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原文及翻譯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古詩詞鑒賞非常熟悉吧?古詩詞鑒賞,很多時候是指從“情”和“景”的角度對古詩詞做深入的賞析。想必很多人提起古詩詞鑒賞依舊是非常苦惱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品原文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1,老大意轉拙2。
許身一何愚3,竊比稷與契4。
居然成濩落5,白首甘契闊6。
蓋棺事則已7,此志常覬豁8。
窮年憂黎元9,嘆息腸內熱10。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11。
非無江海志12,蕭灑送日月13。
生逢堯舜君14,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15,構廈豈云缺。
葵藿傾太陽16,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17,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18,輒擬偃溟渤19。
以茲誤生理20,獨恥事干謁21。
兀兀遂至今22,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23,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遣24,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25,客子中夜發26。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27,御榻在嵽嵲28。
蚩尤塞寒空29,蹴蹋崖谷滑30。
瑤池氣郁律31,羽林相摩戛32。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33。
賜浴皆長纓34,與宴非短褐35。
彤庭所分帛36,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圣人筐篚恩37,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38。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39。
況聞內金盤40,盡在衛霍室41。
中堂舞神仙42,煙霧散玉質43。
煖客貂鼠裘44,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45,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46,惆悵難再述47。
北轅就涇渭48,官渡又改轍49。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50。
疑是崆峒來51,恐觸天柱折52。
河梁幸未坼53,枝撐聲窸窣54。
行旅相攀援55,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56,十口隔風雪57。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58。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一哀59,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60。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61。
撫跡猶酸辛62,平人固騷屑63。
默思失業徒64,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65,澒洞不可掇66。
詞句注釋
1.杜陵:地名,在長安城東南,杜甫祖籍杜陵。因此杜甫常自稱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布衣:平民。此時杜甫雖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稱布農。
2.老大:年齡大。杜甫此時已四十四歲。拙:笨拙。這句說年齡越大,越不能屈志隨俗;同時亦有自嘲老大無成之意。
3.許身:自期、自許。一何愚:多么愚腐。
4.稷與契:傳說中舜帝的兩個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種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5.濩(hù)落:即廓落,大而無用的意思。
6.契闊:辛勤勞苦。
7.蓋棺:指死亡。
8.覬豁:希望達到。
9.窮年:終年。黎元:老百姓。
10.腸內熱:內心焦急,憂心如焚。
11.彌:更加,越發。
12.江海志:隱居之志。
13.蕭灑送日月:自由自在地生活。蕭灑,同“瀟灑”。
14.堯舜君:此以堯舜比唐玄宗。
15.廊廟具:治國之人才。
16.葵藿:葵是葵菜;藿是豆葉。
17.顧:想一想。螻蟻輩:比喻那些鉆營利祿的人。
18.胡為:為何?大鯨:比喻有遠大理想者。
19.輒:就,常常。擬:想要。偃溟渤:到大海中去。
20.以茲誤生理:因為這份理想而誤了生計。誤,一作“悟”。
21.干謁:求見權貴。
22.兀兀:窮困勞碌的樣子。
23.巢與由:巢父、許由都是堯時的隱士。
24.沉飲聊自遣:姑且痛飲,自我排遣。
25.天衢:天空。崢嶸:原是形容山勢,這里用來形容陰云密布。
26.客子:此為杜甫自稱。發:出發。
27.驪山:在今陜西臨潼縣南。
28.嵽(dì)嵲(niè):形容山高,此指驪山。
29.蚩尤:傳說中黃帝時的諸侯。黃帝與蚩尤作戰,蚩尤作大霧以迷惑對方。這里以蚩尤代指大霧。
30.蹴蹋:一作“蹴踏”,踩,踏。
31.瑤池:傳說中西王母與周穆王宴會的地方。此指驪山溫泉。氣郁律:溫泉熱氣蒸騰。
32.羽林:皇帝的禁衛軍,摩戛:武器相撞擊。
33.殷:震動。樛(jiū)嶱(kě):即“膠葛”,山石高峻貌。這句指樂聲震動山岡。
34.長纓:指權貴。纓,帽帶。
35.短褐:粗布短襖,此指平民。
36.彤庭:朝廷。
37.圣人:指皇帝。筐篚:兩種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賞賜群臣。
38.“臣如”兩句:意為臣子如果忽視此理,那么皇帝的賞賜不是白費了嗎?
