
b、高掛在枝頭的蘋果
c、壓縮變形的彈簧
d、高舉的重錘
e、拉長變形的弓f。流動的水
分析:其中a、f是;b、c、d、e是;b、d都在高處,c、f發生了形變。我們就把b、d這樣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把c、f這樣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2、總結概念:
動能是指。
重力勢能是指。
彈性勢能是指。
勢能就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總稱。
4、自我訓練:
(1)古詩文中有許多描述自然現象的優美詩句,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從物體學的角度看,滾滾奔流的長江水具有巨大的。
(2)“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流水具有。
(3)空中飛行小鳥具有。
(4)正在騎行的自行車車座具有。
(5)下列說法正確的()
A、空中飛行的炮彈具有重力勢能
B、徐徐降落的跳傘運動員只有重力勢能
C、高山上不動的石頭沒有重力勢能
D、勻速升起的國旗具有動能
活動三、動能大小影響因素的探究
演示課本圖15.4—2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有關,越大,物體的。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
四、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因素(會設計實驗說明)
重力勢能:
彈性勢能:
二、牛刀小試素質提升
1、機械能就是動能和勢能的總稱,單位:焦耳,符號:J
練習:空中飛行的皮球具有機械能是35J,其中皮球的重力勢能為18J,求皮球具有的動能是多少?
2、生活中的機械能:
(1)公路上的汽車為什么要限速?
(2)正在的行駛的客車為什么嚴禁乘客向外拋東西?
三、課后反思: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6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2.知道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知道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有關。
3.能解釋一些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二)教具
1.可以改變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質量顯著不同的兩個鋼球(或金屬滑塊),木塊一個,用以做課本圖1-1的實驗。
2.玩具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器材)。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中引入“能量”這個詞。
運動員在激烈運動后,我們說消耗了體內儲存的能量;燃燒煤可以取暖,我們說煤燃燒時放出了能量;電燈發光,電爐發熱,電扇吹風,我們說都消耗了能量。
在這些不同的現象中,有一個共同的東西把它們聯系起來,這就是能量,簡稱能。
2.新課教學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學過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一個物體能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機械能。
(2)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運動物體能做功。例如,風可以吹轉風車,流水可以推動水磨,揮動的鐵錘可以把樁打進地面等。當學生舉例中固體、液體、氣體都有了時,教師總結:固體、液體、氣體都是物體,只要它們運動,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動能)
提問:運動物體做功后靜止,它還具有動能嗎?動能到哪里去了呢?
(啟發學生得出物體不運動就沒有動能以后,教師講解:物體原有的動能用來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個比方,你有錢可以買商品,買了商品錢就付出去了)
(3)用小釘錘釘木樁和用大鐵錘釘木樁,顯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樣的,這說明運動的釘錘和鐵錘具有的動能大小不一樣。那么,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教師演示課本圖1-1所示的實驗。先說明鋼球把平面上的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就越多,這是因為阻礙木塊運動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遠說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鋼球推木塊前具有的動能越大。然后做同一個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鋼球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最后做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速度是相同的,從而得出: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教師總結:運動物體的動能,與物體質量和運動速度兩個因素有關。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提問:行駛的出租車和卡車,如出租車速度大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如出租車速度小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前一情況無法判斷,后一情況是卡車的動能大)教師總結:動能由質量和速度兩個因素決定,且是隨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較物體的動能大小時:
①當一個量相等,另一個較大時,則動能較大。
②當兩個量都較大時,動能亦較大。
③當一個量較大,另一個量較小,則無法判斷動能的大小。
最后說明: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是一個定性的粗略的比較,并不是數學上的按比例的變化。
(4)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舉高的物體落下來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重錘落下來打樁,攔河壩把水位升高,水流下來可以沖動水輪機等)教師強調:如果不把重錘舉高,重錘就不能把木樁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沒有重力作用,鐵錘就不會落下來。因此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5)提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由重錘打樁得出:
物體的質量越大,舉高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演示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并簡單說明什么是彈性形變后,即引出彈性勢能概念)
教師簡單介紹“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教師講解時應力求簡單明了,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
(7)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教師講明兩點:
①物體具有動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具有勢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動能和勢能加在一起就是物體具有的機械能。
②物體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來衡量的。因此,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
3.板書設計(配合教學過程,板書如下)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體能做功,就說它具有能。
動能——運動物體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
勢能
重力勢能——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物體具有的能。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將這3道題,預先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5.布置作業
閱讀本節課文,思考和解答以下問題。
(1)除了課文中講過的,再分別舉出三個物體具有動能、具有勢能的實例。
(2)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
①在海上行駛的輪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飛行的子彈;
④拉長的彈弓橡皮條。
(3)把廢鐘表或廢玩具里的發條拆下來看看它是怎樣工作的。為什么發條擰得緊些鐘表或玩具走的時間就長些?
