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通用16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
為深入推進我縣醫療體制改,根據《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和省《關于醫療聯合體建設規劃(試行)的通知》、《XX市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醫療集團)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構建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醫療集團)為核心,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方便群眾就醫、降低醫療成本、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水平為重點,進一步促進醫療衛生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更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則
(一)主導,統籌規劃。按照《XX縣域醫共體(醫療集團)建設規劃》的要求,規范有序組建醫共體(醫療集團)。
(二)堅持公益,創新機制。協調各方面力量,逐步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優化資源結構布局,逐步建立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
(三)資源下沉,提升能力。醫共體(醫療集團)以總醫院為龍頭,通過人員、技術、服務、信息、管理等要素為紐帶,把縣域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整合起來,為縣域內居民提供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四)便民利民,群眾受益。通過醫共體(醫療集團)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縣域內醫療服務質量的同質化管理,做深做細做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把常見病、多發病解決在基層,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使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三、工作目標
通過醫共體(醫療集團)建設,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醫保資金得到有效利用,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力爭到20XX年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提高到65%,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上級醫療機構向基層衛生機構轉診人數年增長率達到1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能力開展的技術、項目不斷增加,全縣醫療衛生一體化、規范化、同質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四、工作任務
(一)組織架構及管理體制
1.組建兩個醫療集團。
組建XX醫院醫療集團,將王溝鎮衛生院的人、財、物,全權委托給XX醫院管理,組建XX醫院醫療集團,XX醫院加掛“XX醫院醫療集團總院”牌子,XX衛生院加掛“XX醫院醫療集團分院”牌子;將XX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財、物全權委托給XX中醫醫院管理,組建XX中醫醫院醫療集團,XX中醫醫院加掛“XX中醫醫院醫療集團總院”牌子,鳳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掛“XX中醫醫院醫療集團分院”牌子。
原有人員編制人事關系、原資產及債權債務關系維持不變。醫療集團按照縣醫共體管理委員會批準后的章程開展工作。
2.完善外部治理體系。
成立醫共體(醫療集團)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醫管委)由縣主要領導任主任,分管領導任副主任,組織、編制、經發、人社、財政、審計、衛健、醫保等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統籌醫共體(醫療集團)的建設規劃、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監管等重大事項。日常工作機構設在縣衛健委,辦公室主任由縣衛健委主要負責人擔任,辦公室主要負責執行醫管委的決策、協調部門工作、處理日常事務。
3.構建內部管理體制。
(1)加強建設。建立醫療集團委,隸屬于縣衛健委委,醫療集團實行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長在醫療集團委領導下,全面負責醫療集團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2)成立理事會。理事會是醫療集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發展規劃、協作關系、服務模式、運行質量、利益共享機制和重大人事、財務、績效考核工作,理事長1名,由醫管委任命產生,原則上由總醫院主要負責人擔任;副理事長2-3名、理事若干名,由理事長提名并報醫管委批準,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后聘任,并按干部管理權限備案。
(3)設立監事會。人員3-5名,監事會是醫療集團監督機構,負責監督集團運行情況、財務情況、理事及管理層人員履職情況等,定期向理事會通報違反相關章程行為及行為人,向縣醫管委報告集團總體運行情況。成員由縣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及醫療集團職工代表組成,監事會長由理事會推舉并履行相關程序后產生。
(4)建立法人治理結構。醫療集團內各級醫療機構獨立法人地位不變,但實現統的法人代表,由總醫院法定代表人兼任分院的法定代表人。分院負責人由縣醫管委會同總醫院研究確定,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履行相應手續,由各醫療集團聘任。
(5)健全內部管理體系。在總醫院設立醫療集團委辦公室、管理辦公室,并分別成立6個管理中心,即人力資源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公共衛生指導中心、衛生信息管理中心、后勤保障服務中心。總醫院健全完善統的醫療集團內部管理體系,落實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衛生管理一體化。
(二)完善運行模式
1.實行“六個統”
(1)統人事管理。設立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統調配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基層人員培訓培養計劃;
根據醫療集團業務發展需要,研究分析并向醫管委提出醫療集團成員單位人力資源統籌調配使用的意見,建立健全人員聘用管理、崗位管理、職稱管理、執業藥師管理、護理人員管理等制度,實行按崗聘用,合同管理,按崗定酬,同工同酬。
(2)統財務管理。 設立財務管理中心,實行“統領導、獨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保持財政投入渠道、補助政策不變。對總醫院和分院的財務收支、預算決算、會計核算、成本管理、價格管理、資產管理等統管理。
(3)統醫療服務。設立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指導實施統的臨床和業務管理技術規范,做到規章制度統、技術規范統、業務指導統、工作考核統。集團內醫療機構共同遵守統的診療和操作規范。原則上總醫院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晉升副高級和中級專業技術資格前,必須有在分院累計工作1年以上的`經歷。
(4)統公共衛生管理。設立公共衛生指導中心,負責對基層醫療機構業務管理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管理和指導。把做深、做細、做實家庭醫生簽約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組織合適的人員參與基層醫療機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在首診式簽約、重點人群簽約、個性化簽約上多做文章,努力擴大簽約服務覆蓋面,提高簽約服務的質量、水平和吸引力。
(5)統衛生信息化管理。設立衛生信息管理中心,總醫院積極提升醫院信息化水平,實現集團內部行政辦公、基本醫療、公共衛生等互聯互通,以務實應用的原則,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兩大數據建設為基礎,以區域健康信息平臺為樞紐,全面實現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建設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臨床檢驗(病理)、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實現“基層檢驗、上級診斷”,檢驗檢查互聯互通。
(6)統后勤保障服務。設立后勤保障中心,負責集團范圍內集中消毒供應、后勤物資、藥品、耗材、設備的集中保障供應,努力降低藥品、耗材虛高定價,建立動態靈敏的短缺藥品反應機制,確保臨床用藥及時有效供應。
1.完善雙向轉診。科學劃分集團內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制定項目范圍、服務清單和管理辦法。建立向上轉診“綠色通道”,上級醫院為醫療集團內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一站式”服務;在醫療集團內部搭建統的預約診療服務平臺,總醫院提供不低于30%的專家號源由醫療集團成員單位優先預約使用。暢通向下轉診“便捷通道”,總醫院要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繼續治療和康復;實行管床醫生責任“包干制”,充分運用定期聯合查房、信息化實時查詢等手段,為患者就醫康復提供連續性服務。
2.促進專科共建。在總院設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孵化中心”,重點圍繞康復、呼吸、心血管、內分泌、兒科、消化、口腔、眼科等領域,指導基層開展特色科室建設。到20xx年基層分院和下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達到省定規范化建設標準,創建省級基層特色科室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
3.加強業務協作。總院定期安排學科帶頭人或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專家深入基層,進行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及手術指導,開展科研和項目協作、學術講座,建立長期性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機制;同時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期開展人才培養和業務培訓。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在總院建設遠程中心,對分院及成員單位開展遠程醫療、遠程培訓、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實行醫療集團內信息直聯互通、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及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共享,推進預約診療、協同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等協同高效開展。
4.強化公衛職責。推進縣、鎮(街道)、村(社區)公共衛生一體化管理,加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力度,開展重大疾病和突發急性傳染病聯防聯控,進一步規范疫苗和預防接種工作管理,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抓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不斷提高簽約、履約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職責分工
1.醫療集團總醫院:負責與醫共體(醫療集團)內的成員單位建立分工協作機制,組織成員單位共同制定雙向轉診、重點專科對口扶持、人員帶教與培訓、遠程會診等工作細則。承擔疑難復雜危重疾病的診療,開展各專科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醫療技術,承擔對所有下一級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負責組織醫共體(醫療集團)日常工作例會、工作信息和數據的收集匯總。
2.醫療集團分院:承擔轄區內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慢性病管理,開展部分常規診療技術和康復、護理等治療,完成醫共體(醫療集團)理事會規定的其他工作。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啟動階段(20XX年4月)
組建醫共體(醫療集團)理事會、監事會,明確各自職責功能。制定完善醫共體(醫療集團)章程,召開醫共體(醫療集團)成立大會,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廣泛宣傳動員,充分調動醫務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5月-12月)
20XX年5月開始,兩個醫療集團試點實行開展工作,根據運作情況逐步擴大試點范圍。逐步將XX衛生院、XX衛生院、XX衛生院等X家機構納入XX醫院醫療集團;將XX衛生院、XX衛生院等X家機構納入XX中醫醫院醫療集團,全面實施醫共體(醫療集團)管理模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單位要提高思想認識,將醫共體(醫療集團)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強基層的有力舉措,增強政治責任感,強化責任擔當,加強協作配合,積極提供相關政策支持和保障,加強督促指導,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維護好醫共體(醫療集團)組建過程中的安全穩定,推動醫共體(醫療集團)健康發展。
(二)完善政策保障。加強制度保障,深化藥品供應保障、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方式等協同改,創新人事、編制、職稱、薪酬等管理方式。要持續加大對醫共體(醫療集團)的投入力度,對于縣級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政策性虧損、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等要給予資金支持。
(三)健全考核評估。由醫共體(醫療集團)管理委員會制定醫共體(醫療集團)績效考核辦法和評價細則,對醫共體(醫療集團)實行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重點考核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優質資源下沉、基層診療量占比、雙向轉診比例、公共衛生任務落實、醫保資金使用、居民健康改善等。考核結果與下一年度資金投入、人事任免、醫院等級評審、評優評先以及人員薪酬分配掛鉤。
(四)強化宣傳引導。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管理人員、醫務人員的政策培訓和對社會的輿論宣傳,營造氛圍,形成共識,引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群眾正確認識醫共體(醫療集團)建設的重要意義。通過試點,探索突破醫藥衛生體制改中的瓶頸,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經驗,為我縣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2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逐步規范“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秩序,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保障健康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切實推動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度整合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有效融合公共衛生資源,促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管理,進一步密切醫共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和高效運行管理機制。
二、工作目標
改現行醫療管理體制,按照對群眾健康負責的原則,深度整合縣域醫療服務資源,有效融合公共衛生服務,促進縣、鄉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建立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機制和高效運行管理機制,促進縣域醫共體向緊密型過渡和發展,進一步規范就醫秩序,健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重構與分級診療制度相適應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行政、人事、財務、設備、藥品、醫療、信息等管理長效機制;深化薪酬制度改,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切實提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履約質量進一步提升,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能整體提高。縣域內就診率逐步提高到90%左右,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主導。加強委、組織領導,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正確處理好與市場、醫院的關系。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強化規劃、投入、管理職責,加大對公立醫院的管理力度,落實醫保、醫療、醫藥綜合管理。突出管辦分開、政事分開,落實公立醫院運行自主權。
(二)堅持機制創新。堅持辦醫主體不變,積極推動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逐步理順財政投入、醫保支付、藥品供應保障、人事管理等體制機制,進一步落實牽頭醫院人事、經營及財務自主權,實行責、權、利相統的管理機制。
(三)堅持分級診療。以健康為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加快推進醫防融合,構建有序就醫、分級收治的新格局,方便群眾就醫,減輕群眾負擔。
四、主要任務
(一)調整組織架構,優化衛生資源布局
