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通用(14篇)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1
【原文】
面旋落花風蕩漾①。柳重煙深②,雪絮飛來往③。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④。
枕畔屏山圍碧浪⑤。翠被華燈⑥,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⑦,月明正在梨花上。
【注釋】
①面旋落花:面前出現被風吹旋轉而落的花瓣。
②柳重煙深:煙霧籠罩柳樹,顏色深暗、不明。
③雪絮:此指柳絮。飛來往:飛來飛去。
④惆悵(chóu chàng):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的樣子。
⑤枕畔(pàn):枕邊。屏山:屏風。
⑥翠被:一作“翠袂”。華燈:指裝飾華美的燈。
⑦褰(qiān):撩起,揭開,拉開。繡幌(huǎng):繡簾,用各色絲線刺繡而成帶有圖案的簾子、帷幔。
【譯文】
面前飛旋而落的花瓣在微風中飛舞,仿佛在水中浮蕩。翠柳重重疊疊,如同濃重的.綠色云煙,雪白的柳絮飛來飛去,宛如漫天飛雪。這一場春雨過后,還是沒有轉暖,仍然令人感到微微的寒涼,春天的愁緒與微醉的病態交織在一起,自然而然就生成了無限感傷。
躺在床上順著枕邊看去,怎奈這屏風圍擋了春天撲面而來的碧浪。如今身邊只有翠被和裝飾華美的燈相伴,每天晚上只能于空寂中默默相對無言。寂寞中站起身來,掀起繡花窗紗,忽然眼前一亮,只見此刻的月光明凈,正好潑灑在潔白的梨花之上。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
上闋開篇寫女子在戶外之時所見所感。面對片片落花飛旋而落,柳絮在空中飄蕩紛飛,似乎不甘心像花瓣一樣落在地上,體現了一派春事闌珊的景象,但春歸花落總會使人感傷,加上“雨后輕寒”“春愁酒病”,使人自然而然地產生傷春的惆悵。下闋寫女子在房中情景。她慵懶地撩開錦被,埋怨枕邊的小屏風,仿佛有意把自己與情郎遠遠地隔開,回想起曾經與情郎同眠共擁的錦被、曾經見證二人歡愛無限的華燈,如今都顯得孤孤零零,只能夜夜空相對了。這種夜夜寂寞孤單的感覺不言而喻。但人忽然筆鋒一轉,女子不再將自己鎖在孤單寂寞中。她站起身來揭開窗簾,看見“月明正在梨花上”,心情豁然開朗。此刻,美人與梨花,都在月光的籠罩映襯之下,令人忍不住心生憐惜。
全詞畫面鮮明,形象生動,情景交融,且于艷麗處忽生清淡,傳達出一種難以排遣而又百無聊賴的惆悵。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2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①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②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③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④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⑤
【注釋】 ①幾許:多少。②楊柳堆煙:謂層層霧氣籠罩著楊柳。無重數:即無數重。③玉勒雕鞍:代指華麗的車馬。玉勒,鑲有玉飾的馬籠頭,雕鞍,雕有花飾的馬鞍。游冶處:指歌樓妓館。章臺:本是漢代長安城西南街,因唐代許堯佐《章臺柳傳》以章臺為背景寫妓女柳氏故事,后人遂用作游冶之地的代稱。④雨橫(heng):雨勢很猛。⑤亂紅:指落花。
【譯文】庭院深深,到底深多少?叢叢楊柳籠煙霧,簾幕重重沒法數。金車玉馬停在游樂處,獨處高樓凝神望,怎么也,看不見那章臺路。風狂雨驟,三月將了,黃昏時悄悄地把門掩上,無計把春留住。眼含清淚問花兒,花兒緘默不言語,紛紛飛過秋千去。
【集評】宋·李清照:“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臨江仙》也。”(《臨江仙》詞序)
清·毛先舒:“詞家境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層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筍未出而苞節已具,非寸寸為之也。”(王又華《古今詞論》引)
清·張惠言:“‘庭院深深’,閨中既以邃遠也;‘樓高不見’,哲王又不悟也。章臺游冶,小人之徑。‘雨橫風狂’,政令暴急也。‘亂紅飛過’,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為韓、范作乎?”(《詞選》)
近代·王國維:“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又:“固哉,皋文(張惠言字)之為詞也!飛卿《菩薩蠻》、永叔《蝶戀花》、子瞻《卜算子》,皆興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羅織。”(《人間詞話》)
現代·愈平伯:“‘三月暮’點季節,‘風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句來。”(《唐宋詞選釋》)
現代·唐圭璋等:“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語言抒寫感情上的各種變化,雖然不出閨情范圍,但情韻已較花間詞為勝。”(《唐宋詞選注》)
【總案】這首詞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或說為馮延巳,但李清照及宋人選集《樂府雅詞》、《草堂詩余》、《唐宋諸賢絕妙詞選》皆定為歐詞,當比較可信。這首詞的題旨,歷來也頗多歧見,張惠言認為是一首有寓意的政治詞,喻指北宋大臣韓琦和范仲淹遭受斥逐事,王國維則認為這是一種“深文羅織”的`說法,這不過是一首“興到之作”。還有人認為詞的上片是寫公子王孫走馬章臺的游冶之樂,下片則是寫娼妓歌姬的遲暮之感。甚至還有人認為是追懷過去的游樂生活的。細揣詞意。這應當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一個封建社會上層婦女的苦悶。她獨處深院高樓,既惆悵于夫君的浪蕩不歸,又悲哀于美好春色和青春年華的倏然消逝。全詞語意渾成,刻畫深致,情思綿邈,意境幽邃。末二句以眼前之景曲折層深地寫內心的傷春之情,寓深于淺,情景交融,成為傳誦不衰的千古名句。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3
