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雨霖鈴·秋別-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
雨霖鈴·秋別-柳永原文:
雨霖鈴·秋別
柳永〔宋代〕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一作:美景)
【注釋】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凄切:凄涼急促。
驟雨:急猛的陣雨。
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
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暮靄:傍晚的云霧。
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靄沉沉楚天闊: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今宵:今夜。
經年:年復一年。
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雨霖鈴·秋別-柳永拼音解讀:
yǔ lín líng ·qiū bié
liǔ yǒng 〔sòng dài 〕
hán chán qī qiē,duì zhǎng tíng wǎn,zhòu yǔ chū xiē 。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liú liàn chù,lán zhōu cuī fā 。zhí shǒu xiàng kàn lèi yǎn,jìng wú yǔ níng yē 。niàn qù qù,qiān lǐ yān bō,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gèng nà kān,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yáng liǔ àn,xiǎo fēng cán yuè 。cǐ qù jīng nián,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 。biàn zòng yǒu qiān zhǒng fēng qíng,gèng yǔ hé rén shuō?(hǎo jǐng yī zuò:měi jǐng )
相關翻譯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天空,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相關賞析
【內容解析】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飄泊時和他心愛的人難舍難分的痛苦心情。通過這種描寫,十分真實地反映出封建社會中離別給予青年男女的愛情以多么深重的打擊。這首詞正是愛戀歌妓和悲嘆羈旅的思想情感交織著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這首詞的上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寫別后的情景。開首三句,如果簡單看成敘事,好像只從送別的時間、地點說起,而其實既沒像后面的“清秋節”明確指出時間,也沒像后面的“都門”明確指出地點。如果簡單看成寫景,也好像只在對著長亭的當兒,聽到寒蟬在叫,看到驟雨剛停,而其實,不僅聲音、形象中有異樣的情味,即呆對著的長亭也不是單純的建筑物。可見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應該說,這主要是抒情,是融情人景,是即景抒情,從抒情寫景中可以看出時間和地點,不能簡單作敘事或寫景理解。這是一個很好的“冒頭”(開端)。柳永的詞中像這類寫法的是不少的,如《引駕行》的開頭是:
虹收殘雨,蟬嘶敗柳長堤暮。接著才是:
背都門,動消黯,西風片帆輕舉。(卜算子》的開頭是: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接著才是;
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
或者寫出有人在“對”,或者沒寫出,都是一樣的寫法。因為作品中的景物描寫都是作者所看到、聽到或想到的,總不能離開人。而這里的“長亭”也不是
一個專有的地名,在送別的場合都用得著。如王褒《送別裴儀同》的“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王昌齡《少年行》的“西陵俠少年,送客短長亭”,兩首詩里的“長亭”和這首詞里的“長亭”,當然不能看成是實指一個地名。但作為送別的所在是一樣的。從下面的“都門”看,這詞里的“長亭”應在汴河岸上。宋代的汴河兩岸,多種楊柳,因此宋代詞人寫到“長亭”,往往和楊柳聯系起來說(這詞下面的“楊柳岸”和周邦彥的《蘭陵王·柳》都可以證明)。柳和蟬是結不解緣的,柳樹多的地方蟬總是特別多,因而詞人往往把柳和蟬并用,從上引《引駕行》的““蟬嘶敗柳”和《少年游》的“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看來,柳永自己就一再這樣用過。一陣聚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對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
“都門帳飲無緒”兩句是實寫不忍別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略的寫法還是由具體內容決定的。
以上都是實寫當時的情景。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念”字一直貫注到下半片別后心情的描寫。“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煙波”是波面像輕煙籠罩著,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靄”是傍晚的云氣。“沉沉”是重重下壓,極深邃的樣子。從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國的地方,所以說“楚天闊”。這兩句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后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人景、即景抒情的寫法。時間接近黃昏,景色模糊了,而別離的情緒也是黯淡的。作者在這種景色中,那暗淡的情緒就變得越發黯淡了,更何況渺茫的前途?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復加以必要的擴張,說“千里”,說“沉沉楚天闊”。這么一來,給予讀者的感受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著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
