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課改工作匯報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需要匯報的場景越來越多,匯報可以是任務開始前,也可以是任務結束之后進行的,每個階段的匯報重點不一樣,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曾經或正在為寫匯報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課改工作匯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四學一理”課改模式的可行性論證--立足校情,夯實基礎,提煉模式。
1.尋找潛在資源
在課改之前,我們一直在想:我校做課改到底有哪些優勢,這是學校做課改的前提條件,我們把它理一理有以下五個優勢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備課組內實現了資源共享,建立了“檢測題”等相應的資源庫;第二個條件是學校已經征集學生創意學習金點子,將優秀學習法進行了推廣;第三個條件是班級管理實行“四讓”變革。班級目標讓學生參與制定,班規班紀讓學生參與建立,班級“大事”讓學生參與謀斷,班團活動讓學生參與設計。第四個條件是學校開展了主題式校本教研,開設作業整理課,推進錄像微格診斷。第五個條件是我校教師愛崗敬業、工作扎實、有激情、講奉獻;多年的校本培訓形成一支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有一定課改意識的教師隊伍,具備實施課改的優勢。循著這五個條件,我們開始走在落實與細化的路上。
2.構建理論依據
有了xx個扎實的潛在基礎,我們在思考是否有理論依據支撐,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金字塔”理論。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習效果在xx%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也就是說學習效果在xx%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所以我們想必須改變學習方式,構建參與式學習模式。
3.提出目標要求
結合課改有關理論和責任教育辦學特色,學校提出了課改的目標和對教師的要求。學生的目標:讓不想學者想學,讓想學者會學,讓會學者善學。教師的要求:做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者,做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引導者,做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4.提煉課改模式
有了優勢條件、理論依據、明確目標后,我們需要探索一條符合我校校情的課改道路,我想首先要讓教師能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讓教師去臨貼,因此我們采取了以下的策略對課改模式進行提煉:鼓勵教師提出自己教學主張--找到教學主張理論依---據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提出教師個人課堂模式--教研組提煉學科課堂模式--學校提煉“四學一理”課堂模式。
二、“四學一理”課改模式構建--小步前行,梯級上升,常態落實。
首先介紹“四學一理”課堂教學模式,“四學一理”參與式卡通課堂教學式模以“卡”為載體,即每個環節以卡片或(任務單)的形式加以分別,“通”是一種目標,即以教的通順達到學的貫通。(通目標--通大意--通疑問--通矯正--通條理);“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是基于校情的一種轉變,是我們大膽改革,小步前行,梯級上升的課改推進思路。具體體現為這樣的教學環節:
(1)導學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包括簡明扼要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法指導,旨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前學習能力。為了保證師生及時進入教與學狀態,學校特意在課前2分鐘設置了預備鈴,要求學生拿出本堂科目的課本、導學案、雙色筆、草稿本等,準備好上課。
(2)自學
內容包括預習檢查和完成自學任務單,其學習任務重點為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同
伴助學,質疑交流,表達展示,解決學習重點的問題,形成感性知識,旨在發揮團隊學習的優勢,鍛煉學生合作與自學能力。
在此環節學校對老師的設計提出了細致的要求,學習內容題目的設置要求由淺入深,要體現知識的生成過程和邏輯規律,題目容量要嚴格控制,學習時間控制在10分鐘,通過小展示(組內交流)能夠完成。
(3)研學
內容為教師針對教學目標的需要,對教材重點、難點知識做簡明扼要的講解,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再學習,設計要求注重能力的培養和思維量的設計,設計要有層次性,體現知識的生成過程要體現基本規律、基本方法的總結過程。題目容量的時間控制在xx分鐘通過“大展示(班內交流)、點評(師生合作)”及教師有效能講解完成。
(4)檢學
