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我與先生,夙期已久,人間無此。
不學楊郎,南山種豆,十一徵微利。
云霄直上,諸公袞袞,乃作道邊苦李。
五千言,老來受用,肯教造物兒戲。
東岡記得,同來胥宇,歲月幾時難計。
柳老悲桓,松高對阮。
未辦為鄰地。
長干白下,青樓朱閣,往往夢中槐蟻。
卻不如、洼尊放滿,老夫未醉。
譯文
我與先生交往已久,人間沒有我們這樣的深厚的友誼。不學楊惲那樣謀求錢財,在南山種豆,以求獲得十分之一的微利。也不學袞袞諸公青云直上,而作道路邊的酸苦李子。五千言的《道德經》讓我一生受用不盡,任其自然,因緣自適,哪能受造化的戲弄?
還記得我們當年曾一同到山岡間相宅卜鄰,欲求結鄰定居,哪年哪月已難計算。如今正像桓溫對老柳興悲,猶如阮籍撫高松述懷,歲月蹉跎,卜鄰之計未能辦成。長干白下,青樓朱閣,無非是南柯夢中的槐樹蟻穴。還不如斟滿酒杯,放懷一醉,來得瀟灑雅潔。
注釋
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消息”。雙調一百零四字。辛克清:名泌,漢陽詩人,姜夔好友。
夙(sù)期:早有交往。
楊郎:指漢代楊惲,字子幼,西漢華陰(今屬陜西)人。
十一:十分之一。征:征收,求取。
諸公袞袞:言官宦眾多。
道邊苦李:《晉書》載:(王戎)嘗與群兒嬉于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兢趣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其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五千言:指《老子》(《道德經》)一書。
造物:指創造萬物的天地宇宙。
東岡:泛指山岡。
胥宇:猶言看房子。語出《詩經·大雅·緜》。
悲桓:桓指桓溫。《世說新語·言語》載:桓溫見昔年種柳,皆已十圍。嘆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對阮:阮指阮籍。這里用杜甫《絕句四首》之一“梅熟喜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詩意。
長干白下:長干與白下都是古代金陵(今南京)地名。
夢中槐蟻:謂榮華富貴無常。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洼尊:即窊(wā)尊,指酒器。
賞析:
南宋著名詩人白石曾作有一詩,詩名叫《奉別沔鄂親友》,詩中寫道:“詩人辛國士,句法似阿駒。別墅滄浪曲,綠陰禽鳥呼。頗參金粟眼,漸造文字無。”自注:“辛泌,克清。”由此可以推斷:這是一位品德高潔的文人。詞首三句敘友誼。以下入辛先生的志行。“楊郎”句用楊惲《報孫會宗書》語:“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又云:“幸有余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這三句說辛克清不逐(征,有求的意思)利。下三句說辛也不求名。
“諸公袞袞”是主語,“云霄直上”是謂句。杜甫《醉歌行》贈鄭廣文云:“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用的也正是這句話。“乃作道邊苦李”,用王戎幼與群兒嬉,不折道邊李,以為必苦李事。見《世說新語·雅量》 。東坡《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我愿得全如苦李。”詞意正是這樣。“五千言”二句是說辛克清有得于道家的哲學。不肯讓“造物”(客觀的辯證法)戲弄自己。就是說,不求名利,也就無所損辱。
下片說平生志欲結鄰,多少年前曾同到東岡去相宅(“胥宇”字出《詩·大雅·帛系》),準備他年結鄰。哪知相宅之處,柳已老哪,松已高哪。卜鄰的地還是不能到手!這六句一氣呵成,氣勢恢宏。第三句插入一頓,便不傷直致。柳老松高,接上“歲月”無跡。“悲桓”:《世說新語·言語》說桓溫見昔年種柳,皆已十圍。嘆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對阮”:用杜甫《絕句四首》之一:“梅熟喜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連用可謂悲而雅。那么,兩人對十丈軟紅塵中的生活呢?長干白下,俱在金陵,青樓朱閣,美人所居。象這樣奢侈豪華、舒適的生活,在他們兩人看來,有如水中月,鏡中花。結尾說,不如聽任窊尊中的酒斟得滿滿的吧,因為老夫還沒喝醉哩。窪(窊)尊,元結為道州刺史時,發見東湖小山上石多窪下,可作無數酒樽。于是建亭其上,作《窊尊銘》。又有《窊尊詩》。結句說:“此尊可常滿,誰是陶淵明!”
