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精選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操作,發現無縫的蛋寶寶是捏不碎的科學道理。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蛋寶寶易碎卻捏不碎”的秘密。
3、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個(碗里有縫和無縫的蛋人手一個,且種類相同,如均為雞蛋或鴨蛋)
2、木頭積木、不銹鋼小勺等工具
活動過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種工具(木頭積木、不銹鋼小勺等),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說說自己是怎樣把雞蛋弄碎的?你覺得把雞蛋敲碎容易嗎?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樣?
3、和蛋寶寶比力氣
1)分別用力捏有縫和沒縫的蛋
2)想想哪個蛋破了?為什么會破?
4、經驗分享:
幼兒陳述實驗結果:無縫的蛋寶寶捏不碎。
活動反思:
教師在選擇敲蛋的工具時,選擇了比較結實的木頭積木,不銹鋼的勺子因為有一條扁平的邊,所以幼兒不需要用很多力氣就能用這些工具把蛋寶寶敲碎。這為幼兒得出“蛋寶寶很容易碎”的結論提供了前提,接下來,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狀不一,會在引導幼兒觀察時不能及時抓住觀察重點在與是否有縫,會影響下一環節的進行,并誤導幼兒的觀察小結。所以,科學活動的順利展開,環節中各項物品的準備、取用都是很有講究的。
科學活動教案 2
教案目標:
1、感知物體間的大小差異。
2、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3、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案準備:
1、各種食物:芹菜、黃瓜、胡蘿卜、桔子切成兩半的火龍果。
2、各種工具:勺子、幼兒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記錄表一張。
教案過程:
一、認識各種食物。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有些什么呀?
2、師:你們吃過這些東西嗎?你們喜歡吃嗎?
二、認識瓶上標記。
1、師: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看,瓶寶寶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樣?(餓了)我們把好東西送給瓶寶寶吃,好嗎?
2、師:這個瓶寶寶說話了,它說“我最喜歡吃芹菜了,請你喂芹菜給我吃。”那你們看這個瓶寶寶喜歡吃什么呢?(認瓶上標記)
三、初次探索,嘗試喂瓶寶寶吃東西。
1、師:瓶寶寶又說話了,它說“等會你們喂我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衛生,不能把好東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嗎?”喂的時候可以和我說說話:“瓶寶寶,我喂芹菜給你吃。”
2、師:現在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寶寶,先看看它喜歡吃什么,再想辦法喂給它吃。
3、幼兒操作。
幼兒嘗試將食物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交流與討論:
(1)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了嗎?為什么?(引導說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兒來講講:你用了什么辦法讓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的?(我把長長的芹菜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如幼兒不會講,引導語:這顆芹菜怎么樣?(長長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樣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變成小小的,為什么要這么做?
小結:你真能干,用手把長長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讓瓶寶寶吃到芹菜,謝謝你!
沒成功的幼兒:誰來告訴我是原因你的瓶寶寶沒吃到東西呢?這里可引出的問題:食物大,食物硬。根據幼兒的問題教師想好預設回答,特別強調幫助幼兒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結:原來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寶寶才吃不到好吃的東西呢。
(2)師:那有什么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們都能吃到這些大大硬硬的東西?
幼兒:小刀,剪刀等等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調羹),
四、再次探索,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
(1)師:我們用這些工具試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我們在用刀和剪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別人。)
(2)師:現在我們請這些小工具來幫幫忙吧,請小朋友們選好瓶寶寶,找到他們愛吃的食物,把它們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選,要注意安全哦。
2、幼兒操作。
(1)、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大變小,并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3、交流與記錄。
(1)、師:你把大大的食物變成小小了嗎?瓶寶寶吃到食物了嗎?
