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高矮排序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按高矮排序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按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5個以內的物體。
2.知道可以通過兩兩比較解決排序中的困難。
3.能仔細觀察物體的差異,并進行調整。
活動準備
1.課件-數學:[
2.課件-數學:
3.課件-數學:
活動過程
一、排隊游戲
課件:
1.小朋友,有幾只小動物(公雞,狗,長頸鹿,小貓小雞),遇到了一個難題,
它們想去參加一個演出,你們幫它們排排隊,好嗎?
(幼兒目測,給小動物排隊)
2.你用了什么方法給小動物排隊?
從矮到高排隊
從高到矮排隊
小結:從矮到高排隊時可以每次都找最矮的來一個個排隊。
從高到矮排隊時可以每次都找最高的。
二、觀察比較
1.課件:
觀察畫面上的高樓,說一說哪個高、哪個矮?
觀察畫面上的廚子,說一說哪個高、哪個矮?
觀察畫面上的禮包,說一說哪個高、哪個矮?
觀察畫面上的梯子,說一說哪個高、哪個矮?
2.課件:
觀察畫面上的高樓,說一說哪個最高、哪個最矮?
從矮到高排隊
從高到矮排隊
觀察畫面上的大樹,說一說哪個最高、哪個最矮?
從矮到高排隊
從高到矮排隊
三、我們來排隊
1.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看動畫片,為了讓大家都能看清楚畫面,我們要先排好隊,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2.指導幼兒排隊做好,看動畫片《童話故事》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通過小組活動探討對比高矮的不同辦法。
2.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小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頁、10頁,及練習一的第6、8題。
教具、學具準備
1.15袋不同的物品。
2.兩枝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
3.教學所用的實物圖。
教學設計
教學長短
1.引導學生觀察。
師談話:今天,程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精美的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嗎?
[設計一個懸念,讓學生一上課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紙袋上,吸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請組長將紙袋中的東西倒出來。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組長帶領大家參加活動,促進小組合作交流。]
2.交流、匯報。
a.請各組說一說:你們的紙袋里有什么?
b.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兩枝鉛筆,一枝綠色、一枝花色;兩把尺子,一把是藍色,一把紅色,三根彩帶,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學生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引導提問:你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物體有長有短。
(板書:長短)
[此處,讓學生在分類放東西活動中,通過眼睛看和動手操作,感知物體有長短。]
3.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a.請學生說一說:怎樣知道哪個物體長些,哪個物體短些?
b.小組合作探究比長短的方法。
[在這里,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各組學生邊討論邊動手,從不同角度發現比長短的不同方法。并給學生交流展示自己探索的成果。]
c.小組匯報。學生可能說出:
①看出來的。
②把它們平放在桌子上,一頭對齊,或豎著放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③兩頭都不對齊,如圖: 也能比出物體的長短。
d.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教師強調: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帶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長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要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也就是說,比較長短時,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e.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4.反饋練習。
a.比長短游戲
①讓學生可自由結合,自己選擇的長短的對象告訴學生:你們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匯報。讓學生說一說比較哪些物體的長短和比的結果。
b.出示教科書第12頁第6題。教師談話:你看蛇和鱷魚也在為誰長誰短爭執起來。請小朋友來做裁判,好嗎?
學生觀察并交流。
[實物圖中的蛇是特制的,學生說出自己的判斷后,我就將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結果和學生說的一樣,直觀生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正確判斷,及時表揚:你們真聰明,沒有被卷曲的迷惑。
教學高矮
1.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在黑板上方貼一朵紅花,下方貼一朵紅花。
問:誰愿意將黑板上的紅花摘下來?
請一名學生上臺摘紅花。
學生拿到了下方貼的一朵紅花。怎么著,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貼的紅花。
這時,教師輕松地將紅花拿下來。
[此處,設置摘紅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學內容,自然有趣。]
問:程老師為什么能拿到這朵紅花?
生:因為程老師個子比這個小朋友高。
師:這位小朋友為什么沒能拿到這朵紅花呢?
