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漓江的話語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說到話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話語是指與社會權力關系相互纏繞的具體言語方式。那么什么樣的話語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贊美漓江的話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贊美漓江的話語
1、秀麗而澄清的漓江像蜿蜒的玉帶,環繞在蒼翠的群山之中。乘舟泛游漓江,兩岸屏立的峭壁,群龍戲水的石乳,風光旖旎,處處充滿詩情畫意。
2、喜客嘗留橘,應官說采金。傾壺真得地,愛日靜霜砧。
3、我到過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沒有一個像桂林這么美麗的!峥怂
4、水如羅帶山如屏,奇秀蓮峰古有名,東嶺朝霞新面貌,錦繡河山壽陽城。
5、繩爛金沙井,松乾乳洞梯。鄉音殊可駭,仍有醉如泥。
6、沙岸竹森森,維艄聽越禽。數家同老少,一徑自陰深。
7、情一樣的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8、你生氣時,我讓你當出氣筒。我生氣時,我把自已當出氣筒。
9、目因詭容逆,心與清暉滌。紛吾謬執簡,行部將移檄。
10、漓江春水綠悠悠,細雨昊天結伴游。
1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
12、即事卿獨觀,素懷豈兼適。悠悠詠靡鹽,庶以窮日夕。
13、桂水春猶早,昭州日正西;敼俚蓝罚成象A樓啼。
14、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愐
小學詞語句式描寫漓江的句子
1.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在漓江桂林谷地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似玉筍瑤簪,聳立無際,宛如青衣羅帶似的漓江蜿蜒于千峰叢中,既秀美,又壯觀!桂林的石峰不像其它地方的石峰那樣氣勢磅礴,山體高大,山脊線綿延幾十千米,而是以其陡峭的邊坡,優美而又變幻莫測的造型和數以萬計的碧綠峰群而傲立于天地之間!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拔起峻峭,山色青黛,宛若碧玉!
3.那是夏季一個最炎熱的正午,南部的太陽把幾億萬高溫從它那核子爐中向外毫無顧忌的拋散!這時除了泡在漓江中的人和有冷氣設備的地方工作的人外,其余的都昏沉沉頭重腳輕!天空現出一陣陣輕煙,不消說那是給太陽烤的,云彩都化成氣,嗤溜溜地沉到水里去了!
4.漓江春水綠悠悠,細雨昊天結伴游!
5.遠處安詳的駱駝山靜臥在綠樹煙雨間;南面深沉的象鼻山在雨中巋然不動,仍在暢飲漓江水;西面的老人峰須眉畢現,頭巾在舞弄雨絲;而近處的伏波山,正玉立于碧水縈回的漓江之濱,仿佛一位輕紗拂面的仙女,是那樣的神奇,秀美和迷人!啊!桂林的每一座山都是一幅清新的畫,一首朦朧的詩,一支悠揚的歌!
6.冬天,送你海南的陽光;夏天,送你冰城的清涼;春天,與你一起泛舟漓江;秋天,和你同看廬山變黃!愿將美好送你心房,讓你四季幸福無雙!
