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泊船瓜洲王安石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通用10篇)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積累了不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泊船瓜洲》。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歡迎參考!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3、使學生能品味詩歌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積累了不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泊船瓜洲》。
二、初步參與
1、同學們課外已經做了預習,你對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介紹地真具體。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把這首詩讀得正確、流利了。給你們準備一下,馬上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
3、指名讀,教師充分肯定。并激勵其他同學大膽展示自己。
4、古詩瑯瑯上口,不少同學預習這首詩時就會背誦了。這樣,再給你們準備一下,看誰能背誦,比誰背得熟練。
5、指名數名學生背誦。教師夸獎:你們走在了學習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參與
書讀得很準確。不過,如果要帶上感情,還須理解詩。今天,
同學們打算以什么方法來理解這古詩呢?
(學生有的說結合注釋與插圖,有的說用字典,有的說抓住重點詞理解,把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及時肯定,理解古詩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融會貫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方法,試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說,其他人補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
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
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獨特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其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特別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
五、知識拓展延伸。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著名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么?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2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意見。
2、緊扣“還”體會作者的思家之切,揣磨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導新課。
1、(配樂播放月亮圖)師:碧空如洗,圓月如盤,在這皎潔的月光下,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常會以明月來吟詩作詞,寄托思念之情,你們想到了哪些古詩:《靜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回鄉偶書》。
2、師生合作,生生互助,背誦詩句。
3、富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這首詩折射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二、入詩解題初感知
1、板書“泊船瓜洲”,解詩題(把船停靠在瓜洲岸邊)。
2、多種方式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節奏。
3、小結讀詩感受。
三、讀議結合知詩意
1、出示詩的前兩行,借助注釋,了解大概意見。
2、(課件公示)詩中的三個地名,體會詩人離家近還是遠?為什么?
3、小結:作者想念家鄉,雖然實際距離遙遠,可在作者心里,家鄉都是那么近,我們體會到作者想家之情,帶著這份感覺讀詩的前兩行。
4、出示后兩行,說說大意。
四、緊扣“綠”字想畫面。
1、春風又綠江南岸,讀到這行,我們來了解詩人作此詩時的一段小故事(閱讀書上24頁的資料袋,師用課件出示)。
2、文字本是有情物,讀到春風又綠江南岸,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邊仿佛聽到了什么?
3、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匯報,用語言描繪江南的春景。
4、多美的春天啊!同學們,“又”字說明什么?
過渡:詩人不由地想到了春天去了,又再來了,可我這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有回來呀?
五、品味“還”字悟詩情
1、遙望美麗的故鄉,遙想家中的親人,詩人不禁追問明月何時照我還?
2、回顧詩的'前兩行,了解詩人離家近應該還。
3、想象詩人在家中度過的難忘時光,那是一個的日子,詩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寫下來。
4、對比此刻的心境,詩人現在泊船瓜洲,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不免產生疑問,詩人為何要離開家鄉,為何想家了不能回家看看。
5、了解寫作背景,探尋詩人思家切而不能還的心情。
6、通過閱讀資料,我們看到了一個被逼無奈的王安石,一個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個無可奈何的王安石,他只好問明月,只有問明月,只能問明月,發自肺腑地問明月——明月何時照我還?
7、詩讀到這兒,你體會到了什么?
8、學生暢談體會后,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六、借問明月話相思
1、同學們自古以來月圓、月缺、悲歡離合,皓月當空,思緒萬千,借問明月話相思,讓我們一起來充滿感情地吟誦下面的詩句(課件出示)。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思鄉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大家在課后可以積累更多有關思鄉的古詩詞。
板書:
泊船瓜洲
靠家近
“綠” 離家久“還”
思家切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3
一、簡介作者
二、范讀詩歌
三、學習古詩
學習前兩行詩:
1、學生朗讀古詩,找出哪一個字寫詩人想回家?(還)
2、詩人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們先來看題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車停站,能否說“泊”站?
4、詩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讀一、二行詩。
5、這兩行詩中有兩個地名,誰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師畫圖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學生在圖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間”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說?還有什么說法?(京口瓜洲被一條長江隔開了)還有幾種說法?
