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1
設計背景:
“冬爺爺來了,冬爺爺來了”小朋友們拍著手、唱著歌,跳著優美的舞蹈,迎接著冬爺爺的到來。盡管北風呼呼的吹著,天是那樣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臉、小耳朵都被凍得紅撲撲的,但依然沒有冰凍孩子們的熱情與好奇心,他們正用那明亮而閃爍的大眼睛,靈活而又堅強的小手探索著屬于冬爺爺的奧秘。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發展的愿望,于是我設計了此節科學探索活動——好玩的冰,讓孩子們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隱藏著的奇特奧秘。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
2、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3、制作冰燈
活動重點: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一些干凈的冰塊
2、準備不同形狀的容器,各種裝飾物品,繩子,彩色顏料水。
3、“好玩的冰”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說什么了?
師:水寶寶在什么時候變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問: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玩冰娃娃?
(2)初次提問: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筆畫著記錄下來。
(3)提問:你們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砸、嘗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觀察并表揚探索方法特別的孩子,促進幼兒間相互學習。
3、討論、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問:你覺得冰娃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
(2)小結冰的特性
師:原來冰娃娃有這么多的秘密!無色、無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師: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有什么不一樣?
師:你真棒說出了一個新詞——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寶寶的。
小結:原來冰娃娃在手里會融化掉!變成水寶寶!
5、幼兒制作彩冰燈。
師:讓我們動起靈巧的小手,一起來制作漂亮的冰燈吧!送給我們可愛的冬爺爺做新年禮物吧!
課后延伸:組織幼兒玩冰燈。
教學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在這個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飛舞,有美麗的冰棱倒掛在檐邊邊,也有小娃娃陪著我們快樂的玩耍。雖然北風呼嘯、寒風凜冽,但在這個寒冷的世界里,我們開展的活動卻是熱火朝天、喜氣洋洋,消融了冰凍帶帶給我們的寒意,讓濃濃的溫暖洋溢在我們愛意濃濃的班級里。
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開展“冰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就是要通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生認知的沖突,形成思維爆炸,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我在設計此節科學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適合他們的認知特點的內容,喚起他們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其次,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我認為,教師不應該把一節課的結束視作探究的重點,更不應該把孩子束縛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應引導孩子把探究的興趣和關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長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教學,生成系列的不斷深入的探究活動。我們的延伸活動,是讓孩子們到戶外玩冰燈,激發他們繼續探究冰的奧秘。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2
設計意圖
冰是冬天的主要特征之一,為了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得知水遇冷會上凍結成冰,那冰遇到熱就會化成水這一科學道理。我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就是想嘗試讓孩子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從中發現知識,學習知識,學會技能,以達到獲取經驗,建構概念,培養能力的目的。
活動內容
《好玩的冰》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了解冰的物質特性,初步了解冰是由水變成的,冰遇熱會化成水。
2、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同樣大小的冰塊、抹布;冷水、熱水每人各一杯。
2、事先觀察好有結冰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哪里有冰
1、帶幼兒到戶外去找一找,哪些地方會有冰?
2、請幼兒互相交流:在哪里找到的冰?你看到的冰是什么樣的?
3、請幼兒在自己找到冰的地方做好記號,中午再來觀察。
二、自由玩冰,探索冰的物質特性
1、教師提供制作好的冰塊,請幼兒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冰是什么樣子的?
2、集中:
①冰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②冰握在手中久了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③為什么會有這樣?
小結:冰是硬硬的、冰是冷冷的、冰是光滑的、冰握在手里是會融化的。
三、小實驗:觀察冰塊的變化
①摸摸兩杯水,說說不同的感受。
②每杯水放進一塊冰,引導幼兒比較、觀察冰塊變化。
③觀察結果進行記錄。
小結:冰在熱水中融化的比在冷水中快。
四、活動延伸
1、到戶外觀察早上找到冰的'地方看看,冰是否有變化。
2、請家長配合,在家在制作一個冰花。
教學反思
冰是孩子們喜歡玩的,活動中通過讓孩子們找冰、玩冰,讓幼兒與冰親密接觸,讓他們用自己的小手親自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更加能夠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動腦筋想辦法的積極性更高了,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思維得到了拓展,我覺得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冰是涼涼的、硬硬的、光滑的、透明的,易融化的、易碎的,為孩子們以后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3
活動目標: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若干干凈的冰塊、不同形狀的容器、裝飾物品:彩色顏料,毛線繩
活動過程:
導入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那就是水寶寶。你們知道水寶寶在什么時候會變成冰寶寶嗎?
