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1]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2]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qī):傾斜,斜靠。
諳(ān)盡:嘗盡。
都來:算來。
賞析:
評解:
這是一首寫秋夜離人相思的詞。歷來評詞者都認為本詞情景兼融。上片主要寫景,而寓情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集評:
楊慎《詞品》:范文正公、韓魏公勛德望重,而范有《御街行》詞,韓有《點絳唇》
詞,皆極情致。予友朱良規(guī)嘗云:“天之風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無此不成三才。”雖戲語,亦有理也。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月光如畫,淚深于酒,情景兩到。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從夜靜葉落寫起,因夜之愈靜,故愈覺寒聲之碎。
“真珠”五句,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年年今夜”與“夜夜除非”之語,并可見久羈之苦。“長是人千里”一句,說出因景懷人之情。下片即從此生發(fā),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
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在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在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在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jié)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在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在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huán)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tài),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tài)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在《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jīng)·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在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愁,在內(nèi)為愁腸愁心,在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霜風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唳。一聲聲送一聲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語:雁兒略住,聽我些兒事。
塔兒南畔城兒里,第三個、橋兒外,瀕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砌。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
翻譯
深秋中刺骨的寒風侵入被間,聆聽著空然夜空中傳來的孤雁響亮而凄厲的嗚叫。一聲更比一聲凄厲,微風輕拂,藍天如水。床上衣服對著雁兒說,聽聽我想把滿腹的愁緒。
城里南邊橋外河邊西邊,門外梧桐樹屹立的那個小樓里。你飛過我親人的居所,請千萬不要高聲鳴叫,以免驚動也是無眠的她。
注釋
霜風:刺骨寒風。
嘹唳:形容聲音響亮凄清。
瀕:臨。
人人無寐:每人都不能入睡。
賞析
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現(xiàn)客居異鄉(xiāng)的游子對親人的思念。內(nèi)容在詩詞中屢見不鮮,但表現(xiàn)手法卻新穎,細膩,很能感人。
上片先借秋夜景物渲染孤芳寂寞的感受。一句“霜風漸緊寒侵被”盡抒寒意,孤苦之情。而一聲聲孤雁的'哀鳴又烘托游子的孤獨凄芳的情懷。“一聲聲送一聲悲”,用一聲聲孤雁的悲鳴傳達出一個悲痛的傾訴,一聲聲鳴叫牽動著主人公沉重凄苦的心情。
“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形象地表現(xiàn)出他的急切的心情。“告雁略住,聽我些兒事。”語氣之柔軟和緩,神態(tài)之懇切誠摯,觸目可見。托雁傳情,本絕無可能,而如此設詞,異想天開,卻將游子深婉細膩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
下片全是游子對雁所說的話。其實質而言之,僅有一句話,即是說:你飛過我親人的居所,請千萬不要高聲鳴叫,以免驚動也是無眠的她。此處全用口語,雖無一字直敘人物,卻真切地表達了他內(nèi)心的思念,十分生動傳神。這里,“他”——游子不厭其煩,絮絮叨叨地向大雁詳細描述親人居住的具體住所,“城里”“橋外”“河西”“小樓”“門外”等分別用“塔兒南畔”,“第三個”“瀕河西岸”“梧桐雕砌”等詞清清楚楚、詳詳細細地描述出來。看似絮叨,實是殷勤。不僅表現(xiàn)出對大雁的真切希望,又生動表達了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這首詞題材極其普通,但特點鮮明。語言文字明白淺顯,質樸無華,卻生動形象,韻味雋永。可稱“凡情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者”。(陸時維《詩境總論》)。這首詞口語化也極其鮮明,特別是那一長句“塔兒”直至“雕砌”。該詞是一首健康優(yōu)美,生動活潑,美輪美奐的民間小調。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可考,應為南宋初年。詞人客居異鄉(xiāng),在秋夜聽見孤雁的悲鳴,懷念起不在身邊的親人,因而寫下了這首詞。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翻譯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傾斜,斜靠。
諳盡:嘗盡。
都來:算來。
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jié)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huán)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tài),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tài)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jīng)·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nèi)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簡析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只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只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xiāng),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fā)他那豐富的內(nèi)心感情世界!