剛才同學們說了好多種說法,說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解釋古詩。
7、齊讀第二行詩,鐘山在什么地方?(在圖上畫出)
“數重山”是什么意思?這一行詩連起來怎么說?
8、從“一、只、數”可以看出什么?(離家鄉不遠)
京口是在對岸,可以看得見,那么鐘山與詩人有什么關系?
9、我們剛才抓住了“一、只、數”來理解,那么這兩行詩該怎么朗讀呢?學生練讀。
10、詩人離家很近了,應該怎樣?(靠家近應該還)
11、用“靠家近應該還”的語氣再讀這兩行詩。
學習后兩行詩:
1、讀三、四行詩,這里有一個字較難理解:
“綠”是什么意思?整行詩的意思怎么說?可以用什么表達方式把這句話說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給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綠裝)
“又”是什么意思?說明詩人離開家的時間……
這句話寫出詩人怎樣?用三個字概括。(離家久)
靠家近,應該還;離家久,怎么樣?用三個字來概括,怎么說?(更該還)
2、朗讀第四句詩,這句詩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學生說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決)
這句詩的意思該怎么說?加上感嘆詞把這句話說得更好些,該怎么說?
把“明月”換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圓圓的,代表團圓,“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鄉的感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讓我們懷著想念家鄉的感情朗讀這兩行詩。
3、一、二行詩我們說“靠家近應該還”,第三行詩說“離家近更應還”,最后一句該怎么說?(思家切)從“何時”看出詩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個字該怎么說?(何時還)
4、這時你會產生什么問題?(為什么不能還)教師介紹原因。
5、齊讀這首詩,指名朗讀。
6、師:這首詩最受后人推崇的是這首詩中有個字寫得最好,(“綠”字)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教師介紹故事)
把“到、過、入、滿”代入詩句進行評價。
從詩中的“綠”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勃勃生機)這個“綠”字還讓我們想到許多詩句(師朗讀寫春天的詩句)
7、練習:
選詞填空:
⑴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
⑵ 動、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4
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學習重、難點:
重點應放在品位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調查本班學生能背幾首古詩,最喜歡那首古詩,有幾位同學能背《泊船瓜洲》。)
一、設景激情:(幻燈片1)
1.師導:同學們,課前老師做了一項小調查,發現我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XX同學,此刻已經能背?首古詩,能背幾首以上的同學有?個。古人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相信大家只要堅持下去,也會成為一個個小詩人的。
2.(過渡)這天老師要同大家共同來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幻燈片2)(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3.解題:誰能來說說“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紹作者:師問: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收集有關資料,此刻誰來簡單介紹一下王安石?(幻燈片3)
(師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準備得很充分,(幻燈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被罷官后回到故鄉鐘山,應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學士,途徑瓜洲泊船時而作。(古詩課件:幻燈片5)
5.同桌互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讀給同桌聽,注意讀準多音字、詩句讀通順。
6.指名讀:誰愿意來讀一讀這首詩?
(你預習得真充分。詩中的多音字,你都讀對了。第一句詩中“一水間”的“間”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幻燈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誰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樣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節奏聽清楚嗎好,開始。(教師適當講評)
8.同學們,讀詩,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當然要讀得好,務必要先理解古詩的意思、蘊含的感情。
二、合作匯報: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注釋及你們查找的有關的資料,小組內互相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生交流,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學習一、二句
1.師總結過渡:剛才同學們討論得都很熱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研讀這首詩。(幻燈片7:詩一、二句)
2.先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句詩;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鐘山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師標畫瓜洲和鐘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燈片8、9、10)
3.提問:王安石的故鄉是?
4.看板書理解: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長江的南岸,他們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a.“一水間”一水指?間什么意思?(幻燈片11)誰能用“間”組詞。(練習:用間組詞。)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著什么?