這首詞的風格在白石詞中是獨特的。可以說它樸老,也可以說是樸老放逸。樸老是基調。這可以看做是白石的功底。詞論家公認白石是先專學山谷,后來由江西詩派引入晚唐,主要是學陸龜蒙。于是轉以這支妙筆寫詞,詞又獨具一格,影響詞壇近一千年。他的底子只是個樸老。能樸老便可以棄絕纖巧輕奇,便不以達到別人能寫的文章自己不寫,自己要寫的是別人寫不了的東西。元遺山論江西詩派說:“古雅誰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不作江西社里人。”白石之所以可上接杜陵,只看他的樸老的風致,自是少陵親血脈。宋翔鳳便說過;“詞中之有姜白石,猶詩中之有杜少陵。繼往開來,文中關鍵。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寄托比興,于長短句寄之。”(《樂府馀論》)但白石的性情讓他自己的詞變為清空超妙一路。他是在樸老放逸的基礎上深思積學,自證妙境的。我看這和楊萬里、范成大的影響有關系。有人說白石從辛棄疾來。細看轉似較遠。
這首詞雖不是白石的代表作,但幸而有這首詞,讓我們知道,惟性情深厚的人才可以寫出樸老的詞。由此積學深思,才可以證入圣境。從浮華新巧入手只能成就小家小派。我不贊成把白石道人說成江湖游士。游士或清客,是絕無這樣深厚的性情的。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譯文] 不如掩在窗簾兒底下,聽聽別人家的歡聲笑語。
[出自] 李清照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
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像熔化的黃金。
合璧:像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
次第:接著,轉眼。
中州:這里指北宋汴京。
三五:指元宵節。
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
簇帶:妝扮之意。
譯文1:
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樣燦爛,傍晚的云彩在太陽的余輝照耀下飄蕩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樣光彩奪目。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松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
譯文2:
落日的余暉流金般燦爛耀眼,暮云浮動如玉璧相合,恍惚間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染綠的柳樹上煙云朦朧,笛聲中的《梅花落》曲調哀怨,人間的春色剛剛顯露。元宵佳節雖然暖日融融,誰能說轉眼之間不會來一場風雨?那些乘著香車寶馬的詩朋酒友邀我出游,我一一婉言謝絕,不愿出去。
還記得當年汴京繁盛的年月,我有的是閑暇游樂時間,那時最偏重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閨中同伴都帶著翠羽的帽子,插著捻金的雪柳,一個個穿戴打扮得整整齊齊歡笑蜂擁地去參加游樂。可是如今呢?我已是一個憔悴滿容、蓬頭亂發、鬢發斑白的衰老婦人,更怕夜間出去。不如掩在窗簾兒底下,聽聽別人家的歡聲笑語。
譯文3:
落日像熔化的金子一樣,晚云像合攏的白玉一樣,此刻你在哪里?籠煙的翠條涂染想象的青綠,應節的笛管吹出落梅花一曲,我的心頭可有幾絲春?元宵佳節理當慶祝,況且天氣晴朗。轉眼間可有想不到的風和雨?我辭謝朋友們看燈的邀請。
不由得憶起汴京舊王朝,閨門中生活得自由逍遙。打早盼望著十五鬧元宵,發插捻金雪柳,頭戴鋪翠帽,當年裝扮好,姊妹比俊俏,現如今頭如飛蓬形枯槁。今昔元宵節,不如靠在門邊冷眼看,聽聽簾外一片歡騰。
賞析:
在宋代,元宵節是盛大的節日。這一天,不僅家家燈火,處處管弦,男女老少還要穿戴得光鮮漂亮,頭戴各種應景的首飾,出門游賞。北宋亡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依舊是追歡逐樂,歌舞升平,在臨安仍繼續著元宵夜狂歡的傳統。在這眾人同樂的一天,詞人卻郁郁寡歡,情懷凄苦,后寫下此詞。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起句即呈現出美妙的節日晚晴景象:燦爛的落日,金光熠熠,仿佛黃金熔化了一樣放射出異樣的光輝;那傍晚的云朵,連成一片,好像塊塊白玉互相堆砌在一起。這正是歡度節日的好時光。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里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