39.“多士”兩句:意為朝臣眾多,其中的仁者應當惶恐不安地盡心為國。
40.內金盤:宮中皇帝御用的金盤。
41.衛、霍:指漢代大將衛青、霍去病,都是漢武帝的親戚。這里喻指楊貴妃的從兄、權臣楊國忠。
42.中堂:指楊氏家族的庭堂。舞神仙:像神仙一樣的美女在翩翩起舞。
43.煙霧: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煙如霧的薄薄的紗衣。玉質:指美人的肌膚。
44.煖(nuǎn):同“暖”。
45.臭:通“嗅”,古意為氣味。
46.榮枯:繁榮、枯萎。此喻朱門的豪華生活和路邊凍死的尸骨。
47.惆悵:此言感慨、難過。
48.北轅:車向北行。杜甫自長安至蒲城,沿渭水東走,再折向北行。涇渭:二水名,在陜西臨潼境內匯合。
49.官渡:官設的渡口。
50.高崒(zú)兀: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
51.崆峒:山名,在今甘肅省岷縣。
52.天柱:古代神話說,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撐,叫天柱。這句形容冰水洶涌,仿佛共工頭觸不周山,使人有天崩地塌之感。表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心。
53.河梁:橋。坼:斷裂。
54.枝撐:橋的支柱。窸窣:象聲詞,木橋振動的聲音。
55.行旅相攀援:行路的人們相互攀扶。
56.異縣:指奉先縣。
57.十口隔風雪:杜甫一家十口分居兩地,為風雪所阻隔。
58.庶:希望。
59.寧:豈能,哪能。舍:割舍。
60.貧窶(jù):貧窮。倉卒:此指意外的不幸。
61.名不隸征伐:此句自言名屬“士人”,可按國家規定免征賦稅和兵役、勞役。杜甫時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享有豁免租稅和兵役之權。
62.撫跡:猶撫事,指上幼子餓死事。猶:尚且如此。
63.平人固騷屑:平民百姓本來就免不了賦役的煩惱。平人,平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
64.失業徒:失去產業的人們。
65.憂端齊終南:憂慮的情懷像終南山那樣沉重。
66.澒(hòng)洞:廣大的樣子。掇:收拾,引申為止息。
白話譯文
杜陵地方,有我這么個布衣,年紀越大,反而越發不合時宜。
對自己的要求,多么愚蠢可笑,私自下了決心,要向稷契看齊。
這種想法竟然不合實際,落得個到處碰壁,頭都白了,卻甘愿辛辛苦苦,不肯休息。
有一天蓋上棺材,這事便無法再提,只要還沒有咽氣,志向就不能轉移。
一年到頭,都為老百姓發愁、嘆息,想到他們的苦難,心里像火燒似的焦急。
盡管惹得同輩的先生們冷嘲熱諷,卻更加激昂無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氣。
我何嘗沒有隱居的打算,在江海之間打發日子,豈不清高?
只是碰上個像堯舜那樣賢明的皇帝,不忍心輕易地丟下他,自己去逍遙。
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棟梁之材,要建造大廈,難道還缺少我這塊料?
可是連葵藿的葉子都朝著太陽,我這忠誠的天性,又怎能輕易改掉!
回頭一想,那些螞蟻般的小人,只為謀求舒適的小窩,整天鉆營。
我為什么要羨慕百丈長鯨,常想在大海里縱橫馳騁?
偏偏不肯去巴結權貴,因此便耽誤了自己的營生。
我雖然到現在還窮困潦倒,可怎忍心埋沒在灰塵之中?