(2)、師:你用什么辦法把長長的芹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據幼兒回答選擇圖片記錄。
(4)、幼兒看著記錄表,學著說一說。教師繼續引導幼兒用粘貼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引導幼兒看著記錄表完整表述實驗過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黃瓜(芹菜、火龍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學會運用小剪刀,小刀,調羹,和手來讓食物變小,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對不同的食物我們也要運用不同的工具讓它們變小變短呢,如(是否結合生活中的來說說)
五、自然結束活動。
師:“瓶寶寶吃了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小朋友一起拿著瓶寶寶和他們去做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 3
目標意圖: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鳥、花鳥市場、公園有鴿子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認識鳥的外形特征及其對人類的益處。
2、培養幼兒有目的的進行觀察、比較,并用語言積極表達。
3、感受鳥和人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各種鳥的圖片,鳥鳴的背景音樂,歌曲《百鳥朝鳳》,鳥的本領的漢字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1、聽自然界鳥叫錄音,引導幼兒進入鳥的世界。
師:猜猜是什么鳥?
(1)身穿黑長袍,尾巴像剪刀,愛在屋檐下,捉蟲喂寶寶。(燕子)
(2)說它像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像把扇,花花綠綠真美麗。(孔雀)
(3)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會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啄木鳥)
(4)遠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覺。(貓頭鷹)
二、 鳥的外形特征
1、 分組討論:觀察鳥的圖片,說說鳥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們發現鳥類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
師小結:有羽毛、翅膀、會飛行、會生蛋·······
三、啟發性提問
1、師:會飛的動物都是鳥嗎?(蝙蝠、蝴蝶)
師小結:蝙蝠是哺乳動物,胎生。蝴蝶是昆蟲。
2、師:會生蛋的動物都是鳥嗎?(烏龜、蛇等)
師小結:烏龜是兩棲爬行動物,蛇是軟體爬行動物,鴨嘴獸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動物。
3、師:有翅膀但不會飛的動物是不是鳥?(鴕鳥、企鵝、雞、鴨、鵝)
師小結:鴕鳥是鳥,但不會飛,只會在沙漠里跑。企鵝也是鳥,但它也不飛,它善于潛水游泳。雞、鴨、鵝以前是鳥,但由于人們長時間把它們飼養在家里,造成它們飛行本領退化。現在人們稱它們為家禽。
四、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1)幼兒討論:
師: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2)根據幼兒的交流介紹幾種鳥
森林醫生——啄木鳥
捕鼠能手——貓頭鷹
學舌高手——鸚鵡
預測天氣——燕子
師小結:鳥是人類的朋友,它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很大的益處。有的鳥能為莊稼除害蟲;有的能夠為樹木治病,有的能準確預測天氣的變化,有著漂亮的羽毛和動聽叫聲的鳥兒還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小朋友要保護它們,千萬不要傷害它們。
五、結束(歌曲)
師:鳥在天空中飛翔的樣子多自在呀!來,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小鳥飛飛看。
科學活動教案 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初步了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系。
重點難點:
產生風的各種方法,風力的大小。
活動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并有過觀察記錄,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風與人們關系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看看說說,風在哪里?
教師:"前幾天,我們到戶外去尋找風娃娃,并畫了觀察記錄。請你輕輕地告訴旁邊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風娃娃?"張貼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請幼兒說出記錄的內容。
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2、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1)出示靜止的紙條和風車,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使紙條、風車動起來呢?""你有什么辦法變出風娃娃來呢?"
(2)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去試試,能不能變出風娃娃?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用什么辦法讓這些紙條、布條、風車動起來呢?""除了老師給的這些用具,你還有什么辦法能使這些東西動起來?"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4)比較風的大小:
教師用扇子動風車,引導幼兒觀察:"為什么風車有時候轉得快有時轉得慢呢?"(因為扇子輕輕地扇,產生的風力小,風車轉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產生的風力大,風車也轉得快。)
(5)小結:用扇子、紙板扇的時候,空氣流動了,變出了風娃娃:用口吹的時候,也吹出了空氣,變成了風;跑動的時候,也產生了風。風是有大有小的,適當的風力可以利用來為人們做事,是有益的,風力太大,產生危害,是有害的風。
3、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1)玩游戲: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讓幼兒觀察圖片,說出哪些風是有害的?哪些風是有益的?根據風的好處和壞處,貼上高興和不高興的娃娃。
(2)請幼兒想想,風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4、總結,結實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烏龜的特征和生活習性。
2、對小動物產生觀察的興趣,養成觀察的良好習慣。
3、豐富詞匯“伸”“縮”“爬”。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烏龜若干
重難點:通過觀察,了解烏龜的特征好生活習性。
活動過程:一、引題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客人,你們想指導他是誰嗎?”幼:“想”
教師出示烏龜。
師:“瞧!這是誰呀?”幼:“烏龜”師:“你們想和烏龜做朋友嗎?”幼:“想”
2、教師簡單要求,教師在每組桌上放一只烏龜,請小朋友一起觀察,看看烏龜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二、幼兒自由觀察,教師巡視鼓勵幼兒共同交流。
師:“哪個小朋友愿意上來說一說小烏龜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小結
三、有目的進行觀察
1、觀察烏龜的背殼
師:“烏龜身上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引導幼兒觀察烏龜的背殼,學說堅硬)
提問:他的背殼有什么用呢?(保護作用),引導幼兒學習縮、伸的動作。
2、觀察烏龜爬行
師:“你們知道烏龜是怎么爬的嗎?請個別幼兒表演
師:“那到底烏龜是怎么爬的呢?讓我們把小烏龜請出來,讓他走走看,再次請幼兒說說小烏龜是怎么爬的?
