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3-28 09:29:53 古籍 我要投稿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南鄉(xiāng)子·何處淬吳鉤

  清代:納蘭性德

  何處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當年龍戰(zhàn)地,颼颼。塞草霜風滿地秋。

  霸業(yè)等閑休。躍馬橫戈總白頭。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

  譯文:

  哪里是用血浸染吳鉤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蕪,碧水長流。這里曾是當年群雄爭霸的戰(zhàn)場,而今只余颼颼的風聲。塞草遍野,寒風呼嘯,滿地皆是秋色。

  稱霸的事業(yè)輕易地結束了,策馬馳騁,兵戈殺伐,最終也只換得滿頭白發(fā)。不要輕易用美好的年華換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頭來只不過被埋于廢棄的山丘之下而已。

  注釋:

  何處淬(cu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當年龍戰(zhàn)地,颼(sōu)颼。塞草霜風滿地秋。

  南鄉(xiāng)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xiāng)》、《蕉葉怨》。淬:淬火。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后也泛指利劍。碧流:綠水。龍戰(zhàn)地:指古戰(zhàn)場。龍戰(zhàn),本謂陰陽二氣交戰(zhàn)。后遂以喻群雄爭奪天下。颼颼:形容風聲。

  霸業(yè)等閑休。躍馬橫戈(gē)總白頭。莫把韶(sháo)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

  霸業(yè):指稱霸諸侯或維持霸權的大業(yè)。躍馬橫戈:謂手持武器,縱馬馳騁。指在沙場作戰(zhàn)。韶華:美好的年華。封侯:封拜侯爵,泛指顯赫功名。廢丘:荒廢的土丘。

  賞析:

  這首詞是一懷古之作,該詞通過描寫塞外寒風蕭蕭,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行文用詞格調高遠,氣勢豪縱,情致凄愴,透徹地抒發(fā)了世事無常、興亡無據、古今同夢的悲慨。

  “何處淬吳鉤”開端即問,從中可見悲涼凄愴的情調,下面緊接著荒城“枕碧流”,映襯出當年爭戰(zhàn)之地的衰草、風霜的蕭瑟荒涼,折射出詞人的迷惘與哀傷。“塞草霜風滿地秋”,道盡了秋日的蕭瑟凄涼。

  “霸業(yè)等閑休,越馬橫戈總白頭”,下片從寫景轉入抒懷,表達了人生苦短,人間若夢的.傷感。結句處的“多少英雄只廢丘”,是這種哀感的點睛之語,大有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情懷。

  世事無常,功名虛無,詞人用歷史古跡的滿眼蒼涼來說明霸業(yè)也好,封侯也罷,最終不過被歷史的塵埃湮沒。全詞悲壯中又有著超越歷史的時空之嘆,沉郁悲慨。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2

  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古詩簡介

  《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詞篇起首打破詞先寫景后言情的常例,破空一句“淚咽卻無聲”,直接寫出了詞人的悲痛。下片緊承上片,和妻子以前分離時說的話還歷歷在心,孰料竟然永別。該詞真實地抒寫由悼亡傷逝與離世超塵相交雜而產生的痛切之感。

  翻譯/譯文

  熱淚雙流卻飲泣無聲,只是痛悔從前沒有珍視你的一往深情。想憑藉丹青來重新和你聚會,淚眼模糊心碎腸斷不能把你的容貌畫成。

  離別時的話語還分明在耳,比翼齊飛的好夢半夜里被無端驚醒。你已自早早醒來我卻還在夢中,哭盡深更苦雨風鈴聲聲到天明。

  注釋

  南鄉(xiāng)子:詞牌名,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憑仗:倚著拐杖。

  丹青:指亡婦的畫像。

  省(xǐng)識:記憶起、憶起。

  盈盈:此語含有雙關意,既有由省識得來的容貌比眼前的畫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無限傷感充盈于懷之意。

  忒(tè):方言,太、特。

  鶼鶼(jiān):即鶼鳥,比翼鳥。似鳧,青赤色,相得乃飛。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盧氏因難產不幸去世,盧氏死后,癡情的納蘭就陷入無盡的哀傷之中。不分白晝夜晚,他的腦海中全是亡妻的身影。有一天,他突然有所解悟,自己該給亡黔麓了品瑟萋柔堂拳雪翥只 眼盈盈,心中又生出無數感慨。于是,這首恰如杜鵑啼血、令人不忍卒讀的悼亡詞就產生了。

  賞析/鑒賞

  文字賞析

  詞的上闋,抒寫了丹青重識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傷,更不用說是面對展露容顏笑貌的畫像了。放“沮咽卻無聲”,起句感情凝重。因無聲之泣比有聲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從前悔薄情”,語痛情切,描繪了作者對著畫像呼喚亡靈表示悔痛的.情景。從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嚴厲責己,正表現出愛之深、愛之切。“憑仗丹青重省識,一片傷心畫不成”,道出了突然見到亡妻畫像時的復雜心情與愴絕感情。生時雖然同床共席,但死別使他們分離,現又憑借畫像重新見到了那清俊的面龐,盈盈的雙目,悲傷欲絕。“畫不成”這一句,用元好問《十日作》成句,意謂因傷心一片故難以握筆填詞,上闋就在這樣濃重的傷情中結束。

  詞的下闕寫回憶訣別的哀痛。“別語忒分明”一句,雖未具體寫別語的內容,但它包含著妻子臨終時沒說完的肺腑言、衷腸語。如今它是那樣清楚地回響在耳邊。當時,他并未意識到這是最后的聲音,孰料它竟成永別的遺言。言猶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勝其哀。“午夜”三句,以“夢”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鶼鶼夢早醒”,喻他們夫婦如比翼之鳥情深意蜜,卻中道分離。這里用“避諱”手法,不忍言死,既以減輕自己的悲傷,也表現出他對妻子的摯愛。自妻子死后,他時刻處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聽著風吹檐前鐵馬,更鼓聲聲,痛悼、思念之情,便齊涌心頭,常常泣不成聲。“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之句,化用唐明皇聞鈴總念楊貴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發(fā)了這種恨好景不常、好夢易醒,無限思念、無比哀痛的感情。

