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目標的理解:
目標的選擇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符合《綱要》中對大班科學領域的要求,具有直觀性、科學性、實踐性,通過對物質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官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過程中來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目標強調了幼兒科學認知能力,科學情感和科學意想的培養,為幼兒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本目標一課時完成,目標重點為了解污染影響健康,難點為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內容分析: 內容的選材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注重趣味性,通過一個地球上的故事發出疑問,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豐富活動內容。內容可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和游戲心理要求,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設計思路:
通過故事導入提出疑問激發幼兒認識興趣、探索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提供豐富的方法進行活動。在認真的研究和探索中逐層遞進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讓幼兒了解煙塵、廢氣、廢水對空氣的污染,影響人和動物的健康。
2、知道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環境,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清水、污水各一盆、小魚兩條、香煙、小房子(自制)
知識材料:地球上的故事、課前帶幼兒觀看生活區垃圾堆、有關地球的環保錄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地球儀,引出故事。
1、出示地球儀問:這是誰的家?
2、小結:這是地球,是人類動植物的家。
3、地球上的故事——森林里住著一群快樂的小動物,一天森林里突然冒出了黑煙,他們喝的河水也變了色,許多小動物都暈倒了,還有一些小動物紛紛逃走了,躲到了別的地方,發生了什么事呢?
二、實驗活動教師:“咦,小動物為什么會暈倒,又為什么要逃走呢,現在我們來做兩個實驗”
1、出示一盆清水、一盆污水,讓幼兒從顏色、氣味和透明度來觀察進行比較,把兩條小魚分別放在清水和污水中,觀察小魚的不同情況。
2、出示自制的小房子,把燃著的香煙放在小房子里,過一會讓幼兒觀察小房子里冒出煙霧。
三、播放錄象: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污染給地球造成的危害,給人類造成的危害。
1、回憶觀看生活區垃圾堆了解污染。
2、播放滿大街的汽車尾氣排放、垃圾堆、煙塵、工廠排放污水等。
2、提問:這些廢氣、煙塵給地球帶來了哪些危害?
3、小結:動物、植物、人類都需要清潔的環境,我們要保護地球。
四、討論活動:我們喜歡居住什么樣的環境,應該如何預防污染帶來的危害,一起來做環保小衛士。
1、幼兒討論:我們需要一個美麗干凈的生活環境,廢水、廢氣不可亂排放,不亂扔垃圾,多植樹綠化環境等。(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見解)
2、小結:地球只有一個我們人類只有保護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氣清新、干凈的環境里。
五、延伸活動:《環保小衛士》
請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動手畫出自己是如何保護環境的。
設計意圖: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也給地球帶來沉重的負擔,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礦物資源的挖掘、廢氣、廢水、煙霧的排放、白色污染、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等等,讓我們的地球遭到破壞,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觀察比較,組織幼兒討論,培養幼兒從小學會保護環境,宣傳地球只有一個,讓大家都有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美好愿望,進一步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反思:本節活動根據《大綱》中大班科學要求制定的,目標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征,活動中我讓幼兒觀看錄像、做實驗讓幼兒體會到污染的危害,具有探索性、趣味性達成了目標。
不足之處:如果再延伸活動中讓幼兒到我們的操場上進行一下實踐活動,效果會更佳,讓幼兒親身體驗,更能夠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體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
活動準備:
海面、羽毛、毛筆、積木、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哪里最怕癢
1.師:小朋友們,你們和爸爸媽媽玩過撓癢癢的游戲嗎?玩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2.那你們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撓一撓,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別怕癢,幫他貼上即時貼。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交流:請你說說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癢?還有其他怕癢的地方嗎?(教師在人體結構圖上貼上即時貼)
6.師:覺得脖子特別怕癢的請舉手,看看有多少?
7.小結:小朋友們都找出了身體上的脖子、胳肢窩和腰這幾個地方特別怕癢。
二、癢一癢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有什么?
[page_break] 2.待會兒就請你們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把它們記錄下來。
3.(出示記錄表)誰看懂了?可以怎么記錄?