(以上題目即課本機械能一章的習題第1、2、3題)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動能和勢能》,根據新課標理念,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過渡句)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動能和勢能》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三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功》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機械能及其轉化》奠定基礎。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過渡句)一切為了學生,為學生設計教學。因此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理解學生。
二、說學情
本年級的學生在上節課已經學習了《功》的知識,所以可以通過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本節課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大,本班學生在平時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能夠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本學習的知識進行聯系,所以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比較容易。
(過渡句)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因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并且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受哪些因素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物體的動能受哪些因素影響的實驗,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實驗探究加強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對物理學科的喜愛。
(過渡句)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我的教學重難點是: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以及它們受哪些因素影響。
【難點】
對質量相同,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學方法
(過渡句)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在教學方法上我將采用: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練習題法。
(過渡句)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六、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些圖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動水車,拉開的彈弓能將彈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彈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動水車,將彈丸射出。這時候我將引導學生思考,它們都具有能量,而這個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動能和勢能(板書)
【設計意圖】
我之所以采用這種舉生活實例的方法,是因為本節課的知識點都是離生活很近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且能夠將例子與本節課知識很好的結合,不顯突兀。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首先是第一個知識點的講解,我會問學生類似導入的問題:草地上運動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它們身上具有什么能量?我將在學生的答案基礎上總結: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板書)那么動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這就是我要進行下一個知識點講授——探究物體動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按照教材中的實驗裝置上進行兩次實驗演示:
(1)讓同一鋼球A分別從不同的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鋼球運動到水平面的快慢一樣嗎?哪次木塊B被撞得遠?
(2)改變鋼球的質量,讓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哪個鋼球把木塊B撞得更遠?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和同桌之間進行5分鐘的小組討論,通過以上兩次實驗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生給我的反饋是: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大。(板書)
【設計意圖】
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初中學生好表達,設置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同時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借鑒分析問題的思路,這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時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講完動能,自然到了勢能的講解,我是這樣操作的:展示打樁機在工作的.視頻,這個過程中說明高處的重錘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板書)接著介紹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并由學生回答:物體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板書)
那么接著就要講另一種勢能——彈性勢能。我會展示圖片:發生形變的網球拍和拉彎的弓,同時提問:它們具有什么能量?根據重力勢能的學習和遷移學生回答:彈性勢能。(板書)追問:彈性勢能受什么因素影響?學生會回答: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板書)
在講完以上兩個知識點后我會說明: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是常見的兩種勢能。
新課講授完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給出四個題目,分別讓學生來判斷它們都具有什么類型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2、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
3、在空中飛行的飛機;
4、發生形變的網球拍。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并且通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將請學生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這樣能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和系統化。
在作業環節,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用物理知識解釋:為什么要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為什么在同樣的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七、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知識點由易到難的排布,重難點突出,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抓住本節課的核心。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8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
教學難點
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
鋼球、斜槽軌道、小木塊、砝碼、彈簧。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能,諸如熱能、電能、能源開發等等。“能”確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我們說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電流能做功,具有電能;燃料燃燒放熱可以做功,有熱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能的形式——動能和勢能。
(二)動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動能?
