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校企合作方案

時間:2024-07-09 09:43:12 合作方案 我要投稿

[必備]校企合作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企合作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1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進一步搞好學校的高職教育,實現學校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或行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并借鑒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校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達到“雙贏”的目的,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學校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積極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群)知識和技能,達到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提供實習教學條件并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通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5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6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完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周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點、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助。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達到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礎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系,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可以先從講義入手,然后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內容,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選派骨干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并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一)新設置專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后,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征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盡量采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3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嚴格執行“關于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必須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每年評選2-3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方案2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專業建設內涵要求,開展校企合作,是專業快速發展,提高辦學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我院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高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堅持本專業以服務汽車工業、汽車后市場為宗旨,培養掌握汽車檢測與維修、具有“精維修、能操作、會營銷、懂管理”和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展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努力為當地經濟服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校的指導頭腦,也是打開校企協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協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態、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能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同一管理準繩

  校企協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同一,必須同一領導、同一管理、同一計劃、同一實施、同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校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級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院講座。通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組織機構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員:教研室各老師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研究、確立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方式及步驟;

  2、領導、組織校企合作的實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宣傳力度;

  4、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改進,保證持續提高。

  四、基本任務

  1、接受學生參觀、生產實、頂崗實等實踐教學環節;

  2、接受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共同進行技術研究、開發、試驗、推廣及新產品推介等工作;

  6、共建實驗、實訓室和生產車間;

  7、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產任務;

  8、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9、其它方面的協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可以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以下是幾種合作模式。

  1.“訂單”協作模式

  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頂崗實在企業完成,畢業后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冠名班、企業訂單班等。

  2.工學交替模式

  是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院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院密切協作,校企共同計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體式格局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協作企業接受職業、工作技能鍛煉,每學期實施輪換。

  3.教學見模式

  是學生通過一定的在校專業理論研究后,為了解協作單位的產品、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激烈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協作企業對企業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研究;并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制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亭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4.頂崗實模式

  即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5.產學研模式

  施展學校專業師資優勢,加強校企協作研發,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相關的科研難題,走“利用專業優勢辦專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新思緒,使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幫助中小型企業走健康發展之路。

  6.共建校外實基地

  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實教學需求,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在有發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建立校外實基地。這些基地不僅可成為師生接觸社會、了解企業的重要陣地,而且學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條件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從實生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

  六、保障措施

  1.經費保障

  按照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建設方案中,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校外實基地運行管理專項資金執行。

  2.協作企業實施掛牌,簽訂協議,儀式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

  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前提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由學院制作統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舉行掛牌儀式。對已掛牌的校外合作單位,要建立定期聯系和走訪制度,并做好記錄,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內容、模式、進展情況、頂崗實情況、招工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

  3.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引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

校企合作方案3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及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xx-20xx)》等文件精神,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為目標,大力宣傳我院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宣傳校企合作育人典型案例、優秀畢業生事跡,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社會影響力,為招生宣傳助力。

  二、活動時間

  20xx年5月8日至5月14日

  三、活動主題

  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名校

  四、組織實施

  活動一:就業創業典型推廣

  1、各系部報送學生就業創業典型材料,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匯總、整理、遴選;

  2、邀請10名以上的優秀畢業生返校,在全院和系部做典型事例報告,并與在校生進行交流互動;

  3.舉辦優秀畢業生、創業之星典型事跡圖片展。

  活動二:職業教育活動宣傳

  1、在學院招生、就業、校企合作和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部門網站對校企合作、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事跡進行報道;

  2、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校園開放日工作,邀請優質生源基地教師、聯辦學校師生、優秀校友代表進校體驗職業教育內涵;

  3、通過網絡媒體積極開展招生、就業、創業咨詢活動。

  活動三:校企合作育人展示

  1、各系部報送校企合作典型材料,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匯總、整理、遴選,舉辦校企合作育人圖片展;

  2、組織召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表彰大會暨校企合作懇談會;

  3、各系部組織召開校企合作座談,與合作企業就校企聯合辦學、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活動四:招生宣傳

  1、邀請聯辦學校師生進校體驗職業教育內涵;

  2、通過網絡媒體積極開展招生咨詢活動。

  五、外媒宣傳:

  (一)采訪內容

  宣傳深化校企合作成效

  (二)采訪時間及地點

  20xx年5月8日,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表彰大會暨校企合作懇談會現場(行政樓5樓視頻會議室)

  (三)被采訪人員

  學院校企合作工作負責人、企業代表、系部代表

  (四)采訪提綱

  1、學院校企合作項目推進、成果、典型案例介紹;