4.小結:請你和好朋友用這些材料在皮膚上相互撓一撓,在使你感覺特別癢的材料下面畫上一個簡單的標記。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6.交流:(展示各組記錄表,出示大記錄表)
我們一起把找出來的材料統計一下,覺得海面癢的有幾個?一起數一數;還有幾種材料誰愿意來統計一下?
7.師:仔細觀察這張大統計表,你們發現哪幾種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為什么?
8.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軟綿綿的、毛茸茸的東西碰到皮膚上就覺得特別癢,而一些硬硬的東西就不太覺得癢。
三、經驗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碰到皮膚上是很癢的,我們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撓一撓好嗎?
教后小記:
結合“一課三研”,我對科學活動“癢一癢”進行了三次教學活動,通過反復地修改、試教,真正領會活動的內涵。
第一次教學活動時,把目標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
2.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并把它放在中班進行教學,整個活動下來,目標沒能很好地達成,孩子們對于“身體本身癢”和“材料碰上去才會癢”沒有弄清楚。因此,在研討的時候,我們先把目標重新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并把年齡段改為了大班。
第二次執教下來,總體感覺比第一次順暢、清晰。
首先,第一個環節是“哪里最怕癢”,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導入:
1.讓幼兒說說家里和大人一起玩撓癢癢的感覺;
2.然后引導他們和同伴一起玩一玩撓癢癢,找找對方身體上哪些部位最怕癢,此環節中加入了撓腳底,初步達成了目標中的情緒宣泄和釋放。
第二個環節是“ 癢一癢”,引導幼兒用海綿、毛筆、羽毛和積木相互在皮膚上撓一撓、逗一逗,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并記錄下來。此環節體現了兩位幼兒之間的合作。大班幼兒合作的意識比中班幼兒強,活動下來幼兒表現良好。大統計表記錄的過程中,我請集體和個別幼兒一起來統計,進一步感知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
第三個環節是“經驗遷移”,引導幼兒知道在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能夠讓我們覺得特別癢的材料,請大家回去找找看。研修的時候,老師們提出了在導入的時候,教師應該更加風趣、幽默,激發幼兒對撓癢癢的興趣。因此,第三次執教的時候,我更加注重引導語和提問的方式方法,賦予孩子們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一、通過實驗操作自制小電池,使幼兒知道在鹽水中燈泡能亮。
二、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實驗成功的快樂。
三、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鋅片一個;盛有水的燒杯一個帶夾子的小燈泡及電鈴一個,勺子一個。
二、一號干電池一節,剝開的電池一個。
三、每兩人一杯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燈泡,引出電池。
提問:小燈泡亮不亮?為什么能這樣?
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紹電池是怎么發明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國的科學家,名叫伏特,他特別喜歡做各種實驗。有一次,他在做實驗的時候,把兩種金屬放到化學藥品中,結果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這里產生了電,于是世界上的第一個電池就被發明出來了。
伏特就成了發明電池的科學家。我們小朋友也愛動腦筋,喜歡做小實驗,今天我們都來做一個小小科學家,自己來做一個小電池。
三、做一個小小科學家,自制小電池。
1.用剝開的電池,介紹碳棒、鋅片
2.教師示范制作小電池。把燈泡上的兩個夾子,分別夾在鋅片和碳棒上,放進有水的燒杯中,燈泡就亮了。
3.自己做小電池,放進準備好的清水中試一試。
(1)教師檢查夾子夾的對不對。
(2)觀察小燈泡亮不亮。
4.在杯中加入鹽試一試。
(1)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2)提問:你的電池是怎樣做成的?
剛才加入很多鹽為什么不亮?(需要攪一攪,讓鹽水溶入在水里)
(3)請沒有做成小電池的小朋友再試一試。
5.小結:剛才在沒有加鹽的清水中燈泡不亮,在鹽水中燈泡就能亮。
四、有趣的小電鈴
1、教師出示小電鈴夾在自制的小電池上,小電鈴唱歌了。
2、朋友每個人拿一個小電鈴夾在自制的小電池上試一試。提示:看看別人的夾子是怎樣夾的。
3、提問:你的小電鈴為什么能響?為什么小電鈴不響?