【宋】范成大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譯文
春水漲滿一篙,增加了水面的深度;芳草與鵝兒,在微風中綠滿河岸。畫船緩慢前行,河道曲折多灣,橫塘古塔看去很近,實則還有好遠。
江南水鄉依舊春寒,水田農事相對較晚;村莊四周,到了谷雨才耕遍水田。出穗揚花的麥子布滿山岡,桑葉也便宜了,看看即將又到了品嘗新面,收獲新繭的季節。
注釋
1、一篙:是指水的深度。
2、鵝兒:小鵝,黃中透綠,與嫩草色相似。
3、畫舫:彩船。
4、夷猶:猶豫遲疑,這里是指船行遲緩。
5、橫塘:在蘇州西南。
6、江國:水鄉。
7、秀麥:出穗揚花的.麥子。
賞析
這是宋代詞人范成大的一首谷雨田園風光詞。
上闋首句,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是說,谷雨時節,南國多雨,天氣依然寒涼。只是河中的水漲起來了,河岸的青草綠起來了,水中的小鵝活潑熱鬧起來了。二句,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是說,最愜意的是乘著畫舫在彎彎曲曲的河道上,舒緩前行。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說的正是詞人眼前的情景。
上闋寫谷雨景色,下闋寫農事。
下闋首句,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是說,在蒙蒙細雨中,橫塘古塔,隱隱約約,矗立在江南煙雨中,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這樣的谷雨,這樣的鄉村,多么生機勃勃,多么詩情畫意,多么令人心生歡喜。
村北村南皆春水,正是江南水鄉耕種的好時節。開犁破土,田疇之上,老百姓開始忙碌起來了。
末句,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是說,春田里才剛播下稻子,遍布山崗的麥子就拔穗了。它們隨風起伏,送來麥香陣陣,也送來了豐收在望的喜悅。
田野里桑樹茂盛,桑葉賣得很便宜,轉眼就到了可以品嘗新面,收取新繭的時候了。
縱覽全詞,清新明麗,極具田園生活氣息,如同一幅絕美的江南水墨畫,令人陶醉,心向往之。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4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宋代:蘇軾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譯文
記得當初畫屏前相遇。夜間好夢,忽兒在幽會,戀情綿綿,難忘高唐路。燕子雙雙,飛來又飛去,碧綠紗窗,幾度春光已逝去。
在那天,繡簾相見處,低頭假意走過,笑弄鬢發如云縷一般。緊鎖著秀眉,嬌羞不開口,陌生人前,深情難以傾訴。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注釋
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畫屏:有畫飾的屏風。
驚回:驚醒。
高唐:戰國時楚國臺館名,在云夢澤中,楚王游獵之所,一說在江漢平原。宋玉《高唐賦》:“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暮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
紗窗:蒙紗的窗戶。這里喻指男女幽會的房間。春光:原指春天的風光,這里代指青春、歲月。
佯行:假裝走。
香云縷:對婦女頭發的美稱。
斂盡:緊收,收斂。春山:喻指婦女妓好的眉毛。
輕訴:輕快地傾吐。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創作背景
這首《蝶戀花》約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正月。是時,東坡服喪期滿,自四川而至江陵,陸行赴京師。途經三峽,看到楚地高唐(荊州郡管轄)神女峰時,觸景而思念妻子王弗,作此詞。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賞析
蘇軾的詞具有多種風格,有的雄奇奔放,由此而創豪放一派;有的婉轉多情,并不亞于柳、秦諸家。這首《蝶戀花》就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純愛情詞。它毫無掩飾地寫出了一個男子的單相思。
上片回憶了戀愛的全過程:初遇——破滅——思念。“記得畫屏初會遇”,寫出這愛情的開端是美妙的,令人難忘的,與心愛的人在畫屏之間的初次會遇,至今記得清清楚楚。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情緣突然被割斷了,這無異于一場美夢的破滅,一切幸福的向往都化為泡影,所以緊接著就說“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這里借高唐之典比喻再也不能與情人相會了。“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進一步寫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癡情。雖然是“高唐夢斷”,情絲卻還緊緊相連:梁間的雙飛燕春來又秋去,美麗的春光幾度從窗前悄悄走過,而對她的思念卻并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半分。其特別標舉燕子是雙飛,春光是從紗窗前走過,是因為這些物象最惹人相思,意在表明自己這幾年是在極度的思念中度過的,是在沒有希望的等待中度過的。
下片回過頭來集中描述他們之間最甜蜜的一次會遇。“那日繡簾相見處”,點明相會的時間與地點。“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活畫出女方的嬌羞之態:低眉垂眼,假意要走開,卻微笑著用手整理自己的鬢發。一個“佯”字,見出她的忸怩之態,一個“笑”字,傳出鐘情于他的心底秘密。當人理鬢自也是一種保持最佳容姿以取悅于人的親昵表示。“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進一步寫出女方的內心活動:斂起眉頭不說話,不是對他無情,實在出于害羞。一個姑娘家當然不好在人前輕率地傾吐自己的愛情,可愈是如此,愈見其純真,愈是招人疼愛。全詞就以此甜蜜的回憶的結束而結束,活潑而有分寸,細膩而有余味。
