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校企合作方案

時間:2024-08-10 18:34:51 合作方案 我要投稿

【精華】校企合作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1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專業建設內涵要求,開展校企合作,是專業快速發展,提高辦學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我院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高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堅持本專業以服務汽車工業、汽車后市場為宗旨,培養掌握汽車檢測與維修、具有“精維修、能操作、會營銷、懂管理”和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展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努力為當地經濟服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校的指導頭腦,也是打開校企協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協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態、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能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同一管理準繩

  校企協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同一,必須同一領導、同一管理、同一計劃、同一實施、同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校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級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院講座。通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組織機構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員:教研室各老師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研究、確立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方式及步驟;

  2、領導、組織校企合作的實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宣傳力度;

  4、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改進,保證持續提高。

  四、基本任務

  1、接受學生參觀、生產實、頂崗實等實踐教學環節;

  2、接受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共同進行技術研究、開發、試驗、推廣及新產品推介等工作;

  6、共建實驗、實訓室和生產車間;

  7、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產任務;

  8、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9、其它方面的協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可以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以下是幾種合作模式。

  1.“訂單”協作模式

  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頂崗實在企業完成,畢業后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冠名班、企業訂單班等。

  2.工學交替模式

  是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院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院密切協作,校企共同計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體式格局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協作企業接受職業、工作技能鍛煉,每學期實施輪換。

  3.教學見模式

  是學生通過一定的在校專業理論研究后,為了解協作單位的產品、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激烈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協作企業對企業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研究;并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制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亭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4.頂崗實模式

  即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5.產學研模式

  施展學校專業師資優勢,加強校企協作研發,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相關的科研難題,走“利用專業優勢辦專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新思緒,使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幫助中小型企業走健康發展之路。

  6.共建校外實基地

  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實教學需求,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在有發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建立校外實基地。這些基地不僅可成為師生接觸社會、了解企業的`重要陣地,而且學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條件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從實生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

  六、保障措施

  1.經費保障

  按照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建設方案中,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校外實基地運行管理專項資金執行。

  2.協作企業實施掛牌,簽訂協議,儀式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

  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前提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由學院制作統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舉行掛牌儀式。對已掛牌的校外合作單位,要建立定期聯系和走訪制度,并做好記錄,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內容、模式、進展情況、頂崗實情況、招工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

  3.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引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

校企合作方案2

  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校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順應廣東經濟發展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技工教育發展的要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展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校的指導思想,也是打開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進取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能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統一管理原則

  校企合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職責必須高度統一,必須統一領導、22 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校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級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校講座。經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以各科室正、副科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研究、確立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方式及步驟;

  2、領導、組織校企合作的實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宣傳力度;

  4、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改善,保證持續提高。

  四、基本任務

  根據學校的要求,每一專業方向要至少建立兩至三家有實質性合作、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應是該行業有必須規模和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務:

  1、理解學生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2、理解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經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能夠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以下是幾種合作模式。

  1、”訂單”合作模式

  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后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到達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訂單班等。

  2、工學交替模式

  是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校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合作企業理解職業、工作技能訓練,每學期實施輪換。學分制專業為企業員工優先錄取,實施階段性教學。

  3、教學見習模式

  是學生經過必須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后,為了解合作單位的產品、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職責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合作企業對企業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并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制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4、頂崗實習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專業學習2年,第3年專業頂崗實習,即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建立標準化的流程(教學―實習―就業),它的實質是:一是注重實用技術;二是畢業可拿雙證(畢業證和資格證);三是保障就業。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5、合作建立職工培訓基地

  根據各企業職工培訓特點及不一樣培訓方向或培訓教學的需要,與相關企業建立三種合作模式的職工培訓基地,一是企業獨立設定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企業或學校);二是不一樣企業同類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或企業);三是特殊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如電工、電焊、工程機24 械操作工培訓基地。

  6、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學校長設專業的不一樣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供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7、舉辦校企聯誼會及企業家報告會。學校每年舉辦校企聯誼會,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業實行掛牌,簽訂協議,儀式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

  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供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建立定期聯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資料、模式、進展情景、頂崗實習情景、招工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

  2、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引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

  3、學校制定相關制度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標和獎懲措施。將開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景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不斷檢驗、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3