1.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組建“XX縣醫院緊密型醫共體”和“XX縣中醫醫院緊密型醫共體”。縣醫院緊密型醫共體由縣醫院牽頭,與XX縣婦幼保健院及XX鎮、XX鎮、XX示范園等轄區內鄉鎮衛生院及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定點村衛生室組成。縣中醫醫院緊密型醫共體由縣中醫醫院牽頭,與XX縣第三醫院、XX鄉、XX鄉等轄區內鄉鎮衛生院及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定點村衛生室組成。將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源下沉至縣域醫共體,縣內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自愿選擇加入醫共體。
2.建立健全縣域醫共體管理模式。成立XX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理事會,作為縣域醫共體最高決策機構,理事長、副理事長、理事人選由縣委、縣提名,成員由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組成,制定理事會章程,并成立監事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醫共體院長負責制,醫共體管理團隊由醫共體院長、副院長(多名)、總會計師組成,其中,醫共體院長由理事長提名,經理事會按組織程序考察通過后,由理事長聘任,任期三年;總會計師由理事會派駐,并對理事會負責;醫共體副院長及下屬單位的院長、副院長、中心主任由院長提名,經理事會按程序考察通過,由組織部門按組織程序任命后,由醫共體院長聘任,任期三年。縣域醫共體要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制定醫共體及下屬單位管理團隊聘任和考核制度。
3.規范縣域醫共體內設部門設置。醫共體下設人力資源發展、財務核算、審計、醫療保險結算、醫療服務質量控制、信息管理、后勤服務7個管理中心和健康促進、醫學影像、醫學檢驗、遠程醫療服務、中心藥房、消毒供應6個資源中心以及醫共體辦公室、績效考核辦公室。統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其中醫學影像中心、遠程醫療服務中心設置在縣醫院醫共體,全縣共享。(牽頭部門:縣衛健委;配合部門:縣委編辦、人社局、財政局;完成時限:20xx年7月底前 )
(二)密切三項機制,構建“兩包三單六貫通”
1.密切利益共享機制。打包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建立緊密型利益紐帶。
(1)醫保基金打包。醫保管理部門將基本醫保基金按醫共體人頭總額預付,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當年籌資總額扣除增量基金風險金(與上一年相比籌資增量10%)進行預算,將不少于95%的部分作為醫共體按人頭總額預算基金,交由醫共體包干使用,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因合肥市醫保政策調整超出醫保基金總額部分由市醫保局承擔,因健康脫貧、自然禍患 、應急處理等其他原因合理超出部分由縣財政承擔,不合理部分由醫共體全額自負,結余部分全部由醫共體留用,用于醫共體自身建設和提高醫務人員待遇。縣域醫共體內因患者交叉就診、雙向轉診等原因產生的醫保費用,由醫共體間協商解決。
(2)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打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醫共體轄區年度常住人口籌資標準總額預算,及時足額撥付醫共體,交由醫共體統籌用于醫防融合工作。強化疾病防控,服務,考核結算,量質并重,醫防融合,做實健康管理,促使醫保基金支出減少。
2.密切管理運行機制。建立辦醫責任、內部運營管理、外部治理綜合管理三個清單,實行清單制管理,厘清責任邊界,明晰運行關系。
(1)建立辦醫責任清單。按照辦醫的領導責任和保障責任,建立辦醫清單。清單明確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規劃、發展、建設、補助、債務化解等內容。
(2)建立醫共體內部運行管理清單。充分發揮牽頭醫院“龍頭”作用,健全醫共體內部管理體系。鄉鎮衛生院實行“事業一類保障、二類績效管理”,在投入渠道、資產屬性和職工身份三個不變前提下,實現醫共體內部運行管理“三統”:人財物等資源三要素統調配、醫療醫保醫藥等業務統管理、信息系統統運維。醫共體各成員單位建立嚴格轉診病種目錄,促進能力提升與分級診療。醫共體內部按照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強化分工協作,分級收治,統運營管理,建立防病就醫新秩序。
(3)建立外部治理綜合管理清單。按照對醫療機構的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行風建設,建立綜合管理清單,厘清管理內容、管理要素、管理流程等,完善外部治理體系。誰審批、誰管理,誰主管、誰管理,依法行政、規范執法。
3.密切服務貫通機制。圍繞鄉鎮居民看病就醫問題,在專家資源下沉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藥品供應保障、醫保補償、雙向轉診、優化公共衛生服務六個方面實現上下貫通,有效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1)專家資源上下貫通。促進縣鄉醫務人員雙向流動順暢,縣管鄉用,實現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可以享受到縣級醫療專家服務。
(2)醫療技術上下貫通。統醫療服務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進服務同質化,保障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能看得好病,解決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I、Ⅱ類手術等問題。(牽頭部門:縣衛健委;
完成時限:20XX年8月底前)
(3)藥品保障上下貫通。牽頭醫院全面建立醫共體中心藥房,醫共體內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統藥品采購供應、藥款支付和藥事服務,保障鄉鎮衛生院藥品有效供應和合理使用。
(4)補償政策上下貫通。完善醫保補償政策,按照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要求,合理確定在不同醫療機構就診起付線標準和補償比例,支持分級診療,保障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保補償標準。
(5)雙向轉診上下貫通。暢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將需要轉診的疾病患者,及時上轉縣級醫院,安排專人跟蹤負責。疾病康復期,順暢下轉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6)公衛服務上下貫通。融合疾控和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資源,實現醫防融合,讓鄉鎮居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婦幼保健、慢病管理、計劃免疫等公共衛生服務。
(三)實行現代醫院管理模式,提高醫共體運行效率 1.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落實醫共體人事管理、內部分配、運營管理自主權。推進全員聘用和崗位管理制度。制定醫共體崗位設置、薪酬體系績效考核等制度。實行醫共體院長、總會計師年薪制。實行醫共體工資總額核定制度,建立以工作量和質量、滿意度為核心的分配機制,重點向臨床一線、技術骨干人員傾斜,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
2.加強醫共體精細化管理。逐步實行醫共體總會計師制度,加強對公立醫院的財務會計管理,實行全面預算和全成本核算,推進公立醫院后勤服務社會化。優化醫療收入和醫保結余資金醫共體成員分配方案。加強醫院質量管理和控制,規范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使用藥物和植(介)入類醫療器械行為。全面開展惠民便民服務,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和就醫體驗。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優化執業環境,尊重醫務人員勞動,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
3.加強綜合考核管理。實行醫共體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以及醫共體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建立醫共體對下屬單位的內部績效考核辦法,突出功能定位、職責履行、費用控制、運行績效、財務管理、成本控制和社會滿意度等考核指標。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公示考核結果,與管理團隊的'績效、任免和獎懲掛鉤,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掛鉤。推進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群眾滿意度測評機制,強化社會監督。
(四)積極發展智慧醫療服務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醫院管理,規范醫療行為,提升醫療質量。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推動醫療服務流程再造,讓群眾少跑路、少排隊、少等待。加快建設公眾健康服務平臺,落實智慧醫療支付系統、基層移動健康管理和互聯網簽約服務等項目,提供預約掛號、自助支付、檢查檢驗結果查詢、體檢報告和健康檔案查詢、健康管理等網絡綜合應用。加快實現縣、鄉、村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診、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五、保障措施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醫共體建設工作順利實施。
(一)壓實責任。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深化綜合醫改、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要積極爭取及省、市政策支持,協調解決運行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統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建立縣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縣衛生健康、財政、醫保、編辦、發改、人社、市場管理等有關部門協同的推進機制,確保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實效。
(二)部門壓單履職。縣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職,按照“兩包”和“三單”要求,大力支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醫保部門要將醫保資金實行按人頭總額預付,每季度前10個工作日內及時足額預撥到位,合理確定城鄉居民醫保補償標準,體現分級診療的改要求。縣財政部門要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及時足額撥付,由醫共體統籌用于醫防融合工作。縣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統籌指導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發改、財政等部門要加強縣域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縣編制、人社等部門負責落實編制人事薪酬制度改事項等。縣宣傳部門要積極營造有利于深化改、有利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社會氛圍。
(三)工作壓茬推進。建立督導、考核和問責機制,分解落實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加快推進。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理事會統籌協調,定期調度,跟蹤督責,確保我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務期必成,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3
為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醫共體在專家資源、醫療技術、藥品保障、補償政策、雙向轉診、公衛服務六個方面實施上下貫通,有效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專家資源上下貫通
1.醫共體牽頭醫院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需要,統安排醫務人員到醫共體內基層醫療機構流動執業。組織醫務人員定期到成員單位坐診、巡診,開展常規手術等。
2.醫共體牽頭醫院統籌安排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進修、學習。每年舉辦兩期“50+N”病種診斷、鑒別診斷和臨床診療技能培訓班。
3.建立“1+1+1”工作機制,由縣、鄉、村三級醫生組成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團隊,開展履約服務工作。
4.制定落實考核激勵措施。制定并落實醫共體醫療服務收入結算與分配辦法,下沉醫務人員開展診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合理切塊用于牽頭醫院下沉醫務人員的補助、獎勵;或將基層醫療機構業務增量部分的3-5%用于牽頭醫院下沉醫務人員的補助、獎勵。
二、醫療技術上下貫通
1.醫共體建立質量監控指標體系。完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診療規范,開展質量控制,保障醫療服務質量。
2.鄉鎮衛生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或具備“50+N”病種診療能力。
3.遠程醫療全覆蓋。牽頭醫院建立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中心,通過信息化手段補齊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短板。
4.定期考核。醫共體定期對鄉鎮衛生院醫療質量指標、適宜技術開展、特色專科建設、“50+N”病種救治能力等情況進行考核。
三、藥械保障上下貫通
1.牽頭醫院醫共體中心藥房全覆蓋,運轉順暢,并實現統網上采購、統集中配送、統藥款支付。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
2.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配備滿足需要。保障下沉專家開展工作有藥可用,保障群眾用藥需求,確保群眾用藥安全、有效、經濟、便捷。
3.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藥房(庫)建設完善。
4.加強臨床藥事管理,定期開展處方點評。
四、補償政策上下貫通
1.醫保基金管理規范,政策公開公示。推行適宜病種縣域內同病同補償醫保政策。
2.實行差別化就醫起付線。根據縣域內就診率水平,調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級醫院、二級醫院、縣外就醫起付線水平,依次提升起付線標準。縣域內連續治療,按住院就醫起付線最高標準收取一次費用。
3.實行差別化醫保補償比例。按分級診療原則,對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級醫院、二級醫院、縣外協議醫院、縣外非協議醫院就診的',依次降低適宜病種補償比例。
4.鄉鎮衛生院住院實際補償比不低于80%。
五、雙向轉診上下貫通
1.雙向轉診通道暢通。醫共體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和轉診平臺,轉診醫院有專人跟蹤負責,信息暢通。
2.各醫療衛生機構嚴格執行分級診療病種、常見病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標準。
3.取消下轉病人二次住院的就醫起付線收費。
4.雙向轉診納入績效考核。平均住院日、Ⅲ、Ⅳ類手術占比、下轉率等指標納入牽頭醫院績效考核,上轉病人跟蹤負責納入對鄉鎮衛生院責任人績效考核。
六、公衛服務上下貫通
1.縣承擔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需參與醫共體建設。劃分責任區域,分片包干,指導鄉鎮衛生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
2.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定期開展績效評價。
3.高血壓、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種管理規范。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4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完善城鄉健康保健服務體系,讓更多居民享受到醫改成果,根據有關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衛健為發展思想,堅持主導、創新機制、分工協作、提升能力、群眾受益的基本原則,以“大病不出縣”為目標,統籌推動縣域綜合醫改,以建立縣級中心醫院為龍頭的緊密、整合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切入點,加強政策支持,完善運行機制,強化保障措施,將優秀人才、適宜技術、優質服務下沉到基層,引導群眾到基層首診。
理順雙向轉診流程,不斷完善醫共體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立,構建優質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有效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綜合能力,合理規范就醫秩序,實現發展方式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服務。
二、基本原則
(一)主導,統籌規劃。落實規劃、指導、協調、監管、宣傳等職能,以《XX省“大病不出縣”兩年行動計劃(20xx—20xx年)》為指導,根據區域醫療資源結構布局和群眾健康需求,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就近就便、方便群眾原則,統籌規劃醫共體建設。
(二)堅持公益,創新機制。堅持辦醫主體責任不變,切實維護和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創新機制,逐步破除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優化資源結構布局,結合醫保支付方式等改的推進,逐步建立和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
(三)資源下沉,提升能力。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醫療聯合體內統管理模式,發揮集約優勢,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發揮科技引領與支撐作用,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能力與績效。以往各醫療機構之間所形成的有關醫療技術合作、協作關系不在醫共體建設管理規范框架內。
(四)便民惠民,群眾受益。堅持以健康為中心,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推進慢性病預防、治療、管理相結合,促進醫共體建設與預防、保健相銜接,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疾病負擔,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增強群眾獲得感。
三、總體目標
