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在分享中認識新的水果種類,感知水果不同的顏色、外形、果肉喝味道。
2、 感受與同伴一起品嘗水果的樂趣。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水果不同的顏色、外形、果肉的味道
活動難點:
認識新的水果種類
活動準備:
1、 《小朋友的書·數學》
2、 每組帶不一樣顏色的水果,如:綠色的、紫色的、橙色的、紅色的、黃色的等
活動過程:
一、每組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師:(1)你帶來的說過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2)哪些水果是你從來沒見過的?是什么樣的?
(此環節目的是拓展幼兒對水果的認識,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詳細描述新認識的水果,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從外形、顏色、氣味等方面進行講述。)
二、 猜猜這些水果的里面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
猜測是為了讓幼兒成生認知沖突,幼兒一般會從水果的表皮顏色來推測果肉的顏色,這將充分體現幼兒的原有經驗喝人知對象的沖突,從而產生探究果肉顏色的愿望。
三、教師逐一切開驗證,分別放在各組桌面上。
師:看看他們的果肉是什么顏色的?。你猜對了嗎?
(讓幼兒的原有經驗喝新經驗碰撞,不管幼兒的猜測是正確,還是錯誤,都有利于讓幼兒在頭腦中建構新的經驗)
四、 幼兒品嘗水果。
師:你品嘗了哪些水果?味道怎么樣?
(教師要注重從水果的味道、果肉(如軟硬)、果核、水分等方面進行引導,讓幼兒在品嘗的過程中感知不同水果的特征)
教學反思:
本活動讓幼兒在看、聽、說、嘗等多種感官形式的驅動下進行學習。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并且喜歡的食物,水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顏色、形狀和味道等也多種多樣。讓幼兒在充分的體驗中學習認識水果,整個活動很受幼兒的歡迎。但是同時,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活動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穩定性。在這個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出現了這個問題。
另外,這個活動讓幼兒猜猜果肉的顏色、味道,讓幼兒嘗嘗水果,這些環節都要保育老師的密切配合,活動中教師應出示一個水果,請幼兒介紹完之后,讓他們對果肉進行猜測,之后就該切開水果看看里面的果肉,然后嘗嘗味道。但是考慮到幼兒嘗水果和教學環節相交叉的形式可能使幼兒注意力分散,很難控制教學活動的紀律。因此請了一位幼兒上來嘗,之后告訴幼兒什么味道,幼兒猜對了嗎?整個活動介紹結束后再請幼兒集體嘗不同的水果。但是這個環節可能和剛才的猜味道環節又銜接不夠連貫,難以調動幼兒的回憶。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感興趣,他們經常對著鏡子點頭、彎腰、擠鼻子弄眼等等。孩子們這種無意識的行為說明他們有好奇心、有求知欲。針對大班孩子的認知特點,我設計了這節探索學習活動,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身體的主要關節,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目標:
1、了解人體的主要關節,知道關節的名稱。
2、感知關節的運動功能,體驗運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歡快的音樂
2、沙包、拉力器、毽子、皮球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創境激發興趣
播放歡快的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跳舞,活動全身。
二、感官體驗探索
1、問:跳舞時你身體的哪些地方在動?為什么會動?進而引出關節概念。
2、摸:找出關節,學習關節名稱。
三、游戲強化認知
1、看誰指得又快又準:老師說關節名稱幼兒指出自己相應的關節。
2、看誰說得又快又對:教師活動關節,幼兒說出相應的關節名稱。
3、音樂游戲:動動你的關節。
四、圖片(x線像)呈現模樣
五、活動體驗作用
1、玩中體驗: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在玩的過程中體驗關節與運動的關系。
2、看中尋找:讓幼兒觀察周圍老師的活動,發現關節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六、嘗試懂得保護
用紙筒固定關節,讓幼兒嘗試關節受傷后的不便,初步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七、總結提升經驗
八、舞蹈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我的教育行為與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這次活動讓我更加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他們喜歡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探索中領悟知識。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活動自然的認識了關節,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很高。