  為了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技能人才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就業服務,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和省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精神為指針,以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為緊密結合點,進取探索開展學校與企業間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適用性復合型專業技能人才。

  二、合作資料

  1、學生校外實習:與企業簽定學生校外實習協議,企業理解學校必須數量、專業對口的學生實習,學生實習結束畢業時,企業可優先選擇錄用學生,補充企業的生產一線人員。

  2、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合作企業需培訓在職職工時,學校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為企業培訓在職職工,幫忙企業提高職工素質。培訓專業、培訓目標由企業確定,培訓計劃和資料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商定,培訓師資由學校安排或企業委派,教材由學校供給。具體可簽培訓協議。

  3、教師實踐:學校每年安排必須數量的專業課教師到合作企業實踐。實踐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利用假期進行。實踐教師填寫企業實踐登記表,登記資料應包含實踐資料、實踐期限、實踐企業評價、學校意見等,并納入對教師的考核、培養、提高。

  4、學校進取與企業聯系,由企業每年適當安排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或技術專家到學校任課,指導充實專業課教學,彌補師資的不足。

  5、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教學咨詢委員會,企業委派技術專家或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參加,學校有關校領導、部門負責人或專業課教師參加,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為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就業安置等工作供給咨詢服務。

  6、加強校企交流,經過聯誼活動、校企互訪、聯辦文體比賽、工學技術比武等,增進雙方感情,密切校企關系,促進教學教研和學用結合,提高實用人才培養質量。

  三、校企合作的實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廣,以校辦、市場研發部和就業辦為主,教務處、政教處配合實施。

校企合作方案4

  甲方:xx職業學院物業管理專業教研室

  乙方:xx管理有限公司。

  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二、

  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

  三、

  工作人員交流互換

  四、

  1、甲方派兩名教師參與乙方在柳州城職院的日常物業管理工作,包括乙方各部門開會以及員工培訓,乙方不需要付給甲方任何報酬。

  參與物業管理公司進駐學院前期介入工作。

  參與日常接待如投訴處理、文件處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參與保安部門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參與宿舍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參與保潔、綠化部門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后續時間參與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注:甲方只是本著參與學習的態度以及行使監督的職能,不得干涉乙方事務,并且嚴格保密乙方內部秘密,不得向外透露乙方的任何相關信息。

  甲方需幫助乙方提高物業管理理論水平,乙方可以派兩名管理人員不定期的聽甲方老師課。乙方為甲方學生提供一些專家講座以及短期培訓,一年二——~三次。

  講座內容、具體時間、講座人員由甲乙雙方協商,甲方提供講座的場地。

  講座內容包含:物業、管理專業導學、物業管理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必備的素質以及技能、短期的禮儀培訓等等。

  甲方不需要付給乙方講座報酬。

  2、乙方為甲方學生提供實習、見習機會,由雙方協商。

  3、在實習期的學生必須聽從實習部門負責人的統一指揮。

  4、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雙方可以以其他形式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5

  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系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開展校企合作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合作,是專業快速發展,提高辦學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我院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順應江蘇兩個率先的經濟發展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技工教育發展的要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我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展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院的指導思想,也是打開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院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能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統一管理原則

  校企合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統一,必須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院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級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校講座。通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以部門主任、書記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以辦公室、教學秘書、學工秘書及各教研室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四、基本任務

  根據學院的要求,每一專業方向要至少建立兩至三家有實質性合作、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應是該行業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務:

  1、接受學生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2、接受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6

  為了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技能人才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就業服務,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和省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精神為指導,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緊密結合點,積極探索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適用的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

  二、合作內容

  1、學生校外實習:與企業簽定學生校外實習協議,企業接受學校一定數量、專業對口《白話文·》的.學生實習,學生實習結束畢業時,企業可優先選擇錄用學生,補充企業的生產一線人員。

  2、在職員工培訓:當合作企業需要培訓在職員工時,學校會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為企業培訓在職員工,幫助企業提高員工素質。培訓專業和培訓目標由企業確定,培訓計劃和內容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商定,培訓教師由學校安排或聘任,教材由學校提供。可以簽訂具體的培訓協議。

