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米的種植生產過程,對米產生探究的興趣。
2、認識幾種常見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異下的米的多樣性。
3、懂得農民種糧食的辛苦,知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米的生長過程圖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對米的了解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米)
你們知道米是從哪里來的嗎?(幼兒自由討論、猜想)
(二)、觀看影像資料,了解米的種植生產過程
師: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米到底從哪里來的。(幼兒觀看錄象)
師:通過剛才的錄象,你們知道米是怎么來的嗎?
(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小圖標)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脫粒——去殼(起米)
師:從稻子到我們手中的米,這中間要經過很多復雜的工序,是由農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勞動換來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想到農民伯伯的勞動,我們要愛惜糧食,決不能浪費!
(三)、參觀“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樣性
師: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還見過或者吃過那些米呢?
(幼兒自由討論、發言)
教師出示幼兒講出的米的圖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師:除了小朋友說的這些米我們生活中還有青米、泰國香米、糙米等,現在商店里
賣的一些米還有一些保健功能,因為科學家在種植過程中添加了一些營養成分。
(四)、游戲:逛米店
幼兒角色游戲:請個別幼兒擔任米店營業員,其他幼兒買米,買米的幼兒要把自己買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講述清楚。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們主題活動開始,通過這個活動,引起了幼兒的注意。“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對米的種植生產過程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對米的整個種植生產過程有個初步了解。同時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樣的米,先從在幼兒園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來教師的青米、香米等,幼兒了解到米的多樣性同時又有繼續想參與以后的活動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發現土壤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生長生活的地方。
2.在觀察中知道要關心周圍世界,珍惜土壤。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挖泥土
“請小朋友拿上小鏟子,我們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時候要仔細看看泥土里有些什么?”教師和幼兒共同到戶外挖泥土,引導幼兒觀察土中有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東西
“請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發現什么?注意不要把土弄出來。”指導幼兒觀察,傾聽幼兒的議論,觀察幼兒的態度。“現在請你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么?”“另外,土壤中還有大家看不見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幫助把枯葉……等腐爛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么用?”
3.小結
“土壤很寶貴,沒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長,人和動物就沒有食物吃,有的動物也就沒有家。我們要珍惜土壤,保護土壤。”
活動反思
該活動我能利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土,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實驗、探索、討論。活動中讓幼兒帶問題去進行實驗、操作,引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實驗的設計是讓幼兒能探索出土的性質,也便于幼兒操作,幼兒興趣很大。實驗中我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記錄能力,以及操作習慣,并鼓勵幼兒把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針對幼兒觀察到現象,我能引發幼兒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兒了解了土壤對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離不開土壤。然后和幼兒開展討論,哪里還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泥土的奧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養分,是許多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2、知道正確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體驗探索的樂趣,并萌發對泥土的感情。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一把小鏟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教師:你們見過泥土嗎?哪些地方有泥土?你們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1、教師:這塊泥土地中長了些什么?如果沒有泥土。植物會怎樣?你們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嗎?猜猜看。
2、和你們想的是否一樣呢?
3、幼兒自由觀察,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教師小結。
教師:為什么泥土里會有這么多的東西呢?因為泥土怎么樣?(泥土里有許多養分,植物生長血藥養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長離不開的地方。許多小蟲子就喜歡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還是許多小蟲子的家)
四、引導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泥土里有許多奇怪的小蟲,那它們是怎樣生活在泥土里呢?我們下次再來尋找、發現。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動物。挖土時需要什么工具?引導幼兒討論,使用鏟子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挖泥的時候,小心泥土中生長的植物,一邊挖一邊看。同時要注意身邊的小朋友,自己的鏟子不要碰到他們,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2、在游戲中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陽光的天氣;報紙、雨傘等。
活動過程:
一、我和影子做游戲
1、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有一面墻的寬闊場地,教師邊做動作邊說“奇怪奇怪真奇觀,我動它也動,我停它也停”,引導幼兒觀察墻面影子的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2、鼓勵幼兒對著墻做各種喜歡動作,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影子不見了
1、帶領幼兒回到活動室,提問:⑴我們剛才和誰做游戲的?它還在嗎?
⑵為什么不見了?
2、教師小結,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三、找影子
1、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體的影子。
2、畫一畫:請幼兒在地面上畫畫自己找的影子。
四、游戲:影子躲起來了
請幼兒自選報紙、雨傘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想想,影子除了太陽下有,還有什么時候會出現?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1個氣球,每組1個裝有小口瓶子的木板自制船。
2、火箭發射升空的圖片1張。
3、已學會畫簡單的火箭。
活動過程
1、教師指導幼兒實驗,通過實驗引出活動內容。
操作方法:小朋友將裝滿氣的氣球松開口,氣球向前飛去。
引導發現:鼓勵幼兒反復操作、觀察,找出氣球向前飛行的原理。
幼兒討論:什么力量使氣球飛動起來了?
