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

時間:2023-03-19 05:41:11 黑板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對黑板報很是熟悉吧,黑板報具有版面醒目,抄寫整齊的特點。那什么樣的黑板報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1

  中秋節的習俗有以下幾種:

  (一)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與圓滿,具有象征團圓的意義。古代就有許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是欣賞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于明代,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并賦予愛國的意義。

  中秋應景的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慶團圓或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三)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前人有關月亮的詩詞:

  1.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獨酌唐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時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2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逢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逢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詩詞選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臺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3

  1、月圓家圓事圓圓圓滿滿,國和家和人和和和睦睦。

  2、慶中秋迎國慶送大禮

  3、喜迎國慶,歡度中秋。

  4、舉家團圓,唯有中秋。

  5、一份好心情,盡在中秋夜。

  6、國慶國慶普天同慶,中秋中秋家家團圓

  7、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8、攜手鄰里迎中秋擁抱祖國慶國慶

  9、月圓天下,共話美好。

  10、天涯共此時,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4

  “舉頭望明月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靜夜思我從5歲開始就已背得滾瓜爛熟了。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拜月節、團圓節或月亮節等。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和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我們就在中秋節當天去賞月了。據說那天月最圓之時是晚上7點55分,我們在6點半就到達我們提前安排好的地方賞月了。那時的'月就已經很完美了,肉眼可看不出任何瑕疵。遠遠望去就像—個大白玉盤。

  我們邊賞月邊聊天,媽媽問:“你們知道除《靜夜思》外的其它詩句或詩詞嗎?”我自告奮勇地說:“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最經典的詩句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嗯,不錯。”媽媽說“還有嗎?”我頓時愣了“還—有—吧—,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句我忘了,呵呵。”媽媽補充到“是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我們一直聊到夜深,月亮已經蓋上棉云被子,睡覺了。這快樂的中秋節結束了。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5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中秋節的早上,溫柔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了桌子上,鳥兒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好像在說:“新的一天要開始了”。然而此時我還在暖和的被窩里睡意朦朧時,年邁的奶奶突然走進來說:“天天就知道玩,今天我帶你去體驗一下干農活的樂趣吧!”

  我快速地穿好自己的衣服,一蹦一跳,像只可愛的小兔子一樣跟在奶奶的身后。到了農田之后,我仿佛聞到了花草的清香,一陣微風吹在身上涼颼颼的,舒服極了。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在我的眼前閃耀,像小姑娘的臉一樣,一不小心觸碰了我的.額頭,讓我一下子從睡夢中清醒過來。就在此時耳邊傳來奶奶的呼叫聲:“菲菲,快點過來!今天我們一起去摘蘋果袋。我摘蘋果樹高處的袋子,你來摘底下的袋子。”我們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卷起袖子,說干就干。奶奶怕我無聊,于是邊摘袋子邊給我講有關蘋果的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過了好久,我們才摘掉了一半的袋子,我就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也沒有剛開始的那種熱乎勁了,整個人像霜打的茄子!然而看著年邁的奶奶在很賣力的干活,沒有一絲的怨言。我羞愧極了!

  轉眼間,到下午了,天氣慢慢轉涼,蘋果袋也馬上要被摘完了。看著自己一天的勞動成果,我和奶奶欣慰的笑了。

  晚上,周圍的一切靜悄悄的,我們一起坐在院子里,看著圓月,吃著月餅,訴說著嫦娥奔月的故事,歡聲笑語無處不在。

  幸福總是如此的短暫,讓我們熱愛勞動,珍惜當下,讓快樂伴隨你我。今年的中秋節注定與眾不同,你覺得呢?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6

  又是一年月圓時。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臺灣民眾特別重視中秋節,許多習俗代代相傳: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文旦),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而近二三十年,另一項異軍突起的中秋習俗“烤肉”風靡臺灣。“烤肉”在臺灣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這中秋節在臺灣變成烤肉節,一般說來,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并且漸漸變成了一種習俗,所謂中秋烤肉變成一句理所當然的詞。

  美麗的.舊習俗——賞月娘

  閩南話中,月亮被稱為“月娘”或“月娘媽”。每逢中秋,臺灣民眾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

  每逢中秋節,夜幕降臨,臺灣千家萬戶大都在庭院、樓臺、地坪擺起月餅,水果等禮品供月,對空朝拜月娘,乞求家庭和睦、團圓。祭月之后,舉家便在清澈月光下賞月敘談,分享供品,共享團圓之樂。也有的人帶著香茗、月餅,到廣場、海濱去歡度良宵,思念親友。

  蘊意吉祥的“佑子”——吃柚子

  說到吃柚子,也是閩臺地區人民的中秋特色習俗。中秋恰逢柚子產季,吃完烤肉再品嘗解膩的柚子,似乎是再好不過的搭配。而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之余,也討了個“彩頭”。

  在臺灣,中秋節吃柚子可不能簡單地一剖兩半了事。柚子皮要剝成花瓣一樣的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有的手工達人會在柚子皮上作畫,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動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頂著柚子帽的小朋友與家中大人一起賞月,著實一幅溫馨可愛的畫面。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7

  1、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2、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3、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4、滿堂惟有燭花紅。——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尋常豈是無三五。——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7、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8、一月可曾閑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慧霖《閏中秋玩月》

  9、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沈冤雪。——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10、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11、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12、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1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

  14、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蘇軾《西江月》

  15、照野霜凝,入河桂濕,一一冰壺相映。——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1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17、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蕭蕭不可聞。——徐凝《八月望夕雨》

  18、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對月》

  19、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20、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1、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2、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23、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24、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5、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6、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云收盡溢清寒。——蘇軾《陽關曲》

  27、天應有意故遮闌。——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8、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9、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30、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31、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

  32、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33、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溫庭筠《商山早行》

  34、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35、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36、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37、露蓼香涇,記年時相識。——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8、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好問《倪莊中秋》

  3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40、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曹松《中秋對月》

  41、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42、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43、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4、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5、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46、只今聊結社中蓮。——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47、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月夜》

  48、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

  49、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50、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5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52、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53、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瀠失南箕。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54、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55、乘云徑到玉皇家。——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56、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57、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佚名《月夜思鄉》

【中秋節的黑板報資料內容】相關文章:

2022中秋節黑板報內容資料09-09

讀書的黑板報內容資料03-14

交通黑板報內容資料04-22

讀書黑板報資料內容11-18

愛國黑板報內容資料09-20

春天的黑板報資料內容04-27

關于中秋黑板報資料內容09-02

春天黑板報內容資料02-06

學雷鋒黑板報內容資料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