  3、教師實踐:學校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課教師到合作企業實踐。實踐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利用假期進行。實踐教師填寫企業實踐登記表,登記內容應包含實踐內容、實踐期限、實踐企業評價、學校意見等,并納入對教師的考核、培養、提高。

  4、學校積極與企業聯系,由企業每年適當安排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或技術專家到學校任課,指導充實專業課教學,彌補師資的不足。

  5、學校與企業聯合成立教學顧問委員會,由企業委派技術專家或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參加,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或專業教師參加。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為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就業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詢服務。

  6、加強校企交流,通過聯誼活動、校企互訪、聯辦文體比賽、工學技術比武等,增進雙方感情,密切校企關系,促進教學教研和學用結合,提高實用人才培養質量。三、校企合作的實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廣,以校辦、市場研發部和就業辦為主,教務處、政教處配合實施。

校企合作方案7

  根據《校企合作協議》,經過甲乙方雙方進一步友好協商,特制訂“秭歸職教中心空調制冷專業實訓基地”。

  一、建設總則

  以甲乙雙方互惠互利為建設原則,甲方根據教學和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在不影響乙方正常生產的前提下,派遣學生到乙方實習,乙方根據學生實習期的資料、項目給予適當安排,并派擔任主管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教學指導,以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實習教學資料,為畢業后服務于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甲乙雙方組成實習領導小組,對實習學生進行教學和管理。甲方派員跟隨實習學生進行管理,乙方負責為甲方教師供給免費培訓。

  二、合作目標:

  1、校外實訓基地:甲方以乙方為中心安排頂崗實習活動。乙方按照甲方教學計劃,結合單位實際情景,安排學生實習資料,指導實習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本事和職業素質;

  2、校內實訓室:甲方積極擴大實訓室建設規模,加大投入,更新設備設施。在現有實訓室的'基礎上,由乙方按照臺套4人的標準無償供給焊槍、空調等約20萬元的設備新建焊接技術、裝配維修兩大實訓室。

  三、建設資料:

  1、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甲方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乙方生產要求,初步確定每次實習的時間、資料、人數和要求,并提前二個月與乙方聯系,與乙方共同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和安排;學生從面試到簽訂實習合同、實習評議等整個過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額教師進入企業配合乙方管理學生實習工作,乙方在此期間為甲方教師免費供給食宿和新技術、新工藝培訓,為甲方教師的轉崗培訓、提升培訓供給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開學10天后安排學生進乙方開展為期3個月的工學交替活動,乙方充分滿足活動需要的場地、設備、材料,并保證與乙方正式職工同工同酬。學生在使用乙方的機器設備時,必須在乙方的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才能上機操作,操作過程中必須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對實習學生的實習成績進行全面的評價和考核;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和素質,可優先選擇優秀畢業生就業;

  3、甲方需向乙方供給實習生實習推薦表(蓋有學校公章、貼有照片)、學籍、ID復印件,如甲方供給的實習生有關資料與事實不符或違反有關規定,乙方有權隨時通知甲方退回學生。乙方必須向實習學生供給《勞動法》規定的相應權利保障。

  4、乙方負責對實習生進行考勤,實習生不得擅自離職,如有正當原因確需離職的,需提前一周提交書面,經乙方批準后方可離職。

  5、甲方積極加強技能教學,每學年舉辦一次技能操作考試,對于成績優秀者乙方拿出必須數額的獎學金予以獎勵。

校企合作方案8

  根據貴州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最大限度為在校學生帶給足夠的“真刀真槍”的實際動手機會,在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增強持續發展潛力。結合我院的實際狀況,擬定校企合作建設實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根據學院“十一五”建設與發展規劃綱要,圍繞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術應用性,加強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帶給技術服務。

  1、以現代化汽車科技發展為導向,確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發展方向;

  2、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對人才素質和潛力的要求為主線,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3、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基礎,保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設的具體資料

  1、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1)新生入學,首先校外實訓基地到參觀,理解企業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強對專業的了解,也明白行業對人才潛力、素質的要求。透過這一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專業信心和興趣,也明確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2)每個學期都主修專業課,每個學期都有到實訓基地實習的`這一教學環節。

  (3)加強實踐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實踐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的地位。