作者在這里描寫的相思之情是赤裸裸的,熱乎乎的,可也是健康的,樸素的,就像愛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一樣樸素。女主人公自然是青樓中人物,男主人公是封建社會中的青年士子無疑。他們可以向意中人表示自己的'愛情,但無權決定自己的婚姻。他們之間的愛情的中斷,決不是女方的變心,更不是男方的負情,而是受著外力的壓迫與阻撓。
此詞在藝術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順敘、倒敘的交叉運用,使結構錯落有致。上片先寫愛情的“好夢驚回”,下片再寫甜蜜的歡會,自然是倒敘。單就上片說,從初會寫到破裂,再寫到無窮盡的思念,自然又是順敘。如此交叉安排,使其具有簡單的情節,頗有點像現代的抒情性短篇小說的梗概,收到了曲折生情、搖曳生姿的藝術效果。二是運用了反襯手法,即以相見之歡反襯相離之苦。此詞下片特意集中筆墨將勾魂攝魄的歡會詳加描述,就正是為了反襯男主人公失戀的痛苦。因為只有愛得如此之深,才能思得如此之切;只有享受過如此的歡愉,才能產生如此的痛苦。這比說任何傷心的話更傷心十分。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5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譯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風,送走了些許冬天的寒意。柳葉長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經來了。端莊的少婦,也被這春意撩撥起了愁懷。愛侶不在身邊,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少婦的淚水流下臉頰,弄殘了搽在她臉上的香粉。
少婦試穿金絲縫成的夾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無情無緒的斜靠在枕頭上,把她頭上的釵兒壓壞了,她也茫然不顧。她孤單的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著燈花,心里想著愛侶。
注釋
⑴初破凍:剛剛解凍。
⑵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
⑶花鈿(diàn):用金翠珠寶等制成花朵的首飾。
⑷乍:起初,剛剛開始。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服。
⑸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欹(qī):靠著。
⑹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
⑺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成的花形。
賞析
此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綜》等都題作“離情”,而《草堂詩余別集》還注云:“一作春懷”。由此看來,這些恐均非原題,是后人據詞作內容添加的;此外,“春懷”與“離情”確也概括了詞作的主要內容。從詞作的內容與風格來看,這首詞當寫于詞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別,李清照獨居時。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開首三句,詞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筆。但見初春時節,春風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復蘇,嫩柳初長,如媚眼微開,艷梅盛開,似香腮紅透,到處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詞人前期生活雖然沒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獨具的才情、細膩的情感,以及對外部世界敏銳的感悟、強烈的關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現在詞作里,就是經常慧心獨照,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暖日晴風”似還不足以表達春天到來的特征,而緊接以“柳眼梅腮”(此句歷來被稱為“易安奇句”),則使到來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隱在《二月二日》一詩中有“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蘇軾在《水龍吟》詞中描繪柳葉情狀是“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看來女詞人受此啟發,抓住兩個極具特點的事物,寫出春天的生機。第三句的“已覺春心動”,從語意上看,是對春天來臨總的概括,實亦是自己懷春之情已動之流露。詞人游春、賞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這句也暗啟后二句詞人所抒發的情思:“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女詞人的細膩、敏感的思緒與感悟進一步強化,面對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聯想到自己獨處深閨,孤棲寂寞,這與往日和丈夫趙明誠一起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賞析詩文的.溫馨氣氛形成強烈反差。一個“誰與共”,道出此刻詞人內心的苦澀。緊接著詞人用一個細節來進一步形容自己內心的苦澀,淚水流淌,臉龐上的香粉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覺得頭上戴的花鈿也是沉甸甸的。
