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設計(通用11篇)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村居》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村居》教案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一首風景詩,全詩如一幅美麗的風俗畫:鄉村的二月,天氣暖和起來。春光明媚,和風麗日,青草生長,鳴鶯翩飛。春風吹動下,垂柳的枝條正拂著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晝漸漸長了,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奔跑著放飛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詩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點,以精練的語言繪出了明媚的鄉村春景,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讀準生字的字音,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課前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春天的知識。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走進春天
春天來了,大自然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賞春天的美景圖片(出示大屏幕,配樂)
2、看到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腦海中出現了哪些有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呢?(指名說,師相機板書)
3、古代的許多文人墨客,將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見所想用一首首膾炙人品的詩記錄了下來。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隨著清代詩人高鼎,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書課題:村居
4、簡單介紹作者。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難寫的字等,做好記號。
2、大家瞧,這么多的風箏多美呀,你能將風箏上的生字讀準,讓風箏飛起來嗎?(指名認讀幻燈片風箏上的生字)
重點指導讀“鶯、趁”。
3、同學們真能干,將漂亮的風箏都放上了天。讓我們再來認認它們,把它們收回來吧!
4、進行自學,想一想: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字?
5、互相交流。
6、師指導記字方法:編順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減偏旁、形近字對比等。
三、品悟古詩,感受春天
1、讓我們隨著生字寶寶回到課文,再讀讀古詩吧!
讀完這首詩,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從哪句讀出來的?
2、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師引:美麗的二月,草芽兒長出來了,楊柳綠了,鳥兒也叫起來了,這樣的景色美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一、二句。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
(2)播放畫面:瞧,草兒吐出嫩綠的新芽,黃鶯也飛來快樂地歌唱,河堤上的楊柳也陶醉在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柔柔的。我們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看著這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好嗎?
3、你還有什么發現,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4、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2)村子里的孩子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從哪句讀出來的?
板書: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你能讀好它嗎?自由讀古詩第二句。
指名讀、齊讀。
5、設置情境談話:
(1)小山村孩子,你們村有哪些美麗的景色?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指名說。
(2)在這美麗的春天里,你最喜歡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樣的?
你能讀讀這首詩嗎?(讀出孩子的快樂、歡暢)
6、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這樣吧,讓我們一起放飛快樂的心情,一邊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情。(齊讀古詩)
7、古詩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呢!聽,多美的歌聲。(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詩新唱《村居》)
師帶領學生拍手齊唱古詩。
四、背誦全詩,欣賞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一首古詩你一定能背下來。
2、生自由背。
3、師檢查,指名試背。集體配樂吟誦。
4、同學們學得真不錯,老師為你們喝彩,獎勵一首歌給我們聽。讓我們在動聽的歌聲中結束這節課。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學們可以發現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課外活動,尋找美
1、美美地把古詩讀給家人聽。
2、讀課外書,查查還有哪些寫春天的古詩。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邊的春天是怎樣的?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教案設計 篇2
一、寫作背景
清咸豐年間,政府政治腐敗。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的高鼎懷才不遇,和眾多的心高志遠卻失意人生的讀書人一樣——苦悶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請下,郁郁寡歡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悶。鄉村的二月是最生氣勃勃的季節。陽光嬌艷明媚,空氣清新潤朗。泥土中散發著綠草的清香,鵝黃淡綠的草兒被風兒梳理得柔順鮮潤。藍天碧空如洗,把整個田野映襯得更加亮麗生動。鶯兒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發出悅耳得鳴叫聲,高鼎得心情一下子變得輕盈愉快起來。他沿著堤岸漫步。河邊的楊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風中一會兒扭動著苗條的腰身,輕盈得曼舞;一會又用她們那柔軟纖細的枝葉去輕拂堤岸------草青、水靜、柳綠、鶯飛,好一幅江南鄉村風景圖啊!高鼎完全沉醉在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聽到了孩子們的嘻笑聲。循聲望去,只見幾個放學早歸的小童,正趁著和暖的春風,忙著放風箏呢。已經有一只風箏飛上天空,那是孩子們自己用紙糊成得老鷹風箏。高鼎被鄉村孩子們無拘無束的歡笑聲所感染,舉頭凝望天空中隨風高飛得風箏,他發現:風箏竟有著與鄉村山水及孩子們的歡笑聲一樣的悠游自在!