全詞由景入情,情隨景生,自然渾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闊,尤其“天淡銀河垂地”一句,顯得奔放激越,氣象恢宏;下片徑直抒情,一個“愁”字,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全詩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謂情極之語,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賞析二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一葉落而知秋”,詞人先從落葉寫起。枯黃的落葉輕盈落在地上,聲音輕而細碎,然而詞人僅憑耳朵就能聽到這些輕細的聲音,說明詞人的內(nèi)心極度孤寂,也反襯了夜的岑靜。“寒聲碎”一句,詞人意在告訴讀者這細碎的聲響不僅帶著寒冷的秋意,更傳達著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詞人通過開頭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詞人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只見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飛瀉遠方。詞人本是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剛毅男子,然而,在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觸發(fā)他內(nèi)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來就抒寫了詞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潔如練,可惜意中人遠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賞良辰美景,實在令人惆悵不已。此時感情的激流洶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于是,詞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傾吐愁思。
詞的下片抒寫詞人長夜不寐,無法排遣幽愁別恨的情景和心態(tài)。因見不到思念的人兒,詞人只好借酒澆愁,可愁到深處,已是腸斷,酒也無法來麻醉,酒尚未飲下,已先化作了眼淚。比起入腸化淚,更進一層,足見詞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濃濃的愁苦本已侵擾著離人,可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與室外月明如晝兩相映襯,自然更添凄涼,倍加酸楚,使人無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頭,寂然凝思,黯然神傷。“諳盡孤眠滋味”中的“諳盡”與上片的“年年”遙相呼應,再次說明愁緒由來已久。詞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
自《詩經(jīng)·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nèi)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huán)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感,并抒發(fā)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xiāng),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感發(fā)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具體的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于此詞的創(chuàng)作意圖,歷來說法各異:唐圭璋認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xiāng)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靳極蒼認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chuàng)作此詞來抒發(fā)情感”。汪中認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游春路。樹頭花艷雜嬌云,樹底人家朱戶。北樓閑上,疏簾高卷,直見街南樹。
闌干倚盡猶慵去,幾度黃昏雨。晚春盤馬踏青苔,曾傍綠蔭深駐。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古詩簡介
《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選自《小山詞》。北宋晏幾道詞作。此為冶游之作。全詞以含蓄有致的筆觸,從眼前景物詠起,漸漸勾起回憶,抒寫了故地重游中的戀舊情懷。這是一首寫男子失戀的作品。上闋寫晚春柳花飄飛時節(jié),主人公登上北樓,見柳絮如雪漫舞,百花嬌艷,而樹下“朱戶人家”隱約在萬綠叢中。下闋寫思念。他已倚遍北樓欄桿,多少次是在雨中黃昏登上樓來。也曾騎馬穿過南街,踏過青苔,停下來在綠蔭深處等候。但只見紛紛落花,閨閣畫屏輕掩,不知美人上哪兒去了!詞中表達的是一種朦朧而并未被對方知曉的單相思的戀情。
翻譯/譯文
街南綠樹濃蔭,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飄滿游春的道路。樹頂上雜映著艷花交織的嬌云,樹蔭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紅門戶。閑懶地登上北樓,疏散的珠簾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護艷女朱戶的`城南樹。
倚遍欄桿還懶得離去,經(jīng)過了幾度黃昏細雨。記得暮春時她曾騎馬徘徊踏過青苔,曾靠在綠蔭深處停馬駐足。昔日落花今猶在,華美的屏風卻空掩,誰知桃花人面在何處?