詞作的下片,詞人以細微的筆觸,緊承上片末句,著重刻畫自己具體的閨中寂寞生活。“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春暖天晴,春裝初試,然而詞人卻足不出戶,去觀賞那美好的春景,卻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釵頭鳳給壓壞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不出戶觀賞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觸引傷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悶,慵懶至極。一個“損”字,也暗示詞人慵懶、無精打彩。末二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愁本無形,卻言“抱”,可見此愁對其來說有多“濃”,多重,更何況是“獨抱”,此情更是難堪。“無好夢”,是說現實很寂寞無聊,想在夢中去尋求慰藉,但卻始終無法進入夢鄉,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猶”字寫活了詞人百無聊賴的情態。此外,剪弄燈火,古時婦女常藉以卜數夫君之歸期。這兩句寫得極為細致、生動,看似毫不經意,如敘寫生活本身,實是幾經苦煉,沒有生活經歷和深厚的藝術功力是無法寫就的。清詞論家賀裳評這兩句為“入神之句”(《皺水軒詞筌》)。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6
【原文】
小院深深門掩亞①。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②。欲近禁煙微雨罷③,綠楊深處秋千掛。
傅粉狂游猶未舍④。不念芳時⑤。眉黛無人畫⑥。薄幸未歸春去也⑦,杏花零落香紅謝。
【注釋】
①門掩亞:意思是門沒有關嚴,只是虛掩著。
②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意思是寧靜的畫閣,垂下重重珠簾。畫閣:彩繪華麗的樓閣。
③禁煙:禁止煙火的日子,指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晉文公征介子推入朝做官,介子推不肯,文公命人燒山以迫其出,介子推抱木而死。為紀念這位高士,文公下令在這幾日里不準起火做飯,故名“寒食”。罷:停止。
④傅粉:白面少年。《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未舍:沒有盡興。
⑤芳時:良辰,花開時節。
⑥眉黛無人畫:意思是在如此美好的時節里,女子的黛眉卻沒有人替她描畫了。《漢書·張敞傳》:“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因此稱眉為眉黛。
⑦薄幸:薄幸郎,古代女子對負心男子的稱呼。
【譯文】
清幽深遠的小院,大門虛掩著。寧靜的.畫閣上懸掛的珠簾一重一重放下低垂。要到寒食節了,細密的春雨剛剛停下來,那綠楊深處的秋千靜靜地懸掛著,紋絲不動。
白面少年發狂似的到處去游冶,還是不舍得回家。可恨他從不顧念在一起的大好時光。如今沒有人為我畫眉。薄幸郎再不回來,整個春天就已經過去了,你看那粉紅鮮嫩的杏花已經零落,花香伴著紅艷也一起凋謝了。
【賞析】
這首閨怨詞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時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無從考證。從詞的內容上看,或許作者境遇不佳而創作了這首詞,以借閨人之怨抒發自己內心的愁苦。
上闋“小院深深門掩亞”,既表明了小院主人的身份,又表現了她此時的心境。女子之所以不把門緊緊鎖上,是因為她朝思暮想的情郎還沒回家,她在苦苦等待他歸來。可她又為什么把重重的珠簾都垂下來呢?正是由于如此大好時光里沒有人與她共度,使她感到無比寂寞,沒有心情去欣賞春光。寒食節的一場小雨過后,秋千靜止無心去蕩,更顯凄涼。
下闋寫女子的孤獨與哀切。她在心底埋怨深愛的情郎只顧自己在外面尋歡作樂,眼看春天將盡,那粉紅色的花瓣都已經隨風飄落了,可這個薄情郎還沒有回家。這不僅昭示了女子盼歸失望的心情,更把女子紅顏易逝的哀苦,通過杏花飄零折射出來,從而更加強化了全詞的情感張力。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7
蝶戀花·欲過清明煙雨細
欲過清明煙雨細①。小檻臨窗②,點點殘花墜③。梁燕語多驚曉睡。銀屏一半堆香被④。
新歲風光如舊歲。所恨征輪⑤,漸漸程迢遞⑥。縱有遠情難寫寄。何妨解有相思淚。
【注釋】
①清明: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五個節氣,后來兼并了寒食的習俗。
②小檻(jiàn):精巧的欄桿。
③殘花:枝頭尚未落盡的花。
④銀屏:古代放在床上的小屏風。香被:香薰錦被。
⑤征輪:借指遠行人所乘坐的車。
⑥漸漸程:一程又一程。迢遞(tiáo dì):形容遙遠的樣子,遠去之貌。
【譯文】
清明節將要過去了,這里依舊煙雨霏霏的天氣。精巧的小欄桿臨窗而立,但見枝頭點點殘花搖曳,隨風飛旋亂墜。昨晚徹夜難眠,大清早又聽見梁上紫燕呢喃不休,驚擾了我難以安睡。慵懶地睜開雙眼,才發現屏風旁,還有一大半夜里推散的.香薰錦被。
新的一年到來,風光依舊如同過去的年歲。唯一不同的是,只恨那遠征的車輪載著我的心上人,為何要一程又一程地離我遠去。此刻,縱然有再深遠的長情,也難以鋪展錦箋,寫出來投寄給你。更何妨是我難以化解的相思淚。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一位女子送走情郎后的情態與心緒。上闋先點明時間是在清明之后煙雨霏霏的時節,但見殘花片片,飄落在地,女子因為思念情郎徹夜未眠,雖然天已大亮,女子昏昏沉沉還在睡夢中,卻被梁上嘰喳的燕子吵醒,一句“銀屏一半堆香被”,將一位孤枕難眠的可憐人夜晚是何等輾轉反側,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下闋寫今年的風光和往年唯一不同的是,心愛的人卻已出門遠行,而且正在一程一程地越走越遠,思念之情可想而知,此刻任何文字,都無法真切地表達對情人的愛意,萬縷情絲盡在相思的淚水里。
通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不疾不徐地將閨中女子豐富的情感,委婉地表達出來,其情之濃,耐人尋味。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8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宋代: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譯文
