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10-11 10:49:13 王娟 古籍 我要投稿

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1

  周頌·敬之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一

  警戒警戒要記牢,

  蒼天在上理昭昭,

  天命不改有常道。

  休說蒼天高在上,

  佞人賢士,下野上朝,

  時時刻刻,明察秋毫。

  我雖年幼初登基,

  聰明戒心尚缺少。

  日久月長勤學習,

  日積月累得深造。

  任重道遠我所樂,

  光明美德作先導。

  譯文二

  小心謹慎莫忘記,上天監察最明顯。

  保持天命真困難,莫說高高在上面。

  事物由它定升降,每日監視這下邊。

  想我這個年輕人,敢不聽從不恭敬?

  日有成就月有進,學問積漸向光明,

  群臣輔我擔大任,示我治國好德行。

  注釋

  ⑴敬:通“儆”,警戒。

  ⑵顯:明白。思:語氣助詞。

  ⑶命:天命。易:變更。此句謂天命不是一成不變的。

  ⑷陟降:升降。《爾雅》:“陟,升也。” 士:庶士,指群臣。一說士,通“事”。

  ⑸日:每天。監:察,監視。茲:此,下土。

  ⑹小子:年輕人,周成王自稱

  ⑺不、止:皆為語詞。聰:聽。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謂聽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⑻就:久。將:長。

  ⑼緝熙:積累光亮,喻掌握知識漸廣漸深。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文》:‘緝,績也。’績之言積。緝熙,當謂漸積廣大以至于光明。”

  ⑽佛(bì):通“弼”,輔助。一說指大。時:通“是”,這。仔肩:責任。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爾雅》:‘肩,克也。’《說文》:‘仔,克也。’二字同義。克,勝也,勝亦任也。”鄭箋:“仔肩,任也。”

  ⑾顯:美好。

  賞析:

  作者:佚名

  《毛詩序》、《詩集傳》都把《閔予小子》、《訪落》、《敬之》、《小毖》看成組詩。小序認為依次表達“嗣王朝于廟”、“嗣王謀于廟”、“群臣進戒嗣王”、“嗣王求助”,似乎是按預定寫作計劃一氣呵成;《詩集傳》則認為“此(《閔予小子》)成王除喪朝廟所作,疑后世遂以為嗣王朝廟之樂。后三篇放此”;均說此四篇完成于一時。這四篇確為內容乃至人物都相關的一組詩,但并非作于一時:前兩篇當作于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初;《小毖》作于周公歸政之后;《敬之》則應作于二者之間的某一個時期,此時成王已有了在周公輔佐下執政的一段經歷,正處于自沖動走向成熟的過渡途中。

  《毛詩序》說《敬之》是“群臣進戒嗣王”之作,不僅與詩中“維予小子”的成王自稱不合,也與全詩文意相悖。無論從字面還是從詩意看,《敬之》的主動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成王。詩序之所以說“群臣進戒嗣王”,或許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輔佐下平定叛亂、克紹基業而又有所鞏固發展的考慮,其善意用心無可厚非,卻并不合乎實情。

  前面已經說過,此時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達的有兩層意思:對群臣的告戒和嚴格的自律。

  首六句為第一層。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臨下的威勢。“天維顯”、“命不易”,形式上為純客觀的敘述,目的則在于強調周王室是順承天命的正統,群臣必須牢記這點并對之擁戴服從。對群臣的告戒在“無曰”以下三句中表達得更為明顯,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舉措,而“日監在茲”與其說是蒼天的明察秋毫(上面此詩的譯文如此,是出于文從字順的考慮),不如說是強調周王室對群臣不軌行為的了如指掌,其震懾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為第二層。年幼的成王,面對年齡較長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種謙恭的姿態,這里表達嚴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稱“小子”,承認自己還很缺乏能力、經驗,表示要好好學習,日積月累,以達到政治上的成熟,負起承繼大業的重任。但是,群臣卻不能因此而對成王這位年幼的君主輕略忽視,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沒有放棄對群臣“陟降”(此處偏重于“降”)的權力,也沒有絲毫減弱國家機器“日監在茲”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堅強的決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練,進而加強對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諳朝政的成王,群臣對之或許有私心可逞(但還會存有對攝政周公的顧忌);而逐漸成熟的成王,決心掌握治國本領而努力學習的成王,群臣對之便只能恭順和服從,并隨時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懼。詩中的律己也就產生了精心設計的震懾。