四、觀看視屏了解烏龜是生怎么樣的寶寶的
1、烏龜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2、烏龜喜歡吃什么?
教師小結
五、讓我們一起去找食物來喂小動物好嗎?帶幼兒出活動室
科學活動教案 6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玩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里,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么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里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科學活動教案 7
活動目標:
1、通過"買菜"活動,了解常見菜的特點,體驗買菜的快樂。
2、在操作與游戲中,使幼兒獲得分類、數數及數物對應的經驗,并促進交往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進行買菜的實踐活動及開展買菜的角游活動。
2、若干蔬菜、肉類、水產品的實物。
3、幼兒用卡片、籃子、電話機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買菜的經歷。
(了解常見菜的特點,共同分享買菜的快樂)師:前幾天,陳老師帶我們一起到菜場上去買菜了,你們覺得開心嗎?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 播放課件師:看了剛才的錄象,誰來說一說,你那天買了什么菜?為什么買這種菜?你是怎么買的呢?
2、 幼兒交流(教師引導幼兒從菜的名稱、特征、營養、買菜的經驗等方面加以交流)
3、師小結:菜場上的菜可多啦,有的買了蔬菜,有的買了魚,有的買了肉類。因為每樣菜都有它不同的營養,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樣樣菜都愛吃,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棒。
二、給菜寶寶分家。
1、師: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場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這樣,買菜的人就覺得很不方便,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讓幼兒回憶菜場上的菜是怎么擺放的?引導幼兒說出把菜分類放開)師:按小朋友的辦法要安好幾個家,可陳老師只安了三個家,你們同意不同意?(與幼兒一起討論,了解蔬菜類、肉類、水產品類中的常見菜。)
2、幼兒操作活動"給菜分家"師: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場去,送菜時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應該放在哪個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齊。
3、 教師帶領大家巡回檢查
三、角游:買菜準備(創設菜場環境)
(一)協商4名幼兒為賣菜的叔叔阿姨,老師和其他孩子為買菜人
(二)"顧客"每人一藍子,內有數物卡。
1、師:剛才我們把菜送到了菜場,可菜場上還沒有叔叔阿姨賣菜呢?怎么辦?(協商4名幼兒做賣菜人)
2、電話鈴聲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陳老師嗎?我是廚房里的阿姨,今天廚房里的菜不夠了,阿姨請中2班的小朋友幫幫忙、買點菜,行嗎?"
