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匯編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一個漆黑的夜晚,小偷和老虎都來到王老漢家偷驢。可是,他們撞上了“漏”!“漏”是什么呢?這個故事內容來源于流傳在我們中國老百姓生活中的民間故事。著名畫家黃纓用童趣盎然的角色造型、細膩傳神的筆觸、動感十足的畫面,將這個故事以圖畫書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深受成人和孩子喜愛的中國原創繪本。之所以選擇這個繪本來開展圖畫書閱讀的教學實踐,主要是根據大班下學期即將入小學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學、善問,對語言文字有著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對圖畫書的閱讀更是十分喜愛。繪本《漏》的特點是不僅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息,融合了許多中國元素,而且語言和畫面十分生動、幽默,對幼兒來說,閱讀這樣的圖畫書會是一種十分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活動目標:
1.細致觀察畫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及角色的心理活動。
2.能大膽表達,增強閱讀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電腦、電視機。
2.繪本《漏》人手一冊,圖片、黑板、毛筆等。
四、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激發閱讀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分享一本很有意思的圖畫書,先來看看書的封面,有問題嗎?為什么老爺爺和老奶奶都在往上看呢?
(評析:鼓勵幼兒通過對繪本封面的觀察,大膽提出疑問,揣測故事情節,在懸念中誘發幼兒產生深入了解繪本的興趣。)
(二)集體閱讀前半部分圖畫書。
1.師:這個故事里有誰?這時,誰來了?他們看見大胖驢會想些什么?
2.小結:“山上的老虎想:這大胖驢,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見了,心里想:這大胖驢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評析:這一段教師以簡明扼要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本畫面,理清角色關系,分析角色心理活動,使幼兒逐漸進入到故事情境中。)
3.師:到了晚上,窸窸窣窣,老虎在干什么?小偷呢?王老漢被驚醒了。老奶奶說,“管它賊啊虎啊,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奶奶怕什么?那“漏”是什么呢?
4.師:老虎想“我翻山越嶺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聽到過漏,難道說這家伙比我還厲害?小偷想:我走南闖北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聽到過漏,難道說這家伙比我還厲害?”他們想得一樣嗎?
5.小結:咱們中國人很聰明,只用四個字就能把這個意思說明白了。翻山越嶺和走南闖北是我們中國的成語。
(評析:老虎和小偷都開始采取行動了,幼兒隨著教師營造的故事氣氛也愈加投入,畫面的變化,角色的動作,人物的語言都是需要關注的要素。多媒體課件有效地突出了細節,呈現了動態,使幼兒在情境中步步深入。)
6.師:“小偷想著想著,腳下一滑,媽呀,嘩啦!”發生什么事情了?
7.師:“嘭!小偷一下子掉到老虎的背上了,老虎也嚇了一大跳,還以為是漏來了,馱著小偷拔腿就跑,邊跑邊喊——哎喲是漏啊。他們跑過了驢背山,拐過了驢背灣,跳過了驢背崗,嘭嗵!一頭撞到了大樹上。”老虎和小偷他們認為“漏”是什么呢?
8.小結:“老虎想,哎喲,這個漏啊,像石頭一樣,砸得我的心都要蹦出來了。小偷想,這個漏啊像旋風一樣,顛得我的骨頭都快要散架了。”
(評析: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師運用夸張的語氣講述了故事戲劇化的一幕,營造了緊張生動而又詼諧幽默的活動氣氛,使幼兒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并且在笑聲中頓悟了“漏”的含義。)
(三)自主閱讀后半部分圖畫書。
1.師:請小朋友用很快的速度,把后半部分看一看,找出你認為書里最有意思的一幅畫,把它的頁碼記住。
2.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巡回指導。
3.師:誰來說說,你覺得最好玩的是第幾頁?好玩在什么地方?
(評析:有了集體閱讀圖畫書的方法和經驗,幼兒自主閱讀后半部分顯得輕松和愉悅,充分感受了圖畫書風趣幽默的特點。)
(四)理解故事內涵。
1.師:最后驢有沒有被偷走?從哪里看出來?
2.師:“嘀嗒嘀嗒,唉,怕漏雨,偏又漏了。”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漏》,這個“漏”字,是用什么筆來寫的?
3.師:毛筆、墨、宣紙是中國古代人用來書寫的工具。現在,老師來寫這個字。這個字是三點水的偏旁,旁邊像一個屋頂,下面有個什么字?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說明怎么樣?