7.如果說桂林的.山是“鳥嗚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8.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9.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10.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11.漓江的水是那么的綠。人們做在船上,有的在畫漓江那仙境般的景色,有的靜靜的欣賞著漓江那令你陶醉的景色……
拓展:
水文特征
漓江上游的華江、川江、硯田、上洞、高寨一帶是我國高值暴雨區之一,中心區多年平均降水量達2600毫米, 3小時最大降水量達271.9毫米, 24小時最大降水量可達425毫米, 是漓江洪水的主要發源地。靈川三街、桂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900毫米,流域降水量呈自西北向東南遞減的趨勢。
漓江的地表徑流來源于流域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在雨洪時地表水向地下水滲透。低水和枯水期地下水補給河槽,形成漓江的徑流過程。漓江在桂林水文站斷面處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0.3億立方米(1941~1990年),實測最大值為56.3億立方米(1968年),實測最小值為23.3億立方米(1963年)。年內各月徑流分配與流域降水量年內分配相似。其中3~8月徑流量占全年的77.5%,5~6月占37.7%,為全年高值期,12月至翌年1月占4.5%,為徑流量低值期。高值期與低值期相差8.4倍。據實測,漓江桂林水文站瞬時最高水位為147.43米(1952年),最大流量為5200立方米每秒(1952年) ,最低水位為140.18米,最小流量為3.8立方米每秒,1936~1990年平均水位為141.36米。
1941~1990年桂林市區平均徑流深為1120毫米, 年徑流量為6.33億立方米, 入境水為38.8億立方米,共計地表水資源為45.1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量1.0萬立方米。
漓江的泥沙主要來自上游興安、靈川及桃花江沿岸,由暴雨、洪水沖刷地面和河岸而形成,以懸沙為主。含沙量的變化隨暴雨、洪水而定,洪水期含沙量較大,桂林水文站斷面實測最大值達10.3公斤每立方米(1977年),低水時含沙量較小。每年1、2月和11、12月常接近零, 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084公斤每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34.3萬噸。漓江上游河道流經山區,植被繁茂,覆蓋率高,表土流失少,司門前以下河床主要由卵石、砂組成,泥質甚少,同時在它的河床上有一個又一個的深潭起著沉降泥沙、澄清水色的作用,造就了晶瑩的江水,成為廣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獲“江作青羅帶”的美譽。
具體到陽朔縣段,又有如下特征:
(一) 相對流量豐富。據陽朔水文站資料,年最大徑流模數為55.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 平均為38.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僅次于柳江,高于紅水河,郁江。但1984、1985年比多年平均值偏小10%。這與流域內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有關。
(二)夏漲冬枯,暴漲暴落。據1967年至1985年的資料,漓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和洪水期的最大流量相差514.6倍,為廣西河流之冠,而居廣西第二位的南流江僅相差240倍。1974年最大流量為6330立方米/秒,而同年最小流量僅為13.1立方米/秒,且出現日期為11月30日,比各年都早。1972年的最小流量只有12.3立方米/秒。