20xx年,基本搭建醫共體制度框架,拓展深化我市分級診療模式,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共體建設,辦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共體,鼓勵、支持民營醫療機構參與醫共體。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共體等分工協作模式,推進按病種付費,探索對醫共體打包付費等醫保支付方式改,引導醫共體內部初步形成較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轉診機制。
到20xx年,全面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建立責權一致的引導機制,使醫共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區域內醫療資源有效共享,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有力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四、醫共體的工作模式
醫共體是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協作機制。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我市醫共體主要包括兩種模式:
(一)緊密型醫共體。緊密型醫共體為一體化、唯一法人代表的醫院集團,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重復建設、精簡人員、提高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組建方式為:市中心醫院對市第三醫院(委托承擔萬福鎮10個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萬福鎮衛生院(承擔萬福鎮原羅屯鄉7個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梁屯中心衛生院共3家醫療機構實施醫共體管理,3家醫療機構所轄的村衛生室實施一體化管理。
(二)松散型醫共體。松散型醫共體為跨行政隸屬關系跨資產所屬關系,層級清晰,布局合理,各醫療衛生機構資源共享、協同發展服務模式。
組建方式為:XXX衛生院共27家醫療機構實施松散型醫共體管理,27家衛生院對所轄的村衛生室實施一體化管理。
五、運營及管理
醫共體內部要進行資源優化整合。緊密型醫共體內部要成立醫療集團,實行人、財、物統管理,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建立統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將決策、執行和監督三權分離,并發揮作用,實施醫共體內部上下聯動,一體化管理機制,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松散型醫共體暫按醫聯體模式管理。在運行過程中可探索松散型醫共體的管理模式,到20xx年底,松散型醫共體逐步過度到緊密型醫共體,實現財務收入、人事薪酬、人才培養、設備配備、醫保支付和運營管理等縣鄉村一體化管理體制,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分級診療醫療服務體系。
六、主要任務
醫共體內部的各醫療機構要按照分級診療相關要求以及醫共體協議約定內容,履行醫共體職責,開展相應的診療活動。市衛生健康局負責對市醫共體日常的管理與運營進行考核。
(一)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通過構建醫共體,建立共同發展新機制,轉變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促進其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及特色專科建設;結合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進修、培訓,城市衛生技術人員到基層服務、教學查房和遠程醫療等方式,提高我市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診治水平。重點細化醫共體框架內醫療機構間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優先住院、就診綠色通道和減免掛號、診查費等醫療服務優惠政策,引導轄區居民在醫共體框架內,自愿選定1個鄉鎮衛生院、1個市(縣級)醫院,作為日常看病就醫的首診和轉診醫療機構。
(二)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
市中心醫院為牽頭醫院,負責完善分級診療操作流程,落實醫共體內轉診患者各項醫療服務優惠政策,暢通結算渠道。
醫共體內的`各醫療機構負責本區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同時,下級醫療機構負責接受上級醫療機構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并為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接續性醫療服務。
(三)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醫共體要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之間有效銜接,形成有效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防與治的有機融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滿足群眾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務需要。
醫共體中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按照《XX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要求,確定專門部門,配備相應人員,承擔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根據當地群眾就醫需求,加強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四)為患者提供連續性診療服務
建立醫共體內規范轉診機制,重點暢通下轉通道。鼓勵醫共體內各級醫院建立聯合病房,鼓勵牽頭醫院開展日間手術,將手術后、急性病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下級醫療機構接受繼續治療和康復等連續性醫療服務,上級醫院派駐醫生通過會診和查房等方式積極發揮作用。加強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為患者提供一體化便利化的疾病診療一康復一長期護理連續性服務。
(五)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重點,在醫共體內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簽約服務,鼓勵和引導居民在醫共體內到基層首診,上級醫院對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探索對部分慢性病簽約患者提供不超過2個月用藥量的長處方服務,有條件的地方轉診可以根據雙向患者就醫需求,通過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強基層和上級醫院用藥銜接,方便患者就近就醫取藥。
(六)強化醫療質量管理
醫共體牽頭醫院負責醫共體內醫療質量的管理,制定各專業、各科室、各部門質量控制標準,并開展醫共體內質量控制管理,逐步實現醫共體內同質化管理。
醫共體內上級醫院要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人員培養,提供進修學習機會,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基層醫務人員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七)加強醫共體內專家管理
醫共體內統籌薪酬分配,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鼓勵醫共體內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針對區域內疾病譜和重點疾病診療需求,派出醫務人員通過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科研和項目協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基層。
(八)統資源管理
統信息平臺。加強規劃設計,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對醫共體的支撐作用,統籌推進醫共體相關醫院管理、醫療服務等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信息共享,實現醫共體內診療信息互聯互通。醫共體可以共享區域內居民健康信息數據,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服務,方便患者看病就醫,提高醫學科研技術水平。發揮遠程醫療作用,促進醫療資源貼近城鄉基層,探索實行遠程醫療收費和支付政策,促進遠程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
可探索醫共體內建立醫學影像中心、檢驗檢查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等,為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服務。在醫共體內實現健康檔案、病歷等互聯互通。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推進醫共體內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探索建立醫共體內統的藥品采購、管理平臺,形成醫共體內處方流動、藥品共享與配送機制。
六、工作步驟
(一)確定方案階段(20xx年5月—10月)
通過雙向選擇和相對方式,組織各醫療機構協商確定醫共體組成,制定醫共體建設工作方案,醫共體簽訂協議之后,在5個工作日內報市衛生健康局備案。
(二)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6月—10月)
組建的醫共體要完成制定醫共體章程,需明確雙方職責、開展業務內容、雙向轉診流程、三級醫院醫務人員到基層出診安排、提供優惠政策和基層醫務人員培訓等基本內容和醫共體特色工作等,并報市衛生健康局。
醫共體根據工作任務,逐步推進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探索醫共體工作的最佳路徑,優化服務流程,有效解決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使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順暢的醫共體保障和服務。
(三)鞏固總結階段(20xx年12月末)
總結醫共體建設工作經驗,鞏固已經簽約的醫共體運行機制。繼續研究解決醫共體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優化醫共體運行和服務流程。
七、工作要求與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醫改成員單位和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醫共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增進健康福祉的有力舉措,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完善配套措施,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二)明確部門職責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醫療衛生行業監管,推動落實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實施以監督、指導、考核為主要方式的行業管理;財政部門要落實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建立財政補助資金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機制;醫保部門要進一步發揮醫保經濟杠桿作用,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醫保實施方案、合理拉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市級醫院和城市大醫院間報銷水平差距,增強在基層看病就醫的吸引力,引導參保患者有序就診;編制和人社部門要在編制核定、薪酬制度改和人才培養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發改和民政部門也要結合本單位業務工作對醫共體醫院給予支持;牽頭醫院要加強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和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的投入,做到上下互聯互通。鼓勵醫共體通過技術支援、人才培養等方式,吸引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入并發揮作用,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
(三)建立績效考核體系
完善人員保障和激勵機制。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完善與醫共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根據醫共體績效考核結果,對醫共體內上級醫院下派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診的醫生給予工作補助,所需資金按現行經費渠道解決。
建立與醫共體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醫療集團內部要制定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藥品、醫療管理、藥占比、日門診住院率和平均住院日等一體化管理考核標準,并定期進行考核。強化考核和制度約束,建立醫共體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共體技術輻射帶動情況、醫療資源下沉情況等。不單純考核業務量,要將上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情況、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作情況以及基層診療量占比、雙向轉診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引導上級醫院履行責任、完善措施,主動幫扶基層,切實發揮引領作用,引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人事任免、評優評先等的重要依據,并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晉級、晉升等掛鉤。
在對醫共體考核中發現違背目標要求和基本原則的醫共體成員,衛生健康部門可要求其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終止其成員身份。市衛生健康局將根據考核結果每2年對醫共體協議機構進行調整,不斷完善和提高醫共體運行的效率和工作質量,使之成為開展分級診療的重要依托和平臺。
(四)加強督查評估
市衛生健康局要通過調研、專項督查、定期評估等方式,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指導各醫療機構有序推進醫共體建設,保障醫療質量安全。建立醫共體效果評估機制和績效考核方法,綜合評估質量、安全、效率、經濟與社會效益等因素,要堅持問題導向,防止和破解大醫院壟斷資源、“跑馬圈地”“虹吸”基層資源、擠壓社會辦醫空間等問題。
(五)強化宣傳培訓
市衛生健康局要開展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政策培訓,進一步統思想、形成共識。要充分發揮公共媒體作用,加強對分級診療和醫共體建設的宣傳,提高社會認可度和支持度,引導群眾改變就醫觀念和習慣,逐步形成有序就醫格局。同時,及時總結推廣有益經驗,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將醫共體做大做強。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5
為進一步深化我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整合縣域衛生資源,全面推進“健康紅安”建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推開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的指導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為重點,不斷完善醫共體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將醫共體建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建立縣、鄉、村分工協作運行機制,實現發展方式由以醫院為重點向以基層為重點轉變,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明確定位。堅持縣政府主導,根據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結構與布局,有序推進醫共體建設。強化政府辦醫責任,落實財政投入,切實維護和保障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堅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治結合的功能定位,醫共體內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原則上保持不變。
(二)權責明確,分工協作。醫共體牽頭醫療機構重點承擔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統籌管理醫共體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重點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提供接續性醫療衛生服務,并按要求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
(三)資源下沉,提升能力。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推進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共享,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到基層。改革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績效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四)創新機制,群眾受益。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加強“三醫”聯動,進一步健全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和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機制。堅持以居民健康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和體驗,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方便、經濟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
三、工作目標
