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創業人物故事13個

時間:2023-11-24 11:45:49 宇濤 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創業人物故事(通用13個)

  導讀:首富輪流做,今日到我家,我們一直能看見中國首富榜在不斷的變更,許多創業成功人士被眾人所知,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有關創業人物的故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創業人物故事(通用13個)

  創業人物故事 1

  李河君

  “首富輪流做,今日到我家”,用這句話來形容現在的李河君是最為恰當的了,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上漲10.36%,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使得漢能薄膜發電股東李河君身價達到2000億,超越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成為了新一屆中國首富。

  李河君出生于廣東省河源市,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94年,李河君創建漢能控股集團。漢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于“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漢能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發電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李河君1988年大學畢業后,靠著從大學老師那借來的5萬元起步資金,通過賣電子產品、玩具等,和17個伙伴一起,通過6年的'積累,到1994年底積累了七八千萬的資本。本來打算收購上市公司坐莊,但是經過對水電站市場的考察之后,李河君改變了初衷,轉而進入了能源行業,以1000多萬元收購了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之后,再次通過并購將旗下電站的裝機量擴大到了幾十萬前往,產業覆蓋浙江、廣東、寧夏、云南、廣西等地。

  2002年,云南省規劃建設8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李河君簽下其中的6座,總裝機規模達2300多萬千瓦。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了當地發改委的阻撓,因為發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干成。于是,李河君憤然將發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終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庫八級”中資源最好的金安橋水電站,該電站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

  創業人物故事 2

  跨步入光伏行業

  在2009年,李河君開始進行產業升級,公司行業涉足到了光伏行業。當時,正值光伏行業的“拐點”。此前,得益于歐洲市場的`巨大需求,光伏產業飛速發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裝量增長了1倍以上。但是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的的光伏行業進入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業都因為產能過剩而破產,包括無錫尚德。

  李河君進入光伏行業時,選擇了薄膜太陽能領域并于2011年寒冬來臨之際開始投產。2012年,李河君即宣布投產的8大光伏基地總產能已經達到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盡管薄膜的市場遠不如晶硅,市場占有比例還不足1層。但是,李河君卻在公司內部力排眾議、大舉投資薄膜太陽能,并且還在多個場合推崇薄膜發電技術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

  創業人物故事 3

  漢能薄膜被詬病

  進入光伏領域以后,李河君頻繁出現在公眾面前,或參加會議,或接受媒體采訪,向外界宣傳薄膜發電技術的廣闊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書《中國領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決中國的能源瓶頸、助推經濟轉型。李河君認為,太陽能是最符合21世紀發展需求的新能源。

  除了光伏企業的發展路線存在爭議外,其漢能薄膜發電還被詬病“過度依賴母公司”。在李河君的計劃中,其光伏產業布局是“打通全產業鏈做出規模”。即從原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池片生產到太陽能電站建設,形成完整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

  2013年2月,漢能集團及其一直行動人持有的.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從20.28%漲到了50.56%,成為了控股股東。此后,漢能薄膜發電向控股股東漢能集團發起了多項收購,連續收購了其多項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究公司。

  2013年年報顯示,漢能集團是其唯一客戶。這種情況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轉,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來自漢能集團方面的營收達到31.6億港元,占其總營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應收賬款為62.4億港元,其中,最大頭的是應收合同工程款項,為41.57億港元。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半年報中稱,公司的流動資金十分依賴漢能集團聯屬公司是否能及時結清進度款項。不過,對于來自于漢能集團的應收賬款,漢能薄膜發電方面“無抵押款或其他加強信貸措施”,僅憑借漢能集團的信譽,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認為,漢能集團“能夠按時結清所有進度款項”。

  創業人物故事 4

  成“新首富”出名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一年內漲幅達255%,進入了2015年,股價漲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來的3天內達32%,市值迅速膨脹至1500億港元。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0.36%,報收3.73港元。在這前一天,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3%,得益于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上漲,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漢能薄膜發電大股東李河君的身價“有可能”達到2000億元,取代馬云或者王健林成為中國的'新首富。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盤,馬云身價為263億美元(約合1644億元人民幣),王健林身價為267億美元(約合1669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對于外界而言仍是一個謎團,一說超過50%,一說超過90%。不論李河君是否真的成為了內地財富“一哥”,他都因此成為了輿論焦點。

