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1
十年前,四都鄉作為松陽縣整鄉搬遷的下山脫貧鄉鎮,不少農戶下山搬遷到縣城周邊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閑置,鄉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十年后,四都鄉大舉發展精品民宿,一些賢才能人返鄉創業,鄉村重新煥發新活力。調研組針關于四都鄉基層黨組織如何利用民宿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課題,展開深入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四都鄉是松陽典范的山區鄉鎮。20xx年以來,該鄉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氣候、生態資源和鄉村優勢,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精品民宿建設。截止目前,全鄉共有中高端民宿、農家樂27家,床位283張,餐位1500余個,共接待游客50余萬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突顯,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增強。
一、四都鄉民宿經濟發展的成效與啟示
(一)品質引領,政府主動作為。
一是高起點,開展計劃設計。引進國內外知名團隊參與計劃建設,先后與清華大學、哈佛大學等團隊開展緊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個知名學院的團隊聯合設計施工。在政策處理之初,村兩委干部主動參與難題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實行黨員聯系戶包干制度落實;村莊建設進度延緩,村兩委干部齊上陣,確保按時完工。
又如,20xx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過云山居試營業,三年多入住率穩定在90%以上。業主與村集體良好互動,多次參與主題黨日志愿者服務,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陽;20xx年以來,南京先鋒書店、云夕酒店、榔樹民宿綜合體等先后入駐四都,期間,村主要干部全程參與,營商環境和諧。
二是強整合,建設基礎設施。四都鄉統籌整合,全域謀劃,接合六邊三化三美、五水共治、傳統村落保護等工作,整合資金,在道路建設、村莊環境整頓、自來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優先考慮民宿發展村的配套建設,加大政府投資力度。20xx年以來,共投入政府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村莊和民宿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三是優保證,提供高效服務。如何利用民宿發展助推村集體增收,四都鄉陳家鋪村、西坑村、莊河村走出了一條盤活存量資源的道路,將村閑置房產、土地、山林等統一租賃到村集體,為客商提供優質資源。做好政策處理和要素保證工作,主動關于接民宿項目建設各階段存在的難題破解,形成鄉、村、民宿三方聯動模式,為業主提供優質服務。
(二)內涵發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當地,深挖特色。堅持高品質的計劃設計,現已營業的過云山居、云端覓境等除了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當地文化元素,鄉村特色,在保留中創新,在創新中顯品質。
二是發揮優勢,融入鄉村。一方面經過舉辦蘿卜節、鄉村音樂節、鄉村論壇、藝術沙龍等風格各異的活動以及與村民共過傳統節慶等形式,進一步融入農村、農民。另一方面村兩委邀請設計師、專家等參與村莊建設,為村莊發展把脈,聘請了王維仁、張雷、葉勝海等7人為鄉村振興顧問。
三是注重長效,打造品牌。重視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設,積極研發契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禮等,開展員工服務、禮儀等培訓,組織參加管家、廚師比賽等。
(三)強村富民,助推鄉村振興。
一是民宿帶動雙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蘇、溫州、上海、杭州等城市為主的客源市場,民宿經濟進一步壯大,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500余人,間接帶動相關行業就業1000余人,村集體年增收40余萬元。
二是民宿促進產業。經過民宿的健康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級合作社4家,全鄉生態循環農業、文化產業、全域旅游等發展勢頭良好。
三是民宿改善鄉風。隨著優秀人才的鄉村回歸和深入參與,鄉村振興講習所孕育而生,社會治理格局發生新變化,文化修復、人心修復于無聲處改變著鄉風民風。
調研組也發現四都民宿發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農業等深度挖掘不夠,功能比較單一,缺乏與生活習俗、生態資源、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質化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觀類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體現民宿主人獨特氣質、內涵,故事分享不多。
二、四都鄉民宿經濟發展的建議
根據四都鄉民宿旅游開發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調研組提出如下發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鄉村民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應始終放在鄉村振興和三農戰略的大背景下謀劃,否則就喪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確立與村集體、村民共融共生的發展意識,最終于村集體之間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產融合。要鼓勵民宿業主確立關于農業、農村、農民的行業特色、空間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識;要加強關于當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做好民宿+文化、民宿+農業等文章。
經過五年的探索和發展,四都鄉在民宿經濟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堅持以黨建引領村莊發展,在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文化復興、生態環境保護、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鄉村振興的四都模式,為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邁出了新步子。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2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扎實有序推進全市鄉村治理重點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結合我市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xxx
二、重點任務
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組織建設
1.黨建引領機制創新。整合市、鄉、村三級力量,聚焦發揮市委“一線指揮部”、鄉鎮(街道、開發區)(以下簡稱鄉鎮)黨(工)委“龍頭”、村(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三個作用”,從體制機制上著手,落實市領導、市直單位負責人、鄉鎮班子成員、村(社區)“兩委”成員、黨員干部“五方協同”責任,對應形成抓鄉促村、聯鄉包村、聯村包保、包組聯戶、結對幫帶等5個層面的責任清單,擰緊上下聯動、步步相接、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責任單位:市直各單位,各鄉鎮〕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業務專業化、支部建設標準化、黨員管理規范化、城鄉治理網格化、為民服務常態化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委黨校、市民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各鄉鎮〕
3.選優育強村級班子。重點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中儲備一批政治強、文化高、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村(社區)“兩委”后備干部。落實“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打造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引領鄉村振興的接班人隊伍。〔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委黨校、市鄉村振興局,各鄉鎮〕