沒有像許由、巢父那樣飄然世外,實在慚愧,雖然慚愧,卻不愿改變我的操行。
還有什么辦法呢?只好喝幾杯酒排遣煩悶,作幾首詩放聲高唱,破除憂憤。
一年快完了,各種草木都已經凋零,狂風怒吼,像要把高山掃平。
黑云像山一樣壓下來,大街上一片陰森,我這個孤零零的客子,半夜里離開京城。
撲落滿身寒霜,斷了衣帶,想結上它,指頭兒卻凍成僵硬。
天蒙蒙亮的時候,我走到驪山腳下,驪山高處,那里有皇帝的御榻。
大霧迷漫,塞滿寒冷的天空,我攀登結冰鋪霜的山路,二步一滑。
華清宮真好像王母的瑤池仙境,溫泉里暖氣蒸騰,羽林軍密密麻麻。
樂聲大作,響徹遼闊的天宇,皇帝和大臣縱情娛樂,享不盡貴富榮華。
賜浴溫泉的,都是些高冠長纓的貴人,參加宴會的,更不會有布衣麻鞋的百姓。
達官顯宦,都分到大量的綢帛,那些綢帛啊,都出自貧寒婦女的艱苦勞動。
她們的丈夫和公公,被鞭打繩捆,一匹匹勒索,一車車運進京城。
皇帝把綢帛分賞群臣,這個一筐,那個幾籠,實指望他們感恩圖報,救國活民;
臣子們如果忽略了皇帝的這番好意,那當皇帝的,豈不等于把財物白扔!
朝廷里擠滿了“濟濟英才”,稍有良心的,真應該怵目驚心!
更何況皇宮內的金盤寶器,聽說都轉移到國舅家的廳堂。
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輕煙般的羅衣遮不住玉體的芳香。
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襖,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樂章;
勸客人品嘗的,是駝蹄羹湯,香橙、金橘,都來自遙遠的南方。
那朱門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大路上啊,凍餓死的窮人有誰去埋葬!
相隔才幾步,就是苦樂不同的兩種世界,人間的不平事,使我悲憤填胸,不能再講!
我折向北去的道路,趕到涇、渭河邊,涇、渭合流處的渡口,又改了路線。
河水沖激著巨大的冰塊,波翻浪涌,放眼遠望,像起伏的山嶺,高接西天。
我疑心這是崆峒山從水上飄來,怕要把天柱碰斷!
河上的橋梁幸好還沒有沖毀,橋柱子卻吱吱呀呀,搖晃震動。
河面這么寬,誰能飛越!旅客們只好牽挽過橋,顧不得危險。
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無依無傍,漫天風雪,把一家人隔在兩個地方。
受凍挨餓的窮生活,我怎能長久不管?這一次去探望,就為了有難同當。
一進門就聽見哭聲酸楚,我那小兒子,已活活餓死!
我怎能壓抑住滿腔悲痛,鄰居們也嗚嗚咽咽,淚流不止!
說不出內心里多么慚愧,做父親的人,竟然沒本事養活孩子!
誰能料到:今年的秋收還算不錯,窮苦人家,卻仍然弄不到飯吃!
我好歹是個官兒,享有特權:既不服兵役,又沒有交租納稅的負擔。
還免不了這樣悲慘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就更加辛酸。
想想失去土地的農民,已經是傾家蕩產,又想想遠守邊防的士兵,還不是缺吃少穿。
憂民憂國的情緒啊,千重萬疊,高過終南,浩茫無際,又怎能收斂!