檢學內容就是以當堂基礎知識為主,結合學科作業本設計成檢測題,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落實課堂學習目標。一般以中等生7分鐘可以完成的題量為標準,分層次和要求,照顧全體學生;題目兼顧基礎和提高,題型盡量與新課標相吻合,不偏、不怪、不難。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整理
整理以當堂小結為載體,主要是把經錘煉的教學內容隨機地再次呈現,以師生互動形式完成對本課時內容的系統回顧,并解決不同層次學生的質疑,達到類化和升華,確保“堂堂清”,我們在設計上要求盡量讓學生進行總結,教師可加以點撥或補充,時間控制在x分鐘左右。(不管哪個環節我們都有明確要求)
為了將“四學一理”模式有效落實到常態課,學校從幾個層面落實推進:
1.減負提質,充分預學,抓設計。
利用預學案解決當前沒有晚自修的問題,同時為了不增加學生負擔要求預學案十到
xx分鐘左右就能完成為宜,要求結合配套課堂作業本上的練習設置三或四個問題,如:
1.我看了幾遍。
2.文科:本課的重點詞語和整體感知;理科:本課的概念性知識和課本例題。
3.需要為探究做準備的課外知識查找。
4.還不懂的一個知識點。學校每天下午安排一節作業整理課,給予時間上的保證;(同時,成立課改學習研究共同體對每課時的導學稿設計做充分的研討,關注課堂的可操作性和學生學習的有效度,并對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做二度或三度設計,一個目的就是講求實效)。
2.做好銜接,研究小組,抓效度。
小組建設我們抓文化建設、座位編排、機制構建。
一是小組有文化:學校的每一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組名、組規、勵志愿景和口號(并且都有小組自己成員自己商討決定)。然后根據各個小組意見統一制定了班級公約和班級課改宣傳標語。
二是座位有講究
關于班級分組及座位安排我們堅持走群眾路線老師們在實踐中也進行了討論,七年級教師設計了這么三種形式,E字型、權威性、平等性的座位安排,在實踐中教師們發現權威性容易使組長變為“學霸”,平等性學校全部學生學生家長學生反映側面坐一部分感覺不習慣,后來根據要求改為E字型解決“學霸”和側面面對黑板的弊端。
初二教師研討改為“2+3”型和田字型模式,他們認為這樣做解決了學生側面看黑板的弊端。同時學校對這兩種模式提出了更加細化的要求,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了分組,并且確定了組長、副組長、組員的位置,提出了分層,對學、探究一律站起對面交流的要求。目前學校使用兩種模式效果較好,因為在不違反科學原則的情況下我們走的是群眾路線。
小組有機制,有培訓機制:
組長培養是小組的核心地位,小組長首先在班級通過競選產生,上臺演講,小組民主推選,然后參加學校組織崗前培訓(小組長的職責;小組長該如何管理好一個小組;作為小組長對自己的成長有哪些好處等等),不定期加以培訓(讓學生明白不是誰都可以當小組長,當小組長是一種榮譽)。
有評價機制
學校結合學科特點,學校設計了即時課堂評價和當日綜合評價表等表格,明確了評價的內容和分值,并通過班級周表彰、學校月表彰的機制推進學生的有效參與。
3.固定模式,適時調整,抓落實。
教學他即將科學有講藝術,講科學我想必須有模式,講藝術就是說模式的時間安排和幾個環節能夠靈活運用。
關于時間方面:課改初期每個環節上課時間有規定,主要為防止教師講風過盛,以后教學環節時間教師自行調整,靈活把握。關于環節方面:學中我們將四學一理的模式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如單一型(在一節課中,按照“四學一理”五個步驟完成教學目標);跨越型(根據課時需要,通過幾節課來實施五個環節,如復習課第一節課圍繞復習目標和自學案進行自我復習(自學),第二節課就自我復習過程問題進行更正、討論(研學)第三節課對復習情況進行檢測和梳理(檢學、整理);前置型(根據課型可將導學、自學環節前移,課堂上主要是研討、展示到課末再進行檢測和整理);后置型(前面幾個環節與原來一樣,可將檢學和整理作為課外作業),我們不固定“四學一理”操作順序,目的就是讓教師有這種課改理念即可。
三、“四學一理”課改模式推進--過程監控,慢慢擺渡,走向規范。
從課改論證到課堂落實,多次召開行政討論會,骨干類教師建議會,普通教師懇談會,不斷總結,不斷思考,憑著“做一做--想一想--做一做”這樣的理念推進課改。
1.過程監控,重在常態。
一是學校成立了督察小組,指導督促課改常態落實,通過校級干部“窺課”、巡課公開打假,看看學生是否“假”學、教師是否“假”教。
二是學校還開展“拍課”活動,必要時課改領導小組隨身攜帶課改考核表、數碼相機進課堂聽課發現問題及時記載,必要時正反兩個方面典型拍下來,周一教師例會進行回放,并組織大家討論,用行政手段強力推進課改工作。
2.改變方式,重在指導。
一是實現課改推進方式上的重組。“自上而下”的專業引領方式和“自下而上”的教師動力機制相結合,是我校進一步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自下而上”目前我校推行的實驗年段教師和骨干教師組織形成課改研究共同體,依托課改研究共同體和今年縣里立項的9個課改小課題,隔周每周三下午召開共同體碰頭會,匯集課改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通過交流形成新的辦法。“自上而下”強制推進是為了保證各學科在推進實施過程中,能逐漸形成各學科的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同時,派遣38人次外出取經,將昆銅、洋思、銅陵等地的實踐成果內化,由骨干教師作課堂實踐、召開觀摩團學習交流會推進課改;