4.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回頭看”。由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隊開展“回頭看”,4-6月期間,對聯系包保鄉鎮和所有村(社區)回訪調研一遍,與鄉鎮班子成員談心談話,對村(社區)“兩委”班子運行情況逐一分析研判,主要看“班子運行順不順、工作能力強不強、精神狀態好不好、群眾反映怎么樣、矛盾問題有沒有”,對不勝任不盡責的村(社區)“兩委”成員,及時調整,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各鄉鎮〕
(二)推動自治實踐,提高自治水平
1.強化村級自治能力建設。依照法定程序全面修訂村民委員會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制度。自治章程主要包括村民組織、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社會管理和教育等內容;村規民約主要包含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公序良俗、文明創建、法律義務等內容。〔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2.持續開展積分制管理試點村創建。每個鄉鎮選擇至少2個村(社區)進行試點,圍繞支部建設、鄉村振興、公德美德、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環境衛生、公益事業等細化積分指標,完善積分兌換、捐贈等激勵約束機制,引導村民參與村級治理。〔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3.完善村級重要事項研究討論機制。嚴格落實村級事務“四議兩公開”制度和村級黨務、村務、財務等公開制度,規范公開程序,豐富公開形式,實現應公開盡公開。〔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鄉鎮〕
4.健全村級民主議事協商制度。建立村民議事協商委員會,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村民議事活動,接受村民委員會工作指導、向其負責并報告工作。建立健全村級“四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組織,并充分調動各類組織發揮作用。〔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文明辦,各鄉鎮〕
(三)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治理效能
1.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打造城鄉統籌,人防物防技防結合的農村治安防控新格局。〔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各鄉鎮〕
2.實行矛盾糾紛化解層級管理。重點開展矛盾糾紛、風險隱患排查化解等工作。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鄉賢調解等力量,實現訴訟與調解、仲裁等非訴訟方式有機銜接。〔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各鄉鎮〕
3.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持續開展常態化涉 黑涉惡問題線索滾動摸排,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新途徑,廣泛宣傳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營造全民掃黑氛圍。〔牽頭單位:市掃黑辦,責任單位:市掃黑除惡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鄉鎮〕
4.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持續開展“律師三進”“三學三知”活動,廣泛開展普法惠民服務和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牽頭單位:市司法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各鄉鎮〕
5.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落實好“一村一法律顧問”,并督促法律顧問開展送法進村(社區)、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等工作。〔牽頭單位:市司法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6.實行“一村一(輔)警”。推行“農村中心警務站”工作模式,“村警”從本村(社區)“兩委”干部中擇優選擇,由派出所明確1名民警包3-6個村擔任“片警”,負責“村警”日常管理和業務培訓。〔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各鄉鎮〕
7.加強對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管理監督。制定基層小微權力規范運行責任清單,對清單內的事項實行“一事一監督,事事有回應”。〔牽頭單位:市紀委監委機關;責任單位:各鄉鎮紀委、市農業農村局〕
8.扎實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公開透明推進陽光村務,不斷夯實組織基礎。〔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四)注重德治引領,弘揚時代新風
1.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站、所建設實現鄉村全覆蓋目標,扎實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和道德典型評選活動。〔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各鄉鎮〕
2.建立完善鄉賢信息庫。實行村收集、鄉集中、市匯總,發掘全市優秀的企業家、知名人士、養殖大戶、創業青年、文化傳承人、能工巧匠、鄉村廚師、美食名家、民宿達人、釀酒師、制茶師等各方面人才,支持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牽頭單位:市委統戰部;責任單位:市民宗局、市工商聯,各鄉鎮〕
3.加強文化體系建設。對已建成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建立完善農家書屋、文體廣場、百姓舞臺等文化體育設施日常管護運行機制;組織開展送戲、送書、送輔導等送文化下鄉活動,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鞏固“文化種子孵化園”建設,建立文化種子人才庫,強化市、鄉、村三級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各鄉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市直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鄉村治理的重要意義,把鄉村治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局,做到與其他重要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將鄉村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作為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鄉村治理各項任務落實見效。將鄉村治理任務落實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對思想重視不夠、任務落實不力、工作進度滯后的,要予以追責問責。
(二)明確職責分工。市委組織部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市紀委監委機關牽頭負責基層小微權力微 腐敗等問題懲處。市委宣傳部牽頭負責農村文化和道德建設等工作。市委政法委牽頭負責平安鄉村建設等工作。市委統戰部牽頭負責鄉賢摸底等工作。市民政局牽頭負責指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設工作。市司法局牽頭負責“依法治村”建設等工作。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群團組織牽頭負責做好各自聯系群體的作用發揮工作。其他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強化組織保障。各鄉鎮要有計劃、分層次開展村干部、駐村干部培訓,引導農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積極發揮作用,指導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等圍繞鄉村治理主要任務全面開展工作。分級分類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活動,大力選樹先進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鄉村治理向縱深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3
為貫徹落實《xx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xx省xx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實施方案》、《xx市xx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指示和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xxx
(二)基本原則