教師指導幼兒小結:往后流動的氣體形成氣流,氣體的反沖作用推動著氣球往前飛。
2、實驗:小船是怎樣前進的?
操作方法:將小口瓶子裝滿水,蓋好,然后把它裝入木板船上的固定位置,要求瓶口朝后。把自制船放入水盆中后,拔掉瓶蓋,船就前進了。 引導發現:鼓勵幼兒反復實驗,重點觀察船運動的方向和水流方向,找出船是靠什么力量前進的。
幼兒討論:船是靠什么力量前進的?生活中還能見到哪些物體是靠反作用運動的。
3、通過實驗,引出活動內容:
出示火箭發射升空的圖片,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通過剛才的實驗你能說出什么辦量推動這么大的火箭上天,而且使火箭的速度這么快?
4、觀察火箭結構與火箭發射升空的實況,運用實驗發現進行合理判斷。
(1)教師指點火箭部分,逐一指導幼兒觀察認識火箭頂艙,燃料箱,發動機和助推火箭。
小結:火箭分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頂艙裝載人造衛星和各種空間探測器,下半部分由巨大的燃料箱和強大的發動機組成,旁邊還有兩個助推火箭。
(2)引導幼兒觀察火箭發射升空時的工作狀況,并進行合理推斷。 提問:火箭的尾部有什么在燃燒?整個火箭是怎樣啦?火焰是向什么方向噴射的?猜一猜,火箭是靠什么力量升入太空的? 小結:火箭的燃料燃燒時有了巨大的火焰,巨大的火焰向后高速噴射,形成了強大氣流,氣流的反沖作用加上發動機的巨大力量就推動著火箭飛速前進,升入太空。
延伸活動:組織幼兒參觀少兒科技館,通過參觀和工作人員的講解肯定幼兒的探索熱情,激勵幼兒繼續再學習、再探索的欲望。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發現有些物體是靠反沖作用在運動的。
2、啟發幼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推出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分析類推及判斷能力。
活動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發現有些物體是靠反沖作用在運動的。
活動難點
啟發幼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推斷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精神。
2、嘗試探索小火箭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系。
準備:
幼兒課前一熟悉《小火箭進行曲》;對空氣有一定的了解;小火箭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份;可懸掛的太陽、月亮和云朵;錄音機、磁帶。
過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讓幼兒自由嘗試火箭上天的方法。
2、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3、幼兒驗證性實驗。
4、提問:你用什么方法讓小火箭上天?
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問引發幼兒考慮。
2、為什么我們拍打瓶子小火箭就能飛起來?
3、讓幼兒把瓶蓋蓋起來,再用力拍打瓶子。
4、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為什么?
5、討論:為什么瓶蓋蓋起來就飛不起來?
三、探索小火箭發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是用力大小的關系。
1、請幼兒比一比,誰的小火箭飛得高。
2、提問引發幼兒考慮。
你的小火箭能飛到哪里?
為什么一樣的小火箭,有的飛得高而有的飛得低呢?
3、請幼兒用不同的力氣拍打瓶子,觀察小火箭發射的高度,并在表上加以記錄。
4、小結:同樣條件下,拍打瓶子時力氣越大,小火箭就飛得越高。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溶化》這單元是選自 “神奇的水”這一主題中的。源自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水中后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根據大班幼兒的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致的觀察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和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引導幼兒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掛圖《溶化》、每個幼兒杯子4個、水、鹽、砂糖、冰糖、沙、小勺若根、小石子、泡沫板、奶粉等。
【活動過程】
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要和水來做游戲了,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看不見了、溶化了)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沙子,讓幼兒觀察沙子放入水中怎么樣了?(還能看見、不溶化)
二、喚醒前概念、引發認知沖突
1、觀察比較糖、泡沫板、鹽、小石子在水中的變
教師出示糖、泡沫板、鹽、小石子說:“老師知道小朋友們最喜歡做實驗了,在你們的桌上,老師為每組小朋友準 備了糖、泡沫板、鹽、小石子,一會兒我們就取一些這些材料,一起放入裝滿水的杯內,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糖、泡沫板、鹽、小石子在水中的變化,過一會輕輕攪拌,觀察它們的'變化。”怎樣描述糖和鹽在水中的狀態?泡沫板和小石子在水中的狀態呢?
小結:觀察到的哪些現象,使幼兒說出“糖和鹽在水中溶化了?泡沫板和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化?”