1、幼兒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自選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征。
3、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的變化。
4、教師與幼兒合作制作冰燈。
5、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積極性都很高。孩子們親眼見證了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過程。激發了孩子們的求職欲望。
活動設計背景:
北方的冬天,到處充滿著寒意。盡管北風呼呼地吹著,也擋不住小朋友們對冬天的熱情,堆雪人、打雪仗、拉冰車等等,玩的不亦樂乎。這節課的設計是讓孩子們更深刻的理解“冬季”這個季節。探索“冰”的奧秘。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4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初步了解冰遇熱會化成水,水預冷會結成冰。
3、學習制作冰花,體驗探索的樂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盒冰,一杯溫水。
2、提前制作的冰花,彩紙或顏料,各種形狀的透明杯子,水、線等。
3、課件。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感知冰的特征 。
(1)請幼兒看一看冰是什么顏色的?摸一摸,捏一捏有什么感覺?
(2)將小塊冰放到手心里,看看冰有什么變化,手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3)觀看冰塊在溫水里慢慢融化的過程,冰是怎樣形成的呢?
小結:冰是透明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遇到熱會化成水,水預冷會結成冰。
2、學習制作冰花。
(1)觀看各種冰雕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2)出示已做好的冰花,讓幼兒觀察跟之前的冰塊有什么不一樣?說一說是怎樣做出來的?
(3)教師示范并介紹冰花制作過程:在不同形狀的透明杯子里,倒入水,將彩紙或顏料放入水中,放上一根繩(一半在杯內,一半在杯外),然后將杯子放入冰箱冷凍一段時間取出即可。
(4)幼兒嘗試制作冰花。
活動延伸:
與幼兒一起欣賞自制冰花。
活動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開展“冬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5
一、活動目標
幼兒能通過觀察、觸摸,感知冰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冰冷、易融化等。
積極參與玩冰活動,體驗探索的樂趣,鍛煉手部精細動作。
初步了解冰與水的轉換關系,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
二、活動準備
提前準備足量冰塊,部分冰塊凍入彩色塑料小玩具、花瓣等,制成 “驚喜冰塊”;小錘子、塑料小勺、溫水杯各若干。
大塑料盆,用于放置冰塊;擦手毛巾;記錄卡(簡單的冰的特點圖示),貼于教室科學區。
三、活動過程
導入(3 分鐘)
教師端著放有冰塊的塑料盆走進教室,神秘兮兮地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法盒子,里面藏著超級神奇的東西,誰想來摸一摸、猜一猜?” 邀請幾位小朋友上前觸摸,引出活動主題 —— 冰。
觀察與感知(10 分鐘)
(1)將冰塊分發給幼兒,引導他們觀察冰塊的顏色、形狀,提問:“冰看起來是什么樣的呀?是透明的嗎?” 鼓勵幼兒用簡單詞語描述,如亮晶晶、滑溜溜。
(2)邀請幼兒再次觸摸冰塊,感受冰的溫度,問:“摸起來是涼涼的還是熱熱的.?” 引導幼兒說出 “冰冰的”。
探索玩法(15 分鐘)
(1)展示小錘子、小勺等工具,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如何讓冰塊變形、破碎,提醒安全事項,如不要砸到同伴。
(2)投放 “驚喜冰塊”,引導幼兒發現冰塊里的小玩具、花瓣,激發好奇心與探索欲,提問:“怎樣才能把小寶貝從冰里救出來呢?”