  悼亡,傷逝之作所以感人,就是因為所傾吐的是最真摯的愛的感情。納蘭這首是“題照”之作,因而在藝術表現上的特點是以向亡妻畫像訴說的形式表現這種感情的,他后悔從前“薄情”,憑著丹青重識,他記得剮語分明,恨好夢早醒,他嘆息“卿早醒”而“儂自夢”,泣盡更深夜盡,等等。他將畫像視為人身,把死者當作生者,故這種訴說所表達的感情比之一般的抒情,尤為感人,具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情境。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南鄉(xiāng)子·自述

  [宋代]蘇軾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馀。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占得人間一味愚。

  譯文

  簟席生涼,碧紗櫥帳,白日里閑眠醒來,枕邊輕風拂過。躺在床上聽聞向晚的衙門里沒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頭的幾卷書給看完了。

  抓著腦袋吟誦起歸隱的詩句來,自己感到對功名利欲已經沒多少興趣。假如有人問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過是一個愚字罷了。

  注釋

  南鄉(xiāng)子:詞牌名。

  自述:題目一作《和楊元素》。

  簟(diàn):竹席。

  碧:綠色。

  紗廚:古人掛在床的`木架子上,夏天用來避蚊蠅的紗帳。

  一枕清風:是蘇軾非常喜歡用的意象。如“一枕清風值萬錢,無人肯買北窗眠。”

  晚衙:古時官署治事.一日兩次坐衙。早晨坐衙稱“早衙”,晚間坐衙稱“晚衙”。

  歸歟:即歸去。據《論語·公冶長》載,孔子在陳;的時候,曾發(fā)“歸歟”的感嘆。

  懶更疏:即懶散,不耐拘束。

  使君:太守,此系作者自指。作者當時任徐州太守。

  占得:擁有。

  一味:所有,全部。

  賞析:

  上片寫初秋的黃昏,蘇軾在碧紗帳里一覺醒來,枕邊微涼的秋風也吹不盡濃濃的睡意,于是繼續(xù)躺在涼席之上,聽外面公堂一片寂靜,他知道這意味著今晚不用上堂處理公事了。這是一個清閑的黃昏。“一枕清風”是蘇軾比較喜歡用的一個詞組和意象,詩里多次用到。它把晚風吹拂下那種清爽而又舒暢的困意表達得淋漓盡致。“臥聽”二字表現出蘇軾起床的慵懶和悠閑,也說明他早就料到今天“無一事”的狀況了。這里實是反用古人之意,古人常用“晚衙”來嘆息公務繁忙,而蘇軾卻道“臥聽”“無一事”,一種超脫的感覺就上來了,于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著看起了床頭的書卷。這里一個“盡”字,再次把這種悠閑無止境放大,拉長。

  下片開始議論,“歸歟”二字直接點明了議論的主題,也就是他心中追求功名與早日歸隱二者之間的矛盾。“自覺”句表面上是一種自嘲,說自己對功名日漸疏懶,但實際上卻是一種竊喜,竊喜自己終于能夠看破功名,心無掛礙了。正式由于這種無掛礙的心態(tài),當別人問及“使君”的才學時,蘇軾才能通達、釋然而略帶自嘲地說自己是“占得人間一味愚”。言外之意,在他看來,是否有才學并不重要,但自己到現在才看破功名,這才是真的“一味愚”。整個下片議論,表面上看都是自嘲,在貶低自己,實際卻是在表達一種擺脫塵世功名束縛的愿望,同時也是在慶幸自己已經慢慢擺脫了這些束縛。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南鄉(xiāng)子·搗衣

  清代: 顧貞觀

  嘹唳夜鴻驚,葉滿階除欲二更。一派西風吹不斷,秋聲,中有深閨萬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華旋欲凝。今夜戍樓歸夢里,分明,纖手頻呵帶月迎。

  譯文:

  受驚的鴻雁的在凄清夜晚哀鳴,落葉飄滿整個臺階,此時已快到夜半二更時分。

  蕭瑟生寒的西風呼嘯,聽著這秋天特有的聲音,閨中人還在不停的搗衣,一聲聲寄寓著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切。

  夜深了,冰冷的片石、濕水的衣袖像要結霜凝固。今夜遠戍邊關之人在那歸鄉(xiāng)的夢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夢里妻子呵手出迎,迎接他的歸來。

  注釋:

  嘹唳:響亮凄清之聲,陶弘景《寒夜怨》有謂“夜鴻驚,凄切嘹唳傷夜情”。

  階除:臺階。

  賞析:

  搗衣,即將衣服置于石上,以木杵捶擊,使之松軟,乃是古人縫制衣裳的.一道衛(wèi)序。故而,古代詩人常常以此為題,通過思婦搗衣的描述,來表達征夫思婦之相思、怨苦。

  這首詞,雖亦用傳統題目,但卻有其特定的情境與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達對摯友吳兆騫的思念和感情,吳兆騫與作者文壇齊名。私交甚厚,不料卻因江南鄉(xiāng)試作弊案牽連,為仇人誣陷,被遣戍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縣)。手足知己,遭此大難,詩人自是牽掛于懷,憂緒百端。但是當時是個動輒得咎的年代,江南形勢十分險惡,所以只得借這“搗衣”舊題,從吳氏之妻萬采真的角度,來寄托自己的感情。

