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
2、 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 萌發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二、 活動準備:
彈珠、菊花、茶葉、木耳、小木塊若干,塑料杯、小圓片,數個,紫菜一個,記錄表一張,筆一支,乒乓球一個,氣球一個,視頻一段等。
三、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樣東西,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紫菜)
你們吃過紫菜嗎?
你們吃過的紫菜和我這個一樣嗎?
泡過的紫菜和干的紫菜有什么不一樣?(出示現場泡的紫菜和干的紫菜作比較)
那還有什么東西像紫菜一樣會慢慢變大呢?
2、 區分哪些東西會變大,哪些東西不會變大
1)猜一猜哪些東西會變大,哪些東西不會變
今天我還帶了很多寶貝(出示彈珠、菊花、茶葉、木耳、小木塊)
你們見過這些東西嗎?依次說出名稱
那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到水里哪些東西會慢慢變大,哪些東西不會變大?幼兒依次猜,舉手表示
2)幼兒第一次實驗
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都在你們后面的桌子上了,呆會兒請你們去玩一玩,你們覺得去玩的是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實驗要求)
幼兒觀察,說說自己看到的.東西發生了什么變化?
那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讓這些東西變的更快更大呢?
3)幼兒第二次實驗
仔細觀察這些東西發生了什么變化?會變大的用打“√”小圓片,不會變大的用打”×”小圓片貼在相應位置
4)幼兒貼小圓片,不正確的給予糾正,正確的給予表揚
5)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表現很棒,真像個小科學家,都有一個聰明的腦袋和靈巧的雙手,剛才我們試了這么多東西(菊花、茶葉、木耳)碰到水,熱水會慢慢變大,這個現象有個好聽的詞叫膨脹。
剛才我們這些東西是看到的能膨脹,還有什么東西是看不到能膨脹的呢?
3、 擴展經驗
1)癟的乒乓球,問:乒乓球怎么啦?有什么辦法讓她鼓起來呢?
現場用熱水操作,問:為什么用熱水泡進去乒乓球就能變回原來的圓圓的樣子呢?幼兒思考
像乒乓球這樣,肚子里的空氣碰到熱會慢慢變大的現象叫遇熱膨脹。
2)出示氣球,問:有什么辦法讓氣球變的大大的呢?
3)看視頻,問:輪胎怎么啦?有什么辦法讓他股起來呢?
像氣球我們給它吹氣,輪胎給它打氣會慢慢變大的現象叫氣體膨脹。
4、 延伸,我還為你們準備了很多黃豆,我們把它到入水中,放在自然角看看它有什么變化?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嘗試進行分類。
2、樂意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蔬菜。
2、筐子五個,分別貼有果實、花、葉、根、莖。
關鍵點:能夠按蔬菜吃的不同部位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幼兒相互交流喜歡的蔬菜
1、幼兒介紹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2、集體認識,教師出示蔬菜,幼兒講述名稱。
師小結:哦,原來啊,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吃蔬菜。有的喜歡它的顏色,有的喜歡它的形狀,也有的是喜歡它里面的營養。蔬菜的營養很豐富,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愛吃。
二、介紹吃的部位,并進行分類
1、師:老師也帶了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你們來猜一猜,好嗎?(幼兒猜。)師:老師有個問題考考你們?吃蘿卜的時候是吃蘿卜的哪個部位呢?
2、幼兒了解蔬菜的各個部分。
3、出示貼有標志的`“蔬菜的家”,向幼兒一一介紹。
4、幼兒按蔬菜吃的部位分類放菜。
5、糾錯——看看有沒有找錯家的蔬菜寶寶?為什么?
6、小結:原來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要吃它的莖,有的吃它的葉,還有的吃花和果實。
三、延伸活動
1、幼兒游戲:蔬菜對對碰。
2、經驗積累:萵筍、荸薺吃的是哪個部位呢?
反思:
1、豐富幼兒對蔬菜的經驗,在幼兒操作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們能吃什么部位,讓幼兒了解之后再進行操作。
2、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在平時活動中,多創設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學會商量,合作。
3、在蔬菜營養的方面,知識還不夠全面,應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營養,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從而更好的激發幼兒喜歡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篇一:“認識日歷”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又是 幾月幾日,星期幾?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1994年全年日歷一大張作為教具(要求數字盡量寫大)。同時制作并復印供幼兒用的94年全年 日歷表,每人一張。
2.抽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
3.發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復習認讀數字1至12、1至31及序數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師自制的1994年的整張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并向幼兒介紹這是日歷,教大家學說“ 日歷”。
3.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在學習認數和數數的基礎上,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 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歷,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反復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 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4.再請幼兒看黑板上的大日歷,提出問題:一個大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 子里的數字來回答)奇怪,為什么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老師現在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凱撒的皇帝。他規定將一年365天分成 12個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單月。所以就規定單月為大月(31天),雙月為小月(30天),這樣算下來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辦呢?當時的羅馬帝國認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羅馬帝國處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凱撒皇帝就決定從二月里減少一天,即二月本應是30天,減少一天就是29天,這樣一年就是 365天了。后來凱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奧古斯做皇帝。奧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應是小月,30天,但這 個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將八月改成大月,變成31天,這樣又多了一天。于是奧古斯皇帝就決定再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少一天,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平月),這樣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歷使用至今,規定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 十二月大(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給幼兒看)。
5.假如大家不看著日歷,能不能將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說正確呢?現在,老師教小朋友一個幫助記 憶的好辦法。老師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凸出處數起,凡關節凸處為月大,凡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陷處為月小,其中二月為月平。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 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訣。要提醒幼兒,數到七月后要回到食 指關節凸出處,重新開始數八月大、九月小……。這樣七月、八月連續兩月是大月。
請小朋友模仿老師的樣子來學習這種方法,一月一月地練習,學完后試試小朋友學習的效果,先由老師提問,讓幼兒用左手食指指著左手背凸凹部分集體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別要提問七 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問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問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也可試問 能力稍差的幼兒,如不行,老師再教。
5.繼續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 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6.給每個幼兒發一張94年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報出時間,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報幾次后二人互換。
7.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學會看一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問到20xx年你們有多大?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9.老師小結,并鞏固提問(可集體或個別回答交替進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幾個月?