“數重山”什么意思?(幻燈片12)表示路途近還是遠?從哪里明白?(摳住“只”補充介紹。)(幻燈片13)
一道長江水,數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遙遠。為什么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書:只隔。)
5.感情朗讀指導:讀一讀,讀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讀。)
(二)學習三、四句: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靜寂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請讀第三、四句:(幻燈片14)
提問:這兩句詩那句寫景?那個字寫出景物特點?“綠”什么意思?(幻燈片15)
師導:是啊!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閉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樣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說話訓練,教師激情點評)。
2.體味“綠”字。說話訓練。
師總結導:(出示課件:幻燈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看課文插圖,你能猜猜他用過那些字嗎?(激情研論)
(幻燈片17)比一比,討論用那個字好?(幻燈片18)指名談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教師小結:是啊!一個“綠”字,使王安石煉字成了千古佳話。同時告訴我們寫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的道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詩導:其實,這句詩精彩是“綠”字,重點卻是“又”字,大家想想,這句詩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訴我們什么?(告訴我們在草長鶯飛的春天,五十多歲的王安石又要再次離開家鄉,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詩人赴京城再次為官,什么時候能回來呢?)。
請大家讀:明月何時照我還。幻燈片19
這句詩什么意思,那個詞表現出作者的情緒什么意思?表現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書:何時。)
4.(師設景讀):詩人王安石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變法,卻屢遭保守派的反對,被免除宰相職務后回到家鄉,第二年皇帝又啟用他,在赴京路上,思鄉情節更濃。想想我們就應怎樣讀這句詩?
此時詩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遠離家鄉了,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幾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思鄉的期盼,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幾十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心靈的遺憾,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精神的痛苦,再讀:
5.說說兩句詩的意思。
6.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四、通讀全詩
1.配樂朗讀:(過渡)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明白了詩人剛剛離開家鄉、就想著回來的那種思家十分急切的情緒,下面請大家一起隨著音樂有感情朗讀這首詩。(視頻配樂)
此時你就是詩人,站立船頭,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下這首詩。(生讀)
2.背誦全詩。
師:通過課堂的多次朗讀,同學們都會背誦了嗎?(會)誰愿意背給大家聽呢
3.齊背古詩:配樂感情背誦。
五、音樂欣賞:
過渡:古詩是中華禮貌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講究平仄押韻,言語精練,意境深遠。學習古詩,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還能夠將古詩與音樂結合起來,用唱的辦法來學習。大家想試一試嗎?(課件)
六、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其實從古至今,像王安石這樣身在異鄉,思家心切的詩人還有很多,也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思鄉詩。課前,老師收集了十首有關思鄉的古詩,送給同學們。回去大家能夠按照這天我們學習《泊船瓜洲》的方法,讀讀、議議、背背、唱唱,以后有機會我們再一起來賞讀。這天的課就上到那里,謝謝大家!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5
教學目標:
1.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主題內容、訓練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泊船瓜洲》。
3.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泊船瓜洲》。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5、積累思鄉的一些名句。
教學重點:
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教學準備:準備音樂《月之故鄉》《思鄉曲》及課件。
課前導學
1、讀三首古詩詞,讀準字音,遇到難讀字多讀幾遍;讀出節奏。
2、借助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大概了解詩意,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細讀,從哪些詞語或者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鄉?
一、瀏覽單元導語,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及訓練重點。
二、情境導入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首先,讓我們走進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去感受他的鄉愁。
二、出示古詩《泊船瓜洲》,初讀古詩
學生自讀古詩,學習要求如下:
1)讀準字音,遇到多音字多讀幾遍;字正腔圓,讀準節奏。(間:jiān)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3)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鄉?
4)詩人的思鄉之情是通過什么表達的呢?
三、學生自學。
1、生對照自學提綱自讀自悟。
2、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齊讀。
3、四人學習小組交流
3、4題。
四、再讀,理解詩意
1、此時此刻,詩人身在何處?(身在瓜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從詩題看出來的)
2、生讀詩題,理解詩題。
3、介紹王安石寫詩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副宰相,第二年被任命為宰相,領導變法,變法對富國強兵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也觸及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1074年,王安
石無奈辭去宰相之職,任江寧知府,1075年,王安石又被恢復了相位,但仕途的坎坷,官場的復雜,前途的迷茫,讓王安石很不情愿去復職,他兩次請求辭去宰相之職,宋神宗都不批準,1075年春,迫于無奈,王安石只好勉強上任。北上京城途徑瓜洲時,他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4、說說詩句的意思。
5、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鄉?課堂訓練
五、創設情境,反復朗讀
1、詩人離開家鄉,泊船瓜洲,望著鐘山,情不自禁地問——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2、感受江南的.美:
師:明月何時照我還?照我還江南,此時此刻,江南已是春天,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請你當一回詩人,創作一句描述江南春景的詩句吧!