注釋
①饒:充滿,多。
②雪: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
③閑:高大的樣子。
④慵去:懶得離去。
⑤盤馬:騎馬馳騁盤旋。
賞析/鑒賞
上片寫景。起首四句,是北樓南望中的景色和意想。正因鳥瞰,才能看得那樣遠,看得見成行的柳樹和別的花樹,看得見花絮紅白相間織成的燦爛“嬌云”,看得見漫天飛絮。這里,“雪滿游春路”是由柳樹“饒絮”而生的奇想,同時又點出“晚春”二字。至于“樹底人家朱戶”,當是從“樹頭”的空隙間隱約見之,它是掩映在一片艷花嬌云之中的,把一種急切的尋尋覓覓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得非常傳神。
過片由景及情,寫出了詞中人不忍離的情態(tài)和心理。“晚春”兩句寫不忍離去的原因。“盤馬”顯然不是今日之事,“晚春”也不是眼前這個晚春,而“綠陰”、“青苔”的所在,必定是“街南綠樹”底下的那某個“人家”。要之,這里是詞中人昔游之地。對景棖觸如此,必有值得永久紀念的特殊情事。于是,結拍“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點明詞旨。較之“桃花依舊笑東風”之句,尤覺有花落人去之苦。詞中人只于北樓閑望,原來他已經(jīng)訪過不曾出現(xiàn)的伊人了,她那里斷無消息,惟“香屏空掩”而已。此詞與唐朝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一詩的意境——“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兩首作品藝術表現(xiàn)上的差異,讀者諸君也自會有一番感悟。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5
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朝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懷舊》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御街行·秋日懷舊》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qī):傾斜,斜靠。
諳(ān)盡:嘗盡。
都來:算來。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者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者入情,情者交融。
寫秋夜者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階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點知到葉墜階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點知落葉聲,由落葉而點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點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jié)候的點受,又是孤寒處境的點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點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huán)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出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tài),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tài)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jīng)·關雎》“悠加悠加,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點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nèi)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二
“紛紛墜天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開頭三句是說,紛紛凋零的樹天飄上香階,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風吹落天細碎的聲息。
一天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天大多變黃飄落。樹天紛紛飄墜在香階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知寂,而是說四無人聲;聲還是有的,是寒聲,就是秋聲。這聲音不在樹間,卻來自樹間。就是樹上飄來的黃天墜在階上,沙沙作響。夜里,樹天飄落是看不見的,即便是月色如晝,也是看不清楚的。這里寫“紛紛墜天”是憑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卻知到天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告訴我們這細碎的聲響就是落天的的聲音,而且告訴我們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卻知落天聲,由落天而卻知秋之聲,由秋聲而卻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季季候的卻受,又是孤寒處境的卻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這兩句是說,高樓空寂,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天色清明,銀河斜墜到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上片后三句是說,年年今夜,月色都如白綢一般皎潔,人卻常常遠隔千里。
玉樓觀月的一段描寫,卻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遺風,然而在骨子里,卻自有一股清剛之氣。寫珠簾、寫銀河、寫月色,奔放雄壯,深沉激越。寫到這里卻情已似激流洪波,以景寓情不足以表達,很自然的轉入下片的直接抒情,切吐愁思。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下片前三句是說,我如何能用沉醉來忘卻,酒到不了已斷的愁腸,先就變成淚水。
寫斟酒垂淚的愁意。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以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這兩句是說,深夜里殘燈忽明忽暗,斜靠枕頭,我嘗盡孤眠的滋味。
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視狀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反側,更加是象,更加生動。然后補一句:“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末三句是說,你看這離愁別怨,不是來在眉間,便是潛入心底,我簡直無法將它回避。
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愁,在內(nèi)為愁腸愁心,在外為愁眉苦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像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說得比較全面。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huán)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卻,并抒發(fā)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xiāng),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卻發(fā)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卻、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御街行·秋日懷舊》簡析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只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只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xiāng),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fā)他那豐富的內(nèi)心感情世界!
全詞由景入情,情隨景生,自然渾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闊,尤其“天淡銀河垂地”一句,顯得奔放激越,氣象恢宏;下片徑直抒情,一個“愁”字,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全詩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謂情極之語,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御街行·秋日懷舊》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具體的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于此詞的創(chuàng)作意圖,歷來說法各異:唐圭璋認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xiāng)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靳極蒼認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chuàng)作此詞來抒發(fā)情感”。汪中認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8-04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4-15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賞析及翻譯09-05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1-09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1-09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07-31
御街行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4-15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