1、規劃引領,統籌兼顧。堅持先規劃后建設,以實施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方案)為引領,科學確定目標任務和建設時序。加強污水治理與給排水、改廁和黑臭水體治理等工作的統籌銜接,形成工作合力。
2、因地制宜,分類治理。根據村莊自然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量、生態環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科學選擇符合本地實際的污水處理模式和技術,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防止生搬硬套和搞“一刀切”。
3、突出重點,梯次推進。堅持近期目標和長期規劃相協調,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防止脫離實際搞“大干快上”“硬干蠻干”。優先整治鄉鎮政府所在地,以及生態環境敏感等區域村莊,先易后難、由點到面、分類分步、循序漸進,穩步有序推進污水有效治理。
4、建管并重,長效運行。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推動以縣域為單位實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鼓勵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建設和運行管理。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和多元化的運行保障機制,確保各類設施建成后長期穩定運行,發揮效益。
5、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落實鄉鎮(街道)主體責任,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各方資源,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形成工作合力。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和村規民約作用,調動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農民以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
(三)治理目標
xx年底前,全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0%左右,力爭所有鄉鎮政府所在地村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進縣城周邊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一并處理;已經改廁的村莊靈活運用簡便、易行、有效的處理工藝和模式,使改廁后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全縣農村村莊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二、主要任務
(一)規劃引領,科學推進污水治理
6、開展治理狀況調查。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結合農村污水治理規劃(方案),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調查,全面掌握基本情況,包括村莊名稱、居民戶數、常住人口數量、經濟條件,村莊生活污水產生和排放量、排放去向、受納水體類別、排放要求(執行排放標準),已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處理規模、實際處理水量、處理工藝、設計(排放)標準、運維費用等,形成現狀基礎臺賬,夯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基礎。各鄉鎮(街道)于xx年5月20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將排查情況報告和臺賬(填報附件)報送縣環境攻堅辦土壤工作部。
7、推進規劃落地實施。強化規劃引領和指導,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制度,結合村莊實際,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方案)實施和落地,合理確定治理目標、治理任務、治理模式、項目布局、建設時序、資金保障等。通過規劃實施,使改廁、污水治理、坑塘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有效銜接,著力提升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二)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治理模式
8、科學確定治理模式。充分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有序推進。縣城周邊村莊等有條件的地方,采取以城帶鄉(村)模式,積極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和服務向外延伸覆蓋;人口較多、居住較為集中、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及輸水沿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附近村莊,酌情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和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站);人口較為集中,經濟條件一般的村莊在完成改廁的基礎上,要對其他生活污水收集后采用簡易生態處理;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較小或地形地貌復雜的村莊,選擇分散式、單戶式,低成本、易維護的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缺水或污水產生量較小村莊,以及暫無能力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可重點推進廁所改造,明確廁所糞污的收集處理方式和排放要求,在杜絕化糞池出水直排的基礎上,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9、靈活選擇治理技術。綜合考慮當地經濟條件、自然地理條件、人口集聚度、環境約束條件、污水產生規模等因素,靈活運用污水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等多種治理工藝。要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效益高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利用自然生態條件,采用以漁凈水、人工濕地等生態治理方式,確保治理方式經濟、簡便、適用、有效。
10、防止“一刀切”。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街道)要全域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經濟條件一般的鄉鎮(街道)要突出重點村,穩步梯次推進。
(三)突出重點,梯次推進污水治理
11、突出重點區域。在力爭完成鄉鎮政府所在地村莊治理目標的前提下,優先治理飲用水水源地附近、風景名勝區等區域的村莊,以及“千萬工程”示范村、經濟條件較好的中心村。
12、分類分步實施。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可以整體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逐步開展污水的初步收集和簡易處理,不求一步到位,在防止污水亂排亂放的前提下,預留下一步污水治理提標提質的空間。
13、把握時間節點。4月底前,各鄉鎮(街道)重點進行宣傳發動,調查摸底,確定本年度污水治理目標任務,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協調資金到位。10月底前,各鄉鎮(街道)要將任務落實到村莊及農戶,建立農戶電子檔案,并完成建設工程。12月底前,完成檢查驗收,總結經驗。縣政府將安排相關部門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市級組織人員對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復查,市直相關部門將開展抽查。
(四)統籌兼顧,形成污水治理合力
14、加強工作統籌。在工作安排、資金保障、督導落實上,生態環境要與農業農村、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財政等部門協作,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與各類“美麗鄉村”建設等相統籌;加強與脫貧攻堅工作、村莊實用性規劃,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的銜接,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15、與農村廁所革命工作相銜接。對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要統籌安排工作力量,整合使用相關項目資金,推進污水治理與改廁工作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對其他鄉鎮(街道)要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做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并為后期污水處理預留建設空間。已改廁的,將廁所糞污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點,在方案編制、技術模式選擇、設施建設維護等方面充分銜接。