1、注重激發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本次活動開頭以一段舞蹈引起幼兒的興趣,自然導入課題。首先我讓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當這段熱身活動結束后我請幼兒想一想我們的身體這么靈活?手指頭為什么會彎曲?讓幼兒從自身對手指會彎曲這一認識入手,知道我們的手指上有關節。從而讓幼兒比較容易進入探究狀態,并保持持續的求知欲望。
在認識關節這一活動過程中,我著眼于以活動各個關節來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通過想象在關節上畫畫,使幼兒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玩中體驗,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2、注重幼兒的親歷過程。
在初步認識了我們身體上的關節后,我又以如果不彎曲手指關節,能不能拿到我手里的東西?為游戲,讓幼兒親自體驗人體關節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認識、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通過這樣的親歷活動,使幼兒較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
3、注重幼兒對關節這一概念是否準確理解。
在引出關節這一概念時,我強調了它是骨頭與骨頭之間可以動的連接部分叫關節。但有一幼兒說我們的舌頭上也有關節,他認為舌頭能活動就有關節,這無疑是不正確的。于是我就問他:我們的舌頭上有骨頭嗎?(沒有),這樣就自然地讓幼兒明白了我們的舌頭上是沒有關節的。
不過,在這個環節中,我還可以讓幼兒發現我們的眼皮、心臟、鼻子、嘴唇等地方都可以活動,但它們都不是關節。從而讓幼兒對關節的概念更加準確的理解。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形狀的紙板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
2.探索用不同材料頂紙板的難易程度,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3.樂于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紙板的快樂。
活動重點:
感知不同形狀的紙板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
活動難點:
探索用不同材料頂紙板的難易程度,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活動準備:
輕音樂《梁祝》。
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紙板,粗吸管,紙筒芯,鉛筆,易拉罐,彩色紙棒。 幼兒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記號筆,教師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欣賞雜技表演頂碗的圖片。
1.大家看到了什么,雜技演員表演的什么節目,那么多小碗都頂在什么地方,除了用頭頂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頂。
2.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紙板,想請你們也來學學雜技演員,試著用身體部位來頂紙板。
二、基本部分:
1.嘗試用身體部位頂紙板。
師:你們的紙板都頂起來了嗎?除了用身體來頂紙板,我們也可以用工具來頂一頂紙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來頂紙板呢?
2.嘗試用紙筒芯頂紙板。
(1)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圓圓的紙筒芯,請大家試一試,你能用這個小圓筒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嗎?
(2)你們頂起來了嗎?紙筒芯大約頂在紙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個位置都可以頂起來嗎?
(3)小結:我們要把工具頂在紙板的中心,就能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
3.還有那些東西可以頂試一試。(筆、尺子、杯子、吸管)
4.小結:我們可以用筆、尺子、杯子等許多東西來把紙板頂起來。
5.找找紙板的中心點。
(1)不管什么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它的中心點,想不想把這個神奇的點用筆記下來呢?如果一邊玩一邊記有困難,可以請好朋友幫忙哦!看看哪一對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務。
(2)幼兒兩兩合作在紙板上尋找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并在紙板上畫出記號
(3)小結:原來這些不同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
6.探索那種材料容易頂
(1)猜測:到底用哪種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哪種材料很難頂起來呢?
(2)看來每個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老師這里有一張有趣的記錄表,請你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你覺得最容易的就在記錄表的“?”欄里標上“1”,接下來呢就依次標上“2”“3”“4”,給它們排排隊、編編號吧。
(3)討論:找出有利于頂紙板的因素
剛才我們用這么多的材料都試了頂紙板,為什么用易拉罐、紙筒芯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而用吸管、鉛筆卻很難把紙板頂起來呢?
三、結束部分:
1.表演:分享頂紙板的快樂師:小朋友們都學會了頂紙板的本領,雜技團邀請你們一同去參加他們的表演呢。瞧,這些五彩棒都為你們準備好了,孩子們,上場吧!