  詞的上片,集中描繪思婦搗衣之苦情。“嘹唳”,響亮凄清之聲,陶弘景《寒夜怨》有謂“夜鴻驚,凄切嘹唳傷夜情”。“階除”二字,均為臺階之意。整個上片,全以“秋聲”來渲染烘托思婦心中之哀苦。你聽,有受驚鴻雁的凄涼哀鳴,有滿階落葉沙沙的飄響,有夜半二更的更鼓聲響,有蕭瑟生寒的西風呼嘯。這一切靜夜傳響,聲聲真切,真是縱有“西風吹不斷”。如此環(huán)境氛圍,思婦豈不是倍加凄苦孤單、倍加凄切傷心?更有甚者,在這凄苦的秋聲中,還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搗衣聲。一聲聲飽含著自己的凄苦辛酸,一聲聲寄寓著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切,正所謂“中有深閨萬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繪兩地相思的情境。“片石”兩句承上,先寫搗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狀,可見思婦是長久地沉浸在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癡如呆。“今夜”以下,是轉寫征夫歸夢:今夜遠戍邊關之人定會在鄉(xiāng)思的歸夢中,分明看到妻子頻呵著纖纖雙手帶月前迎國。當然,也可解作夢夫歸來,自己呵手出迎。兩地相思一樣情,這種夢幻中的相會是夫婦雙方的期盼,是他們遙相思念的心靈感應。

  全詞平實如話,但卻深情情韻。細細讀來,如聞酸楚凄涼的搗衣之聲!如見夢中相會的具體情景,也可體味出作者對遠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讀罷不禁嘆息歔欷,一掬同情之淚。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袞袞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從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說不清呀。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想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已統領著千軍萬馬。坐鎮(zhèn)東南,連年征戰(zhàn),沒有向敵人低過頭。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曹操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

  賞析:

  此詞約作于宋寧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或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當時辛棄疾在鎮(zhèn)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zhèn)江去做知府。鎮(zhèn)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yè)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zhèn)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6

  南鄉(xiāng)子·璧月小紅樓

  朝代:宋代

  作者:孫惟信

  原文: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游。霜冷闌干天似水,揚州。薄幸聲名總是愁。

  塵暗鹔鹴裘。針線曾榮玉指柔。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空為梅花白了頭。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小紅樓上。傳來的簫聲讓我把往事回想。寒霜冷透欄桿,天空像河水一樣清涼,想起揚州,那薄情的聲名總是讓我愁傷。灰塵蒙蓋了雁羽做的衣裳,縫制它曾讓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過去猶如大夢一場,風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對梅花嘆息,眼下我已白發(fā)蒼蒼!

  注釋

  [1]璧月:形容月的皎潔明亮如同圓形玉璧。

  [2]鹔鸘:水鳥名,雁的一種,長頸,其羽毛可制裘。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詞正是詞人對自己一生放任不羈、寄居他鄉(xiāng)的漂泊生涯的總結,從而流露了晚年對妻子的真摯懷念之情。

  詞的上片主要是回憶舊游,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首二句“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游”以兩件事為起因,逗引對往事的回憶。璧月,謂月圓如璧。一輪玉璧似的圓月照耀著小樓,遠處傳來了陣陣簫聲。望月懷思本是中國文化積淀中的傳統手法。同時那如泣如訴的洞簫更易令人感懷。“憶舊游”正是以這二者為觸媒而引發(fā)出來的。“舊游”二字個中當包含詞人后半生漂泊異鄉(xiāng)、優(yōu)游江浙、傲世睨俗的無限感慨。接著“霜冷闌干天似水,揚州”二句寫詞人憑欄眺望的感覺,并交待其時所在的地點揚州。樓外天涼似水,欄干上掛滿秋霜。這一切無不使詞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環(huán)境所致,同時加之地點又在揚州,所以詞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浪蕩才子杜牧來。上片尾句“薄幸聲名總是愁”正是借這一典故而抒寫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節(jié),終而贏得薄情冤家的聲名,今天想來這一切總是令人徒增愁怨。古人常說,人老易悔。如杜牧一樣,詞人晚年對自己一生落拓不羈、恣意優(yōu)游的`感慨是出泛泛的回顧,還是深深的自責,我們已無法確知了,但有一點可以斷言,那就是詞人婚后不久就出游蘇杭,萍蹤不定,和自己發(fā)妻離多聚少,因而晚年對妻子不免深有愧疚之情。下片則十分熱切地再現了這份真情。詞人用“塵暗鹔鹴裘”換頭過片,承上啟下。“塵暗”二字承上,總結自己一生四海浪跡,風塵仆仆。暗,有布滿、落滿之意。鹔鹴裘,本指用鹔鹴鳥羽所制之裘。這里暗用《西京雜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后還成都以身著鹔鹴裘典酒與文君歡飲的故事。這里用以引起下文,表達對妻子的懷念:“針線曾勞玉指柔。”原來這領鹔鹴大氅是妻子親手辛勤縫制的。一個“勞”字表現了詞人對妻子無限感激與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詞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即言待得詞人感覺到妻子一片恩愛之情,仿佛如一夢醒來,為時已在三十年之后。罷了,罷了,這一切已如東流之水,一去不返了。無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聲長嘆之中。綰束“空為梅花白了頭”一句更見真情。梅花,暗用宋初隱士林逋典故。逋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終生不娶,以種梅養(yǎng)鶴自娛,后世稱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這里詞人言自己為了追求隱逸而浪跡江湖,白白地虛度一生。以惟信的為人,他當然不會對自己傲世之舉產生絲毫遺憾之情,而這里流露的只是有負愛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這一句正是對上片結尾“薄幸聲名總是愁”的回應。