  2、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校企合作的效果情況;

  3、通過校企合作對系部師資隊伍、實訓條件建設和學生的'實習成長促進情況。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廣泛參與。認真學習,全面發動,精心組織,力爭收到實效。

  (二)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成立領導小組,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4

  根據貴州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最大限度為在校學生提供足夠的“真刀真槍”的實際動手機會,在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增強持續發展能力。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擬定校企合作建設實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根據學院“”建設與發展規劃綱要,圍繞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術應用性,加強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服務。

  1、以現代化汽車科技發展為導向,確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發展方向;

  2、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為主線,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3、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基礎,保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設的具體內容

  1、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1)新生入學,首先校外實訓基地到參觀,接受企業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強對專業的了解,也知道行業對人才能力、素質的要求。通過這一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專業信心和興趣,也明確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2)每個學期都主修專業課,每個學期都有到實訓基地實習的這一教學環節。

  (3)加強實踐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實踐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的地位。

  (4)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相揉合,專業理論課課室安排在實訓室內的多媒體課室進行,隨時將演示板、臺架推入課堂,又可隨時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現場教學。

  2、校企間人員互聘

  (1)聘請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任課教師、指導實踐教學、指導畢業實習,一方面彌補了教師資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會和行業。

  (2)我院汽車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生產實踐,既服務企業,又鍛練實踐能力,并保持對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的了解和最新實用技術的掌握。

  (3)加強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后,脫離學校大環境的管理,加上實訓基地周邊環境比較復雜,一部份學生出現作風散漫、精力不集中、與社會人員發生沖突等現象。應根據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結合學院的相關規定制定出一套實訓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輔導員或者教師到實訓基地去具體執行和落實。

  (4)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

  利用學生休息時間,安排企業專家舉行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講座,或者舉辦崗位技能大賽,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讓他們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5

  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校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順應廣東經濟發展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技工教育發展的要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展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校的指導思想,也是打開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進取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能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統一管理原則

  校企合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職責必須高度統一,必須統一領導、22 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校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級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校講座。經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以各科室正、副科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研究、確立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方式及步驟;

  2、領導、組織校企合作的實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宣傳力度;

  4、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改善,保證持續提高。

  四、基本任務

  根據學校的要求,每一專業方向要至少建立兩至三家有實質性合作、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應是該行業有必須規模和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務:

  1、理解學生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2、理解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經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能夠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以下是幾種合作模式。

  1、”訂單”合作模式

  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后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到達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訂單班等。

  2、工學交替模式

  是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校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合作企業理解職業、工作技能訓練,每學期實施輪換。學分制專業為企業員工優先錄取,實施階段性教學。

  3、教學見習模式

  是學生經過必須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后,為了解合作單位的產品、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職責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合作企業對企業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并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制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4、頂崗實習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專業學習2年,第3年專業頂崗實習,即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建立標準化的流程(教學―實習―就業),它的實質是:一是注重實用技術;二是畢業可拿雙證(畢業證和資格證);三是保障就業。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5、合作建立職工培訓基地

  根據各企業職工培訓特點及不一樣培訓方向或培訓教學的需要,與相關企業建立三種合作模式的職工培訓基地,一是企業獨立設定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企業或學校);二是不一樣企業同類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或企業);三是特殊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如電工、電焊、工程機24 械操作工培訓基地。

  6、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學校長設專業的不一樣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供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7、舉辦校企聯誼會及企業家報告會。學校每年舉辦校企聯誼會,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業實行掛牌,簽訂協議,儀式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

  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供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建立定期聯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資料、模式、進展情景、頂崗實習情景、招工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

  2、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引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

  3、學校制定相關制度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標和獎懲措施。將開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景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不斷檢驗、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6

  為了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技能人才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就業服務,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和省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精神為指導,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緊密結合點,積極探索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適用的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

  二、合作內容

  1、學生校外實習:與企業簽定學生校外實習協議,企業接受學校一定數量、專業對口《白話文·》的學生實習,學生實習結束畢業時,企業可優先選擇錄用學生,補充企業的`生產一線人員。

  2、在職員工培訓:當合作企業需要培訓在職員工時,學校會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為企業培訓在職員工,幫助企業提高員工素質。培訓專業和培訓目標由企業確定,培訓計劃和內容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商定,培訓教師由學校安排或聘任,教材由學校提供。可以簽訂具體的培訓協議。