醉中告別西樓,醒后全無記憶。猶如春夢秋云,人生聚散實在太容易。半窗斜月微明,我還是缺少睡意,彩畫屏風空展出吳山碧翠。
衣上有宴酒的痕跡,聚會所賦的詩句,點點行行,總喚起一番凄涼意緒。紅燭自悲自憐也無計解脫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傷心淚。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注釋
西樓:泛指歡宴之所。
春夢秋云:喻美好而又虛幻短暫、聚散無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詩:“來如春夢不多時,云似秋云無覓處。”晏殊《木蘭花》:“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吳山:畫屏上的江南山水。
“紅燭”二句:化用唐杜牧《贈別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將蠟燭擬人化。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賞析
晏幾道由于“不受世之輕重”,“遂陸沉下位,無效國之機緣,只好流連歌酒而自遣,成為古之傷心人。” 他的詞作,大多工于言情,頗得后人稱頌。其詞惆悵感傷的基調、超乎尋常的藝術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藝術魅力,即以此詞而論,就頗能打動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歡情易逝,當日幽懷難抒,來日重逢無期,往復低徊,沉郁悲涼,都在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舊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開篇憶昔,寫往日醉別西樓,醒后卻渾然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具體的醉別,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實虛莫辨,筆意殊妙。二、三句用春夢、秋云作比喻,抒發聚散離合不常之感。春夢旖旎溫馨而虛幻短暫,秋云高潔明凈而縹緲易逝,用它們來象征美好而不久長的情事,最為真切形象而動人遐想。
“聚散”偏義于“散”,與上句“醉別”相應,再綴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輕易便散的感慨便顯得非常強烈。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與此相關的生活情事,以至整個往昔繁華生活,也自然包括內。
上片最后兩句,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深了,由于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畫屏卻燭光照映下悠閑平靜的.展示著吳山的青翠之色。這一句似閑實質,正是傳達心境的妙筆。心情不靜、輾轉難寐的人看來,那畫屏上的景色似乎顯得特別平靜悠閑,這“閑”字正從反面透露了他的郁悶傷感。
過片三句承上“醉別”、“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印跡:“詩里字”,是筵席上題寫的詞章。它們原是歡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時舊侶已風流云散,回視舊歡陳跡,翻引起無限凄涼意緒。前面講到“醒不記”,這“衣上酒痕詩里字”卻觸發他對舊日歡樂生活的記憶。至此,可知詞人的聚散離合之感和中宵輾轉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結拍兩句,直承“凄涼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涼,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凄涼,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此詞為離別感憶之作,但卻更廣泛地慨嘆于過去歡情之易逝,此時孤懷之難遣,將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一些傷別之作,更加低徊往復,沉郁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后的凄涼心境,結構新穎,詞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詞的風格。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作者介紹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9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欄桿外,菊花被輕煙籠罩,好像有著無盡的憂愁;蘭葉上掛著露珠,好象在哭泣。羅幕閑垂,空氣微冷;一雙燕子飛去了。明月不知道離別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進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風吹落碧樹的葉子。我獨自登上高樓,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注釋】
①檻(jiàn):欄桿。
②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③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④不諳(ān):不了解,沒有經驗。諳:熟悉,精通。
⑤碧樹:綠樹。
⑥彩箋:彩色的信箋。
⑦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賞析】