2.播放輕音樂《梁祝》,幼兒手持彩棒,在音樂聲中進行頂技表演,鼓勵幼兒擺出各種身體造型。
3.表演給其它小朋友看看。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看石頭的.外形,比較石頭的輕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欣賞三角龍灣風光片,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龍灣美景,感受家鄉美——火山湖
3、看圖及小片,了解火山、火山石及地球的結構,
教學重點、難點
石頭外形、輕重的原因
地球的構造,火山噴發、火山石的形成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三角龍灣系列自然景觀;地球的構造;火山噴發、火山石的形成。
物質準備:火山石、灣風光片、火山噴發圖片及小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假期就要開始,有的小朋友要與家人一起去外地旅游,這是一件好事,可在游玩的過程中,誰能做一個有心人哪?大家可以看一看,在你們的桌上放著大小不一樣的物體,是什么,小朋友們都知道,可你們動手試試看,有什么感覺呢?
二、、實際觀察:
1、幼兒動手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
2、幼兒匯報比較結果:(有的石頭大、有的小、有的輕、有的重、外形)
3、談話:誰知道為什么大的石頭卻要輕,這是不合常理的呀?有誰能知道老師是從那里找到這樣石頭的?老師這有一個小片子,給你們看一看。
4、幼兒觀看龍灣風光片
5、啟發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龍灣景區的自然美景。
6、談話:老師今天給大家看的既大又輕的石頭就是從龍灣景區拿回來的,那里這樣的石頭有好多,為什么那里的石頭會這樣哪?讓幼兒先說一說(老師已提前讓幼兒收集相關的知識)
小結:因為那是一個火山湖,是火山噴發形成的。
7、幼兒看圖及火山噴發的小片(讓幼兒自己說一說對火山的了解,課前已安排收集)
8、小結:火山噴發,并不是山噴火,而是地殼內的巖漿在地球動力中,在好大的力量的作用下被擠壓所形成,就象一個小塑料袋裝滿了水,你不斷壓掄,就會噴水一樣。火山它噴出的液體,冷卻以后就形成了火山石。
9、幼兒觀賞火山石盆景,引導幼兒做一個有心人。
三、活動延伸:小朋友,在自己要去玩的地方,要發現美,創造美(撿拾一些樹根、石頭等),提示幼兒,不能為了自己的喜好去損壞大自然(可照相留念)。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在多次探究驗證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殼的凹面與凸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發現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會與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小雞出殼》掛圖;
2、雞蛋殼、削好的鉛筆、針筒、裝水的盆、托盤、積木、紙板若干;
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小雞出殼"引發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師:"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二)第一次探索:戳雞蛋殼的凸面與凹面,哪個更容易破?
1、與幼兒共同設計實驗方法:
提問:我們來做個實驗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較出誰先啄破蛋殼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做自由落體,分別戳蛋殼的凸面、凹面,并記錄探究的結果。教師關注幼兒探究的過程與困難,鼓勵幼兒多次嘗試驗證。
3、結合幼兒記錄表,交流分享。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為什么蛋殼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設置疑問:雞姐姐不服氣,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么啄不破蛋殼呢?我用的力氣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師出示針管,介紹操作的方法。
3、幼兒實驗,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流下的情況。
4、交流分享探究的結果。
師:針管里的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了,就像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會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橋承載的重量更大嗎?
1、教師介紹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兒兩兩合作,分別用紙板搭兩座"橋"(一座平面橋、一座拱橋),然后輕輕地往上面擺放積木,比一比哪座橋承載的積木更多,并以小組記錄的方式記錄結果。
2、幼兒操作探究,教師引導幼兒更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結果。
3、結合記錄表分享交流:
"哪座橋承受的積木多?""有不同意見的嗎?"
(五)引發問題,拓展活動。
師:"拱形的力氣更大嗎?在我們的生活里,人們在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拱形,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帶到班上和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的孩子小,對什么事情都非常好奇,對交通工具也不例外,在一天的活動中,難免有的時候幼兒會跑出老師或者家長的視線,怕傷到孩子,所以設計這個教學活動讓幼兒對交通工具有所了解,知道交通工具會傷人,不碰它。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對各種交通工具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的用途.