急流的河水能把石頭沖走,流水能做功;飛行的子彈能把木板打穿,飛行的子彈能做功;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流動形成的風能做功。這些物體能做功,它們都具有能。它們的能量由于物體運動才具有的。水由于流動、子彈由于飛行、空氣由于流動而具有能。
物理學中把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請同學們判斷下列物體中哪些物體具有動能。
靜坐的人,足球場上奔跑的運動員,炮膛中準備發射的炮彈,從飛機上投出的炸彈,被電風扇吹動的空氣。
(學生回答)。
奔跑的運動員,飛機投出的炸彈,被吹動的空氣具有動能。原因是運動員、炸彈和空氣是運動的。而靜坐的人和炮膛中等待發射的炮彈是靜止的,所以不具有動能。
3.動能的大小或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
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動能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呢?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這是個帶槽的木板,我們把鋼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滾下,到達平面上打擊一個小木塊,推動木塊做功,根據木塊被推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鋼球具有的動能的大小。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實驗)
第一次,我們使小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注意木塊被推的`距離。
第二次,我們換一個質量大的鋼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到達平面上時和剛才的小鋼球具有同樣的速度,再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很顯然,第二次木塊被推的距離比第一次遠得多。說明大鋼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鋼球具有的動能大。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了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它的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我們用同一個鋼球再做兩次實驗。(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第一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低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第二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比較兩次實驗中木塊被推的距離大小。
很顯然,鋼球從更高的位置滾下來,到達平面上時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塊被推的更遠。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同一個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4.課堂練習。
(1)一輛汽車加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
(2)火車進站時做減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停止后,它的動能=______。
(3)一輛灑水車在馬路上勻速前進并正在灑水,它的動能______。
(三)勢能
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并沒有運動,但是它們也能做功,也具有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人們在打樁時,必須把重錘高高舉起,當重錘落下時可以做功,因為重錘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重錘下落時沿著重力的方向向下通過了一段距離,所以舉高的重錘可以做功,將木樁打入地里。試想,一個重錘如果靜止地壓在本樁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錘只有在被舉高的情況下才能做功,即重錘被舉高時才具有做功的本領——能。
一池靜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這一池靜止的水如果處在高山上,水落下時就可以做功,把水車沖得轉起來。
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請大家判斷下列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
(1)打地基時,質量是20千克的石頭重錘和質量是100千克的鐵制重錘被舉得同樣高,誰的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2)同一個重錘,被舉高1米或3米兩種情況下,哪種情況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說明大家能判斷出重力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3.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大家看一個實驗。(教師邊演示,邊講授)
這是一個彈簧,把一個砝碼放在彈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將彈簧壓縮,使其發生彈性形變。此時,彈簧靜止,沒有動能。彈簧也沒有被舉高,也沒有重力勢能。可是大家想象,彈簧能不能做功?
能!放開手,砝碼被彈簧舉起來。
可見,被壓縮的彈簧也具有能。這種能區別于動能和重力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所以,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物體在很多情況下都具有彈性勢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滿時產生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鐘表的發條在卷緊時具有彈性勢能,通過做功來帶動鐘表機件正常轉動。
4.物體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形變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5.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叫做勢能。
(四)機械能
1.提問:飛行中的飛機具有什么能?(學生回答)
飛機是運動的,它具有動能。飛機從地面飛上高空,所以具有重力勢能。很多物體可以既有動能又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2.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能量越大。物體做了多少功,必然消耗了多少某種形式的能。所以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例如,推出去的鉛球,動能是300焦耳,重力勢能是200焦耳,彈性勢能為0,那么鉛球的機械能就是500焦耳。
(五)布置作業
(1)復習課文
(2)習題1、2、3。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9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并能舉例說明。
2.能解釋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二)教具
1.麥克斯韋滾擺。
2.課本圖1-7的裝置,在彈簧片前加一彈簧。
3.單擺、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判斷質量一定的物體的動能的變化?
(2)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判斷重力勢能大小的變化?
(演示鋼球從斜槽滾下,斜槽傾角應盡量小一些,使鋼球從斜槽滾下的時間盡量長一些,引導學生觀察鋼球豎直高度的變化和速度的變化,回答上述問題)
2.新課教學
(1)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從上面實驗可以看到,鋼球從斜槽滾下的過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速度變快,動能增大,這個動能是怎樣產生的?(引導學生回答是由重力勢能轉化來的)
問:重力勢能可以轉化為動能,動能可不可以轉化為重力勢能呢?
演示滾擺(將擺輪涂成黑白相間,使學生明顯觀察到轉速的變化),引導學生觀察:擺下降時,擺輪越轉越快;擺上升時,擺輪越轉越慢,并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變化的情況,最后得出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的結論。
(2)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嗎?