創作背景
這首詩題下原注:“天寶十四載十月初作。”杜甫在長安十年后始被授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是一個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擔此任不久,即在天寶十四載(755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間,他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陜西蒲城)探望妻兒,寫下了這首詩。這一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祿山已在范陽起兵反叛,鬧得不可開交。只是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長安。“安史之亂”是唐朝各種社會矛盾的總爆發,從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在長安根據十載長安生活和這次途中的見聞,敏銳地感到國家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作品鑒賞
在杜甫的五言詩里,這是一首代表作。當時安史之亂的消息尚未傳到長安,然而詩人在長安往奉先縣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所以詩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這顯示出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
原詩五百字,可分為三大段。開頭至“放歌破愁絕”為第一段。這一段千回百折,層層如剝蕉心,出語的自然圓轉,雖用白話來寫很難超過它。
杜甫舊宅在長安城南,所以自稱杜陵布衣。“老大意轉拙”,如同俗語說“越活越回去了”。說“笨拙”,是指詩人偏要去自比稷與契這兩位虞舜的賢臣,志向過于迂闊,肯定是會失敗的。濩落,即廓落,大而無當,空廓而無用之意。“居然成濩落”,意思是果然失敗了。契闊,即辛苦。詩人明知一定要失敗,卻甘心辛勤到老。這六句是一層意思,詩人自嘲中帶有幽憤,下邊更逼進了一步。人雖已老了,卻還沒死,只要還未蓋棺,就須努力,仍有志愿通達的一天,口氣是非常堅決的。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猶己饑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杜甫自比稷契,所以說“窮年憂黎元”,盡他自己的一生,與萬民同哀樂,衷腸熱烈如此,所以為同學老先生們所笑。他卻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詩到這里總為一小段,下文便轉了意思。
隱逸本為士大夫們所崇尚。杜甫說:“我難道真的這樣傻,不想瀟灑山林,度過時光嗎?無奈生逢堯舜之君,不忍走開罷了。”從這里又轉出一層意思:“生在堯舜一般的盛世,當然人才濟濟,難道少你一人不得嗎?構造廊廟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這樣一個人,但我卻偏要挨上來。”詩人像這樣講,說不上什么原故,只是一種脾氣性情罷了,好比向日葵老跟著太陽轉。忠君愛國發乎天性,固然很好,不過卻也有一層意思必須找補的。詩人想:“世人會不會覺得自己過于熱衷功名,奔走利祿?”所以接下去寫道:為個人利益著想的人,像螞蟻似的能夠經營自己的巢穴;他卻偏要向滄海的巨鯨看齊,以至于把生計都給耽擱了。詩人雖有用世之心,可是因為羞于干謁,一直以來都是辛辛苦苦,埋沒風塵。
下面又反接找補。上文說“身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意思是:“堯舜之世,何嘗沒有隱逸避世的,例如許由、巢父。巢父、許由是高尚的君子,我雖自愧不如,卻也不能改變我的操行。”這兩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祿,又不忍像巢父、許由那樣跳出圈子去逃避現實,只好飲酒賦詩。沉醉或能忘憂,放歌聊可破悶。詩酒流連,好像都很風雅,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詩篇開首到此,進退曲折,盡情抒懷,詩人熱烈的衷腸非常真實。
第二段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這一段,記敘、描寫、議論并用。首六句敘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動身,清早過驪山,玄宗和貴妃正在華清宮。“蚩尤”兩句的舊注多有錯誤。蚩尤曾經作霧,即用作“霧”的代語,下面說“塞寒空”即是霧。在這里,只見霧塞寒空,霧重故地滑。溫泉蒸氣郁勃,羽林軍校往來如織。驪宮冬曉,氣象萬千。寥寥數筆,寫出了真正的華清宮。“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兩句亦即白居易《長恨歌》所說的“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說“君臣留歡娛”,輕輕點過,卻把唐玄宗一起拉到渾水里去。上文所謂“堯舜之君”,不過是詩人說說好聽,遮遮世人眼罷了。
“彤庭”四句,沉痛極了。一絲一縷都出于女工之手,朝廷卻用橫暴鞭撻的方式攫奪來。然后皇帝再分賞群臣,叫他們好好地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視了這個道理,辜負國恩,就等于白扔了。然而王公大臣卻都是如此,詩人心中根本不能平靜。“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句中“如”、“豈”兩個虛詞,一進一退,逼問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卻擠滿了這班貪婪庸鄙、毫無心肝的家伙,國事的危險如同千鈞一發,仁人的心應該是會戰栗的。
