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創意來源:
我們幼兒園地處郊區,很多農村拆遷戶遷至鎮上。鎮上的居民多起來,生活垃圾也多起來。一些老人突然無事可做了卻閑不下來,就喜歡收集一些廢品去賣,這樣孩子們就能經常接觸這些廢品,我覺得剛好可以帶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意識。環保是個抽象概念,在生活中利用實際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我想這是對環保最好的詮釋。另外,我們幼兒園本次研究課題就是環保方面的內容,所以我就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設計了這次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日常生活的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了解常見的有毒垃圾。
2、通過游戲活動能夠將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類。
3、體會整潔環境的舒適,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視頻、糖果、各種垃圾物品、綠色笑臉、紅色哭臉、黃色驚慌標記、垃圾簍、場景布置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到小白兔家玩玩,好嗎?
2、呀!小白兔家怎么這么亂啊,我們怎么幫幫她呢?
(分析:教師布置場景,帶幼兒去小兔家,把幼兒帶入游戲環境,引起幼兒興趣。另外,通過發現小兔家的凌亂,孩子們會對后面的整潔更有成就感。)
二、了解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1、觀看視頻《哭泣的垃圾》。
2、垃圾為什么哭呢?他們的家在哪兒呢?
(分析:視頻中垃圾因為回錯家而哭泣,哭聲很響,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為思考提供支撐。)
3、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你的爺爺奶奶有沒有撿過一些東西回來賣錢啊?
撿過哪些東西?
4、對,這些東西就是可回收的。不能賣錢的就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對可回收不可回收這樣抽象的概念,小班幼兒是不能理解的。可是生活中他們通過爺爺奶奶的行為了解到有些垃圾是可以賣錢的,用這個事實來理解概念,淺顯易懂。)
三、操作垃圾分類
1、出示綠色笑臉紅色哭臉標記:笑臉代表可回收,哭臉代表不可回收。
(分析:小班孩子對標志還不能認識,所以我用笑臉哭臉來代替可回收不可回收,孩子感興趣。而且我還利用了顏色的視覺效果來區分,幫助孩子辨認,效果明顯。)
2、幫助小白兔整理屋子,把垃圾分類放進笑臉哭臉垃圾簍。教師巡視。
(分析:整理屋子,其實是垃圾分類的過程。在游戲中蘊含了教育內容,不知不覺就能完成目標。)
四、發現電池,了解有毒垃圾
1、電池放在哪個垃圾簍?
2、出示黃色驚慌臉標志
把電池放進有毒標志垃圾簍
(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有毒垃圾就是電池,所以這里單獨提出。利用驚慌的表情來直觀表現。黃色,有警告意味。)
五、感受整潔環境的舒適,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1、我們幫小白兔把家整理得這么干凈,你們覺得現在小兔家舒服嗎?小白兔回來很開心,請小朋友吃糖呢!
2、在音樂聲中舞蹈吃糖果。
(分析:體會快樂,對小班孩子來說莫過于吃糖。幫助了別人有好吃的,是最直接的快樂體驗。整個活動圍繞垃圾分類展開,滲透了環保理念。孩子們在游戲中接受了教育,效果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去小兔家做客,幫助收拾屋子這樣的游戲貫穿,用游戲的形式來實現教育目的,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體現“活”教育理念。并用幼兒接觸到的事實:能賣錢,不能賣錢來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這樣抽象的概念,淺顯易懂,孩子容易接受。活動前教師的場景布置,把教室一角圍成小兔家,更能讓孩子投入其中。但在活動過程中,對能賣錢的不能賣錢的垃圾,還應該讓孩子多說,加深印象,這樣操作起來效果更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
2、能給各種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3、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帶有瓶蓋的塑料瓶子若干,每個寶寶3—4個塑料瓶
2、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邊聽音樂《捏攏放開》邊做動作進入活動室做好,用談話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引發幼兒興趣,探索嘗試
①教師:“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么呀?”(出示裝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個),激發幼兒興趣。
②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空手練習擰瓶蓋、捏豆子等動作兒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轉轉轉轉轉下來,手拿瓶蓋放瓶口,轉轉轉轉轉上來。
大拇指食指伸出來,撿起豆子捏捏緊,輕輕放進瓶子里,瓶蓋轉轉轉轉緊。
老師:“老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③教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塑料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試著擰開蓋子,把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任何一種裝進瓶子里,試一試。
④寶寶自由練習,請個別幼兒演示給其他寶寶看,自己是怎樣裝進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
2、教師示范,寶寶練習。
①教師說:“我選大一點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請寶寶們看仔細。”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3、“找朋友游戲”配配對。
①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② 讓幼兒把瓶子的蓋子擰開,按照瓶子上的圓點標志裝上不同的物品,把瓶蓋擰緊,搖一搖、晃一晃、滾一滾、扔一扔、聽一聽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今天寶寶們真能干,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內放上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瓶蓋,準備許多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讓寶寶繼續練習擰瓶蓋,配配對的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2、能用攪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溶解,有的不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杯子、勺子、溫水、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糖。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主題
1、玩游戲“做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試,后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2、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為什么?(因為里面有糖)那你有沒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
二、教師示范小實驗
實驗一: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師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現在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嗎?躲到水里去了! 實驗二:觀察鹽到哪里去了?(請3-4名幼兒來同時操作)
師:老師這里還有鹽,你們誰也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都知道糖和鹽能在水里溶解。
三、幼兒實驗
a)認識材料。
師:現在老師先請你們看一看你們桌上有什么東西?