下半片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兩句是特提,是說道理,是把一時的、特殊的情況說成永恒的、普遍的情況。詞學批評家劉體仁曾這么說過:“中調、長調轉換處,不欲全脫,不欲明粘”。我們從這兩句詞中可以體會出這種道理。說全脫嗎?不是。分明是說“傷離別”,又是“清秋節”和這詞的表現是一致的。說全粘嗎?也不是。分明是說“自古”怎樣怎樣,不限于這個場合。這樣的寫法,用文藝理論上慣用的話來說,那就是作者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私情作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提出來了,說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時候這種難堪的離情,凡是多情的人都會具有的。這種把個別的特殊的現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現象,也就擴大了這首詞的意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歷來為人所傳誦的句子。就詞義看,是頂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兩句而來,是深一層的想念,想到今夜
酒醒的時候,不見心愛的人,只對著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微明,這情景是多么難受。這也是情景交融的寫法。為什么特別為人們所愛賞,甚至有人拿這兩句詞來代表柳詞呢?這兩句的好處怕還是在于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東西來表現他這次的愁懷。怎么說呢?離人飲酒,是作為麻醉劑來消減愁懷的,酒醒就無異愁醒。經過麻醉后再醒過來的愁,就越發使人感到無法排遣了。李璟《應天長》的“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周邦彥《關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顯地說明這種情況。這是一。“曉風殘月”是天還未亮時的景象,這時一切景象都特別凄清,難以感受。古代要趕遠程的行人也往往在這個時候動身,因而也經常在這個時候送別。如溫庭筠《菩薩蠻》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韋莊《荷葉杯》的“惆悵曉鶯殘月,相別”,都是把別情和這時候的景象聯系起來說的(溫詞還提到“柳”)。這是二。至于楊柳和別情有關,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后,歷來都是這樣看法,“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楊柳和離別似乎已成為具有必然性的聯系了。這是三。兩句詞里集中寫了那么多最能觸動離愁的東西,又寫得異常鮮明生動。應該說,這是它感動了許多人的主要原因(柳永這次離別雖是傍晚,但他這兩句接觸到一般的情況了,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不能認為他自相矛盾)。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是更深一層推想到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情況。只從“良辰好景”和“千種風情”這種特別美好的場合中來說明光景等于虛設,風情與誰共語,那平常日子的難捱就更不消說了。這是一種簡練的寫法,在意(內容)不在筆(字句)。“良辰好景”是值得欣賞流連的,離開了相愛的人,也就沒有心情去欣賞流連,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虛設嗎?作者在《慢卷納》里說:
對好景良辰,皺著眉兒,成甚滋味?
說明沒和歡愛的人在一起,對著“良辰好景”的苦處。又在《應天長》里說:
把酒與君說:恁好景佳辰,怎忍虛設?
說明寫歡愛的人在一起時,須及時行樂。這兩種說法正可和《雨霖鈴》的說法互相印證。“風情”是指男女風流一類的情事,和一般的情事不同。這樣的情事就只有和歡愛的人可以盡情地說。現在已經離開歡愛的人了,即使有許多許多的風情,又能跟什么人仔細傾談呢?這樣地結束就蘊含了無限的意義。我們從這里聯想得到,作者和他歡愛的人平日里是有說不完的歡樂情事的因而這次的離別才會感到這么痛苦。
作者介紹
柳永柳永(約987-約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
柳永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長調)的詞人。他的《樂章集》中有一半屬于長調。由于他的提倡,慢詞廣為流行。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陳振孫(南宋)評柳永的詞:“音律婉諧,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雨霖鈴·秋別-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雨霖鈴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5
雨霖鈴柳永原文翻譯06-15
雨霖鈴柳永翻譯原文07-25
雨霖鈴柳永翻譯賞析10-28
柳永《雨霖鈴》 翻譯賞析03-30
雨霖鈴柳永翻譯賞析01-06
柳永雨霖鈴的原文及賞析12-09
柳永的《雨霖鈴》原文及賞析02-15
雨霖鈴柳永原文賞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