4.師:咱們中國的漢字真了不起,一個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學問。我們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以學到更多的漢字。
(評析:故事到了尾聲,揭示故事名稱,前后呼應,詮釋疑問。教師用毛筆書寫“漏”字,引領幼兒初探漢字結構的奇妙,對于即將入小學的幼兒十分有益。)
5.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們覺得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國家?從哪里判斷出來的?猜猜這個故事發生在現在的中國還是以前的中國?
6.小結:這是一個中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就是從很早以前流傳到現在的故事。
(評析:幼兒各自從故事中獲取了不同的感受,得到了不同的啟示,也許在他們以后的生活中還會想到這個故事,想到一些什么,中國民間故事是值得回味的。)
五、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主要定位在幼兒積極體會老虎和小偷的心理活動,能夠將自己的想法、猜測積極大膽地表述出來。在過程的推進和把握上,通過畫面的仔細觀察來判斷、推測、想象,是一個重點。對“漏”的理解和對老虎、小偷的心理分析是又一個重點。而“民間故事”、“成語解釋”、“文字結構”等作為小的`知識點,對于幼小銜接段的幼兒來說,也是十分適合的。
教師能夠通過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設問,將幼兒引入故事的情境。在教學上,能夠突出語言活動的特點,注重規范提煉幼兒的口語,豐富幼兒的詞匯,使幼兒的語言表達呈上升趨勢。教師還能不斷地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的細節,從細微之處發現圖畫書獨特的魅力,使幼兒細致觀察的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同時,教師能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的功能,發揮自身語言、動作的暗示作用,多渠道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故事。
“漏”反復出現,但在不同角色的心里,有著不同的含義,因此造成了一連串的誤會,發生了一些搞笑和幽默的事情,當然其中也蘊涵著比較深刻的寓意。孩子的眼中能看出孩子的門道,成人的眼中能看出成人的精彩,這就是繪本的魅力所在吧。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情節線索,大膽想象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感知運動的關鍵要素。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激發幼兒對運動現象的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自制大書《滾滾和蹦蹦》。
2、自制故事形象:滾滾和蹦蹦。
活動過程:
一、玩豆子
1、你們瞧一瞧,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
2、豆子寶寶有個小小的心愿,想到桌子上滾一滾、蹦一蹦,你們愿不愿意幫助它們完成這個心愿?
3、請你們六個人一組到桌子旁邊去試一試。
4、教師深入幼兒中間詢問:你用什么辦法讓豆子寶寶滾起來還是蹦起來的?你有不一樣的辦法嗎?(鼓勵幼兒邊玩邊和同伴說一說)
5、小朋友想到了很多好辦法讓豆子寶寶滾起來了、蹦起來了。下面請小朋友到旁邊找個位置坐下來。
二、誰是滾滾、誰是蹦蹦
1、剛才,我們玩豆子,想了許多讓豆子寶寶滾起來、蹦起來的好辦法。老師這里還有兩個豆子,它們也想和小朋友玩一玩。它們當中一個叫滾滾,一個叫蹦蹦。
2、出示圖書第一頁:你們猜猜哪個是滾滾,哪個是蹦蹦?為什么你會這樣想呢?
3、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自由講述)來看看兩個豆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怎么滾、怎么蹦
1、出示大圖書第二頁:滾滾和蹦蹦從哪里來?它們的心情怎么樣?
2、你猜猜它們會說什么?(出示大圖書第三頁)
3、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其中蹦蹦的話由幼兒看圖和字講述。
四、往哪滾、往哪蹦
1、出示大圖書第四頁:說著說著,它們怎么啦?(教師和幼兒一同講述故事第二部分的內容。)
2、它們吵吵吵,吵得更厲害了,我們來看看它們吵了什么?出示大圖書第五頁,幼兒猜測講述。
3、我們再來看看滾滾和蹦蹦到底說了什么?(出示文字,教師和幼兒合作講述故事第三部分的內容。)
五、怎樣才能滾、怎樣才能蹦
1、你們覺得它們能蹦到月亮上去,滾到海邊去嗎?(幼兒講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后舉手表決自己的觀點)
2、它們到底能不能…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么事:出示圖六。
3、一陣風吹來,滾滾轱轆轱轆地滾了起來,它一邊滾一邊唱歌,你們才它會唱什么歌?它會不會把自己的心愿唱出來?(幼兒想象后教師講述故事第四部分的內容)
4、你們猜蹦蹦遇到了什么事?出示大圖書第七頁:一輛自行車過來了,發生了什么事?蹦蹦回怎么唱歌?
5、我們來學學滾滾和蹦蹦唱的歌。
6、有了風和自行車的幫助你們猜它們現在能不能滾到海邊、蹦到月亮上?
7、出示大圖書第八頁:他們安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摔下來?它們又見面了會發生什么事?會吵什么?(邊出示文字邊與幼兒模仿對話)我們來看看滾滾和蹦蹦到底回說什么?