冰與水的轉換(10 分鐘)
(1)教師往裝有冰塊的盆中緩慢倒入溫水,引導幼兒觀察冰塊的變化,提問:“冰遇到熱水發生什么了?” 幫助幼兒理解冰會融化成水。
(2)讓幼兒用手感受融化后的水,對比冰與水的不同,加深印象。
總結與拓展(2 分鐘)
回顧冰的特點、玩法及與水的轉換,鼓勵幼兒課后到科學區繼續探索冰,并將發現用簡單標記記錄在記錄卡上。
四、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冰塊、鹽、糖等材料,供幼兒自主實驗,觀察不同物質對冰融化速度的影響。
請家長在家與幼兒一起制作彩色冰塊,鞏固幼兒對冰的認知。
教學反思:
優點:
活動導入極具吸引力,利用幼兒的好奇心,成功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孩子們一看到冰塊,眼睛都亮了,迫不及待地想觸摸、探索。
材料準備豐富且多元,“驚喜冰塊” 的設計巧妙,不僅增添了趣味性,還鍛煉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努力解救冰塊里的小物件時,專注度極高。
環節設置循序漸進,從感知冰的特性,到探索玩法、了解冰與水的轉換,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規律,讓他們在輕松氛圍中收獲知識。
不足:
在幼兒使用工具探索冰塊時,場面稍顯混亂,個別幼兒過于興奮,出現爭搶工具的情況,雖及時制止,但反映出前期規則強調不夠到位。
對于冰融化成水這一知識點,部分幼兒理解較慢,教學中可多增加幾個小實驗,如用風扇吹冰、把冰放在陽光下,從多角度幫助幼兒理解融化原理。
改進措施:
下次活動前,清晰講解并示范工具的使用規則,設立小組競賽機制,獎勵遵守規則、合作良好的小組,增強幼兒規則意識。
豐富冰融化實驗形式,結合簡單動畫、科普小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融化知識,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6
一、活動目標
深入探究冰的物理特性,了解冰的密度、硬度與溫度變化,能用較準確語言描述觀察結果。
通過小組合作玩冰、實驗,培養合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激發對自然科學現象的探索興趣,嘗試自主設計簡單冰實驗,培養創新思維。
二、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大小的冰塊若干;量杯、溫度計、鹽、糖、繩子、小木板;實驗記錄單、彩筆。
多媒體設備,播放冰的形成、融化相關科普視頻;防護手套、圍裙若干,保障幼兒操作安全。
三、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極地動物在冰面上玩耍的視頻,提問:“小朋友們,冰給動物們打造了一個大樂園,那你們知道冰是怎么來的嗎?” 引發幼兒思考,引出活動。
冰的特性探究(12 分鐘)
(1)分發冰塊,讓幼兒自主觀察、觸摸,交流冰的外觀、溫度感受,教師引導幼兒用 “堅硬”“冰冷”“透明” 等詞匯準確描述。
(2)小組合作,用溫度計測量冰塊溫度,用量杯測量冰融化后的水體積,對比冰與水的密度,教師巡回指導,協助記錄數據。
趣味實驗(15 分鐘)
(1)設置 “拯救小冰塊” 實驗:把冰塊放在小木板上,繩子一端放冰塊上,撒鹽,待一會兒提起繩子,看能否拉起冰塊,引導幼兒思考鹽的作用。
(2)“讓冰融化得更快” 競賽:小組分別用糖、鹽、溫水處理冰塊,記錄融化時間,探討影響冰融化速度的因素。
總結拓展(8 分鐘)
(1)組織幼兒匯報實驗結果,總結冰的特性、融化規律,教師補充講解科學原理,答疑解惑。
(2)鼓勵幼兒分享活動中的'新發現、新問題,引導課后自主設計冰實驗,將方案畫在記錄單上。
四、活動延伸
組織 “冰的創意秀” 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冰制作小雕塑、裝飾品,拍照展示、分享。
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冬日屋檐下的冰錐,實地感受冰在自然環境中的形態。
教學反思
優點:
情境導入貼合幼兒興趣點,視頻迅速抓住幼兒注意力,激發探索欲,不少幼兒主動提問關于冰的問題,為后續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實驗設計巧妙,兼顧趣味性與科學性,“拯救小冰塊”“融化競賽” 等活動讓幼兒在玩樂中收獲知識,鍛煉了動手與合作能力,幼兒全程參與熱情高。