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10.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 時間伯伯, 你是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 從過去走到現在, 從昨天走到今天, 從現在走向將來。 時間伯伯, 叔叔阿姨告訴我們, “一寸光陰一寸金”, 我們一定愛惜你, 跟隨你的腳步, 做時間的小主人。
11.老師擺出或掛出各種日歷,進行展覽,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 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全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1.在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3.要求每個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自制20xx年日歷一張。
篇二:認識彈性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什么是彈性,知道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l、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緊帶。
2、教室桌面:彈簧、海綿、彈跳熊、高彈棉絨布玩具、橡皮筋、圓珠筆、軟橡膠玩具等。
3、室內:小沙發、高彈棉靠墊等。
4、室外: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游戲:
教師交待要求和注意事項:今天帶小朋友到活動室玩游戲,桌子上有許多有趣的東西,你們每一個人可以去取一樣玩,玩了以后你們發現了什么?感覺怎么樣?
1、 啟發提問引導幼兒認識彈性。
請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覺怎么樣?引導幼兒發言。(教師)你們按一按、壓一壓后發現這些東西會彈回來。
教師小結:一樣東西,用了力氣壓下去和按下去。手松掉后,它又會彈起來,這就叫彈性。
2、請小朋友回頭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東西? (松緊帶)請你們去拉拉,發現它會怎樣?什么道理呢?
小結:對了,有力拉拉,它變長了,放松后,它又彈回來,所以說松緊帶也是又彈性的東西。
3、 現在小朋友用壓一壓、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皮膚、頭發、毛衣、襪子、松緊袖口等)
輔助提問:你是怎么發現和感覺到的? (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感覺)
(二)啟發幼兒發現彈性與自己周圍生活的聯系。
剛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彈性的物品,接下來請小朋友自己想辦法去發現活動室時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然后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發現的?
(去掉遮布,幼兒分散活動尋找,給幼兒一定時間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師請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組織大家一一講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用拉、按、壓、捏、坐、跳、踩等動作感受到的彈性物品。
2、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許多有彈性的東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壓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種方法,都是用了力氣,所以說都是用了力后,這些東西才會有彈性。
(二)最后請大家到外面游戲場上去找一找哪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帶領幼兒到場地上去玩有彈性的運動器具)
延伸活動
1、把一些小的有彈性的東西放在科學區,讓幼兒進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還有哪些有彈性的東西。
篇三:認識夏天
活動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氣溫、天氣、水文、植物動物的生活、農業生產、人的生活等。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比較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使學生體會到,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
活動準備
1.課前觀察:當地的氣溫、天氣、河湖、池塘、植物生長情況、動物的出沒、農業生產、人的衣著等,與春天相比有什么變化。
2.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活動過程
(一)教學引入
1.提問:誰能說一說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謠回答。)
2.談話:現在是什么季節?
3.講述: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夏天有什么特征。(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比較圖中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2)分組觀察、討論: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匯報觀察、討論結果:
認識夏天的一般特點,是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夏天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認識當地夏天的.特征。
① 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 樹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樹葉茂密,桃樹結出了桃子。)
③ 田野里的莊稼有什么變化?(玉米長高,小麥成熟,開始收割。)
④ 河岸、河水有什么變化?(河岸長滿綠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開放。)
⑤人的衣著有什么變化?(換了夏裝。)
⑥孩子們在戶外玩什么?(游泳)這說明夏天的天氣怎樣?(變暖。)
(4)觀察圖片。
(5)分組討論:每幅圖說明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夏天與春天的不同。(可參照下表中的內容進行小結。)
2.比較當地的夏天與春天的不同
(1)講述:課前,你們觀察了我們這個地方在這個季節的自然情況,下面來匯報一下。
(2)匯報觀察結果:
認識當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① 我們這個地方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個同?