  (4)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相揉合,專業理論課課室安排在實訓室內的多媒體課室進行,隨時將演示板、臺架推入課堂,又可隨時根據教學資料進行現場教學。

  2、校企間人員互聘

  (1)聘請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任課教師、指導實踐教學、指導畢業實習,一方面彌補了教師資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會和行業。

  (2)我院汽車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生產實踐,既服務企業,又鍛練實踐潛力,并持續對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的了解和最新實用技術的掌握。

  (3)加強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后,脫離學校大環境的管理,加上實訓基地周邊環境比較復雜,一部份學生出現作風散漫、精力不集中、與社會人員發生沖突等現象。應根據實訓基地的實際狀況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結合學院的相關規定制定出一套實訓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輔導員或者教師到實訓基地去具體執行和落實。

  (4)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

  利用學生休息時間,安排企業專家舉行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講座,或者舉辦崗位技能大賽,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讓他們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9

  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系的實際狀況,特制定開展校企合作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合作,是專業快速發展,提高辦學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我院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潛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順應江蘇兩個率先的經濟發展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技工教育發展的要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我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展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院的指導思想,也是打開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院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潛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統一管理原則

  校企合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職責務必高度統一,務必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院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級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校講座。透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潛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以部門主任、書記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以辦公室、教學秘書、學工秘書及各教研室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四、基本任務

  根據學院的要求,每一專業方向要至少建立兩至三家有實質性合作、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應是該行業有必須規模和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務:

  1、理解學生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2、理解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透過學院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能夠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以下是幾種合作模式。

  1、廠中校合作模式

  廠中校模式,即學校進企業。廠中校模式可采用:學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需要,與合作企業建立一體化模塊式培養方式的.車間課堂企業夜校短訓班強化班的學生與企業生產零距離對接的教學培養機制。

  2、訂單合作模式

  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后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到達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訂單班等。

  3、工學交替模式

  根據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院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合作企業理解職業、工作技能訓練,每學期實施輪換。學分制專業為企業員工優先錄取,實施階段性教學。

  4、教學見習模式

  學生透過必須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后,為了解合作單位的產品、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職責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合作企業對企業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并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制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潛力。

  5、頂崗實習模式

  2.25+0.75模式是指在校專業學習2。25年,之后進行專業頂崗實習,即學生前2。25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建立標準化的流程(教學實習就業),它的實質是:一是注重實用技術;二是畢業可拿雙證(畢業證和資格證);三是保障就業。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6、合作建立職工培訓基地

  根據各企業職工培訓特點及不同培訓方向或培訓教學的需要,與相關企業建立三種合作模式的職工培訓基地,一是企業獨立設定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企業或學校);二是不同企業同類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或企業);三是特殊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如釀酒生產操作、分析與管理、菌種生產操作、分析與管理,以及相關質量監控與營銷服務等培訓基地。

  7、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的不同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帶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院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8、舉辦校企聯誼會及企業家報告會。學院每年舉辦校企聯誼會,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業實行掛牌,簽訂協議,儀式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院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帶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建立定期聯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資料、模式、進展狀況、頂崗實習狀況、招工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

  2、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引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

  3、學院制定相關制度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標和獎懲措施。將開展校企合作工作狀況納入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不斷檢驗、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10

  根據貴州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最大限度為在校學生提供足夠的“真刀真槍”的實際動手機會,在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增強持續發展能力。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擬定校企合作建設實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根據學院“”建設與發展規劃綱要,圍繞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術應用性,加強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服務。

  1、以現代化汽車科技發展為導向,確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發展方向;

  2、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為主線,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3、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基礎,保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設的具體內容

  1、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1)新生入學,首先校外實訓基地到參觀,接受企業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強對專業的了解,也知道行業對人才能力、素質的要求。通過這一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專業信心和興趣,也明確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2)每個學期都主修專業課,每個學期都有到實訓基地實習的這一教學環節。

  (3)加強實踐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實踐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的地位。

  (4)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相揉合,專業理論課課室安排在實訓室內的多媒體課室進行,隨時將演示板、臺架推入課堂,又可隨時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現場教學。

  2、校企間人員互聘

  (1)聘請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任課教師、指導實踐教學、指導畢業實習,一方面彌補了教師資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會和行業。

