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過洞庭》原文及翻譯賞析
這首中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然后寫湖面、、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于自己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做酒漿痛飲。全詞昂奮,一波三折。
“洞庭”指的是洞庭湖加上與之相連的春草湖,點出地點,題目是《過洞庭》,詞一開頭就緊扣題目。“近”點出,天高氣爽,“月到中外明”,對于在農業社會與大息息相關的古代文人來說,當是別有意味。“風色”二字值得注意,風有風向、強弱,從來沒有聽說過風有色彩,其實張孝祥用“風色”是有所本的,《謠》“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動風色,白波九道流。”說的是黃萬里改變了風的色彩;張孝祥的“更無一點風色”說的是洞庭青草,萬里無云,水波不興,不僅沒有風,而且連風的影子都沒有,這種表達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意。“玉界瓊田”形容的是下浩浩湯湯、一碧萬頃的湖水。“界”又作“鑒”,玉界也好,玉鑒也好,美玉般的瓊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萬頃”則極言湖面之廣,如此良辰,駕一葉扁舟游其中,該是多么,這是一;點出了過洞庭的方式,進一層緊扣題目,這是二。
緊承“更無一點風色”,從寫到秋水。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輝分給了湖水。水里的銀河是天上銀河的倒影,它們有著同輝的形象。“素月”、“明河”兩個意象點出了的特征,“分輝”、“共影”則寫出了秋水長天一色的美景,盡管只有八個字,卻具體而生動的顯示了詩人的才華。“表里俱澄澈”是這首詞主旨所在,它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是寫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沒有一絲一毫渾濁,沒有一絲一毫污染,這樣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間的世界;另一層是說三萬頃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漢、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僅是,而且也是寫人,寫自己品格之美。詩有“心跡喜雙清”,行跡是表、心靈是里,“心跡喜雙清”是的夫子自道;“表里俱澄澈”則是張孝祥的夫子自道。中國文史館館長袁行霈認為,“表里俱澄澈”“心跡喜雙清”可以集成一副對聯,而且給人提供了一個為人處世的準則,此言良是。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寫出了屈子自己內美與外美的統一。張孝祥則進一步寫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澄澈的相會與相合。則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會合,這一會合的美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詩意的高峰體驗,因此詩人用“怡然心會,妙處難于君說”作為上片的結語、同時巧妙的引出了下闋。上闋,下闋則從回顧嶺表一年寫起,抒發感情。
嶺表指五嶺之外,即今之廣西一帶。《》本傳載張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次年因讒落職,由桂林北歸,途徑岳陽,故有《過洞庭》之作。“應”,因也,詩“名豈著,官應老病休。”是說名難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處的“應”語氣相當肯定。詩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嶺表一年因被讒而免職的經歷,感慨系之矣。《》:“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張孝祥用了“孤光”這一典故源于此。“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獨地照耀著;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嶺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時詩人也無需別人理解,只能與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點是潔白晶瑩,南朝詩人有“凈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膽皆冰雪”之句,唐有“一片冰心在玉壺”之句,所以“肝膽皆冰雪”,實際上是說,盡管自己被免職,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純潔、肝膽照人的;另一層意思是說,我問心無愧,話語中有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還夾雜著自豪、感情真摯而又復雜。
“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這是從嶺表經年回復到當下,“襟袖”則是以部分代全體,清冷,衣服單薄,涼意頓生,更重要的是官場人情冷暖,不免有蕭條冷落之感。盡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橫無際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證明凡此種種,體現了詩人的鮮明個性。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這是全詞的高潮所在,也是詩人感情的高潮所在。《景德傳燈錄》卷八記祖語曰:“侍女一口挹盡西江水”,此處界禪宗話語,表明自己的心胸開闊。北斗星是由七顆星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長把勺,《·小雅·大東》:“維北有斗,不可挹酒漿”,而《·東君》則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漿”。詩人作主人,請萬象(天地萬物)作客人,舀盡西去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淺酌的招待天地萬物,這是何等氣勢,一個被讒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當年“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兩不厭,唯有”大無畏的浪漫主義精神。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前》有“扣舷而歌之”之語,張孝祥則是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出自己的滿腔豪情。受《念奴嬌·中秋》:“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張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結,從秋月秋水回歸自我,扣舷是動作,獨嘯是聲音,從空間上說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從時間上說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穩泛;從心理上說是由知到不知,通過對照,說明詩人已忘情這月白無風之夜,忘情于與大自然交融之中。
此詞意象鮮明,意境深邃,結構嚴謹,想象瑰麗,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閑看庭前開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現浩然正氣的絕妙好詞。
【《念奴嬌 過洞庭》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及翻譯賞析10-12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2-05
念奴嬌過洞庭翻譯全文06-11
念奴嬌洞庭青草古詩翻譯賞析03-31
《念奴嬌 昆侖》原文及翻譯賞析08-24
《念奴嬌》原文及賞析02-29
念奴嬌·中秋的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09
《念奴嬌 蕭條庭院》原文及翻譯賞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