暴漲暴落極不利于旅游船只一年四季通航。陽朔水文站的實測資料表明:1974年最高水位 (指珠江基面以上) 為111.75米,最低水位為102.64米,一般相差8—9米。以致通航水位(103.20米)保證率低、天數少,最高年份(1982年)為304天,最低年分(1974年)僅有180天。
這是由于漓江流域河流深切,河道狹窄,河床比降大,每遇暴雨,山洪暴發,河水猛漲,水位急升;暴雨過后,河水消退,水位急降。特別是桂林地區秋旱多,冬季雨水稀少,致使水位降到最低點,造成較大的水位差。另外,流域內植被遭破壞關系也很大,如地處漓江流域的白沙鎮古板村五十年代共有森林面積1萬畝,四處有清流。如今全村132個山頭中,剃光頭26個, 砍成癩子頭的83個, 保留稍好的23個。森林復蓋率由原來的59.8%下降到30%,近5000畝森林遭破壞。因此森林涵養水源功能降低,小溪經常斷流,到秋冬,有些地方的群眾要到1里多遠的地方去挑水吃。
(三)汛期較長。由于夏季東南季風來得早,秋季又受臺風影響,漓江雨季較長,區水文總站確定的汛期為3月1日至9月1日,長達半年。
(四)含沙量少。1967年至1984年平均含沙量為0.131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為172萬噸。最低的1969年平均含沙量僅為0.053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為52.2萬噸。是廣西比較清的河流。 但進入七十年代后含沙量均比1969年高一倍以上, 最嚴重的1971年竟高達每立方米0.241公斤, 1984年也達每立方米0.15公斤。主要是因流域內植被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另外過往游船形成的波浪沖擊沿岸也帶下泥沙。 1980年被沖刷的綠化地段為980米,到1987年卻長達37206米, 計有164處,其中最小的寬2米,最大的寬20米,一般的都有4—6米。被沖刷移位的竹木有1856株(叢),被沖走的有2234株(叢),其中最大的竹叢有土方達50立方米的。另外,還沖掉淹死新造幼林49120株。
水質:陽朔流斷1980年除溶解氧、大腸桿菌數為二級標準外,其余指標均達到一級標準。1981年鎘濃度上升為二級,其余指標與1980年相同。1982年溶解氧和鎘濃度及其他指標均達一級,大腸桿菌為二級,水質有較大好轉。1983年與1982年的情況相同。1984年大腸桿菌群數上升為三級,其余保持一級水平。而1985年溶解氧上升到二級,大腸桿菌群數嚴重超過了三級標準,其余各項為一級?梢姡1981年至1983年漓江水質有所好轉,1984年和1985年水質又變差:大腸桿菌群數猛增,溶解氧降低。這是由于受上游桂林市流斷影響較大,小東江、良豐河、寧遠河、南溪河等支流,1983年后污染程度加重。加之楊堤—興坪—陽朔沿江城鎮的垃圾、糞便等沒有進行妥善處理,下雨時沖刷入江。旅游船的迅速增多,船只糞便、垃圾等排入江中,以及游船沖擊江岸帶入的懸浮物。根據1985年的監測,楊堤至興坪斷面,溶解氧為二級,大腸桿菌為三級。而陽朔大橋斷面,大腸菌桿群數為三級標準的3至6倍。為保護漓江水質,陽朔鎮治理桂花溝工程已于1986年投入使用,縣城污水經氧化塘凈化后排入漓江。另外在旅游船上設置垃圾、糞便收集設備,集中上岸定點處理。1986年12月在陽朔漓江大橋斷面采樣化驗的監測數據說明,漓江水質好轉:大腸桿菌群數年平均基本上達三級標準, 溶解氧年平均達一級,其余指標達到或優于一級。據1988年4月縣環境保護監測站對縣城污水氧化塘監測的數據表明:1986年以來的年平均水平,化學耗氧量去除率85%,生化耗氧量去除率91%,菌落總數去除率58%,大腸桿菌去除率60%以上。出水(即進入漓江)溶解氧達到4.70—7.66毫克/升,懸浮物去除率為67.2%。
治理開發
漓江曾是嶺南與中原交往的水上重要通道,對于國家的統一、經濟文化的交流起過重要作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秦監史祿在今興安縣境鑿靈渠,溝通長江與珠江兩水系。 元代至元二十四年 (1287) 鎮南王托歡率師征交趾, 設銀江站于縣東。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 ,于縣境漓江分置千秋峽、白石潭、蘆田市3巡檢司。20世紀30年代后,漓江航運地位與作用逐步為公路、鐵路所取代。