  無論李河君的這個首富之名是否名副其實還是名不副實,他的創業經歷是真是存在的,他在創業時的獨到眼光和執行魄力都是令人驚嘆的。

  創業人物故事 5

  吳兆娥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處于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初期,大部分人固守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常引以驕傲和榮耀。當時,在東海縣105礦上班的吳兆娥,作為礦上的技術能手,是廠領導眼中的紅人,也是同事們學習的榜樣。

  1988年8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兆娥從朋友那里得知,東海有著豐富的水晶自然資源,可由于歷史的原因,卻沒有一個象樣的企業,一個創業的念頭在她的腦海中閃動。一段時間,她一邊工作,一邊利用業余時間對水晶市場開始了調研,最后她決定:離開作為國營企業的105礦,丟掉端了二十年的鐵飯碗,自謀創業之路。于是,她毅然瞞著家人向礦廠辦理了停薪留職。但這一決定在家里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之間受到了親戚、朋友,乃至社會各個方面的不解。

  “一個女人家,放著好端端的班不上,跑出去趕時髦、湊熱鬧,逞什么能呢?”雖然打擊多于鼓勵,反對多于支持。但吳兆娥深知,她最大的精神動力,莫過于她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在她最需要得到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安慰的話時,是她從小青梅竹馬的丈夫果敢地說:“既然她執意要干,就讓她試試吧。實在不行,再回頭也不遲。”性格倔強的吳兆娥堅持認為,既然東海有全國一流的水晶資源,只要充分加以合理開發和經營,這將形成一個強大的產業鏈,準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騰飛。對于水晶產品,不能只靠出賣廉價的原料,這樣農民只能守著“聚寶盆”,過著窮日子,必須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對水晶進行再加工,改變這一面貌。由于她自己有水銀加工的出色技術,她對于自己辦工廠更是充滿了信心,她堅信自己能帶領鄉親們闖不出一條致富路來。

  白手起家談何容易啊,吳兆娥只能靠省吃儉用攢下來的二千元錢,開始艱難的創業。首先她把自己家里的幾間瓦房騰出來做廠房,借錢又買了幾臺加工水晶的機器,接著招來了村里幾個聰慧的姑娘、媳婦,然后就手把手的開始教她們水晶切割、研磨、拋光、穿線等全套技術。其中最難的是研磨和拋光這兩道工序。研磨就是要把切割好的水晶粒均勻地磨成三十六面、四十八面、七十二面,甚至一百二十面,或者磨成光滑的球形、水滴形、寶塔形,技術操作要求高,一個失誤就會磨廢一塊水晶。

  吳兆娥一遍又一遍教村里的姐妹們,使她們都能嫻熟地掌握了這一技藝。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道道工序的打磨,很快,一串串精致、純色的水晶項鏈就在她細心的指導下做出來了。然而,看著大量的珠珠串成一件件成品,而且越積越多,銷售可就成了急待解決的問題。吳兆娥想到:城里的人有錢又愛美,找找城里的親戚興許能幫幫忙代銷,賣出去再繼續擴大加工。可是,親戚們壓根兒就沒看得起這小小的鏈珠能成什么氣候,一口回絕了她。

  “那時,我的壓力可想而知,一方面要繼續生產加工水晶,還要想辦法找開并不看好的銷路,而這些我沒有一點兒經驗。而流動資金極少,成了最大的制約,面對困難重重,真想打退堂鼓。可我又一想,既然干了,就得干出點兒名堂,我從小就對任何事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忸勁兒。”今天,當吳兆娥向筆者講起創業之初的經歷仍心有余悸。