4、小結:電鈴上的夾子有兩個,一個紅顏色、一個黑顏色,夾子只有夾對了才會響,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等小朋友長大以后學了更多的本領就會明白的。
五、擴展知識。
今天咱們做了小電池,你還知道有哪些電池?(干電池、BB機上用的電池、表上的紐扣電池,充電電池……)這些電池都是人們動腦筋發明出來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動腦筋,長大以后發明出多種多樣的電池。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科學探究活動,喜歡和同伴一起探索彎管的秘密。
2、進一步培養動手操作、科學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學驗證的方法。
3、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初步獲得有關材料特性的經驗。
活動準備:彎管、小盤、手電筒、棉簽、帶螺母的線人手一份,水彩筆、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能夠聯系生活實際,初步獲得有關材料特性的經驗。
活動難點:初步掌握科學驗證的方法。
活動分析:
1、介紹材料,設置情景,引出課題
向幼兒介紹彎管、小盤、手電筒、棉簽、帶螺母的線等材料,設置情景“賽跑看誰能通過彎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
2、預測實驗結果
出示實驗預測記錄表,和大家一起討論,誰能夠通過彎管。通過舉手表決的方法得出預測結論,老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記錄,同時向幼兒示范正確記錄的方法。
3、驗證并記錄
(1)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導幼兒積極的動手操作,將結論記錄下來。
(2)將實驗結果和預測結果進行對比驗證。
以上是活動的難點部分,采用集體與分組相結合的形式,運用操作法、討論法、驗證法進行突破。
4、聯系生活實際,獲得知識經驗
結合記錄表和操作材料,共同討論:空氣和帶螺母的線為什么能過彎管?棉簽和光線為什么不能過彎管?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部分,重在引導幼兒聯系生活實際,活動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討論法進行突破。
5、活動延伸:用什么樣的辦法讓棉簽通過彎管?
6、活動評價:表揚活動中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的幼兒。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被烏龜的出現所吸引,產生接納、喜歡烏龜的情感。
2、參與關于烏龜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的討論,萌發觀察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實物烏龜一只,鈴鼓、碎肉等。
2、設置簡單場景:用積木或紙盒搭成的小路,中間散落幾個球。
活動過程
1、猜猜誰來了。
師幼圍坐在一起,教師神秘而又欣喜地設問:我們班里來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誰?
請出新朋友,親切地:哦,小小烏龜爬過來了。引導幼兒說一說烏龜長什么樣,你最喜歡烏龜的什么。
2、小小烏龜爬過來。
烏龜今天真高興,他爬呀,爬呀,爬過來。看看他是怎么爬過來的?
烏龜還要爬到小朋友這里去,它是來向你們問好,看看他爬向誰?
烏龜向哪個方向爬去,就請那一方向的幼兒對烏龜打招呼,如你好,烏龜。我喜歡你,烏龜。想和我做朋友嗎?等等。
可以請幼兒用手去觸摸烏龜的身體,說說有什么感覺。
3、逗烏龜。
教師手持鈴鼓在烏龜上方搖晃,觀察烏龜受聲音刺激時的反應。
烏龜喜歡吃什么?請個別幼兒用碎肉來喂烏龜,觀察烏龜的進食情況。
4、參觀烏龜的家。
我們給烏龜造了一個新家,以后我們還要和烏龜做許多游戲。
請個別幼兒送烏龜到自然區的家,教師和其他幼兒隨同參觀烏龜的生活環境,離開時親切道別。
活動建議
1、教師盡量以神秘、親切的口吻引出烏龜朋友,引發幼兒的好奇。把幼兒的注意吸引到烏龜的外部特征、爬行狀態和生活習性上。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烏龜爬行時頭和四肢的樣子以及如何繞過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興趣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驚喜和興奮上。
2、本活動第二環節會因為實際環境的影響而使烏龜產生出種種即時反應,因此教師應設想多種預案,根據現場情況隨時實施相應的策略。如烏龜爬行時,遇外部刺激會收縮身體或停止不動,教師應引導幼兒控制自己,減少對烏龜的刺激;也可讓幼兒對烏龜的現場表現進行猜測:烏龜為啥一動不動呀?頭和腳為啥都縮進去了?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然而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發展幼兒快速跑的能力,且不與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
準備:母雞、狐貍頭飾各1個、小雞頭飾若干、“蟲子”若干、錄音機、磁帶、“小雞家”“狐貍家”的場景。
過程:
一、開始部分(準備活動)
1、雞媽媽帶幼兒在“老母雞”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活動場地,音樂停止,雞媽媽說:“雞媽媽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個蛋寶寶!”幼兒隨即蹲下做蛋寶寶,老師巡視。
2、雞媽媽邊巡視邊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腦袋!”(帶幼兒活動頭部)
3、雞媽媽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翅膀!”(帶幼兒活動肩、臂部)
4、雞媽媽又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跳出蛋殼了!”(帶幼兒活動腰、腿部)
5、雞媽媽問:“誰知道我們出去玩時應該怎樣走?”(引導幼兒說出要一個跟著一個走并進行隊列練習)
二、中間部分(跑的動作練習)
1、雞媽媽:“寶寶們越來越棒,現在媽媽要教你們一個新的本領:小雞捉蟲(模仿捉蟲的動作),如果在找蟲時遇見了大狐貍,我們可要趕快跑回家里。”
2、練習快速跑的動作,提示幼兒要快速前后擺臂。