3、出示課件:春風又綠江南岸
又江南岸。
4、學生交流。
5、師小結:一個“綠”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眼前一片景:多美的春天的江南啊!桃花又紅了,小鳥又叫了,蝴蝶又舞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然而,詩人你卻離開了家鄉,泊船瓜洲,望著鐘山,你想說什么?
6、生交流。
7、情境引讀:
師:是呀,有道是故土難離,此時此刻,詩人你怎能不想——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8、師小結:
也許有許多也許,回憶起來,點點滴滴都幸福,絲絲縷縷都甜蜜,可現在詩人卻離開了家鄉,泊船在瓜洲,此時此刻,團團圓圓一家親還能嗎?生:不能
師:眼前只見——反思拓展
六、回憶各個詩人眼中的鄉愁
1、過渡:是呀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何止是王安石呢!讓我們一起回顧那些流傳至今的思鄉名句。
2、出示課件。
3、露從今夜白,越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望寄杜郎中》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月明夢中看。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
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灝《黃鶴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4、讀一讀這些古詩,你發現了什么?
都是寫的思鄉之情,多數的詩句中都有月亮。用月亮烘托情思是我國古代詩歌中常用的筆法,一般來說,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這種手法叫做寓情于景。
5、結課:
鄉愁是每個游子心中永久的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顥的鄉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張九齡的鄉愁。教學反思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6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要害詞“只”、“又”、“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思鄉情感。
3、拓展閱讀《鄉愁》,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描寫春景的古詩、詞語。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聲背誦)對于遠離家鄉的游子來說,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經常會勾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這一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三個步驟學習古詩(出示幻燈,齊讀)。
1、誰愿意介紹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幻燈片)
3、理解題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路過瓜洲寫下這首詩,他想說什么呢?(幻燈)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①請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這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奏。
②指名讀:請你讀一讀。其他同學留意聽,這首詩當中有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③聽完學生朗讀,教師做簡單的評價,生小組讀,老師范讀,生再齊讀。
④讀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⑤詩讀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覺?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為什么會如此地思念家鄉?
①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看看插圖和注解,然后同桌說一說這首詩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學生默讀————說)
②好了。老師想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a、 “間”是什么意思?隔開了什么?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板畫長江,標出瓜洲和京口)。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板畫南京、紫金山)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離家鄉非常的近。老師想問第二個問題,此時作者身處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兒?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么意思?
c、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綠”是什么意思?“又”說明什么?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念家鄉但又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了作者思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誰能把學過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詞語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說一說)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姹紫嫣紅,一派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據說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后定稿的時候才用了“綠”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只鐘情于一個“綠”字呢?(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3)欣賞了江南美景,你就會明白作者為什么會用“綠”字了。(鏈接江南春圖片)
(4)一個“綠”字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齊讀后兩句。
3、啟發質疑:學到這兒,大家有問題要問嗎?(引導學生抓住“家鄉景色美、離家近、離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這一矛盾點進行質疑:詩人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詩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思念家鄉而又不能回的無奈)?誰來讀一讀?
(2)指名讀。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留意節奏,還要讀出要害字。齊讀。
四、拓展閱讀
1、拓展閱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異鄉的、跟南京同樣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臺灣有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在南京讀了中學和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為“鄉愁詩人”。(幻燈出示作品)
(2)播放課件,欣賞詩歌《鄉愁》,說一說: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覺?
(3)學生自由讀,齊讀,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總結:思鄉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思鄉之情又像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鄉愁。
五作業
給下列詩句選擇合適的字,并說說理由
1、滿過綠入到
春風又()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動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7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學過了許多古詩,回憶與月相關的古詩?
生:《靜夜思》、《楓橋夜泊》等。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一首古詩也是跟月有關的,這首詩的題目我寫在黑板上了,誰愿意大聲地念給大家聽呢?好,請你來讀吧(微笑地請一學生)。
生1:(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可以,誰再來?聲音要大一點,你來(請學生)。
生2:(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非常好。再來(請學生)
生3:泊船瓜洲。
師:第一個字是多音字,在這里讀什么?