生:因為小朋友個子矮。
指出:下面我們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內容。
師:誰愿意和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請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學生上臺,并讓兩人分開站在講臺的左右兩邊。)
師:大家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不容易看出來。
[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b.請各組同學討論比高矮的方法。
c.小組匯報、交流。
得出結論:
①腳跟并攏,站直,背*背,就能比出來了。
②還可以*墻作記號,比一比誰高。
3.反饋練習。
a.獨立完成第12頁第7題。
b.排隊游戲。
師:請第三小組同學從1報數請這七位小朋友上臺按高低排成一排。(師觀察,學生在站位置時,都與其他人進行了比較。有個別的同學兩個人高矮不相上下,學生也注意從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來區別。)
[排隊游戲讓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了一個高潮。學生把一些細小環節考慮在內,想出不同的方法讓7位同學排成一排。]
教學設計說明
長短,高矮都屬于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聯系較為緊密,所以我將它們放在一個課時處理。這部分知道無論從內容設計還是從呈現形式上都給我和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針對新教材,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體現《標準》的精神,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實際操作,感知以小組合作形成長短、高矮的概念。實行開放性教學,讓學生自主參與、互相交流,培養學生樂學,積極探索的學習態度。這節課力爭突出以下特點。
1.設懸念,引發興趣。
一個精美的紙袋里是什么?是學生急于想知道的,他們的注意力在一下子就會集中在紙袋上。可能有的學生會用手摸,或用聞的方法猜測里面是什么。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他們會帶著問號進入下一個環節。
2.人人參與。
整堂課以小組合作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小組同學的討論,發現比長短的各種方法。特別是比蛇和鱷魚長短時,學生都有自己比較長短的一套方法,且方法多樣。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多種活動,多種收獲。
在諸多活動中,使每個同學都學有所獲。
專家評析
長短、高矮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長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長短、高矮的方法。這節課,主要使學生感知上述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的內容,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置入具體活動情境教學的新理念。程老師按《標準》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一個個教學活動。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堂氣氛熱烈活潑,學生學得積極主動。這節課具有以下特點:
1.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程老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用語言和不同的活動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例如,上課伊始,教師用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嗎?簡捷問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到學具袋上,促使學生產生用學具袋里的東西進行活動的心理需求。進而,學生高高興興地展示學具袋里的東西,并在分類擺放的操作活動中感知物體有長、有短。再如,在學生探尋到比的方法之后,安排了比長短的游戲,讓學生自由結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這使學生感到新奇:老師讓我們自己玩學生活動的興趣高,主動積極地選擇各種比的對象,并認真比出長短。在學會比高矮之后,安排了排隊游戲,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學會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動中,并體嘗成功的快樂。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讓學生主動探索,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程老師教學時,把探索比長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務交給各組來完成。各組學生積極動手操作、討論,然后,向全班同學介紹,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和指出比的方法,容易產生不同的或說多種比法。小組合作的方式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促成多種方法的產生。各組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學生了解和自己(本組)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領悟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同的方法。這正體現了《標準》中提倡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同時,在交流各組研究成果之中,學生不斷體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的成果,感到我們小組棒,看到全班發現的多種方法,會意識到全班同學都很聰明這樣,有助于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一些簡單的比較高矮的方法,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2、學習在比較高矮的過程中,懂得高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投放材料
活動過程:
(一)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分散探索:
(1) 帶幼兒到操場上自由尋找比較操場上的各個物品 “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
(2) 在能比較高矮的情況下,引導幼兒尋找,操場上有什么東西是 “一樣高” 的。
2、集中探索:
(1) 請幼兒回答在自己探索比較的結果。
(2) 請幾位幼兒上前比身高,全體幼兒討論 “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誰和誰一樣高”。
(3) 每隊請一名幼兒將本隊的同伴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大,考吧.幼,師,網全體幼兒做監督。
(二)探索高矮的相對論
1、請一高一矮兩名幼兒比較身高,然后高的幼兒和教師比較。讓幼兒發現,某個東西的高矮是不能絕對的,看它和誰比較(高的幼兒和矮個比是高的,跟高個比是矮)。
2、請幼兒在同伴中尋找一個比自己高的小朋友,然后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比他(她)高。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白高矮的相對論。
(三)小結總評。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高矮、長短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感知高矮的關系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秋天來啦,蘋果都熟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蘋果摘下來放到籃子里,誰愿意來?(學生摘到下方的蘋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蘋果。這時,老師輕松地將蘋果拿下來。)
小朋友為什么沒能摘到蘋果,而老師為什么能摘到呢?
