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自古以來就有“不孝有三”之說,難而,在快節奏的今天,我們似乎都有點淡化了。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 篇1
1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鬃釉潛P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备赣H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 篇2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大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后任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 篇3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司馬光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司馬光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 篇4
自古以來,家訓、家風的話題就是每個家庭繞不開的永恒主題。制訂家訓或家規既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又對現代家庭教育具有顯著的借鑒作用和指導意義。
家訓和家風有著密切的聯系,家風的形成,是家庭長輩和主要成員影響和教誨的結果。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后代的教育相當重視,雖然他貴為朝廷的.要臣,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官二代”。他教育兒子要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咸豐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寫信給九歲的兒子曾紀鴻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如何做一個君子,曾國藩教育兒子說:“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弊x書與做人,實質是相容并包的。通觀曾國藩的一生,其言傳身教對于曾氏家族的兒孫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續發展都奠定了扎實基礎,值得今人借鑒。
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 篇5
姚母教子:
姚梁(1736—1785)慶元縣松源鎮姚家村人。自幼好學,23歲保舉優貢,清乾隆三十年(1765)順天鄉試考取舉人,三十四年登進士,官至內閣中書,歷任禮部主事、刑部員外郎、順天鄉試會試同考官、山東學政、饒州知府、川東分巡備道、江廣按察司、河間府知府等職,所至皆有政績。三十五年后封奉直大夫、中憲大夫、通議大夫,世稱“三大夫”。 姚梁為官清廉,政績累累,備受尊敬。這得益于姚梁從小受家庭誠信教育。慶元地方上流傳著姚母教子的故事。有一年,朝庭賜封姚梁為察司,要他去各州府查辦貪官污吏。這事被他母親知道了,她老人家深怕兒子勝任不了這樁大事,決定要試他一試。 一日黃昏,姚梁剛從外面回家,他母親劈頭便問:“梁兒,我中午煮了一大碗香蛋,好端端地放在櫥內,晚上打開櫥門一看,竟少了三個,莫非是給媳婦偷吃了,你要替我查一查,我要對家賊施行家教呢!”姚梁聽了不覺好笑,心想家人吃幾個香蛋,也值得這么認真。于是便對母親說:“幾個香蛋吃了便算,不必追究吧。”不料他母親卻認真地說:“你連家中小事都分不清,還敢上州下府去查案?”姚梁一聽明白了母親的用意,隨即找來幾個臉盆、牙杯,盛上清水,叫攏母親、妻兒等全家人,分給每人一個臉盆,一只牙杯,吩咐大家一齊漱口,并把口水吐入各自面前的臉盆水中。 姚梁一個個地觀察過去,別人臉盆的口水都清清的,唯有母親臉盆的口水漂著一些蛋黃碎。姚梁發覺吃蛋的不是別人正是母親自己,他正在犯難時,而他母親卻在旁一味催促,問他:“查到了嗎?”。姚梁說:“查是查著了,不過……”他母親緊逼著說:“不過要徇私對否。”這時,姚梁實在無法只得壯著膽指出:“蛋是母親吃的! 姚梁媳婦直怨他不該當眾讓老人家難堪。誰料,他母親卻哈哈大笑,說:“你能遇事細心,判事無私,我便放心了。”不久,姚梁奉旨到各州府明查暗訪,根據查到的實情,嚴辦了一批貪官污吏。傳說姚梁“為官清廉耿直,毫不徇私”,取信于民,是與母親的家教分不開的呢。
侃母教子: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與孟母、歐陽母、岳母一起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她那出色的言傳身教常使人感動得潸然淚下。《幼學》云:“侃母截發以筵賓。村媼殺雞而謝客。此女之賢者!边@“侃母”,指的就是這位偉大的母親。 湛氏出生于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縣金川鎮?。16歲那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丈夫陶丹便病逝。從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由于孤苦無依,湛氏只好攜帶幼小的侃兒由潯陽(今九江市)回新淦娘家,以紡織為生,供陶侃讀書。 由于陶侃讀書萬卷,精通兵法,后被太守范逵薦為縣令。陶侃在踏上仕途赴任之際,湛氏把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 “侃兒,為娘苦了一世,總算看到你有了出頭之日。但望我兒做一個清正之人,不可誤國害民! “放心吧,母親,陶侃記住了! “為娘拿不出什么東西為兒餞行,就送你三件土物吧! “三件土物?”陶侃頗為不解,”娘,你——” “是的,三件土物,”湛氏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包袱遞給陶侃說,“帶上它吧,到時你自會明白的。” 來到官府后,陶侃打開包袱一看,只見里面包著一坯土塊,一只土碗和一塊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過了一會兒,才慢慢領悟到母親的用意。原來一坯土塊是教兒永記家鄉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兒莫貪圖榮華富貴,要保持自家本色;這一塊白色土布,更是教兒為官要盡心恤民,廉潔自奉,清清白白,永不忘本。 母親的箴告,深深打動了陶侃的心。后來陶侃在仕途上果如湛氏所望,正直為人,清白做官。 陶侃在海陽做縣吏的時候,恰好監管漁業。孝順的陶侃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心中總覺歉然不安。有一次,趁下屬出差順路之便,囑托他帶了一壇腌魚送交母親。 誰知湛氏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魚退了回來,并在信中寫道:“你身為官吏,拿官家的東西回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增加我的精神負擔!”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和回信,大為震動,愧疚萬分。他決心遵循母親的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宮,勤于政事,多為國家做有益的工作。 后人贊曰:“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明·張九韶《重修陶母墓記》;康熙《新淦縣志》卷十四《藝文志·記》) 陶侃學富五車,為人正直,秉公守法,因而他的仕途十分順利。他從長吏、太尉、都督大將軍一直做到封長沙郡公,成為中國古人治學和為官的表率。而這一切都與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公元318年),一代賢母湛氏去世了,人們遵照她的遺囑,將她葬于新淦縣城。
【古代優秀家風小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家風家訓小故事03-31
優秀家風小故事02-16
優秀家風小故事作文06-20
優秀家風小故事作文201702-15
身邊的優秀家風小故事作文02-15
傳播優秀家風小故事作文02-22
關于孝的優秀家風小故事02-16
優秀家風小故事作文500字08-10
優秀家風小故事作文3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