  3、教師實踐:學校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課教師到合作企業實踐。實踐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利用假期進行。實踐教師填寫企業實踐登記表,登記內容應包含實踐內容、實踐期限、實踐企業評價、學校意見等,并納入對教師的考核、培養、提高。

  4、學校積極與企業聯系,由企業每年適當安排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或技術專家到學校任課,指導充實專業課教學,彌補師資的不足。

  5、學校與企業聯合成立教學顧問委員會,由企業委派技術專家或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參加,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或專業教師參加。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為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就業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詢服務。

  6、加強校企交流,通過聯誼活動、校企互訪、聯辦文體比賽、工學技術比武等,增進雙方感情,密切校企關系,促進教學教研和學用結合,提高實用人才培養質量。三、校企合作的實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廣,以校辦、市場研發部和就業辦為主,教務處、政教處配合實施。

校企合作方案7

  一、學校簡介

  xx師范學院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xx市,創建于1945年取名廣西省立郁林師范學校,1952年改名xx師范,是桂東南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學校設有17個二級學院,學科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x大學科門類,有x個普通本科專業,25個高職(專科)專業。學校面向全國x個省(市、自治區)及東南亞國家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含留學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良好成績。xx年,成為廣西xx-20xx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點的'立項建設單位。

  院系概況

  學校設有法商學院、政史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體育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現有自治區重點建設實驗室1個,自治區重點建設研究基地1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2個,自治區精品課程1門。

  二、學院簡介

  化學與材料學院擁有一支學歷層次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設化學、材料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四個專業,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四個教研室,學生共計x人。

  學院共有就業創業發展中心、科創中心、宿舍管理委員會、文明禮儀團、文工團、醫療服務團、青協、學生會等x個學生團體委員會,

  在整個學校各項工作中一直名列前茅,成績斐然。且我院歷來學生活動豐富,如:迎新杯、歡送杯球類比賽、女生節、迎新晚會、畢業生晚會、社團才藝展等等,而且是全校17個二級學院中唯一成功獨立舉辦田徑運動會的一個學院。在宣傳工作方面我院院網的校外點擊率歷來位居第一,校內上稿量今年全校排名第三。另外,我院曾與校外部分單位全體學生會成員在歷經的各項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具備較強的組織宣傳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懂得團結一致,對贊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為回報。

校企合作方案8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重要資料。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工作,規范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促進其順利運行,特制定本辦法。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旨在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本事,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能夠有多種形式,要進取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開展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本事的教學模式。

  (一)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領導小組。由各校與合作單位相關人員共同參與成立領導小組,學校領導及合作單位領導擔任組長,成員由各部分管教學和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及合作單位相關人員組成。領導小組全面領導、組織、實施各專業合作培養的各項工作,督促、檢查各部和企事業單位產學合作教育工作的實施完成情景,協調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二)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是實行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體制的重要資料。各部要聘請企業、行業的專家、學者任校外專業指導委員,不斷擴大校外專業指導委員的隊伍。專業指導委員會主要要由行業主流企業的高級技術及管理人員和專業領域的專家組成,來自企業的人員應有較大部分。

  (三)加強為企業對口培養人才的工作。產學結合既是一種教學形式,也是一種教育思想。產學結合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職業教育要以市場為導向,主動面向市場,服務社會的教育理念。所以,為企業對口培養人才的工作,應從以下兩方面開展:

  (一)總體設計原則。校企合作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建立以本事為本位的教育模式,體現以技術應用為主體的教學特色,構成教學、生產相結合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以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為體制基礎,以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平臺,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課程改革為關鍵。本著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效率,體現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即公共學習領域、公共選修學習領域和素質拓展領域)與多個專業方向(即專業一般學習領域課程、專業綜合學習領域課程和專業拓展學習領域課程);本著能反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反映專業特色建設要求和反映職業資格證書要求,體現知識、本事和素質的模塊化課程;本著課程教學、實驗教學合一,產學結合落實校內實訓和校企合作落實校外頂崗實習,構建相對獨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本著必修選修課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方案制訂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以有利于教學管理,構建基于彈性學制的學分制模式下的培養計劃。

  (二)課程體系結構及課程設置的原則和依據。基于專業群規劃與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結構應有五部分組成:

  1.公共學習領域課程。這一學習領域課程應使學生盡可能在人文素質、職業素質、思想道德、數理基礎、外語交流及學習本事等方面打好必須的基礎。

  2.專業一般學習領域課程。該學習領域課程應能為各專業方向學生構筑一個基礎理論較為寬廣、核心技能要求明確,能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與遷移供給良好的知識、本事和素質結構的綜合性核心課程及核心技能實訓模塊。