整合縣域內現有醫療健康資源組建一個緊密型醫共體,實現縣域醫療服務健康管理一體化,重構服務體系,優化資源配置。通過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醫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醫藥費用負擔合理控制,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能力開展的技術、項目不斷增加,實現縣域內就診率90%以上,基層就診率65%以上的目標。
四、組織實施
(一)構建新的醫療衛生管理模式
1.成立醫共體管委會。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建立由縣衛健局牽頭,組織部、宣傳部、編辦、發改局、人社局、財政局、醫保局等部門及利益相關方代表參與的醫共體管理委員會(簡稱“醫管委”),統籌醫共體的規劃建設、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監管等重大事項。醫管委的日常工作機構設在縣衛生健康局。
2.組建一個緊密型醫共體。將縣域內現有醫療資源進行整合,成立一個緊密型醫共體(以下簡稱“醫共體”),負責所屬醫療機構的總體規劃、運營方式、資源調配、人事任免、財務預決算、收入分配、人力資源管理等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人、財、物實現高度統一,醫共體內部實現無障礙管理。支持民營醫院參與醫共體,也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點,資質條件,報業務主管部門批準,建立專科聯盟。醫共體在醫管委和衛健局的監管下開展全縣醫療衛生健康服務工作,實行縣、鄉、村業務一體化管理。
(二)形成新的運行機制
醫共體實行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定期協商的議事決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方式,制定醫共體章程,成立理事會,建立健全內部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議事規則(具體另行制定),明確權責清單,實行行政、人員、業務、財務、藥械、績效“六統一管理”。
1.建立人員統籌使用機制。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將現有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編制統一管理,逐步實行編制、崗位“縣管鄉用”,促進人才向基層流動。建立靈活的選人用人機制,對所需適宜人才可由醫共體自主招聘。推進醫共體內崗位管理,遵照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人崗相適的原則,實現醫共體人員統籌管理。
2.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合理確定和動態提升醫共體工資總額和薪酬水平。建立以崗位為基礎,以績效為核心,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機制,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額內可打破人員身份限制,進行自主分配,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
3.加強財務管理。醫共體內設專門崗位承擔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價格管理、資產管理、會計監督和內部控制工作,逐步實現醫共體內財務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統籌運營。加強醫共體內審管理,自覺接受審計監督。
4.深化醫療服務改革。實施業務統一管理,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在規章制度、技術規范、人員培訓、業務考核等方面執行統一標準,并保持相對獨立的醫療業務管理,承擔相應的醫療責任。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的藥品、器械、耗材實行集團采購,統一用藥范圍。實行大型設備統一管理、共同使用。
5.統一醫共體內信息平臺建設。推進電子病歷在縣域尤其在醫療衛生機構的'普及應用,促進縣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提高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手段,推進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會診等服務,加強診斷智能系統建設,實現“鄉檢查、縣診斷”,方便患者看病就醫。
6.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強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其中服務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基層鄉鎮衛生院逐步達到鄉鎮中心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其他鄉鎮衛生院以滿足當地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需要為標準,以急診急救、全科醫療、兒科、康復、護理和中醫藥等服務為重點,逐步達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基本標準。
7.促進資源集約利用。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組建人力資源、財務、醫保和信息化等管理中心,實行醫保、醫療業務、后勤服務、信息系統等統一管理,統一基本建設、物資采購和設備配置,主動控制運營成本、內部床位、號源、設備的統籌使用。
8.加強雙向轉診管理。醫共體內制定基層常見病、多發病防治指南,明確醫共體內縣、鄉兩級疾病診療目錄,建立完善醫共體內部和縣域向外轉診管理辦法。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將傳統的對單一醫療機構的監管轉變為對醫共體的監管,逐步實現醫共體內醫療質量的同質化。
9.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充分利用醫共體內技術資源,將縣級醫療機構專科醫生作為技術支撐力量納入家庭醫生團隊,建立以家庭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醫共體牽頭機構要為簽約居民開通轉診綠色通道,對家庭醫生上轉的患者優先接診,提高簽約居民獲得感。
10.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做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健康教育和重點人群健康體檢,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扎實做好基層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計劃免疫工作,重點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肺結核患者等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實重大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與醫共體的協作配合,做好技術指導、培訓和業務管理,推進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
11.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三醫”聯動,完善醫保總額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引導醫共體主動做好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醫保基金使用績效。鼓勵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的原則,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并做好與醫保支付、醫療控費和財政投入等政策的銜接,確保醫共體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不增加。
12.落實財政投入經費。根據醫共體建設發展需要,依據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助政策,原渠道足額安排對醫共體成員單位的補助資金。按照《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實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醫共體常住人口總額預算,由醫共體統籌管理和使用,年初預撥部分工作經費,績效考核后發放。
13.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要求,動態調整、合理提升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逐步提高醫療服務中技術勞務性收入的比重,調動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14.推進藥品供應保障機制改革。統籌開展醫共體內藥事管理。在優先采購使用基本藥物的前提下,可實行縣鄉村三級統一目錄、統一議價、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落實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采購“兩票制”,降低采購成本,保障供應。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
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縣醫管委牽頭,成立由組織部、宣傳部、縣編辦、發改局、人社局、財政局、衛健局、醫保局等相關部門組成的縣醫共體建設專班,按照國家、省市縣工作部署和時間節點,統籌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協調解決組建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二)明確工作職責
縣醫管委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能,深入研究,明確責任,建立信息溝通渠道,牽頭制定相關配套文件,解決醫共體建設遇到的實際困難,完善政策保障,共同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縣衛健局牽頭負責醫共體實施工作,縣發改局負責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統一規劃,縣財政局負責醫共體原有的補償和投入政策的落實,縣編辦負責醫共體內必要的編制調整配備,縣人社局負責配合做好醫共體所需人員的聘用落實,縣醫保局做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配套工作,其他各部門要通力協作,共同推進醫共體建設。
(S)強化問責機制
政府相關部門和醫共體成員單位必須從講政治、顧大局、順民意的高度出發,積極配合,協同促進,確保醫共體運行目標實現。要在實施過程中隨時掌握動態,嚴防偏離方向,對本位主義和不作為者從嚴問責。
(四)強化輿論宣傳
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加大對縣域醫共體工作目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取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對縣域醫共體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為平穩順利實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6
為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切實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以推進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努力構建市、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形成整體效益,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務質量,注重醫療衛生服務的全過程和連續性健康管理。以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為重點,堅持醫療、醫保、醫藥統籌聯動,通過探索下放衛健部門管理職能,建立醫共體內人員、經費等新的管理模式,增強市域醫共體綜合管理協調能力,真正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打造“服務、責任、利益、管理、發展”共同體,形成區域內更加緊密的醫療服務體系。
二、工作目標
(一)通過醫共體建設,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進一步整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層首診不斷擴大,雙向轉診銜接順暢,急慢分治高水平實現,為“健康XX”建設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
(二)通過醫共體建設,促進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分級診療制度更加科學合理,真正實現“基層首診、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讓群眾享受到分級、連續、節約、高效的健康服務。
(三)通過醫共體建設,實現醫療對公共衛生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公共衛生項目實施質量不斷提高;防治結合更加緊密,醫防深度融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服務質量明顯改善;醫養康護一體化服務模式逐步推開;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滿意度明顯提升。
(四)通過醫共體建設,充分發揮核心醫院優質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使市、鎮、村三級聯動更加順暢,分級診療制度更加科學合理,推動全市醫療衛生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工作原則
(一)堅持公益性質,突出以人為本。堅持主導,將維護群眾健康權益放在首位,將公益性貫穿于推進醫共體建設的全過程,將提高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改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試點先行、創新機制,資源整合、提高效率,上下聯動、合作共贏。
(二)堅持三級聯動,突出共同發展。建立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事業統籌發展、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三級聯動、以市帶鎮、以鎮促村的醫療衛生發展格局。
(三)堅持縱向整合,突出優化結構。統籌優化診療資源配置,注重發揮核心醫院優質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四)堅持責權統,突出資源共享。實行市、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制定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核心醫院權力和責任清單,及時協調解決醫共體實施進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核心醫院對成員單位的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村衛生室等實行全面管理和運營,享有管理權和人事任免建議權。
(五)堅持兩個確保,突出共建共享。確保醫共體單位獨立法人地位、事業單位性質、功能定位、制度、財政投入不變;確保醫共體單位的職工身份不變,把醫共體建成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醫院命運共同體。
四、主要措施
(一)明確醫共體建設布局規劃
20xx年以市醫院為核心醫院,與XX衛生院、XX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成市醫院醫共體試點。20xx年覆蓋全市所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健全醫共體治理體系
建立醫共體外部治理體系,由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承擔醫共體建設與管理的職能,醫共體建設辦公室設在市衛健委,辦公室主任由市衛健委主要負責人擔任,副主任由市衛健委分管負責人擔任,主要負責執行管委會決策、協調部門工作、處理日常事務。完善醫共體內部協調機制,核心醫院設置專門機構,具體負責成員單位之間上下聯動、雙向轉診、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等協調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數據收集和匯總等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必要時提交醫共體建設辦公室研究解決。
(三)探索“1+1+2醫共體”模式
市醫院作為核心醫院,幫助大儀中心衛生院XX年創成二級醫院。構建以大儀中心衛生院為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劉集、陳集鎮衛生院共同參與的二級緊密型醫聯體。大儀中心衛生院的普外科、兒科、婦產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開展的相關業務與劉集、陳集鎮衛生院共享,相關的患者可直接轉至大儀中心衛生院。本著資源人才向中心集聚的原則,劉集、陳集鎮衛生院的外科、婦產科、麻醉科等科室醫師可橫向多點注冊到大儀中心衛生院,開展相應的醫療服務。
(四)推行醫共體醫保總額付費管理
全面推行總額控制下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醫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合理確定核心醫院和成員單位年度醫保總額指標,重點強化對醫共體成員單位的扶持。年度總額指標確定后,包干給核心醫院統考核結算,完善臨床路徑管理,探索實行同一病種同一定價。
(五)加強基層藥品供應保障
強化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配備使用管理,確保全面配備并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在醫共體內探索建立統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實現核心醫院和成員單位間藥品統目錄、統采購、統配送、統結算,處方流動,藥品共享。嚴格執行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購銷“兩票制”,認真落實短缺藥品“每月零報告”制度,著力保障臨床用藥需求。
(六)堅持醫共體“八統”管理
1.統機構管理。充分發揮核心醫院的管理優勢,實現與成員單位統的醫療護理管理制度、服務行為規范和診療規范。醫共體成員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原機構性質保持不變,所承擔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不變。
2.統財務管理。醫共體成員單位保持市財政投入渠道、補助政策不變,執行現行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保持財務獨立建賬、單獨核算,實行“統領導、獨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成員單位原有債權債務歸屬性質不變。設備采購、工程維修等實行年初上報項目預算計劃,由市衛健委根據成員單位的工作任務及當年預算資金情況審批后實施。核心醫院與成員單位原有的物價收費政策、醫保報銷等政策保持不變。核心醫院強化對成員單位的成本核算。完善醫療服務收費制度,建立醫療收費公示制、查詢制、費用清單制,提高收費透明度。
