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持一硯歸的包拯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持一硯歸的包拯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剛正不阿、斷案如神的清官。
包拯喜歡書法,對書法藝術也頗有造詣。
有一次,包拯被調到端州做地方官,這里的端硯非常有名。
他到任不久,便聽說歷任地方官員借進貢端硯為名盤剝百姓,硯工苦不堪言。
為了弄個究竟,一天包拯穿上便服,去硯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況。
包拯進了村,就聽見一間小茅棚里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音,硯工們正在鑿硯坯、刻圖紋。
只見硯工們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他們邊工作邊埋怨官府要硯多卻付錢少。
回到衙門,包拯立即找來經辦貢硯的書吏張考文。這人專用端硯賄賂上司,博取主子的歡心。
他一聽包拯問起端硯的事,便奉上一個優質硯臺,并討好地說還有更多的好硯臺要送給包拯。
本來按規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進貢十塊貢硯,而地方貪官私自增加數目,中飽私囊,害苦了硯工。
包拯越想越氣,臉色鐵青,把張考文送上的端硯“砰”的一聲摔在地上。
張考文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鐵面無私,于是跪地叩頭求饒。
包拯這回可納悶了:莫非手下人背著自己私受賄賂,藏于船上?他馬上把大家召集起來查問。大家都說沒有私藏。
包拯讓他從實交代,張考文不敢隱瞞,便一五一十地把歷年來貪官劣紳貪污勒索的實情招認出來。
包拯據此專門出了一份告示,規定不得任意增加貢硯數目,不準克扣硯工的工錢。百姓們高興極了。
包拯離任時,端州男女老幼都來碼頭送行。很多人攜物相贈,都被包拯一一謝絕了。
官船在一片贊揚聲中順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峽。風和日麗的天空突然烏云翻滾,濁浪排空。
包拯感到事有蹊蹺,但他又想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斷不會為難自己。然而,過了好一會,風還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追問再三,這時他的書童忽然跪下承認,離開前有人送了一塊端硯,他認為是小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包拯一聽,當即命令書童將硯臺取出。這塊端硯,外包黃布,硯身雕龍刻鳳,果然是方好硯。
包拯喜愛書法,對文房用具也很鐘情。但他連看也沒看一眼,隨手將端硯拋到江里。
說也奇怪,硯一落江,頓時風平浪靜,云開日出。
船開行不久,就在端硯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硯的黃布順流而下,一片黃光,變成了沙灘。傳說現在廣東廣利鎮的“硯洲”和沙浦鎮的“黃布沙”就是這樣形成的。
【不持一硯歸的包拯故事】相關文章:
不持一硯歸的包拯故事09-01
包拯破案的故事01-21
歷史名人故事:包拯分銅錢08-21
文天祥遺物玉帶生硯引出的故事11-07
《包拯》精品教案06-22
硯湖的經典散文05-10
一篋磨穴硯原文及譯文10-20
一篋磨穴硯原文及翻譯09-25
完璧歸趙的故事02-08
一篋磨穴硯原文與譯文賞析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