據統計, 解放前,漓江靈川境內河段共筑有堰壩17條,安裝竹簡水車176架,灌溉農田4078畝。今為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所代替。漓江河沙蓄量豐富,為優質建材,尤以三街河沙為著。
陽朔縣境,沿途主要渡口有5處(雙全、興坪、陽朔、福利、普益) ,4個主要碼頭(楊堤、興坪、陽朔、富安)。
引水工程
靈渠,又名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由樞紐工程大天平、小天平、鏵嘴,渠系工程南渠、北渠和渠道上的附屬工程,組成一個完整的水道工程體系。靈渠屬溝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
平樂堰:位于溶江鎮龍源村司門前川江河(漓江上游支流)上,系木樁卵石壩,壩長120米,壩高0.8米,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灌田1880畝。
滑石堰:位于溶江鎮富江村川江河上,為漿砌石壩,原壩長150米,高4米,灌田3085畝。1956年、1957年和1963年,共投資18.7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6.71萬元,投工16萬個,完成土石方15.05萬方, 建成壩長115米,寬9米,高3米,引水流量0.7立方米每秒的漿砌石壩,并建有附屬工程93處;“長藤結瓜工程”水庫2座,水塘4處,可蓄水13.5萬立方米,灌田擴大到1萬畝。
南 堰,位于三街鎮車上沖村南,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知縣王士姿捐俸修筑。堰身長49.5米,高1.84米,為大塊石鑲砌壩面。引潞江水,灌田1000畝。解放后,用水泥沙漿填縫加固大壩。
北 堰 , 位于三街鎮嶺沖村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知縣李天榮捐俸修筑。長45.8米,寬5.7米,高2.7米,木石結構。北引潞江水,灌三街,龍門田2500畝。
金陂堰 ,為“木框暗道式” 引水工程。清道光年間建。位于三街陶田村西,暗溝長200米,引白云江地下水灌溉陶田、東田、柴田、矮樹底等村農田共1400畝。因白云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卵石泥沙常淤平河床,故采用挖一跨河深槽至地下水滲出處以下,用松木制成方框架 (高寬比為1.5×1米) 放入槽內;(框架底排置松木以阻沙石。兩側密排松樁打入河底,以固牢木框和防止沙石入內。樁外上側砌大塊石并堆碎卵石以取滲水入槽;下側墊松板,板外填粘壤土與框架平,并夯實以阻水。框架頂密架松木條.上壓砌大片石加卵石封平深槽)框架埋入河底0.3~0.6米以下,暗溝取水口端緊接河岸引水渠。迄今仍完好。
新全堰 ,位于淦江口北側。 清雍正年間由邑民全爾煒創筑。壩長20米,高0.6米。引淦江灌倒風潭村農田329畝。至今受益。
甘棠江引水工程,位于靈川鎮橋頭村南。 壩型為砌條石溢流壩,高1.4米,長24米,引甘棠江水;青獅潭水庫建成后,改引綠寶河水。引水流量1.31立方米每秒,灌溉禾嘉鋪村至定江圩及桂林市郊的矮山塘、 白塘一帶農田,設計灌溉面積1.45萬畝,1978年實灌面積11960畝,1986年實灌面積僅7306畝。為靈川最大的一項引水工程。
兩河溝引水工程,位于大圩鎮上悻陂村東,引潮田河水2.5立方米每秒。灌溉袁家、秦岸、茯荔、潛經4個大隊22個村的田地共9700畝,并解決了高宅、大埠、浮石、上、下茯荔、古東等村群眾生活用水問題; 該工程1962年10月施工,1965年春工程建成后投入運行。1974年開通潛經隧洞,配套完成。
蓄水工程
青獅潭水庫,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航運、養魚、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總庫容6億立方米。它位于東經110°05′~110°25′,北緯25°04′之間,座落靈川縣縣西北部。樞紐離桂林市30公里,距靈川縣城18公里,大壩填筑在漓江支流~甘棠江的青獅潭峽谷口,以壩址所在地取名。該庫地處廣西東北部南嶺山脈南側,水庫總庫容6億立方米,有效庫容4.05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3.86萬畝,電站裝機4臺, 每臺容量3200千瓦,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保證出力4130千瓦,年利用小時4180小時,年平均發電量5350萬千瓦小時。