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9-17 09:25:39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10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嘗試不同的方法探究紙橋的承受力,體驗探究的樂趣。

  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

  圓柱積木、白紙板、玩具汽車、記錄表、筆、硬紙板、釘子、細繩等。

  活動過程

  一、演示激趣

  教師將一條白紙的兩端放在圓柱積木上,形同一座橋,出示玩具汽車:車

  子能順利通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二、問題討論

  1.什么方法能使車子安全通過這座紙橋?

  2.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簡單地畫下來,幫助幼兒記憶。

  三、動手實驗

  1.教師給幼兒提供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分組大膽進行實驗。

  2.請實驗成功的幼兒與同伴分享經驗。

  3.幼兒再次實驗,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好方法。

  4.引導幼兒作記錄。

  四、交流分享

  1.啟發幼兒結合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與同伴說說自己的經驗。

  2.與幼兒一起將實驗記錄表展示在墻面上,引導幼兒繼續分享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研究目的

  1.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蔬菜的大小。

  2.認識一些常見的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3.體驗操作的快樂,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課題

  蔬菜變變變

  教學簡況

  1.感知各種蔬菜

  你們想不想知道盤子里裝的是什么?(教師揭示蓋布)

  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

  2.思考如何使蔬菜變小

  (1)這些蔬菜想躲進瓶子里玩“捉迷藏”,讓它們的媽媽來找它們。(教師邊說邊演示把長長的黃瓜放進礦泉水瓶口),你們說這些食物能躲到瓶子里去嗎?為什么?

  (2)怎樣才能讓蔬菜進瓶子里去呢?

  (3)你認為哪些辦法最好?

  3.操作活動:蔬菜變變變

  (1)討論:除了用嘴咬、用手掐或折這些方法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的工具,它們叫什么名字呢?(逐一出示剪刀、湯匙、小刀,讓幼兒說出工具的名稱。)

  怎樣使用小刀呢?使用小刀、剪刀時要注意什么呢?

  (2)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蔬菜變小,并放進瓶子里,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鼓勵他們大膽嘗試使用各種工具。

  (3)師幼共同討論:

  你是怎么把蔬菜藏進瓶子里的?

  綜合評語

  黃老師的本次科學活動非常有趣,幼兒的參與性很強,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基本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但在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上可能還需要多揣摩,多實踐。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米的種植生產過程,對米產生探究的興趣。

  2、認識幾種常見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異下的米的多樣性。

  3、懂得農民種糧食的辛苦,知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米的生長過程圖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對米的了解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米)

  你們知道米是從哪里來的嗎?(幼兒自由討論、猜想)

  (二)、觀看影像資料,了解米的種植生產過程

  師: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米到底從哪里來的。(幼兒觀看錄象)

  師:通過剛才的錄象,你們知道米是怎么來的嗎?

  (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小圖標)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脫粒——去殼(起米)

  師:從稻子到我們手中的米,這中間要經過很多復雜的工序,是由農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勞動換來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想到農民伯伯的勞動,我們要愛惜糧食,決不能浪費!

  (三)、參觀“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樣性

  師: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還見過或者吃過那些米呢?

  (幼兒自由討論、發言)

  教師出示幼兒講出的米的圖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師:除了小朋友說的這些米我們生活中還有青米、泰國香米、糙米等,現在商店里

  賣的`一些米還有一些保健功能,因為科學家在種植過程中添加了一些營養成分。

  (四)、游戲:逛米店

  幼兒角色游戲:請個別幼兒擔任米店營業員,其他幼兒買米,買米的幼兒要把自己買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講述清楚。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們主題活動開始,通過這個活動,引起了幼兒的注意。“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對米的種植生產過程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對米的整個種植生產過程有個初步了解。同時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樣的米,先從在幼兒園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來教師的青米、香米等,幼兒了解到米的多樣性同時又有繼續想參與以后的活動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學校地處山區,幼兒經常在上學途中或學校的花壇里找小動物來玩,特別喜歡小蝸牛,經常找來蝸牛放在小書包里,于是我想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科學,親近大自然的意識,利用家鄉現有的教具,和幼兒一起進行科學探究。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邊感興趣的小動物,了解小蝸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的興趣,好奇愛問。

  3、能通過收集、觀察、繪畫等多種活動進行探究,并學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簡單的猜想,能大膽與同伴交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觀察蝸牛的興趣,能大膽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

  2、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知道蝸牛對農作物的危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捉蝸牛,每人準備一個盛有蝸牛的昆蟲盒。

  2、《學前班科學活動上冊》第1至2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蝸牛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昆蟲盒里的蝸牛,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蝸牛的外形特征。

  提問:(1)蝸牛是什么樣子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長在哪里?它的觸角有什么用?捕捉蝸牛時,為什么常常看不見它的頭?