(五)建管并重,確保設施穩定長效運行
16、建立長效運維機制。建立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鄉鎮為管理主體、村級組織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受益主體、第三方運維機構為服務主體的“五位一體”運維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實行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維護,鼓勵第三方運維機構按照技術托管和總承包方式開展運維管理服務,探索建立生活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建立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
17、開展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回頭看”行動。各鄉鎮(街道)要對已經建成但不能正常運行的污水處理設施(裝置)全面摸排,逐一查明原因,分類整治。9月底前,省市將組織開展一次設施運行情況“回頭看”專項行動,對出現治理設施不能正常運維的問題,將向縣政府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整改到位的,提請約談相關領導并通報批評。
18、完善信息報送制度。嚴格執行工作進度月報制度,縣級每月5日前將上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度情況報市生態環境局,12月底前上報年度農村生活污水工作總結報告。上報內容包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工作建議等情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點任務優先安排。縣政府將加強督導考核,做好統籌推動和分類指導工作;鄉鎮(街道)是組織實施的責任主體,要將此項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列入政府重大事項督查和年度目標考核,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使用、推進實施等工作,對實施效果負責;鄉鎮(辦事處)要做好具體組織實施工作。理順職責分工,明確農業農村局牽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加大資金保障。縣財政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統籌相關資金,積極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鼓勵采取整鄉鎮(街道)打包或城鄉一體的模式,建立運營補償機制,保障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投資回報。鼓勵金融機構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信貸支持力度。
(三)強化督導考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等活動,全面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考核評估。對工作成效顯著的鄉鎮(街道)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建成后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提請約談。
(四)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措施,引導村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農村污水治理,并納入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用水,從源頭減少農村生活污水產生量,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4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發展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內容,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排水體系工程建設,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注重長效,突出重點,瞄準弱點,破解難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改善農村面貌、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努力打造生產轉型、天藍水凈、綠蔭環繞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便利,安居樂業、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原則。各鄉鎮為本轄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第一責任主體,負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村(社區)具體負責推進落實。各有關部門負責督導協調和技術指導。
(二)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原則。集中開展整治行動,迅速解決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培育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三)堅持健全機制、長效管理原則。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治標與治本同步推進,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體系,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開展。
三、目標任務
(一)近期目標。全面開展農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圈、改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突出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環縣城、鄉鎮所在地、環景點周邊、國省州縣主干道、沿高速路兩側等重點區域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機制,繼續推行"戶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分級處理模式,擴大農村污水處理試點范圍,不斷提升農村居住和生態環境質量。
四、工作重點
緊緊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大力推進"四清四化"、"五改兩建"、"兩抓一控"、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一)全面開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莊周邊積存垃圾,重點是村街路口、村內主干道、農村集貿市場等關鍵地段,做到及時清運、集中填埋處理,徹底改變垃圾隨處亂扔、隨處可見的情況;"清雜物",清理村莊道路、巷道旁亂堆亂放的柴草雜物,重點防止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流、畜禽亂跑等"五亂"現象的發生;"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拆除村內侵街占道的私搭亂建,清理修整有礙觀瞻的坍塌破房、殘墻斷壁,做到路旁無亂搭亂建、道路整潔暢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雜物,清理畜禽糞便,規整院內堆放物品,做到房內院落整齊清潔;"綠化",因地制宜種植各類樹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綠地面積,完善現有綠化設施,具備條件的鄉(鎮)打造園林綠化景觀街道;"美化",對村莊建設的選材用料、建筑樣式、墻面顏色等進行規劃和提升。拆除違章建筑,整治臨街、臨路建筑立面,統一粉刷墻壁,規范村內主街道建筑色調,規范戶外廣告、路牌和公共標志。有條件的村莊加強文化廣場、文化墻、村民活動中心建設。村莊、廣場等地方可設美觀整齊的村務公開欄、宣傳欄,主要街道兩側院墻可粉刷醒目的宣傳標語,也可繪制各種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傳畫;"亮化",村莊主要道路安裝路燈,積極推廣節能燈和太陽能燈。修繕維護村內已建好的路燈等亮化設施,對已損壞的亮化設施及時更換,有條件的村實施現有亮化設施提檔升級;"凈化",重點治理村內主干道污水排放、村街路口、施工現場、集貿市場、公共場所以及公路沿線環境衛生,達到凈化要求。