注重培養幼兒科學思維,鼓勵匯報實驗結果、自主設計實驗,提升幼兒總結歸納與創新能力,部分幼兒設計的實驗方案極具創意。
不足:
活動時間把控欠佳,個別小組實驗進度慢,總結環節倉促,部分幼兒沒來得及充分分享自己的想法與疑惑。
在幼兒實驗操作時,對個別動手能力弱的幼兒指導不足,導致他們跟不上節奏,有些失落。
改進措施:
下次活動前,根據實驗難度預估各環節時間,靈活調整進度,預留充足時間給幼兒總結匯報;分組時注重能力均衡,確保各小組高效完成實驗。
加強對特殊幼兒的關注,活動中安排小助手協助指導,或教師多巡回幾次,給予一對一幫扶,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參與感。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7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感知冰的基本特性,如冰冷、堅硬、透明等。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冰融化的條件,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考力與探索精神。
激發幼兒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冰的特性以及融化的基本條件;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難點:引導幼兒自主設計實驗,驗證冰融化與溫度、光照等因素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游戲法
四、教學準備
提前準備足量的冰塊,部分冰塊放在常溫室內,部分放在陽光下,部分置于熱水旁;密封袋若干、杯子、溫度計、小錘子、記錄表、水彩筆。
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有關冰的科普視頻片段。
五、教學過程
導入(5 分鐘)
教師手持一塊冰塊走進教室,問幼兒:“小朋友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引導幼兒觀察、回答,引出主題 “好玩的冰”。
感知冰的特性(10 分鐘)
讓幼兒分組,每組發放一塊冰,鼓勵幼兒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用眼睛看一看,說一說冰給自己的感受。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說出冰是冰冷、透明、堅硬的。
教師拿起小錘子,輕輕敲一敲冰塊,讓幼兒聽一聽冰塊破碎的`聲音,進一步強化冰堅硬的特性認知。
探索冰融化的條件(20 分鐘)
教師展示不同環境下放置的冰塊,提問:“小朋友們猜猜,這些冰塊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引導幼兒思考。
分組實驗:為每組幼兒提供幾塊冰、杯子、熱水、記錄表等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將冰放在熱水里、陽光下、常溫杯子中等不同條件下,觀察冰的變化,并每隔 5 分鐘記錄一次。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別燙到手。
實驗結束后,組織幼兒討論分享實驗結果,教師用簡單的圖示在黑板上總結冰在不同條件下融化的快慢情況。
游戲鞏固(10 分鐘)
玩 “拯救小動物” 游戲,教師事先將塑料小動物凍在冰塊里,幼兒要想辦法快速融化冰塊救出小動物,可以選擇用溫水澆、太陽曬等方式,最先救出小動物的小組獲勝。
總結拓展(5 分鐘)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冰川的科普視頻,告訴幼兒生活中還有很多和冰有關的奇妙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探索。
六、教學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用冰制作一個小物件,如冰燈、冰花等,第二天到幼兒園分享制作過程與心得。