3.統人事管理。一是推行“縣管鄉用”,按照“動態調整、周轉使用、人編捆綁、人走編收”的原則,從醫共體成員單位調劑一定數量的'編制,統由核心醫院招聘及引進人員。醫共體內部實行人員雙派送,各成員單位編制數和在編人員保持相對穩定。二是核心醫院可下派業務院長和護士長到基層掛職;基層醫務人員到核心醫院進修、輪訓實行制度化安排。為避免削弱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核心醫院不得將基層醫務人員抽調到核心醫院工作。核心醫院統籌人力資源,結合基層需求合理安排下基層人員,并報市衛健委備案。根據成員單位發展短板,組成醫療、院感、護理等技術幫扶團隊,每個成員單位至少配置一個不少于4人的醫療團隊,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督查指導工作。通過設立專科專病門診、專家工作室、聯合病房等方式,積極推動成員單位特色科室建設。三是賦予核心醫院對成員單位的干部提名權,核心醫院派出人員擔任成員單位院級領導人數,不占成員單位干部職數,不納入委管干部序列。成員單位組織負責人任免按現行體制辦理。四是醫共體內醫技人員可橫向多點注冊,核心醫院派出的專家按“雙百雙駐”相關規定予以補助。
4.統業務管理。核心醫院幫助成員單位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安全等相關工作制度,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強成員單位醫療質量控制,保持規章制度相同、技術規范相同、培訓要求相同,定期開展監督評價和績效考核等工作。核心醫院醫務、護理、院感、藥事等職能科室對成員單位對應科室實行業務垂直管理。由核心醫院組織相關專家團隊對成員單位開展質量控制管理督查指導,定期開展考核,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5.統資源管理。核心醫院應對相應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實現共享,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逐步實現醫共體內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技術規范、消毒供應、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后勤服務等統。
6.統績效考核。制定醫共體績效考核方案,將醫共體內醫療機構職責和任務落實情況、基層人才結構改善和服務能力提升情況、雙向轉診落實情況、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落實情況等作為績效考核主要內容。考核結果與核心醫院的專項補助、院長年薪等掛鉤。核心醫院建立醫共體運行考核機制,將成員單位履行功能定位職責、分工協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況作為考核指標,并對醫療業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保指標執行情況等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分別與財政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醫保基金掛鉤。
7.統藥品耗材配送。進一步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機制,實行以醫共體為單位的藥品耗材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集中競價、聯合采購、統配送機制,醫共體內部藥品耗材實行統目錄、統帶量采購、統價格、統配送、統監管,核心醫院負責監管成員單位藥品、醫藥耗材采購情況,允許藥品在醫共體內相互流通,保障藥品的供應配送和質量安全。
8.統信息化管理。加快推進市、鎮、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信息化建設,依托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醫共體之間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上推”和電子病歷核心內容“下傳”。支持醫共體內部的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慢病管理、資金結算等協同應用與服務。核心醫院通過信息平臺加強對成員單位的監控。積極推行“互聯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統的城鄉居民健康數據庫,實現醫療衛生信息共享。以遠程醫學會診系統為手段,建立檢驗、影像、遠程會診、病理檢測和消毒供應“五個共享中心”,實行醫共體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制度,減少重復檢驗、檢查,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建立網上智能教育,提供臨床診療業務和操作規范培訓。
(七)完善分級診療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探索推出便民惠民就醫措施,引導居民在基層首診。核心醫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對上轉病人優先安排接診、檢查和住院,把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下轉到成員單位,并指導進行后續治療和康復工作。建立轉診檔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連續治療、安全便捷和盡量減輕患者就醫費用負擔的原則,制定合理、方便、暢通的雙向轉診具體實施細則。
五、組織實施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7月)。召開工作動員會議,解讀政策,統思想,讓所有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并支持醫共體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二)制定方案階段(20XX年8月)。擬定核心醫院的權力與責任清單,制定醫共體章程、工作方案、考核細則,簽訂相關協議,進行工作對接。
(三)實施運行階段(20XX年9月)。市衛健委與核心醫院進行相關工作銜接,落實核心醫院對成員單位的管理,醫共體試點正式運行。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開展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的重要探索和實踐。市衛健委要牽頭制定完善相關規范標準和配套政策,加強業務指導,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工作有序開展。核心醫院要結合實際,明確任務分工,建立和完善醫共體工作制度和日常管理運行機制,確保醫共體有效運行。
(二)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市財政、人社、編辦、醫保等部門,對醫共體建設要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進醫共體建設順利開展。核心醫院與成員單位之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醫共體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強考核評估,完善激勵機制。建立醫共體考核制度,將資源整合、財務管理、公共衛生職責履行、基層就診率、區域就診率、年人均就醫次數、基層中醫藥服務量占比和費用控制、雙向轉診比例、運行績效、技術質量、醫務人員廉潔從醫和社會滿意度等核心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每年底市衛健委牽頭組織對成員單位開展績效考核。
(四)加強輿論宣傳,確保建設效果。積極組織政策培訓,統思想認識,加大對醫共體建設工作目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醫共體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建設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7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實現“首診在基層、大病不出區”的醫改目標,有力提升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按照信陽市衛計委、浉河區衛計委的相關要求,我院積極響應,緊密布置,成立由xx醫院牽頭的醫共體,有關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則
在市、區衛計委的統一領導下,xx醫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贏的基本原則組成xx醫院醫療服務共同體,構建以xx醫院為牽頭,轄區內基層醫院為基礎,互聯互通,運轉高效的醫療服務網絡,以轄區內醫療服務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突破口,全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確保全區人民身體健康。
二、工作模式
主要采取醫療協助模式,即經營、技術上密切合作,依靠xx醫院成熟的管理經驗及醫療技術,建立機構間技術支持、人員培訓、雙向轉診等管理制度,落實好分級診療,實現醫共體內的業務互補和差異發展,全面實行“三通”,即“人通”、“醫通”、“財通”。
(一)人通,人員雙向流動。
1、xx醫院人員向下流動,定期派人到轄區內合作的鄉鎮衛生院,將技術與管理幫扶下沉到基層,到成員醫院指導醫院管理,開展醫療服務,指導臨床診療,做好技術帶教,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醫院管理水平。(責任科室:醫務科、護理部、各臨床醫技科室)
2、下級醫務人員向上流動。主要是通過接收基層鄉鎮衛生院人員免費進修學習,扎實開展業務培訓,積極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專技人才,增長醫療知識,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百姓。(責任科室:醫務科、護理部、各臨床醫技科室)
(二)醫通,病人雙向轉診。
嚴格按照國家醫改試點要求實施急慢分治、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充分發揮醫共體優勢,以xx醫院為樞紐,建立起規范的轉診制度與流程,全力破解群眾就醫難問題。
通過雙向轉診,充分利用醫療資源,有力節省診療費用,切實提升工作效率。鄉鎮衛生院將疑難危重病人上轉xx醫院,充分利用xx醫院的技術和設備優勢,力爭將90%的病人留在區內就醫,使其得到及時、有效、快捷的診治;將小病、慢性病、康復期和術后等輕癥病人下轉鄉鎮衛生院,保持診療延續性,真正方便廣大群眾。(責任科室:醫保科、醫療發展科、醫務科、各臨床科室)
(三)財通,服務上下聯通。
主要是實行醫共體內醫療服務的上下一體、暢通無阻、費用節省。患者就診可以享受雙向預約服務,體驗快捷綠色。通道,優先接受救治,并在醫共體內實行住院減免門檻費等優惠待遇。
1、提供快捷便利服務。基層衛生院上轉急危重病人可直接走綠色通道,免掛號費及診療費,直接到xx醫院診治。(責任科室:門診辦、財務科、醫保科)
2、減免就醫門檻費用。基層病人上轉到xx醫院就醫,將減免其在當地住院門檻費;xx醫院住院病人下轉時,下轉醫院不收門檻費,充分體現醫共體優越性,更好地落實惠民政策。(責任科室:門診辦、財務科、醫保科)
3、績效考核。在醫共體內,將統一績效考核辦法,統一管理和分配醫療收入以及節約的醫保資金,統籌薪酬分配;對醫共體內門診和住院上下轉病人核算方法,檢查費、檢驗費、治療費按區鄉村三級機構按7:3比例分配;對醫共體內實行按病種付費的支付方式時,醫保資金超支部分由xx醫院承擔,結余資金經考核后由醫共體按區鄉村三級機構按7:3比例分配。(責任科室:經管辦、財務科)
三、具體做法
(一)實現一體化管理
在市區衛計委的統一領導下,xx醫院將與轄區內鄉鎮衛生院簽立醫療服務共同體合作協議,成立醫共體,將建立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并狠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并取得實效。
1、組織機構。報請市區衛計委審批后,成立xx醫院醫療服務共同體,成員單位掛“xx醫院某某鄉分院”牌子,在業務上接受xx醫院技術指導。
2、具體實施。為保證工作成效,在醫共體內將按實際情況分類推進,動態管理,全面提升。計劃對醫共體成員單位進行全面幫扶,以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為主,派駐醫療隊定人常駐,在人、財、物方面進行重點投入,所有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力爭發揮最大效能,實現醫共體內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整體全面提升。
(二)工作職責
1、xx醫院
(1)技術方面:對基本診療服務進行常規指導,重點扶持基礎醫療、公衛慢病管理和預防保健,協助開展相應診療科目,信息化提升,遠程會診,提高基層整體服務能力。通過門診應診、專家坐診、教學查房、病案討論、學術講座、免費接受進修學習等形式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提高業務素質。(責任科室:醫務科、護理部、各臨床科室)
(2)人員方面:結合各成員單位實際情況,選派具有相應資質的醫療骨干進駐基層,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每批次為期6個月。并常規組織各臨床醫療專家定期到基層開展專家坐診、教學查房和手術指導等幫扶工作。本院醫技人員和醫療管理人員通過簽訂協議等方式,報區衛計委批準后,聘請其在相應成員單位兼職,開展幫扶工作。(責任科室:醫務科)
(3)設備物資:按照成員單位實際需要,對基層開展醫療服務及公衛健康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醫療設備及相關物資給予支持,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予以投入,并協助培訓技術人員,做好設備維護保養工作。(責任科室:設備科、信息科)
(4)管理方面:定期組織行政管理人員與基層開展經驗交流,協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研究醫共體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解決實際困難,確保醫共體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責任科室:醫療發展科)
2、轄區內成員單位。
(1)成立相應工作專班,推進醫共體有關工作。要根據本院實際,擬定工作方案,認真梳理工作難點、業務短板和發展需求,及時上報,以便迅速擬定工作計劃,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
(2)做好醫療業務對接,使幫扶工作落到實處。要根據本院實際,結合下派人員業務特點,制定相應業務發展規劃,并選派本院技術人員到上級進修學習,做好工作銜接。
(3)提供必要工作便利,管理好下派工作人員。安排下派人員食宿,提供必要的工作與教學場地以便開展工作;要對派駐人員的出勤與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并如實反饋,積極配合上級醫院進行考核。
(4)遵守既定工作要求,落實好“三通”工作。在醫共體內,嚴格按要求做好急慢分治、雙向轉診、預約診療、檢查直通、減免費用、便捷服務等工作。并在xx醫院醫院的指導和支持下高標準開展好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工作,切實掌握疾病信息,努力服務廣大群眾。
(三)工作流程
1、人員派駐。
(1)派駐形式:對合作醫院常年派駐醫療小組及協助管理人員;其它協作醫院定期安排專家開展會診、查房、教學等指導工作。(責任科室:醫務科)
(2)派駐人員:
①駐點專業人員按照各成員單位的實際需求進行抽調,主要是近二年內擬職稱晉升考試的`擬聘中高級專技人員,特殊情況下按需抽調其它相關專業骨干人員。
②駐點管理人員選派具有一定管理經驗及溝通能力,對醫共體相關工作指標熟悉,且能夠協助鄉鎮衛生院做好管理工作的人員。
(3)工作時間及周期:醫療小組按商定時間進駐相應單位,全面實施會診、查房和義診等工作。每位駐點人員工作時間為半年,特殊專業人員分階段實施,每階段3個月。
(4)工作要求:派駐人員必須接受基層醫療機構管理,嚴格遵守紀律,對于工作未到期或出現違紀行為者,將按院規進行處罰并取消本年度職稱晉升資格。(責任科室:醫改辦、經管辦、人事科、醫務科)
(5)工資待遇:醫院和科室要保障派出人員的福利待遇,駐點人員工資績效均按在崗工作人員執行。積極參與對口支援的科室和個人在職稱晉升和年終評優、評先時予以優先考慮。(責任科室:醫改辦、經管辦、人事科、醫務科)
2、分級診療。
(1)上轉:在醫共體內各成員單位醫院的就診患者,需轉院診療者,由下級醫院醫生開具轉診單或檢查單,患者持患者聯轉診單或檢查單到醫共體辦公室登記,辦公室人員根據病情對其進行分診,并協助辦理相關手續;
急診可憑轉診單直接走綠色通道,實現快捷救治。(責任科室:醫保科、門診辦、各臨床科室)
(2)下轉:對在住院的輕癥、慢性病穩定期、康復期和術后恢復及需至鄉鎮住院的門診輕癥等患者可轉醫共體內下級醫院,由管床醫師開具轉診單至我院醫保農合科,經醫保農合科轉診平臺下轉至相應衛生院,由醫共體辦公室人員負責與相關衛生院進行聯系對接,轉診科室應做好轉診患者登記工作。醫共體將按市區衛計委要求制定分級診療管理規定,建立標準,規范操作,真正落實各項國家醫改政策。(責任科室:醫保科、醫療發展科)
(3)醫技檢查互通。xx醫院醫院將建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腦卒中診斷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等服務單元,實行醫共體內大型檢查互通,下級醫院因病情需要可開具檢查申請單,并在xx醫院醫院免掛號費執行,以充分應用衛生資源,方便病人就醫。并在醫共體內建立大型檢查項目審批制度,杜絕濫開檢查,以保障合作醫療基金安全。(責任科室:醫改辦、影像科、檢驗科)
(4)轉診患者由xx醫院醫院醫保農合科負責幫助其落實新農合報銷政策并享受減免門檻費優惠(參合農民從基層醫院住院轉往xx醫院的,減免基層醫院起付線;xx醫院的住院病人轉往基層醫院住院的,基層醫院不再另收起付線,直接按比例報銷)。(責任科室:醫保科)
(5)住院轉診程序。各醫療機構在轉診前,均需填寫參合農民住院雙向轉診單。轄區內鄉鎮衛生院上轉病人時,應提供前期診療信息;
xx醫院下轉病例時應提供檢查結果、后續治療方案及康復指導意見。轉診病人持《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轉診審批表》到相關的轉入醫療機構就診。因危、急診可先轉診,三日內補辦相關手續。(責任科室:醫保科、各臨床科室)
(6)自由擇院就醫。充分尊重患者就醫意愿,根據我區醫療機構的區域布局,患者可按方便、及時、快捷的原則。優先轉診我院,亦可遵循患者意愿自行選擇其它醫療機構就醫,享有充分選擇權。
3、支持保障。
為更好地落實醫共體建設的相關管理工作,將由醫共體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相應保障工作,協調人員派駐,了解基層需求,提供物質調配,完善信息化建設,強化工作聯系,全力保障醫共體的正常運轉。(責任科室:醫療發展科、醫改辦)
(四)監管機制。
1、工作紀律:駐點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相關衛生院的紀律和規章制度,服從相關衛生院的安排。對違反紀律和制度的人員,醫院將按相關規定予以處理。(責任科室:醫改辦、監察室、醫務科)
2、監管機制:醫共體辦公室和派駐單位聯合對派駐人員進行監督與考核,制定考核標準,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走訪、抽查、滿意度調查等形式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派駐人員在任務結束時進行自我,接受考評。(責任科室:醫改辦、監察室、醫務科)
3、考核管理:醫共體將對各成員單位有關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定期考核,了解“三通”工作開展情況,對各機構的工作推進、服務能力、運行情況、公益性落實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對工作突出的單位進行獎勵,考核結果與下一。