3、阿姨給我們開好了購菜的"菜單"(老師出示兩種"菜單"):看看菜單上說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單直接去買菜,不行的話可以問菜場上的叔叔阿姨怎么買?(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理解菜單的含義)
4、幼兒游戲(對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務的幼兒給其提供第二次機會,難度加大)
5、買完菜的幼兒相互交流:你買了什么菜?買了多少?也可相互檢查是否正確。(還可以鼓勵幼兒向客人老師去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8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恒。
2、懂得做實驗后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里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里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覺得杯子里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并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并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后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了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后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中班科學: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才我們說了為什么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么特征。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么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后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里,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科學活動教案 9
周四上午我組織了大班區域(科學區和語言區)教學(此活動獲得了“綜合一等獎”和“最佳教師領導獎”、“最佳材料制作獎”兩項單項獎),在全部活動中,孩子們心情愉快,活而不亂,無論是科學區還是語言區的孩子都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專注,他們積極地操作(摸索)、交換(討論)、合作、發明。在活動的過程中,我靜心腸察看孩子與材料互動的具體情況,在科學區重點察看幼兒的情緒體驗、摸索的專注性以及與錯誤交換、合作的情況,在語言區重點察看幼兒是否專注地看圖進行較完全地講述、是否有意識地傾聽,活動停滯時我讓孩子自己說“自己的新發現”,并重點圍繞幼兒專注性、發明性、合作交換等方面讓幼兒進行自評或互評,全部談話過程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協調活潑的場景。通過這次的區域教學實踐,我對區域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現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換:
一、合理地投放材料是保證區域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
1、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階段性。
如語言區既有前一階段開展的“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內容,又有正在開展的“小問號”主題內容。又如科學區既有孩子已接觸過的電、磁鐵、量一量等內容,又注入了沉浮、稱一稱等新內容。
2、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多樣性。
如科學區有關測量的工具就有硬紙板剪的手形和腳形、直尺、皮尺和盤稱等。又如語言區為了讓孩子達到在閱讀中察看和辨別標記、圖示、符號及文字,理解其所代表的含義這一目的,我提供了可以活動的生字卡、圖字匹配的圖片、謎語卡片和凸顯部分漢字的圖書等等。
你在從事教育及教學研究嗎?你是一位老師嗎?你在教授新課程嗎?請到我們的網站來!
3、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層次性。
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我充分考慮到所有幼兒,提供層次性的材料,使每個幼兒在現有程度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科學區中,我分別投放了:1、電(高程度:哪種材料能導電?中程度:小燈珠亮不亮?低程度:小小發電廠。)、2、磁鐵(高程度: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低程度:磁鐵真好玩。)、3、測量、(高程度:稱一稱,中程度:量一量,比一比,低程度:量一量。)4、沉與浮(高程度:怎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低程度:什么東西能浮在水面上?),這些層次性材料的提供,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可使幼兒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4、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暗示性。
首先,體現操作的暗示性。在科學區提供圖示暗示幼兒應如何操作,在語言區掛有“小聲點”和“請安靜”的圖文,暗示幼兒要小聲講述,安靜認真閱讀。其次,體現答案的暗示性。在科學區的記錄表背面均附有精確的答案。最后,體現材料取放的暗示性。無論是科學區還是語言區,材料的標識統一使用幼兒喜歡的動物和數字組成的二維圖卡,將材料科學有序地進行擺放(新投放的材料均使用黃色,即將更換的材料均使用紅色)。
你在從事教育及教學研究嗎?你是一位老師嗎?你在教授新課程嗎?請到我們的網站來!
5、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挑戰性。
在科學區提供給幼兒“小小的發電廠”和“小燈珠亮不亮”的活動材料。孩子們對這些材料的玩法已經非常熟練了,他們能夠熟練地操作。這些材料很難使幼兒在現有基礎上有大的提高。為此,我提供“哪種材料能導電”增加試驗的難度,提高孩子活動的興趣。由此可見,材料缺少挑戰性,幼兒是不太感興趣的,很難使幼兒在現有程度上有大的提高。
二、有效的察看領導是幼兒能否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癥結。
1、先察看、再領導。
察看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道路,它可以輔助教師精確地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了解其發展的特色與需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剖析,從客觀實際動身,提高教育領導的效果,可避免教師因不了解活動情況而發生的不適合的干擾幼兒活動的領導行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帶著區域目的去靜心察看,在察看中我耐煩期待幼兒的互動,甚至期待他們的過錯,并做出精確的領導:
科學區:
(1)引導幼兒積極動手進行沉與浮、吸水的紙的摸索與操作,并記錄成果。
(2)激勵幼兒與錯誤合作,勇敢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
語言區:
(1)引導幼兒安靜閱讀、傾聽。
(2)引導幼兒勇敢地與錯誤講述自制圖書的故事內容。
2、把握機會,適時介入領導。
在此次活動中,我一共介入了三次,一是當松泓操作完即將更換的材料后無所適從時,二是子煊選擇低程度圖卡進行活動后停頓之時,三是當佳刪和至環用自己奇特的記錄方式進行試驗記錄時,我給予及時的發現與激勵。