對,老師和小朋友比,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高矮。(板書:比高矮)。
2、例舉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些物體能比高矮嗎?
二、體驗比較的方法。
1、學生活動,探討比較方法。
2、學生匯報,展示不同方法。
誰來告訴老師你是怎么和身邊的小朋友比高矮的?請你和你的小伙伴出來演示給大家看好嗎?
學生每匯報一種,教師及時加以正確指導。
3、游戲。
下面,咱們來做個小游戲,請小朋友們猜一猜,誰長得高些?
看看,到底誰長得高些?
請你再看看是誰高?
他們比身高的方法對嗎?那你們說正確的應該怎么比?
4、小結。
看來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較時必須要注意:一是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個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辦法比,也可以用面對面的辦法比;三是用做記號的辦法時,人還要貼著墻壁。現在你們會比身高了嗎?
三、活動鞏固。
我請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來排排隊。誰愿意來給他們排隊?
你是按什么順序排的?誰最高?誰最矮?誰第二高?(老師加入)現在他還是最高的嗎?你能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小朋友嗎?
小結: 小朋友們合作得很好,隊伍排得很整齊,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排隊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練習.
1、小動物們看見小朋友這么熱鬧,它們也想來比高矮,看!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說一句話嗎?
(長頸鹿)這是?現在你想讓誰和誰比?這時大象還是最高的嗎?三只動物比,誰最高?誰最矮?
2、(出示三只兔子圖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領獎臺上,怎樣才能比出他們誰長得高?誰長得矮呢?用我們剛才所說的比較方法行不行?為什么?怎么比呢?
3、(出示圖片)汽車能從橋下通過嗎?要想使汽車順利通過大橋下,可以怎樣做呢?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比高矮)
請你在班級中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同學。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學習用目測比較的方法區分兩個物體的高矮。
活動重點
能正確區分高矮。
活動難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操作卡、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初步了解比較高矮的方法
小豬和小猴是鄰居也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倆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
二、操作卡片,進一步學習比較高矮
請小朋友幫小豬和小猴比一比他們的房子、樹等物體,是誰的高,誰的矮,給高的物體涂上喜歡的顏色。
三、親自體驗,學會比較高矮
幼兒分成三人一組,兩個人比高矮,一個人做裁判,說說誰高誰矮。
四、小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怎樣比較物體的高矮,可高矮不是絕對的,會隨比較對象的不一樣而改變,我們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你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實踐成果:這節活動應用了專家所講的觀察認識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探究、觀察、自己動手嘗試,從而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初步感受到了比較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上完后覺得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完成了目標。也用實踐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效果。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件的高矮,初步體驗物體高矮不變性和相對性。能用詞匯“高”、“矮”表示比較結果。
2.引導幼兒思考、解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和比較人和物體的高矮,對比較高矮有初步的經驗。
2.椅子一張。
活動過程
1.比較高矮。
(1)觀察比較教師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師站立。“我是高還是矮?”“結論:因為沒有人和老師比,所以不知道老師是高還是矮。”
②請一小朋友和老師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師站在一起比,我們兩誰高誰矮?你從哪看出來的?”(兩人并排比較,誰高出一部分,他的個子就高。)
③小朋友之間比高矮。“請兩三對小朋友作比較,再請全班小朋友站起來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作比較。”教師請幾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誰比誰高誰矮。
④想一想:在我們周圍環境中,什么東西高,什么東西矮?