階段的協作方式與幫扶內容掛鉤,并將考核結果上報區衛計委,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責任科室:醫改辦、監察室、醫務科)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8
為進一步深化全市醫藥衛生體制改,有效整合區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更好地滿足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健康為中心,以“醫通、人通、財通”為主線,堅持“主導、統籌規劃,準確定位、醫防并重,資源下沉、提升能力,創新機制、持續發展”原則,推動區縣域綜合醫改。到20xx年,基本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的新型區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全市基層總診療量占比高于平均水平,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按期達到健康行動計劃目標。
二、組建模式
(一)推進縱向聯合。市級醫院通過托管、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形式與區縣級醫院組建醫聯體,強化技術、服務和管理協作,帶動區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區縣域內可以由1—3個區縣級醫療機構牽頭,組建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參與的醫共體,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診治、康復護理等服務。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實行行政、人員、業務、藥品、財務、績效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管理,為村民提供安全、方便、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強化橫向整合。區縣域內實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集約化管理,集中人財物等資源,合理規劃,分步實施,科學配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水平,形成發展合力。
(三)引導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積極引導區縣域內社會辦醫院、護理院、專業康復機構參與醫共體建設。發揮專科優勢,鼓勵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與區縣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與區縣精神衛生機構組建專科醫聯體,鼓勵區縣域內婦幼保健機構、精神衛生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專科聯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積極參與醫共體建設,加強技術指導,推進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
三、完善區縣域醫共體管理體制
(一)建立健全區縣域醫共體管理協調機制。落實辦醫主體責任,各區縣(自治縣,以下簡稱區縣)應當依托醫改專項小組,定期召集機構編制、發展改、財政、人力社保、衛生健康、醫保等部門及牽頭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代表等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醫共體建設發展等重大事項,統籌決策運行中的重大問題。
(二)加強醫共體日常監管。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醫共體日常管理工作,強化會計核算和資產管理,具體承擔醫共體建設的籌資、建設和績效考核等工作。
(三)完善醫共體治理機制。醫共體牽頭醫院應當成立理事會,明確管理方式,制定制度章程,規定各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機制。鼓勵區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加入醫共體理事會,推動醫共體履行公共衛生職責。
(四)保持“三個不變”。醫共體成員單位機構性質、名稱和人員身份保持不變。根據工作需要,按照程序審批后,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加掛“XX區(縣)XX醫院XX分院”牌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不變;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不變。
(五)明確管理權責。各區縣在推進醫共體建設中應當進一步明確醫改專項小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院理事會的權責關系,形成權責明晰、分工協作的權責清單,理順醫共體管理體制。
四、加強區縣域醫共體“三通”內涵建設
(一)推進技術下沉,實現“醫通”,形成服務共同體。
1.推進病種下沉。以基層首診66個病種為基礎,確定基本醫療服務范圍,由牽頭醫院組成技術團隊針對基層首診病種短板實施精準幫扶;鼓勵牽頭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聯合病房,共建特色專科,開展安寧療護,推進醫養深度融合,引導服務下沉。
2.推進公共衛生服務下沉。堅持預防為主,制定醫共體公共衛生職責清單,落實預防保健服務。充分發揮區縣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精衛中心等專業機構的業務優勢,將適宜的公共衛生服務下沉,有針對性地補齊基層短板。
3.推進藥事服務下沉。牽頭醫院統籌醫共體內藥事服務管理,推行在線處方審核,促進合理用藥。建立醫共體門診藥房與社會藥店聯動保障供應機制,開展互聯網醫院試點,滿足群眾用藥需求。
4.推進服務質量同質化。牽頭醫院統籌醫共體內醫療質量管理,在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質量控制等方面執行統標準;推行DRG管理,逐步延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持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級創建,促進服務質量持續改進。
5.推進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在區縣域內統籌建設區域醫學影像、檢查檢驗、病理診斷和消毒供應等中心,為基層提供遠程影像、心電、會診等服務,形成“基層檢查、醫院診斷”的服務格局,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牽頭醫院可以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應科室建設,形成防治一體化的慢病健康管理模式。
6.推進雙向轉診服務。牽頭醫院負責制定醫共體內兩級疾病診療目錄,健全內部和外部轉診管理辦法,統籌使用床位、號源、設備等,暢通轉診渠道。
7.推進醫防融合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管理、隊伍、服務、績效、信息”融合為重點,促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深度融合。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牽頭醫院醫生應當加入家庭醫生團隊,開展個性化簽約服務,打造精品家庭醫生團隊,探索以健康管理為基礎的互聯網家庭醫生服務新方式。
(二)推動人員下沉,實現“人通”,形成責任共同體。
1.健全人員統籌使用機制。創新區縣公立醫院編制管理,探索實行醫共體內人員由區縣級醫院統籌管理,推進“縣聘鄉用,鄉聘村用,定向派遣”,由用人單位根據招聘崗位需求,科學合理設置招聘崗位條件,按規定和程序核準招聘方案,統組織招聘。基層新進在編人員,戶籍關系可以留在牽頭醫院所在地,人事檔案由牽頭醫院統管理。建立基層人員遴選機制,對在基層工作滿10年以上,表現優秀、業務能力較強的衛生技術人員,可以遴選到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2.健全人員崗位管理機制。醫共體內統設定崗位職責,明確崗位條件,實行競聘上崗。成員單位加強人員聘后管理,突出崗位履職評價,健全崗位考核制度,實現崗位聘用“能上能下”。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特設崗位,從市級、區縣級醫院引進中高級職稱人員,不受單位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限制。
3.健全職稱評價辦法。建立完善全市通用的高級職稱申報條件和評價標準。建立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職稱申報條件和評價標準,鼓勵醫療衛生人才服務基層。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向市級三甲教學醫院下放衛生技術副高級職稱評審權。
4.健全人員下基層服務機制。嚴格落實城市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或者副主任醫師職稱前,到基層或者對口幫扶醫療機構累計服務不少于1年的制度。牽頭醫院選派部分科主任或者技術骨干到基層掛職,在原單位的身份不變,待遇不降,掛職期滿回原單位,同等條件下優先晉職、提職、評優、評先。
5.健全人員在崗培訓機制。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有計劃地安排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到牽頭醫院進修、培訓,選派優秀骨干醫生定期到基層查房、帶教。
6.健全績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機制。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定期組織開展醫共體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以及領干薪酬、任免和獎懲等掛鉤。完善醫共體內部考核管理,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薪酬待遇等掛鉤,探索醫共體內部“績效工分制”。醫務人員收入由醫共體自主分配,以崗位為基礎,以績效為核心,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機制。牽頭醫院績效分配應當向到基層服務的衛生技術人員傾斜,推動人員下沉。
(三)強化資產管理,實現“財通”,形成利益共同體。
1.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實行統會計核算和財務收支管理,履行成本管理、預算管理、價格管理、資產管理、會計監督等職能。
2.統藥械采購和設施設備配置。各級醫保部門加強對藥品耗材采購的監督管理,發揮醫共體集中采購的議價優勢,有效降低藥品耗材虛高價格。醫共體可以設立唯一采購賬戶,統采購目錄、統價格談判、統藥械配送、統貨款支付。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的統籌配置,按照資產處置相關規定,將醫共體內閑置設施設備流轉到急需的醫療衛生機構,實現資源共享。
3.建立利益調節機制。在遵循《預算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預算和資金管理制度規定的總體框架下,建立基層醫療衛生發展“資金池”。健全“資金池”管理機制,由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一定比例提取各成員單位醫療服務收入,整合財政補助的運行、建設等資金,統籌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環境改變、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專科建設、偏遠鄉鎮績效補償等支出。按照“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出資一點,區縣補助一點”的原則,建立區縣級技術服務協作“資金池”,統籌用于人員上派下掛所需費用,用于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遠程診斷、會診、藥學服務等費用。鼓勵牽頭醫院臨床科室到基層領辦對應科室或者設立專家工作室,增量收入合理分成,建立利益共享機制。
4.建立醫保總額統籌使用機制。醫共體內醫保資金實行“總額預算,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引導醫共體合理診治,主動做好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醫保資金使用績效。
5.完善財政投入機制。按照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加大公立醫院投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保基本、買服務”的激勵性財政補償機制,發揮公共衛生補助資金、基本藥物補助資金作用,根據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通過服務方式激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活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醫改專項小組、市級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推進醫共體建設的重要性,將其作為深化區縣域綜合醫改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解放思想,給予醫共體建設更大的改空間和政策支持。
(二)明確部門職責。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加強對醫共體建設、運行的指導和監管;機構編制部門支持區縣公立醫院編制管理創新;財政部門指導區縣財政補助機制改,對試點有成效的區縣給予轉移支付傾斜;人力社保部門加強區縣人事政策指導;醫保部門加快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建立與區縣域醫共體相適應的醫保制度。
(三)完善信息平臺。各區縣在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統規劃下,推動醫共體內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保障等信息系統融合,完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功能,統藥品、醫用耗材編碼,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加強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信息系統銜接,實現區域信息有效共享,提高醫療衛生協同服務效率。
(四)強化跟蹤評估。市級有關部門要指導區縣完善工作方案、開展基線調查,組織開展階段性評估,加強對試點區縣的跟蹤指導,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完善配套政策,總結推廣改成功經驗。
(五)加強宣傳動員。各區縣要加強宣傳,開展政策解讀,正面引導輿論,讓群眾和廣大醫務人員充分了解醫共體建設工作,廣泛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調動各方面參與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9
醫共體是指由醫院、醫生、保險公司和政府等多方合作組成的醫療衛生聯盟,通過共同合作來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為了讓醫共體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需要實施有效的績效分配機制。
一、績效分配的基本原則
1.績效分配要遵循利益共享原則,讓所有參與者共同分享醫共體帶來的收益。
2.績效分配要公平公正,保障每個參與者的權益。
3.績效分配要圍繞醫共體的發展目標展開,以實現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提高為主要考慮。
二、績效分配的具體措施
1.按照參與醫共體的不同角色和貢獻程度進行分配。醫院、醫生、保險公司和政府等不同角色在醫共體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需要根據實際貢獻程度,確定相應的收益分配方案。
例如,醫院在醫共體中的作用是提供醫療服務,協調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其對醫共體的貢獻較大,應該獲得相應的收益。醫生在醫共體中的作用是提供醫療技能和支持服務,對患者的治療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保險公司在醫共體中的作用是提供保險服務和管理,保障患者的權益和利益;政府在醫共體中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指導和監督管理,協調各方資源和配合。
2.制定績效考核標準和機制。要確保績效分配的公正性,需要制定明確的績效考核標準和機制。例如,醫院可以根據診斷效果、治療效率、患者滿意度等指標進行考核,以此來確定醫院的收益分配。
3.強化信息共享和溝通。醫共體涉及眾多方面的合作,要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更好地協作工作。醫院應當向醫生和患者提供詳細的診療方案和病例資料,保險公司應當及時提供保險服務和理賠信息,政府應當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督管理。
4.實行分級分權的管理制度。醫共體涉及到不同層次的醫院、醫生和患者,需要建立起分級分權的管理制度,政府應當按照不同層次的醫院定期進行評估,對不同層次的醫院進行差異化管理。
三、績效分配實施的挑戰
1.政策指導不夠明確。在醫共體發展過程中,政府的政策指導和支持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政策指導有時候不夠明確或者政策執行不力,導致醫共體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
2.醫共體合作難度較大。醫共體涉及到多方面的合作,各方面的合作水平和意愿不同,協作工作難度較大,需要加強溝通和協調。
3.績效考核標準和機制不夠完善。績效考核標準和機制不完善,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可能導致參與者的信任度下降,影響醫共體的長期發展。
綜上所述,醫共體績效分配方案的實施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利益共享的原則,具體措施需要相應角色的貢獻進行收益分配,并且需要強化信息共享和溝通,實現分級分權的管理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政策指導不明確、合作難度較大和績效考核標準不夠完善等挑戰。但通過各方共同努力,醫共體績效分配方案的實施必將促進醫共體的發展,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0