此作品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2]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足見此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系,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曳不盡的情致。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10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
宋代:歐陽修
嘗愛西湖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頃刻光陰都過了,如今綠暗紅英少。
且趁余花謀一笑。況有笙歌,艷態相縈繞。老去風情應不到,憑君剩把芳尊倒。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譯文
我曾愛西湖的春天來得早。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頭笑。轉瞬春光過去了,如今是綠葉成蔭紅花少。
剩下的花兒還妖嬈,抓住時機看個飽。何況有美女笙歌供一笑。只可惜老來的風情不及從前好,聽你開懷暢飲人醉倒。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注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嘗愛:曾經愛。嘗:曾經。西湖:此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湖。
臘雪:冬雪。方銷:剛剛融化盡。
綠暗紅英少:謂紅花大多已經凋敗,所剩無幾,滿眼所見都是綠葉。紅英:紅花。
謀:圖謀,營求。
艷態:美艷的姿態,指酒席上的歌妓。
風情:風月之情。此處是作者自稱年已老去,沒有了少年時的風月情懷。
剩把芳尊倒:只管將酒杯斟滿。剩把:只管把。芳樽: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賞析
上片寫作者第一次于早春時節賞游西湖的情景。西湖之春來得早,去得快,蘊含時光易逝的遺憾。“嘗愛西湖春色早”直抒胸臆,以西湖早春與暮春相對比,表明對西湖早春的喜愛之情。早春雖是“臘雪方銷”,乍暖還寒,但“已見桃開小”,預示好景在前,風光無限。而暮春卻是“頃刻光陰都過了”。“傾刻”句表明在作者的感受中,美麗的春天一下子就過完了,很快就看到那綠葉蒼翠成蔭、紅花稀少凋零的暮春了。這種感受中作者傷感的不僅僅是春天過快地逝去,他傷感的是韶華和生命如這春光一樣無情而逝,充滿了悲愴的味道。只余“綠暗紅英少”,沒有什么可期待的.了。這同下片“老去”構成對應,使人明白他為什么喜愛早春了。上片作者描繪了一幅早春圖:冬天的雪剛剛消融,桃花就蓓蕾初綻,顯得特別美麗可愛。西湖的春天可謂既來得早又很美麗。不過,在此時的作者眼中,美麗的西湖春景稍縱即逝。
下片以闊達的胸懷寬慰自己,抒發作者趁有余年以及時行樂的心態。“且趁余花謀一笑”的“余花”,表面是指“紅英少”,但實際是指作者余年。雖有“笙歌”、“艷態”“縈繞”周圍,但已無“風情”可言,只能任人斟酒,以謀一醉。即使光陰易逝,也要把握現在的美好,快樂地生活,所以趁著西湖還有幾朵余花,趕緊欣賞。何況此時身邊還有佳人在吹笙歌唱助興呢。這是作者自我寬解之辭,詞情轉為曠達。然人老了,無論怎么樣盡情暢飲,但畢竟不如少年風情,不可能再有少年時的浪漫豪放情懷。“老去”句,詞情又一轉,曠達中又有幾分無奈。
全詞樂景入筆,詞情由樂而哀,變而為曠達,轉而為無奈,將遲暮之人賞春時的復雜心情表現得細致人微,形象生動。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的春天(一說熙寧四年),此時作者已經退居潁州。之前曾多次賞游西湖。他第二次游賞西湖春景是在第二年晚春。詞中“頃刻光陰都過了,如今綠暗紅英少”云云,指的就是第二次,時年四十四歲。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11
蝶戀花 歐陽修 北宋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注釋】:
①閑情:閑散之情。
②病酒:飲酒沉醉如病,醉酒。
③朱顏:這里指紅潤的臉色。
④青蕪:叢生青草。
【譯文】:
誰說閑情意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我的惆悵心緒一如故舊。為了消除這種閑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一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我相伴。
【賞析】:
這首詞寫戀情的苦腦,不能解脫,以獨特的的筆法寫盡了一個“愁”字。前半片寫年輕人的春愁。愁因春起,賞花有愁,舉杯有愁,對鏡也有愁,家里處處都是愁。表現了在情感方面欲拋不能的`一種盤旋郁結的痛苦。抒寫主人公想要掙扎出來卻不可能。以下各句所寫均由此生發而出,故此句有籠罩全篇之效。接下寫春來閑愁依舊,寧可瘦也要飲酒來打發閑愁。詞的后半片仍在寫愁,不過是從家里擴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綠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獨立小橋還在品味首愁。下片前后均是景語,中間兩句是情語,使前后之景均為情增添色彩。見到青草綠柳,又增新愁,故獨立小橋望月,任憑春風吹拂。全詞通過寫情感交織的愁悶,徘徊在心,從而產生一種對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變遷的感嘆。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12
《蝶戀花》
宋代:歐陽修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
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譯文
從樓閣歸來,才發現今年的春天又遲到了。燕子雙雙齊飛,垂柳低軟,桃花已經凋零殘敗。落花像撩人的細雨灑滿了半空,和風習習充滿了庭院。獨自皺眉,滿懷的愁苦沒有人能感受。
一個人孤獨地靠著欄桿,心思如麻又煩亂。芳草萋萋,回憶了一番江南岸。清風明月沒有感情,暗將人的模樣改變,昔日的游覽如夢一樣,哪里經受得起重提?我這里白白地極度悲痛。
注釋
①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
②畫閣:華美的樓閣。