②我們這個地方的夏天與圖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兩個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系統進行比較,可以分別提出一些問題──天氣、河水、樹木、莊稼、鳥、昆蟲、農業生產等進行比較。)
(3)教師小結: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體的特征(例如天氣熱的程度、什么樹開花、什么莊稼和果實成熟、什么鳥飛來等)有所不同,夏天到來的早晚、延續的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國,一般來說,南方夏天到來的早,延續的時間長,天氣特別熱;北方夏天到來的較晚,延續的時間較短,天氣也沒那么熱。
這個問題的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學的局限性。
(三)鞏固練習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夏天的特征。
2.學習歌謠──夏天
此歌謠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點,教師可以參照此歌謠,根據當地夏天的特點重新編寫。這樣,學生學起來更親切,更有意義。
夏天天氣好炎熱,
天氣多雨河水多。
柳葉茂盛桃子熟,
野草開花滿山坡。
布谷鳥在樹上啼,
蟬在樹上高聲歌。
玉米長高麥收割,
小孩游泳樂呵呵。
(四)布置作業
繼續觀察我們周圍的大自然,隨著季節的推移有什么變化。
四、教學參考知識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氣炎熱,有時會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長,夜晚短;
(2)夏天,各種昆蟲,小動物都出來活動,許多鳥開始脫羽毛,有許多獸的毛也脫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長十分茂盛;
(4)夏天是農民最忙的時期,他們要進行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勞動;
(5)夏天,人們穿淺色和單薄的衣服,許多人都積極參加游泳活動。
篇四:認識調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煉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通過對調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養幼兒努力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料分類放好。
2、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卜、火腿、白蘿卜等切好分盤。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環境布置“寶貝廚房”一處。
活動過程
一、布置活動室,將調料分盤放好。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料大世界。”音樂起,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準備的各種調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并利用調料制作簡單的涼菜。
1、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料?”幼兒回答:“白糖、雞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請幼兒說出是如何知道這些調料的,引導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咸、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好的菜,請幼兒品嘗并說出菜中用到的調料。教師總結各種調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料是為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于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涂抹,減輕傷痛;涂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制涼菜。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挑選調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沖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盡量不重復。攪拌完畢之后幼兒試嘗,然后根據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咸的加點雞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請幼兒將調好的菜裝盤,為菜起名并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為:我們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調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卜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嘗,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幫爸爸和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篇五:我認識的蟲蟲
活動目標:
初步了解幼兒對各種蟲類的認知程度。
活動準備:
通過讓幼兒看書、圖片、收集蟲蟲的資料及有關的小知識。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回答――你能說出你認識的蟲蟲的名稱嗎?你能描述出他的樣子嗎?
2、幼兒回答,教師簡筆畫記錄。
浩楠:我認識菜青蟲,它全身是綠色的,愛吃青菜的葉子,是個壞蟲子。我認識螳螂,它前面有兩把大刀,身體是綠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還長著翅膀,他吃害蟲是好的蟲。我還認識七星瓢蟲,它也是好蟲子,身體像半個球,是紅色的,上面有七個黑點。
張一佳:我認識蝴蝶,它有4個翅膀,上面有美麗的花紋,他喜歡在花里飛來飛去,采花粉。范進祥:我見過螞蚱,由兩種,一種胖的,一種瘦的,他們都有須子,都有翅膀,有6條腿,有時候他會飛著走,又時候他蹦來蹦去。
豆豆:我認識西瓜蟲,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團在一起,變成個小球球。這是它在保護自己。
3、教師向幼兒介紹幾種幼兒不太認識的蟲蟲。
4、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自己認識的蟲蟲。(延伸活動)
活動效果:
秋天的草叢里到處都隱藏著各種小蟲,活動時,孩子們認識了很多的蟲蟲,如:螞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蟲、毛毛蟲、蝴蝶、蜻蜓等。通過捕捉和觀察,孩子們對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們描述很仔細。特別是對秋天特有的幾種蟲子,幼兒更加喜愛。因此,我們以探索秋天常見的幾種蟲子為重點。進一步延伸,讓幼兒在會描述的基礎上,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為我們的下一個活動:制做圖書《我認識的蟲蟲》打好了基礎。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要求: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通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室外:
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2.室內:
各種形狀的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只;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只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簽、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以及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教師:這里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一看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1)你們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狀的積木?
(2)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現了什么?
(3)為什么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動,而其他形狀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嗎?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會滾動的特點,制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提問:
(1)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
(2)輕輕推它會怎樣?
三、了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在能推動嗎?為什么?
3.請兩名幼兒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手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里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
四、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輪子
1.教師介紹手工盤里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制作輪子(幼兒每人一只紙盒做車廂,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簽的洞)幼兒將兩根牙簽穿入洞內。
2.請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簽上,即成一輛汽車。
五、幼兒帶自制小汽車到室外自由玩耍。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準備的材料充分,合適,吸引了幼兒的興趣,所以后面的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了解輪子的特點時,我通過操作、比較,引導幼兒理解了輪子做成圓形更省力的原因。
在回憶日常活動中還看哪些地方有輪子時,開始幼兒思維比較緊,大都說是各種各樣的車,直到后來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思維更加開闊,說了黑板、鋼琴、行李箱、窗簾、推拉門等。
整個活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難度不是很大,旨在引導幼兒總結生活經驗,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奧秘。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牙齒的分類與作用。
2、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幼兒的笑臉照片、小鏡子
活動過程:
1、播放幼兒的笑臉照片。
(1)每當我們笑起來的時候露出白白的牙齒真好看,牙齒是我們重要的器官之一,你有認真觀察過你的牙齒嗎?
2、請幼兒用小鏡子自主觀察自己的'牙齒,引導幼兒在觀察時使用的不同觀察方法。
(1)你能看到牙齒的幾個面?你看到的每個面是怎樣的?
(2)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
(3)你的牙齒有幾種牙齒呢?每種牙齒有幾顆?都長什么樣?長在什么位置?