  詞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終老,為人向以疏放曠達著稱,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無一悔。惟獨在手撫妻子親手密密縫制的御寒大衣而產生“空為梅花”之恨,乃至對自己的“薄幸聲名”的深深自責、自愧、自悔的心理。為其如此,才使得全詞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摯感人。這也是本詞藝術上的一大特色。此外,這首詞用語不假雕飾,樸素洗煉。加之詞人對發(fā)妻懷思之情低回哀惋,情綿意切,所以世稱其詞“婉媚多姿,聰俊自然”,實乃中肯之評。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南鄉(xiāng)子·有感

  宋代: 蘇軾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幃。春睡香凝索起遲。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

  譯文: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

  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瑩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麗。成都出的新花樣的蜀錦,不適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樸素衣服。

  暖日下重幃。春睡香凝索起遲。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

  溫暖的日子放下層層帳幕。她睡著了,室內焚的香,煙氣不散,叫她起來,她很遲才起來。東方朔風格不同凡俗,為什么當時常被西真喚作“兒”呢?

  注釋: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zhuó)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

  不似伊:還趕不上你。伊,你。濯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郊,又名浣花溪或百花潭,是著名蜀錦的產地。非宜:不適宜。

  暖日下重幃(wéi)。春睡香凝索起遲。曼倩(qiàn)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

  下重幃:放下層層的幕帳,表示清凈安睡。索:須,應,得。曼倩三句:曼倩是漢武帝時文人東方朔的字。在古代傳說中,東方朔是個仙人。西真曾稱東方朔為“鄰家小兒”。底事:這事。兒:對晚輩的昵稱。

  賞析: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擬,“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詞人眼中,愛妻閏之的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細嫩,而且隨時散發(fā)著微微香氣,有如神話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還趕不上閏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傾盡了詞人對閏之的鐘愛之情。下文則從內在品格上著力渲染閏之的`勤儉質樸,但卻不直接說出,而是從她穿著打扮的外表上落筆,顯得句法生新:“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在濯錦江邊生產著各種花樣翻新的錦緞,但是,這對閏之是不適宜的,她平時所穿的都是些尋常的淡薄衣衫。詞人在后來寫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這樣高度評價閏之的品德道:“婦職既修,母儀甚敦。”可見,閏之是一位具有傳統美德的婦女典型,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使詞人對閏之的感情愈加篤厚。

  下片進一步描繪王閏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態(tài),愈加令人惜愛。“暖日下重幃。春睡香凝索起遲。”而下文“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則轉向了詞人自己,他以西漢風流才子東方朔自喻,說他當時熱戀著王閏之。末句是用《漢武內傳》典,以此末句之“愛被西真喚作兒”,顯得極其生動親切。“兒”字是一種親昵之稱,從西王母神仙口中喚出,不僅活靈活現,猶如目前,而且抬高了詞人存在的現實價值,頗有自許傲世的味道。再從《漢武內傳》敘述東方朔的畢生才干和曲折遭際來看,似蘊含了詞人的身世之感,正影射出曾在朝中反對新法而屢遭貶謫和“補外”的坎坷經歷。由于他的反變法是光明磊落的,是“此心耿耿,歸于憂國”的,故他有著自信、自傲的心態(tài)。這也符合詞人“外遷”任杭州太守時的心緒。

  這首詞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繼妻王閏之的外貌形體美和內秀品格美的形象。全詞清新婉麗,明凈流美,用典寓意,自然高邁。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洞口誰家,木蘭船系木蘭花。紅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翻譯

  洞口是哪戶人家呀?屋前木蘭樹造的小船上系著好看的木蘭花。身著襦裙長袖的女郎們互相邀約去水邊游玩,春風湖面,女孩們的笑鬧嬉戲聲不時傳來。

  注釋

  木蘭:喬木,又名杜蘭、林蘭,狀如捕樹,木質似柏樹而較疏,可造船,晚春開花。

  紅袖:指古代女子襦裙長袖,后來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詞。

  相引去:相互邀約而去。

  引:招引。

  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

  賞析

  這首詞寫南方少女的歡情。作品以虛擬問句開頭,以“木蘭船系木蘭花”寫洞口之家的實景,流露出無比贊美之情。“紅袖”三句繼續(xù)寫洞口之家的人事,活現南方少女相引相招,相依相偎,親昵歡快地游春談笑的場面。

  此詞表現的是,世事清明,心情舒暢,歲月靜好,江山無聲。有的只是紅顏女子引舟,春風湖面,鶯歌燕語。中原戰(zhàn)亂之中,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卻有著這般恬靜、悠然的江南好風光,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栩莊漫記》對歐陽炯的《南鄉(xiāng)子》八首作了一個總評曰:“《南鄉(xiāng)子》八首,多寫炎方風物,不知其以何因緣而注意及此?炯蜀人,豈曾南游耶?然其詞寫物真切,樸而不俚,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而為寫景紀俗之詞,與李珣可謂笙罄同音者矣。”的確,在《花間集》中,這樣樸質清新的風土人情詞作,是別具韻味的。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9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宋朝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譯文

  這里曾是歷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圍樹木蔥蘢繁茂,山環(huán)水繞,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來的繁華隆盛已像夢一般逝去,使人感嘆。那晉代的帝王將相,早已是一杯黃土,被歷史遺棄。

  繞著江岸盡情地游行游賞,登上一層樓,再上一層樓,往事悠悠,早已不值一問,不如早回頭。往事如煙,就像這檻外無情的江水空自東流。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注釋

  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三國的吳、東晉、南北朝的宋、齊、粱、陳、五代的南唐等朝代在此建都,故稱為“帝王州”。