8、你們猜滾滾和蹦蹦最后會怎樣?出示大圖書第九頁,教師講述故事最后部分。
9、它們總這樣吵好嗎,為什么?你覺得它們應該怎樣做?
六、表演故事
1、看了故事,老師有個問題還不明白,滾滾會滾、蹦蹦會蹦,后來它們怎么又沒滾到海邊,蹦到月亮上呢?
2、結合大圖書,完整講述故事。
3、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它們蹦起來、滾起來是 什么樣子,吵起架來又是什么表情?我們一起來學學。
4、出示指偶,幼兒認識后,下面請小朋友自己選好扮演誰,各站一邊,我們來表演這個故事。(提醒幼兒注意表情,結合動作表演。)
七、生活中的滾和蹦
1、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滾滾和蹦蹦,你們發現了嗎?
2、有什么東西會滾,什么東西會蹦?你們是怎么讓它滾起來、蹦起來的?
3、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會滾會蹦的東西,下了課我們去玩玩它們吧。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漫畫,生動地描述圖片的內容。
2、學習詞語: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教育掛圖《領域活動語言兩貓相爭》。
2、學習包《語言講述活動兩貓相爭》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今天森林里開運動會,所有的小動物們都來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貓兄弟倆。貓兄弟倆去哪里了?
二、引導幼兒逐幅觀察圖片,感知理解圖片內容并講述。
1、感知講述對象并自由講述。
2、豐富詞匯: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集體講述。
4、幼兒個別講述。
三、完整講述圖片內容并結合圖片取名。
四、小結活動情況,提升主題并進行行為教育。
五、延伸活動:引導幼兒續編圖片的故事。
回家后請小朋友也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故事,想想故事的結尾還可以怎么樣?明天來可以告訴老師,看誰的故事更有趣。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過于具體,讓幼兒少了想像的空間,這樣就缺少鍛煉幼兒的想像力。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給幼兒提開放性的問題,問題更加簡練。活動中,教師引導恰當,讓幼兒聯系實際生活,遷移經驗。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對于小動物們奇特的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的尾巴,積累一定的生活知識。本次活動我就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啟發幼兒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激發幼兒喜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活動中比較動物尾巴的特點,獲得長、短,扁、彎等關系概念的經驗。
2、能根據各種關系創編新兒歌《比尾巴》。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能在活動中比較動物尾巴的特點,并根據獲得的經驗創編新兒歌。
活動準備
1、《比尾巴》教學課件。
2、各種動物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物比尾巴”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森林里可熱鬧了,來了許多動物,這些動物聚在一起做什么呢?原來是要舉行的一場特別的比賽, “比尾巴”的比賽。
二、比賽分兩場,請小朋友當評委。
1. 第一場比賽:
那么,第一場比賽,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呢?(播放課件)
教師先出示小猴、兔子、松鼠,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尾巴的特點。
(1)引導評委說說評選結果,(播放課件)將相應的字貼到動物身上。(長、短、像把傘)
(2)將第一場評選結果編成一段兒歌,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2. 第二場比賽:(播放課件)
(1)分別出示三種動物的尾巴,引導幼兒猜猜是什么動物?(公雞、鴨子、孔雀)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三種動物尾巴的特征。
(3)(播放課件)將相應的漢字貼在動物身上。(彎、扁、最好看)
(4)幼兒分組,一組幼兒拍手問,另一組幼兒表演回答。
三、引導幼兒將兩小段兒歌合起來形成一首完整的《尾巴歌》,(播放課件),讓幼兒邊看圖片邊念兒歌。(知道這是一種問答式的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 分組仿編
(1)提供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特征進行仿編。
(2)幫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找好后根據尾巴特征進行仿編。
規則:仿編時可以根據尾巴的大小、長短、粗細,像什么等進行仿編。
2. 交流各組仿編的兒歌。
活動廷伸
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動物的耳朵、嘴巴。
教學反思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一問一答、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歌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孩子們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就引入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請幼兒猜猜究竟是一項什么比賽呢?”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最后拓展知識仿編兒歌中,兒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在學完兒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鼠、燕子、金魚、馬、豹子),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幼兒創編的欲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詩歌中的樣式編兒歌。這種創編,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秋景迷人的季節里,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觀發現秋天的變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從多角度引導幼兒感受秋天的變化,以及顏色的絢麗多彩。重復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于記憶和理解。同時,通過仿編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
2.能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單句散文詩。
活動準備
1.樹林、花朵、水果等圖片。
2.課件《秋天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律動活動:蘋果甜。
分享“找秋天”的收獲,說說自己找到秋天的顏色。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幼兒回答。
師:秋天是什么顏色?(幼兒討論,幼兒說出來時,先不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真棒!能說出這么多顏色,那我們看看秋天美不美?幼兒回答。
師:這里有幾張圖片,小朋友看看秋天是什么顏色?(幼兒說不出來時先出示圖片)
幼兒回答。
(二)觀看《秋天顏色》散文詩,感受、理解散文詩所表達的秋天的多姿多彩,學習朗讀散文詩。
1.觀察教師資源,完整欣賞散文詩。
師:你覺得秋天美不美?幼兒回答。
師:秋天不光景色美,他的詩歌更美,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師:誰告訴了我們秋天的顏色?它們是怎么說的?幼兒回答。
2.進一步觀察,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師:為什么小草說秋天是黃色的?(依此類推)為什么大地說秋天是彩色的?