全班:(大聲地)bǒ。
師:連著題目一起讀,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師: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詩,是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寫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這節課我們要把這首詩學好,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打算怎樣來學習這首古詩呢?要完成哪些任務呢?
生1:要了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生2:要懂得題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點詞來理解詩的意思。
生4:還要了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讀。
生6:還要背誦。
師:好,我們就初定三個任務。(讀、理解、背誦)
(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我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確定學習任務,使而后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已的事。)
二、讀詩。
師:我們先說說怎樣讀,分小組讀,一個一個地讀,其他的聽,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志地方。讀錯的馬上幫助他糾正。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課件出示配樂詩句。老師巡查、指導。)
師:(充分朗讀后)好,剛才在小組學習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告訴老師好嗎?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間”我讀成jiān,同學告訴我“間”在這里是間隔的意思應讀ji?n。
師:很好,還有嗎?
生2:鐘山只隔數重山的“重”我讀成zhònɡ,同學告訴我數重是幾層的意思,所以應讀chónɡ。
師;很好。還有嗎?(沒有舉手)。沒有了,剛才小組學習的時候,同學們很認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學讀得不是很流利,小組長就多給了這個同學機會,請他多讀一遍,非常好!這就是合作學習精神。現在敢讀給大家聽嗎?
全班:敢!,
(反思:同學之間懂得合作,互相傾聽,互幫互助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氛圍。)
生:朗讀古詩。
師:很好,語音準確。聲音略低了一些,誰能讀得高一些?
生:朗讀古詩。
師:讀得流利。
生:繼續讀。
三、理解。
師:好,看來我們第一個任務完成得不錯,大家讀得認真,在讀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現在我們看第二個任務;理解。請同學們給合注釋和手邊的資料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讀不懂的提出來小組討論。如果小組同學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可以離開座位找你認為最有水平的同學來解答,開始。
全班:(學生按要求合作學習、討論。)
(反思: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好嗎?
生:我知道了這首詩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師:很好。其他同學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鐘山”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生:學生自由畫圖。
師:老師巡視。然后請畫好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學生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生:學生到黑板上畫圖。
師:我們共同來看一看,畫得怎樣?
生:畫得很好,把它們的位置畫準確了。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一個同學畫得也很棒,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生:學生到黑板前展示。
師:同學們還讀懂了什么?
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知道。
師:詩人要“還”到哪里呀?
生:家鄉。
師:對。從這一詩句中我們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鄉。你能把詩句這個意思讀出來嗎?同學們聽一聽,看看是不是很著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讀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師:(微笑地對生)你可以再讀。
生1:再讀。
師:怎么樣啦?
生:有進步了。
師:誰來幫助他?
生2:讀
師:再讀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讀。
師:很不錯了。誰再來?
生3:讀
師:讀出些意思了。誰再來?
生4:再讀。
師:讀得很棒,把意思讀出來了。聰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聽出來,要把哪些字讀好?
生:又綠了。
師:還在嗎?
生:何時、照、還。
師:很好。全班同學試試看。
生:齊讀。
師:不錯。再讀。
生:齊讀。
師:很不錯,還知道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著一條江?
師:哪個字是長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師:哪個字是“隔著”的意思?
全班:間。
師: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這說明它們之間的距離怎樣?
全班:很近。
師:(微笑對著生5)我們想聽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讀出來,想想怎么讀?(停一會兒)開始,好嗎?
生5:讀。
師:要著重把什么字突出來念,可以表示兩者距離很近呢?
生5:讀。
師:有進步了,誰再來讀?
生6:讀。
師:特別是有些字…
全班:間。
師:還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師:很好,(提高聲音向全體同學)讀。
全班:朗讀。
師:全班朗讀全詩。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出意思來了。現在可以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呢?
師:(沒有舉手的學生)看來都懂了,讓老師來考考你們吧!課件出示(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作者作詩過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小組討論。
生:小組討論學習。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小組交流。
生:可能用過“吹”字,只說明春風的到來,而不能看出江南變綠。
生:可能用過“到”“過”字,只是說春風來過江南,而“綠”字用得好,它表現出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
師:“綠”字給讀者以鮮明的色彩感和生機感,表現出春天到來后長江南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生:還有,春天來了江南變美,詩人就會思念家鄉。
師: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發詩人想回家看看的念頭。
生:“綠”字用得好。
師: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話。同學們應該學習王安石的這種精神,平時作文時應注意用字、用詞的準確性,養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習慣。
(反思;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師:冬去春又來了“我”沒有回到家鄉。同學們知道了這些內容,朗讀就一定不一樣了。現在我們重新把詩句讀一遍,要把詩的意思讀出來。自由朗讀,開始吧。
全班:自由朗讀。
師:誰愿意讀一讀?