  (3)蝸牛的殼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4)蝸牛的怎樣走路的?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一條線呢?

  二、討論活動: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過冬天的?

  小結:蝸牛生活在墻邊、草叢、樹根、葉子背面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它喜歡吃綠色植物,特別是蔬菜。蝸牛冬天躲進殼里,用粘液封閉殼口,十分耐饑。由于蝸牛的腹足會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會留在一條白線。為了保護自己,它常常在頭縮進硬殼里。

  三、談話活動:蝸牛的危害。

  引導幼兒看《學前班科學活動課上冊》第1頁,了解蝸牛的危害。

  四、游戲活動:幼兒學蝸牛爬。

  五、畫一畫:我見過的蝸牛。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么時, 對于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發現、比較事情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1、干木耳、茶葉每組1盤,杯子每兩人1個。

  2、用水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若干。

  3、電磁爐、電沙鍋、微波爐各1個。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發現膨脹現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黃豆、木耳,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發現沒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與它們的區別。

  2、觀察后請喲額說出它們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問幼兒:你還知道哪些食品會變化?

  4、做一做:請幼兒用杯子盛一些茶葉,倒入一些溫水,發現茶葉遇水后的膨脹現象。

  5、教師制作"爆米花",幼兒觀察玉米的變化過程。

  三、生活中的膨脹。

  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一說利用膨脹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兒品嘗膨化食品,并說一說吃的感覺是怎樣的。

  五、看畫冊《有趣的膨脹》

  1、讓幼兒發現物體膨脹的現象與生活的關系。

  2、提問:你知道圖上的這些食物是怎樣變化的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船是幼兒喜歡的一種玩具,愛玩也是幼兒的天性。我利用幼兒愛玩玩具的天性進行導入,讓幼兒樂于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巧妙地提供兩種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于是,我設計了這活動,既讓孩子們知道,用涂蠟的方法可以讓船不易被水打濕,又從中了解蠟有不吸水的特性。同時,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在活動中讓幼兒建立和諧平等的合作關系。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使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

  4、在活動中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

  【活動準備】

  蠟筆,涂蠟和不涂蠟的紙船若干。

  材料準備:紙船若干,三大盆水、蠟筆、毛巾、白紙。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水中玩紙船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紙船、引發思考。

  師出示紙船,這是什么?你們想玩嗎?想想你們要怎樣玩?

  二、引導幼兒討論觀察結果,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

  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們是怎樣玩紙船的?你們的紙船怎么了?你發現了什么?

  三、老師示范對比實驗,使幼兒明白蠟是不吸水的。

  為什么涂了蠟的紙船沒打濕,沒涂蠟的紙船打濕了呢?讓我們來做個實驗:

  ① 將水滴在蠟和紙上進行對比:紙吸水,蠟不吸水。

  ② 怎樣讓紙變得不吸水呢?涂蠟。

  ③ 不吸水的蠟還有什么作用?

  小結 :蠟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蠟涂在船上,就好像給紙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護小紙船,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

  四、幼兒動手制作“小蠟船”。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沒涂蠟的小紙船,想請你們幫幫忙,用蠟筆給它們涂上漂亮的雨衣,讓它們都變成不會被水打濕的小船。

  五、自由玩蠟船,活動結束。

  【個案觀察】

  活動一開始全體幼兒對出現的三大盆水都非常感興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玩玩水,這就是小班幼兒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吧。周允佳小朋友尤其興奮,兩只眼睛都亮亮的,一眨不眨的看著水盆,要知道平時他就非常喜歡玩水,上廁洗手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真因為他想玩,所以他從活動開始到結束一直都那么認真,即使在給小船“穿衣”這一環節中,他也很專注,用心地給小船穿上漂亮的衣服,要是在平時涂色,他可是最懶的,沒幾下就完事。所以此次活動中的涂色可能是他入園以來涂得最棒的一次!

