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1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原文: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譯文
夜黑了,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注釋
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③風簇浪∶風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擁。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了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fā)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了月光和漁燈倒影在水上,微風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給人一種畫面感和靜謐感。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人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2
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古詩簡介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無奈。這首詩寫羈旅鄉(xiāng)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xiāng),而著重于夜間小景。
翻譯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注釋
①蕭蕭:風聲。
②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又叫蛐蛐。
⑤籬落:籬笆。
賞析
①作者抒發(fā)了一種思鄉(xiāng)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
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fā)詩人的聯(lián)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②詩歌抒發(fā)了作者客居他鄉(xiāng)、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郁結,意有不順。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出悲情,更顯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無奈。
③詩歌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
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癡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3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
作者:查慎行
朝代:清朝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譯文 夜黑了,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注釋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③風簇浪∶風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擁。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了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fā)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了月光和漁燈倒影在水上,微風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給人一種畫面感和靜謐感。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人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4
原文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注釋
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
③風簇浪∶風吹起啦波浪。簇,聚集、簇擁。
譯文
夜晚在船上記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啦,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啦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啦許多閃耀的`星星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xiàn)在河面上。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啦覺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啦,變成啦無數(shù)顆星星,在河面閃動。(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風中起啦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xiàn)啦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啦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啦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fā)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啦漁燈倒影“散作滿河星”的神奇畫面。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我們讀啦也仿佛身臨其境。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5
作品原文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①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②。
知有兒童挑③促織④,夜深籬落⑤一燈明。
作品注釋
①蕭蕭:風聲。
②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又叫蛐蛐。
⑤籬落:籬笆。
作品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創(chuàng)作背景
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找并捉蟋蟀。
節(jié)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xiāng)愁。作者客居異鄉(xiāng),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作品鑒賞
情感評析
①作者抒發(fā)了一種思鄉(xiāng)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
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fā)詩人的聯(lián)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②詩歌抒發(fā)了作者客居他鄉(xiāng)、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郁結,意有不順。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無奈。
③詩歌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
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癡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
寫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詩四句均是寫景。一二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三四兩句寫生活場子景。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愴落寞之感;秉燈夜游,捉弄蟋蟀,兒童歡悅,流露忘乎所以、得魚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襯,均是不著痕跡地融匯在環(huán)境描寫之中。
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燈、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寫動,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測,黑暗無邊,這是寫靜,靜得凄神寒骨、惆悵滿懷。蕭蕭風聲,頑皮兒童,這些動態(tài)情景巧妙地反襯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靜,更引發(fā)人們對寒涼靜夜中詩人那顆愁緒難眠的苦況心靈的體味。
③悲歡對比,以歡襯悲。一二句寫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是悲景,傳悲情;三四句寫人,深夜挑促織,明燈照籬落,是樂景,傳歡情。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更顯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惆悵無眠。
④傳情達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jù)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xiāng),于是辭官回鄉(xiāng),了卻心愿。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
⑤擬人、通感,增輝添彩。“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一“送”一“動”,寓情于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tài)意緒。這些物態(tài)聲情的詩文,似乎把讀者帶進了一種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癡迷難返,惆悵滿懷。“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發(fā)寒秋之感,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深長。
⑥字斟句酌,“寒”“挑”傳神。“寒”字一語雙方,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細節(jié)逼真見妙趣。兒童的專注敏感、精挑細翻,兒童的屏息觀察、驚喜興奮,全在一“挑”。
⑦虛實結合,以實映虛。全詩四句寫景寫人,所見所聞,或明或暗,全是寫實。滿耳秋聲,滿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兒童,猶如場景寫真,給人以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這活靈活現(xiàn)的場景寫實巧妙地傳達出詩人愁緒滿懷、長夜難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實中有虛(客情),寓虛(情)于實,以實映虛,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所著詩集《靖逸小集》。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6
原文:
夜書所見
葉紹翁〔宋代〕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①蕭蕭:風聲。②動:打動。③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④挑:捉。⑤促織:俗稱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⑥籬落:籬笆。
