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垂直的生計》教案
一、課程標準
1.描述世界一些地區和國家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二、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各種地圖或文字材料,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魯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
2.能夠說明山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山區來發展生活的,描述他們生產生活的特色。
3、學會分析山區人們生產生活的特色與山區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人文環境特色。
難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
讀圖法、情景教學法、合作討論法等。
五、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欣賞圖片】
欣賞安第斯山脈地區風光,同時配上印第安人音樂,引起學生的`興趣。
設問: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這些風光圖片美不美?
學生答:美!
問: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么美麗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學生答:想!
(一)尋找安第斯
1.通過幻燈片向同學們展示兩張圖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圖),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安第斯山脈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過幻燈片展示一幅當地圖片,設計問題:“走進山區,探索山區的生產生活是怎樣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燈片展示秘魯山區農業活動示意圖】
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人民又是如何利用當地的環境發展生產的呢?
學生回答:低海拔處……高海拔處……
2.【幻燈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脈東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
設計問題:秘魯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的變化原因?
學生整理(教師引導)回答: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高海拔山區從山麓到山頂,導致自然景觀呈現垂直變化。
3.【教師引導過渡】
設問:秘魯山區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奇特的生產方式出現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創造出的呢?
學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師出示印第安人圖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遺址圖片。
(三)走進安第斯
1.【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目標要求
1)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
2)這樣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如何?
2.【學生成果展示】
衣: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極為珍貴,有“纖維上帝”之美譽。
食: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秘魯人培育出抗寒的馬鈴薯品種,還利用晝夜溫差大發明了常年保存馬鈴薯營養價值的方法。
住:如圖(PPT)
行:駱馬能在崎嶇的高山峻嶺間行走自如,體小但耐饑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3.【展示秘魯國徽】
問題:秘魯國徽左上角是什么動物的圖案?它出現在國徽上面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駱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師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秘魯人“靠山吃山”的生產、生活方式讓我們懂得了?
學生回答: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課小結】
【鞏固練習】(見《隨堂練習》)
【七年級歷史上冊《垂直的生計》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參考07-23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01-23
歷史總復習七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資料11-08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說課稿 華夏之祖11-02
《繁星》教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七年級上冊木蘭詩教案12-07
化石吟七年級上冊教案12-16
七年級上冊《河中石獸》的教案12-28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試卷參考07-20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五單元同步測試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