  (2)我院汽車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生產實踐,既服務企業,又鍛練實踐能力,并保持對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的'了解和最新實用技術的掌握。

  (3)加強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后,脫離學校大環境的管理,加上實訓基地周邊環境比較復雜,一部份學生出現作風散漫、精力不集中、與社會人員發生沖突等現象。應根據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結合學院的相關規定制定出一套實訓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輔導員或者教師到實訓基地去具體執行和落實。

  (4)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

  利用學生休息時間,安排企業專家舉行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講座,或者舉辦崗位技能大賽,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讓他們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11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改革部署,在全國統籌開展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企業建設試點,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把深化產教融合改革作為推進人力人才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性任務,以制度創新為目標,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建立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改革推進機制,促進教育和產業體系人才、智力、技術、資本、管理等資源要素集聚融合、優勢互補,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二)試點原則。

  統籌部署、協調推進。堅持政府主導,發揮市場作用,形成各方協同共進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城市綜合承載改革功能,以城市試點為基礎,突出城企校聯動,統籌開展行業、企業試點。

  優化布局、區域協作。根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綜合考慮區域發展水平,重點支持有建設基礎、改革意愿、帶動效應的城市開展試點。承擔試點任務的東部地區城市,要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展結對幫扶和對口支援,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

  問題導向、改革先行。集中力量破除體制障礙、領域界限、政策壁壘,下力氣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下好改革“先手棋”,健全制度供給和體制機制,重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動實現全要素深度融合。

  有序推進、力求實效。堅持實事求是、扶優扶強,根據條件成熟程度,分期開展建設試點,不搞平衡照顧,防止形成政策洼地。堅持因地因業制宜,促進建設試點與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二、試點目標

  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試點布局建設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在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內打造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

  通過試點,在產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創新上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借鑒的經驗,建立健全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過程,構建服務支撐產業重大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解決人才供需重大結構性矛盾,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服務貢獻顯著增強。

  三、試點對象

  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對象包括:

  (一)產教融合型城市。從x年起,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試點建設首批2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適時啟動第二批試點,將改革向全國推開。試點城市應具有較強的經濟產業基礎支撐和相對集聚的教育人才資源,具有推進改革的強烈意愿,推出扎實有效的改革舉措,發揮先行示范引領作用,確保如期實現試點目標。除計劃單列市外,試點城市由省級政府推薦,直轄市推薦市轄區或國家級新區作為試點核心區。面向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統籌試點城市布局,中西部地區確定試點城市要適當考慮欠發達地區實際需求。

  (二)產教融合型行業。省級政府在推動試點城市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改革基礎上,依托區域優勢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集群,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深化產教融合,強化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產教融合改革中的協調推動和公共服務職能,打造一批引領產教融合改革的標桿行業。

  (三)產教融合型企業。積極建設培育一批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高等學校辦學和深化改革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四、試點任務

  在深化產教融合改革中,充分發揮試點城市承載、試點行業聚合、試點企業主體作用,結合深化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重點聚焦以下方面先行先試。

  (一)完善產教融合發展規劃和資源布局。健全產教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聯動規劃機制。在城市規劃建設、產業園區開發、重大項目布局中,充分考慮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求,將產教融合發展作為基礎性要求融入相關政策,同步提出可操作的支持方式、配套措施和項目安排。有條件的地方要以新發展理念規劃建設產教融合園區。大力調整優化職業教育布局,推進資源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開展東部對口西部、城市支援農村的職業教育扶貧,推動農村貧困地區學生到城市優質職業院校就學。

  (二)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改革。將培育工匠精神作為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以生產性實訓為關鍵環節,探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深度開展校企協同育人改革,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在技術類專業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重點推動企業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構建規范化的技術課程、實習實訓和技能評價標準體系,提升承擔專業技能教學和實習實訓能力,提高企業職工教育培訓覆蓋水平和質量,推動技術技能人才企業實訓制度化。推動大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辦學,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比例。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動態調整機制,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服務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和企業面向產業技術重大需求開展人才培養和協同創新,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比重。