  從上面這個案例來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不管是平時表現多么不好的幼兒,他也會努力去做好,發揮他最好的水平。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找出為什么有的紙船會打濕而有的則不會,就特意給幼兒提供了兩種紙船,一種是涂蠟的,另一種沒有涂蠟。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通過互相對比來發現問題:孩子玩了一會兒他們就發現有的小紙船被水浸濕壞掉了,有的小紙船沒有被水浸濕仍可以在水中玩。發現了問題,我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讓幼兒摸摸有顏色的小船和沒有顏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實驗中的探討和發現也增進了幼兒彼此間的交流溝通。

  通過此科學實驗活動,作為教師應幼兒自發概念為“切入點”,讓幼兒從“做中學”以互動——-建構讓幼兒親身體驗科學探索過程。運用科學探究方法,獲取科學知識,發展創造意識,為幼兒提供“支架”,通過幼兒手動、心動、人動、他動、以支持、協助引導幼兒“向上”發展科學概念!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并喜歡探索自然奧秘。

  2、進一步加深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認識,能通過樹葉的不同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3、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 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樹干各一棵、樹葉若干 《小樹葉》磁帶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小樹葉》

  1、師:“天氣好冷啊,北風老頭鼓起腮幫子使勁一吹,小樹葉會怎么樣?小數葉都離開了媽媽,飄呀飄,飄呀飄……”師幼隨音樂一起自由游戲. “小樹葉,你要飄到哪里啊?”“小樹葉轉了圈,飄到了滑梯上、蹦蹦床上、草地上……”大風吹來了,小樹葉是怎么飄的?風漸漸小了,小樹葉又怎么飄了?風停了,小樹葉怎么樣了?

  2、組織幼兒入座。師:“小樹葉飄呀飄,有點累了,它們都輕輕地飄到了小凳子上。”

  3、師幼談話:“小樹葉為什么要離開媽媽?”

  二、認識落葉樹

  1、引導孩子回憶對落葉樹的認識。“秋天,天氣漸漸變冷了,小樹葉會怎么樣?會慢慢變黃,冬天一到,小樹葉會怎么樣?紛紛離開了媽媽。樹媽媽變成什么樣子了?一直是這樣嗎?什么時候不是?會變成什么樣?”

  2、教師小結:“冬天過去,天氣會漸漸變得暖和起來,春天來了,樹媽媽就會長出新的葉子來。像這樣春天樹葉發芽,秋天樹葉變黃,冬天樹葉全部落光的樹,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你猜一猜叫什么?叫它——落葉樹。”

  3、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落葉樹。“想一想,你見過的落葉樹叫什么名字?”(柳樹、楊樹、梧桐樹、法桐、石榴樹、柿子樹、合歡、蓮子樹、玉蘭、槐樹、銀杏樹、櫻花樹……)

  三、認識常綠樹

  1、師:“小朋友見過這么多的落葉樹,是不是所有的樹都是落葉樹呢?你知道什么樹不是?(冬青、松樹、柏樹……)”

  2、教師小結:“對!除了落葉樹之外,還有一種樹一年四季都有綠葉,它在落葉的同時長新葉子。人們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你知道嗎?對!叫——常綠樹。”

  四、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樹葉的不同

  1、引導孩子觀察樹葉的不同。師:“在寒冷的冬天,為什么落葉樹的樹葉全部落下來,常綠樹的樹葉不全落下來呢?它們的樹葉一樣嗎?落葉樹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常綠樹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老師收集了這兩種樹的葉子,我們來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常綠樹的葉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蠟質。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

  2、教師小結:無論我們在馬路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們可以根據它的樹葉的樣子來判斷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請小朋友讓你的樹葉寶寶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覺。

  3、出示魔術盒(各種葉子),引導孩子判斷它是什么樹上的葉子,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

  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小樹葉,請小朋友看一看這片樹葉像什么?它是什么樹上的葉子?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也請個別孩子來取葉子,魔術盒,告訴我,這片樹葉是什么?魔術盒怎么不說話不告訴我?小朋友誰來告訴我?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帶孩子們外出活動時隨處可見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鮮花,他們對色彩很感興趣,同時對大自然中美麗的花朵也是情有獨鐘。自春晚過后,劉謙表演的魔術便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熱點話題,孩子們也經常討論著神奇的魔術表演,有的甚至躍躍欲試嘗試著表演簡單的魔術。為了將以上兩點有機結合,根據大班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活動。活動主要涉及科學領域,在活動中使幼兒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動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過各種方法嘗試讓小花轉起來,通過探索對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認識,并在整個活動中體驗旋轉帶來的快樂,產生對科學操作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操作,體驗旋轉帶來的快樂,產生對科學操作活動的興趣。