b)幼兒動手實驗。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老師為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上杯子、一個勺子、還有果汁粉,操作時可以自己選其中一樣東西放到你的杯子里,作小眼睛看看你倒的這些東西會不會像糖一樣藏在水里看不見,溶解了呢?在操作時還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搶。
老師這里還有一張調查表,我想請你們把做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你們做好后啊,在可以溶解的東西下面的打勾,在不可以溶解的下面畫圈。 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果汁粉、米、沙子、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變化?
c)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東西不能溶解。
四、教師實驗
五、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后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勇于探索,喜歡探索的良好習慣。
2:嘗試利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真水果,蘋果,梨,香蕉,桃等若干,水果模型。 小刀一把 猴子的手偶 大袋子
活動過程:
1:學習兒歌《水果歌》 教師出示裝圖片的盒子,請幼兒摸出圖片,能說出圖片上水果的顏色。
教師將圖片貼在展示板上,邊貼邊教幼兒說兒歌。
將所有圖片貼完,教師帶幼兒說兒歌2-3遍,并請幼兒上前邊點圖邊說兒歌。
2:探索活動《真假水果》 教師拿出猴子的手偶,說,“你們好,我是猴子”。
教師說:“哎呀,我現在肚子好餓啊,你們給我點吃的吧?好不好,你們知道我喜歡吃什么嗎?”
教師可讓幼兒假裝喂猴子吃點東西。幼兒喂完了,猴子還不飽。
教室帶著猴子假裝找東西吃,找到了一個裝著水果的大袋子,這是猴媽媽留給它的。
猴子打開袋子,拿出一水果模型一咬,怎么都咬不進去。教師問幼兒,這是為什么?
原來猴媽媽太粗心了,把真的水果和假的水果混在一起了。小猴子可著急了。
老師布置任務,請小朋友幫小猴子找一找真的水果在哪里。
教師將幼兒分組,每個幼兒3-4個幼兒,由一位老師負責,幼兒探索真假水果的區別。指導老師的指導:不能直接告訴幼兒哪種是真的,哪種是假的,可引導幼兒通過手,鼻子,眼睛等多種感官去發現。
幼兒分享成果。教師將幼兒聚集在一起,請每組的一些幼兒說說她們如何辨別水果的真假。教師用刀切開幼兒找出的真水果。
活動反思: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并且喜歡的食物,水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顏色、形狀和味道等也多種多樣。讓幼兒在充分的體驗中學習認識水果,整個活動很受幼兒的歡迎。但是同時,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活動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穩定性。在這個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出現了這個問題。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讓紙站得穩得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白紙人手若干張、書若干本、記號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書和紙1、老師:書和紙這對好朋友,今天發生了爭執。
瞧!書神氣地說道:"當我站起來的時候,能穩穩地站住!"老師操作:書本穩穩地站著。
可是,紙聽了很不服氣,說:"你能站,我也能穩穩地站著!"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
請幼兒交流介紹自己的猜測,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到底你的好辦法能不能幫助紙穩穩地站起來?