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基本達成教學目標,幼兒對冰的特性與融化條件有了直觀認識,參與探索的積極性較高,但仍存在以下幾點不足與改進方向:
優點
教學方法多元,直觀教學讓幼兒迅速接觸實物冰,激發興趣;實驗探究給予幼兒自主操作機會,他們能在實踐中收獲知識,游戲環節更是增添趣味,讓幼兒在玩中學,課堂氛圍活躍。
幼兒的表達能力得到鍛煉,無論是小組討論還是分享環節,多數幼兒能大膽描述自己的觀察與發現,提升語言組織與表達自信。
不足
實驗環節把控不夠精準,部分幼兒過于關注玩耍冰塊,忽略記錄實驗數據,導致后續總結時部分小組數據缺失,影響結論完整性。
對幼兒個體差異關注不足,動手能力強、理解快的幼兒主導實驗,部分能力稍弱的幼兒參與度較低,只能被動跟隨。
安全提示落實不夠到位,雖提醒幼兒防燙,但仍有個別幼兒在玩溫水時弄濕衣袖,險些燙傷。
改進措施
下次實驗前,更細致講解記錄規則,示范記錄方法,增加獎勵機制,對認真記錄的小組給予小貼紙獎勵,激勵幼兒規范操作。
分組時依據幼兒能力合理搭配,安排教師助手巡回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能深度參與;活動結束后,為能力弱的幼兒額外輔導,答疑解惑。
強化安全教育,活動前不僅口頭提醒,還可展示燙傷圖片、視頻,加深幼兒印象;準備防水圍裙、袖套等防護用具,全方位保障幼兒安全。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8
一、教學目標
引導幼兒利用冰的特性,嘗試進行美工創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創造力。
讓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感受冰與其他材料融合的奇妙效果,體驗美工活動的樂趣。
培養幼兒耐心細致的做事態度,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懂得欣賞他人作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運用冰與顏料、彩紙、小木棍等材料搭配,創作出獨具特色的美工作品;掌握在冰上涂抹、粘貼的基本技巧。
難點:把控冰融化的時間,確保創作過程順利完成;引導幼兒發揮創意,讓作品富有個性與內涵。
三、教學方法
示范法、操作法、討論法、欣賞法
四、教學準備
大量冰塊(提前凍好不同形狀)、顏料(水性顏料,安全無毒)、彩紙、剪刀、膠水、小木棍、毛線、輕黏土等美工材料。
展示架,用于擺放幼兒作品;多媒體設備,展示冰雕、冰雪藝術作品圖片,激發幼兒靈感。
五、教學過程
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精美的冰雕展覽視頻,吸引幼兒注意力,提問:“小朋友們,視頻里這些漂亮的東西都是用冰做的,你們想不想自己也用冰做個小藝術品呢?” 引出活動主題。
材料介紹與技巧示范(10 分鐘)
教師逐一介紹桌上的美工材料,拿起一塊冰,示范如何用顏料在冰上作畫:“看,顏料滴在冰上,會慢慢滲開,像不像魔法?” 接著示范用彩紙、輕黏土等材料在冰上粘貼裝飾,強調膠水使用要適量,避免冰融化太快。
幼兒創作(20 分鐘)
幼兒分組,每組領取冰塊及美工材料,開始創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提醒幼兒注意冰融化問題,適時提供幫助,如協助幼兒裁剪彩紙、解開毛線纏繞等。
作品展示與評價(10 分鐘)
幼兒完成作品后,將作品擺放在展示架上。先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的創意與制作過程,然后其他幼兒進行評價,教師總結表揚,肯定每個作品的閃光點,如色彩搭配、創意構思等。
總結拓展(5 分鐘)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長分享制作心得,還可以嘗試用冰做些別的`小玩意;告訴幼兒冬天戶外結冰時,要注意安全,別在冰面上亂跑。
六、教學延伸
組織幼兒到戶外,尋找自然結冰的地方,觀察冰的形態,采集少量冰塊回教室,第二天再次創作,將自然冰與人工凍冰效果對比。
反思
此次美工活動激發幼兒對冰的創意利用,提升動手與審美能力,但教學中也暴露出一些細節問題,值得反思改進。
優點
視頻導入效果良好,瞬間抓住幼兒眼球,點燃創作熱情,為后續活動營造積極氛圍;示范環節清晰直觀,幼兒能快速掌握基本技巧,順利開展創作。