(2)變換站立位置比較(兩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進行比較)。讓被請幼兒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師)。“現在再比比看,我們倆誰高誰矮?為什么?”“小結:比較人們個子高矮時,兩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樣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較出誰高誰矮,現在小朋友明顯高,是因為他在椅子上老師站在地面上。實際上它還是比老師矮。”
2.感知高矮的相對性(讓幼兒體驗到誰高誰矮要看他和誰比)。
(1)觀察比較。
①請一小朋友甲和教師比高矮。②再請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③“怎么一會兒甲小朋友矮,一會又說他高,到底甲是矮還是高?”討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看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甲小朋友和教師比時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間比較。另請三位幼兒(高矮依次遞增)進行比較,可重復兩三次。
(3)小結:要想知道誰高誰矮應該看他和誰比,當他和個子高的人比時,他就矮,而和個子矮的人比時他就高。
活動建議
1.物體的高矮、大小、輕重、厚薄等連續量,都具有不變性和相對性,幼兒感知這些特點,一般來說比較困難,因此在設計具體活動時,應注意:(1)先讓幼兒進行實物比,例如,兩個人比較高矮,兩本書比較厚薄等;(2)活動設計要有層次性,如:兩個人站在同一高度上比較高矮(先讓師生之間比較,再幼兒之間比較),然后兩人再站在不同的高度上進行比較,這時可引導幼兒觀察,由于站在不同的高度,兩人的高矮發生了什么變化,從而讓幼兒懂得比較高矮的人必須站在同一高度。
2.引導幼兒認識高矮時,可先兩個人比,這時高和矮是不變的(誰高就是誰高,誰矮就是誰矮)。然后再引導幼兒進行三個人比較,這時結果會發生變化(如和更高的比,原來高的就成了矮的……),使幼兒感受到人的高矮的相對性。這樣的系列活動使幼兒對這問題的認識逐漸深化、精確。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使同學學會關注自身和他人的身體特征
2、 讓同學能了解引起高、矮、胖、瘦的原因。
3、培養同學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使同學了解引起胖瘦與高矮的的原因,和掌握正確的生活習慣
難點:能否找到引起胖瘦與高矮的原因
教法與學法:
1、采用讓同學自主探索、嘗試、發現尋求答案。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同學,讓他們去發揮,去探索,去想象。
2、采用啟發、誘導同學進入教學情景,通過電化教學,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并滲透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能力的教學。以同學為主體,通過同學嘗試與猜測和同學實際參與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①出示圖片。考慮問題,尋找兩張圖片的區別所在,舉手發言
2、引出討論話題
①提出疑問:“引起胖瘦和原因是什么?”
②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③各組代表發言
④教師歸納總結,展示正確的原因
一、引起肥胖的原因:
1、遺傳:家長一方肥胖,其子女發胖的機率為40%;家長雙方肥胖,其子女發胖的機率為70%。
2、飲食:攝入熱量過多,往往容易引起肥胖。 3、運動少:運動量缺乏,導致能量供給與消耗的失衡,常會引起肥胖。在這種情況下,應調整飲食與增加運動
二、引起偏瘦的原因:
1、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沒有食欲。2、慢性疾病,如嘔吐、腹瀉等, 吃下事物不吸收。3、偏食、挑食、厭食,不按時進食,吃零食。 4、缺乏身體鍛煉。
3、展示新圖片
①集體回答圖片中的人物名字,身高
②引出疑問:“我們人會有高矮的區別呢?”
③分組討論。各組代表發言
④教師歸納總結,展示正確的原因
1、遺傳因素和性別:男女身高分別有79%和92%屬于遺傳因素的作用 。
2、體育鍛煉:體育活動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的生長。
3、營養水平 :營養不能滿足骨骼生長需要時,身長增加的速度就會減慢。與骨骼生長關系密切的營養素有維生素D、鈣和磷。碘和鋅缺乏,也會造成小朋友個子矮。
4、生活環境、社會文化、氣候條件 :我國北方的小朋友比南方的小朋友要高些。
4、肥胖與偏瘦對身體的危害
“你們覺得一個人太胖或太瘦對身體有利嗎?”過渡到肥胖與偏瘦對身體的危害
①教師講解——肥胖:身體方面的危害:身體笨重,行動緩慢,活動能力差 ;易得疾病。心理方面危害 :影響體型美 ;影響智力發展 ;影響心理健康 偏瘦:身體方面的危害:容易得疾病;力量相對較差。心理方面的危害:影響型體美
5、教師提問:“你們覺得該如何控制自身的體型。“
①同學舉手發言
②教師歸納總結: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注意飲食習慣;積極預防治療疾病
6、室內活動:啞巴傳話
為了我們的健康,也為了我們能更好的控制自身的體型,那我們現在行動起來吧!