  記不清是哪位名人說過:挫折往往更能使人充滿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就在企業最艱難的時候,吳兆娥鼓足勇氣徑直跑到張家港里找了一位老熟人,推薦到一個展銷會上準備試銷剛生產出來的水晶產品。可是就在要進入會場的剎那間,女人天性中的怯懦突然在她的身上顯露出來,她在展銷會的門口一時竟然失去了勇氣……她想退卻,可就在她猶豫的那一刻,聯系人連拉帶推說道:“來已經來了,怕什么,進去吧!”。最終,她手足無措地呆呆地站了足足好一會兒,然后來到展廳漲紅了臉,大聲說道:“這是東海的水晶項鏈,大家快來買!”說來真是有些奇跡,她這第一次的推銷竟然獲得了出奇的成功,她手中的一條條晶瑩剔透的項鏈,被大家你一條、我一條的買了去,不一會功夫,70多條項鏈就被搶購一空。

  這次商海上的初師告捷給了她莫大的鼓舞,也更加堅定了走下去的決心。逐漸的,她甚至可以繪聲繪色的向客戶介紹東海水晶和自己生產的其它水晶產品了。隨后,她帶領工廠20多名職工,憑著一股子干勁和韌性,開始了她不凡的創業歷程。

  創業人物故事 6

  未畢業大學生創業2年從零到千萬

  資產從零到千萬元,購置兩輛過百萬元豪車,自有30多家實體店,吸引200名大學生追隨……實現這一切,鎮小龍只用了兩年時間。

  大學生“談”來生意,批發新生用品凈賺16萬高高瘦瘦、戴副黑框眼鏡的鎮小龍,說話簡潔干脆。

  他隨身攜帶的手提公文包里,一本16開記事本、4個手機是標配。“每天都有各種談判,一天談八九場是常態,手機不多帶幾個根本不夠用。”鎮小龍直言,目前團隊里具體事務都已交給其他人去執行,他最主要的工作則是負責跟一些重要客戶談判。

  一個團隊,創始人是靈魂。經過近三年的積累,鎮小龍儼然成了“談判專家”。他的口才和經營管理能力,除了受經商家庭環境的影響外,更多得益于他從大三開始的創業經驗。

  2013年暑假,他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學費。像很多大學生創業者一樣,他決定從棉被、床單、熱水瓶等新生用品入手。別人擺小攤,他就搞批發。在七、八月里,他繞開漢正街商販,直接找到江蘇、浙江的200余個生產廠家,硬著頭皮談下最低價格,“除了口才外,人家最看重的是武漢百萬學生市場”。

  當時賣新生用品時,鎮小龍還是“光桿司令”,所有員工都得臨時請。“3輛4.2米長的卡車運貨到湖北經濟學院倉庫,從下午4點卸貨卸到凌晨4點。我只睡一個小時,凌晨5點又得起床配貨。”鎮小龍回憶,當時近20人卸貨卸了12個小時,一直沒吃飯,卸完貨所有人都累癱了,倒頭就睡。今年,部分員工成了他的合伙人。

  鎮小龍說起生意經頭頭是道,一些生活用品價格并不貴,拼的就是薄利多銷,要賺錢必須控制成本,進貨渠道十分關鍵。

  一個蚊帳,從廠家直接進貨,比從漢正街拿貨要便宜近一半。床上三件套、蚊帳等商品直接從江蘇南通那邊廠家進貨。棉衣架等小件才從漢正街進貨,運輸方便。

  而宣傳、銷售、物流、記賬等所有環節的.工作,全部由他一個人承擔,一個月下來,鎮小龍瘦了20多斤。

  好在,一炮打響。在新生開學的15天內,他做出了200多萬元的營業額,凈賺16萬元。

  創業路上也曾兩次失敗初戰告捷,讓原本只打算小玩一把的鎮小龍信心倍增,他感覺,“大學校園是一個無限大的市場,就像阿里巴巴的寶庫”。

  他決定大干一場,注冊成立了公司。做大學生用品市場,最重要的是把控成本,“像T恤之類簡單的服裝,我們自己采購了設備,自己設計生產,成本更低。”鎮小龍談道,在今年的畢業季,他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武漢高校的學士服租賃市場,利潤相當可觀。