  3.專業綜合學習領域課程。該學習領域課程直接反映高職高專教育的職業特征,具有明確職業價值取向,以本事本位和就業導向為目標的教育教學資料。它是具有“準訂單”性質、靈活開放的課程和實訓實習模塊。

  4.專業拓展學習領域課程。這是為拓展學生的謀生范圍供給其就業(第一次)所需的崗位技能與基本專業知識,能夠靈活適應市場(企業)的需求,專業拓展學習領域課程設置應緊密貼合市場與企業需求,依托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對應崗位(群)應具備的綜合職業本事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構建方向課程模塊。

  (三)注重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為了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要求學生不但具備認知本事、學習本事、實踐本事,并且具備交流、創新、創業和組織本事及團隊協作精神。還要重視學生共性提高與個性發展,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訂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符的課程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是規范一門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它是聯系人才培養方案與課堂教學的中間橋梁,課程教學標準對教師的教學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2.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課程觀,采用以職業本事為核心的“本事本位”課程觀。

  3.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與課程體系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以培養學生職業本事為核心的教學體系,突出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結合,在教學設計中將課堂與實習地點相統一,采用“教、學、做合一”的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真正轉變以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模式。

校企合作方案9

  一、國內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1.國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由于在經濟、教育水平上的差異,各國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點,并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作用,從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現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它堅持以企業培訓為主、學校教學為輔的原則,企業在具體的職業培訓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從企業際需要出發,開設為本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學習課程;美國的合作教育計劃,堅持突出以學校計劃組織為基礎的特征,以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讀交替為原則;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勝任崗位要求為出發點的教學體系;以及英國的工讀交替式培訓,日本的產學合作,新加坡教學工廠,等等。我國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學習了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的經驗。但德國的雙元制具有深厚的社會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對于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有著實質性的鼓勵政策,另一方面德國社會貧富差距較小,社會分工沒有很大的高低層次之分,即使是技術工人也能夠有較高的收入和體面的生活。這兩個方面的特點,我國目前都還不具備。國外的這些培養模式,主要還是以培養技術工人為目的,而國內高職畢業生愿意進入技術工人崗位的十分少見,一般都從事于生產第一線的管理工作或技術員工作。因此,國外的經驗不能照搬,要有原則性吸收。

  2.國內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及其他相關職業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引進,我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逐漸從產學研合作、產教結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目前,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總體上來說還屬于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企業主動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與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優先到企業就業。訂單式模式強調學校為企業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意味著一旦學生成為訂單培養的對象,畢業后即可優先成為企業的員工。

  (2)2+1模式。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與生產實習,后一年到企業完成頂崗實習和崗位綜合實訓。通過兩個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職業技能,實現與就業崗位零距離接軌。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學校與企業往往難以緊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間意見和信息交換不夠及時與通暢,容易導致兩個階段脫節,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學工交替模式。即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踐與在校學習交替進行,學做結合。這種校企合作形式簡單,但實施起來比價困難,適用于勞動密集型專業。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種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相適應,與高職教育改革相協調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應明確校企合作高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場的需求。近幾年,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大量外來勞動力人口從東部回遷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明顯,每年的勞動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業對于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的勞動技能指數僅居世界第59位。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只占技術工人的1.5%,其中高級工只占3.5%,中級工占35%,初級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溝通合作,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合作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具備滿足企業要求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較好職業道德的綜合職業素質。

  2.人才培養的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因此,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有明顯的職業性特征,理論夠用,實踐為主的理念已經得到了公認。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能夠更好地確定教學與實踐內容,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因此,校企合作對于高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學內容,明確專業定位的需要。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專業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與企業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準確等問題,這些都與校企之間缺少緊密的聯系和溝通有關。通過校企合作,使高職院校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設置崗位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教學計劃、專業設置與課程內容,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