  《閔予小子》、《訪落》、《敬之》、《小毖》這一組詩,詩中由“閔予小子”、“維予小子”、“維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稱,可以體現成王執政的階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長和執政信心的逐步確立。這一組內容相關而連貫的詩,雖然不是有預先確定的創作計劃,但其連續的編排則應是由刪詩的孔子確定的。《尚書》中自《金滕》以下諸篇,敘及周公、成王,與這一組詩具有相同的時代背景,對照閱讀,可增進理解;《史記》中的《周本紀》與《魯周公世家》有關部分,也可參照閱讀。如果只讀《詩經》的注解,雖然也能讀懂原文,但恐怕難以得到深刻的、立體化的印象。

  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

  命不易哉。

  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

  日監在茲。

  維予小子,不聰敬止。

  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注釋

  敬:通“儆”,警戒。

  譯文

  小心謹慎莫忘記,上天監察最明顯。

  保持天命真困難。

  莫說高高在上面,事物由它定升降,

  每日監視這下邊。

  想我這個年輕人,敢不聽從不恭敬?

  日有成就月有進,學問積漸向光明。

  群臣輔我擔大任,示我治國好德行。

  賞析

  《詩集傳》都把《閔予小子》

  克紹基業而又有所鞏固發展的考慮,其善意用心無可厚非,卻并不合乎實情。

  前面已經說過,此時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達的有兩層意思:對群臣的告戒和嚴格的自律。

  “命不易”,形式上為純客觀的敘說,目的則在于強調周王室是順承天命的正統,群臣必須牢記這點并對之擁戴服從。對群臣的告戒在“無曰”以下三句中表達得更為明顯,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舉措,而“日監在茲”與其說是蒼天的明察秋毫,不如說是強調周王室對群臣不軌行為的了如指掌,其震懾的意旨不言而喻。

  經驗,表示要好好學習,日積月累,以達到政治上的成熟,負起承繼大業的重任。但是,群臣卻不能因此而對成王這位年幼的君主輕略忽視,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沒有放棄對群臣“陟降”的權力,也沒有絲毫減弱國家機器“日監在茲”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堅強的決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練,進而加強對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諳朝政的成王,群臣對之或許有私心可逞;而逐漸成熟的成王,決心掌握治國本領而努力學習的成王,群臣對之便只能恭順和服從,并隨時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懼。詩中的律己也就產生了精心設計的震懾。

  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唐代:李賀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譯文: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地面上小草泛著嫩黃的暖色,雖然天空中的云顯得那樣的灰暗,可是卻擋不住春天的生氣勃勃。這時飛絮迎面撲來,輕輕的從我臉頰上滑過,好像是在安慰我,并為我送行。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我曾經說過,自己要像劉邦斬白蛇用的寶劍一樣,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可我還一事無成,卻決心要飛走了。走就走,為何還要讓我帶著病身辭官回鄉,難道你們真的以為我病了嗎?

  注釋: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fú)面送行人。

  云昏:猶云灰暗貌。宮花:從宮苑飄出的飛花,此處猶言柳絮或楊絮,也暗指朝廷。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zài)病身。

  漢劍:指傳說中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之劍,作者自喻。何事:為何,何故。病身:體弱多病之身。當時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官,回歸昌谷。

  賞析:

  李賀辭官正值青春才華橫溢之時,他對自己的前程抱著無限的希望。誰知遭罹無緣無故的沉重打擊,內心的憤慨是可以想見的。他的這首詩和另一首題為《出城》的詩便集中反映了他當時凄哀的心境。

  詩的開頭兩句“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寫詩人離京的季節和環境。詩人于元和五年(810)冬赴考,元和六年(811)春不第而返。“草暖”、“春”、“宮花”用來告示人們,春事已至,萬里和融,京城之中也是春意盎然,一派迷人的景象。詩人此刻因“不第”而心意悲傷之極,但偏用如此美景相襯,這就愈加顯出內心的痛苦。這種以樂景寫哀的手法,比純粹以悲景寫哀,更有感染力,是辯證法在藝術上的體現。首句中的“云昏”和前兩句的樂景不相協調,在這柳綠花紅的背景之上,應有輕云、淡云相配才是。作者以“云昏”參互其間,其意頗深。首先,“云昏”可以看成為作者當時沮喪心緒的形象寫照,是詩人心靈的外化表現。周圍的一片喜人的春色,那是用來昭示其他參試并取得成就的考生的內心世界的。他們仕途得意,心花怒放,正同這濃郁的春色有著相類似之處。而自己從此斷絕了仕進,猶如大片昏云當頭,不見前路。其次,“云昏”還可視為奸人從中作梗,阻礙了李賀的應試。在古詩中以云喻奸佞的說法很為流行,如李白即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的名句。如果“云昏”喻奸人搗亂,那么就可把詩中有關春色的描摹看成李賀對自己原本應有的考試結果的高度自信的形象說法。那暖草,那宮花,那春色本來是屬于自己的,可恨這昏云覆蓋了大地,一切均化為子虛烏有,前程也就落空了。