  郁郁蔥蔥:草木茂盛。

  佳氣:指產生帝王的一種氣,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四百年:金陵作為歷代帝都將近四百年。

  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中的名句:“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把晉代與吳宮并舉,明確地顯示出后代詩人對晉朝的向往。冠(guān):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連稱,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裝,后引申為世族、紳士。古丘:墳墓。

  恣(zì)行游:盡情地繞著江邊閑行游賞。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更:再,又,不只一次地。

  悠悠:長久。遙遠的樣子。

  回頭:指透徹醒悟。佛家語“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檻:欄桿。語出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詩》中的名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賞析

  此詩亦為王安石晚年謫居金陵,任江寧知府時所作。在表面的表達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時,把自己非常復雜的心境,也暗含于詩作之中。

  金陵城自古以來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劉禹錫曾作《西塞山懷古》一詩:“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然而,王安石看到的與劉禹錫所見大不相同,這里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王氣正盛之地,佳氣上浮。但那是晉代的事情,已經過去四百年了,晉代的白衣勝雪,衣冠之族,已經成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時候,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的名句,表達的是同樣的昔盛今衰的悵然之情。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過去的時代里,這是詩歌中常用的寫法,借此來表明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同時使詩歌具有一種“高古”的氣象。

  作者獨自一個人繞著江水邊上行游,然后登上高樓。“繞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緒或不平事的一種辦法,在這里,作者借這種典型的動作來表現內心的無邊愁緒。好在這種“繞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隨意地到處走走。但是,這是一種多么無奈的自由啊,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實現強民富國的愿望,而現在,只能是“繞水游”而已,慨嘆之聲,達于紙上。古人在詩中所抒寫的,常常不是“達則兼濟天下”的順境,而是“窮則獨善其身的”逆境,但到底心還被“達”的愿望所牽絆,所以讀這樣的詩句的時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閑適的背后,是無窮的凄涼與熱切的期盼。“上盡層樓”含有中國古代的“登高懷遠”“登高而愁”的文化密碼。從東漢末年時期的王粲寫《登樓賦》開始,這個動作就被賦予了思念故國之情。而唐代王之渙的'一首《登鸛雀樓》則是從人生哲學意味上詮釋了這一個典型的動作、典型的場景。在這里,作者是思念故國(首都)呢,還是“欲窮千里目”呢?通過上文的表面閑適與內心焦慮,我們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國,再造宏業(yè);通過后文的回憶往事,我們又可以知道作者這時的心理是放棄思念故國的想法,而注重對往事的追尋,注意對往事從文化意義上進行思考;我們還可以認定,作者是想“登高望遠”,而這里的“遠”,不是空間上的,而是時間上的,表明作者獨特的意趣和別具懷抱。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詩若只有一種解釋便不是好詩。”一首真正的好詩,就是可以這樣多方面地甚至地矛盾地刺激讀者去思考,去與自己的人生體驗結合起來,思考詩歌的同時,也思考人生的選擇甚至人類的境遇。“更上樓”,不是上到樓的頂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斷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樓。往事悠悠而去了,你不要問我在想些什么,回頭看過去的時候,只能看見窗外的長江,在日夜不息地向東流去。結句也是化用唐人詩句,王勃的《滕王閣詩》,作者在這里卻別有懷抱:可以理解為,歷史是無情的,就像東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許人類所為的一切只是這水的片刻停留,沒有太大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不論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長江水一般,是一種永恒的存在;或者聯系《滕王閣詩》原文前一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反問,問當今的皇帝“今何在”,表達自己期待著重回朝廷的愿望。但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長江水,一直流著,流著。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創(chuàng)作背景

  本篇為作者在金陵登樓懷古時所作。情調與《桂枝香·登臨送目》相近,很可能寫于同一時期。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zhàn),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注釋

  ⑴南鄉(xiāng)子:詞牌名。

  ⑵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固亭:在今鎮(zhèn)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huán)水。

  ⑶望:眺望。神州:這里指中原地區(qū)。

  ⑷北固樓:即北固亭。

  ⑸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長、久遠。

  ⑺年少:年輕。指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yè)統治江東。兜鍪(dōu móu):指千軍萬馬。原指古代作戰(zhàn)時兵士所帶的頭盔,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斷:坐鎮(zhèn),占據,割據。東南:指吳國在三國時地處東南方。休:停止。

  ⑼敵手:能力相當的對手。

  ⑽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⑾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雄壯威武 ,喟然而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賞析:

  作者:佚名

  人在江山雄偉處,形勝依舊,而英雄長往,不免發(fā)思古幽之情。看著滾滾的長江水,一腔豪氣奔涌而出

  辛棄疾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舊歷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zhèn)江去做知府。鎮(zhèn)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yè)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zhèn)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這首詞諷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對于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一腔愛國豪情。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極目遠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qū),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這里金戈鐵馬,曾演出多少驚天動地的歷史戲劇啊!北固樓的“滿眼風光”,那壯麗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隱隱彌漫著歷史的`煙云,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不盡長江滾滾流”,借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古多少興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詞人胸中倒來倒去的不盡愁思和感慨,又何嘗不似這長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想當年,在這江防戰(zhàn)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國時代的孫權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他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fā)自強,戰(zhàn)斗不息,何等英雄氣概!據歷史記載: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yè)統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一方。赤壁之戰(zhàn)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歲。因此可以說,上面這兩句是實寫史事,因為它是千真萬確的歷史,因而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這里一是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年少”而敢于與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二是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zhàn),不斷壯大。而他之“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顯然,稼軒熱情歌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并戰(zhàn)而勝之,正是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懦怯茍安。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fā)揮,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fā)問,以提醒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若問天下英雄誰配稱他的敵手呢?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也!這種用心,更于篇末見意。 作者在這里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顯然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無疑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zhàn)船,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對敢于與自己抗衡的強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對于那種不戰(zhàn)而請降的懦夫,如對劉景升兒子劉琮則十分輕視,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獻敵人,還要為敵人恥笑辱罵,這不就是歷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顏事仇的缺乏骨氣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運嗎! 作者在這里引用了前半句,沒有明言后半句,實際上是借曹操之口,諷刺當朝主議的大臣們都是劉景升兒子一類的豬狗,這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絕。