2. 要求幼兒注意傾聽同伴談話,了解別人談話的內容,從中吸取有用的信息豐富自己的談話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讓每個幼兒能夠知道各種交通工具的用途,(難點)交通工具在工作時都靠右邊走(重點)
活動準備
1.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與玩具若干。
2.豐富幼兒有關交通工具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話題。
1.教師神秘地拿出玩具大卡車,提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出示小轎車,提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3.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講講認識的交通工具,教師按幼兒講述內容出示圖片。
4. 請小朋友仔細看,你們認識下面這些交通工具嗎?讓小朋友自己回答,然后老師統一訂正:
師:解釋第一幅圖是天上飛的叫飛機。
第二幅圖是海上游得叫輪船。
第三幅圖是公路上跑的叫汽車。
第四幅圖是鐵軌上跑的叫火車。
(二)引導幼兒圍繞話題分成若干組自由交談交通工具的用途。
要求幼兒商量談話次序,輪流談話,不搶著講,也不能光聽別人講,自己不發表意見。
教師輪流巡視指導幼兒的談話,用插話的方法將幼兒談話內容集中在“什么工具有什么用”的話題上。
(三)幫交通工具分類。
引導幼兒將交通工具分類,進一步加深對交通工具的認識。
出示交通工具圖片,黑板上劃分成三類(運貨、載人、特殊用途) 請幼兒操作,要求先說出其名稱,再將卡片貼在對應用途的分類區。
通過圖片使幼兒知道簡單的交通工具,知道它們的用途。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看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激發他們的興趣。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當你看到各種各樣交通工具,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設計思路:
孩子們對動物很感興趣,特別是經過這個主題活動。課后經常有孩子問我,為什么魚媽媽生出來的魚寶寶一開始和媽媽張的不一樣?為什么小狗和他媽媽就一個樣?還有雞蛋里面為什么會鉆出小雞?——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讓孩子對動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別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動物的兩種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發育過程。
2、發展幼兒分析、概括能力,豐富幼兒詞匯:胎生、卵生。
3、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圖片(幼兒每組一份) 胎生、卵生字卡 每人一塊操作板(貼有胎生、卵生標志)2、自定義圖片(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教師用圖片)活動過程1、提出疑問,引出課題出示一組圖片 雞媽媽在下蛋——雞蛋——雞媽媽孵蛋——小雞從蛋殼中出來。問幼兒是不是所有動物媽媽生小寶寶都是這樣呀?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通過圖片分別以魚和人為例簡單介紹胎生卵生的過程,重點對其區別進行介紹。
3、幼兒操作進一步鞏固胎生與卵生的知識。
幼兒分組活動,將各種動物圖片貼在有胎生、卵生標志的操作板上。(放音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集體評價)4、幼兒討論說說自己了解的有關胎生與卵生的知識總結分享和幼兒一起到飼養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動物是胎生的那些動物是卵生的。
活動評價1、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加活動,并對動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過活動幼兒對小動物產生濃厚興趣并能積極探索。
活動延伸回家與父母共同查閱有關胎卵生的資料、圖片,在活動室開展“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圖片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鏡子的用途,知道鏡子能照出人或物體。
2、通過照鏡子感知鏡子中的我,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3、激發用鏡子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照片:公告汽車
2、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一、出示鏡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瞧!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教師照鏡子,激發幼兒照鏡子的欲望)
二、自由擺弄鏡子,探索、感知鏡子的特征。
1、讓幼兒自主玩一玩,說一說:
你發現了什么?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對鏡子的認識。
三、"照鏡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鏡子里有什么?動一動鏡子,你還看見了什么?
2、瞧一瞧,鏡子里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照鏡子做各種表情和動作。
啟發幼兒說說:照鏡子時,你發現什么?
四、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你在哪里見過鏡子?還有誰用過鏡子?
(鼓勵幼兒擴散思維,大膽發言,如,汽車的后視鏡等。)
五、游戲:照鏡子
1、我的表情如,教師說:高興。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鏡子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鏡子里的人,老師做什么,小朋友應該什么?
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感知鏡子里的人和照鏡子人的動作的一致性,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