7、回顧
①舉手講述自身學到的知識
②教師點評
③師生再見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或兩個動物之間的高矮關系,體會高矮的相對性。
2、在比較過程中體會高矮的正確方法。
3、滲透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長、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課堂紀律的組織,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準備
繩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較的“多、少”)
師:今天有好多老師來聽課,誰能說出老師多還是學生多?
生:老師多!
生:學生多!
引導學生說:學生比老師多,老師比學生少。
二、新課。
1、請剛才回答的學生上來。
師:老師和××同學站在一起,請大家判斷誰高?誰矮?
生齊:老師高!
師:下面誰愿跟這個同學比較?
(有意請一位跟這個同學差不多的學生,這樣學生不容易看出來,從而引出比較的方法)。
師:大家覺得誰高?誰矮?(兩個學生面向學生)
學生爭論一番。
師:他們這樣站著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較方法嗎?
生:讓他們背對背。
讓兩人背對背站著再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課件 1 ,讓學生觀察。)
師:淘氣和笑笑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比高矮的,但是,淘氣這樣做,你覺得對嗎?
生:淘氣做得不對,因為他腳踮起來。
師:哦!比高矮時不能把腳踮起來,還要注意什么呢?
(讓學生自由在小組里發表意見。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師小結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背對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
3、小組內互比身高。
師: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現在你們可以比身高,還要請個同學幫助看。
(學生活動,老師適當指導)。
4、學生反饋活動結果。
三、練一練。
1、 同桌比較鉛筆的長短。
2、 比較自己的書本和鉛筆盒的厚薄。
3、 同桌比較繩子。
4、 指導學生完成第 17 頁練一練的第 1 、 2 題。
5、 師出示繩子和柱子,讓學生觀察并判斷,最后出示結果。
四、 思考題,螞蟻走路。先讓學生自己判斷選擇,然后看課件演示螞蟻走的路徑。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高矮,你們學到了什么?
比較高矮的方法。比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業
回家跟媽媽比較,明天把結果告訴老師。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9
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游戲尋找三個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
活動目標
探索兩個物體和三個物體比高矮的方法。
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習正確的比高矮的方法。
通過與朋友之間比高矮,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幼兒通過游戲,用自己的身體感知高矮的區別。(音樂游戲“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氣漸漸的冷了,讓我們先來做個熱身運動 ,跟著音樂一起來走路,好嗎?”
(幼兒學習高人走和矮人走,體驗高矮)
2、(教學課件)通過讓幼兒比較課件上兩個小朋友(男孩和女孩)的高矮,討論正確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學課件一,設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現在有兩個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們愿不愿意幫他們比比看?”“他們兩個誰高,誰矮?”“為什么?”
(2) (設置語言情境)“哦,原來男孩站在椅子上,他當然高了,但是女孩現在不服氣了,她說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嗎,我也會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學課件二)“你們說,象他們兩個這樣比來比去能比出高矮嗎,為什么?”
“那怎樣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兒討論得出正確的比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學課件三)“原來呀,要讓他們站在同樣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音樂游戲:找朋友比高矮(幼兒跟著音樂找一個朋友比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個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確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兩個小朋友愿意先上來比一比?”“我們家幫助他們比比看,誰高誰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這句話說完整嗎?(引導幼兒說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學課件四) “馬上我們就跟著音樂一起來找一個好朋友比比高矮,當音樂停時,我們就說“比一比,誰是高來誰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間相互說一說誰高誰矮,好嗎?”