主要供桂林市和桂林地區部分城鎮及農村的工農業用電。水庫的修建極大地改善了上游航運條件,有利于庫區竹木筏運。工程于1958年9月20日破土動工, 1961年基本完成大壩、溢洪道、灌溉發電引水隧洞等主體建筑物。從此,靈川、臨桂二縣及桂林市郊區數十萬畝干旱土地得到自流灌溉, 變成旱澇保收的肥沃良田。1966年7月開始水電站地下廠房的施工, 1969年5月16日、9月5日、11日、29日和1972年6月27日4臺機組先后安裝、調試并網發電。青獅潭水庫主要建筑物有大壩、溢洪道、灌溉發電隧洞、水電站廠房、東西干渠等。
白云江水庫,位于三街鎮陡上坪村西。截蓄北溶江水,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有大壩、放水管、放木隧洞筏道、干渠和南、北支渠,較大的附屬工程有雙曲拱鋼筋混凝土渡槽1座。跌水1座、隧洞2座。 設計灌溉陡上坪,甘奢鋪、涼風橋、上花坪、上、下橫嶺、巖頭、陶田等村面積共3100畝,1986年實灌田1900畝。其《大壩工程技術說明》載入《中國拱壩圖集》一書。
蘆田水庫,位于靈川縣潮田鄉北,以灌溉為主,兼防洪、發電、養魚等。其大壩為漿砌石重力拱壩,溢洪道采用壩頂溢流方式。設計泄洪量159立方米每秒;放水量1立方米每秒。有總干渠、干渠、支渠共10條,全長45.2公里;實際挖通運行37.42公里。大型附屬工程有跌水工程,隧洞2座,反虹管1座, 長320米,渡槽2座。水電站1座,裝機1臺,200千瓦,10千伏輸電線路30.45公里,變壓器15臺。共容量900千伏安。該工程原設計灌溉大圩、潮田兩公社的7個大隊的高浪田7315畝。 最高有效灌溉面積5078.4畝 (1976年) , 而1987年僅灌溉2651畝。 總發電量184.849萬千瓦小時, 總收入38.71萬元,總支出36.81萬元。
九牛嶺水庫,位于靈川縣大圩鎮九牛嶺村東。 大壩為均質土壩,高18.1米,總庫容121萬立方米,放水管長66米,臥管長20米,梯級放水,共26級,級差0.5米,管孔出水量0.2立方米每秒。排洪道寬4.9米, 最大泄洪量24.65立方米每秒,有渠道4條,長9.4公里,反虹管2座。水庫以灌溉為主,灌溉九牛嶺、上龍塘、回龍、大村、古元、西隆、福戀等村田共1980畝。
旅游開發
漓江風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勝”之譽。從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是漓江精華,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是巖溶地形發育典型、豐富和集中地帶,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華,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
1982年11月“桂林漓江風景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要求重點保護。1991年12月漓江風景區在國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名單中名列第二。1996年11月漓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13條江河之一。1997年4月,桂林—陽朔航線被廣西交通廳評為“廣西水路運輸文明航線”。1998年5月,桂林--陽朔旅游航線獲自治區“廣西水路運輸文明航線”。1998年7月被確定為首批“全國文明風景區旅游區示范點”。1998年12月,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桂林至陽朔航線為“廣西文明航線”。2000年12月交通部授予桂林—陽朔航線為部級“文明航線”;授予磨盤山碼頭部級“一級文明客運站”,授予竹江碼頭部級“三級文明客運站”。漓江游覽景區由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點”。2001年1月被譽為“黃金水道”的漓江航線,被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水路客運旅游管理委員會評定為“部級文明航線”。2002年4月以桂林市交通局為管理主體的漓江旅游管理一舉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保護管理體系、OHSASI8001職業健康安全三項國際管理體系認證。