作品展示與評價環節充分給予幼兒表達機會,不僅鍛煉口才,還培養欣賞他人、互相學習的品質;教學延伸貼合生活,利于幼兒拓展觀察視野。
不足
時間把控欠佳,部分幼兒創作速度慢,沒來得及完成作品就到展示環節,打擊幼兒積極性;材料準備略有欠缺,有些幼兒想做大型作品,冰塊尺寸不夠,限制發揮。
對冰融化問題預估不足,雖提醒幼兒,但教室溫度偏高,不少冰塊快速融化,致使作品變形、顏料流淌,影響最終效果。
改進措施
下次活動前,根據幼兒動手速度分層設計任務,能力強的幼兒可挑戰復雜作品,慢的幼兒完成簡易版,確保都能按時完工;活動中靈活調整時間,適當延長創作時段。
依據幼兒前期反饋,準備多種規格冰塊,滿足不同需求;增設降溫設備,如小型風扇,延緩冰融化速度,保障創作過程穩定。
活動開始前,與幼兒一起討論冰融化應對策略,集思廣益,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自主意識與能力。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9
一、活動目標
感知冰的基本特征,知道冰是涼涼的、硬硬的、透明的。
觀察冰融化的過程,了解融化需要溫度變化,激發幼兒好奇心。
體驗玩冰的樂趣,提高幼兒手部精細動作與探索能力。
二、活動準備
提前收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冰塊若干,放置在密封袋中保鮮。
溫水、熱水各一盆,透明塑料杯、小勺子、毛巾若干。
記錄冰塊融化時間的鐘表,以及簡單的記錄表(包含冰塊外形、觸感、融化時長等項目)。
三、活動過程
導入環節(3 分鐘)
教師手持裝有冰塊的密封袋,神秘兮兮地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寶貝,它藏在袋子里,涼涼的,大家猜猜是什么?” 引導幼兒觸摸袋子、猜測,引出活動主題 —— 冰。
感知冰的特征(10 分鐘)
(1)教師將冰塊取出,分發給幼兒,讓他們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說一說感覺。引導幼兒說出冰是涼涼的、硬硬的。
(2)把冰塊放在陽光下,邀請幼兒透過冰塊觀察周圍事物,提問:“透過冰塊看東西,和平時一樣嗎?” 引導幼兒發現冰是透明的。
探索冰的融化(15 分鐘)
(1)教師提問:“冰一直放在這兒,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引導幼兒思考。
(2)將幼兒分組,每組一杯冰塊,讓他們往杯子里分別加入溫水、熱水,觀察并記錄冰塊融化情況。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使用勺子輕輕攪拌,觀察冰塊變小、消失的過程,用簡單語言描述變化。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分享各自觀察到的`融化現象,教師總結:溫度升高時,冰會融化成水。
玩冰游戲(8 分鐘)
開展 “運冰大賽” 游戲,在教室一端放置冰塊,另一端放空杯子,幼兒用小勺子舀起冰塊,快速運到杯子里,看誰運得又快又多,鍛煉手部動作與平衡能力,增添活動趣味性。
活動總結(4 分鐘)
回顧冰的特征、融化過程,表揚幼兒積極探索、遵守規則的表現,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做冰融化小實驗。
四、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投放冰格、顏料,讓幼兒自制彩色冰塊;在科學區放置不同溫度的水,供幼兒繼續探索冰的融化條件。
五、教學反思
本次小班科學活動基本達成教學目標,幼兒參與熱情高,在玩中學、學中玩,收獲頗豐。
優點方面:
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冰是冬日常見事物,幼兒好奇心強,易激發探索欲望,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動觸摸、觀察、實驗。
教學方法多樣,直觀演示、親身體驗、游戲競賽結合,讓幼兒全方位感知冰。如玩冰環節,“運冰大賽” 使幼兒興致盎然,鍛煉手部精細動作與團隊協作能力。
準備充分,冰塊充足、工具齊全,保障每個幼兒都有操作機會;記錄表設計簡單,契合小班幼兒認知水平,利于初步培養科學記錄習慣。
不足之處:
小班幼兒自控力弱,個別幼兒在玩冰、運冰時過于興奮,出現爭搶勺子、推擠現象,教師需加強現場秩序管控與引導。