演示課本圖1-7(水平槽末端加一彈簧,以使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變化明顯顯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鋼球接觸彈簧后,速度減小,彈簧壓縮;彈簧恢復時,形變減小,鋼球速度變大,但方向反過來了(教師應指出:動能大小跟運動快慢有關,跟運動方向無關,因為物體向任何方向運動都能做功)。
對鋼球和彈簧間的能的轉化,應分兩步講:
①從鋼球壓彈簧開始到彈簧形變最大:鋼球動能由最大變到零,彈簧彈性勢能由零到最大,即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從彈簧形變最大到恢復原狀:彈簧彈性勢能又轉化為鋼球的動能。
(3)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
先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例子,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下列事例:
①演示單擺,引導學生觀察擺球在高度最大處和最低點的速度大小,說明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②人造衛星:教師先指出:衛星在遠地點,勢能最大,在近地點勢能最小。問學生:衛星由遠地點向近球點運動的過程中,速度怎樣變化?能量怎樣轉比?引導學生回答:衛星由遠地點到近地點,勢能減小了,減小的勢能轉化為動能,故速度增大。再讓學生回答衛星由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能的轉化情況。
③撐竿跳高:由于過程比較復雜,可由教師分析講解。為使問題簡化,分析時一律不考慮起跳前助跑的作用。
徒手跳高的高度由起跳時向上的速度決定。即起跳時的動能轉化為最高點的重力勢能。
撐竿跳高時,人在起跳時使撐竿彎曲(形變),這時人具有動能,撐竿具有彈性勢能。到最高點時,撐竿恢復原狀。人的動能和撐竿的彈性勢能都轉化為人的重力勢能。
故撐竿跳高比徒手跳高的高度大。
①跳板跳水:引導學生回答:起跳時為什么人要向下猛壓跳板?(答:使跳板形變,具有彈性勢能)人離開跳板時的動能是哪里來的?(答:跳板的`彈性勢能轉化來的)人起跳的高度由什么因素決定?(答:由起跳時的動能,也就是由跳板形變最大時的彈性勢能決定)
注意:不討論人在空中的翻轉。
3.板書設計
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4.想想議議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將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觀察木塊上的黑色圓斑),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
為什么木塊上是圓斑,而不是黑點?(答:因為皮球發生了形變)
發生彈性形變的皮球具有的彈性勢能是哪里來的?(答:由動能轉化來的)
皮球反跳有向上的速度,即具有動能,這個動能是哪里來的:(答:彈性勢能轉化來的)
最后提出:皮球從一定高度落下,反跳到最高點,說明這一過程能的轉化情況?
(點名要學習好的學生回答)
(2)演示皮球反跳高度一次比一次低,再演示滾擺高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來,問:這是什么原因呢?
(引導學生回答:物體運動要克服摩擦和空氣阻力做功,要消耗物體的機械能。最后機械能完全被用來克服摩擦和空氣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體最后要停下來)
教師點明:消耗掉的機械能并未消失,而是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了。這個問題以后將學到。
(3)物體能做功才具有能,舉高的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怎能做功?既然不能做功,為什么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引導學生回答:舉高的物體落下來具有動能,動能可以做功,但動能是由重力勢能轉化來的,故我們說勢能可以做功,實際上是勢能可以轉化為動能而做功)
(4)鋼球落在鋼板上,也會反跳起來,反跳時的動能是怎樣轉變來的?教師指出:鋼球和鋼板相碰,也要發生彈性形變,只是這個形變較難覺察。事實上,任何堅硬的物體相碰時,都要發生形變。
然后讓學生回答。
5.布置作業
(1)說明下列過程中機械能的轉化:
①雪橇從山坡上滑下;
②炮彈從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到遠處地上;
③玩具彈簧槍將“子彈”射出去;
④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媽媽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蕩著。
(2)你騎自行車時,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緊蹬幾下;汽車司機在開車上坡前,也往往要加大油門,加大速度。從能的轉化來說明這樣做的好處。
(3)彈簧門在推開以后能自己關閉。說明這件事怎樣利用了能的轉化。
(以上三題即課本機械能一章習題第4、5、6題)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通過實例從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說出能量與做功的關系。記住能的單位。
2.能利用實例或實驗初步認識動能、勢能的概念,并能運用其解釋相關的現象。
3.能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動能、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2.在了解動能、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中,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從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問題的意識。
2.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由“動能”“勢能”兩部分構成。其中,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體具有能量的思想為基礎。教科書先簡單介紹功和能的關系,然后通過大量實例讓學生感受到動能、勢能的存在。
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是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其中涉及測量量的轉換問題。教科書安排了相應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認識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實驗是進一步認識勢能的基礎,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加強他們的.實踐體驗。
教學重點: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學策略
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為初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接著列舉了風、流水等能夠做功,以便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同時也為講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埋下伏筆。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念,用實驗說明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量的關系,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勢能的教學也是從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勢能概念,再由實驗或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學習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木塊、彈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質量的鋼球、玻璃球等。
【八年級物理下冊《動能和勢能》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12-30
初三物理《動能和勢能》教案(精選7篇)08-11
動能和勢能教學反思06-21
動能和勢能教學反思06-21
《動能和勢能》教學與反思07-09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反思08-15
八年級物理《動能和勢能》評課稿02-06
動能和勢能精品教學設計07-02
《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范文05-13
動能和勢能教學反思7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