(二)繼續推進"五改兩建設"工作。"改路",對鄉村道路、農村街道進行全面維修改造,基本做到主街硬化,出村道路路面平整,安全暢通,路況保持良好,逐步實現硬化道路戶戶通;"改水",因地制宜、科學有序推進農村集中連片供水,進一步提高農村飲用水合格率。加大農村供水水質監測力度,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保證水質達標與飲水安全。供水滿足用水水量和水質要求,水質合格率達到100%;"改廁",推行無害化衛生廁所,逐步改善入廁環境,采用三格池式、沼氣池式廁所等多種形式對糞便實行無害化處理;"改圈",科學規劃布局畜禽養殖業發展,合理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嚴禁在環境敏感區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小區。采取有效措施對產生的畜禽糞便、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垃圾處理方式",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裝備設施投入,繼續推行"戶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分級處理模式,做到定點收集、定時清運,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輻射范圍內管網配套建設,推進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鄉鎮建成區、中心村建立較為完善的污水、雨水收集系統,實現雨污分流;"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根據村莊人口、垃圾產生量等,配足配齊封閉式垃圾桶(箱)、垃圾運輸車等裝備設施。每個村莊有相應數量的垃圾收集點和人力垃圾清潔車,每個鄉鎮建有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轉運車。在縣內按規劃選址建1—3個高標準垃圾處理填埋場,推廣使用垃圾碳化爐或生活垃圾生物處理器等設施。加快農村專業環境衛生隊伍建設,每村100戶配備1名保潔員;每個鄉鎮配備3-5名環境衛生監督員。
(三)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按照縣域鎮村空間布局規劃和鎮村建設規劃,積極穩妥地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民居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環境。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管并重、綜合整治,突出重點、統籌發展,著力推進"美麗鄉村計劃"、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按照"三新五有"(結構體現新設計、建設采用新材料、外觀呈現新面貌,有干凈整潔的廚房、有安全衛生的飲水設施、有沼氣或其他清潔能源、有太陽能或其他淋浴設施、有衛生型廁所)的基本要求,宜改則改、宜建則建,依法依規推進特色民居建設。統籌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鎮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向周邊農村覆蓋,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5月—7月)。縣、鄉鎮要逐級召開動員會議。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動員,營造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濃厚氛圍。各鄉鎮、村結合本地實際,分別制訂切實可行的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生工程,是著力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內容。為切實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經縣研究,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住建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和環保、農辦、財政、農業、林業、扶貧、水務、衛生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綜合協調、檢查督導和年度工作安排等。各鄉鎮要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細化措施,分解責任,加強督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要結合農村工作特點,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干部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來。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著力報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的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及污染處理設施建設、設備購置等項目進行獎補,并解決農村日常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經費。要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發動農民籌資籌勞,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和農民自主投入緊密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互為補充、有機結合的良好互動關系,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步伐。
(四)科學規劃,注重管理。各鄉鎮要著眼長遠,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統籌發展、推動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與農業綜合開發、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規劃設計先行的原則,從鄉村規劃抓起,盡快編制完成覆蓋全縣的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和完善村鎮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要堅持整治環境與轉變人的觀念一起抓,突出性整治與經常性管理一起抓,通過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要強化政府管理,把長效管理工作統一納入有關職能部門和行政村的日常工作中去。
(五)強化督導,加強考核。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縣委、縣政府將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目標考核。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采取明查暗訪等方式,實行全程跟蹤,做到月調度、季通報、半年檢查、年終驗收。同時設立督辦卡,對各鄉鎮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督辦,檢查結果通報全縣。對工作扎實、成效顯著、管理機制完善的鄉鎮給予表彰;對進展緩慢、效果較差、群眾不滿意的予以通報批評。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5
農村道路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改善我鄉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增強路面通行保障能力,根據上級相關文件精神,經鄉政府研究,就20xx年我鄉村道建設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鄉通村通暢工程建設要認真貫徹落xx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于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為目的,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二、項目實施
1、通村通暢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項目已納入省交通運輸“十二五”通村通暢規劃。
(2)通過“事一議”程序,形成《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填寫《通村通暢工程開工建設申請表》。
(3)通過“一事一議”程序,自籌部分的建設資金已到位,并交鄉財政所。
(4)通過“一事一議”程序,由村民委員會選舉產生“項目建設質量監管及外部環境協調小組”、“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監督小組”,每個小組人員不少于3人,其中“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監督小組”完全由村民代表組成。
(5)已落實安全生產措施。
2、項目業主為項目所在地村民委員會,鄉交通管理站負責項目實施的指導、監督。
3、通村通暢工程建設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擬申請實施的項目,由各村提出申請,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管理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實地放線,提供標準設計圖紙(標準橫斷面圖,路面結構圖,會車道平面設計圖,擋土墻、邊溝、涵洞、警示墩設計圖等),各村在鄉交管站的指導下,按照村民自愿、民主決策、“一事一議”的方式組織實施。
4、施工隊伍由各村在縣交通部門提供的誠信施工隊伍庫中采用“一事一議”方式開展競爭性選擇產生。