③桃花淺:是說春晚桃花開殘,樹上的花朵顯得稀薄了。
④細雨:小雨。
⑤愁眉:發愁時皺著的眉頭。唐白居易《晚春沽酒》:“不如貧賤日,隨分開愁眉。”斂盡:收拾、整理干凈。
⑥心緒:心思,心情。
⑦芊(qiān)綿:草木茂密繁盛。劉禹錫《省試風光草際浮》:“乍疑芊綿里,稍動豐茸際。”
⑧暗換:不知不覺地更換。
⑨舊游:昔日的游覽
賞析
上片側重描寫女主人公從畫閣歸來所見的晚春景象。首句一聲“春又晚”的嘆息,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從這兩句可見歸者是獨歸,所以用此景反襯孤獨。“細雨滿天風滿院”此句既是寫景,又襯托出女主人公哀婉綿密的情感。“柳軟”、“細雨”兩句,具體描寫晚春時節令人傷心的風雨落花景象。“愁眉斂盡無人見”將女主人公的形象畫進了這幅殘春風景圖中,人景交融,凸顯了他的.憂愁孤獨之狀。此片情景交融,將人的哀婉之情融進殘春風雨中。
下片主要寫主人公的傷離怨別之情。“獨”字描繪出女主人公的孤獨寂寞,“亂”字則寫出她內心的悲涼愁思,表現其形單影只,心煩意亂的心境。“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二句描繪她此時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道出愁思的原因,點出離別相思之愁。“人暗換”不僅惋嘆當年志同道合之友風流云散,或死或老,也暗寓對朝政日非的憤慨,詛咒歲月“無情”,也暗含對朝廷的貶刺。末兩句點出傷春怨別的主題,一直抒胸臆結束全篇。此片主要是由景及情,直接抒發傷春怨別之情。
此詞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以凄婉纏綿的筆調,曲折盡意地抒寫了傷春女子的滿懷離思和一腔哀愁。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13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此句出自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最辛苦和最讓人憐愛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環一樣的滿月,其它時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像月輪那樣終身皎潔,我會放棄自身像冰雪般的清涼為你發熱。無奈的是人的塵緣容易結束,燕子還是那樣,輕盈的踏上簾鉤。我在秋日,面對你的墳塋,高歌一曲,然而愁緒絲毫沒有削減。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雙飛雙宿的蝴蝶那樣在草叢里嬉戲啊。
注釋
①一昔句: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玦(jué)玉玦,半環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這句是說,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圓滿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虧缺的。
②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溫,脫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溫。卿,“你”的愛稱。《世說新語?惑溺》謂:“荀奉倩(粲)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③無那:無奈,無可奈何。
④軟踏句:意思是說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
⑤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里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叢句:認取,注視著。取,語助詞。此句意思是說,花叢中的蝴蝶可以成雙成對,人卻生死分離,不能團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雙飛雙宿的蝴蝶。李商隱《偶題二首》:“春叢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賞析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曾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此詞即先從"天上月"寫起。上片三句借月亮為喻,寫愛情的`歡樂轉瞬即逝,恨多樂少。后兩句,寫假如愛情能象月亮那樣皎潔圓滿,付出再大的代價都愿意。 “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包蘊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表達了對亡妻的真摯愛戀。下片寫傷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簾間呢喃,反襯人去樓空,未亡人的孤寂。結語化用"雙棲蝶"的典故,表達了他與亡妻的愛情生死不渝,抒發了無窮盡的哀悼,把永恒的愛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容若這闋《蝶戀花》凄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環"和"玦"皆為美玉制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謂辛苦最憐,算是天上月。一輪端正,懸掛天中。一昔如環,曾有最光輝的時刻,那么圓滿皎潔。但一朝別去,永遠留下遺憾。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么,我作為冰雪,將不惜為你融化。這是上片,以月喻人,亦以人喻月,為布景。下片說情,謂十分無奈,塵世因緣竟然那么容易斷絕。但是,簾幕間的燕子就不一樣,年復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樣,仍舊踏在簾鉤上,輕輕地呢喃。鬼唱秋墳,縱使能夠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鮑詩)唱罷,心上的愁和恨,仍舊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經認定,死后化作花叢雙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這是下片,用另外兩個物象作比,燕子和雙棲蝶,以表達愿望。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 篇14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北宋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作品注釋
