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摸、看等多種方式,引導感知冰的涼、易融化等特征。
2.遷移已有經驗,探索冰中取寶的方法。
3.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感。
重點:引導幼兒在多種感官和自主實踐的方式下獲取冰的直觀經驗。
難點:在自主探索中,能明確并說出自己所運用的取物方法。
活動準備:
冰、夾心冰塊、水、盆、小石頭、剪刀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冰的特點。
1.老師收到了來自南極好朋友企鵝送來的禮物,猜猜看是什么?
2.引導幼兒通過摸、看等多種方法,感受冰的特征。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情況小結冰的特點:冰摸一摸是涼的、很光滑;放在手心里會慢慢融化成水,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
二、探索活動“冰中取寶”。
1.打開第二份禮物。小企鵝把禮物放在冰塊里了,有什么辦法能取出禮物?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可以取出冰中小禮物的方法。
2.介紹環境中的一些輔助工具,請每位幼兒取一塊冰塊,嘗試想辦法取禮物。
3.幼兒自由取寶,教師觀察記錄不同的取寶方法。
4.分享交流。
(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塊敲碎,用小手捂冰,用石頭敲冰……)
三、品嘗自己取出的寶,體驗成功感。
請幼兒介紹自己冰塊里藏了什么?你是怎么取出來的?
四、留疑,激發再探索的欲望。
小企鵝是怎么把禮物放到冰塊里的?引導幼兒回家試一試。
讓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參與下,獲取對冰的初步認知,這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
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如何冰中取物,增加了幼兒探索的興趣。同時也是為下面的實踐探索作經驗鋪墊。
自主探索,檢驗設想,讓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科學經驗。
提供說說吃吃的平臺,幫助幼兒經驗共享,感受成功的喜悅。
保護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并給予新的探索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
2、 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3、 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幾何圖形紙板、吸管、記號筆,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一、 以介紹材料導入活動,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娃娃,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二、 幼兒初步探究圓形頂紙板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點能頂起來。
1、 提出問題,幼兒猜想。
教師:“如果用吸管頂圓形紙片,你們猜猜能頂起來嗎?”
2、 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教師:“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根吸管和圓形紙片,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吸管怎樣能頂起圓形紙片?”
教師:“你們看,圓形紙片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一個點上都試一試,能頂起來的那個點用圈圈出來,做個記號,試好了,請你們寫上自己的號數。”
3、 幼兒操作探究圓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 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
師: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吸管能將圓形紙片頂起來嗎?吸管頂在那個點上圓形紙片能頂起來?還有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驗。
師:原來,在圓形紙片上只有一個地方能把圓形頂起來,而且這個地方就在紙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 遷移經驗,幼兒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頂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現紙板只有一個中心點能頂起來。
1、 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猜想。
2、 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紙片能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
3、 幼兒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 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5、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四、 出示不規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延伸活動探究。
師:剛才小朋友都試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知道他們都有一個點能頂起來,那這個圖形能頂起來嗎?請你回班試試吧!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中,投放幾何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繼續探究頂紙板。
2、在后續活動中,繼續探究頂紙板物體面的大小與頂紙板的關系。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對探索科學現象感興趣。
2、知道彈性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室外大型玩具。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體的彈性。
幼兒自由玩,在玩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多采用幾種材料。
教師小結:有些東西玩一玩,看看這些東西用力拉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松它就能變回來,這樣的東西就有彈性。
2、引導幼兒進一筆感知生活中物體的彈性。
教師:請你倒室外再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比一比誰找得多。
引導幼兒在室外尋找、區分并講述哪些物體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
3、討論彈性和生活的關系。
教師: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有彈性?
教師:有彈性的東西有什么用途呢?
引導幼兒發現彈性與生活的關系。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準備】
歌曲《小畫家》磁帶、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咱們來一起聽一下吧!(歌曲《小畫家》)
提問:1.歌曲中的小畫家是誰啊?(丁丁)2.丁丁畫的什么?畫的怎么樣啊?(螃蟹四條腿,鴨子小尖嘴,兔子圓耳朵,大馬沒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個優秀的畫家?
教師小結:丁丁做事不認真,沒有認真觀察,只說大話,所以沒有畫好,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學習。
二、找尾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寶盒”呢!你們來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故作神秘狀)“寶盒寶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們,猜出來了嗎?現在我讓一個小朋友來把寶物拿出來!
出示動物尾巴:(一個小朋友拿一個)
金魚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處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桃子,雨傘,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繩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氣球,蝌蚪)
出示每種動物尾巴的時候給幼兒講講尾巴的用處。
師:“魔法盒里還有啥,讓我再來摸摸她”,幼兒繼續摸出動物的身子。
咦?這是誰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沒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們來幫它找找吧!(讓幼兒自己去幫各種動物找到尾巴,把它們連起來)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這是誰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課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們來幫它找找吧!這時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啊?
2.它們發生的什么事?