  4.高職院校、企業發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可利用師資力量為提供企業員工進行培訓、技術咨詢以及科研項目聯合開發等各種服務,不僅為企業準備了大量應用型、技術型人才,還增強了企業內部的研究能力,企業獲益很多。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可通過校企教師的雙向流動,即企業定期選派有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為學生授課,學校教師可定期參加企業舉辦的培訓,或到企業掛職鍛煉。這不僅可以提高年輕教師的.實踐經驗,更主要的是通過讓教師深入到生產第一線,了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在工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的更新專業知識,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我院建筑設備專業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國內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國知網論文可以看出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培養符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企結合是當今職業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的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各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平臺,而不是簡單的訂單班或2+1等獨立模式,真正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因此要求高職院校應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和就業等方面實行校企全方位結合,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為例進行說明。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是建筑類中的小專業,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建筑在安全、舒適、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為國家新的發展戰略而大力推廣的綠色建筑、節能建筑,都離不開建筑設備專業的支撐。對于建筑設備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對建筑設備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聯盟,共育企業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校、企業的各自優勢和積極性,相互補充,走出了獨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養之路。根據企業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以特色訂單形式組建企業冠名班實施教育和培訓。目前已與甬港現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裝特色訂單班和五洲安裝特色訂單班。所謂特色訂單班,是以合作企業人才需求為特色,以行業人才需求為基礎,將企業個性人才需求與行業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結合,形成了以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特色崗位技能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密切合作,根據企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行業社會普遍性需求等諸多因素確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標準,共同選擇專業教學內容、共同編寫教材。這樣設置的課程即符合企業的需要,也能夠適應本專業社會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據企業工程特點,開發出具有企業特色的實訓課程。企業獎學金是校企雙方深入合作辦學的標志項目之一。中國期刊特色訂單班均由企業出資獎勵那些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和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對企業來說,這部分資金既能夠在學生中營造對企業實力的一種信任,產生歸屬感,有利優秀學生留在企業工作,同時也能夠通過合作辦學冠名獎學金的形式擴大企業知名度。總之,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特色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有三點:①專業方向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主要培養方向做了修正,強化了建筑設備施工管理和造價方向,削弱了原專業中的設計方向。②地域經濟特色。針對企業性質,訂單班對學生的課程體系做了改革,強化了建筑給排水安裝、建筑電氣安裝,通風工程安裝、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調工程安裝。③企業文化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企業實踐環節做了改革,將實習環節設計成生產實習+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三階段。從企業的管理出發,要求學生從基層做起,認識企業、了解專業,然后進入技術管理。高校畢業生與企業都有著雙向選擇的權利,訂單班并不意味著全部學生都在合作企業就業,因此我們這種特色訂單班,避免了普通訂單班僅面向合作企業、就業面偏窄的問題,在企業利益和學生利益之間找到了最大公約數,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企業和學生的利益。

  2.校企攜手,共建校內實訓。根據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前后課程的銜接,課程實訓必須堅持以崗位要求和工作過程的分析為基礎,內容必須強調工學結合,突出技能培養,能體現技術領域或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這就要求應當參照相關的企業用人標準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選取實訓內容;這些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在教室、校外實訓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實驗室、實訓室等真實或仿真的實踐性教學場所完成。因此,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元投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新途徑,也是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與上海吉博力房屋衛生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博力)共同建設的給排水實訓室,由吉博力成本價提供設備,并培訓學院教師。此實訓室至今已為我院培訓相關專業學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與浙江偉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將要建的輻射地板供熱實訓室和地源熱泵系統展示臺,由我院提供適合需求的相關場地及空間、水電等基礎條件,偉星集團負責對展示裝置的技術設計、材料配置及安裝工作。本實訓室將展示給排水、暖通、管道安裝等專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僅針對在校生培訓,更針對企業員工、社會人員培訓,真正發揮我院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服務行業的積極作用。

  3.校企結合,促進專業改革。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原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不足,中國知網論文檢測在合作企業的帶動下,分析當前建筑設備專業形式,分析常規企業對建筑設備人才的需求,分析學生應具有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培養能夠零距離上崗、滿足生產一線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設備人才,我們對原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其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實踐環節更具區域特色,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對課程的知識點按照企業工作內容進行整合,對不同課程內容按照實際工作需要進行整合。我們不僅強調水、暖、電等相近專業內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滲透,而且注意到跨學科(如安裝、土建、裝飾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滲透。在教師培養方面,我們通過組織教師經常性地到相關企業參觀調研,及時了解企業的最新技術和企業人才需求,促使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和從業意識的培養。在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方面,考慮到企業在關注學生成績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勞動態度等綜合能力。教師不再簡單地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而重新制作評價體系,不僅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考核其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等;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總結

  我院建筑設備專業校企結合的工作經驗,我們認為,這種特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企業、學院、專業學生三者的共贏局面。職業教育的進步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支持和推動。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明確方向,但如何進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業真正參與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訓中區,將是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一個艱巨任務。

