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郭沫若《石榴》原文及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郭沫若《石榴》原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①,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跡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樣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為中國式的金②,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③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你認為它真是盛酒的金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丁東草(三章)》之三,作于1942年10月31日,載1943年2月15日《文藝生活》月刊第3卷第四期)
郭沫若《石榴》賞析
〔描繪自然物的散文,有的有明顯的象征或隱喻意味,有的則側重于對自然物本身的生命力的贊頌,也寄托人的感情。郭沫若的這篇散文,短小精湛,僅五百字左右,卻把石榴描繪得如此富有神韻和魅力,不愧為大手筆所出。〕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石榴開花,不是在百花爭妍斗艷的春天,而是在農歷五月太陽火焰般炙人的仲夏季節。作家喜歡夏天,稱“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它能“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他更喜歡石榴,把石榴花喻為“夏季的心臟”。〔作家贊頌石榴,詩情般地描繪石榴,從中流溢著對整個自然界、對宇宙、對人的生命力的熾烈的感情。〕
全文除開頭一個自然段和末尾三個自然段外,中間部分(五個自然段)是文章的主體,作家運用多種手法動態地描繪石榴的樹、花和果實。
〔寫石榴樹的外形特征,用比較的手法。說它有“梅樹的枝干”,“楊柳的葉子”,卻“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兼“梅柳之長”而舍其短,筆墨簡練而使石榴樹的神態畢現。“風度”二字,把石榴人格化了。〕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石榴花自然成為描寫的重點。先整體描寫:橙紅色的花在綠葉的映襯下,“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前者已是色彩繽紛,后者更是光華耀目,它可真是“夏季的心臟”啊!
古人對石榴的整體描繪,有“春芽細炷千燈焰,夏蕊濃焚百合香”(白居易:《石榴樹》)的巧喻,可謂精妙。郭沫若知熟必避,另辟新徑,從微觀的角度對石榴花作精細的動態描繪,并輔以連珠般的妙喻:由“小茄形的骨朵”(漿果的雛形),“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眾多的橙紅色的漿果,好象“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在每個花瓶兒的頂端,“還精巧地插上了花”;接著是描繪由漿果到果實幻變:“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刺變為中國式的金,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作家對石榴的動態描繪,自然、生動、形象、傳神;其中種種比喻,新奇、精妙,充滿詩情畫意。他對石榴不怕夏季“炎陽的直射”的剛烈的品格刻畫得既深刻、簡括,又十分動情。到這里,已把石榴這“夏天的心臟”充分顯現出來了。
緊接著,作家筆峰一轉,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石榴的果實的成熟:“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這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石榴,已經幻變成一個個唇紅齒白、滿臉含笑、通體晶瑩、萌動著鮮活靈氣的美麗仙子了。對于這樣活鮮的石榴,怎能不使你“唾津潛溢”呢?
生動傳神的動態描繪和新穎貼切的妙喻,來自于對自然事物的精細觀察和豐富而飛馳的創造性想象。而作家的神思妙筆,又根植于對所描繪的自然事物——石榴的真誠的愛。通過它,傳達出作家對人生的熱烈的追求。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曾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19]
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思想家、書法家、政治家。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35][38-39][42]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
1978年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郭沫若《石榴》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郭沫若《杜鵑》原文及賞析01-27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原文賞析07-01
《石榴》郭沫若06-15
石榴 郭沫若01-05
石榴原文及賞析04-12
石榴原文翻譯及賞析07-17
石榴 郭沫若閱讀答案11-06
郭沫若天狗原文08-02
石榴原文翻譯及賞析8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