3、領導最基本的方法以激勵、確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激勵,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只要幼兒是自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激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發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后導致對全部游戲失去興趣。對于這種孩子,教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領導,輔助他控制一定的技巧,有提高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念,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游戲,讓他也體驗游戲的成功。
三、積極的評價是發展幼兒自信的重要手腕。
總結評價的目的在于引導幼兒自發自愿地進行交換、討論,積極表達情緒、 共享快樂、 共解難題晉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換、學習的機遇,同時激發再次活動的欲望。在此活動中我重要采用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情勢,摒棄了橫向比較,積極采用縱向評價,重點圍繞專注性、發明性、合作交換等方面讓幼兒進行自評或互評,讓評價自然地伴隨著全部活動過程。總之,在區域活動中,積極評價與支持孩子的提高,平靜地剖析孩子的不足與問題,引導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陷是建立起堅強的自信念的重要而有效的手腕。
科學活動教案 10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干凈,出示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A 幼兒討論:
B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C 說一說,為什么實驗結果不一樣。
D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7、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科學活動教案 11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影子
設計思路: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要平貼近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影子是幼兒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影子時大時小、時隱時現等各種各樣的變化,都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秘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設計了“有趣的影子”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究光與物體的遠近和影子之間的關系,感受影子有趣的變化。
2。進一步發現物體擋住光線會產生引起,體驗影子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戶外活動中已初步感知陽光下會有物體的影子,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物質準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若干、背景板塊、大記錄板、紙箱、剪刀若干、剪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動物的影子,激發幼兒對影子的興趣
指導語:“今天我們班來請來了好多神秘的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呢?”
二、找一找、玩一玩,感知物體擋住光線產生影子的現象,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指導語:“還有好多小動物也帶來了自己的影子朋友,我們一起跟他們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發現?”
1。找一找、玩一玩影子。
2。分享交流探索過程與結果。
提問:你的影子朋友是誰?你和影子朋友玩的時候有什么有趣的發現?
三、幼兒探究光與物體的遠近和影子之間的關系,感受影子有趣的變化
1。幼兒猜測:手電筒的光離小動物近影子變大,還是離小動物遠影子變大?
2。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當手電筒的光離動物近時,影子就會變大。手電筒的光離動物比較遠時,影子就會變小。
四、幼兒探索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進一步發現物體擋住光線會產生影子
1。自由討論、交流,猜測“長眼睛”的方法。(出示大記錄表)
2。幼兒記錄猜測“長眼睛”的方法。
3。探索、驗證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
4。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5。再次實驗驗證,尋找答案。(教師用手演示有洞,影子就會有眼睛)
6。師幼共同梳理獲得的經驗:有孔以后光就會從洞里鉆過去,我們的影子寶寶看起來就有眼睛了。
五、觀看手影表演,激發幼兒繼續探究影子的興趣
活動延伸
幼兒探索體驗手影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12
設教案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旁邊的社區有個大型的玩沙池,孩子們在平時的聊天中對于玩過沙子的事,總是津津樂道,說明孩子對沙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我便抓住這一幼兒感興趣的課題,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動。意在讓幼兒在玩沙的過程中了解沙的特性,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探索,發現沙的許多有趣的.現象和變化,同時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合作的溫馨,并且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沙子的特性。
2、感受玩沙的快樂,體驗同伴合作、分享的快樂。
3、正確認識沙子的作用與危害,初步樹立正確的環保觀。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桌布、濕巾、玩沙大盆、篩子若干;
2、玩沙的工具:小鏟、小桶、裝水的瓶子等;各種小玩具。
3、實驗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徑的管子。
4、制作沙畫的材料:繪有環保圖案的底板、膠水、彩色沙子等。
5、攝像機、電腦、ppt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沙灘的圖片,引出沙子,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ppt中的沙灘圖片,幫助孩子回憶自己對沙子的了解。
二、分5組操作,提升孩子對沙子特性的了解:
1、感知沙子“細小”特性:用篩子分離芝麻和細沙。
2、感知干沙“輕”的特性:用吸管吹一吹干沙與濕沙,體驗干沙輕的特點。
3、感知沙子“不溶于水”的特性:把細沙倒入透明杯中,攪拌體驗沙不溶于水的特點。
4、感受干沙松軟的特點:通過用手在干沙和濕沙中扒開沙子找玩具,用對比的方法讓孩子充分感受干沙的松軟。
5、感知沙子“會流動”的特性:讓孩子在管子中塞沙子。
三、通過錄像進一步提升與了解沙子的特性
把孩子們現場的操作進行實地拍攝,孩子操作結束后根據孩子的講述,老師把每組操作的錄像進行播放,把本組孩子沒發現的變化與特性,大家進行補充講述。教師進行補充提問,如:1、干沙被打入水后顏色有什么變化?