看著這群天真爛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掃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詩興大發,隨即吟誦出了流傳千古的七言絕句《村居》。一瞬間,他領悟到了陶淵明為何會放棄功名,歸隱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熱愛起這鄉村安逸無憂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兒童處在人生早春,東風帶來融融的暖意,紙鳶是放飛的樂趣,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幾分希望。
三、教學價值
本課是由一首七言絕句、一幅孩子們放風箏的插圖、10個要求會認的字和8個要求會寫的字、一個多音字“散”構成的,課后還有三道練習題。
本課的七言絕句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而課文中的插圖正好配合了古詩所表達的意境,學生可以結合插圖,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反過來這首詩正好把這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躍然紙上。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精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學生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另外本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兩個多音字“散”和“長”,“散”是在詩中出現的,而“長”怎是在課后的讀一讀中配合一首小兒歌一起呈現的,通過兒歌的朗讀,讓學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長”字兩個讀音的不同含義。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則注重了孩子們詞語積累。給相同的詞語連線,則是讓學生了解詩中個別詞語相同意思的不同表達方式,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第一板塊《快樂地玩》的第一課,是學生剛剛結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重返校園學習的第一課。剛剛開學學生還沒有從玩耍中完全進入學習的狀態,所以教材一開始就編排了能與學生假期生活緊密聯系的《快樂地玩》這一板塊,讓學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第一課《村居》,更能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而且篇幅短小,內容生動,邊學習邊讓學生回憶暑假的愉快生活,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呈現了一方游戲的天地,讓孩子們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
另外,本課的古詩教學是在一年級下冊剛教學完,《春夏秋冬》這一板塊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板塊的幾首詩都是吟詠四季的經典之作,詩人以清新活潑、明朗曉暢的語言描寫四季的瑰麗風景,抒發了詩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學生已經對古詩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從古詩中得到啟發,得到了美的享受。學生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習《村居》這首古詩的,學生能很快地進入情境,體會環境的優美和兒童生活的快樂,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古詩的教學從一年級下冊寫景的古詩到本冊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同時也為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上冊學習描寫勞動場景的田園詩做好了鋪墊。
五、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認識1個偏旁“火”。認識多音字“散”和“長”。
2、通過圖文結合、樂文結合、動靜結合,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5、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語文教學就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自主地學習。所以針對二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游戲激趣、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引人入勝,新奇不解的學習氛圍。
例如:
1、導入部分,我設計了摘蘋果的游戲,每一個蘋果的后面都藏著一首我們學過的古詩,要求學生背誦下來蘋果后面的古詩就可以獲得這個蘋果。讓學生通過游戲鞏固了所學過的古詩,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在學生讀詩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創設情境,選擇與本文內容比較相符的音樂,讓學生配樂朗誦,讓他們的讀書聲和音樂聲融合在一起,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體會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同時邊讀邊展開想象,感受詩的語言美。
3、復現鞏固過程中,把古詩的內容改寫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課中要求會認和要求會寫的生字,讓學生換個語言環境識記生字,同時也進一步感悟古詩的內容和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二)朗讀品味,讀中感悟
讀是最有效的閱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在讀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對于古詩的教學,重在朗讀,在讀中感悟。所以在讀時我們可以分步進行。
1、多種形式自由讀。如齊讀、分行讀、表演讀、合作讀、比賽讀、評讀等等,由自己小組自己選擇來讀。
2、展示讀。學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適當時加上教師的示范讀。
3、想象讀。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適當加入音樂,讓學生閉眼邊讀邊想象,進一步在讀中感悟詩的語言美、音韻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師中我們就要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自主學習。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詞句質疑、借助圖畫去解疑,還有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方式,通過自讀自悟獲取知識、情感體驗等環節,都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
如:1、在識字教學中,采用“多次復現”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在讀的同時在不理解的詞句旁邊進行標注。然后小組同學通過圖文對照,自己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每行古詩所對應的畫面,這樣學生就在回報與討論中自主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我的一點看法
另外,課程標準中指出,低段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想達到課標中的要求講好古詩,我們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時代的不同詩歌風格
(2)把握作者創作詩歌時的心境與處境
(3)了解作者創作詩歌時的社會背景
2、把握詩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詩歌中作者創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動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詩的思想內容和詩人的觀點態度
只有做到了這三方面的要求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點建議
在教學本課時,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來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有一部分學生把柳樹畫成了黃色,這就說明學生對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老師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給學生,這樣不僅加深了鞏固,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村居》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讀準生字的字音,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課前準備:
cai課件、版畫
學生畫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學過程:
一、情景渲染。
1、導語引入,播放cai課件,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喚起感知。
2、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景象,說說感受。
3、在這么美麗、這么可愛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聽老師的'范讀,說說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標展示。
1、簡單介紹作者和釋題。
2、這節課我們就來讀讀、背背、說說這首古詩。
三、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生字。
2、檢測讀音。(多種形式檢測)
3、自由讀、同位讀正音。
4、匯報、檢測。
四、悟讀古詩。
1、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你會用怎么樣的心情來讀呢?(配樂)自己在座位上練讀。
2、匯報。(在學生的匯報中,教師說說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勵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勵學生離開座位找別人讀,交流感受)
4、匯報。
5、這么美的一幅春景圖、這么美的一首詩,能把它背下來嗎?