5、實施項目公示制度。經批準實施的項目,必須在村委會以及施工現場設立項目公示牌,公示牌的內容包括:項目名稱,項目業主,項目實施的時間、規模、技術標準、資金籌集和使用安排,施工單位及聯系人,主要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措施,質量監督人員及舉報電話等。設立的期限從開工之日起至該項目交(竣)工驗收合格止。
6、通村通暢工程建設過程中,涉及占用土地、房屋及其他拆遷工作,由各村民委員會按照“一事一議”原則自行調整和解決,并做好群眾工作,確保施工外部環境良好,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7、通村通暢工程建設項目工期原則上不超過12個月。
8、通村通暢工程建設采用項目合同制。縣交通運輸局制定標準合同范本,規范業主與施工方權利義務。
9、技術標準:路基、路面寬度不小于4.5米,轉彎半徑不小于15米,縱坡坡度不大于12%。會車道數量每公里不少于3處,每處寬度不小于2米,長度不小于20米。
10、質量要求:
(1)路基工程:路基須平整、密實、穩定,碾壓后無車轍,路線平縱線形順適,邊坡穩定,擋土墻符合要求。
(2)路面工程:5%水泥(或石灰)穩定碎石基層厚度不小于15厘米,寬度不小于3.5米;c30水泥混凝土面層(抗折強度4.5mpa)厚度不小于18厘米,寬度不小于4.5米。
(3)排水設施:漿砌邊溝泄水斷面尺寸(不含路面厚度)不小于40厘米×40厘米(寬×高),且須m15砂漿趟底,外壁整齊高于路面5厘米且須抹面。涵洞設置須滿足排水要求,保證排水通暢。
(4)原有路線因地形地質限制、需深挖高填或拆遷較多才能滿足4.5米寬度要求的,或原有路基情況較好,不設水泥(或石灰)穩定碎石基層可滿足需求的,可由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經縣交通部門現場調查,書面批準并提出實施方案。方可實施建設。
(5)未設置水泥(或石灰)穩定碎石基層的路段,c30水泥混凝土面層(抗折強度4.5mpa)厚度不得小于22厘米。
11、通村通暢工程建設過程中,應同時設置各種安全設施、標志標牌等,減少安全隱患。
xx通村通暢工程補助標準(含上級補助資金)為:少數民族鄉40萬元/公里,項目不足資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廣泛發動群眾自籌資解決。
13、通村通暢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路基工程必須經縣交通運輸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實施路面工程。項目建設完工后,必須經鄉初驗合格,由村民委員會填寫通村通暢工程交工驗收申請表,向縣交通運輸局提出書面交工驗收申請,由通村通暢工程驗收組進行交工驗收。
14、驗收合格的通村通暢工程,交由項目所屬村村民委員會進行養護管理。
三、項目安排
xx通村通暢工程項目,在鄉政府積極爭取下,縣下達我鄉10.2公里。由于今年項目要求高,建設難度大,各村在任務下達后,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通村通暢工程項目。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6
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人居環境的惠民工程,關系群眾的安全和健康,關系xx鎮xx村的形象和競爭力。為深入貫徹落實鎮黨委、鎮政府關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決策部署,在全村全面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標
通過綜合治理,到xxxx年春節前,達到xx鎮xx村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評價體系要求,建立起覆蓋鄉鎮、村莊的城鄉環境治理和管理長效機制。
二、治理內容
(一)城市環境治理工程
1、強化環境衛生整治。全面治理環境衛生。全面加強民宅管理,建立健全“門前四包”。
2、強化環境保護工作。加強環境治理,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快污水、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二)鄉鎮容貌治理工程
1、提高清掃保潔水平。全面清理公路沿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搞好小街小巷、居民集中區居住環境治理,消除衛生死角。建立專人保潔制度,全面清理街巷、居民區、公廁、河溝、堰塘的垃圾和雜物。
(三)農村環境整治工程
開展“四清”。對村莊道路、場地、房前屋后、廁所定期清掃,重點清理房前屋后、道路、河道、溝渠的垃圾、污泥和雜物。規范家禽、牲畜飼養和清潔衛生管理,減少禽畜糞便污染,徹底治理污水亂排、垃圾亂扔等現象。
(四)公民素質提升工程
1、普及衛生和文明常識。廣泛開展養成良好公共行為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廣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衛生知識和健康知識。突出抓好未成年人衛生文明教育。開展“文明出行,平安回家”教育活動。
2、培養公民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引導城鄉居民提高環境衛生意識,摒棄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等不良行為,愛護公共設施,形成“講清潔、愛衛生、講公德”的良好風尚。
3、積極開展各種創建活動。廣泛開展衛生文明家庭、衛生文明單位、衛生文明社區等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融入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
三、工作步驟
從20xx年3月25日—20xx年2月底,分三個階段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
(一)集中突擊階段(20xx年3月25日至5月1日前)
(二)推進深化階段(20xx年5月1日至國慶節前)
鞏固集中突擊成果,初步形成城鄉環境優美、生態良好、風貌協調、庭院美化、村容整潔、民風文明的新氣象。
(三)全面提升階段(20xx年10月1日至XX年春節前)
對治理工作進行“回頭看”,查找不足,總結經驗,全面建立長效機制,使城鄉環境治理和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軌道,形成城鄉容貌整潔、人居環境改善、城鄉管理有序、城市品質提升、發展環境優化、干部作風轉變、居民素質提高的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村級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4個工作組。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制定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宣傳方案并抓好組織實施,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立體式宣傳,使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人人有責、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及時宣傳治理成效,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在全社會掀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熱潮。
(三)加強督查,嚴格問責。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嚴格考核獎懲。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明察與暗訪、專報與通報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各小組、各戶治理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7
一、目標任務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以加強黨的.建設為引領,通過保障選派幫扶干部辦公經費,提升幫扶實效,以及探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勵試點,提升待遇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筑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二、實施內容
1、保障選派幫扶干部工作經費。向鄉村振興重點村等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按規定落實選派幫扶干部辦公經費。由縣選派協調辦統一管理,主要用于辦公用品購置、報刊訂閱、公務郵寄,以及統一組織或經批準的會議培訓、外出考察差旅費等。
2、提升村級組織建設保障水平。建立完善村干部綜合考核工作體系,探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勵試點。
三、資金籌措
選派幫扶干部年度辦公經費由省市縣按4:4:2的比例分級承擔,其中,省直和中央駐皖單位、皖北三市九縣、大別山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片區縣工作隊的辦公經費由省財政承擔。省委組織部按照省級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將資金撥付至市、縣(區)有關部門,市、縣(區)按要求足額籌措、專款專用。
四、工作要求
