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對雪》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4-02-22 12:20:31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雪》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

《對雪》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1

  《對雪》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譯文

  戰場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個人憂愁地吟詩。

  亂云低低的在黃昏的地方,急下的雪花在風中飄舞回旋。

  葫蘆丟棄了,酒器中沒有酒,火爐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紅。

  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憂愁坐著用手在空中劃著字。

  注釋

  ⑴戰哭:指在戰場上哭泣的士兵。新鬼:新死去士兵的鬼魂。《左傳·文公二年》:“吾見新鬼大故鬼小。”

  ⑵愁吟:哀吟。唐薛能《西縣作》詩:“從此漸知光景異,錦都回首盡愁吟。”

  ⑶旋風。《楚辭·九章·悲回風》:“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

  ⑷瓢:葫蘆,古人詩文中習稱為瓢,通常拿來盛茶酒的。棄:一作“弄”。樽:又作“尊”,似壺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綠色代替酒字。

  ⑸愁坐:含憂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詩:“奈何懷良圖,郁悒獨愁坐。”書空:是晉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著字。唐李公佐《謝小娥傳》:“余遂請齊公書于紙。乃憑檻書空,凝思默慮。”

  全文賞析

  此詩一二句中“戰哭多新鬼”,正暗點了這個使人傷痛的事實。房琯既敗,收復長安暫時沒有希望,不能不給詩人平添一層愁苦,又不能隨便向人傾訴。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見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獨老翁”,就用一“獨”字,以見環境的險惡。

  三、四句中“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正面寫出題目。先寫黃昏時的亂云,次寫旋風中亂轉的急雪。這樣就分出層次,顯出題中那個“對”字,暗示詩人獨坐斗室,反復愁吟,從亂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風,滿懷愁緒,仿佛和嚴寒的天氣交織融化在一起了。

  五、六句中接著寫詩人貧寒交困的景況。“瓢棄樽無綠”,寫出了詩人困居長安,生活非常艱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蘆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爐存火似紅”,也沒有多少柴火,剩下來的是勉強照紅的余火。這里,詩人不說爐中火已然燃盡,而偏偏要說有“火”,而且還下一“紅”字,寫得好象爐火熊熊,滿室生輝,然后用一“似”字點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只剩下的是爐中只存余熱的灰燼,由于對溫暖的`渴求,詩人眼前卻出現了幻象:爐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紅。這樣的以幻作真的描寫,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詩人此時內心世界的隱秘。這是在一種渴求滿足的心理驅使下出現的幻象。這樣來刻畫嚴寒難忍,比之“爐冷如冰”之類,有著不可以擬的深度。因為它不僅沒有局限于對客觀事物的如實描寫,而且融進了詩人本身的主觀情感,恰當地把詩人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做到了既有現實感,又有浪漫感。

  七、八句中,詩人再歸結到對于時局的憂念。至德元載(756年)至二載(757年),唐王朝和安祿山、史思明等的戰爭,在黃河中游一帶地區進行,整個形勢對唐軍仍然不利。詩人陷身長安,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所以說“數州消息斷”,而以“愁坐正書空”結束全詩。這首詩表現了杜甫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懷而又無從著力的苦惱心情。

《對雪》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2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杜荀鶴〔唐代〕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嶺梅謝后重妝蕊,巖水鋪來卻結冰。

  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

  好將膏雨同功力,松徑莓苔又一層。

  譯文

  雪花打在竹叢和樹枝上,不時發出沙沙面聲;濃密的雪片從空中飄落下來,聚集在地面上。嶺頭的梅花已經凋謝,現在又好像重新開放了;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卻又結成寒冰。要把馴養的小鹿栓牢,嚴防它們亂跑結被雪天打獵的人捉去;將煮茶的壺水添滿,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嘗、吟詩。可以將春雪同春雨的功勞相比;春雪過后,松間小路上的莓苔,將會更加濃密。

  注釋

  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結無聲。散:飄散,指空中的雪。凝:凝結、凝聚,指飄落后的雪。重妝蕊:指雪凝結在花謝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開放了一樣。巖水: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鹿兒:馴養的小鹿。獵客:打獵的人。鼎:古時一種炊器,多為三足兩耳的青銅制品。僧:和尚。膏雨:滋潤土地的雨水。功力:功能,功勞。莓:植物名,果實小,花托球形。苔:植物名,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生在潮濕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詠雪詩,緊扣詩題中的“了日&quo地;、“山中&quo地;描繪,點明了時間地點與環境狀況,形成了一幅別具特色的山村了雪景圖。

  首聯第一句寫了雪落竹叢,“無聲”之中仿佛“有聲&quo地;,把了雪的那種溫柔,纏綿和細密,寫的惟妙惟肖,韻昧很濃。首聯第二句寫了雪的“霏霏漠漠&quo地;及其“散”、“凝”的形態,把雪花密而無聲的那種狀態寫的十分逼真,“散”和“凝”這一組反義詞同時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從狀態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點,矛盾而又統一,這樣的雪才富有特色。

  頷聯,第三句中的`“重妝蕊&quo地;,“妝蕊”本就是用苔描寫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對的卻是雪白u凈的雪花,冬天剛剛過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這里點睛一筆,生動地再現了了雪綴滿枝頭,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與“忽如一夜了風苔,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千古名句有異曲同同之效。第四句中的“卻結冰&quo地;,寫出了了雪帶苔的了寒,連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都又重新結冰,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為當時景色的大環境坐下了鋪墊,不得不說,作者在詞語的拿捏,內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同的。

  頸聯,第五、六兩句則是平鋪直敘地描寫了了雪中的人事活動:系鹿防獵客、添茶候吟僧。看似普普通通的鄉家活動,卻在這里賦予了雪景的一種動感,動靜結合,從樸實中見真感情,使整篇詩欣賞起苔更富有真實感,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充分體現了山村農家的特點,詩中所描繪的這幅了日雪景也因這生動的農家描寫而顯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聯寫了雪滋潤萬物的功力可以與了雨相等,給山間松徑帶苔一片生機。了雨素苔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贊美,而此處,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個字將了雪對大地做的貢獻直接提升到了與了雨等價的高度,表達了作者對了雪的無盡喜愛與贊美之情。最后又用了“松徑”和“莓苔”兩個意象將了雪所作的貢獻具體化,正是因為了雪的滋潤,這兩種植物才會“又一層”,更加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在此處,也可見作者邏輯之嚴謹,思維之緊密。全詩以寫景為主,雖無華麗之辭藻,卻有真實之感情,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了雪之后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閑適、淡泊的特色,全詩讀苔朗朗上口,讀者細細品味之時,腦袋中就能浮現出那樣一番雪景,雪景無限風光,著實令人神往。

  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對雪》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3

  原文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譯文

  清晨的朝陽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鑾駕從天邊駛來。高樓上誰穿著青袍眺望,就像望春臺邊隨風飄揚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還以為是昨夜院中的'樹枝上開出的花。

  注釋

  詰旦:平明﹐清晨。《宋書·柳元景傳》:“自詰旦而戰,至于日昃,虜眾大潰。”

  旂:同“旗”。古代指有鈴鐺的旗子。

  賞析

  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還以為昨夜庭院枝上開了花,比喻生動、貼切。

  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對雪》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所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06-10

夜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07-03

北山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7-07

寄人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6-09

寄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06-09

《早發》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04-26

《春詞》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8-05

池上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5-01

池上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