五、擴展。(時間不允許的話,留到下節課)
1、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到大自然去觀察了我們身邊的春天,請你把自己的收獲拿出來吧。
2、教師拿一位學生的畫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詩。鼓勵學生也進行創作。
《村居》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讀懂這首古詩,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抓住詩中重點的詞句,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課前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春天的`知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古詩說明
1、詩意描述
《村居》寫的是詩人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興致勃勃地放風箏。
2、作者簡介
高鼎:清代詩人,以寫自然景物見長。
二、要在學生自學生字的基礎上,用生字卡片檢查指導,使所有學生讀準字音。
指導學生讀準“鶯”“拂”“鳶”“長”
“長”是多音字,此處讀“zhǎng”
三、釋義,
這首詩的意思是:陽春二月,小草長出了新芽,黃鶯鳥在天上飛舞,春煙輕輕擦過河堤邊的楊柳,真讓人陶醉;讀書的孩童放學后早早把家回,趕快憑借東風放風箏。
四、背誦并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古詩誦讀 村居
小草——新芽
黃鶯鳥——飛舞真讓人陶醉
春煙——擦過——楊柳
讀書的孩童——回家——放風箏。
教學反思:略
《村居》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后7個生字,會寫“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村居》,背誦《村居》。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 學習《村居》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春、煙、散、學、忙、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
兩分鐘后(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5、全班匯報交流。
6、學習全詩:
⑴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
指導朗讀:
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
(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
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7、吟誦全詩。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閱讀有關春天的詩
《村居》教案設計 篇6
【教材簡析】
《清平樂 村居》是《清平樂 村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編排的,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一首田園小令,好似一幅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賞心悅目的感覺,抒發了詞人對村居生活的喜愛和向往之情。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勞動場景,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圖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在寫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這些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組合成一幅清新的畫面,淳樸、自然;在寫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悅,接著由遠及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真活潑的神態。
詞的上闋長短句相間,而下闋句式整齊,每句韻腳相同,節奏感強。詞的上片開篇寫景,構成了清新優美的農村環境,為人物出場作了巧妙的鋪墊。緊接著描寫了白發翁媼醉里歡容,談笑相悅,其樂融融的溫馨生活。詞的下片描寫老夫婦三個兒子的活動。
【學情分析】
此年齡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生活閱歷較淺,知識積累還不豐厚,因而不容易理解這首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的】
根據本教材特點及學生特點,我確立本課教學目標為: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2、有感情讀詞,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4、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的熏陶。
【設計思路】
本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景,下片敘事。作者描繪了一幅寧靜清新、悠閑美好的鄉村家庭生活畫卷。在教學時,教者應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詞。真切地領會詞的意境美、情感美。領會“醉”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課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寧靜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體會詩詞意境。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辛棄疾的資料。
2、輔助本課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預設流程】
1、開門見山,了解宋詞。
2、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3、精讀課文,品悟詞意。
4、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5、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6、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了解宋詞
1、師:板書 居 ,同學們,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同學看到家會想到什么?
居然之家,安居樂業
2、居住在這樣的'地方,說著這樣的話?板書 吳音,想想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作者當時被貶居住在江蘇上饒,當地的方言就叫吳音,是一種溫柔綿軟,婉轉動聽的語言。大家對南方話有什么看法?或聽到的南方話是怎么樣的?
3、師板書“村居”。同學們,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預設)(就是“農村人家”的意思)
生:(清)高鼎古詩《村居》以及田園生活畫面。
師小結:同學們能聯系生活浮想聯翩,老師真佩服你們。但今天我們學習的“村居”不是詩,而是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
師板書“詞”。和“詩”一樣,“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說白了,“詞”就是興起于唐代、興盛于宋代配樂而唱的詩,因先有樂,后有詞,所以也稱“曲子詞”。《村居》就是這首詞的題目,而為“村居”所配的樂曲是…師板書“清平樂”,
師:誰來讀一讀?生讀。師點撥樂的讀音。“清平樂”也就是詞牌名。詞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 “虞美人、 “滿江紅”等都屬于詞牌名。那么,認識了詞,再讓我們響亮地讀一讀這首詞的全稱吧!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
生讀:《清平樂 村居》。
4、師:了解了課題,接下來我們應該解決什么?生:作者。
師:你說得真好!誰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生:辛棄疾。師板書作者。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所查閱的關于作者的資料?生介紹,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詞人。(播放畫面)
師:接下來,我們將輕松地走入課文,去用心品讀這首清詞麗句。
二、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1、師:誰來展示讀一讀?生讀,注意上下兩片之間的停頓。請男女同學分別讀上、下兩片。生再齊讀。師板書剝。讀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殼。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剝香蕉;去掉大蒜皮則稱為剝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稱為剝桔皮;去掉蓮蓬的外皮就叫生:剝蓮蓬。好,齊讀。生齊讀。生書寫“剝”字。
2、師:這首詞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要略有停頓。細心的小朋友們,我們從詩與詞的外形上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生:詩句字數相同對仗工整,而詞句字數或長或短,這是為了吟唱時和所配的曲調押韻。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有趣吧?