  詩的后兩句“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意為:我曾立志要像漢劍一般破屋而飛,為國建功立業。可是為什么這個愿望不得實現,只好坐上車兒往家鄉載回這多病的身子。“漢劍”,是指漢高祖劉邦的劍。傳說在晉惠帝的時候,武庫失火,這柄寶劍從庫內破屋飛去。顯然,詩人是將己喻劍了。他多么希望能像飛劍一樣砍削邪惡,匡扶正義,為國為民干一番事業。在李賀詩中,隨處可見他詠劍贊劍之句,經檢索有三十一句之多。如“劍光照空天自碧”(《秦王飲酒》),“莫嫌劍光冷”、“能持劍向人”(《走馬引》),“唐劍斬隋公”(《馬詩二十三首》其十六),“神劍斷青銅”(《王濬墓下作》),“憂眠枕劍匣”(《崇義里滯雨》),“古劍庸一吼”(《贈陳商》),“臨歧擊劍生銅吼”(《開愁歌》),“劍龍夜叫將軍閑”)《呂將軍歌》),“劍如霜兮膽如鐵”)《白虎行》)等等。在這些詩句中,作者或以劍眠喻示自己心志的沉滯,或以劍吼比作自己當沖決阻遏,或以劍飛隱含自己應建立功勛。可以說劍的形象在詩人筆下已窮形極態,被狀摹得具有人的靈性和精神了。此詩中“當飛去”的劍的形象,便是其中極有代表性的一例。

  人們常說李賀的詩作具有“虛荒誕幻”的特色(杜牧《李長吉歌詩敘》)。如果和此詩對照,便同樣可以找到這個特點,如“自言漢劍當飛去”句即是。“漢劍飛去”原只是《異苑》一書中的傳說故事,本不為確信之事。但李賀偏偏采擷入詩,以劍飛喻志遂,就使全詩在寫實的基礎上融進了極度浪漫的成分。劍本不能飛,言劍能飛躍而起,實屬虛構和想象,以這種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意象入詩,便充分體現了李詩“虛荒誕幻”的特點。正如李賀稱韓愈的詩作有奇崛的特色,即“筆補造化天無功”(《高軒過》)一樣,他本人的詩作同樣也是出奇制勝,充滿了怪譎的氣氛,甚至連天地也都為之而折服。在李賀的這首早期詩作《出城寄權璩楊敬之》中,虛荒誕幻的特色得到如此充分的體現,遂為李賀以后的創作奠定了風格上的基調,這一點是不能不指明的。

  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4

  回延安原文

  一

  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里!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一頭撲在親人懷。

  二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天南海北想著你……

  三

  米酒油饃木炭火,團團圍定炕上坐。

  滿窯里圍得不透風,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眼眶里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白頭發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四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五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高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軍,青年團,紅領巾,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

  1956年3月9日,延安

  回延安翻譯

  第一部分,寫詩人闊別10重回延安母親的懷抱,與親人相見時的興奮和喜悅之情。

  延安是賀敬之生活戰斗過的地方,對延安他有著深深的情感。故地重游,詩人的心情特別激動。“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莫要”“莫把”兩個祈求的詩句,說明詩人無法控制自己內心激動的情緒。接下來幾句,黃土貼心、夢回延安、摟寶塔山、千呼萬喚,連續幾個情節和動作表達了詩人對母親延安的眷戀。延安親人的歡迎場面更是熱烈。被擬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鋪和紅旗,在“唱”“笑”“招手”。親人們頭上包著白羊肚手巾,腰上纏著紅腰帶迎過延河來了。此時的詩人,“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一頭撲在親人懷”。一個“撲”字表現出來的情感,比千言萬語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憶當年在延安的戰斗生活,表現了詩人與延安母親的血肉關系。