校企合作方案10

  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系的實際狀況,特制定開展校企合作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合作,是專業快速發展,提高辦學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提高我院辦學水平和技術應用潛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順應江蘇兩個率先的經濟發展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技工教育發展的要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專業定位要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加快推進我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擴展和密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找準專業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學院的指導思想,也是打開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成功率的高低。學院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潛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3、統一管理原則

  校企合作是雙項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職責務必高度統一,務必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考評。

  4、校企互動原則

  學院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高級技師或能工巧匠來學校講座。透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潛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以部門主任、書記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以辦公室、教學秘書、學工秘書及各教研室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四、基本任務

  根據學院的要求,每一專業方向要至少建立兩至三家有實質性合作、專業對口、相對穩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應是該行業有必須規模和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務:

  1、理解學生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2、理解教師參觀、調研、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實現資源共享,互派專業人員講學、培訓;

  4、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

  5、優先滿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透過學院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能夠靈活多樣,檢驗的標準是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以下是幾種合作模式。

  1、廠中校合作模式

  廠中校模式,即學校進企業。廠中校模式可采用:學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需要,與合作企業建立一體化模塊式培養方式的車間課堂企業夜校短訓班強化班的學生與企業生產零距離對接的教學培養機制。

  2、訂單合作模式

  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后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到達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訂單班等。

  3、工學交替模式

  根據企業因用工需求,向學院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的職業教育。其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合作企業理解職業、工作技能訓練,每學期實施輪換。學分制專業為企業員工優先錄取,實施階段性教學。

  4、教學見習模式

  學生透過必須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后,為了解合作單位的產品、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職責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合作企業對企業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并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制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潛力。

  5、頂崗實習模式

  2.25+0.75模式是指在校專業學習2。25年,之后進行專業頂崗實習,即學生前2。25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建立標準化的流程(教學實習就業),它的實質是:一是注重實用技術;二是畢業可拿雙證(畢業證和資格證);三是保障就業。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6、合作建立職工培訓基地

  根據各企業職工培訓特點及不同培訓方向或培訓教學的需要,與相關企業建立三種合作模式的職工培訓基地,一是企業獨立設定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企業或學校);二是不同企業同類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或企業);三是特殊工種的職工培訓基地(培訓地點在學校),如釀酒生產操作、分析與管理、菌種生產操作、分析與管理,以及相關質量監控與營銷服務等培訓基地。

  7、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的不同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帶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院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8、舉辦校企聯誼會及企業家報告會。學院每年舉辦校企聯誼會,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業實行掛牌,簽訂協議,儀式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院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帶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對已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單位,建立定期聯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資料、模式、進展狀況、頂崗實習狀況、招工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

  2、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引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

  3、學院制定相關制度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標和獎懲措施。將開展校企合作工作狀況納入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不斷檢驗、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11

  根據xx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最大限度為在校學生供給足夠的“真刀真槍”的實際動手機會,在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增強持續發展本事。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景,擬定校企合作建設實施方案。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根據學院“十一五”建設與發展規劃綱要,圍繞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術應用性,加強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供給技術服務。

  1、以現代化汽車科技發展為導向,確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發展方向;

  2、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對人才素質和本事的要求為主線,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3、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基礎,保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成功。

  1、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1)新生入學,首先校外實訓基地到參觀,理解企業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強對專業的了解,也明白行業對人才本事、素質的要求。經過這一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專業信心和興趣,也明確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約束自我的行為。

  (2)每個學期都主修專業課,每個學期都有到實訓基地實習的這一教學環節。

  (3)加強實踐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實踐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的地位。

  (4)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相揉合,專業理論課課室安排在實訓室內的多媒體課室進行,隨時將演示板、臺架推入課堂,又可隨時根據教學資料進行現場教學。

  2、校企間人員互聘。

  (1)聘請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任課教師、指導實踐教學、指導畢業實習,一方面彌補了教師資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會和行業。

  (2)我院汽車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生產實踐,既服務企業,又鍛練實踐本事,并堅持對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的了解和最新實用技術的掌握。

  (3)加強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后,脫離學校大環境的管理,加上實訓基地周邊環境比較復雜,一部份學生出現作風散漫、精力不集中、與社會人員發生沖突等現象。應根據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景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結合學院的相關規定制定出一套實訓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輔導員或者教師到實訓基地去具體執行和落實。

  (4)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

  利用學生休息時間,安排企業專家舉行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講座,或者舉辦崗位技能大賽,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讓他們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動中提高自我的專業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12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進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職教育,實現我院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結合我院實際,并借鑒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潛質的培養,加強我院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潛質,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到達“雙贏”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發奮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我院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積極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知識和技能,到達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帶給實習教學條件并投入必須資金,用于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接收學生就業。