3、師:再請生讀課文,看著屏幕讀。一生讀。師強調“蓬”作為韻腳的讀音,這是古詩詞中和仄、押韻的需要。應該讀蓬音。如:“小、草、好、媼;東、籠”。生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三、精讀課文,品悟詞意
感悟景美
(1)讀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機出示小溪圖)
(2)綠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條什么樣的小溪?
(3)指導朗讀:如果你就是溪邊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從你身邊流過,讀出你的感受。
師:有誰讀懂了別人沒讀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邊綠草茵茵。
師:那么看著那一叢叢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讀這句話?生讀。
師:周圍綠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樣嗎?生說:清澈、潺潺、淙淙。
師:小溪里會有什么?生:有小魚、蓮花和蓮葉,并散發著清香。
師:屋矮檐低,門前溪流潺潺,岸邊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輝。這么美麗的居住環境多么令人陶醉啊!我們來讀讀整首詞好嗎?生齊讀。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草色遙看近卻無。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媼”
“翁媼”分別是圖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畫面,老爺爺和老奶奶的關系是?(夫妻)所以,在這首詞里“翁媼”的意思是?(一對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邊看圖邊想象,他們會聊些什么呢?聽著他們聊天的內容,看著他們聊天的樣子,你能體會出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嗎?(相機導出圖片)
(3)提煉“醉”字,漸入詞境
引導學生感受“醉”之“陶醉”。(師:多么溫馨、悠閑自在的生活!老兩口怎能不感到滿足和幸福呢!這兒的“醉”僅僅是喝酒后的“醉意”嗎?它還指什么意思?(陶醉)這老兩口為什么而陶醉了?請一位同學再來讀讀著首詞,其他同學聯系上下文一邊聽一邊想。
(4)指導朗讀:這對老夫婦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們讀書的時候,是誰在陶醉? 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師:誰還想說你讀懂了什么?生:翁媼(一個老公公,一個老婆婆)。
師:現在,老師把兩位老人家請出茅屋。你來對照畫面,讀詞中的句子。生:“白發誰家翁媼。”師:齊讀。生齊讀。
師:我們看看這對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師:怎樣聊天?生:喝酒、帶著醉意,醉就是帶著醉意。師板書“醉”字。
師:請你讀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吳音相媚好。
師:播放詞句:請齊讀。
師:老夫婦不僅喝醉了,而且還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著。
師:“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親相愛親親熱熱的樣子。師板書相媚好。
師:老兩口操著吳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們在用當地方言聊什么嗎?生自由想象答。師:說不定看著兒子大了想給兒子說房媳婦呢,也說不定在回憶自己年輕時談戀愛說的悄悄話呢。補充:
師:孩子們長大成人已經能幫父母耕田持家,老兩口喝點小酒,說說笑笑,享受著天倫之樂。多么溫馨幸福的畫面呀!雖然生活清貧,但一家五口其樂融融,沉醉其中,就連路過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讓我們也帶著醉意,感受這醉人的生活畫面吧!師引讀“醉里吳音…”生齊讀。
感悟人和大兒、中兒的勤勞孝順
(1)古詩詞的語言和現代語言不一樣。“豆”是莊稼,真正鋤的應該是豆田里的雜草。(相機導出圖片)
(2)中兒是指——?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這兩個兒子怎樣?怎么夸他們?
(3)表達訓練: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這個詞,你會怎么夸?
小兒調皮可愛。
(1)品“亡賴”
①“亡”與現在的“無”同音同義,是古漢語的讀法。
②這句話中的“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你覺得文中的“亡賴”是什么意思?(導出小兒剝蓮蓬圖)具體表現在哪里?(臥)從“臥”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 個頑皮的小兒子剝蓮蓬時還會有哪些姿勢?從剝蓮蓬的姿勢中可以體會到小兒 子怎么樣?(無拘無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潑 調皮可愛)
③練習說話:看看圖,想象一下小兒頑皮的樣子,剝蓮蓬時的表情、言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指導朗讀:小兒那無拘無束 調皮可愛的樣子實在讓人喜歡,那就把咱們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四、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1、師:讀著看著,看著想著,這首村居就是描寫一家五口生活的畫面。請默讀,想象畫面。生默讀。
師:假如你就是作者,路過這座小山村,請問,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畫面?生:茅屋、小溪。師:書上是怎么寫的?生讀詩句。
3、師:哪一句或哪一字連起了整幅圖?生:“溪”字。
師:仔細看書這三個“溪”字有什么不同?+ppt聲音生說。師板書:溪上、溪東、溪頭。
師:看到這幾個表示地點的詞,你想到什么?生:說明這里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把周圍的景物串連起來。
師:你真是個有想象力的孩子。三個“溪”字串成了詞的脊梁。詞人沿“溪”而行,周邊的景物盡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腳步飄飄然。
4、師:如果此時,你與詞人一道漫步溪邊,看到這戶人家老人在飲酒聊天,青年在辛勤耕作,小兒在臥剝蓮蓬…說不定你也詩興大發想吟詞一首呢!請你選擇一個恰當的詞語,來點評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吧!生:溫馨的村居。和諧的村居。無憂無慮的村居。充滿親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溫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詩意的村居。清新秀麗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師:村居生活多么安寧和諧!田園風光多么清新動人!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樣?生:美!師板書“美”。
師: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讓我們吟出大詞人對村居生活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吧!怎一個“醉”字了得。
《清平樂 村居》起!生讀。
五、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六、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布置作業】
