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檢討書寫給班主任
導讀:檢討書是一種常用的日常應用文,是犯了錯誤的個人或領導向當事人或組織寫出的檢討錯誤、并保證絕不再犯的書信。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寫給班主任的玩手機檢討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寫給班主任的手機檢討書(一)
尊敬的班主任老師:
在此,十分抱歉地向你遞交我這份檢討,因為一次檢討意味著我犯了一次重大過錯。此次,我因為上課玩弄手機、不好好聽課,給班級上課秩序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您觀察到我的不良行為,及時加以制止,并且沒收我的手機作為處罰。 如今,經過面壁思過與深刻反省。我深深地覺悟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
第一,我身為一名在校學生,學習無疑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必須履行的義務。
第二,在大學期間的教育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珍貴的,而我卻不思進取,甚至嚴重到在上課期間玩手機、不專心聽課。這更是犯了十分嚴重的錯誤,這是對于教育資源的浪費。
第三,身為一名學生,我犯這樣的錯誤,無疑是大大辜負了我父母對我的殷切期望。這對于我年邁的父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我的父母辛苦賺錢,送我們進入大學深造,為的就是我們能夠努力學習,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將來能夠生活得更好。 而為的使我們能夠在各方面活動好的條件,父母為我們購得手機。而我卻恰恰不用功讀書,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反倒是上課玩手機。如今我做了錯事,辜負了我的父母,我覺得很慚愧,想起父母的辛勞,不由地流淚。 再看我的錯誤,我也是很對不起辛勤教育我的老師的。老師為我們辛勤工作,為我們努力備課,而我卻辜負老師的辛勞,上課不好好聽講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此次檢討過后,我也會跟老師做當面正式道歉的。
最后我寫一下對今后保證:我保證今后上課期間不做任何違紀行為了,上課期間手機一定堅決關機或調為振動。今后認真聽每一節課,在校當一名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將來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檢討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寫給班主任的手機檢討書(二)
尊敬的班主任:
我錯了!
于---年--月--日--課上玩手機被老師發現,手機被當場沒收,教務處責令停課兩周,現在我很后悔,經過認真反思,我錯了,確實錯了。
這次犯錯誤,自己想了很多東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也深刻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了羞愧。學校一開學就三令五申,一再強調校規校紀,提醒學生不要違反校規,可我卻沒有把學校和班主任的話放在心上,沒有重視班主任說的話,沒有重視學校頒布的重要事項,當成了耳旁風,這些都是不應該的'。
一個人只有安于本分,不做分外之想,才有人生坦途。劉備給后人留下的名言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自己也希望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靠的是大家來共同維護來建立起來的,我在家也待了半個月了,自己想了很多,也意識到自己犯了很嚴重錯誤,我知道,造成如此大的損失,尤其是作在重點高校接受教育的人,在此錯誤中應負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我真誠地接受批評,并愿意接受學校給予的處理。對不起,班主任!我犯的是一個嚴重的原則性的問題。
一個人放縱自己時心就做不了主,一切受環境支配;心能當家作主就不會迷失自己,人就不會活在悔恨之中。做好自己的事是一項最基本的責任,也是最基本的義務。但是我卻連最基本的都沒有做到。如今,犯了大錯,我深深懊悔不已。我會以這次違紀事件作為一面鏡子時時檢點自己,批評和教育自己,自覺接受監督。我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奮進。
我也要通過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認識。自己還是很想好好學習的,但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禁不住誘惑才玩的,希望班主任給予我一個做好學生的一個機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各課都努力往上趕。在這半月中,我每天都按時就起床,相信我,以后我一定以好學生為榜樣,與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劃清界限,不在給學校和年級還有我的班主任摸黑。無論在學習還是在別的方面我都會用校規來嚴格要求自己,我會把握這次機會。將它當成我人生的轉折點,老師是希望我們成為社會的棟梁,所以我在今后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的努力。
我犯的錯誤卻違背了家長的心愿,也是對家長心血的一種否定,我對此很慚愧。相信班主任看到我這個態度也可以知道我對這次事件有很深刻的悔過態度,相信我的悔過之心,希望班主任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也會向你保證此事不會再有第二次發生。對于這一切我還將進一步深入總結,深刻反省,懇請班主任相信我能夠記取教訓、改正錯誤,把今后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時也真誠地希望班主任能繼續關心和支持我,并卻對我的問題酌情處理。
謝謝班主任對我的幫助。
檢討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玩手機檢討書寫給班主任】相關文章:
寫給班主任的檢討書10-07
關于手機的作文竊玩記04-08
上課玩手機被班主任沒收的檢討書06-13
上課玩手機被班主任沒收的檢討書07-26
手機檢討書01-25
檢討書手機08-18
手機檢討書12-03
寫給班主任的嚴重違紀的檢討書12-10
上課玩的檢討書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