為全面深化我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日照市醫療聯合體建設推進工作方案》(日政辦發80號)、《莒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關于20XX度醫共體支援幫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衛計發43號)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幫扶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為目的,實現醫療聯合體內上下聯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莒縣人民醫院作為“日照市莒縣人民醫院醫共體”的牽頭單位、醫聯體的成員單位。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XX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醫療聯合體政策體系,使醫療聯合體內部形成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順暢的雙向轉診機制。使醫療聯合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區域內醫療資源有效共享,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組建方式
(一)醫共體
莒縣人民醫院醫共體。莒縣人民醫院為牽頭醫院,成員單位包括:東莞衛生院、碁山衛生院、庫山衛生院、招賢衛生院、安莊衛生院、果莊衛生院、嶠山衛生院、桑園衛生院、店子集衛生院、城陽衛生院、墩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浮來衛生院、劉官莊衛生院。
(二)醫聯體莒縣人民醫院與日照市人民醫院建立醫聯體,緊密程度由雙方確定;莒縣人民醫院作為青大醫療集團成員單位,繼續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開展醫聯體相關工作。
三、組織領導
(一)醫療聯合體工作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委員:
13家鄉鎮衛生院院長
(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醫務科
辦公室主任:王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肖主任
(三)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組織協調我院醫療聯合體全面工作,制定醫療聯合體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團隊及專業團隊的組建,按照有關規定制定落實利益分配、績效管理等機制,負責醫療聯合體單位之間醫務人員下派幫扶和上派進修學習,負責縣域醫共體成員間遠程、檢驗、影像、消毒供應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醫療聯合體相關工作。
四、部門職責
(一)醫務科:
1、負責協調確定醫療聯合體成員單位派駐醫療技術團隊名單,確定醫共體單位基層慢性病聯合門診醫療人員名單。
2、為醫共體成員單位提供疑難病例會診、危重患者的救治和轉診、學科建設提供支持,對醫共體內部醫療開展情況及時向醫療聯合體工作管理領導小組匯報。
3、對派駐醫療團隊的到位情況和工作效果定期進行評估。
4、醫療聯合體醫院之間其他的醫療相關工作。
5、負責與日照市人民醫院對接,組建醫聯體。
(二)護理部:
1、負責協調確定醫療聯合體成員單位派駐護理技術團隊名單。
2、為醫共體成員單位提供護理質量檢查、業務培訓,對醫共體內部護理開展情況及時向醫療聯合體工作管理領導小組匯報。
3、對護理人員到位情況和工作效果定期進行評估。
4、醫療聯合體醫院之間其他的護理相關工作。
(三)人力資源部:負責派駐人員考勤工作,負責按照上級文件要求探討并負責實施醫共體內部人才共享方案,制定與職稱晉升相掛鉤的對派駐人員管理辦法。
(四)財務科、質量管理辦公室:負責發放派駐人員的績效和下鄉補助。負責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制定醫共體內部利益分配、績效管理、薪酬改革等運行機制建設,充分調動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確保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五)科教科:負責安排醫療聯合體醫院之間的人員進修和培訓工作,負責與醫聯體牽頭醫院對接,制定我院進修計劃并組織實施;根據醫共體成員單位提出的人才培養計劃做出培訓安排,接收進修人員,并報縣衛計局備案;鼓勵醫共體成員單位開展適宜性醫療技術,有效發揮帶教幫扶的作用。
(六)信息科:在衛計局的統一安排下,實現醫療聯合體成員單位間的信息共享,為建立影像中心、檢驗中心、藥品和消毒供應中心提供信息保障。
(七)醫保科:按照文件要求的實行“總額控制、結余自用、超支自負”的醫保費用支付方式做好醫保支付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收治參保患者或不按照規定即時報銷。
(八)派駐人員派出科室:嚴格按照該管理辦法管理派駐人員,不允許擅自安排派駐人員在派駐期間回原科室工作,如有特殊情況,應及時寫出書面申請報送醫療聯合體工作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經醫療聯合體工作管理領導小組決定后方可撤回派駐人員。
本方案由醫務科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1
根據《xx縣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xx委辦〔20xx〕xx號)和《xx省醫療保障局等四部門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醫療保障管理改革的意見(試行)》(xx醫保發〔20xx〕xx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工作目標
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簡稱醫共體)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醫療和預防有效融合,建立醫共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機制以及高效運行管理機制,實現專家資源、醫療技術、藥品保障、補償政策、雙向轉診、公衛服務上下貫通,打造優質高效、與分級診療制度相適應的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二、考核范圍
xx人民醫院醫共體、xx縣中醫醫院醫共體。
三、考核內容
重點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實、重點指標管理等內容開展綜合考核,考核內容詳見《xx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細則》。
四、考核時間
20xx年xx月。
五、考核方式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分為內部考核和外部考核。
內部綜合績效考核,由醫共體牽頭醫院制定本醫共體成員績效考核方案,報縣衛生健康局備案并組織實施;外部綜合績效考核由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組織實施,對醫共體牽頭醫院采取聽匯報、查閱資料、采集數據、現場查看等方式進行考核。
六、考核等次
考核結果分為優秀(85至100分)、良好(70至85分)、合格(60分至7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
七、結果運用
年度考核結果將作為醫共體財政投入、評先評優和職務任免等工作的重要依據,作為兌現醫保支付和激勵措施的'重要內容。
醫保基金實行“一個總額”管理,醫共體牽頭醫院制定基金節余和超支處理措施,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八、工作要求
(一)開展自查整改。各醫共體要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按照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細則,對標對表、查漏補缺、落實整改。
(二)嚴格考核標準。考核組成員要嚴格按照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細則,統一考核標準,做到公平公正。在考核完成后15個工作日內將考核結果和存在問題向醫共體反饋。
(三)各醫共體牽頭醫院要結合本醫共體實際,制定內部績效考核方案,并組織進行考核。考核完成后15個工作日內將考核結果和存在問題向各成員單位反饋,督促對存在問題整改,同時將考核結果上報縣衛生健康局醫共體辦公室。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2
為做好我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規范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根據《關于印發xx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xx醫改秘函〔20xx〕xx號)和《關于印發xx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xx辦發〔20xx〕xx號)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綜合績效考核,落實“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規范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管理,加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醫療和預防有效融合,建立醫共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及高效運行管理機制,實現專家資源、醫療技術、藥品保障、補償政策、雙向轉診、公衛服務上下貫通,打造優質高效的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二、考核組織
1、縣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緊密型醫共體牽頭醫院進行外部綜合績效考核,考核結果報宣城市醫改領導小組備案。
2、牽頭醫院負責對密型醫共體成員單位進行內部綜合績效考核,考核方案報縣醫改領導小組備案并組織實施。
3、外部綜合績效考核每年兩次,7月上旬完成上半年績效考核,次年1月底前完成年度績效考核。內部綜合績效考核,每年不少于一次。
考核采取100分制。考核總分值為90分(含)以上者為優秀等次,90分以下至70分(含)為合格等次,70分(不含)以下為不合格等次。其中出現一票否決者,直接定為不合格等次。
三、考核結果運用
1、結果反饋。績效考核工作完成后,及時下發通報將考核結果和存在問題向牽頭醫院反饋,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
2、獎懲兌現。考核結果作為財政投入、獎勵安排、職務任免等重要依據;與醫保基金包干結余分配掛鉤,原則上按牽頭醫院、各分院、村衛生室(站)631比例標準進行分配。醫保基金沒有結余的`醫共體,應由牽頭醫院安排一定資金,獎勵緊密型醫共體內鄉村醫療衛生機構。
四、一票否決制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按照有關規定,實行一票否決制。
1、嚴重違反醫療保障資金政策的;
2、發生重大醫療責任事故或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
3、嚴重違反財務管理制度和財經紀律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單位要充分認識做好績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意義,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切實加強組織實施,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確保考核工作有序推進。
(二)創新管理手段。要進一步創新管理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建立完善定期績效考核制度和相關數據信息定期報送制度。
(三)做好總結宣傳。縣衛健委要會同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緊密型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方式方法,推進我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健康發展。同時,要加強宣傳引導,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3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xx]xx號)、《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緊密縣域型醫共體建設的意見》(xx政辦[20xx]xx號)、xx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印發《xx省深入推廣xx省xx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行動計劃(20xx-20xx)》的通知(xx醫改[20xx]xx號)、《xx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政辦秘〔20xx〕xx號)和《xx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實施辦法》(xx人社〔20xx〕xx號)文件精神,結合《xx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試行)》(以下簡稱《指標體系》)和縣域醫共體實際運行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績效考核,落實“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規范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充分發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在縣域醫共體改革中的杠桿作用,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建立醫共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機制以及高效運行管理機制,打造優質高效、與分級診療制度相適應的.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要。
二、實施范圍
縣域醫共體鄉鎮分院。(其中按一院兩區運營的鄉鎮分院由牽頭醫院另行制定績效考核方案)。
三、考核方式
1、緊密型醫共體牽頭醫院組織考核,各鄉鎮衛生院制定內部崗位績效分配方案,經職工代表大會和院管會通過報牽頭醫院審核,縣衛健委備案;
2、鄉鎮分院負責對村(居)衛生室的考核,及時將考核結果報牽頭醫院。牽頭醫院實行抽查制度,每季度隨機選擇1-3個村室進行督查。
四、結果運用
年度考核結果分優秀(85分以上)、良好(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四個等次,優秀等次按績效總額全額發放(領導班子增發5%績效獎)、良好等次按績效總額的90%發放(領導班子發全院職工平均績效獎)、合格等次按績效總額的80%發放(領導班子減發5%績效獎)、不合格不予發放績效獎勵。
五、績效分配原則
1、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70%用于績效發放。
2、實行季度預發放。實施單位按季度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的50%部分進行預發放;
3、年度考核清算。實施單位根據年度綜合績效考核等次,計算本年度績效總額,年終統一清算。年度績效總額=[當年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70%]x考核等次;
4、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結余部分,按規定統籌用于醫防融合服務人員獎勵。
5、以專科特色為主(專科醫療服務收入超過總醫療收入50%)的衛生院第一年績效不超過其他鄉鎮衛生院的最高績效額,以后年份績效計入按專科收入增量的70%。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4
為推進含山縣人民醫院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根據省、市及《含山縣縣域醫療服務醫療共同體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含政辦〔20xx〕14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本縣域醫共體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建立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特別是縣域醫共體內部長期、穩定、緊密的對口支援關系。以加強人才培養和臨床專科建設為重點,提高醫院管理水平、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實現“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每年共建一個重點臨床科室、新增一項醫療技術服務項目、培養一批技術骨干、帶出一支技術團隊”的“五個一”工作目標。同時,積極探索建立上下聯動、分工協作、合作共贏的支援機制,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有效落實,使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和部分疑難復雜疾病在我縣能夠得到基本解決,切實緩解農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管理,確保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金崇保、
成員:醫共辦、醫務科、護理部、感控辦、市場部、各臨床及醫技科室、各鎮衛生院醫共體負責人
對口支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醫院醫共體辦公室。
三、基本原則
(一)特出重點,長期定點。統籌安排本縣域醫共體內醫療資源,按輕重緩急、短缺所需,分期、分重點、分項目制定長期支援計劃,建立穩定長效的對口支援機制。一是重點幫扶中心衛生院,力爭三年內幫扶一所鎮中心衛生院成功創建二級醫院;二是按照鄉鎮衛生院自身短板,有針對性的開展支援工作。
(二)目標管理,注重實效。含山縣人民醫院和受援鄉鎮衛生院,要根據功能定位,結合實際,制定對口支援工作計劃,明確支援方式、支援目標、工作指標和工作任務,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實行支援績效考核制,確保支援工作取得實效。
(三)利益共享,協同發展。建立誠信、互利、共贏的發展機制,對口支援不僅要提升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還要與轉診轉院、基層首診掛鉤,同時也與各自利益相聯系,真正做到利益共享,協同發展。
四、支援范圍
按照本縣域醫共體范圍,含山縣人民醫院支援鄉鎮(中心)衛生院有林頭、仙蹤、清溪、銅閘、陶廠及民營陶廠醫院。
五、支援工作內容
(一)制定中長期支援計劃
1、在各鎮分別幫扶設立相應臨床專業診療中心,組建專家團隊以駐點、巡回、定點等形式開展診療工作。
林頭鎮:外科;仙蹤鎮:婦產科;清溪鎮:內科、兒科
銅閘鎮:內科;陶廠鎮:內科、外科
具體支援工作計劃安排見附表1。
2.根據病人病情及衛生院工作需求,每周安排二天主治以上資質專家坐診和1次業務查房,隨時安排擇期和急診手術。
3.開展專題教學培訓講座,主要為常見病、多發病的`鑒別診斷和治療規范,其中林頭中心衛生院、仙蹤中心衛生院、清溪衛生院每兩個月安排1次,陶廠(含陶廠醫院)、銅閘衛生院每季度安排一次。
4.設備支援,對各鄉鎮衛生院及所屬村衛生院進行基礎設備和專業設備幫扶支援。
5.根據衛生院工作需求,隨時安排各臨床科室的現場及遠程會診。
6.幫助醫院管理,完善醫院管理制度,特別是醫院的醫療質量、績效考核、人才培養、財務管理等方面。
7.根據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選派護理、感控業務骨干人員對成員單位開展護理、感控業務指導,操作技能培訓,提升各成員單位護理、感控工作能力。
(二)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
1.建立師帶徒,臨床科室醫生包鎮、包村聯絡制度。實行1對N固定師帶徒關系,確定某科室、某醫生支援哪個鄉鎮衛生院、聯絡哪個村衛生室。