這首村居描繪的是一戶農家的生活畫面。同學們默讀這首詞,把這些畫面在心中理理順。看著這幅圖畫,用自己的話寫一篇文章。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清平樂 村居》,作者將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媼、三兒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結合在一副畫面里,賦予了這些鄉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構成了淡雅、質樸的藝術境界,恰似一個美麗的桃花園,令人神往。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將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初步了解;然后結合注釋,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在學生對全詞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練習第3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讀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詞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詞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時候,鼓勵學生把這首詞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這首詞的意境之美。
《村居》教案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配樂欣賞、賞畫吟詩來感受詩中山村熱鬧的春景,并嘗試有感情朗誦古詩。
2、通過古詩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兒對古詩的感受,喜歡學習古詩。
3、能分析古詩,培養想象力。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古箏音樂;古詩朗誦、新唱視頻各一段;小草、黃鶯、柳樹等胸飾若干;古詩背景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已學詩歌遷移,引出古詩
1、已學詩歌激趣。
師:記得我們學過詩歌《春天的秘密》嗎?詩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過渡引出古詩。
師: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圖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詩
(一)完整配樂欣賞古詩《村居》
1、幼兒帶著問題,傾聽古詩。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古詩,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師配樂朗誦古詩)
2、幼兒回答問題,梳理古詩。
師:古詩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回應)
(二)借助圖片來理解古詩《村居》
1、出示古詩圖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詩。
2、幼兒嘗試逐句理解古詩,老師加以補充更正。
3、教師小結:古詩《村居》描述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邊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使勁吹的時侯,把風箏放上藍天。
(三)結合視頻理解古詩《村居》
三、多種形式呈現,表現古詩
(一)嘗試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1、師幼討論如何朗誦《村居》。
師:這樣一首美好的古詩,我們該用怎么樣心情和聲音去朗誦這首古詩呢?
(前兩句輕柔、稍慢地朗誦,后兩句高興、稍快地朗誦)
2、幼兒嘗試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二)在古詩新唱中表演古詩中的情景
1、欣賞古詩新唱。
師:你們知道嗎?古詩不僅可以用來朗誦還可以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2、嘗試古詩表演
師:這么好聽的古詩新唱中,我們能不能把它表演出來呢,請你們來把《村居》表演出來。
(集體做一做草長和鶯飛的樣子,用身體動作表示拂堤楊柳的`樣子;再請若干幼兒配上胸飾進行古詩表演。)
教學反思:
對于古詩的教學,教師對全詩的準確把握很重要,需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和孩子們的形象思維同步,才能讓小孩子們的語文興趣越來越濃郁,才能像藍天上高高放飛的風箏一樣: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村居》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生字,理解生詞;理解并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的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學法
1、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2、學法:
首先,“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自主地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一、情景導入,理解課題
1、出示課文的插圖,伴著悠揚的古琴曲,讓學生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
2、告訴學生,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詞人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畫的。板書課題,指出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
過渡: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描寫了怎樣的鄉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設計意圖:教學以畫導入,伴以琴聲,創設了恬靜的田園氛圍,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說出理由,可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對課題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1、聽說學校電視臺要招幾位主持人,今天我就來選一選,然后推薦給學校電視臺。大家有信心嗎?然后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學生評價、打分。
2、告訴學生竅門(假裝只告訴剛才指名讀的學生一人,其實大家都聽到),古詩詞的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有感情,還要注意停頓,讀出詞的節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頓的地方,讀時要做到“停而不斷”(老師范讀),而不能……(舉反例)學生再次自由讀,再指名剛才那名學生讀,學生再評價、打分。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可以自己讀,同桌互讀,找自己的好朋友讀。)
(設計意圖: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以及吟詠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韻味。)
三、合作探究,質疑探索
1、通過剛才的朗讀,對這首詞你理解了多少,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
2、學生交流:
著重理解:
⑴“醉”字的似醉未醉,“吳音”的伲噥細軟,想象“翁媼”會談些什么?