  頂崗實習模式

  通過前兩年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5業基本素質;第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完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周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出處:

  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忙。

  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到達雙贏。

  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思考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資料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要體此刻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此刻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聯,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教材開發應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能夠先從講義入手,然后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資料,帶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實施“雙百工程”,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潛質。選派骨干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并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新設置專業務必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后,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資料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征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料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1—2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務必實施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務必實施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盡量采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3﹪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嚴格執行“關于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潛質3和實踐教學潛質。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備一名專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帶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務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每年評選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方案13

  一、合作目的

  以服務企業,提升技能,加強在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宗旨,形成校企按需組合,相互支持,共同發展,完善學校“美術、藝術”專業的師資力量的培養和專業教學研究。實現校企雙贏的發展模式。

  二、合作原則

  (一)互利原則。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學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學生提升實操能力、就業能力與就業機會,我公司在合作中提升企業文化和擇優吸收優秀技能人才。建立專業的影像動畫培訓班,課余培訓在校和社會專業人才合作共贏利。

  (二)互動原則。 互動是促進校企建立更緊密合作的前提,學校與我公司可利用各自優勢資源互補不足,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培訓基地,在培訓與就業工作上建立互動平臺。

  三、合作模式

  (一)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成立一個“數碼運營中心”)

  職能:

  1、承接廣告、媒體制作、藝術創作等商業需求

  2、舉辦培訓班,給在校學生和社會工作人員提供專業技能提升培養(可分基礎培訓和提高培訓)

  3、給學校的對應專業學生做實訓的場所,真正的把所學習的知識利用起來利用學校設施設備、教育管理、師資和我公司在視頻專業領域人員經驗和各種代理廠家產品技術指導等優勢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培訓,培養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

  (二)在學校建立“蘋果校園體驗中心”

  通過建立體驗中心,讓學生和教師能最快速和最直接的接觸到,蘋果的新科技和新設計產品。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和創新的教學方式,提升在電子藝術領域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

  (三)勤工儉學:給有需要的學生體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崗前培訓。應企業要求送進企業對上崗前進行崗位上崗技能培訓,解決企業招收熟練工難的問題。

  在崗培訓。應企業要求送進企業,對在崗職工進行業務知識,操作知識的'提升,更好的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公司前身北京捷成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8月23日,20xx年10月28日整體變更為北京捷成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成股份)。捷成股份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認定的軟件企業,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和北京市地方稅務局聯合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人民政府聯合認定的創新型試點企業。

  捷成股份專門從事音視頻整體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與實施,是目前國內最具實力的專業音視頻整體解決方案產品提供商之一。主要市場為廣電行業,并涵蓋部隊、互聯網科技公司、政府機關、科研院校、事業單位及其他音視頻領域。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媒體資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高標清非編制作網解決方案、全臺多元異構一體化網絡解決方案、全臺網整體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和全臺統一監測與監控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中央電視臺、上海文廣等各級廣播電臺、電視臺、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以及部隊、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氣象局等多家行業用戶。捷成股份作為三網融合的生力軍還參與了央視國際網絡、浙江華數、深圳天威視訊等三網融合平臺的建設。

  捷成股份還積極參與多個國標和行業標準的起草和制定。公司是國家廣電總局標準化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廣播影視數字版權管理論壇執行委員單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員單位。

  捷成股份秉持“融合領先科技,鑄就卓越品牌,誠信開拓進取,勤奮嚴謹創新”的理念,致力于音視頻領域的信息技術創新,公司的多個產品和實施項目先后榮獲了國家廣電總局的多個“科技創新一等獎”,還獲得了中國廣播電視設備工業協會、中國電子學會等多個獎項。是業內“廣播電視十大民族品牌獎”、“科技創新優秀企業獎”等多項大獎的獲得者。 捷成股份于20xx年2月22日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300182),是業內第一家獨立上市的企業。捷成股份將利用這一契機抓住我國廣電行業及其他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高清化和三網融合大發展大建設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融合領先科技,開拓進取創新,為廣電行業的大發展提供全新的技術、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

校企合作方案14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進一步搞好學校的高職教育,實現學校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或行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并借鑒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校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達到“雙贏”的目的,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學校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積極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群)知識和技能,達到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提供實習教學條件并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通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5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6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完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周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點、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助。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達到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礎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系,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可以先從講義入手,然后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內容,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選派骨干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并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一)新設置專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后,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征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盡量采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3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嚴格執行“關于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必須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每年評選2—3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況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方案15