3、出示牙齒圖片,了解牙齒的分類與作用。
(1)門牙切牙又扁又平好像一把鏟子專門負責把食物咬斷。
(2)門牙旁邊的幾顆尖銳的牙齒叫犬牙,又稱為尖牙,它好像又短又尖的小刀,當你吃肉的時候用它來撕裂食物。
(3)口腔后面有很多大牙,叫磨牙,好像一副小磨子的上下兩片,這種牙齒最適合磨碎和嚼爛食物。牙齒不僅能咀嚼食物、幫助發音,當人們講話和微笑時,整齊而潔白的牙齒,更能顯現人的健康和美麗。
4、學習怎樣保護牙齒。
(1)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配合牙齒模型,教師講解正確的刷牙方法。
(2)知道碳酸飲料會對牙齒造成損害,少喝碳酸飲料。
(3)換牙時及時拔掉乳牙讓恒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活動延伸
堅持每天口腔牙齒保健,注意用牙衛生。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換牙期,教師能及時地為幼兒提供跟牙齒有關的的教學活動是有助于幼兒及時了解自己的牙齒。
通過觀察發現等變化讓幼兒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兒有對保護牙齒的意識。
用通過照鏡子,觀察等方法讓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從幼兒生活中的自己來作為學習探究的對象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獲取有關陀螺轉動的具體經驗,知道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探索發現陀螺旋轉的各種相關因素。
3、嘗試自制陀螺,激發對運動方式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陀螺(現成購買和自制都可以)幼兒人手一只。
記錄紙、筆人手一份。多種制作陀螺的材料,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陀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問:這是什么?你們玩過嗎?你玩過什么樣的陀螺?(木頭的、擰的、電池的、發條的等)
2、怎樣使陀螺旋轉起來,每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二、幼兒玩陀螺,在玩玩、講講、比比中探索影響陀螺旋轉的因素。
1、提出要求:
(1)找同伴說一說自己的陀螺是什么形狀、什么樣?陀螺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不一樣?(如:花紋、材料、顏色不一樣,陀螺的下面都有一個尖尖的東西等)
(2)玩一玩,陀螺旋轉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
(3)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想一想為什么陀螺會轉?
2、幼兒結伴游戲,記錄游戲結果。
3、交流記錄情況,談談影響陀螺旋轉時間長短的`因素。
4、探索發現:一樣的陀螺轉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
設疑討論、個別幼兒比賽、驗證。
小結:陀螺應有中心支撐點,旋轉應有力度,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用力的大小、方法有關系。
三、制作陀螺,深入探索。
1、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看一看有什么?它可以做陀螺的什么?
2、幼兒旋轉自制的陀螺,討論交流自己的制作方法。
小結:制作陀螺時,旋轉面應以支撐點為中心對稱。那樣陀螺旋轉才穩,旋轉的時間也長。陀螺轉起來還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呢!
四、看多媒體展示,拓展幼兒經驗。
1陀螺轉起來真好玩,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會轉?
2、除了轉陀螺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轉,一起來看一看(車輪、摩天輪、電扇、旋轉木馬、旋轉門等)
五、活動延伸:
除了轉陀螺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轉,如硬幣立起來可以轉,乒乓球剪成月牙狀也可以轉,小朋友可以去找一找,玩一玩。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離的現象。
2.大膽地探索讓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樂于積極探索,細致觀察比較。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記錄紙、筆、筷子、熱水、洗潔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油和水,運用各種感官初步感知其特點。
引導幼兒看顏色、聞氣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們面前都有2個杯子,杯子里裝的分別是什么?
2.杯子里裝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結:對,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實驗:觀察油水分離現象。
1.猜一猜把油倒進水里,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2.幼兒實驗、觀察。
把油倒進水里,你發現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項:倒的時候小心點別倒到外面,如灑了及時用抹布擦掉。)
3.小結: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兩層的,油和水是分離,油總是在上面,水總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讓油水相融。
1.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它們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種材料進行集體猜測
這里有筷子、熱水、洗潔精三種東西,你們認為這些東西可以讓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嗎?(教師進行記錄)
3.幼兒實驗、觀察,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紙上。(提醒幼兒操作一個記錄一個以免忘記實驗結果)
4.交流實驗結果
小結:原來,洗潔精可以幫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變成了白色的液體。
四、聯系生活實際
1.除了洗潔精,還有什么可以讓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2.觀看視頻(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漬)
3.小結:原來像洗潔精、洗衣粉、洗衣液這些洗滌用品都能讓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幫助我們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漬洗干凈呢!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設計意圖:
新鮮的事物總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戰斗陀螺》的動畫片讓無數的孩子如癡如醉,戰斗陀螺更成了小朋友們愛不釋手的玩具。自由活動時間,小朋友們都急著拿出來玩兩下。玩的過程中,我發現小朋友們在議論紛紛,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它為什么能夠不停的旋轉?”“為什么有時轉得快,有時轉得慢,有時轉的時間長,有時轉的時間短?”“為什么轉動時,我們看不清上面的花紋?兩個金屬陀螺碰撞時為什么能夠產生火花?”等等。大班的孩子對轉動現象已經不陌生了,在他們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本次的活動正是從幼兒的生活實際中生成的,它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力求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探索,交流,激勵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積累旋轉的知識經驗。
2、在操作中發現了解物體旋轉的原因。
3、探索讓物體旋轉的方法,嘗試根據不同的旋轉原因進行分類。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可以旋轉的物品、圖片。
人力:風車、拉線小風車、音樂盒小風車、陀螺、戰斗陀螺玩具、時鐘、大轉盤、小童車、回旋鏢、地球儀、飛盤、溜溜球、果汁機、球、呼啦圈、輪胎、風火輪
風力:風車、跳舞娃娃、旋轉木馬。
電力:電子鐘、電動釣魚盤、電動燈籠、電動螺旋槳、錄音機磁頭。
水力: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飲料
圖片、掛圖:方向盤、車輪、鑰匙、風扇、水龍頭、削皮機、洗衣機、水車、大風車、微波爐、攪拌機、龍卷風、旋渦、紡車…
2、每桌一盒水彩筆、若干張作業紙。
3、實物投影儀、展示板、膠水、抹布。
4、認知準備:有關物體旋轉的知識。
5、錄象片斷《生活中的旋轉》
活動過程:
1、活動前引導幼兒收集相關信息。
請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哪些東西可以旋轉,將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圖片帶到幼兒園來。(豐富的操作材料是順利開展科學探索活動的保證。而來自于幼兒周圍生活,由幼兒親自收集的材料,不僅能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使幼兒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培養幼兒真正熱愛科學的品質。因此我們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收集大量的能旋轉的物體,收集的過程也是一個質疑和探索的過程。)
2、分組探索《怎樣使物體轉起來》
小朋友回家后收集了許多可以旋轉的物品。現在請你們試一試怎樣才能使它們轉起來?(幼兒自由探索怎樣使物體轉起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物體旋轉的原因,鼓勵幼兒用較流利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環境,幼兒運用自身多種感官進行探究,尋找答案,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終關注幼兒的探索過程,根據他們的需要及時提供適當的幫助,不斷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兒進行更深層的探索。活動中,一位幼兒發現用吸管攪動飲料,可以使飲料轉起來,實驗完他把吸管扔下準備離開,這時老師發現吸管也跟著旋轉起來,而該幼兒卻沒有發現這一現象。于是教師適時的引導他“你再看一看,現在出現了什么現象”,激發了幼兒深入探索的興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隨著水的旋轉可以不停轉動”。)
3、交流討論《怎樣使物體轉起來》
(1)、同伴間自由交流。
你們互相講一講,你玩了什么東西,是怎樣使它旋轉起來的?
(“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后、討論之中形成的。”通過剛才的探究操作,每個幼兒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他們渴望表達和交流,并在觀點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構建新的知識與經驗。因此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討論環境,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與結果,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通過“你發現的秘密真有趣”“還有別的想法嗎”等鼓勵性語言,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一個人觀點和想法的接納與認可,從而更加積極踴躍的參與討論。在相互交流討論中,三個小朋友圍繞“怎樣使風車旋轉”各抒己見。第一個小朋友說“我用手不停的撥風車,它就轉起來”,第二個小朋友馬上大聲的說“我在奔跑,風車也能不停的旋轉,我用盡力氣拼命地跑,風車就轉得飛快”,第三個也不甘示弱“我把風車放到空調前面,空調吹出的風使風車不停的轉呀轉”…… 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見解,在相互交流討論中豐富了生活經驗;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發現。
(幫助幼兒進一步理清講述思路,使幼兒更深入的了解一些較典型的旋轉現象,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如:大部分幼兒只是簡單的認為是人使車輪轉動起來的,教師通過“人并沒有碰到車輪,車輪為什么會轉?”“腳蹬帶動哪兒轉了?”“鏈條使哪兒轉了起來?”等問題,逐步深入的引導幼兒發現“人轉動腳蹬,腳蹬帶動鏈條,鏈條帶動車輪旋轉”這一復雜的現象。還有一位小女孩發現自己旋轉后,裙子飄舞起來,象站在圓圓的荷葉上,她高興地大聲嚷嚷:“我是個荷花仙子。”)
4、引導幼兒討論物體旋轉的原因,并進行簡單的小結。
(幼兒根據剛才的探索發現對物體旋轉的原因進行了分類歸納:電力、風力、人力、其他)
5、幼兒設計標記。
用什么標記能表示電力、風力、人力和其他旋轉的原因呢?
(幼兒通過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出了“電力、人力、風力、其他力量旋轉”的不同標記圖,如:有的幼兒結合生活中見到的.高壓電線上的警示符號,設計了相應的符號表示依靠電力旋轉的標志圖。)
6、幼兒共同推選大家認為比較合適的標記符號,將標記貼到展示板上,并將自己手中的圖片分類按標記粘貼到展示板上。(幼兒按旋轉原因分類的過程就是一個鞏固復習新知識的重要環節。)
8、觀看錄象《生活中的旋轉》
剛才小朋友找到了這么多使物體旋轉的方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旋轉,它們旋轉有什么作用?(科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為幼兒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實際背景,才能使幼兒感受和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容對自我的意義,也才能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引導幼兒了解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將幼兒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相結合,通過回憶生活中哪些東西會旋轉,幫助幼兒拓展了相關經驗,了解到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幼兒發言積極踴躍,有的說:“我家的電風扇會轉,能讓我覺得很涼快。”有的說:“我家的鬧鐘會轉,它能告訴我幾點了,還能準時叫我起床。”還有的說:“果汁機會轉,能讓我喝上甜甜的果汁。”愛跳舞的小朋友還說:“花樣滑冰運動員的旋轉,動作輕盈,真美!”)