⑵“無賴”一詞的意思,感受古今詞義的區別和小兒的天真可愛。其他地方則相機點撥,一帶而過。
(設計意圖:維果茨基認為,學生是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的。因此,教師不多作講解,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著力感受吳音的特點,白發翁媼的親密、浪漫,小兒的調皮、可愛。教學節奏張弛結合,從而實現了能力和情感目標。)
四、感悟詞境,熟讀成誦
1、教師范讀,配樂,學生想象,問:
你好象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學生準備后,指名學生說。此刻學生僅會簡單翻譯一下。
2、教師點撥:
古詩詞語言含蓄,有許多想象的余地。你能不能通過想象,使它變得更加具體呢?比如“幾杯酒下了肚,老倆口的話也多了起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當然,你也可以描述鄉村的景色,還可以說說大兒,中兒,小兒……
學生邊低聲吟誦,邊想象。再次指名學生說說好像看到了什么。
3、配樂背誦。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因此,教師結合課文插圖再現詩境,讓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田園的恬靜、和諧,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五、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交流辛棄疾其人其作,推薦學生課外閱讀。
結束語:
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一定對宋詞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學們以后在宋詞中盡情遨游,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設計意圖:以一課引一串,以本課為突破口,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打開學生的詩詞的認識之門,樹立大語文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村居》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寫下來。(中\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田園生活的純樸和情趣。
難點:體會詞的意境。
教法與學法教法:讀議法學法:自悟法與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詞作,感知宋詞
1、課件出示(居)。
師:看屏幕,這個字讀什么?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創造這個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變。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說居然之家,還有人說安居樂業。)
2、出示“村居”。
師:看到這個詞,你又想到什么?矮小的房子,勤勞的人們,安靜的氛圍……這村子讓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啊?
過渡:只是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就覺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寧、美好。那么讓你站在這村子邊,走進這村子里,真實地感受這美麗的村莊,你會做些什么啊?(作詩、畫畫、吟誦)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對著美麗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懷感慨,就算曾經在戰場上叱咤風云,金戈鐵馬。這樣的安寧還是觸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細膩,于是讓我們后輩人為之贊嘆的佳作就這樣破繭而出了。
今天我們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詩人細膩的感情,一起走進詩人辛棄疾的《村居》(板書)
3、簡介詞名
出示整首詞。
師:這和我們平時學過的古詩一樣嗎?這是我們接觸到的一種新的文體——
詞,它是詩的另一種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際,在宋朝達到鼎盛。古代的詞,都合樂而歌,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這曲調的名稱叫“詞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是“清平樂”,又叫“憶蘿月”、“醉東風”。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二、初讀詞作
1、檢查學生自讀。
2、指導朗讀
師:古人詩興大發時,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們不妨也來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闋,足蹈下闋,合之)
三、詮詞釋意
過渡: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過這么多遍之后,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指導朗讀)吳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家鄉話和老師說句話?翁:年齡大的老公公。媼,年齡大的老婆婆。師:這翁媼在干什么?相媚好?很親熱的在一起打趣交談。翁媼你們在聊些什么啊?(x翁、x媼)
過渡:你還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大兒鋤豆溪東”(出示畫面)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兒來鋤草,來x大兒把你的辛勤勞動讀出來。
“中兒正織雞籠”(出示畫面)師:“看來翁媼的兒子們都是干將,那個字寫出了了中兒的.專心工作?(織,所以這個字要?重讀。)指導朗讀。
“小兒臥剝蓮蓬”(出示畫面)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小兒就在溪頭蓮蓬處。”小兒是怎么剝蓮蓬的?(臥在那兒剝蓮蓬)“臥”什么意思?(趴的意思)師:帶進詩中去讀一讀。好不好?為什么?師: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兒是怎么臥的?可以是趴著,可以是躺著,還可以是側著身子,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怎么臥舒服就怎么臥。師:看他的神情,他怎樣剝的?送一個詞給他,他在剝蓮蓬時態度怎樣?(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師:這樣的小兒讓我們覺得?天真,活潑、可愛、頑皮……那這樣的小兒在父母眼里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那“無賴”指?可愛、頑皮。
2、(出示整首詞)師:我把你們看到的畫面全部呈現出來了,我認為還有一處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畫面連到一起,是什么?你發現了么?你看見了么?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東?——大兒鋤豆。溪頭?——小兒臥剝蓮蓬。
這小溪簡直就是這幅村居圖的“點睛”處,因為有了這溪水,所有的畫面和諧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了完美的畫面。聽,這流水聲。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嘩啦嘩啦唱歌的……)
師:閉上眼睛,伴著這流水聲我們眼前出現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綠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著軟語的有點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還有他們勤勞的兒子們以及那正在聚精會神剝蓮子的小兒子。這畫面多么的?——美。這美多么的讓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著把這美讀出來?(讀的真美,老師也陶醉了,我們都醉在這吳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歸路”。)
四、合作探究
過渡:這種沉醉讓我們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媼聊聊天,問一問這是“誰家”的翁媼。(這是誰家的翁媼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這么矮小,您為什么這么開心啊?x媼啊,你的日子過得這么清苦,您怎么還有興致喝酒談心啊?x翁:你家這么多人就住在這茅屋里,冬天來了,你們怎么過?你們為什么還總是笑容滿面呢?(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
看著這和睦的一家人,我們不禁心生?羨慕。是啊,生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尚且羨慕他們,何況處于戰亂之時的作者呢!辛棄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過上安寧的生活,一直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卻遭受奸臣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十八年。這首詞就是他在被貶之后寫的。
你覺得作者喜歡這樣的鄉村生活嗎?他向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
五、總結課文
過渡:想象一下胸懷愛國熱忱的辛棄疾在看到這么美麗的村莊,這么和睦的家庭畫面時,會怎樣地合樂而歌?