夜書所見-葉紹翁拼音解讀: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相關翻譯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相關賞析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這首詩寫羈旅鄉(xiāng)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xiāng),而著重于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于是他明白了原來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讀一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極為準確。這首詩在最后兩句用了一個修辭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是因為:夜深了,但籬笆下面還有一盞燈在發(fā)亮。”
錢鐘書《宋詩選注》說:“這種景象就是姜夔《齊天樂》詠蟋蟀所謂:‘笑籬落呼煙,世間兒女。’”若補上陳廷焯評姜詞所云:“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白雨齋詞話》卷二),便可想見詩人此時內心深處的悲哀了。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xiāng),靜夜感秋所作,抒發(fā)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xiāng)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詩中一個“送”字令人仿佛聽到寒氣砭骨之聲。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于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lián)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并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著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第二句方點出“秋風”。“月寒江風起”,來自江上的陣陣秋風,觸發(fā)了羈旅行客的孤寂情懷。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xiāng)的莼菜羹和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此詩作者耳聞秋風之聲,牽動了旅中情思,也悵然欲歸。這兩句用“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居心境的凄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三四兩句,從庭內移到戶外,來了個大跨度的跳躍。這兩句是倒裝句,按意思順序,應該前后互移。詩人意緒紛繁,難以入睡,轉身步出戶外,以排遣縈繞心頭的羈思離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給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閃現(xiàn)在籬落間的燈火,不正是“兒童挑促織”嗎?這種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的凄然情傷、低回不已,形成鮮明的對比。暗夜中的一盞燈光,在詩人心靈的屏幕上映現(xiàn)出童年生活的片斷,眼前之景與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詩人陷入了對故鄉(xiāng)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籬落一燈”隱喻自己的“孤棲天涯”,借景物傳達一片鄉(xiāng)心,與“江上”句相關聯(lián),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詩歌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詩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這首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于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后以景結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作者介紹
葉紹翁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屬浙江)人,南宋2中期文學家、詩人。他擅寫七絕,詩風淡泊清悠。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7
《舟夜書所見》清朝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舟夜書所見》譯文
漆黑的夜晚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螢火蟲一樣發(fā)出一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好像無數(shù)星星灑落在河面上。
《舟夜書所見》注釋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簇:擁起。
《舟夜書所見》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tài)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lián)系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沒有出來,天特別黑,不是說月亮是黑的。見(讀xiàn),顯現(xiàn)。孤光,孤單的亮光。螢,螢火蟲,光亮微弱。意思說: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樣黑。只有漁船上一盞圍燈,孤零零閃著螢火蟲一樣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漁燈”。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仿佛是一只螢火蟲在原野里發(fā)出微弱的.光。“孤”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寂寞、單調,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后兩句為動態(tài)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簇,擁簇,簇動。風兒微微吹來,水面擁起細細的波紋,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亂開了,頓時化作滿河的星星,閃爍不定,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由靜入動,描繪出一個十分生動神奇的畫面。風簇細浪,浪散燈光,燈光化星,層層展開,引人入勝。“簇”字用得準確形象,既寫出了風微,又刻劃了浪動。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云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詩人細膩的觀察是由上到下,由靜到動的,寫來又是那樣井然有序,明暗互襯,靜動相間,用字傳神,聯(lián)想奇特,構成一幅獨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jié)O火圖,使讀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舟夜書所見》創(chuàng)作背景
本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8
作品原文
舟夜書所見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①一點螢。
微微風簇②浪,散作滿河星。
作品注釋
①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②簇:擁起。
作品譯文
漆黑之夜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螢火蟲一樣發(fā)出一點微亮。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好象撤落無數(shù)的星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五言絕句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作品鑒賞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tài)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lián)系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月黑”兩字很有特色。這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卻沒有光,人們見到的只是月亮的輪廓和黑影。“見漁燈”的這個“見”,是不見中的“見”,寫的是視像,有突然發(fā)現(xiàn)的意思。因為月黑無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見到河中的一盞漁燈,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仿佛是一只螢火蟲在原野里發(fā)出微弱的光。 “孤”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寂寞、單調,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后兩句為動態(tài)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拋開了燈光,一轉而寫夜風。微風從河面陣陣吹來,河水嘩嘩作響,輕輕的掀起浪花。這句寫聽覺為下句張目。“微微”二字又體現(xiàn)了風是如此的小,“簇”說明了就算是微風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種寧靜舒適的氣氛。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云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1727)清朝詩人,字悔余,號初白,浙江海寧(現(xiàn)浙江海寧縣)人。清康熙時舉人,賜進士出身,官編修。善寫詩詞,他的詩多寫旅途生活,見聞感受,自然景物等。善用白描手法,通俗易懂,風格清新。他的《白楊堤晚泊》、《麻陽運船行》等篇,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但晚年也寫了不少歌功頌德之作。著有《敬業(yè)堂詩集》、《補注東坡編年詩》等。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9
原文:
【舟夜書所見】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注釋譯文:
譯文夜黑了,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注釋
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
③風簇浪∶風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擁。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了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fā)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了月光和漁燈倒影在水上,微風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給人一種畫面感和靜謐感。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人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7-26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0-17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2-02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9-11
《夜書所見》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9-20
《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8-30
舟夜書所見原文賞析及翻譯11-18
《舟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10-24
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