  當年延安的生產和戰斗如火如荼,作者沒有花費大量筆墨一一鋪敘。他發揮賦、比、興等手法的特長來表現自己這段不尋常的生活經歷。“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有興有比,寫出自己與延安母親的血肉關系。“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用賦的手法,選取典型事物,概括當年熱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兒教會了我”,寫出母子親情。“革命的道路千萬里,/天南海北想著你”,表現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第三部分,詩人描繪了與親人見面團聚的場面,表達了相互間深厚的情誼。

  團聚場面,作者突出了帶有陜北地方特點的事物,如米酒、油饃、木炭火、土炕、土窯洞,白窗紙、紅窗花,等等,烘托了熱鬧氣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歡聚一堂,共敘新舊歲月。“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夸張、比喻連用,話題由延安飛跨千山萬水,談到全國的形勢如長江、黃河洶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繪延安新貌,贊美10年來黨領導下延安的巨大變化。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是夸張,表明變化之大,看也看不過來。“一條條”“一座座”“一盞盞”“一排排”幾句排比,在數量上運用疊詞,有陜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風”“換新衣”是擬人手法,給人以鮮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頌延安的光輝歷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高潮”,用興的手法,使人聯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勢。接下來幾節,詩人回顧延安歷史,寫延安人民前赴后繼,似滾滾延河水不斷“向前”。結尾一節,“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用夸張的手法,豪邁的語氣,再次抒發了對延安母親的眷戀之情。

  回延安賞析

  這是賀敬之同志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一開頭,興奮快樂的情感就像強有力的大手把人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體而帶有強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帶到我們的眼前、心上來!真像一個久客他鄉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鄉。延安啊,這革命的搖籃,這偉大的“母親”,詩人帶著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懷抱!寫景色,景色因為帶上了詩人的情感分外美麗;寫人物,人物因為帶上了詩人的情感格外可親!這些兩行一排的小小的詩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動人力量,它的內涵是多么豐富啊!景色,人物,情感,思想,交融在一起,多么和諧,多么美好啊!寫延安,用了“信天游”的調子,形式和內容得到了統一。

  《回延安》情感濃烈,深切動人;字句美麗、樸素,而又自然。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句自來碰手。生活思想的深度是藝術作品深度的根源。這一點是顛撲不破的定律。

  作者簡介:

  賀敬之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優秀詩人之一。他是喝延河水成長起來的革命作家。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后,他和丁毅等集體創作的歌劇《白毛女》,對我國革命文藝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而他作為一個優秀的抒情詩人,一個熱情洋溢的人民歌手,引人注目地登上詩壇,是在建國以后。

  賀敬之一九二四年生在山東省嶧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少年時代在親友資助下讀過小學和師范。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流亡到湖北、四川,就讀于中學,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并開始學習寫作詩歌和散文。由于受了黨的報刊和進步書籍的影響,他向往著革命圣地,于一九四零年到延安參加了革命隊伍,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一九四二年后,賀敬之的詩風為之一變,這顯然是受了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影響,也是他對解放區新生活進一步熟悉的結果。這時他的詩歌的基調,由主要是對黑暗的泣訴變為主要是對光明的謳歌。在詩歌的形式上,他開始學習陜北“信天游”,進行民族化的探索。賀敬之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九年期間所寫的短詩和歌詞,后來大都收在《朝陽花開》詩集中。這些詩不再象《鄉村的夜》那樣吟唱“夜,象一只破了的木船,擱淺在村莊”,而是歌頌“溫暖的太陽”及其所照亮的“陜甘寧——我的家”。這個時期,可以視為賀敬之詩歌創作在思想和藝術上告別過去、迎接未來的過渡時期。《鄉村的夜》中那悲苦凄涼的韻味消退了;而建國后那激昂明朗的詩情已在《朝陽花開》中開始萌發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如《自由的歌》、《笑》等,在構思、基調和風格上,都與后來震動詩壇的《放聲歌唱》、《雷鋒之歌》等抒情長詩,有著血緣的聯系。賀敬之建國以后的詩作,大都收在《放歌集》里。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首之外,《回延安》、《三門峽歌》、《西去列車的窗口》等,也是廣有影響、膾炙人口的名篇。

【敬之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敬之》原文翻譯賞析08-04

敬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3

敬之原文及賞析02-05

賀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賞析08-23

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斷句原文翻譯及賞析01-24

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3-12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5-22

社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