3、帶雞寶寶到樹林里找蟲吃,遇到狐貍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沒有丟失的小雞,并同寶寶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帶寶寶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輕輕跑出去躲到大樹后面,等媽媽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雞媽媽再次帶寶寶捉小蟲,捉到后把它快速帶回家,可別讓狐貍給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結束部分:
帶雞寶寶做整理活動,帶回活動室休息。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幼兒雖然對幾何形體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幼兒對一些現實物體容易混淆,特別是圓柱體的物體,孩子往往和圓形和球體分不清楚。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特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
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卜、粉筆、小刀。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廢衛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各種空心小形體。
活動過程:
1、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通過反復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導幼兒第一次游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秘密。
啟發提問: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狀?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像什么形狀?
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里的每樣東西都像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啟發嘗試:你發現圓柱體是什么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覺?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3、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疊一疊,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啟發提問:你知道硬幣是什么形狀的?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幼兒操作,你是怎么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像什么?
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像圓柱體。
4、讓幼兒想辦法,把粉筆、胡蘿卜變成圓柱體。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導生活中找出圓柱體的物體,并畫出來。
2、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等,進一步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區各種圓柱材料,讓幼兒通過小制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過程中,充分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教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導幼兒通過兩次探索嘗試基本掌握了圓柱體的特征,又通過變一變、削一削進行鞏固。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積極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削一削,把粉筆、胡蘿卜變成圓柱體,孩子們在操作時難度較大。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教育目標:
1、 認識雨具,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 知道雨天出門要帶上或穿上雨具。
3、 感受雨中游戲的樂趣,萌發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了解雨天出門要怎么樣才不會讓自己淋濕。
2.物質準備:雨衣、雨傘及雨鞋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下雨的時候,有什么東西能幫助我們不被雨淋濕呢?
2.教師分別出示雨衣、雨傘和雨鞋,引導幼兒觀察和辨別不同的雨具。
3.以提問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下雨天人們使用哪些雨具和如何使用雨具。
提問:(1)下雨了,你是用什么雨具來幫助自己不被雨淋濕的?
(2)你會使用嗎?怎么用的?
4.教師示范穿雨鞋、雨衣和打開雨傘,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5.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學習穿雨鞋、雨衣。讓幼兒知道打開自動傘時要看一下身邊有沒有人,注意不傷及別人;看見旁邊的人要打開雨傘,自己要避開,注意保護自己。。
6.讓穿好雨鞋、雨衣或已打開雨傘的幼兒,隨教師到雨中指定的地方去漫步,
引導幼兒聽聽雨滴打在雨傘、雨衣表面的聲音,在雨中輕輕地踩水玩。
活動延伸:
選擇不同的雨具晾在教室的一個角落,引導幼兒觀察哪種雨具最容易干,哪種雨具最不容易干,并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教師或父母。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的教案11-15
科學活動教案12-21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7-10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