部分幼兒語言表達有限,雖觀察到冰的變化,但難以用完整語句描述,后續要多開展語言表達訓練,引導幼兒準確分享科學發現。
實驗環節設置較簡單,僅探究溫度對冰融化的影響,可拓展探究鹽、糖等物質對冰融化速度的影響,豐富幼兒知識儲備。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 10
一、活動目標
深入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遇熱會融化,密度小于水,能浮在水面。
通過實驗操作與觀察記錄,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受科學實驗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熱情,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二、活動準備
大量冰塊,盛水容器(塑料盆、水桶),加熱墊、溫度計,不同材質小球(木質、塑料、金屬)。
實驗記錄表(含實驗項目、猜測結果、實際觀察、結論)、水彩筆,展示實驗結果的'大白板。
安全防護手套、護目鏡若干,以防幼兒燙傷、碰傷。
三、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動畫視頻:小動物們在冬天的冰面上玩耍,突然冰面出現裂縫,小動物們陷入危險。教師提問:“冰面為什么會裂開?冰到底有什么秘密?” 引發幼兒興趣與思考,引出活動主題。
冰的特性探究(12 分鐘)
(1)教師分發冰塊,讓幼兒自主觀察、觸摸,描述冰的外觀、質地、溫度,鞏固幼兒對冰 “涼涼、硬硬、透明” 的認知。
(2)提出問題:“冰和水哪個重?” 組織幼兒分組實驗,將冰塊放入裝水容器,觀察冰塊沉浮,引導幼兒得出冰密度小于水、能浮在水面的結論。
冰融化實驗(15 分鐘)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提問:“怎樣讓冰融化得更快?” 讓幼兒分組討論、猜測,記錄在實驗表上。
(2)幼兒分組操作,一組用加熱墊給冰加熱,一組往冰上倒熱水,一組將冰置于常溫環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觀察并記錄冰融化速度,教師適時指導。
(3)交流實驗結果,對比不同方法下冰融化的快慢,總結融化與溫度的關系。
冰上游戲拓展(8 分鐘)
開展 “冰上運球” 游戲,模擬冰面場景,地上鋪塑料薄膜當 “冰面”,幼兒分組,用小勺推動不同材質小球在 “冰面” 上滾動,觀察哪種小球滑得遠、速度快,探討摩擦力與材質關系,增添活動趣味性與知識深度。
活動總結(5 分鐘)
回顧冰的特性、融化原理及游戲收獲,邀請幼兒分享感受與發現,教師梳理知識點,表揚幼兒勇于探索、團隊協作的表現,鼓勵幼兒課后繼續探索冰的奧秘。
四、活動延伸
布置家庭小作業,讓幼兒在家用冰箱自制冰塊,觀察記錄結冰時間;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做 “彩色冰燈” 手工,增進親子互動與科學探索。
五、教學反思
此次中班科學活動緊扣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培養多項能力,成效顯著。
成功之處:
情境導入生動,動畫視頻貼合幼兒思維,迅速抓住幼兒注意力,激發探索欲望,后續環節幼兒主動提問、大膽假設,課堂互動良好。
實驗設計層次分明、難度適中,契合中班幼兒認知發展,從簡單感知到復雜實驗操作,逐步引導幼兒掌握知識;小組合作形式強化團隊意識,幼兒相互交流、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與記錄。
游戲環節巧妙融入科學知識,“冰上運球” 讓幼兒在玩樂中體會摩擦力概念,加深對科學與生活聯系的理解,玩得開心、學得扎實。
可改進之處:
實驗時間把控欠佳,部分小組操作速度慢,交流環節倉促,導致個別幼兒沒充分表達想法。下次需提前預估時間,靈活調整教學進度,確保每個幼兒暢所欲言。
安全指導細節待完善,雖配備防護用具,但個別幼兒玩得投入時會摘手套、護目鏡,增加安全隱患。今后要強化安全教育,定期檢查防護穿戴,將安全意識根植幼兒心中。
活動評價方式單一,多為教師口頭表揚,缺乏幼兒自評、互評。后續應設計多元評價表,讓幼兒自我評價實驗表現、團隊協作,互評他人優點,全面提升幼兒自我認知與評價他人能力。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