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帶著地圖定向越野》教案
一、課程標準
1-4-1 認識地圖三要素,知道地圖的基本種類,運用地圖獲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教材分析
《帶著地圖定向越野》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中的部分內容。教材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判讀,使用地圖,而且增加了繪制地形剖面圖的要求。內容形式多樣,激發興趣,也鍛煉了能力。重點是對等高線地形圖展開分析。讓學生學會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三、學情分析
通過《我的家在哪里》這部分的學習,學生已經開始接觸地圖,對地圖有了粗略的、淺層次的了解。對于具體的等高線地形圖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而且七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比較弱,將立體的山脈轉化為封閉曲線的等高線地形圖,學生比較難理解。但是他們好奇心強,只要創設適當的情景就能激發他們對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創設可以激發求知欲的情景,引導學生從地圖上和材料中獲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但是由于本部分內容比較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兼顧學生的接受力,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覺得無趣,也不能拔得太高,讓學生喪失信心。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閱讀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2. 學會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坡度陡緩,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海拔關系。
3. 能利用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以及地形剖面圖分析區域地形、地勢的特點。
4.學會從地圖上獲取所需信息,解決具體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的疏密程度,識別坡度的陡緩。
2.通過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分析顏色深淺與海拔的對應關系。
3.通過繪制和閱讀地形剖面圖,概括剖面線地帶地面起伏的特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樹立與人合作學習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
分析等高線地形圖。
六、教學難點
等高線地形圖的分析和使用。
七、教學方法
繪圖、講練結合法。
八、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爬山(出示:山脈模型)。 如何將這么笨重的模型變得簡單易攜帶呢?但是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區域。 | 思考。 |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帶著這問題走進新課學習。 |
我畫我析合作探討 | 1.對絕大多數同學提出的導學案疑問部分給予解答。 2.出示視頻:等高線地形圖繪制的方法。 3.師生共同在黑板上繪制山脈模型的等高線地形圖。 4.問:在模型中找到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緩坡、陡坡,分析它們表現在等高線地圖中,各有什么特點?河流出現在哪?(出示各種地形及特點) 5.問:說說在現實的爬山中爬緩坡和陡坡的感受。從地形圖角度分析爬山問題(指導學生一定要從等高線疏密角度進行判斷)。 6.在地形圖上填上顏色及圖例。 7.教師在已有的地形圖上畫一直線,示范繪制地形剖面圖的方法。 | 1.學生對課前預習部分進行相互交流,提出疑問點。 2.看視頻。 3.繪圖、提問。對師生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能出現的錯誤之處以及自己的疑惑)。 4.“玩”模型,談感受、讀圖、析圖完成課本P17第2.3兩個箭頭的題目。 5.對老師繪圖進行提問。完成課本練習。 6. 獨立完成課本18頁第一題。小組合作分析地形剖面圖所反映的地勢以及確定越野路線。 |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依靠集體解決問題。 通過視頻,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學生自己動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停留的聽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自己動手,他們對本部分內容理解會加深。 通過模型教學,讓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讓學生更好理解。 通過講練結合,不僅能起到檢驗學生掌握的情況,同時也是對知識的鞏固。 |
當堂檢測 查漏補缺 | 教師個別批改。 | 自主完成、合作交流。 | 通過知識運用,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從地圖上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教師個別批改則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 |
九、板書設計
【七年級歷史上冊《帶著地圖定向越野》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01-23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參考07-23
歷史總復習七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資料11-08
七年級地理《地圖》教學反思04-18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說課稿 華夏之祖11-02
《繁星》教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七年級上冊木蘭詩教案12-07
化石吟七年級上冊教案12-16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五單元同步測試07-25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試卷參考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