  不過,創業路上永遠不可能無波無浪。鎮小龍并不諱言他遇到的兩次挫敗:“去年10月,我看微信很火,也組織了一個40人的團隊加入進去,我們是武漢第一家可以查課程表的校園微信。

  雖然在一個半月也做到了2萬粉絲,但最后,發現很難用微信變現,于是放棄了;還有一次失敗,是做校園周邊卡,如果學生持卡消費,我公司里的產品一律成本價賣出,我還說服了周邊100多家商鋪參與,提供打折服務。我的想法是,黃家湖大學城有四所高校,10萬大學生,我一張卡只賺10元,也是個可觀的數目。

  但結果是,買卡雖然只需要20元,但學生并不愿意掏錢,他們持懷疑態度;此外,那么多商家難以管理。這個項目我虧了十幾萬元。”

  成學生創業帶頭大哥,團隊很快達200多人新生用品生意告一段落后,鎮小龍本來計劃按部就班地安心上學,可就在這時,不少大學同學被他的行動力所感染,主動要求他牽頭,帶領大家創業。就這樣,創業團隊很快就發展到200多人。

  可以說,他之后的所有創業項目都是被這200多人的期待推著前行。開學后一個月,他開發了電子產品銷售、服裝貿易、教育、人力資源、旅游、租車等一系列項目,但是由于經驗匱乏,全部處于虧損狀態。

  幾個月后,他又組織了40多人的研發團隊,開發了“XXX”賬號。通過策劃宣傳,一個月內便吸引3萬多粉絲。

  有了項目,有了網絡平臺,如何引爆消費?策劃活動!于是,他又組織了4所學校共120多人執行了周邊卡項目。周邊卡只做黃家湖校區的幾所高校,一張卡在高校周邊店鋪通用打折、積分,通過此項目將之前的虧損全部彌補回來了。

  在經歷過多個項目的歷練之后,鎮小龍覺得校園內的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開始在校外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整合百家店“滾雪球”,資產已上千萬很快,他就找準了方向——將商業地產規劃與高端資源對接。

  一開始,開發商都不相信這個年輕小伙,但幾輪談判后,與其說被商業利益誘惑倒不如說被鎮小龍非同凡響的口才、商業模式和規劃所折服,一些老板寧愿舍棄既得收益與他合作,看中的正是這個年輕人過人的經營頭腦。

  比如,黃家湖校區里一個商業體3000多平方米,他整體中標后先規劃咖啡館、臺球室、圖書借閱等項目,再對外招商,而不是別人租下來由別人設計做什么生意。僅此一個項目就盈利近百萬元。隨后,他又對這種模式進行復制,先后中標五六個商業綜合體。

  如果僅是傳統形式的招商,那仍是“一錘子買賣”。鎮小龍想到放棄一部分租金利潤,所有店鋪自己均按比例入股。這樣不僅將商家與自己公司捆綁在一起,還有利于他的“大高校消費聯盟”的形成,后期統一活動策劃時也方便管理。

  此間,不斷有實力雄厚的老板提供資金、資源的幫助,使得他的商業雪球越滾越大。目前,鎮小龍旗下自有實體店30家,參股駕校、臺球館、賓館等商業實體上百家。

  鎮小龍感到很驕傲,短短兩年時間,自己不僅不再伸手向家里要錢,還積累下上千萬元的資產。

  創業人物故事 7

  首富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首富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首富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首富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表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后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首富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家具與其他伙計挨著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攻占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著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郁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并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么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首富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首富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首富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首富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首富李嘉誠的機會終于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板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首富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板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首富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于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為業務關系,首富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志,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著二戰后經濟復蘇,塑料制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首富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首富李嘉誠從行業雜志中得到啟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轉產塑膠花。得益于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于產品能不斷創新,首富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為首富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后,首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創業人物故事 8

  黃承松

  在《福布斯》2015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評選中,黃承松首次入選該榜單,在媒體爭相報道他時,他卻顯得尤為淡定。

  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是個80后,準確的說是85后。說起他的創業故事,我們得從他讀書時說起。