2、老師在后面的每個桌子上都放了許多紙,待會請你去試一試你的辦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記錄紙上。(出示記錄紙)3、幼兒操作,老師巡回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4、集合幼兒,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小結:紙真神奇,大家通過折、卷等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后,使紙站了起來,紙開心極了,它在你們的幫助下終于穩穩地站起來了。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
可是,書又說了:"我不僅能站站住,而且還能把你紙穩穩地托起來呢!"老師演示,書托起一張薄薄的紙。
1、紙也能托起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請幼兒再次實驗。
幼兒根據記錄表講述,教師進行小結。
四、提升難度(幼兒第三次實驗)。
你們聽,書又說了:"你才托起一本書,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紙呢!"老師演示,書托起好多紙。
1.紙也能托起很多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幼兒實驗。
小結:教師統計托書最多的是哪一種形狀的紙?
五、總結。
紙的支撐力跟它接觸的地方、高度都有關,上下接觸的面大,它的支撐力就大,相反,接觸的.面小,力就小。在這個活動中,還有好多科學知識呢,我們以后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經驗。
1、在生活中有好多東西也使用這種方法使它們的力氣大起來的。
2、教師舉例講述。
七、延伸活動。
請幼兒找找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也是使用這種方法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科學活動“蛋寶寶站起來: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大膽嘗試和探索,對事物產生好奇心和學習的愿望。
2.愿意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雞蛋(與幼兒人數相等)
2.雞蛋(教師操作用,事先裝飾成蛋寶寶)
3.若干材料筐、小沙盤、小瓶、瓶蓋、小碗、小塑料盒、積木、彩泥、沙包、米、報紙、卡紙條、手帕、小毛巾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蛋寶寶,引發幼兒說說蛋寶寶長得怎么樣?
二、幼兒自由探索
1.幼兒自由探索
2.幼兒講述讓蛋寶寶站起來的辦法
三、借助輔助材料繼續探索
1.幼兒大膽嘗試,借助各種輔助材料使蛋寶寶站起來。
2.幼兒自由交談、介紹自己的方法。
3.分享成功的喜悅,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活動反思:
這是小班的一節科學活動教學,根據新《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于幼兒生活,據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活動運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這節活動源于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與同伴進行討論、操作和記錄,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在嘗試與操作中感知壓縮可以減少物體所占空間,探索擺放方式和壓縮程度的不同對所占空間的影響。
3、發現“壓縮”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有良好的環境意識和行為。
活動準備:
1、回收箱3個;大籃子3個;鋁罐若干;記錄表一份、0-9數字卡若干。
2、課件:環保壓縮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知材料,引發興趣
1、師提問:小朋友,我們今天帶來了什么?(易拉罐)
對啊,易拉罐我們用完了,不需要它們的時候,我們是怎么處理它們的呢?(送到回收箱)
二、實驗操作并記錄結果,驗證猜想,感知物體壓縮程度和擺放方式的不同,可以減少空間的使用,節省空間。
(一)體驗空間使用與罐子數量的關系
1、提出實驗要求:“請小朋友合作把易拉罐放進回收箱里并把數量記錄下來。”(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2、討論和分享:為什么同樣大的箱子放進去的易拉罐卻不一樣多呢?
3、教師小結:因為擺放整齊了,空隙小了,空間用得也少了,放的罐子就多了。
(二)體驗通過壓縮,可以節省空間,進一步體驗使用空間與罐子數量的關系。
1、實驗驗證:怎樣才能讓箱子放進去更多的易拉罐呢?幼兒實驗并記錄。
2、觀察、討論和分享:
(1)我們用了壓縮的方法,易拉罐放進去的數量與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同組縱向比較)
(2)為什么我們用同樣的壓縮方法,裝進去的罐子數量不一樣呢?(異組橫向比較,討論發現壓縮程度問題)
3、教師小結:因為壓縮的程度不一樣,所以裝進去的易拉罐的數量會不一樣。
三、生成經驗,啟發聯想,遷移和擴展
1、觀看課件《環保壓縮》。討論:壓縮有什么好處?(節省空間,保護環境)
2、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垃圾?萌發幼兒的環境意識。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總7篇】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05-0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05-12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總7篇05-13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匯總10篇05-13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9篇05-12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總五篇05-10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6篇05-09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匯總五篇05-09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匯總6篇05-08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總9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