  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不也有著主戰(zhàn)與主和兩種人嗎?這當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讀者自己去聯想了。聰明的詞人只做正面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然而妙就妙在縱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雖然辛棄疾只說了前一句贊語,人們馬上就會聯想起后面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臺詞:可笑當朝主和議的眾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嗎!詞人此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頗類似歇后語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寫法上這一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呢!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絕!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歷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于一時,而南宋經過了好幾代皇帝,竟沒有出一個像孫權一樣的人!所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本詩的寫作特色有三點:一是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二是層次分明;三是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欹枕艣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夢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只記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翻譯

  船行江上,在咿啞嘈雜的搖櫓聲中漸漸入睡。在夢中與意中人相會,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態(tài)。

  在夢中正與情人難離難舍,欲說還休之際,卻夢斷人醒。回憶前夜分別時,正是圓月中天,月圓而人離別。

  注釋

  欹枕:倚枕。

  艣:同櫓,搖船用具。

  咿啞:象聲詞,搖櫓聲。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翠袖:著綠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

  夢里:一作“變作”。

  兩眉尖:緊皺雙眉,愁苦貌。

  夢已闌:夢已盡。

  埋冤:即埋怨。

  前夜月:指別時之月。

  不管人愁獨自圓:人愁離別,月卻獨自向圓。意同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詞:“何事長向別時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船行江上,在咿啞嘈雜的搖櫓聲中漸漸入睡。在夢中與意中人相會,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態(tài)。

  在夢中正與情人難離難舍,欲說還休之際,卻夢斷人醒。回憶前夜分別時,正是圓月中天,月圓而人離別。

  注釋“欹枕”兩句:櫓聲咿啞,倚枕醉眠。欹(qī)枕:倚枕。艣(lǔ):同櫓,搖船用具。咿啞:象聲詞,搖櫓聲。聒(guō):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夢里”三句:寫夢境:笙歌花底,玉人歷歷在目。翠袖:著綠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夢里:一作“變作”。

  “別后”兩句:言玉人欲訴別后相思,不想夢斷人去。兩眉尖:緊皺雙眉,愁苦貌。夢已闌:夢已盡。

  “只記”三句:記敘玉人夢中之語:怨月無情,別時獨圓。埋冤:即埋怨。前夜月:指別時之月。不管人愁獨自圓:人愁離別,月卻獨自向圓。意同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詞:“何事長向別時圓。”

  賞析

  詞題為記夢,所夢何人,本事無考。詞先寫舟中孤寂,搖櫓聲中,由醉入夢。夢中花叢笙歌動聽,伊人宛然在目。換頭寫伊人傾訴別后相思,然后以對方埋怨人離月圓收結,體現雙方依依難舍,情摯意濃。

  全詞就夢前、夢中、夢后三層依次寫來,思路清晰。詞人由醉入夢,夢中笙歌花叢,翠袖盈盈。以下不寫夢后相思,卻從對面入筆,倒敘夢中情境,妙筆脫俗。“只記”二句,以少勝多,怨月獨圓,情癡意濃。且此月系玉人閨中獨看之月,抑或詞人舟頭所見之月?情境恍惚。“不管”句無理而妙,韻味無窮。小詞寫得清麗爽暢,精湛宜人。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當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當時辛棄疾由臨安赴任湖北轉運副使之職,舟行江上,記夢而作。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南鄉(xiāng)子·南北短長亭

  南北短長亭,行路無情客有情。年去年來鞍馬上,何成!短鬢垂垂雪幾莖。

  孤舍一檠燈,夜夜看書夜夜明。窗外幾竿君子竹,凄清,時作西風散雨聲。

  賞析

  相傳為李白所作《菩薩蠻》寫行人歸意云:“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本詞起首即由此借來。“短長亭”,短亭、長亭,為古時設在大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古詩詞中“長短亭”的意象歷來是與羈旅漂泊之意連在一起的,本詞中作者又進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這長長的“行路”更顯得漫漫不盡令人生愁了,因此作者謂之“無情”。路程本身距離的長與短,實為人的感覺,謂其“無情”更是人的情感的投射,所以這“行路無情”實在是“人有情”的表現,以“無情”襯“有情”更顯出其“情”的強烈與深刻。接下來作品又從時間長久的角度來進一步寫這“年去年來”的羈旅之苦。作者在另一首《南鄉(xiāng)子》中寫道:“游子繞天涯,才離蠻煙又塞沙。歲歲年年寒食里,無家。”這幾句可謂這年復一年的“鞍馬”行旅生活的注腳。令作者不堪的還不僅是這沒有休止的漂泊之苦,更有一種老大無成而生命虛耗的憾恨,一語“何成”,已見詞人憾恨之深;幾許“雪莖”,更襯出其悲愁之重。長路漫漫,歸期遙遙,匆匆行旅間,鬢絲已染霜雪而事業(yè)卻無所成——游子漂泊的愁苦、憾恨與困惑就這樣一層層地被推向了極致,彌漫于詞中。