2、在水中攪拌,水的顏色有什么變化?水中能看到什么?說明了什么?
四、孩子們再次操作(互相流動與交換),進一步證實與感知沙子的各種特性。互相交流并用濕巾擦手。
五、了解沙子的作用:
討論并講述:你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嗎?
根據孩子們的講述,我點出幾大類的ppt。沙畫、沙球、沙包、沙坑、沙漏、種花、造房子需要泥沙、螃蟹、烏龜喜歡在沙子里等。分體育類、藝術類、實用類等幾大類有代表性的圖片。
六、了解沙子的危害,初步樹立正確的環保觀。
出示北方被沙塵暴侵害的圖片、泥石流、沙漠等圖片。提問:
1、沙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如果過分多的話,會怎么樣呢?
通過ppt,讓幼兒了解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境、人類帶來的危害。
2、那我們該怎樣阻止沙子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呢?通過看ppt,懂得植樹造林的作用,增強環保意識。
七、我們一起呼吁,一起保護環境:分組合作沙畫,每組完成一副關于環保的沙畫。
科學活動教案 13
活動目標:
1、感受冷和暖。
2、發展感知和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冷水和熱水的杯子(數量多于幼兒人數)
2、紅、藍標記若干,太陽和雪花的大標簽各一張。
活動重點:
感受冷和暖。
活動難點:
能將冷暖分類,貼上標記。
活動過程:
1、 感知體驗:
提出活動要求:
——“老師在許多杯子里放了水,等會寶寶們摸一摸,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
幼兒操作。
小結: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區分冷暖杯:
教師提出要求:
——“請你們給摸上去暖的杯子貼上紅色標簽,給摸上去冷的杯子貼上藍色標簽。”
幼兒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別出示太陽、雪花的標簽,讓幼兒辨別冷暖。
幼兒將冷暖杯送到合適的標簽處。
科學活動教案 14
設計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納入到學前教育幼兒園的課程中,往往看似常見、簡單的小事,其中卻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教育價值。“糖不見了”這種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但是幼兒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這種現象后的科學道理。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給孩子提供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先通過游戲法激起幼兒探究的欲望,緊著,由教師示范溶解這一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讓幼兒掌握攪一攪的方法,并在攪一攪的過程中去觀察物體的溶解;最后,讓每個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觀察溶解這一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觀察溶解
活動準備:
透明的塑料杯100個、勺子40個
方糖、果珍、鹽、砂糖、奶粉
黃豆、大米、綠豆
塑料框16個、溫水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來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說一遍揭開罩布)
對,是一杯水!不過,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喲!(故弄玄虛)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頓,讓幼兒猜想片刻)我請一個乖寶寶來嘗嘗吧。
(請幼兒嘗一嘗)
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會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吳老師怎么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剛才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師示范
1.教師示范,幼兒觀看
(教師坐下,從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邊端一邊說,這是水寶寶,這是糖寶寶。不過這個糖寶寶可有點不一樣喲!(用勺子舀起方糖),這個糖寶寶是什么形狀的啊?(幼:正方形的)對,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幼:方糖)對,它叫方糖。
小朋友們看好了喲,吳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一邊說,一邊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進水里,再拿一個魔法棒。對,把我們的勺子這樣子用就變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進杯子,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變化呀?(方糖變大還是變小了呀?)(幼:變小了)再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攪到方糖不見了為止)咦?方糖呢?(幼:不見了)對,方糖不見了,去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這種現象叫什么嗎?(幼:......)其實呀,這種想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對,方糖在水里不見了,和水寶寶做朋友去了,我們就說方糖寶寶怎么了(師幼同說:溶解了)。
2.個別幼兒操作
剛才,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這是什么呀?你們小時候都喝過的?對了,是奶粉。
那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幼兒1名。
某某小朋友,你來變魔術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用魔術棒去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們仔細看喲,看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有沒有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奶粉在水里怎么樣了呀?溶解了(師幼同說)
剛才,某某小朋友變魔術的時候,發現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吳老師,還有點不相信,我要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某某小朋友,你來。