二是做實教研,夯實內功。
以“讀書”為路徑,以教學節活動為載體,做實校本研修,從計劃到活動開展,定時定人,及時整理活動過程性材料。以學科課改小組為研討單位,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學期2-3次專題教科研沙龍,教研組長論壇,為教師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同時學校基于“缺什么、補什么”的思路,通過體驗式培訓解決課改中動態生成的共性問題,在閱讀與研修中做真課改,提升內功。
三是建立學生周月報制度。要求學生每月撰寫一個月以來對課改的感想,以便教師根據學生的一些想法指導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
3.借助媒體,以點帶面。
一是提出后“翻轉課堂”。為確保堂堂清,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學校提出了后“翻轉課堂”。我校提出的后“翻轉課堂”是指課上好后,教師借助(電腦、耳麥、攝像頭、手寫板)把本節課一個重點或難點知識,錄制成一個微課(x分鐘),上傳到學校網站平臺,對一些上課沒聽懂的同學放學回家還能再次接受虛擬課堂教學。說句實話,這會增加個別教師負擔,我們動員優秀教師進行嘗試,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二是開展課堂視頻診斷。目前學校已經拍攝教師常態課改課xx節,并借助教研活動開展視頻課的診斷教研。把視頻按照模式環節分成幾個片段逐個片段進行現場研究和討論(照片)。
4.關注細節,雙管齊下。
一是關注課改德育文化建設。學校對學生開展“每天有要求、每周有反思、每月有主題、每學期有參觀”的課改機制:暨要求每個小組堅持每天說一說小組合作中的喜聞樂事;每周學生利用學校責任教育手冊記錄自己一個星期以來的學習生活反思;每月開展一次“我的課堂,我做主”演講賽,每學期組織優秀小組長去參觀其他優秀課改校的課堂體驗活動,從而激勵學生小組合作的興趣。此外學校還不定期開展學生拓展(歷奇游戲)活動,比如解手鏈、碰碰車等游戲。不斷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同時我們也要求將這個項目常態化,體育課每周至少開設一個拓展項目,逐漸把它作為一門校本課程。目前我們通過征集已經形成了拓展游戲題庫。
二是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研究制定學生課堂學習常規,要求學生上課要做到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要主動參與討論問題等等。通過“四學一理”五個環節的學習過程的管理,讓學生明白在每個環節每個時間節點必須做什么事情,每個事情必須要規范(比如展示環節發言完畢后要邀請其他組同學質疑提問題)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是關注“導學案”管理。
學校嘗試實行一次集體修改,二級管理。一次修改必須提交每周一次的教研會議研討,二級管理就是必須要有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簽字后方可印刷。
四、存在問題
1.部分老師還處在“被課改”狀態之中。
盡管我們的課改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部分老師的課堂改革仍是被動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同,停留在謀求一種醫生“開處方”方式上,這種狀態極大地削弱了課改本應該具有的教育生產力。
2.家長觀念還未全面轉化。
家長對課改理解還存在偏差,他們也認為這種課改可能影響成績,心想憑什么讓我的孩子參與實驗。
3.課改模式中各個環節還需優化。
不同的學科該怎樣設置預學才能使課堂更精彩、更有效,教師如何把握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精講的平衡點,怎樣提高后進生在各教學環節的參與價值,在自主學習中如何提升優生素養,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等等都有待改進和提高。
4.課改保障機制和評價體系還未健全。
目前我們的保障機制還不完善,評價體系還未健全。學校和縣級層面要加緊出臺關于課改的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給課改立規矩、樹規范,讓課改的實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風急帆快固然是快事,但逆水而上依然別有情趣,在課改之路我們一點點擺渡,給我們一點時間,給教師一份信念,在摸索與收獲中揚帆而行,相信,課改將會還給學生一個春天,還給教師另一片天地!
【中學課改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課改總結07-27
生物課改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11-25
中學語文課改心得體會08-18
課改匯報材料06-09
地理課改反思05-02
課改實踐與反思范文05-02
高中課改總結范文01-14
課改教學反思范文03-07
課改宣傳標語04-23
課改工作總結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