9、活動延伸
活動區探索活動,讓它們都轉動起來。(幼兒到活動區操作探索,思考運用老師提供的輔助材料,動腦筋想辦法讓物體旋轉起來,幫助孩子養成動手實踐的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活動評價:
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給予幼兒充分的動手操作實踐,以及和同伴交流討論的時間,努力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時刻關注幼兒的活動。活動中及時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整個活動以疑激趣,以趣激學,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效實現了師生的互動作用;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變被動為主動,主體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和求異思維,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設計意圖:排序指的是將兩個以上物體,按某種特征上的差異或一定的規律排列。它是一種連續的比較,建立在對兩個物體比較的基礎上。通過排序可以促進幼兒分析、比較能力的發展。中班幼兒喜歡小動物,因此,我以“小動物參加運動會”這一游戲情景引導幼兒發現規律,有序排列,富教育于游戲,為了解決重難點,我首先設計示范了幾種有規律的排列,幼兒有了一定的排列經驗,再引導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排序,給禮物進行裝飾遷移經驗,檢查幼兒掌握情況,以檢視目標達成度。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操作及觀察活動,發現兩種物體間有規律的排序現象,感受規律排序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課件,頭飾材料:長條紙、紅綠色小圓片,分組操作材料:第一組(木珠、繩子),第二組(花環帶、花),第三組(腰帶、印章、印泥)
活動過程:
第一次操作探索,鼓勵幼兒自由排序,重點發現ABAB規律。
操作課件引出活動內容,請幼兒動手做頭飾,鼓勵幼兒自由排序。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頭飾,引導幼兒發現按規律排列,做出來的頭飾特別漂亮。
二、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不同的排序規律AABB,AAB,ABB。
1.出示小貓、小狗和小兔的頭飾,引導幼兒發現其排列規律。
2.小結:小動物的頭飾可真美,而且還藏著這么多規律在里!我們把這種按規律排列的方法叫做排序。
三、第二次操作,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序,鼓勵幼兒創新規律。
1.介紹操作材料,請幼兒利用材料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糾錯。
3.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裝飾品給后面的客人老師欣賞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排列的。(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客人老師。)
4.誰來給大家看看你做的裝飾品,說說你是怎樣排列的?
5、小朋友真聰明,做的裝飾品上的花紋排列得又漂亮又有規律,真棒!我們戴上去參加舞會吧!(幫助幼兒帶上,隨音樂自由舞蹈)
四、延伸活動: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律排序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今天我們做的裝飾品上的花紋顏色都是有規律地排列的,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上是有規律的排列的呢?(幼兒自由講講)
2.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請你仔細看看有什么?,它們的花紋或者顏色是怎么排列的?
小結:呀!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東西上的花紋顏色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的,有了這些圖案,我們的生活更美麗了!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設計意圖
芽苗菜作為富含營養、優質、無污染的綠色保健食品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大眾餐桌上的常見菜。在日常的交流中,也常常聽到孩子們討論家里吃的芽苗菜品種、味道。雖然孩子們對芽苗菜并不陌生,但在談話中卻發現他們對芽苗菜是怎么種出來的,一無所知。有些孩子認為是用泥土種植的,有些孩子認為是用沙子種植的,為了豐富孩子們的對水培蔬菜的感知經驗,根據《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依據,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芽苗菜的種植流程。
2.能用圖畫或其它的符號記錄動手種植的過程。
3.喜歡操作和實驗,并樂在其中。
重點難點
1.能感知和發現芽苗菜的種植流程
2.通過動手動腦實驗操作,體驗種植,并用圖畫和符號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1.幼兒與父母一起進行“芽苗菜大搜索”并完成記錄表、種植盤、種子、噴壺、紗布
2.附“芽苗菜大搜索”記錄表如下:
芽苗菜大搜索
富含營養、優質、無污染的綠色保健食品——芽苗菜,是怎樣種出來的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我找到的芽苗菜
(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我吃過的芽苗菜
(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能長成芽苗菜的種子
(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芽苗菜怎么種植(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
活動過程
一、分享“芽苗菜大搜索”的結果
1.分組分享搜索結果。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根據自己的記錄表講述自己找到的`芽苗菜、能長成芽苗菜的種子。小組長進行記錄匯總本組找到的結果。
2.集體分享匯總搜索的結果。
每組請一位幼兒代表發言,分享自己組匯總后的結果。在幼兒進行分享的過程中,請一位幼兒根據大家搜索到的情況在黑板大的“芽苗菜大搜索”表格內進行增添內容。
3.統計完成根據增添后的表格進行小結。
二、探索芽苗菜的種植流程,并用圖畫或其它符號進行記錄
1.讓知道的幼兒介紹種植盤、種子、噴壺等工具正確的使用方法。
2.解讀記錄表,讓幼兒了解記錄表表達的內容,記錄的形式等。
3.讓幼兒想一想自己將會怎樣進行種植。
4.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盤子、種子等開始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操作實驗。
5.幼兒邊操作邊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6.幼兒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老師進行巡回觀察指導。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老師先由淺入深地進行引導,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和疑惑。
三、分享種植的過程
1.請個別幼兒分享自己種植的流程和記錄的方法。
2.教師進行小結.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都用了自己喜歡的方式種植芽苗菜,如有的小朋友是這樣種的:第一,清洗種子;第二,將種子鋪在網格盤上,去除壞的種子;第三,蓋上紗布;第四,在紗布上噴水……你們有各種不一樣的種植方法,真棒!哪種種植方法的芽苗菜會長得又快又好呢?接下來,我們一起觀察記錄就知道了。
活動總結、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因為有了充足的前期準備“芽苗菜大搜索”活動,孩子們能樂在分享中、樂在探索中、樂在記錄中。
在種植活動完成后,我們將會引導孩子們繼續去觀察、記錄和分享自己每天的發現,引導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各種種植方法芽苗菜發芽的時間、長頁的時間、長勢等相同與不同,引導孩子根據觀察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大膽猜測答案,鼓勵孩子繼續用自己喜歡的畫畫或符號記錄的方式進行記錄。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所強調: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能力。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前評析:
一天早晨,寬寬帶來一個不倒娃娃。孩子們立刻對這個倒不了的娃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圍在娃娃的周圍觀察著議論著。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會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結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來。孩子們百思不得其解,臉上寫滿了疑問。我及時抓住幼兒的好奇心,組織幼兒進行了科學探索活動《不倒的奧秘》。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說說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不倒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
孩子們饒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里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里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朋友爭先恐后的舉手,有的說不倒娃娃頭小腳大;有的說娃娃沒有腳,娃娃下面是圓的;有的說不倒娃娃永遠倒不了;還有的小朋友感覺不倒娃娃有點重。
(二)進行比較(發肚子里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才發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師:小朋友你現在發現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發現兩個娃娃一模一樣,有的小朋友發現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發現后發的不倒娃娃很輕。
(三)開動腦筋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為什么前面發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發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說不倒娃娃肚子里有東西 ,有的小朋友說因為前面發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時肯定了幼兒的`一些想法。
(四)動手嘗試師:那給娃娃肚子里放什么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試一試。
幼兒打開后發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結果發現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現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現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后發現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現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才會倒了再站起來。
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并進行再次嘗試。
(五)交流結果師: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爭先恐后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現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后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
師;誰發現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六)看看構造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部結構。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發現秘密師:小朋友現在你發現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嗎?