⑴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⑵花褪殘紅青杏小:指杏花剛剛凋謝,青色的小杏正在成形。褪(tùn),萎謝。
⑶飛:一作“來”。
⑷繞:一作“曉”。
⑸柳綿:即柳絮。
⑹天涯何處無芳草:指春暖大地,處處長滿了美美芳草。
⑺漸悄:漸漸沒有聲音。
⑻多情:指旅途行人過分多情。卻被:反被。無情:指墻內蕩秋千的佳人毫無覺察。
作品譯文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風吹得越來越少,天涯路遠,哪里沒有芳草呢!
圍墻里有位少女正蕩著秋千,圍墻外行人經過,聽到了墻里佳人的笑聲。笑聲漸漸就聽不到了。聲音漸漸消散了。行人悵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
創作背景
此詞朱祖謀本、龍榆生本未編年。其后諸家編年有異,而主要觀點有以下四種:
曹樹銘本云:“細玩此詞上片之意境,與本集《滿江紅》之上片相似。而這首詞下片之意境,復與本集《蝶戀花》之下片相似。以上二詞,俱作于熙寧九年丙辰密州任內。銘頗疑此詞亦系在密州所作,志以待考。”
薛瑞生本、鄒同慶、王宗堂本均據《冷齋夜話》所載王朝云在惠州貶所曾唱此詞及蘇軾惠州時期的詩文里慣用此詞中出現的“天涯”一詞而系于紹圣二年(1095)春,作于惠州。陳邇冬《蘇軾詞選》也懷疑這首詞是“謫嶺南時期的作品”。
張志烈《蘇詞二首系年略考》認為此同是蘇軾罷定州任謫知英州啟程南下時的寄托之作,是他紹圣元年(1094)閏四月離定南行路途觸景而發。
李世忠《蘇軾〈蝶戀花·春景〉作時考》則據詞中“青杏”、“燕子”、“柳綿”意象斷定此詞必不作于蘇軾貶惠期間,據其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看,當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時期,但沒有具體編年。
作品鑒賞
這首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于豪放,亦擅婉約,這首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人們仍用“何處無芳草”以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佳人”的相思。這首詞下片所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花草蒙拾》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同時指出這首詞與風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開頭一句描寫的是暮春景象,這是說,暮春時節,杏花凋零枯萎,枝頭只掛著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綠水環繞著一戶人家。這兩句又描繪了一幅美麗而生動的春天畫面,但缺少了花樹的點綴,仍顯美中不足。“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樹上的柳絮在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少,春天行將結束,難道天下之大,競找不到一處怡人的景色嗎?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墻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蕩秋千。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是家,墻外是路;墻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有一種冷落寂寞之感。“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對此,他并沒回答。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回味、想象的空白。
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于清新中蘊涵哀怨,于婉麗中透出傷情,意境朦朧,韻味無窮。
詞牌簡介
蝶戀花,詞牌名之一,唐教坊曲,以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其詞牌始于宋。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等。雙調共六十字,為仄韻七絕兩首相合而成,特于第二句加兩字為冠,而于第三句亦用韻耳。首句與《臨江仙》同,次句上四下五,協仄韻,第一、第五字可平。第三句同第一句。末句平起協仄韻,又與《踏莎行》末句同。后闋全同前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蝶戀花的譯文及賞析10-20
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06-27
蝶戀花原文譯文賞析10-14
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10-17
蘇軾《蝶戀花·春景》譯文及賞析03-21
蝶戀花晏殊原文譯文及賞析07-18
《蝶戀花·送春》原文及譯文賞析09-24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譯文及賞析09-13
蝶戀花蘇軾譯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