(3)“剛才我們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朱老師發現有的好朋友之間意見不統一,誰有好辦法,正確的比出兩個人之間的高矮?兒童
(4)幼兒討論:兩人必須站直了;我們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兒根據討論經驗再次與朋友比高矮。
4、設置情境,學習3以內正確的排序方法。
(1)“剛才我們玩游戲高興嗎?(出示教學課件六)猴寶寶們看到我們小朋友玩的這么開心,他們也想來湊熱鬧。它們也想來比比誰高?誰矮?(出示教學課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兒操作。介紹自己的經驗。
(3)幼兒討論三個物體如何比高矮: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
(出示教學課件八)幼兒用討論出的好方法幫三個玉米寶寶比高矮。
5、音樂游戲:三個朋友比高矮。
“剛才我們學會了三個物體間的比高矮,朱老師發現你們真的非常棒,那我們這一次要請每三個小朋友組成一組比高矮,你們行不行呀?”。
幼兒游戲找朋友,音樂停每三人組成一組比高矮,并大聲說出“誰最高,誰最矮”
幼兒操作活動:比較高矮(教學課件十二)“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找到了三個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在游戲中我們還找到了許多新的朋友,你們高不高興呀,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動物寶寶也想比比高矮,你們愿意幫忙嗎?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幼兒到區域中進行操作)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比較高矮活動的反思“我和朋友比高矮”是一個看似很普通的活動,兩個物體間的比較對于中班幼兒較簡單,但三個物體間的比較就比較難。在活動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有趣而直觀的形象讓幼兒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去發現、總結經驗。最終找出答案。在活動中我注重小朋友合作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通過找朋友比高矮引導幼兒去關注自己的同伴,并大膽的用語言表達給對方。
按高矮排序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標準,值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2、有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二、量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平面上。
難點:知道與不同對象比有不同的結果,感知高矮相對性。
三、材料與環境的創設:
三種顏色大插塑積木若干;操作小方塊積木若干3歡快、輕松的音樂;氣球二只。
四、設計思路:
認識常見量是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幼兒也具有認識初步量的知識的可能性。
依據素質教育及新綱要的要求,通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用積木搭高比賽、找朋友比高矮等,引導幼兒自己去體驗理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即利用自身的內部機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六、活動過程:
1、情景感知
(1)出示懸掛著的氣球。
請兩位幼兒來拍氣球,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一人拍到,一人拍不到。
(2)引導講述:為什么××拍到了氣球,××拍不到?
——引出“高矮”比較,初步感知“高矮”。
2、體驗理解
(1)請兩位幼兒同時在桌面上進行大插塑積木搭高比賽:
聽到信號后馬上停止,比比誰搭得高。
(2)請兩位幼兒同時在桌面和椅子上進行搭高比賽:
引導判斷:“誰搭得高?能比出來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不在同一平面上”。
“要比出高矮怎么辦?”
——“都放在桌子上,或都放在椅子上”。
(3)請三位幼兒同時在桌面上進行搭高比賽:
“××比××高,又比××矮”。
——引導討:X×一會兒說是高的,一會兒說是矮的,那么它到底是高還是矮呢?(引導感知,高矮是相對的,與不同的對象比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4)集體搭高比賽:
用小方塊積木進行搭高比賽,先二二結伴比高矮,再在一組中比出最高和最矮的。
3、內化遷移
(1)隨著輕松的音樂找朋友,找到
朋友后比高矮。
(2)二二結伴比,也可三、四個同伴一起比,找出最高最矮的朋友。
七、活動延伸:
(1)弟弟、妹妹幼兒分兩大組,按個子從矮到高排好隊后到戶外活動。
(2)教室中的用具亦可比高矮,如組合柜最高。
教后感:
四五歲的幼兒缺乏對物體量守恒的認識,在比較高矮時,引導幼兒感知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解高矮是相對而言的,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們的物理知識、社會知識來自外部,而數理邏輯知識來源于入的內部。因此,幼兒獲得數理邏輯知識,主要來源是幼兒自己本身,即數概念是每位幼兒自己從物體的各種關系中建立起來的,是思維的產物。結合數學教育這一特點,我創設了相應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比較、體驗理解,并內化遷移為自己的概念知識。
【按高矮排序教案】相關文章:
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大班教案10-18
中班數學教案《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09-22
大班主題學習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教案08-12
“學習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幼兒園教案05-03
大班數學教案《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12-24
小班數學教案設計《按高矮排序》12-17
小班數學學習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