2.確定師帶徒關系人員、村醫及醫共體成員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建立手機、微信、QQ等信息化集團聯絡關系。
3.根據各受援醫院20xx年縣外轉診率前4位的病種,結合醫院發展需求,以重點科室建設帶動受援醫院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年內林頭鎮中心衛生院創建達到二級醫療機構水平,其他衛生院在兩年內成功創建人民滿意的鄉鎮衛生院。
4.鄉鎮衛生院共享含山縣人民醫院醫療資源。免費對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提供供應室、醫療救護車急救、醫學專業進修培訓、質量管理等資源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三)開展醫學檢驗收檢和影像遠程會診。根據各鄉鎮衛生院的實際工作需求,每周定期到鄉鎮收集檢驗及病理樣品,對本地不能開展的檢驗及病理項目由含山縣人民醫院醫院統一檢查,發縣醫院報告單。加強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縣域醫共體內的影像和心電遠程會診系統。
(四)實行雙向轉診。通過醫共體之間分級診療制度,實行雙向轉診。醫共體內的鄉鎮首診病例需轉診應首選含山縣人民醫院,需縣外轉診的也應經縣醫院審批后向指定的醫院簽轉,對一般鄉鎮能收治的病例、恢復期病例、慢性病康復病例以及腫瘤晚期非手術治療病例,要下轉到鄉鎮治療。
六、支援形式
(一)駐點幫扶。縣人民醫院根據受援衛生院實際情況,對受援衛生院薄弱科室,派出業務骨干每周進行駐點幫扶,重點對受援單位骨干人員臨床操作規程、診療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培訓,提升受援單位的診療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
(二)定期巡診。根據實際情況,縣人民醫院成立醫療巡回隊,定期在開展巡診,對城鄉居民群眾開展健康宣教和疑難雜癥診療等活動。
(三)舉辦講座。縣人民醫院定期開展醫學講座,對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醫務人員進行醫學發展新動向、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四)骨干輪訓。醫共體各成員衛生院要制定骨干臨床醫生、護理人員、醫技人員及優秀鄉村醫生輪訓計劃,定期選派骨干人員到縣人民醫院進行3-6個月的跟班進修,通過規范化培訓,進一步提高本單位骨干醫師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七、組織管理
(一)強化組織領導。含山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各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確定一名院領導分管對口支援工作,統籌協調,指定部門和專(兼)職人員負責對口支援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強化績效考核。實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績效考核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并將考核結果與醫院評價、評審等工作結合起來。每年年底接受縣衛計委對各單位對口支援工作的考核。每季度對參與對口支援的醫務人員進行量化績效考評,保質保量完成對口支援任務的醫務人員按工作量發放績效。
將下鄉對口支援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主治及以上職稱的必須條件。
(三)完善各類資料。縣人民醫院及醫共體各成員單位要加強資料管理,及時將各類對口支援資料完善、歸檔,每項工作要有計劃、有記錄、有檢查、有總結、有痕跡,特別是原始的處方、病歷、檢測報告、工作排班表、講座課件、上報材料以及支援設備的清單、發票,一定要齊全,分類歸檔,一目了然。
(四)建立對口支援信息直報制度。鄉鎮衛生院20xx年3月起,每月5日前按《對口幫扶衛生院直報表》內容,將支援單位的幫扶情況,真實、客觀地填寫后報至醫共體辦公室作為縣域醫共體考核的重要內容。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5
為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結合我縣實際和各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現狀,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采取多種方式,通過技術、服務、人員“三下沉”,實現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縣域內就診率“兩提升”,縣域外轉診率“一下降”目標,全面提升成員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應急救治水平。進一步明確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職能,建立運行有序的分級診療制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二、主要內容
(一)合理定位。
以維護當地居民健康為中心,綜合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同時加強衛生應急救治能力建設,全方位提升映秀鎮中心衛生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承擔縣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衛生管理職能和醫療保障等工作。進一步拓展試點中心衛生院醫療業務范圍,提高急危重癥的判斷和初步搶救能力。
(二)規范管理。
1.規范診療科室設置。設置臨床科室、基本公共衛生科室、醫技科室和計劃生育服務科室。
映秀鎮中心衛生院、漩口鎮中心衛生院設置急診科、內科、外科、全科、中醫科等;設置手術室、化驗室、X光室、超聲室、心電圖室、消毒供應室等。加快急診科設備配置,改善急診急救硬件設施。同時要加快醫技科室建設步伐,配置符合條件和規范的檢驗科、影像科等。
綿虒鎮中心衛生院、三江鎮中心衛生院、臥龍鎮中心衛生院、耿達鎮衛生院設置急診科、內科、全科、中醫科等;設置化驗室、X光室、超聲室、心電圖室等。加快急診科設備配置,改善急診急救硬件設施。同時要加快醫技科室建設步伐,配置符合條件和規范的檢驗科、影像科等。
其余各鄉鎮衛生院應設置急診科、內科、全科、中醫科等;設置化驗室、X光室等。加快急診科設備配置,改善急診急救硬件設施。同時要加快醫技科室建設步伐,配置符合條件和規范的檢驗科、影像科等。
設置床位按照核定床位標準,逐步增加。
2.優化藥品使用管理。按照《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及有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使用管理規定,指導成員醫院合理選擇使用藥品,嚴格規范醫務人員用藥行為,保證臨床用藥合理、安全、有效、價廉。上級醫院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幫扶或多點執業,因病情需要使用的縣級醫療機構藥品目錄的,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批后使用。在全縣逐步實現藥品的統一采購、集中配售和同質服務。
3.加強信息化建設。在上政策資金支持下配置信息化設施設備,并與縣級醫院的檢驗、影像、心電、病理等診斷中心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技術共享。統籌建設涵蓋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中醫藥、計劃生育、基本藥物、健康管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績效考核、分級診療信息管理等功能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應用體系,提高信息系統在方便居民看病就醫、實施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利用效率。并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質控等網上醫療服務,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就醫成本。
(四)強化醫療質量與安全監管。強化醫療風險、醫療安全責任意識,督促成員醫院落實《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等規章制度。在醫共體內實現優質護理服務下沉,通過培訓、指導、幫帶、遠程等方式,實現成員醫院優質護理全覆蓋。縣人民醫院組織醫療質控專家對試點醫療機構進行摸底調查,對其醫療文書、醫院感染、護理管理、檢驗質控、放射質控、藥劑管理等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醫療服務質量檢查,重點督查醫療質量與安全核心管理制度。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加強對新入職、沒有參加過規范化培訓的醫務人員的培訓,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強化對成員醫院醫療質量管理人員培養,通過每月質控帶教和上派到我院培訓學習等方式在每個試點醫院培養1-2名質控人員,以滿足院內日常質控需求。
(三)提升能力。
1.派駐業務骨干。建立定點幫扶機制,具體由外二科幫扶映秀鎮中心衛生院,外一科幫扶漩口鎮中心衛生院,內二科幫扶綿虒鎮中心衛生院,中醫院幫扶三江鎮中心衛生院。縣人民醫院結合職稱晉升等,其余各醫院定期坐診指導。派駐醫務人員或科室與成員醫院建立“1+N”的師帶徒關系,指導臨床醫療、護理等業務工作;護理部組織有經驗的護士長定期到試點醫院指導教學,通過臨床診療示范、教學查房、病案討論、手術示教、舉辦講座等形式,重點幫助試點醫院提升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醫務、護理、人事、院感、藥房、信息中心、財務等科室每月至少深入試點醫院開展1次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適宜技術推廣。通過縣鄉醫師輪換,“師帶徒”等形式,幫扶科室或派駐醫務人員每年遴選5-10項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安全、有效、經濟、方便、適用的適宜技術面向試點醫院推廣。如徒手心肺復蘇、平安接生、急性中毒的救治、腹腔穿刺術、清創縫合換藥術、病歷書寫規范等,重點提升成員醫院常見病診治能力和危重病的判斷和搶救能力。
3.組織義診巡診。我院組織各科醫生定期到鄉鎮衛生院進行義診巡診,在服務鄉鎮老百姓的同時提升鄉鎮衛生院的口碑。
4.疑難病人會診及轉診。我院和成員醫院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對鄉鎮衛生院疑難病例可通過網絡視頻、微信群、QQ群或電話等方式進行會診,責任科室可遠程實時監測整個醫療過程及指導下級醫生診療;成員醫院對縣醫院下轉患者也能全面掌握患者的診治過程更好的完成后續診療。進一步優化雙向轉診流程,建立縣鄉兩級應診、轉診疾病目錄,為醫共體內患者轉診提供綠色通道。成員醫院上轉患者前即可與對應幫扶科室、派駐醫生網絡會診或匯報病情,縣人民醫院提前做好接診工作,患到院后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就診或辦理入院。
5.人才培養。除派駐醫師外,我院將長期免費接收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到我院進修學習。業務培訓以鄉鎮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治及相關診療規范等為主。每年為衛生院培訓一批全科醫生,試點醫院醫務人員兩年內完成全覆蓋培訓。新分配到鄉鎮衛生院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學專業畢業生,須到縣醫院接受為期半年的以臨床能力為主的培訓,使其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水平。
5.開展特色科室建設。適應農村居民就近就醫需要,綜合考慮鄉鎮衛生院歷史形成的專科特色,鼓勵成員醫院在達到基本標準的基礎上,強化與縣醫院多方位的緊密合作,進一步加強特色科室建設。
(四)合理分配。
改革完善成員醫院分配制度。探索在平穩實施目標考核和績效工資的.基礎上,結合醫務人員崗位工作特點,適當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成員醫院內部績效工資分配,要向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和臨床一線工作任務的崗位傾斜,優績優酬、多勞多得,采取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和辦法。積極化解鄉鎮衛生院執業風險。按照“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商業保險公司承保”的原則,建立完善衛生院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醫患糾紛和醫療賠償問題,切實維護農村醫療秩序。
(五)簽約服務。
整合縣、鄉、村三級力量組成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采取“1+N+1”簽約服務模式(1名縣級醫院指導醫生,鄉鎮衛生院服務團隊,1名鄉村醫生),為轄區內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基本公共衛生、計劃生育技術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務。重點做好老年人、孕產婦、兒童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落實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要求,優先推進貧困人口簽約。結合實際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繼續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簽約服務工作。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動態管理和遠程監控,實現網絡就醫指導、用藥指導等,提高簽約服務效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院長為組長,分管副院長為副組長,各相關科室為成員的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醫務科,具體負責對工作的督促、協調和日常工作。按照統一運營管理、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績效考核、統一業務管理“五個統一”要求,醫務科、護理部、人事科、財務科、總務科、網管辦、藥劑科、院感、信息科等科室要加強對各定點幫扶科室和成員醫院的指導,提出建設任務,細化實施路徑和完成時間節點,理清責任主體,列出各相關科室的責任清單,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協同配合。推進醫共體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的復雜系統工程,決不是一個科室可以完成的。各科室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實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嚴格督導評估。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定期檢查督導工作機制,對推進有力、成效明顯的科室給予通報表揚,對組織不力、推諉扯皮的科室要給予通報批評,扣減獎勵性績效工資,并追究科室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責任。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 16
為加強我縣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建設,深入推動縣城內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切實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解決分級診療瓶頸問題和農村人口看病不方便、用藥不方便、醫保報銷不方便等諸多實際問題,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文件以及各級領導講話精神要求,結合我縣衛生健康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的健康為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關于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的指導方案》、省政府辦公廳《黑龍江省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黑政辦規〔20xx〕5號)以及省衛健委、中醫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我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黑衛基層函〔20xx〕100號)等文件精神,以推動構建我縣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為目標,以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為宗旨,通過創新管理機制、運營機制、激勵機制、績效分配機制等制度措施,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通過實施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醫療機構分工協作、醫保政策杠桿調節等改革措施,讓縣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實現醫療資源配置合理、醫療機構服務功能完善、患者有序就診格局,提高縣域就診率。
二、工作目標
20xx年,縣醫院、中醫院分別與勞動鎮、連豐鄉衛生院分別組建緊密型醫共體。縣域內就診率基本實現90%。
20xx年,縣醫院、中醫院與其他13個鄉鎮衛生院以及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立醫共體關系。縣域內就診率力爭達到95%以上。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原則。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衛健、發改、財政、人社、醫保、市場監督等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協同作用,研究確定醫共體試點單位管理形式、建設標準、傾斜政策等,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堅持公益性質、權責清晰原則。嚴格履行政府辦醫責任,在保持縣級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公益性的.基礎上,既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協作機制,也要明確雙方責權利關系。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05-25
醫共體建設方案06-01
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通用10篇)01-11
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精選10篇)10-29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情況匯報07-05
有關推進醫共體建設工作情況匯報范文03-24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12-05
關于醫共體工作匯報總結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