1、健全工作機制。各級要建立健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程協調推進機制,黨委組織部門要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精心組織,加強領導。財政、扶貧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要對各項重點任務進行項目化管理,建立工作臺帳,定期分析研判,共同推進工作開展。
2、加強工作指導。各地要采取調研、調度等形式,加強工作指導,持續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促,對工作進展緩慢的地方要分級約談。省委組織部將會同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等單位跟蹤工作落實情況,確保落細落地。
3、加強資金監管。市、縣(區)組織、財政、扶貧部門要落實資金監管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經費監管機制,加強經費管理。選派幫扶干部辦公經費的管理由縣選派協調辦統一負責,定期向省、市選派協調辦報告資金使用情況。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8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四化同步”、城鄉統籌和“三農”優先的要求,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目的,以鄉村規劃建設為引領,以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以示范帶動發展為突破,以鎮村為主體,以創新社會管理為保障,著力培育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村容整潔、環境優美、基礎完善、生活殷實、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
二、工作目標
從20xx年開始,全鎮共選取王廟村、黃溝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個村莊作為“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力爭通過3年努力,到20xx年底這3個村莊通過考評驗收,全鎮“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水平有明顯提高。自20xx年起,在總結創建試點工作經驗基礎上,繼續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其他村莊,進行分類、分批整治改造建設,逐步使“美麗鄉村”建設轉入常態化。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村莊建設。
一是編制建設規劃。試點村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依據小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的要求,科學編制詳細、明確、可行的建設詳細規劃,明確在產業發展、村莊整治、農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目標和措施,規劃編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的要求,充分考慮人口變動、產業發展等因素,預留建設發展空間。既要考慮當前農民生產生活所需,又要考慮農村人口、環境的綜合承載能力;既要考慮農村水、電、路、氣、廁、衛等設施綜合配套,又要重點突出文化、衛生、環境保護等較大公共設施項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學改造提升。按照村莊建設規劃,優化村莊路網布局,合理設計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內斷頭路。結合鄉村文明行動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推進農村危房、舊房、空心房改造和墻體立面整治,裝扮美觀舒適住宅,改善農戶住房條件。推廣應用農村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配套庭院環境衛生設施,全面完成改廚、改廁。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建新房,嚴格管控無序違章建房,從嚴查處違章違規建房行為,促進村莊整體風貌協調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三是建設新型社區。把“美麗鄉村”建設和創建新型農村示范社區結合起來,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推進合村并點,集中連片規劃建設一批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示范社區。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周邊環境建設,增強社區服務農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開展村莊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達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兩側鋪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設施,形成縱橫有序、便捷舒適的村內路網。
二是提升綠化水平。加快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建設,積極倡導庭院綠化,鼓勵農民栽植經濟林木、觀賞樹木。推進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綠化,配建街頭綠地和小游園,形成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多層次立體綠化效果,村莊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對村內主要街巷及公共場所,采取各種方式實施亮化工程,有條件的村莊應安裝太陽能路燈。加強對公用照明設施的管理維護,提高夜間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凈化水平。建立村內衛生日常保潔機制,推行“戶收集、村集中、鎮街運轉、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方式,按每5-10戶不低于1個的標準配備垃圾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密閉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運車;設立環境衛生專管員及環衛清潔隊伍。同時,全面清理村莊內亂堆亂放、亂搭亂建,推行“三堆兩垛”(沙土堆、糞便堆、雜物堆、柴草垛、磚石垛)定點存放。妥善處理并積極利用禽畜糞便,鼓勵村民使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對村內主要街道兩側建筑、墻壁進行統一整潔或粉刷,合理布局宣傳欄、文化墻等,形成整潔有序、特色鮮明、實用美觀的景觀效果。整治村內影響觀瞻的陳舊電線電路,堅決杜絕亂扯亂掛現象。
六是提升飲水安全水平。加強對分散式水源的衛生防護和周圍環境的清理整治,構建戶戶通的自來水管網,保證自來水供水入戶率達100%,水質合格率達100%。做好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置,科學建設一批凈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質污染,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達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務設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基本達到“七室兩超市一廣場”標準,即具備綜合辦公室、綜合活動室、綜合服務室、衛生室、文化室、警務室、調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農資超市和村民文體活動場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學布局建設學校,鼓勵社會力量在村內興辦幼兒園、托兒所。推動金融服務網點向試點村延伸,鼓勵有條件的村設立金融服務網點,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二是完善信息服務體系。推進有線電視、寬帶村村通和戶戶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級信息綜合網絡服務平臺,開設黨務村務公開、政策信息發布、農業技能培訓、市場供需動態、社會治安管理、災害預警防治等信息服務欄目,設置村民意見建議箱,設立閱報欄、科普欄、宣傳欄、社情民意反饋欄。
三是完善“五員”服務體系。設立政策宣傳員、市場信息員、農技指導員、糾紛調解員、電教推廣員等“五員”,強化政策、農資、科技、金融、市場信息等支持,增強服務農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宣傳力度,進一步簡化費用交納、報銷、領取等手續。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建設一批農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農村養老服務水平。科學使用農村村集體收入,重點用于村集體開支、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和困難農民生活、醫療補貼等。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等財產性權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在村內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場所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實現“電子眼”監控體系無縫隙覆蓋。建立村民自治聯防組織,實現夜間巡防常態化。
