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比大小教案
導語:幼兒園小班比大小教案目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數(shù)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17頁,練習二5、6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小于、大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數(shù)感、符號感,會用數(shù)字、符號或圖形進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結合點:
1、 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實踐活動向?qū)W生滲透集合、對應、統(tǒng)計等思想。
2、 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數(shù)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圖片學具:3只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
教師準備“猴吃水果圖”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講授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圖”的電腦課件)
在一片綠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愛的小猴子抱來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們圍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數(shù)畫面中的水果。
讓學生觀察畫面,師提問:畫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引導。數(shù)水果的數(shù)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順序數(shù)。
3、 示象形圖。
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水果的數(shù)量的基礎上,派代表說說。根據(jù)學生所說的讓主題畫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從畫面中跳下來,擺成如第17頁的象形圖,并標上數(shù)字。
4、 認識符號“=”的含義
(1)提問:有幾只猴和幾個桃?每只猴能吃到1個桃嗎?
(2)讓學生用學具擺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個桃的圖案。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用前面所學的一一對應的方法擺出。并用課件顯示教科書第17頁中的“3只猴對3個桃”的圖。
(3)教師指名回答問題,師生共同總結:“有3只猴和3個桃,猴的只數(shù)和桃的個數(shù)同樣多,每只猴能吃到1個桃。”
(4)教師在兩個3之間寫上“=”,并帶著學生讀:“3等于3”。
5、 認識符號“>”的含義
a) 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有幾只猴和幾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嗎?以小組為單位用學具擺一擺。
b) 學生匯報,師生總結: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數(shù)比香蕉的個數(shù)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師在3和2之間寫上“>”,并帶著學生讀:“3大于2”。
6、 認識符號“<”的含義。
a) 用前面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學。
b) 師提問:每只猴能吃到一個梨嗎?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總結:有3只猴和4個梨,猴的'只數(shù)比梨的個數(shù)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個梨,還有一個。
d) 教師在3和4之間寫上“<”,并帶著學生讀:“3小于4”。
6、擴展活動
學生認識了各個符號后,引導學生思考:“不看圖,能確定3>2、3<4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巡視。學生說的也許不是教師心里的答案,但對學生的想法應予以鼓勵,并引導學生回顧1---5的點子圖的排列情況,想1---5的排列順序,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認識符號“>”、“<”
讓學生對著“>”、“<”每個人發(fā)揮想象,他們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你怎樣記住“>”、“<”。指名說說。只要學生說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許他們想的是你所沒想到的。同時要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記憶,教師不要橫加干預。
二、鞏固練習
1、練習二5
讓學生先看圖,數(shù)出圖中物體的個數(shù),再在( )里填上數(shù),然后根據(jù)“>”、“<”的含義在不等號兩邊的方框里填數(shù)。
2、 練習二6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17頁,練習二5、6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小于、大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數(shù)感、符號感,會用數(shù)字、符號或圖形進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結合點:
1、 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實踐活動向?qū)W生滲透集合、對應、統(tǒng)計等思想。
2、 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數(shù)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圖片學具:3只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
教師準備“猴吃水果圖”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講授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圖”的電腦課件)
在一片綠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愛的小猴子抱來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們圍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數(shù)畫面中的水果。
讓學生觀察畫面,師提問:畫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引導。數(shù)水果的數(shù)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順序數(shù)。
3、 示象形圖。
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水果的數(shù)量的基礎上,派代表說說。根據(jù)學生所說的讓主題畫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從畫面中跳下來,擺成如第17頁的象形圖,并標上數(shù)字。
4、 認識符號“=”的含義
(1)提問:有幾只猴和幾個桃?每只猴能吃到1個桃嗎?
(2)讓學生用學具擺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個桃的圖案。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用前面所學的一一對應的方法擺出。并用課件顯示教科書第17頁中的“3只猴對3個桃”的圖。
(3)教師指名回答問題,師生共同總結:“有3只猴和3個桃,猴的只數(shù)和桃的個數(shù)同樣多,每只猴能吃到1個桃。”
(4)教師在兩個3之間寫上“=”,并帶著學生讀:“3等于3”。
5、 認識符號“>”的含義
a) 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有幾只猴和幾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嗎?以小組為單位用學具擺一擺。
b) 學生匯報,師生總結: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數(shù)比香蕉的個數(shù)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師在3和2之間寫上“>”,并帶著學生讀:“3大于2”。
6、 認識符號“<”的含義。
a) 用前面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學。
b) 師提問:每只猴能吃到一個梨嗎?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總結:有3只猴和4個梨,猴的只數(shù)比梨的個數(shù)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個梨,還有一個。
d) 教師在3和4之間寫上“<”,并帶著學生讀:“3小于4”。
6、擴展活動
學生認識了各個符號后,引導學生思考:“不看圖,能確定3>2、3<4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巡視。學生說的也許不是教師心里的答案,但對學生的想法應予以鼓勵,并引導學生回顧1---5的點子圖的排列情況,想1---5的排列順序,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認識符號“>”、“<”
讓學生對著“>”、“<”每個人發(fā)揮想象,他們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你怎樣記住“>”、“<”。指名說說。只要學生說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許他們想的是你所沒想到的。同時要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記憶,教師不要橫加干預。
二、鞏固練習
1、練習二5
讓學生先看圖,數(shù)出圖中物體的個數(shù),再在( )里填上數(shù),然后根據(jù)“>”、“<”的含義在不等號兩邊的方框里填數(shù)。
2、 練習二6
【幼兒園小班比大小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樹葉寶寶比大小》說課稿12-23
幼兒園小班《蘋果》美術教案04-24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游戲教案04-22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15篇)04-10
幼兒園小班《打電話》語言教案04-24
幼兒園小班吹泡泡科學教案04-24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5篇04-24
幼兒園小班折紙手工活動《小狗頭》教案01-28
幼兒園小班散文語言教案《樹真好》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