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的原文、譯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山行》原文、譯文及賞析
古詩,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們以簡潔而深刻的文字,描繪出絢麗多彩的畫面,傳達出悠遠綿長的情感。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山行》原文、譯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注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遠上:登上遠處的。
3、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4、石徑:石子的小路。
5、斜:為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車:轎子。
8、坐:因為。
9、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10、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11、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深秋時節,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車靠邊,是因為這傍晚楓林的美景著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賞析一: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賞析二:
這首詩展現了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了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詩人沒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時哀傷嘆息,而是通過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體現了熱烈昂揚、積極向上的精神。《山行》不愧為一首秋色的贊歌。
《山行》深深的吸引著讀者,從而也衍生了許多掌故。
一、一部小說。
指的是茅盾在1943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霜葉紅似二月花》。小說圍繞著輪船公司的航船使河水溢出而淹沒農田的事件,真實描繪了五四前夕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復雜糾葛,反映了惡勢力的妥協,改良主張的碰壁和農民的無辜受害。作者化用霜葉紅于二月花,改于為似,是以霜葉比假左派,雖紅似二月之花,但僅似而已,不是真紅,同時霜葉又和暫占上風的反革命勢力作比,以喻其得勢的日子也不會太長。
二、一首歌曲。
指的是作曲家陳小齊改編原詩作曲的通俗歌曲《白云深處》。改編后的歌詞是: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云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半路下車只是一絲牽掛,走走停停總是過去的她,長長的石徑回響你的相思,回頭的時候已經是夢失天涯。等車的你走不出你收藏的那幅畫,卷起那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么還猜不破這一剎那?別為一首老歌把你的心唱啞!改編者賦予了原詩新的含義和感情,韻味無窮。
三、一個齋名。
指的是清代詩人傅山為自己的書齋所取的名字霜紅庵。傅山,字青主,清兵入關后,堅持民族氣節。堅決拒絕他人的舉薦,不到京城做官,地方官強行用床抬著他送往京城,望見大清門,撲到在地,放聲大哭,誓死不入。書齋取名霜紅庵,以喻自己雖多次受打擊而志節不改,愈老愈堅,就想經霜的紅葉,愈老愈紅。傅山精醫術,常四處行醫救濟民生;又工書畫,主張書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山西晉祠三絕之一的難老泉的匾額就是他的手書。
四、一座名亭。
指的是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腰的愛晚亭。原名紅葉亭,也稱愛楓亭,四周都是楓林,春時青翠,夏日陰涼,深秋則楓葉紅艷,別有情趣。亭建于乾隆五十七(1792)年,亭前石柱刻有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1952年重修時毛澤東題寫了愛晚亭的匾額。另有一幅長聯,聯首各嵌愛晚二字,全聯共有190個字,為亭聯之首。這幅對聯是:愛日喜雨,蒸潤著錦繡河山,匯八百里洞庭,聳七二峰衡岳。歸樓聽葉,古寺飛鐘;林下停車,亭前放鶴;尋漢魏最初勝跡,覽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蘭,豈惟賞心憩足,歲月莫蹉跎;值茲風和景淑,且登臨,看東流帆轉,南浦燕會,北麓斗橫,西巒光霽。
晚煙朝霞,烘籠過繁華廈宇,溯三千年歷史,數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尸,離騷憂國;遺書匡世,評論興邦;乃周秦以還哲賢,皆吳楚群知碩彥,當驕地靈人杰,應惜寸時分陰,平生須砥礪;到此游目騁懷,安能負,這春圃桃紅,夏池蓮脂,冬閣梅素,秋嶺楓丹。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學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境界特別寬廣,寓有深沉的歷史感。如《赤壁》、《題烏江亭》、《過華清宮》、《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絕句》、《山行》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篇。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山行》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山行的原文、譯文及賞析05-31
山行(杜牧)原文、注釋、譯文賞析09-20
山行杜牧原文及譯文07-16
杜牧《山行》賞析及譯文11-22
杜牧的《山行》譯文及賞析05-22
山行原文及賞析08-03
杜牧《山行》賞析及譯文【精華】01-20
山行留客原文及賞析(經典)08-23
山行留客原文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