  (三)降低校企雙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重點解決校企合作信息不對稱、對接合作不順暢、評價導向不一致等突出問題。探索建設區域性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促進校企各類需求精準對接。常態化、制度化組織各類產教對接活動,推動院校向企業購買技術課程和實訓教學服務,建立產業導師特設崗位,推動院校專任教師到企業定期實踐鍛煉制度化,促進校企人才雙向交流。推進行業龍頭企業牽頭,聯合職業院校、高等學校組建實體化運作的產教融合集團(聯盟),搭建行業科研創新、成果轉化、信息對接、教育服務平臺,聚合帶動各類中小企業參與。探索校企共建產教融合科技園區、眾創空間、中試基地,面向小微企業開放服務。建設校企合作示范項目庫。

  (四)創新產教融合重大平臺載體建設。創新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模式,試點城市要按照統籌布局規劃、校企共建共享原則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要更多依托企業建設,優先滿足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家政、養老、健康、旅游、托育等社會服務產業人才需求。面向高質量發展的若干重點領域,推動“雙一流”建設等高校、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學科專業建設,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和產業化鏈條。

  (五)探索產教融合深度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健全以企業為重要主導、高校為重要支撐、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中心任務的高等教育產教融合創新機制。完善現代學校和企業治理制度,積極推動雙方資源、人員、技術、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圍繞生產性實訓、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關鍵環節,推動校企依法合資、合作設立實體化機構,實現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各地可在指導開展城市試點基礎上,結合實際對省域內推進產教融合型行業、企業試點的具體任務做出規定,制定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具體措施。省級政府要統籌資源配置,將承擔試點任務、推進改革成效作為項目布局和投資安排的重要因素,積極加大投入,形成激勵試點的政策導向和改革推力。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試點的中央企業、全國性特大型民營企業,組織實施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五、試點支持政策

  (一)落實組合投融資和財政等政策激勵。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試點城市自主規劃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優先布局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對建設成效明顯的省份和試點城市予以動態獎勵。完善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債券融資、開發性金融等組合投融資和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對重大項目跟進協調服務,吸引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以購買服務、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支持企業參與職業院校辦學或舉辦職業院校。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符合條件的投資,按規定投資額30%的比例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試點企業深化產教融合取得顯著成效的,按規定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并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全面落實社會力量舉辦教育可適用的各項財稅、投資、金融、用地、價格優惠政策,形成清單向全社會發布。

  (二)強化產業和教育政策牽引。鼓勵制造業企業為新增先進產能和新上技術改造項目配套建設實訓設施,加快培養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允許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在崗職工以工學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校企共招、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以完善“雙一流”建設評價為先導探索建立體現產教融合發展導向的教育評價體系,支持各類院校積極服務、深度融入區域和產業發展,推進產教融合創新。對成效明顯的地方和高校在招生計劃安排、建設項目投資、學位(專業)點設置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

  六、試點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負責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的政策統籌、協調推進。省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區域內建設試點組織實施工作。試點城市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落實主體責任,將試點任務分解到位、落實到事、責任到人。

  (二)健全協調機制。省級政府和試點城市要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工作、及時解決問題。省級人才工作領導組將深化產教融合改革納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考核評價重要內容。試點城市要編制改革問題清單、政策清單,逐一落實。

  (三)強化總結推廣。試點城市通過深化改革探索出的經驗辦法,特別是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有效措施,應及時向省級政府有關部門報送,在省域內復制推廣。具有重大示范效應的改革舉措,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按程序報批,在全國復制推廣。

校企合作方案12

  一、活動時間:

  20xx年1月12日上午10:00

  二、活動地點:

  七樓會議室

  三、出席人員:

  校方:校領導、專業部甘主任、凌主任、項目負責人鄔維佳,組員陸軍及

  各班班主任。

  企業方:

  四、會場布置及安排

  (一)外場

  歡迎牌

  (二)會議室

  1、橫幅1條:懸掛在會議室

  2、桌面布置:鮮花、礦泉水(小瓶)、果盤、煙灰缸(香煙)

  3、文件夾、簽字筆

  4、協議文本、公章

  5、禮儀 2人

  五、活動流程

  (一)請雙方領導入場,由甘主任分別介紹出席簽約儀式的各位領導;

  (二)姜校長,致歡迎辭;

  (三)甘主任發言。

  在集團多年發展歷程中,我們和鹽城工學院建立了穩定、雙贏的.合作關系。這次貴我雙方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標志著我們的合作又登上了一個新臺階。我們將按照協議的要求,認真履行我們的義務,確保雙方的合作取得圓滿成功。

  下面,請企業方講話,大家歡迎!......

