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土壤里的生物》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概述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種類
2.說出細菌的三種形態和基本結構,并與植物細胞、動物細胞比較結構的異同點
說出放線菌的結構特點。
識別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說出它們的繁殖方式和營養方式
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長的適宜環境、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
描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1.學會培養和觀察青霉、匍枝根霉和蘑菇
2.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體驗培養霉菌的過程,并交流成功或失敗的感受
3.認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對生物圈的平衡和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重點: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物圈平衡和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細菌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入新課 積極思考、踴躍提問 展示變質的牛奶,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認識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細觀察,從實物中獲得有感性認識。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實物。 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請兩個同學講解和演示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提問并解答。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點 觀察菌落實物、區分其分布的特點。閱讀教材。 將課前培養的菌落實物分發給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點評并給予鼓勵。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展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交流活動的計劃及展示觀察記錄的表格
下課后半小時內將在各自環境中已接種的培養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
每組發給兩套有培養基的培養皿。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組織教學,情景導入。 觀看圖片。 展示圖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細菌的發現
閱讀書本知識,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討論,并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用大屏幕展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的三種形態;分組討論細菌的大小及結構特點,并與動、植物細胞進行對比,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并進行交流。
請一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就細菌的結構和營養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指導、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間的討論,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人生觀教育。
提示、指導執教學生,并進行補充。
第三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三節 真菌 觀看課件,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從生物圈的角度來認識真菌作用 。 播放CAI課件,關重展現各種各樣的真菌,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導入本節課的地內容。 各種各樣的真菌
學生根據觀看的課件內容,并觀察實物標本,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見識以及自大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對真菌的了解。 提供實物標本及自己搜集的資料,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課本外獲取信息的能力。
觀察與思考
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養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們的形態和顏色。
觀察新鮮蘑菇的形態。
討論:1、青霉和曲霉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點?
2、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了什么?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提供長有長霉的面包和長有長霉的.水果。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讓學生觀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結構圖,了解分們的形態結構。
酵母菌的形態結構 學生回憶,結合新知識說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 出示酵母菌的插圖,與學生共同了解有關酵母菌的知識。 真菌的繁殖 觀察自己在課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進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及作用,從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在課前指導學生制作新鮮蘑菇的孢子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真菌是通過什么來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才能發育成新個體?了解真拉塔基亞的繁殖特點有什么意義呢?
通過模擬實驗體驗孢子的傳播過程。
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帶領學生做模擬實驗“孢子的傳播過程”。
與學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真菌的繁殖方式。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下冊《土壤里的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下冊期末試卷06-07
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試卷06-07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4-24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4-24
七年級下冊《賣炭翁》教案07-30
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試卷習題06-09
課外古詩詞誦讀:《竹里館》教案(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07-19
《愛蓮說》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07-29
《臺階》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