3.它們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斷了,可以長成新的蚯蚓)
【活動延伸】
游戲《揪尾巴》
動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現在我們也來變成小動物,一起來玩揪尾巴的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紅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到得食物,而在一次幼兒進餐時的對話中,我發現班級中大部分的幼兒并不愛吃紅薯,甚至不知道紅薯的名字。針對這一現象,我特別開展此活動,讓幼兒認識紅薯,了解其生長環境及各部分特征。以及食用紅薯的好處。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薯,了解其生長環境及各部分特征。
2、了解食用紅薯的好處。
【教學重點、難點】
1、紅薯我們通常食用的是它的“塊根”。
2、食用的好處。
【活動準備】
1、紅、黃兩種紅薯;
2、課件;
3、淺盆;
4、出芽的紅薯;
5、各種紅薯制品;
6、生、熟紅薯。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出示準備好的兩種不同種類的紅薯,請幼兒觀察
——先出示紅色的,再出示黃色的。
——出示紅色后請幼兒觀察它的顏色、形狀,再出示黃色的紅薯,并說說和前面出示的紅色的紅薯有哪些不同?
——把紅薯分別切開,請幼兒觀察紅薯地內部是什么樣的,并比較紅、黃兩種紅薯內部有什么不同。
出示教學課件讓幼兒觀察
——觀察第一幅畫面,綠綠的紅薯地。讓幼兒找一找紅薯在哪兒?
——畫面二,找紅薯。向紅薯根部挖。(原來紅薯長在地下,它是紅薯的根)
——觀察紅薯葉。
——觀察紅薯花,并將其同牽牛花對比。
請幼兒參與一起種紅薯。
第二課時
出示生紅薯和幼兒討論吃法
——紅薯可以怎樣吃?你愛吃它嗎?生吃熟吃的感覺?
——你最喜歡怎樣吃?(讓幼兒嘗一嘗生紅薯和熟紅薯)
——如果有幼兒說不愛吃,可以問問原因。
出示紅薯制品
——這么多好吃的都是和紅薯有關的,它們都是用紅薯的什么做的?
——你還知道那些紅薯制品。
討論吃紅薯的好處。
和幼兒一起分享各種紅薯制品。
活動延伸:
和幼兒一起觀察記錄紅薯地生長過程。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和品嘗美味的紅薯制品。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幼兒們能夠認識紅薯,并了解到紅薯是長子地下的我們通常食用的都是紅薯的根部,以及食用紅薯的好處,改善了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
這節活動課,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與幼兒的互動非常好,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自主的發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能以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為出發點,以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
2.從氣流吹在臉上的感覺,感知空氣的存在。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未充氣的氣球(與幼兒數量相等)、已充氣的氣球一個、水、饅頭沙子、豆子
活動過程:
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猜猜是什么禮物?
一、探索“氣球吃什么”
1.出示充氣的氣球
問:這是什么?它長得什么樣子?
2.出示充氣的氣球
問:這是什么?它長得什么樣子?
3.小朋友看一看,這兩個氣球有什么不一樣?(一個圓鼓鼓的,像小朋友吃飽飯的肚子;一個癟癟的,像小朋友餓了的肚子)
4.怎樣能讓這個癟癟的氣球鼓起來呢?(幼兒自由回答)
5.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東西,小朋友想辦法用這些東西讓氣球鼓起來。
(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探索)
6.你們的氣球寶寶鼓起來了嗎?你給它吃的什么?想一想,還有什么辦法?
(小朋友想了好的辦法,可是老師沒有準備打氣筒,我們試著用吹的辦法來試一試)
二、用吹氣的辦法吹氣球
1.請一個幼兒用吹氣的辦法嘗試吹氣球。
2.你們想不想讓氣球鼓起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吹的辦法。
3.氣球為什么會鼓起來?你在里面吹了什么東西?
三、從氣流吹在臉上的感覺,感知空氣的存在
小朋友把你的氣球口對著自己的臉蛋,慢慢的把氣吹到臉上,有什么感覺?
四、放飛氣球
1.氣球寶寶今天很高興認識這么多的小朋友,它要給大家跳個舞(老師示范放氣球)
2.小朋友,也讓你的氣球寶寶來跳舞吧。
活動延伸:
小朋友想一想,為什么氣球放飛后會到處亂竄?誰給了氣球寶寶的力量?
活動反思:
氣球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物,也是幼兒較喜歡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活潑、好動,同時對有趣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作為教師,我們除了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滿足幼兒的求知欲,還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生成新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對事物與現象的探索欲。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發現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就是氣球。每次放學我都看見,幼兒園門口賣氣球的叔叔阿姨身邊,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拉著大人給買氣球;他們也會拿著氣球到幼兒園,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吹著,玩著,很高興。我在想:孩子們是會玩氣球,知道吹氣球、拍氣球、讓氣球飛起來。可是,孩子們并沒有去想:氣球為什么會鼓起來?為什么會癟癟的?從這一點,我就設計了《氣球吃什么》這一活動。
讓幼兒在活動中,積極地動手操作,進行探索,讓他們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初步培養對科學的探究。同時也讓孩子們了解氣球變鼓和癟了的原因,并引導孩子們尋求使氣球鼓起來的方法,從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活動中,我用氣球從激發幼兒的興趣開始,通過幾個環節激發幼兒的主動性,給予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活動結束后,發現也有不足之處,有些環節處理的不好。活動后半部分,孩子有些亂,不聽指揮,這是我自身的組織問題。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在以后的活動中,多向資深的老教師學習經驗,加強自身的組織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