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長干曲》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11-25 15:28:12 古籍 我要投稿

《長干曲四首》原文,翻譯及賞析

《長干曲四首》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雜曲歌辭。長干曲四首

  君家定何處,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去來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涌。

  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譯文:

  我的家臨近九江邊,

  來來往往都在九江附近。

  你和我同是長干人,

  從小不相識真是很遺憾。

  注釋:

  ①長干行:樂府曲名。是長干里一帶的民歌,長干里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面。

  ②臨:靠近。

  ③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④長干:地名,在今江蘇江寧縣。

  ⑤生小:自小,從小時候起。

  賞析:

  這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詩歌在語言上平白如話。從字面上看一覽無余,是一個女子同一個男子江上偶遇的對話。流淌在字里行間的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共同認同的美好的情感——深深的眷念家鄉的感情讓它獲得了流傳至今的生命力。

  在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一個舟行女子只因聽到鄉音,覺得可能是同鄉,便全然不顧忌封建禮教的拘束而停舟相問,可見其心情的急切。而迫不及待地自報家門,十分生動地表現了她盼望見到同鄉的喜出望外的心情。這是因為鄉音讓她感到親切,鄉音讓她產生要見到家鄉親人的`沖動。這一切都緣于對家鄉的愛戀。

  男子的答話是“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話雖是出自男子之口,卻是對倆人共同的飄泊生涯的嘆息,是長年流落在外的無奈。這嘆息也是緣于對家鄉的愛戀。

  詩人捕捉住一個生活場景,用白描手法抒寫人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既含蓄又生動,饒有生活趣味。

《長干曲四首》原文,翻譯及賞析2

  作品原文

  長干曲四首

  崔顥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

  其三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其四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涌。

  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詞句注釋

  ⑴長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長干行”,屬樂府《雜曲歌辭》。

  ⑵何處住:一作“定何處”。

  ⑶橫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⑷借問:請問,向人詢問。

  ⑸或恐:也許。一作“或可”。

  ⑹九江:原指長江潯陽一段,此泛指長江。

  ⑺下渚:一作“北渚”。

  ⑻逆潮歸:一作“送潮歸”。

  作品譯文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橫塘一帶。

  停船我來打聽一下,或許我們還是同鄉。

  我家就臨靠著九江,來去都在九江邊上。

  我們同是長干的人,可我們從小不相識。

  作品鑒賞

  崔顥《長干曲四首》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三十。

  這組詩的前兩首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襯,似墨筆畫;它不用任何妝飾烘托,是幅素描;它不憑任何布景借力,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它截頭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獨幕劇。題材是那樣的平凡,而表現手法卻是那樣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于是天真無邪地問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鄉?-就是這樣一點兒簡單的情節,只用“妾住在橫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點明了說話者的性別與居處。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個“君”字指出對方是男性。那些題前的敘事,用這種一石兩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詩一開頭就單刀直入,讓女主角出口問人,現身紙上,而讀者也聞其聲如見其人,絕沒有茫無頭緒之感。從文學描寫的技巧看,“聲態并作”,達到了“應有盡有,應無盡無”,既凝煉集中而又玲瓏剔透的藝術高度。

  不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詩人僅有口吻傳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他不象杜牧那樣寫明“娉娉裊裊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隱那樣點出“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問話之后,不待對方答復,就急于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反襯出來了。在男主角并未開口,而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鄉”的想法,不正是因為聽到了對方帶有鄉音的片言只語嗎?這里詩人又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節,這是文字之外的描寫,所謂“不寫之寫”。

  這首詩還表現了女主角境遇與內心的孤寂。單從她聞鄉音而急于“停船”相問,就可見她離鄉背井,水宿風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因此,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就這樣的喜出望外。詩人不僅在紙上重現了女主角外露的聲音笑貌,而且深深開掘了她的個性和內心。

  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對唱的傳統,在《樂府詩集》中就稱為“相和歌辭”。所以第一首女聲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臨九江水”答復了“君家何處住”的問題;“來去九江側”說明自己也是風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會有這次的萍水相逢。這里初步點醒了兩人的共同點。“同是長干人”落實了姑娘“或恐是同鄉”的想法,原來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蘇南京)長干里。一個“同”字把雙方的共同點又加深了一層。這三句是男主角直線條的.口吻。剩下最后一句,只有五個字,該如何著墨?如用“今日得相識”之類的幸運之辭作結束,未免失之平直。詩人終于轉過筆來把原意一翻:與其說今日之幸而相識,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識。“自小不相識”五字,表面惋惜當日之未能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實質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對過去無窮惋惜,越是顯出此時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貴。這一筆的翻騰有何等撼人的藝術感染力!

  “長干曲”是南朝樂府中“雜曲古辭”的舊題。崔顥這兩首詩繼承了前代民歌的遺風,但既不是艷麗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熱烈,卻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干凈健康。女主角的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自小不相識”為限。這樣的蘊藉無邪,是抒情詩中的上乘。

  作者簡介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長干曲》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小長干曲原文及賞析12-15

《長干曲其二》的原文賞析及翻譯注釋10-26

干旄原文翻譯及賞析08-31

斯干原文,翻譯,賞析08-17

斯干原文翻譯及賞析12-20

斯干原文翻譯及賞析06-05

采蓮曲原文翻譯及賞析12-26

采蓮曲原文翻譯及賞析11-08

采蓮曲原文賞析及翻譯04-26

春游曲原文、翻譯及賞析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