生:朗讀全詩。
師:“春風”、“明月”、“綠”、“何時”讀得很好。誰再來讀?
生:朗讀全詩。
師:非常好,很聰明!我們一起來讀,一、二、
全班:齊聲朗讀全詩。
師:好。同學們,再讀詩句有沒有產生新的一些問題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鄉只隔幾重山,為什么不能回家鄉呢?
師:這是個十分有水平的問題,王安石為什么這么想念家鄉,為什么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們找的資料有談到這個問題的嗎?
全班:紛紛看自己的資料。
師:我補充一些資料給大家看,看完后回答問題。(發資料,每一個學生一張)
全班:閱讀自己和老師發下來的資料。
師:巡視、輔導。
師:看完了嗎?
全班:看完了。
師:請告訴你知道的情況。
生1:知道在什么地方寫下這首詩的,泊船瓜洲時寫的,是在江邊。
師:這時詩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說是在赴任路上寫的。
師:還知道些什么呢?
生3:我還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他詩寫得好啊。還知道什么?
生4:王安石原來是不想赴任的。
師:恩,兩次推辭皇帝都沒批準,所以
生4:所以他在江邊寫下這首詩時,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
師: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剛出來就這么憂愁、憂傷。他前面的路是一條艱辛的路啊!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了。同學們請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標點符號?
全班:句號。
師:他不是在問,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師:對,想自己的蹉跎,想(請一學生)
生5: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師: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這首詩充滿了了憂愁。現在,我們再來讀,感受就不一樣了,(作手勢)我們再讀。
三、背誦。
全班:(讀)
師:不太好,同學們要體會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讀,很有感情地)
師:非常的憂愁,這一去呀,不知何時返回家鄉了。會背誦了嗎?
全班:會!
師:我們一起試一下,憂愁地背誦啊。
全班:(一起背誦)
師:很好,我們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師:我要特別表揚你們,你們是自己完成了任務。現在,布置作業。(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找一找有關王安石寫的詩讀一讀。)
(反思: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補充閱讀資料: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少年時代,聰穎好學,年輕時就中了進士。他的詩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時,曾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賞識他,1069年調王安石任參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間,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對西夏作戰中取得了勝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內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三年后,他辭去了宰相的職務,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進京任宰相,他兩次推辭而未獲批準。這年春天,55歲的王安石從南京出發,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邊,感時傷景,寫下了《泊船瓜洲》這首詩。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罷免,又回到了南京,過起了隱居生活。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直接揭題:泊船瓜洲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瓜洲”,教師隨機畫畫簡圖。
(2)“泊”,教師提示注意字音與字意的.聯系。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王安石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王安石的詩,
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王安石與江蘇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親在江蘇南京當過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過的,因此他把南京當作第二故鄉。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寫下的。)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讀準字音。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
(1)解決前三個讀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簡筆畫理解。
(2)解決第四個讀音——理解第二句。
引導學生聯系創作背景進行理解。(明月下,遙望家鄉,自然想回家:“huán”)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3、品讀,深化理解。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生?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A、瓜洲隔著寬闊的長江,中山距離京口相當遙遠,但在詩人筆下那家鄉似乎離得很近,這是為什么?