幼兒總結: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探索。
3、準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制不倒翁教師評析:
《綱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科學探索活動《不倒的奧秘》源于幼兒對不倒娃娃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大膽嘗試,樂于交流。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通過發現問題、進行比較、開動腦筋、動手嘗試、交流結果、看看構造、發現秘密七個環節使活動內容層層深入,有利于幼兒不斷探索、驗證,自己發現不倒娃娃不倒的秘密。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按磁鐵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3、激發幼兒的探究欲,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鐵,一份記錄紙,水彩筆人手一支,能被磁鐵吸的東西和不能被磁鐵吸的東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活動課題。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2、老師這里還有一位新朋友呢,我們把它請出來吧,(老師出示磁鐵)你們看它是誰呀?它也想來找好朋友呢!你們猜猜看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猜測。
3、小朋友們猜了這么多材料寶寶(教師出示準備的材料)老師這里也有一些材料寶寶,(老師介紹材料的名稱)我們來猜一猜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的猜測(幼兒猜了之后要自己說猜的是什么東西)。
那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在我們3個人一組動手實驗一下,把是磁鐵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間的紅色小框里,不是磁鐵好朋友的還是放到原來的'盆里。
要求:記住自己放的是幾號籃子。
下面的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個代表把籃子交給老師。
我們先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找到的磁鐵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請一組的小朋友全部講完)。難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鐵的好朋友了嗎?我們來試一下。(師拿磁鐵到每組的盆里試一試)
二、引導幼兒幫助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變成能吸起的東西。
1、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好朋友,聽!是誰在說話呢,喔,我聽清楚了,原來是桌上盆里面的寶寶們在說“我們也想和磁鐵做好朋友,請你們幫我們想個辦法和磁鐵做好朋友吧!”誰來說說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幼兒想辦法講述。我們知道這個小籃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鐵的好朋友,請它們來幫幫忙吧。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樣展示操作。(如:我們看這張紙不是磁鐵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籃子里面的材料來幫助它,師示范,然后記錄在記錄紙上。)
2、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紙,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需要幫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幫助它的就來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組派一個代表來拿你們的小籃子,還是回到你們原來的桌上試一試,然后再記錄下來,試完一樣再試一樣。幼兒三人一組動手操作,老師巡視。
3、操作交流:幼兒展示動手操作的記錄表。你們都幫這些材料寶寶想出辦法來了嗎?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來幫助它的。例:用**幫**,有沒有其他辦法,看看別的小朋友的記錄紙誰用的辦法多(如有爭議可在集體面前示范)
三、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們還幫助這些本來不是磁鐵好朋友的東西變成了磁鐵的好朋友,你還能在我們教室幫助磁鐵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嗎?讓我們出發去找找看吧!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時科學《磁鐵找朋友》,磁鐵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今天的科學活動主要讓幼兒對磁鐵的想象感興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狀的磁鐵都能吸鐵和鐵制品的特性。讓幼兒借助對磁鐵的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幼兒用磁鐵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鐵的性質,幼兒再通過自己的觀察結果,會生成很多有關磁鐵的問題。充分讓幼兒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發現問題。特別是我在問他們為什么不能吸布條時,有幾個小朋友告訴我說,我能吸住布條,從而使讓我能為下一步隔著物體吸鐵有了明確的指引。
在實驗操作時,小朋友能認真參與到實驗中,但是出現過于關注實驗,等實驗結束后,才發現忘記記錄了。說明小朋友還不太習慣記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記錄這種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讓小朋友多記錄。
在活動結束后,我將磁鐵放入區域活動中,在區域活動時,很多小朋友拿著磁鐵去找好朋友,教室里、走廊上、活動室、午睡室。每當他們找到磁鐵的朋友,他們都會興奮不已。我請小朋友到家里再找找磁鐵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來分享。通過這樣的探索活動,小朋友就知道鐵和鐵制品都是磁鐵的好朋友。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小黃魚的外形特征,了解魚身體各部位的作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條小黃魚;
2、解剖工具:小刀、砧板、抹布、水盆等;
活動過程:
1、用謎語語引出主人公——小黃魚。
“小朋友們,我們的教室今天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生活在水里,尾巴好象一把小扇子,還會吐泡泡,你們猜猜它是誰?”