三、觀察掛圖
讓幼兒了解水中的方塊糖為什么小了?不是正方形了?說明方糖正在被水溶化中。
四、探索活動
1、指導幼兒認識水的的溫度可以加快溶化,初步了解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
(1)講解:
在兩個杯子中倒入同樣大小的冰糖,為幼兒提供冷熱水和小勺, 在老師發出口令同時幼兒將冰糖放入杯中,然后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操作,比一比誰的糖先化完。
(2)幼兒自行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以上實驗說明什么?(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水的的溫度與攪拌可以加快溶化。我們學到一種實驗方法,要驗證糖的溶化速度可以根據水的溫度能加快,可以用兩個實驗進行比較,一個是涼水,一個是熱水;其他條件——攪拌、冰糖的數量及大小、放入水中的時間等都必須相同,只有這樣,才能驗證出水的溫度高是不是有加快溶化的作用。
2、指導幼兒認識用不同大小的物體也可以加快溶化,進一步了解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
(1)講述:什么樣的物品溶化的快,什么樣的物品化得慢?剛才,有的小朋友還提出用不同大小的物體可以加快溶化。下面,我們來驗證這種方法行不行。教師提供不同大小的的冰糖,在老師發出口令同時幼兒將冰糖放入杯中并開始攪拌,幼兒在確定自己的化完后在表格做記錄。(先化完的在表格里表上1,后化完的表上2)
(2)幼兒自行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看記錄的結果,明確兩種糖的溶化速度)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了物體不同形狀、大小可以加快溶化得速度)。
五、課外延伸
教師引導幼兒回家后觀察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溶化與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課中幼兒經歷了從猜想、實驗、記錄,到討論和交流的基本環節,注重了幼兒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讓孩子在自己的動手操作試驗中驗證猜想的結果,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這種現象讓幼兒探索的興趣始終積極高漲,孩子們自始至終都積極投入,積極地進行猜想,主動地投入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了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在實驗中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過程,并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口的增多,城市中裸露的土壤越來越少,但孩子們對土壤卻似乎是天生就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系,一小塊泥巴、一小方花圃、一小片草地,都能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近期,在“春天來了”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泥土又產生了極大的好奇,“為什么種子在泥土里會發芽?”“為什么到了春天小草就鉆出來了?”“泥土里究竟有些什么?”圍繞著孩子們的這些問題,結合我園科學課題“主題環境下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我設計并開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活動,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比較、收集、記錄及小實驗等活動,主動體驗、積極探索,親近泥土、親近大自然,從而初步認識并了解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并進一步懂得如何保護土壤、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準備階段:接觸泥土——在尋找與發現中學習
活動(一):前期物質準備——采集土壤
活動時間:20xx年3月22日—4月5日
活動目標:通過戶外采集等途徑,收集各種不同顏色、不同作用的土壤,從而促進對土壤種類的了解。
活動準備:家長告之書(附1)、小型密封膠袋
活動步驟:
1、發放告知書,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采集土壤。
2、用小型密封膠袋展示幼兒與父母共同采集并制作完成的土壤標本。
3、幼兒自由觀察、比較,探索各種土壤的不同。
活動(二):前期經驗準備——泥土里有什么?
活動時間:20xx年3月22日—4月14日
活動目標:通過尋找、觀察、收集,初步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激發探索自然、親近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一幅大的土地剖面圖、家長告知書(附1)
活動步驟:
1、發放家長告知書,請求家長的協助配合。
2、幼兒將自己尋找和發現的事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制作成卡片。
3、教師在大的土地剖面圖上展示幼兒的發現。
4、幼兒自由欣賞,討論。
附1:家長告知書
尊敬的家長朋友:
我們的科學系列活動“神奇的土壤”正在進行中。近期,請您配合我們做好下列工作:
1、采集各種土壤
要求:
(1)請您利用周末或清明假期下鄉的機會,帶孩子采集各種不同的土壤(顏色、作用、成分不同等),不同的土壤請分別存放。
(2)請讓孩子用繪畫形式記錄土壤的采集地點、采集的方法、采集時發生的趣事等,家長可適當配上說明文字。(參考采集記錄表)
(3)作業尺寸:A4型號
(4)4月6日(周二)
2、觀察、發現土壤中的事物
要求:
(1)在采集土壤的同時,請您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發現土壤里有什么,包括土壤上面(如植物等)、土壤下面(如根、石頭等)、土壤深處(如動物等),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土壤里所發現的事物有何不同。
(2)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繪畫或文字)做好記錄。(參考觀察記錄表)
(3)作業尺寸:A4型號
上交時間:4月14日(周三)。
3、請您幫忙
要求:
(1)請幫我們收集或下載有關各種土壤的知識資料及圖片資料(有條件的家長可用彩色打印資料)。
(2)上交時間:4月7日(周三)。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4篇05-04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范文6篇05-07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05-03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04-21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4-19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匯編8篇04-19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模板10篇05-05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范文6篇04-21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匯總7篇05-0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