B、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將自己照著返回家鄉?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之思鄉心切。
三、想意境,悟詩情。
1、師描述情境:皓月當空,微風拂面,遠眺家鄉,詩人的心兒早已飛回故鄉。故鄉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
引導學生運用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進行描述。
2、引導學生將想象與現實作對比,體會詩人思鄉且無奈的內心。
3、有感情朗讀。配樂朗讀。熟讀成誦。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綠”字
1、王安石寫詩每個字都要經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是王安石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入、滿……)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綠”字比一比,“綠”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啊!一個“綠”字,引發了我們學生多少聯想
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
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
(二)嘗試推敲。
現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紅杏枝頭春意()。(旺、鬧、濃)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代小詩等等)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并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搜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匯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注)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說、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隔開了什么?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
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么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由教師范讀,幫助學生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匯報背誦的結果。
四、說說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獲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特別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并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會采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說)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布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橋)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么?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說、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 10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串問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緊扣詩眼“還”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運用比較法品味欣賞“綠”字在本詩中的作用,學習、體驗詩人苦心推敲字詞的寫作態度。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默寫。
2、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欣賞“綠”字在本詩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把握,初步感知詩人思鄉之情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板課題),這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板書)在旅途中寫下的一首思念家鄉的詩。
2、把你收集到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向大家做一個介紹。
3、教師范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音)
4、出示課件,自由讀詩,判斷六個多音字和一個變音字在詩中的正確讀音。
5、指名判斷讀音后齊讀。
6、自由讀詩,并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7、你知道詩人是在什么地方寫下這首詩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題,板畫)
(過渡:詩人停船瓜洲,想念著離自己不遠的家鄉,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詩人的家鄉在哪里?詩人又是怎樣通過短短的四句詩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呢?)
下面我們就通過理解詩句來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二、緊扣“還”字,披文入情,深入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1、自由讀詩,根據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2、自由匯報:你學懂了什么?
3、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若A:學生匯報
一、二句的詩意,師引導生從這兩句詩句中找出有關的地名,并弄清它們的位置關系,指名一生上臺在原有的長江圖上貼畫,并看著圖示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么?(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若B:學生嘗試解釋第三句,并從“又”字體會詩人的感情。(板書:離家久——早想還)
師引導想象: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你有何感想?(生答)詩人此時有何感想呢?生匯報學習第四句。
引導:誰能加上語氣詞(啊、呢)把第四句的詩意及作者強烈的思鄉情表達出來?
問:誰能用三個字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板書:思家切)
問: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你認為后面應該補上怎樣的板書?(引導生板書:不能還)
問: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么不能還?)
討論、升華詩情,體驗作者情感: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么渴望回到家鄉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讓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4、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試著背誦)
5、同桌互說詩意。
三、品味“綠”字,咬文嚼字,體會詩人用詞之精妙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首詩中有兩句詩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一個字嗎?(------綠------)
2、師:對,據說王安石為了這個“綠”字,推敲了很久,進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決定用“綠”字,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詩人可能用過哪些字?(到、過、入、滿)你能放到詩中讀一讀嗎?為什么最后用了“綠”字呢?它好在哪里?
3、教師總結: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在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么字好。
四、選字練習,學習運用,體會“推敲”的妙處
1、選擇最恰當的字填入括號內,并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起、動、翻、皺、拂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春風吹()了樹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五、總結全文。
附板書: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靠家近—>很想還
簡貼畫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教后記:《抓住詩眼悟詩情
咬文嚼字學推敲》
一、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于是我打破了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講解的教學方法,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而這一主線正是詩人情感發展的逐漸深入,如何讓學生體會詩人的這一系列情感變化呢?我主要采用了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匯報,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眼,如抓住“一水間”“只”“數重山”體會詩人“離家近——很想還”,抓住“又”字體會詩人“離家久——早想還”,抓住“何時”體會詩人“思家切——不能還”。并通過板畫貼圖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系,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教學至此,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一個強烈的疑問:為什么詩人離家近、離家久、思家切卻不能還呢?然后讓學生猜測詩人不能還的原因,最后教師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學生此時便會油然而然對王安石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的那種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所折服,并深深地體會到詩人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情。
二、咬文嚼字學推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一詩句不僅寫出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話。于是我抓住“綠”字進行延伸教學,使學生不僅為詩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還為他咬文嚼字的創作作風所感染,在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及教師過渡語言的激勵下,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了,不時地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對“選字練習”“自由填字”的推敲,確實有了學生獨特的見解。通過這一教學,相信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一定不會忘記要“咬文嚼字”。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相關文章:
泊船瓜洲王安石教案03-17
王安石泊船瓜洲教案11-04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古詩09-28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古詩10-03
王安石泊船瓜洲背景03-28
王安石詩泊船瓜洲10-09
泊船瓜洲王安石注音03-11
泊船瓜洲王安石翻譯04-20
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