2、出示小黃魚,請幼兒認真觀察其外型。
(1)討論:小黃魚是什么樣的。
(2)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結果作補充,講解小黃魚各個部分器官的名稱。
3、幼兒操作:解剖小黃魚
(1)你發現了什么?
(2)請幼兒猜想:小黃魚各個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3)教師逐一講解小黃魚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著重講解魚是利用尾鰭的擺動作動力向前游動的,背鰭保持平衡等。
4、隨《小魚游》音樂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幾種常見電話,了解電話的發展、性能、功用及使用方法。
2、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增進幼兒的交往,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重點:
了解電話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活動難點:
了解現代通訊設備的重要性和優越性,鼓勵幼兒發明創造,積極尋求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
1、一組情境表演《該怎么辦》。
2、教具:自制電話兩部、大哥大、“小靈通”手機、磁卡、IC卡、一元硬幣、磁卡電話圖片、IC卡電話圖片、可視電話圖片、自制小電話(包括有線電話、無線電話兩種)若干、磁鐵。
3、學具:酸奶盒30個、1米長細管(或毛線)15根、曲別針、大牙膏盒20個、細棍20根、水彩筆10盒、大泡沫板、白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看一組情境表演《該怎么辦》,引出電話。
提問: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幫小紅,讓她盡快和媽媽通上話。
(二)基本部分:
1、圍繞情境表演,拓展談話:電話有什么功用?
2、配合實物及圖片,講解電話發展歷史、發明者及電話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1)簡要介紹通訊手段的發展及電話的出現。
(2)結合實物及圖片,講電話的發展、種類、構造和使用方法。
A、從有線電話到無線電話,從單色電話到多色電話,從大電話到小電話,總之,電話變得更美觀、更方便、覆蓋范圍也更大。
B、請幼兒參與操作,共同探討電話的構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C、介紹幾種應急電話:110、119、120。
如:明明的奶奶生病了,該怎么辦?
(三)結束部分
游戲:《傳電話》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分別向兩組小朋友的.第一個人悄悄地講一句同樣的話,喊:“一、二――開始!”再一個接一個地向后傳,各組最后一人報傳話內容,哪組傳得又快又準則為勝。
(四)延伸:
1、從“小博士的電話”引出短小故事《蝸牛城的故事》。
2、啟發幼兒開動腦筋,當一個“小小發明家”,發明出更先進的電話,更快更準的通訊設備,送給蝸牛城的市民。
3、幼兒自制通訊設備。
教學回顧:
通過新穎多樣的教學形式,采用游戲法、實物演示法、引導發現法、操作法,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變枯燥的科學知識為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寓教于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原則,便于幼兒接受掌握。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動手摸摸、開開、玩玩,初步了解鎖的結構、特性和用途。
2.知道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懂得要愛護鎖、保管好鑰匙。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常見鎖(與幼兒人數相等:鑰匙和鎖分開)。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客人鎖寶寶,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師: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師以鎖的口吻說話)大家好,我是鎖寶寶,今天我帶來了許多小伙伴到這里來和大家做游戲,你們歡迎嗎?鎖寶寶的朋友在哪里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
2.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區域。
二、探索活動一:了解各種鎖的用途。
1.師:請小朋友找一個你認識的鎖寶寶做游戲,然后請你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樣子的鎖,在哪里見過。
2.幼兒分散活動后集中討論。
3.師:鎖的用處可真多,可以用來鎖門、鎖車、絲哦鑰匙那人們為什么要用鎖呢?
4.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門上裝了鎖小偷就不能進去偷東西了,裝了鎖的抽屜沒有鑰匙的人是大不開的,裝了鎖的自行車、汽車就安全了。
三、探索活動二:初步了解鎖的基本構造。
1.師:鎖寶寶的`本領真大,你們知道嗎?它身上還藏著許多秘密呢?想知道嗎?那就請大家再和鎖寶寶玩玩,仔細地看看、摸摸、開開、關關,把你的新發現告訴大家。
2.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鎖進行探索、討論。
3.集中討論后,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結合鎖的示意圖。引導幼兒認識鎖身、鎖舌、鑰匙孔。
4.師:你們誰會打開這把鎖的?
5.師示范講解幾種鎖的打開方法,讓幼兒懂得開鎖時需要轉動鑰匙,關鎖時有的需要鑰匙,有的不需要。
四、探索活動三: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1、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換一把鑰匙能打開同一把鎖嗎?
2、師:有的小朋友說能打開,有的小朋友說不能打開,這樣吧,我們現在來玩一個換鑰匙的游戲,請你用自己的鑰匙去打開旁邊小朋友的鎖,看看能不能打開。
2、幼兒動手操作。
3、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每把鎖里的秘密不一樣,所以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
4、師: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看來我們的鑰匙千萬不能弄丟。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把鑰匙弄丟了會怎樣?
五、探索活動三:怎樣迅速的給鎖找上相匹配的鑰匙
1.游戲:比比誰最快。
2.引導從鑰匙的顏色、大小、標志上識別。
六、游戲:開啟百寶箱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大班03-03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3-30
大班水的科學活動教案12-13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1-12
大班紙科學活動教案03-31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動物01-22
大班科學活動光與影教案04-14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3-07
大班科學活動《彈性》教案03-07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熱】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