“況聞”以下更進了一步。“聞”者虛擬之詞,宮禁事秘,不敢說一定。不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樞”、“大內”的情形也不會比他們好一些,或者還要更加厲害。詩人聽說大內的奇珍異寶都已進了貴戚豪門,這應當是指楊國忠之流。“中堂”兩句,寫美人如玉,被煙霧般的輕紗籠著,暗指虢國夫人、楊玉環,這種攻擊法,一步逼緊一步,離唐玄宗只隔一層薄紙了。
詩中不宜再尖銳地說下去,所以轉入平鋪。“煖客”以下四句兩聯,十字作對,稱之為隔句對或者扇面對,調子相當地紆緩。因意味太嚴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聲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沖淡。其實,紆緩中又暗蓄進逼之勢。貂鼠裘,駝蹄羹,霜橙香橘,各種珍品盡情享受,酒肉凡品,不須愛惜。
文勢稍寬平了一點兒,緊接著詩人又大聲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也不肯放松,一筆也不肯落平。這是傳誦千古的名句。表面上一往高歌,暗地里卻結上啟下,令讀者不覺,《杜詩鏡銓》里評價說“拍到路上無痕”,講得很對。驪山宮裝點得像仙界一般,而宮門之外即有路倒尸。咫尺之間,榮枯差別這樣大,那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詩人不能再說,亦無須再說了。在這兒打住,是很恰當的。
第三段從“北轅就涇渭”至末尾。全篇從詩人自己憂念家國說起,最后又以他自己的境遇聯系時局作為總結。“詠懷”兩字通貫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敘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異文。仇兆鰲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時正冬,冰凌未解也。”這一說法不妥,這首詩大約作于十月下旬,不必拘泥于隆冬時節。作群冰,詩意自愜。雖然冬天很寒冷,但高處的水流激湍,水還沒有凍結。下文“高崒兀”、“聲窸窣”,作“冰”更好。這八句,句句寫實,只有“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兩句,用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時勢的嚴重。
接著寫到家并抒發感慨。一進門,就聽見家人在號啕大哭,這是非常戲劇化的。“幼子餓已卒”,“無食致夭折”,景況是凄慘的。“吾寧舍一哀”,用《禮記·檀弓》記孔子的話:“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舍”字有割舍放棄的意思,這里的意思是:“我能夠勉強達觀自遣,但鄰里且為之嗚咽,況做父親的人讓兒子生生的餓死,豈不慚愧。時節過了秋收,糧食原不該缺乏,窮人可還不免有倉皇挨餓的。像自己這樣,總算很苦的了。”詩人當時不一定非常困苦,因為他大小總是個官兒,照例可以免租稅和兵役的,但他尚且狼狽得如此,那么一般平民擾亂不安的情況,就要遠遠勝過他了。弱者填溝壑,強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詩人想起世上有很多失業之徒,久役不歸的兵士,那些武行腳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場鑼響,便要真殺真砍,大亂的來臨已迫在眉睫,他的憂愁從中而來,不可斷絕,猶如與終南山齊高,與大海一樣茫茫無際。表面看來,似乎窮人發癡,癡人說夢,但實際上過不了多久,安史之亂一爆發,漁陽鼙鼓就揭天而來了,這也正體現了詩人的真知灼見。
這一段文字仿佛閑敘家常,不很用力,卻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覺中已總結了全詩,極其神妙。結尾最難,必須結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詩。詩人的思想方式無非是“推己及人”,并沒有什么神秘。他結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會群體;從萬民的哀樂,來推定一國的興衰,句句都是真知灼見,都會應驗的。以作品內容而論,杜甫的詩是一代史詩,即使是論事,他的詩也是可以供千秋萬代的后世加以鑒戒的。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唐開元年間后期,舉進士不第。唐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作品,顯示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他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代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原文及翻譯07-19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原文03-01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全文及鑒賞07-21
杜甫作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賞析12-06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歌鑒賞04-21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譯賞析03-20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及賞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