小結:小草到了秋天會變黃,楓葉到了秋天會變紅,白菊花在秋天開放,松樹是一年四季常綠的。大地因為有了這么多的顏色,所以就變成了絢麗多彩的。
3.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和語氣學說小草、楓葉、菊花、松樹、大地的話。
師:為什么小草要輕輕地說?為什么楓葉要沙沙地說?為什么菊花要悄悄地說?松樹、大地又是怎么說的?
4.一起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三)根據詩歌的結構仿編單句詩歌。
1.師:秋天還有什么顏色?是誰告訴我們的?(出示蘋果)你覺得蘋果會說什么呢?
我問蘋果,蘋果輕輕地告訴我:秋天是紅色的。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創編詩歌。教師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幼兒編出的內容。
3.把幼兒仿編的話編成一首新的詩歌。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真聰明,你們編出了這么好聽的詩。老師知道在你們的小腦袋里還有許多秋天的顏色呢,等會兒我們出去找找,看看秋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象,然后我們再把它編成一首更好聽的散文詩,好嗎?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合理排圖。
2、啟發幼兒大膽清楚地表述排圖的理由。
3、懂得有了本領應為朋友帶來歡樂的道理。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大圖片一套,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小狐貍的變身法》。
2、什么叫變身法?(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3、介紹第一幅圖片。
①第一幅圖片講了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②小結第一幅圖片的內容:一天,小狐貍得意地對爸爸說:“我學會了變身法,會變蘑菇,會變石頭,還會變其他許多東西呢!”爸爸翹起大拇指說:“你可真了不起!”正說著,小兔走過來了。
4、引導幼兒排列圖片順序。
①看見小免來了,小狐貍會干什么呢?
②請幼兒仔細觀察每幅圖片,然后按故事發展的順序排列圖片。
③請個別幼兒排好圖片后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排列。
④教師按幼兒講的順序排出相應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及前后關系。
5、裝訂圖書。
①有什么辦法能夠使圖片的順序不會搞亂?
②請幼兒按順序在圖片的右下角編上號碼,并將圖片裝訂成書。
6、引起幼兒對下次學習的興趣,結束。
附:小狐貍的變身法
一天,小狐貍得意地對爸爸說:“我學會了變身法,會變蘑菇,會變石頭,還會變其他許多東西呢!”爸爸翹起大拇指說:“你可真了不起。”
正說著,小兔走過來了。小狐貍一瞧:嘻嘻,這肯定是只笨小兔,讓我“吱溜”變成個蘑菇來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時候,我跳東跳西,讓它累得氣喘吁吁,暈頭轉向。哈哈,就這么辦!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誰知蘑菇跳來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納悶,小狐貍恢復了原樣,得意地說:“瞧你這只笨小兔,上我的當了吧。這蘑菇是我變的呀,哈哈!”小兔聽了生氣地走了。
正在這時,小狗走過來了。小狐貍一瞧:嘻嘻,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讓我“吱溜”變成塊石頭來捉弄它吧。
小狗走著走著,忽然腳底下冒出塊石頭,把小狗絆倒了,小狗嗚嗚地哭了起來。小狐貍恢復了原樣,得意地說:“瞧你這只笨小狗,上我的當了吧。這石頭是我變的呀,哈哈!”小狗聽了很生氣。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貍了,小狐貍趴在地上想:為什么它們都不理我呀?一個人真沒勁,我得想個辦法,和它們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沒帶傘,正著急呢,小狐貍“吱溜”一下變成一把大傘,為小兔、小狗擋住了雨,它們又成了好朋友。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良好語言學習情境,培養幼兒的個體差異,鼓勵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的活動教案04-01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4-01
大班語言的活動教案08-25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7-25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6-08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9-09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課件03-22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春天03-31
幼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4-01
大班語言區活動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