為保護漓江環境,桂林將投入3.14億元實施桂林市區段漓江“一江四島”保護性旅游開發項目一期工程。
項目將對漓江風景名勝區桂林市區段(南洲大橋至凈瓶山大橋)進行生態修復及保護性開發,全長13.5千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伏龍洲生態修復工程、漓江東岸生態慢行步道建設項目、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含西岸延長線段),漓江城市段沿岸綠化美化工程及旅游設施等。
詩詞歌頌
漓江畫山九馬
清·林克武
漓江飲馬欲何之,不盡芒山煙雨迷。
曾逐秦兵臨桂海,也隨漢戟過邊陲。
雄風鞭策行千里,壯志凌云勝昔時。
仰首崖頭觀宇宙,一聲長嘯九天披。
桂林行之漓江偶吟
當代·貴谷子
桅桿輕澈上,搖櫓沿下行。
桂林山水甲,境流天浪清。
澄碧漓江貌,青羅伴波粼。
客游奇峨秀,神仙留倒影。
航道航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秦史祿鑿成的靈渠,不僅是全國南來北往最早的內陸水上交通運輸的重要航道,也是境內最早的主要航道。此航道北自界首圩起,經唐家司、縣城、嚴關、溶江圩至靈河止,全長約60公里。 古時靈渠航道沿途建有36個陡,陡與陡之間距離最長為2.5公里,最短為200米,一般為1公里; 均設有陡卒負責管理。高塘至界首圩一段,則有田產,供沿途村民拉纖之用。沿途河灘,由船民臨時修整,或雇工修整,由通行的船主支付工錢。但因通航條件差,常誤船期。清代以前,每年春季南來北往的民船較多,到冬季水淺時,南來的船只能在唐家司?浚浳锊捎萌肆μ暨\到大溶江后,再裝船轉運至桂林。民國17年(1928年)、27年,桂黃公路和湘桂鐵路相繼建成通車后,水路運輸逐步由陸路運輸取代。 解放后,50~60年代,靈渠航道僅在南陡口至縣城一段有少數農船通行。70年代停止使用。80年代,隨著開放旅游,有部分游船載客通行。1984年,交通部批準湖南、廣西兩省區在靈渠航道的基礎上開發湘桂運河梯級航道規劃。但由于資金問題,到1990年此規劃尚未實施。
除靈渠航道外還有由溶江圩至司門前的大溶江航道, 長8公里,水旺時還可上溯至華江的六洞升坪;由河口至松江口的小溶江航道,長10公里,此兩條航道,皆曾有民船通行,運輸竹木、柴炭、土紙、茶葉、香菇、玉蘭片及其它各種山貨順桂江至桂林、柳州、梧州。自60年代后期,陸路交通進一步發展,金石、華江公路通車,航運逐漸廢除,只有水上排筏由金石和華江運出山區竹木。
漓江靈川段,流程45公里,上段(靈河口至董家巷)33.5公里;下段(大圩至陽朔縣境)11.5公里。 1990年上段河寬平均200米;下段河寬平均150米。有6座堰壩,26條灘。水深1米至4米。南宋時可“渠通萬斛船”。民國27年(1938)因抗日軍運需要,曾進行疏浚。1958年后,因上游修建水庫和植被破壞等原因水位逐漸低落。 60年代初, 曾采用“民工建勤”疏浚。1987年至1990年從青獅潭水庫共調水入漓江4億立方米,保證了桂林至陽朔的旅游船運行。
甘棠江航道, 原為縣境西部主要航道,全程66公里。1990年潭下圩以上河寬55米,以下至三岔尾150米,水深2米?珊叫5噸位船舶。歷史上公平、藍田、青獅潭3鄉所產的竹、木、土紙、藍靛等土特產品,均由此江運往桂林。1960年,因青獅潭水庫截流,水位下降,航道縮短至45公里,其運輸功能也為公路所代替。
潮田河 航道,是漓江主要支流。長44公里。50年代河寬20~60米,水深1~3米,灘淺水急。70年代以后因水位降低,只在春夏水漲時可放木排。
青獅潭水庫航道 , 大壩至藍田堡,航程17公里;大壩至公平,航程12公里。終年可航行5~20噸位船舶。
【贊美漓江的話語】相關文章:
贊美母親的話語03-01
贊美祖國的話語03-31
2021贊美冬至的話語11-25
【精】贊美梅花的話語01-06
贊美楊貴妃的話語08-29
贊美母親的話語(6篇)03-01
贊美母親的話語6篇03-01
贊美老師的話語(8篇)02-21
贊美老師的話語8篇02-21
贊美老師辛苦奉獻的話語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