  (四)感謝。指導,我相信與貴校合作,我們集團必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下面請甲乙雙方代表舉行簽約儀式,其他領導請站在后排合影;

  (五)雙方座談、交流

  (六)參觀

  (七)午餐

校企合作方案13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加 強我院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深化校企合 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 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 展的合作機制,達到“雙贏”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學水 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我院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 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積極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 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群) 知識和技能,達到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 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 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并與企業共同組 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提供實習教學條件 并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 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 學生畢業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通過前兩年(1-4 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 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 5 學期,根據企業 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 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 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 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 第 6 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 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完 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 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周以上,讓學 生了解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 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 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點、培訓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 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 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 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助。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作文業合作進行 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 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 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 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 作,達到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 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 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 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 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 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內 容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 礎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 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 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 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 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系,實 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 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 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 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 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 可以先從講義入手,然后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逐步修正,過 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 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 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內容,提供市場 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 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 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 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 實踐能力。選派骨干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并管理學 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 趨勢,有助于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 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 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 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 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盡早為就業 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一)新設置專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 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 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后,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 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 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 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征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 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校期間 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 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 專業必須實施 1-2 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必須實施 1-2 門校企合作開 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盡量采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 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 系、 部每學年要選派 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 3 個月以上 的實踐鍛煉,嚴格執行“關于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與鑒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 能力。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 3 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 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 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 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 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 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 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 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 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 必須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 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 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 果,每年評選 2-3 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 評選 5-10 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 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 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 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 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辦公室

  二〇XX 年 XX 月 XX 日

校企合作方案14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進一步搞好學校的高職教育,實現學校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或行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并借鑒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校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達到“雙贏”的目的,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學校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積極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群)知識和技能,達到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提供實習教學條件并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通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5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6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完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周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點、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助。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達到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礎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系,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可以先從講義入手,然后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內容,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選派骨干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并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一)新設置專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后,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征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盡量采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3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嚴格執行“關于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必須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每年評選2-3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方案15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xx—xxxx年)》文件中關于“大力推行職業教育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精神,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xxxx-xxxx年)》之教產合作與校企一體辦學推進計劃,圍繞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河南省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我校在現有校企合作基礎上,將全方位、深層次地推進校企合作,并以此為契機,深化改革,充實內涵,著力提升學校招生就業、專業教學、行業培訓等方面工作水平,實現學校與企業“合作多贏”的目標,特制訂如下校企合作工作攻堅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面向電子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要求,以專業及課程建設、建立實訓基地、開展技能培訓與鑒定、打造“雙師型”隊伍、加強訂單培養、優化招生就業體系等為載體,暢通校企溝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努力實現學校各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全方位有效服務,促進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

  二、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

  立足學校現有的校企合作項目,立足中原經濟區建設需求,以我校強項專業為基礎,面向本省、珠三角及港澳等地區拓展定單式培養的校企合作關系;以信息產業、行業和省內知名企業為依托,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培養、互利共贏的原則,瞄準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選擇生產設備先進、核心技術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創建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積極尋求企業在資金、設備和師資的投入,積極拓展企業在職職工的培訓,變招工為招生,把學校辦成大企(行)業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積極拓展學校辦學模式創新,加大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工作力度,逐步由人才輸出到產品輸出,建立起校企緊密型戰略合作關系。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

  1、人才培養模式的合作:根據企業需求,校企雙方共同擬定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和理論、實踐教學大綱,學校在遵循基本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按企業的要求訂單式培養人才,企業為人才培養“埋單”。

  其表現形式包括:“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2+1”人才培養模式、“學工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以產品項目為基礎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學校“漢恩班”、“中興班”便是成功的例子,其特點在于學生入學就有工作,畢業就是就業,實現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學生由學校選拔組成,教育的實施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教學計劃和考試內容來源于企業的需要,開設課程為本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實習課程。它主要適用于大型“用工式”傳統企業。