  2.鍛煉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3.嘗試用剪刀剪硬質物品,學習用廢舊乒乓球制作旋轉的小花。

  活動準備

  1.廢舊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小筐每桌一份。

  2.錄音機,輕音樂及歡快音樂磁帶。

  3.“闖關”幻燈片。

  4.魔袋一個,不同材質的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魔術“變小花”,導入活動

  1.老師扮魔術師,從魔袋里依次變出不同材質的小花,導入活動內容。

  2.鼓勵幼兒通過闖關成為神奇的魔術師,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制作旋轉的小花并探究旋轉的奧秘

  1.引導幼兒闖第一關“觀察關”。播放幻燈片1,老師變出乒乓球小花,請幼兒在觀察外形的基礎上說一說其制作方法。

  (1)這朵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誰能說一說是怎樣做成的?

  (2)師生小結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強調剪刀剪硬物的技巧:用半個乒乓球做花朵,用剪刀剪出你喜歡的花瓣形狀,剪刀用力要適當,注意花瓣要剪均勻,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做好了。

  2.引導幼兒闖第二關“動手關”。播放幻燈片2,用剪刀、乒乓球制作小花,教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闖第三關“探索關”。播放幻燈片3,利用學具讓小花旋轉起來。

  (1)幼兒自由探索:請你試一試,如何讓你的小花轉起來。

  (2)提供泥工板、清水,引導幼兒將小花底部蘸少量清水放在泥工板上不停旋轉。

  (3)小結幼兒操作,肯定幼兒的探究。

  4.引導幼兒闖第四關“揭秘關”。播放幻燈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小花為什么一直轉,不容易掉下來。

  (2)師生小結:必須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來,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傾斜度決定小花旋轉的速度。

  5.游戲“看誰轉得快”,讓幼兒親自嘗試如何讓小花轉得更快。

  現在請小魔術師運用你的魔法讓小花轉得更快,在規定時間內比比看,誰的小花轉得又快又穩,不會掉下來。

  三、小結幼兒操作情況,引導幼兒感受旋轉的快樂

  1.幼兒用肢體動作扮演小花,隨歡快的音樂旋轉。

  2.鼓勵幼兒尋找生活中更多旋轉的物品,萌發探究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雕刻“小企鵝”雪雕作品活動,使幼兒感知經過積壓的雪很硬,懂得運用各種工具進行雕琢,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像帶、小冰鏟、小角鏟(自制),笤帚、小鋸等。

  活動過程

  1、探究的問題:怎樣雕“小企鵝”。

  幼兒討論。

  (1)用彩筆畫企鵝。

  (2)用彩泥捏企鵝。

  (3)用雪坯雕企鵝。

  幼兒實驗。

  (1)用彩筆畫各種姿態的企鵝。

  (2)用各種顏色的彩泥捏企鵝,企鵝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種工具雕琢企鵝。

  試一試,鏟雪。

  教師在幼兒做好的雪坯上畫企鵝。幼兒觀察教師畫的圖樣,聽教師講制作雪雕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后,開始選擇工具進行雪雕創作。教師引導幼兒從四個角開始鏟雪,做大體輪廓。

  (1)怎樣雕琢大體輪廓?

  幼兒鏟雪時,教師關注幼兒掌握鏟雪與造型之間的關系,引導提示幼兒在畫的輪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鵝的翅膀怎樣雕?

  幼兒互相商量,教師引導幼兒用小雪鏟根據圖樣從前面鏟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鏟通。

  (3)怎樣雕企鵝的身體?

  教師提示幼兒選擇角鏟鏟雪,使翅膀與身體區分開。用小鏟雕出企鵝的嘴。

  (4)眼睛和腳怎么雕?

  幼兒選擇工具鏟雪,用小鏟雕眼睛和腳。

  (5)你做的雪雕滿意嗎?

  幼兒不滿意。教師組織幼兒統一整理,進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師啟發幼兒使用小磨板,幼兒開始拉、推進行磨雪。實驗后發現很平、很光、很美,幼兒對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邊磨,一邊清理企鵝身上的殘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愛的小企鵝終于雕刻成了,幼兒高興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寫上了他們名字的牌子。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幼兒記錄雕刻的過程。

  2、注意事項

  提示幼兒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鬧。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磁鐵08-29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8-30

磁鐵科學活動教案08-25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06-18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7-12

【精】科學活動教案07-12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