對,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仔細看喲,看看這一次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看來奶粉真能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樣啊?(師幼同說:溶解)
還有沒有,想玩這個魔術的,你來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里溶解了。
(三)集體操作,教師指導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認識材料及講解操作步驟
剛才,我們通過變魔術指導方糖和奶粉都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教師回應幼兒答案。
小朋友們,都開動腦筋了,吳老師很高興,所以邀請每個小朋友都去做魔術。開心嗎?那好,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要去變魔術的材料吧!(教師端出材料)
這是方糖,這是奶粉,這是砂糖,這是鹽,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對,這是果珍。
等會一張小桌子上都會有一筐變魔術的材料,還會有一筐水,和一旁魔術法棒。我們變魔法的時候要先怎么樣,對先把水端在我們面前,然后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進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樣,對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要一邊攪,一邊看喲,看看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嗎?
好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變魔術吧!
(2)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3)幼兒分享(5個)
好了,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轉過來看著吳老師。剛才,小朋友都去變魔術了。我要請小朋友告訴我,你選了什么材料變魔術,它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來,(端著你的杯子走到前面來)你選了什么材料變魔術?它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體記錄
請小朋友把杯子輕輕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員收材料)。然后轉過來,看著吳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變魔術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變過魔術,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怎么辦呀?
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
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有的說......,有的說.....,吳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小朋友們不變魔術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
(五)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辦法嗎?好吧,吳老師告訴你們吧,就是用記錄表。用什么辦法?
對,用記錄表。(一遍說,一遍翻出記錄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上吧。這是....,這是....,這是....,這是....,這是....,剛才我們變魔術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這里畫一個勾,
(同理,記錄其他材料溶解與否)
小朋友一看到這里畫個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朋友,在水里怎么樣?(師幼同說: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這里畫個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寶寶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樣?(師幼同說:溶解)
結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學會了做魔術,還學會了用記錄表,真是太能干了,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頂呱呱!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也注重培養孩子的操作常規。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后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盡量的感受到規范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節。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于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并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科學活動教案 15
活動目標:
1.觀察螃蟹外顯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2.示意表達自己的認知和感受。
活動準備:
螃蟹活動視頻、掛圖、實物。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引出課題。
1.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頭上舞,生來最愛橫行走,嘴里常把泡泡吐。
2.出示掛圖、實物,讓幼兒觀察。
螃蟹有一個硬硬的殼,有八條腿,有兩只大大的鉗子(大鰲)……
二、集中認識螃蟹,通過課件觀察。
螃蟹喜歡吃什么?螃蟹為什么橫著走?
1.觀察螃蟹的身體,用筷子戳它的殼,知道螃蟹的殼是硬硬的。
2.觀察螃蟹的腳,數腳。
3.認識螃蟹的兩只大鉗子,知道螃蟹的大鉗子很厲害。
4.觀察螃蟹的肚子,發現雌蟹與雄蟹肚子上蓋子的形狀明顯不同。
5.觀察螃蟹的眼睛和嘴,發現螃蟹嘴邊吐泡沫的現象。
6.觀察螃蟹怎樣走路,學一學螃蟹橫著走。
三、游戲(看誰答的對)
教師提問:
1.螃蟹有殼嗎?
2.殼是黑色的嗎?
3.螃蟹有腳嗎?
4.有8只腳嗎?
5.螃蟹直著爬嗎?
6.螃蟹橫著爬嗎?
7.螃蟹生活在海里嗎?
8.螃蟹嘴里外什么會吐泡泡?
9.螃蟹的眼睛長在頭上嗎?
10.螃蟹會說話嗎?
四、延伸活動:畫螃蟹。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