這里的“人”字,注家或以為是詞人死去的丈夫,因“每逢佳節倍思親”,避難臨安、寡居無依的詞人,在元宵節想起丈夫在世時的歡聚情景,似在情理之中。但從全篇布局來看,詞人意在今昔之對比,此“人”指詞人自己更有余味。分明身在臨安,卻明知故問,反襯出她流落異鄉、孤獨寂寞的境遇和心情。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接下來,詞人從視覺和聽覺進一步渲染了她所處環境的愁苦、蕭條氣氛:大地的柳林被朦朧煙霧涂染成一片濃郁的顏色,遠處的笛子正吹出《梅花落》的幽怨之聲。色彩是陰暗的,聲調是悲涼的。在詞人看來,這初春佳節的氣氛,還能表現出多少春意呢?歡快的節日景象與令人憂慮的不安現實,恰成鮮明的對比。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節時,天氣乍暖還寒,柳葉剛剛出芽,略呈淡黃色,但由于煙霧的渲染,柳色似也很深,故曰“染柳煙濃”。笛譜有《梅花落》曲,梅花凌冬開放,此時當已開始凋謝,故曰“吹梅笛怨”。接以“春意知幾許”,是說春意尚淺。“幾許”是不定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重于少。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在這歡快的元宵節日里,又是暖融溫和的天氣,應該盡情地歡樂吧。詞人卻又突作轉折,寫出隱隱不安:雖然現在晴好,這天氣陰晴難料,難道轉眼之間就不會刮風下雨嗎?“次第”,在這里是轉眼的意思。這里的“風雨”,不一定專指自然界的風雨,因為詞人并不真正擔心元宵佳節會刮風下雨,它實隱指了世道的艱險和人生的坎坷,所謂“天有不測風云”,這顯然是一個暗喻。這反映出詞人在歷經世道的艱難和人生滄桑之后,對于一切都感到變幻難測的特殊心境。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詞人的晚景雖然凄涼,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人乘著香車寶馬前來邀她飲酒作詩,出門游賞。只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憂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香車寶馬”,形容車駕的華美。“謝”,謝絕之意。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這里,詞由上片的寫今轉為憶昔。“中州”,今河南省開封市,這里是以中州代指汴京。“三五”,原指望日,這里指農歷正月十五日夜,即元宵節。遙想汴京淪陷以前的繁盛時代,自己有的是閑暇游樂的時間,而那時最看重的是元宵佳節。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那時候,一到隆重的元宵節,我們都可以無拘無束地外出觀燈賞景,大家戴著翡翠羽毛的帽子,頭上插著用金線編織的絹花首飾,個個妝扮得光鮮美麗。“鋪”,嵌鑲。“翠”,指翡翠鳥的羽毛。“冠兒”,即冠子,一種女式帽。“捻金雪柳”,一種婦女頭飾,形制不詳。“簇帶”,插戴或裝飾。“濟楚”,漂亮之貌。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覺得自己早已由風華正茂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散發的老婦,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風鬟霧鬢”,形容頭發如在風中一般蓬松散亂,如在霧中一樣失去光澤。
“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迥然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在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繁華散盡,斯人憔悴,觸目傷懷,情何以堪?于是“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不如悄悄躲在這簾兒下面,聽聽他人的歡聲笑語,暫且度過這漫長的節日之夜罷了。這一句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擔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在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和向往,但骨子里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在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
這最后兩句收語,寫得極其沉痛,不僅見出今昔盛衰之感,還有人我苦樂之別。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永遇樂》原文,翻譯及賞析08-31
次韻公實雷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2-02
《清廟》原文翻譯及賞析08-26
清廟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
永遇樂·落日熔金原文翻譯及賞析09-19
永遇樂·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譯賞析05-14
永遇樂·落日熔金原文翻譯及賞析04-11
永遇樂·落日熔金原文、翻譯及賞析01-28
永遇樂·投老空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