  經歷失敗:高中時代就開始網絡“掘金”

  與大多同齡人一樣,黃承松從小就對新的事物十分熱衷,凡事總喜歡刨根問底。他的這種執著,也讓他比別人想得更多,看得更遠。進入高中后,黃承松開始接觸電腦。當同學們不是打游戲打得風聲水起,就是上網聊天聊得火熱之時,他卻通過電腦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花了20天研究軟件,賺4000塊錢!”黃承松說,互聯網時代,網絡上遍地都是機遇和商機,只要看得準,下手快,就有成功的希望。黃承松被保送華科大后,高三下學期就閑了下來,做起了全職軟件開發,從那時候起,他再也沒有向家里要過錢。從高中到大二上學期那段時間,經濟來源主要靠寫程序來掙學費和生活費。

  2010年8月,還在讀大二的他開始嘗試創業,注冊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用兼職賺到的錢作為創業資金,做電商導購網站。就是消費者通過他們的平臺渠道,購買其他大型電商商戶的產品,累計積分,然后他們根據買家所積累的積分,得到相應的返利。

  誰知,看似前景很好的平臺渠道,真正運作起來并不簡單,加之同類網站競爭激烈,大的電商平臺擔心利潤被擠壓等原因,黃承松的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差點連吃飯錢都折騰光了!”回憶起當時的窘境,黃承松至今記憶猶新,坦言不僅積攢的錢打了“水漂”,身上也只剩下幾十塊錢。

  這次失敗,黃承松思考得最多的不是折騰出去了多少錢,而是失敗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經過三個月深思熟慮,黃承松悟出一個道理:做網絡要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遠。

  逐漸演變:抓住一個需求點持續去做

  2012年4月,黃承松剛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就創立了“九塊郵”,9.9包郵成為了國內這一商業模式的首創者。不過,在黃承松看來,人們選品牌貨會想到“淘寶”,選電器會想到京東,消費能力好一點的會選“唯品會”。那么,18-35歲群體中,收入差別很大,消費能力也各異,不是每個人都會選品牌貨,選擇低價實惠的群體并不在少數。如果補齊完善這一空間,必將大有可為。

  2012年8月,黃承松創立的折扣精選特賣網站“卷皮網”正式上線,主要瞄準“草根”消費人群,定位為“低價版唯品會”。卷皮網專注在低端市場,從高性價比入手,與唯品會覆蓋中高端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做到所有的貨品是網絡上的最低價并非易事。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與許多品牌廠家建立了很好信任合作關系,其中有10多萬大小商家,1000余家獨家合作品牌商;另一方面,千方百計的精打細算,努力打造全國首家買手制電商。

  機會總垂青有準備的人,黃承松的“卷皮網”已很快地在電商界嶄露頭角。2012年,銷售收入近1億多元,2013年銷售達7億元;2014年全年銷售收入達25億元。擁有超過3000萬買家會員、移動端APP總用戶達1500萬,成為了國內折扣特賣電商第一品牌和國內成長最快的互聯網電商企業。

  不驕不躁:像上帝一樣了解用戶

  “做產品,核心的核心就在于一定要像上帝一樣了解用戶,無論他們多么小眾、多么與正常想象不一致,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還是‘飲料’。當真正理解了你為用戶提供的是什么,你才會知道你的用戶究竟是誰,喜歡什么。”黃承松說。

  他們堅信“昂貴不一定好,精準才是好的”。同樣價格的商品對于不同人來說,價值是不一樣的,人們在判斷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時,除了受到該物品價格的影響,還受到個人喜好、場合等更多更復雜因素的'影響。即我們常說的用戶“痛點”。

  不忘初心:做一家“偉大公司”

  “對創業團隊而言,最怕的是丟了最初的創業夢想”,黃承松說,到今天“上卷皮,購便宜”成為老百姓很熟悉的廣告語,卷皮團隊一直不忘創業之初的夢想:讓購物變得更省時、省心、省錢。