你想聽聽嗎?可以跟著一起唱。
師:現在這和諧美好的村居就像這首詞當中的那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流淌永遠……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整首詞。
2、你喜歡這樣的田園風光嗎?試著把它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這樣的溫馨情景,這些情景一定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把它寫出來,寫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詩歌。
附:板書設計
26 清平樂 村居
情景(茅檐、小溪、青草)
人物(翁媼)
生活:大兒鋤豆 美麗的村莊生活
中兒織雞籠 (村居)
小兒剝蓮蓬
教學反思:
從整個過程來說,這節課并沒有達到原本設計的要求,內容安排較多,學生接受的容量還達不到設計要求;課堂節奏過于舒緩,與題目“村居”的舒緩有過之。雖然保證了節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環節拖得太長,照顧全體學生,反而導致了一些學生吃不飽的現象。
但是,本課中的一些環節也真正使得學生們在傳統文化熏陶,語文素養提高和知識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環節中,交給了學生一種全新的詩歌朗誦方法,不僅讓他們了解了我國傳統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覺中也記住了文章。舒緩的課堂氣氛雖然使得環節顯得有些拖沓,但是卻能夠保證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村居》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理解詩中語句,借助聯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詞。
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發揮想象,進行再創作,可以畫成圖畫或擴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學過程:
一、題解。
“清平樂”是詞牌名,這首詞是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打擊。壯志難酬。歸隱上饒地區農村時的作品。
二、自瀆,掃清生字。
1 、讀準字音。
2 、解釋詞語。
三、齊讀,指名談詞句的意思或描繪的意境,學生評議。
四、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構思、寫法,討論下列問題。
1 、開頭兩句寫景,描會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點?
明確:茅舍、小溪、青草,這些農村中司空見慣的小景,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畫面。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富于田園特色
2 、后六句寫人,寫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動? 為什么這樣構思?
明確:通過翁媼打趣閑淡,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的簡單情節,安排,寥寥幾筆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現了農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小結:這首詞在表現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寫人物的活動富于變化,寫白發翁媼,先聞其聲:寫大、中、小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寫出—家兩老三少的活動,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
五、學生朗讀、背誦。
六、課堂作業:
1 、根據詞的意境,畫一幅田園景象圖。
2 、展開合理的想象,將《清平樂》擴寫成300 字的短文。
《村居》教案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并且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古詞,背誦古詞。
2、通過反復吟誦古詞,讀懂古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詞描寫的景色,感受古詞中描繪的田園生活以及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古詞上闋從景到人的描寫順序,下闋從遠及近的表達順序的寫法。
4、在誦讀中,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古詩詞的情感,感受中國經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吟誦古詞,讀懂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詞描寫的內容。
教學難點:
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評價設計
1、檢查學生預習環節,通過看預習單、同位輪讀及指名讀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識、寫生字及正確流利讀書情況。
2、在精讀感悟環節,采用默讀、圈畫、討論、交流、移情體驗、感情朗讀等方式推進學生讀懂詞句,從而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讀懂詞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詞中的詩眼和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4、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及時做出評價。通過反復吟誦古詞,激發學生熱愛中國經典詩詞的情感,感受中國經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與學的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描寫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及關于辛棄疾的小故事,制作課件。
2。搜集有關詞的資料及課文插圖
學生準備:按照預習單的要求預習,并且完成預習單。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環節
一、整體感知——初讀古詞,感知秋色
(一)初讀古詞,感知詞意
大家都預習了《清平樂·村居》,一定被寧靜和諧的鄉村生活深深陶醉,讓我們記住這首詞的作者——辛棄疾。你們一定想了解這位了不起的詞人,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詞人波瀾壯闊的一生。(出示課本圖片),老師引入課題:
1、簡要介紹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清平樂”是詞牌,規定這首詞的字數平仄,“村居”是題目概括了詞的有關內容。(學生回憶我們還學過哪些古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清平樂六盤山》學生說出詞牌和題目)。辛棄疾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所寫的。作者一生始終關心恢復大業。他向往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這更加激發了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因此他創作了《清平樂村居》。
2、板書:《清平樂村居》
3、自由讀詩,做到讀正確。
4、檢查能否讀得正確流利。
重點指導:
A、“清平樂”中樂讀“yue”不讀”le”“臥剝”的“剝”讀“bao”不讀“bo”。“鋤”是翹舌音。
B、糾正“翁媼”的讀音。
5、逐句默讀古詞,思考古詞大意:每句詞描寫了什么景物,整首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不理解的詞句用問號標出。
6、小組合作學習。每首詩由一位同學說說每詞的大意,描寫了哪些景物,對于疑難的地方全組同學交流。不能解決的疑難由小組長記錄下來。
7、指導提示學生讀好每句詞的節奏,師范讀并出示課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8、小組匯報交流不理解的生詞,教師相機指導出示:茅檐:茅屋。醉里:酒后微醉。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寫這首詞時在江西上饒,春秋時代屬于吳國。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翁媼:老年夫妻。鋤豆:在豆田里鋤草。無賴:頑皮。
9、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整體感知詞意。教師小結,成新課堂上部分題目,當堂達標。
第二課時
環節
二、部分理解——精讀古詞,品味意境
師講故事導入: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邊長著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誰家一對老人正在用好聽的吳地方的方言在親密的交談。大兒子在小溪東面的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最可愛的是頑皮的小兒子,正趴在溪頭剝著蓮蓬吃呢。
(二)誦讀《清平樂村居》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問:
(1)你感受到了什么?