  下片著重描寫游子漂泊中孤清之懷。首二句述其寒夜讀書的情景。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句似為詞人所本,不過詞中所寫當為作者生活實情的描述。其中“燈”的意象是耐人尋味的。它照明的不僅是羈旅中的孤舍,實際上更有主人公那顆孤寂的心。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書”能給他以慰藉,讓他得以超脫那難忍的孤獨和愁苦。有了這“一檠燈”,整個凄寒的'詞境也頓然增添了幾分暖意。檠,燈架,燭臺,這里用作量詞。同時,這燈下夜讀的情節(jié)也向人們展示了主人公清高雅逸的襟懷,下旬中的“窗外幾竿君子竹”即是這種襟懷的象征。“凄清”一詞很準確地道出了竹子那身處孤寒之境卻不失清雅風韻的品質。古人稱松、竹、梅、蘭為君子四友,故而作者在這里直接稱竹為“君子竹”,詞人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達對不為時困而凜然有節(jié)的古君子之風的仰慕與追求。煞尾處“時作西風散雨聲”又從聽覺感受上來寫竹:西風颯颯,竹葉簌簌,好似風吹雨散一般。顯然,這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瀟灑無畏的風神,傳達出的是詞人不懼孤寒不奪雅志的精神。竹聲“時作”,余音不絕,語雖盡而意未窮。

  與唐宋詞中某些抒寫羈旅情懷之作的明顯區(qū)別是,詞人沒有陷于孤獨悲戚的情感中而不能自拔,上片言漂泊之苦,作者極盡渲染之能事,但這只是一個鋪墊,至下片則一“燈”擎而愁云散,述讀書以明志,賦翠竹以寄情,表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可謂“哀而不傷”者也,正如王鵬運評劉秉忠詞所云:“雄廓而不失之傖楚”(《藏春樂府跋》)。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南鄉(xiāng)子·好個主人家

  好個主人家。

  不問因由便去嗏。

  病得那人妝晃了,巴巴。

  系上裙兒穩(wěn)也哪。

  別淚沒些些。

  海誓山盟總是賒。

  今日新歡須記取,孩兒,更過十年也似他。

  譯文:

  你當初只貪圖他家里條件好,不問他這人好壞,你就輕易走進了那人家門,做了妓女。發(fā)現“那人”病得不成樣子,并且容貌丑陋,而你卻系上裙兒,強顏歡笑,暫時把“那人”穩(wěn)住,等待時機的到來。

  你離開舊主人,沒有流下一滴眼淚。當初所謂的“海誓山盟”,不過是一套虛無縹緲的騙人的鬼話。你今日另尋新歡時應當汲取以往輕率上當的教訓,否則過上十年八年,新歡也必將和“那人”一樣丑陋不堪。

  注釋:

  ①嗏(chā):語氣助詞。

  ②妝晃:謂樣子難看。引申為出丑之意。

  ③巴巴:可憐巴巴。

  ④些些:數量,這里指流淚多。

  ⑤賒:此有渺茫難憑之意。

  ⑥孩兒,是上對下的通稱。

  賞析:

  這是一首贈妓詞。寫妓女拋棄舊主,另尋新歡,并就此對其進行批評、規(guī)勸。語多嘲諷,詼諧有趣。

  全詞共分兩大部分。前七句為第一部分,寫其拋棄舊主人。起首二句寫其輕率。不經了解,便一口咬定那人是“好個主人家”,所以“不問因由便去嗏”,走進了那人家門,做了妓女。輕率難免上當受騙,所幸的是此女有處變不驚的本領。故“病得”三句接寫其機智。言其發(fā)現“那人”病得不成樣子,且容貌丑陋,而她卻處變不驚,系上裙兒,強顏歡笑,虛與周旋,暫時把“那人”穩(wěn)住,等待時機的到來。“別淚”二句寫其對舊主人毫無感情,即使離去,也不會流下一滴眼淚。所謂“海誓山盟”,不過是一套虛無縹緲的騙人的鬼話,天方夜譚而已。從而揭示此妓的無情無義。“今日”三句為第二部分,寫作者對妓女的贈言。謂其應當汲取以往輕率上當的教訓,對人不可輕信,這是今日另尋新歡時所必須“記取”的,否則還要上當受騙,過上十年八年,新歡也必將和“那人”一樣丑陋不堪。

  這首詞在藝術風格方面的特點主要是通俗似曲。詞中運用了大量的.宋元時代的方言俗語,如“嗏”、“妝幌”、“巴巴”、“穩(wěn)”、“賒”、“孩兒”之類,加上其他一些詞語也多取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語,因而形成本詞通俗易懂,新鮮活潑的藝術風格。而這類詞突破了文人詞追求典雅的傳統,開后世散曲之先河。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淥水帶青潮。

  水上朱闌小渡橋。

  橋上女兒雙笑靨,妖嬈。

  倚著闌干弄柳條。

  月夜落花朝。

  減字偷聲按玉簫。

  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

  若比銀河路更遙。

  譯文

  清澈的春水帶著青潮上漲,水上的朱欄連著倚渡橋。橋上站立著雙靨帶笑的美麗少女,好妖嬈,倚靠著欄桿撫弄柳條。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夠嫻熟地按照“減字偷聲”的變化吹奏玉簫。柳外的行人回頭顧盼,好遙遠,仿貌比那天上的銀河還要遠。

  注釋

  淥(lù)水:清澈的水。

  青潮:水面呈青綠色,且旺盛飽滿,如同漲潮一般。

  朱闌:朱紅色的欄桿。

  雙笑靨(yè):此處是說女子笑,臉上出現一對酒窩兒。

  妖嬈: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風情。

  花朝:舊俗以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節(jié)為“花朝節(jié)”。

  減字偷聲:指詞調的減省節(jié)奏和減少歌辭字句,從而衍變新調。

  玉簫:簫的美稱。

  迢迢:遙遠。

  賞析:

  這首詞寫人,刻畫了一位十分優(yōu)美傳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寫景,為人物出場設置環(huán)境;一條清撤的小河,帶著碧綠的潮水,向遠處緩緩地流去;河上架著一座兩邊圍著紅色闌干的小小渡橋。朱闌映淥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閑雅優(yōu)美,色彩艷麗鮮明,短短兩句即展現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畫面。“橋上女兒雙笑著,妖燒。倚著闌干弄柳條。”“柳條”二字語意雙關,既指柳條隨風飄揚的情景,又指少女美麗迷人的腰肢。接著三句刻畫人物。詞人不寫她的眉,不寫她的腰,也沒有摹繪形容其發(fā)型、妝飾和身材,而是把鏡頭對準“女兒”面頰上那兩個迷人的酒渦。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許多筆墨,跳出了前人描繪女性的窠臼。緊接著用一個兩字短句“妖嬈”,加以贊嘆,說她無比嬌美動人,別的都不須細看,只要看一眼她臉上那兩個笑容可掬的酒渦就足夠了。從句法結構上說,“妖嬈”也是貫通下句的。此時此刻那位“女兒”正獨自靠著橋上的朱闌,手里擺弄著柔軟細嫩的柳條。這是作者攝取的.第二個鏡頭。如果說第一個鏡頭是靜態(tài),那么第二個鏡頭則是動態(tài)了。“女兒”擺弄柳條,不知是探春還是惜別。含而不露,留下聯想和思索的空間。上片五句,分為兩層,先拉開幕布,推出景物,然后描繪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靜一動,層次極為分明。

  下片從月夜花朝寫起,少女先是擺弄楊柳,此時又在月夜里吹奏起了玉簫。這優(yōu)美的境界愈發(fā)使女子的形象撲朔迷離,讓人浮想聯翩。“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最后兩句,通過“行人”的反應來贊美“橋上女兒”容貌出眾、技藝超群。每當人們看到她面頰上那迷人的“雙笑靨”,聽到她所吹奏的“玉簫”聲時,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戀地回頭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卻亦遠在天涯,若想與她相會,只怕比渡過迢迢的銀河還要遙遠。像謎一樣美麗的女孩終究還是一個未解的謎,也許,她是仙子從天而降,在人間作短暫的停留,那纖塵不染,高雅脫俗的綽約風姿,讓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這首詞意境瑰麗、神奇,形象刻畫宛如水中月、鏡中花,不需浮辭艷采,卻充滿了遇物生輝的意境和情趣。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fā)簪花不解愁。

  譯文

  在諸將都談論封侯之事的時候,我獨倚高樓,和著竹笛,放聲長歌。世事在風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劉裕在重陽登臨戲馬臺,與群臣宴會的盛景已一去不復返了。

  快快暢飲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舊。花在老人頭上羞笑,白發(fā)簪花不消解憂愁。

  賞析:

  原序: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

  這首詞是作者的一首絕筆詞。詞中對自己一生經歷的風雨坎坷,表達了無限深沉的感慨,對功名富貴予以鄙棄,抒發(fā)了縱酒頹放、笑傲人世的曠達之情。

  詞的開頭兩句就描繪了一組對立的形象:諸將在侃侃而談,議論立功封侯,而自己卻悄然獨立,和著笛聲,倚樓長歌。對比何等鮮明,大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的意味。

  在封建社會中,封侯顯貴歷來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但在作者眼中,這一切都只是夢幻一場,所以他此時只在一邊冷眼旁觀,沉醉在音樂之中。這一組對比用反差強烈的色調進行描繪,互為反襯,突出了詞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詞借助笛聲與歌聲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悠長深遠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蘊含于這不言之中,自有一種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樓”用唐趙嘏《長安秋望》詩中的名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正切本詞寫重九登高遠望之意。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榮辱,都淹沒在時光流逝的波濤中。“休休”,算了吧,還有什么可說呢!即使是象宋武帝劉裕在彭城戲馬臺歡宴重陽的盛會,也成為歷史的陳跡而一去不復返了。用“戲馬臺”之典正切重陽宴集之題,而“金絡頭”,用鮑照《結客少年場行》“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既切戲馬臺之馬,又照應開頭說封侯的“諸將”。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潤,人生觀中有著消極虛無的一面,隨著政治上的連遭打擊,這種思想時有流露。這里表現的就是這種思想感情,但更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轉而為開朗達觀。詞人舉杯勸酒:“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勝去秋”)。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還是開懷痛飲,莫辜負這大好秋光和杯中釀。以功名之虛無,對美酒之可愛,本于晉人張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之語(見《世說新語·仕誕》)。古人詠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黃花,作者沿用此法,卻又翻出新意。他運用擬人手法,借花自嘲。詞人老興勃發(fā),插花于頭,而花卻笑他偌大年紀還要簪花自娛。其造語則是脫胎于蘇軾的兩句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吉祥寺賞牡丹》)詞人熱愛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躍然紙上,他并不因處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覺得秋光和美酒都與去年不殊,表現出開朗豁達的胸襟。

  這首詞“以詩為詞”的創(chuàng)作方法,從遣詞造句到意境格調都體現出詩的特點。這首詞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風格豪放中有峭健。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南鄉(xiāng)子原文翻譯及賞析03-28

南鄉(xiāng)子·端午原文翻譯及賞析02-17

南鄉(xiāng)子·冬夜原文翻譯賞析12-26

南鄉(xiāng)子·冬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7-25

南鄉(xiāng)子·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08-25

南鄉(xiāng)子·有感原文賞析及翻譯04-23

南鄉(xiāng)子·冬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南鄉(xiāng)子·送述古原文,翻譯,賞析02-24

南鄉(xiāng)子·送述古原文、翻譯、賞析11-20

南鄉(xiāng)子的原文閱讀答案翻譯賞析06-17