  如今,卷皮折扣已經完成兩輪融資,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壯大,商業大潮中的黃承松也將繼續迎接挑戰,其中的風雨只會比以前更艱難。但他表示,卷皮折扣將一如既往為用戶“解渴”,關注低收入人群、關注購物體驗、關注中國,并最終成為一家“偉大公司”。

  “他是一個有著太多優點的boss,有敏銳的商業智慧與儒雅不失幽默的談吐,有驚人的魄力與堅強的毅力,甚至還有點小帥”。在卷皮員工眼中,CEO黃承松有著和年齡不符的睿智與冷靜。

  創業人物故事 9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的故事

  在國營企業工作兩年后,一心想當“萬元戶”的梁穩根遞交了辭職書。沒有了“干部”身份,甚至連城市戶口也沒有了。父親怒不可遏,拿著扁擔追著梁穩根要把他攆回洪源機械廠。但扁擔沒能把“犟驢”攆回去。梁穩根后來回憶說,當時他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如果經商失敗了,我就去做兩件事:一是寫一本書——《此路不通》,以此來告誡像我們一樣沖動的年輕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當先生,教書育人。”

  在經歷販羊、營銷白酒、生產玻璃纖維一系列失敗后,梁穩根靠他的專業特長賺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潤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國百富榜”中,身為三一集團董事長的梁穩根以7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問鼎“中國新首富”。

  創業人物故事 10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的故事

  被北大開除后,俞敏洪完全沒有了生活來源,為了養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辦起了培訓班。開班初期生源少,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個人騎車,拎著糨糊桶,滿大街貼招生廣告。

  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經常凍成一塊,不貼廣告的.時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誠守候,盼著來報名的學生。為了學校,俞敏洪曾經一口氣喝下兩斤白酒,送到醫院搶救了6個小時才搶救過來。正是有了俞敏洪的堅持和不懈努力,才有了現在的新東方教育帝國。

  創業人物故事 11

  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的故事

  1992年,劉強東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因為家里很窮,只帶了五百塊錢。當時的他對自己說:希望大學4年不再向家里要錢。大四那年,學校附近的一個餐廳恰巧要轉手,劉強東用他前三年賺的24萬元,把店面盤了下來。因為要上課,每周只去店里兩次。誰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飯店,不到一年時間,就賠光了他賺來的第一桶金。

  無奈之下,只能關門。他向親戚借了十幾萬元,還清了餐廳欠下的賬,給每位員工發了兩份工資。走的'時候,他連一個碗都沒有帶走。餐廳倒閉時,他欠了20多萬元的債,但他創業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沒有消退,畢業后的兩年,他還清了所有債務。1998年,劉強東離開外資企業再次創業。他給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東”。

  創業人物故事 12

  通用電氣公司創始人之一愛迪生的故事

  在84年的'歲月中,愛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難。上小學時,愛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師講授的內容”不得不退學。少年時,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處于半聾狀態。

  打工期間,他被公司開除過好幾次,他的許多專利也不能得到市場認可。37歲那年,妻子去世,愛迪生一人帶著3個年齡分別為13歲、8歲和6歲孩子生活。而一場大火毀掉了他絕大多數的發明裝置。就是這個屢遭背運的愛迪生,締造了偉大的通用電氣公司,鼎盛時期的他,更是掌控著13家大公司。

  創業人物故事 13

  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他4歲的.時候,因父親做稻米期貨生意破產,10口之家陷入赤貧,由于食物不夠,孩子們開始夭折。5歲的時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歲的時候又失去兩位,并且在9歲時被迫離開母親……

  在1917年開始創業時,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規教育。到了1927年,創業10年有余,事業已經大有所成的他,滿心以為不怕任何打擊,卻經歷了獨子夭折的噩夢。這個背負著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創辦了全球知名的松下電器,人們都稱他為“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創業人物故事13個】相關文章:

人物的故事分享09-08

人物成語故事11-05

描寫人物的故事集錦03-13

人物故事作文04-09

蘇軾人物故事03-22

【經典】人物故事的作文10-03

(精選)人物故事作文10-11

人物故事的作文01-07

人物故事作文07-22

[精選]人物故事的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