(2)這句應該如何來讀?
這句寫出了簡樸的鄉間生活,特別是青青草讓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引導學生讀出這種感受來。
3、師:請大家輕聲朗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思考: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僅僅是酒讓這老兩口醉了嗎?這句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學生朗讀,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正確誦讀這一句。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讀后交流,在圖中,我們看到兩位老人在聊天,那他們會聊些什么呢,展開想象,然后小組討論一下。
4、學生交流了老兩口聊天的內容,
學生匯報:
a、老伴啊,今年我們的收成看樣子是不錯了,等到秋后,給大兒子把婚事辦了吧,也了了我們的一翻心事。
B、小兒子不能老在家里玩,等過幾天把他送學堂里讀書吧。
C、老伴啊,你現在做的菜越來越好吃了。不知不覺我酒就喝多了。
5、師小結:大家討論的很好,想象的也挺棒。這戶人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是“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也過的和和睦睦,讓人羨慕:翁媼之間是“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這對白發夫妻簡直陶醉了。作者辛棄疾在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卻一生始終關心恢復大業。他向往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此情此景不由的讓這位一輩子征戰沙場的詞人一改激情豪放的創作風格,創作出了這首田園風格的詞《清平樂村居》。
6、創設情境,感情誦讀。
從這首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農家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讓我們一起滿含激情的來讀一讀這首詞。(播放古箏音樂,教師范讀后)學生朗讀,能背誦的同學試著背誦。
環節
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三)回歸整體,拓展延伸。交流,你還知道辛棄疾的其他詩詞嗎?教師出示:
《破陣子》,序: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讓我們把兩首詞放在一起讀一讀。同樣是辛棄疾所作,在風格上是迥乎不同。
2、請再讀這兩首詩,體會兩大詩人的不同心境。(對比朗讀,感受詩人不同的心情帶來的不同感受。)
3、拓展感悟:辛棄疾一生征戰沙場,可惜抱負無法實現,在退隱上饒以后,看到了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以及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輕松和諧的畫面。不由的寫出了這首詞,抒發了他對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向往。
(四)練習設計
1、背誦古詞。
2、繼續搜集閱讀辛棄疾的詞,想一想他們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五)板書設計
26清平樂村居
上闋環境
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
下闋敘事
附預習單:
26、《清平樂村居》預習單
班級:姓名:
認真完成預習任務,并自我評價。完成以后,可以在相應的評價欄里打“√”。
一、讀寫生字詞練習。書寫生字詞語(用習字冊),并把寫錯的字糾正過來,然后讀正確。
二、讀書練習。自由朗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流利。讀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讀幾遍喲。
三、思考
1、一邊讀詞一邊思考:這首詞那些景色?想一想,在書上畫一畫。
2、請你也來搜集辛棄疾的詞,寫下來,讀一讀。
3、收集有關辛棄疾在什么情況下寫得這首詞,并讀一讀。
4、記下你的收獲。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詞”是五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的獨特的文學形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詞人、主題探索、融情誦讀、激情延伸、對比誦讀來完成教學。本課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文本的學習基礎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好的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課堂中將《清平樂村居》的學習置于文化的大的背景下,重在熏陶引領——引入文化因素,給學生以傳統文化的熏陶;重在滲透文學教育,給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一扇瀏覽文學寶庫的窗戶,
讓他們進入一個富有魅力的語文學習的世界。文學作品是有情感的,是有溫度的,應設身處地的站在詞人的角度,體味詞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更好、更準地把握詩詞韻感。
不足之處:對詞人的情感理解上,不夠到位,由于學生對辛棄疾的創作的背景了解的不深入,對詞的情感感悟上還需加強。
使用建議:作為一名教師,如何遷移舊的知識來學習這種新見文體,是擺在課前的值得教師思考的一個問題。想了好久,決定發揮教材優勢,遷移原來學習古詩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村居》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村居》的教案設計12-22
《村居》教案設計02-01
村居11-05
《村居》說課稿11-09
村居的作文07-31
《村居》教案02-23
改寫《村居》04-30
《村居》的古詩03-17
《村居》教學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