  為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發揮職業技術教育為社會、行業、企業服務的功能,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也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提供更大空間,現就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建立校企合作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一)互認掛牌共建校外實訓基地

  1.學校在企業掛牌設立“XXXXX學校外實訓基地”,企業根據需要在學校掛牌設立相應的“XXXX企業(公司)人力資源培訓基地”,雙方均同可在對外發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稱并開展管理、實習、培訓、項目合作。

  2.作為學校的校外實訓、就業基地,企業優先錄用學校畢業生;

  3.雙方將定期(每季度一次)通過走訪或座談形式就雙方合作開展情況,協議執行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如遇突發情況,雙方將及時聯系并加以解決。

  4. 企業協助學校建立校內企業實訓工作室,讓學生體驗全真的職業環境和訓練情境。

  5. 企業為學校提供計算機相關專業每年技能大賽的賽前輔導。

  (二)重點專業建設

  通過“基地+基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以企業為產業基地,以學校為教學基地,通過校企協調、基礎資源互通,實現需求對接、資源共享、二位一體培養人才。

  全面協助學校進行行業需求調研、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課程體系修訂、課程標準制定、教學內容開發、教學環境設計、教學方法創新、評價模式改革、培養模式構建等9步工作,將企業資源轉化為專業資源,將學校教育對接企業需求,校企共同評價學生的“能力等級”,并授予相應的“角色等級”,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實現專業內涵發展。

  (三)學生實習實訓

  1.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企業每年承擔學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到基地進行1-2個月的校外實習實訓。企業為學生校外實習提供相應的實習內容,生活環境,校企雙方從符合教學規律,切合企業實際,適應企業生產周期的角度,制訂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課程實習采取“1+1”分段教學模式,保證校外實習期間工、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實習結束后,企業為學生組織相應技能認證考試。

  2.學生在實習實訓期間,企業指派專門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在保證學生技能提升的同時,也會為學生開設職業導向訓練相應課程,提升學生就業的綜合競爭力。

  (四)訂單培養

  1.雙方共同合作,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或相關專業中,根據企業需要,本著學生自愿的原則組織一定數量的學生為企業定向培養,輸送人才,并根據企業企業發展狀況,根據生產經營規模或投資領域的變化等情況,適時共同商討調整定向培養專業,規模和合作方式。同時為保證合作培養的人才質量,滿足合作班級學生的實驗實訓需要,學校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承擔合作專業的部分教學實訓任務,積極為合作專業的學生下企業實踐創造條件,以使合作培養的學生近快適應企業的'需求;與學校共同開發相關課程等。

  2.企業配合學校對雙方合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進,以產學合作,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按照企業人才規格要求設置課程,組織教學,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五)專業共建

  校企雙方聯合培養,冠名“XXX超媒體設計師訂單班”

  實行1.5+0.5+1培養模式,即第1至第3學期在學校完成基礎課程,第4學期在企業完成企業實訓,第5、6學期到工作崗位帶薪實習,畢業即轉正;

  針對專業共建的院校,xxx公司將派遣項目經理參與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和專業課授課環節,具體方式根據校企雙方協商達成。

  (六)互派掛職交流合作

  學校可定期選送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深入實際工程任務一線,實際了解當前社會的技術主流應用情況、實際網絡工程項目的技術細節、企業工作過程、操作流程、企業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掛職期滿,并經考核合格后,由企業發放相關聘書。

  (七)師資培訓

  為學校師資提供H3C、思科、銳捷高級網絡工程師、Oracle軟件開發工程師、Oracle數據庫專家、鑫聯華網站設計師、幸星動漫設計師培訓,著重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進行提升培訓。培訓結束獲得相應技能認證證書,滿足學校“雙師型”師資力量培養的要求。

  (八)教學,科研及產學合作

  1.學校聘請企業相關專業的中高層領導為學校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教學指導顧問,進行企業文化與管理實務的系列講座,并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2.企業聘請學校高層(校領導)擔任企業企業發展顧問,并定期進行系列講座。 3.甲乙雙方合作進行各種類型,各個層次的項目研究開發。

【校企合作方案】相關文章:

校企合作方案05-25

企校合作方案02-02

校企合作方案11-04

校企合作方案03-31

校企合作合作方案通用06-25

(必備)校企合作方案05-27

【精品】校企合作方案06-18

(推薦)校企合作方案06-18

校企合作方案(薦)06-24

校企合作方案【實用】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