  2、“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合作:依托學校教學資源,采取“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辦法,與企業共同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要求相關專業教師定點掛靠企業,進行現場鍛煉,培養其專業實踐能力,并及時跟蹤學習現場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教學更好地貼近生產現場;同時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學校兼職教師,通過專家進課堂、作學術講座等形式把最新的.技術成果帶到課堂,直接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活動。

  其表現形式為教育部推行的教師下企業實踐制度以及對企業兼職教師配備要求,這是以學校需求為主題的合作模式。

  3、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合作:學校依托企業的資金扶持和實物捐贈,建立較完備的校內實訓實驗室;也可與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把企業作為學校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舞臺,逐步形成校企合作有效的產學研人才培養機制;同時將校外實訓基地逐步建成就業基地,以提高學生就業率。

  我校與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鑫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健鼎(無錫)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興康訊電子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慧通商務(深圳)有限公司等合作均為該模式,其主要為企業用工、學生實習提供通道。

  4、技術應用與開發方面的合作:在企業投入資金的情況下,根據企業需求,依托學校教學資源、師資力量,企業科研人員共同進行科技攻關、技術開發等。

  其表現形式主要為根據某項產品需求進行設計與加工。我校動漫專業已開展類似項目合作。

  5、員工培訓方面的合作:根據企業需求,學校為合作企業員工的繼續教育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培訓,也可為企業員工開展相關專業的職業技能鑒定,辦理由勞動部門頒發的相關資格證書,從而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

  其表現形式為“跟單式”培養,體現出職業教育終生學習的理念。這是我校開展培訓工作的一個切入點。

  6、信息交流合作。企業為學校反饋人才需求信息、技術信息等,學校為企業提供學術科研信息和理論咨詢。

  其表現形式為一個輔助的合作項目內容。

  7、其他方面的合作。如:加強校企交流,通過聯誼活動、校企互訪、聯辦文體比賽、工學技術比武等,增進雙方感情,密切校企關系,促進教學教研和學用結合,提高實用人才培養質量。

  工學技術比武將是職業教育技能比賽的發展趨勢。讓企業職工中的能工巧匠和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同一平臺上共同競爭,在校學生可以看到一線技術工人是什么樣的操作方式,這是一個很好的觀摩模式,這對比賽標準設計以及改革實訓和技能培訓都是很好的引導。

  在合作內容上,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并非局限于某一方面,通常為多個模式共同體現,或多個合作內容的交叉進行,我校可選擇與單個企業全面合作,也可就重點內容有針對性的合作。

  四、校企合作的方法步驟

  第一、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建立由校領導、校辦、教務處、學生處、人事處、招生就業處、培訓中心等部門以及各系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校企合作工作全過程實施領導、指導、協調和監督審核。每年召開一次年會,總結、部署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及各專門工作組,具體負責收集和研究職業教育發展方向、行業產業發展趨勢,認真調研企業訴求、職業崗位變化情況,積極尋求合作企業,加強溝通與協調,開展校企合作的組織實施。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檔案資源庫。收集、整理校企合作企業的相關資料,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合作方面的各種圖片及文本資料。

  第三、總結校企合作現有狀況并進行分析。認真總結學校各專業開展校企合作情況,訂單培養情況,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內實訓基地共建情況,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情況,教師到企業實踐和企業人員承擔教學或實踐教學情況,校企合作模式情況等多方面資料,尋找不足與差距,提出解決辦法或思路。

  近幾年,我校先后與德中機電專業技術(河南)有限公司、思科(中國)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風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漢恩、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公司合作,初步建立了聯合辦學、工學結合的新機制。其中的“德中班”、“中興班”、“漢恩班”、“思科班”等訂單式培養的特色班級,產學結合、校企合作與交流得到深化,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受到用人單位好評。篇三:校企合作實施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相關文章:

校企合作方案03-31

企校合作方案02-02

校企合作方案11-04

校企合作方案05-25

校校企合作實施方案07-15

校企合作合作方案通用06-25

校企合作方案【實用】05-18

校企合作實施方案07-17

[推薦]校企合作方案08-03

校企合作方案通用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