(四)發展農村經濟。
一是深入推進農村土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鼓勵發展土地合作社,推進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大幅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積極培育特色集體農場、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優先在試點村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確權頒證工作,推進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改革和農村資產產權化改革。
二是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專業村。充分利用農村自然景觀、田園風光,重點建設高標準的主題農莊和農家樂。大力發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閑度假游、生態農業觀光游、民俗風情體驗游等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業,推動鄉村生態旅游業發展。積極培育農村服務業,圍繞加強產業服務,積極開發餐飲、住宿、交通等三產服務項目,適度發展短途物流、設備租賃、勞務輸出等配套產業。
三是扶持農民就業創業。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培育一批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增強農民創業就業能力,加快培育農業科技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現代職業農民。完善和落實農民創業小額貸款擔保、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農民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五)倡樹文明鄉風。
一是弘揚鄉土文化。發掘、保護、開發農村優秀民間文化資源,加強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護,推動民間傳說搜集整理、民間藝人技藝傳承,弘揚具有地域特色的農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強教育引導。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法律法規教育、“四德”教育、生態文明知識普及教育,健全村規民約,強化組織機構和制度落實,營造濃厚教育氛圍。
三是開展示范創建。突出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組織文明生態示范戶、致富創業帶頭戶、敬老模范戶、子女教育模范戶、計劃生育模范戶、“五型家庭創建”(和諧型、致富型、美好型、學習型、誠信型)等創星評比,建立動態考評機制,頒發并懸掛農戶家庭評定匾牌。結合實際開展弘揚傳統美德實踐活動,引導農民破除陳規陋習,培育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強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村民議事、村級財務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強農民理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組織建設,提高農村社會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水平,營造和諧的農村社會環境。
四、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桑村鎮“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鎮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鎮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辦事處和鎮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村建辦。領導小組抽調村建、環保、農業、林業、畜牧獸醫、水利、衛生、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業務人員組成“美麗鄉村”創建專家指導組,負責對“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機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資金,建立完善財政投入、村級自籌和社會多方支持三位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保障體系。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各創建試點村予以獎勵。要加強對涉農資金、項目的整合,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統籌管理使用”的原則,集中對創建村進行投入。要調動各方面參與創建的積極性,發動廣大群眾積極主動投工投勞,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公民投資或捐資建設,多渠道、多元化籌集“美麗鄉村”建設資金。
三是強化考核獎懲。鎮政府對創建工作開展情況和任務完成情況實行月調度、季督導、半年通報、年度考評,創建期滿總評、驗收和表彰。對通過年度考評的村兌現資金獎勵,對通過總評驗收的村,由鎮報區,由區報市命名為“棗莊市美麗鄉村”。對工作扎實、成效顯著的鎮街,給予通報表揚;對未完成建設任務的鎮街,給予通報批評,取消當年評先樹優資格,并責令繼續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創建任務。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9
一、目標任務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以加強黨的建設為引領,通過保障15個選派村選派干部辦公經費,提升幫扶實效,以及探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勵試點,提升待遇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二、實施內容
1、保障選派幫扶干部工作經費。向13個脫貧村和2個鄉鄉村振興重點推進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按規定落實選派幫扶干部辦公經費。由縣選派辦統一管理,主要用于辦公用品購置、報刊訂閱、公務郵寄,以及統一組織或經批準的會議培訓、外出考察差旅費等。
2、提升村級組織建設保障水平。建立完善村干部綜合考核工作體系,探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勵試點。
三、資金籌措
每名選派干部每年安排1萬元辦公經費,按2:2:1的比例,由省、市、縣財政分別承擔。省委組織部按照省級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將資金撥付至市、縣(區)有關部門,市、縣(區)按要求足額籌措、專款專用。
四、工作要求
1、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程協調推進機制,縣委組織部要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精心組織,加強領導。財政、鄉村振興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要對各項重點任務進行項目化管理,建立工作臺帳,定期分析研判,共同推進工作開展。
2、加強工作指導。要采取調研、調度等形式,加強工作指導,持續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促,對工作進展緩慢的地方要分級約談。縣委組織部將會同財政、鄉村振興等單位跟蹤工作落實情況,確保落細落地。
3、加強資金監管。組織、財政、扶貧部門要落實資金監管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經費監管機制,加強經費管理。選派幫扶干部辦公經費的管理由縣選派辦統一負責,定期向省、市選派協調辦報告資金使用情況。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相關文章: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9篇)11-28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9篇11-28
鄉村治理建設試點方案11-26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集錦9篇11-28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集合9篇)11-28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方案11-18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范文(通用7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